最新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模板7篇)

时间:2023-10-01 03:00:39 作者:LZ文人 毕业论文 最新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一

1.1检验结果的分析、解释及报告单的发放检验实验室分析后质量控制主要一项内容就是检验结果出来后如何进行分析并准确的报告发送结果,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每个检验人员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对患者认真负责的责任心。

对于每张报告单需要专门的具有审核化验单权利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对于异常结果能进行准确的分析、排除影响结果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过程,最终对结果做出判断,在复查无误后发出正确的报告单。

检验报告发放出去以后,检验师负责对结果进行相关的解释与分析工作。

这些都是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的要求[2-3],这些内容关系到检验科工作的长期发展,是检验科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二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论文【1】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研究了如何对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进行控制,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因素

医学检验是医学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医学检验的质量会影响到最终的治疗效果。

医学检验分析通常有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步骤,这其中的分析前质量是最关键的,它是医学检验分析中的重点[1]。

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医学检验人员经常会忽视对分析前的质量检验,将重点放在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检验上,从而导致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

要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就需要对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做一些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1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检验申请单不规范。

检验申请单是进行医学检验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检验申请单才可以进行医学检验[2]。

检验申请单是检验人员进行医学检验的依据,因此对于检验申请单的书写就必须清楚规范。

但是在现实中的操作过程,很多检验申请单常常存在这样的错误和问题,比如检验项目不完整、患者就诊信息填写不规范不完整、抗血凝标本质量不合格等,也会存在有的医师在填写检验申请单时字迹过于潦草而让检验人员难以辨认,也会影响到检验分析前的质量。

检验申请单上有关的重要信息出现错误或者难以辨认,会严重影响检验人员在检验分析前的质量。

比如患者的信息填写不完整,检验人员就无法正确地检验出患者全面的患病信息,也就无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1.2患者自身的饮食问题。

患者自身的饮食问题也会对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产生影响。

比如在进行检验之前,通常会让患者空腹进行检验,因为一旦患者饮食后,身体的血糖浓度、胆固醇含量、血钙含量等血液中的含量都会出现一定的升高,这就会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

但如果空腹时间过长,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又会下降,因此在进行检验分析之前,不能饮食,也不能空腹时间太长[3]。

1.3患者服药影响。

有很多患者在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都会服用一些药物,药物会对身体内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就会产生生理变化,在检验过程中就会对医学检测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医学检验的准确性。

而有时患者服用的药物过期或者自行服用药物,则会对医学检验分析产生更大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严重甚至会危害到患者的`治疗。

1.4患者运动影响。

有的患者为了增强自身的体质,促进病情的康复,就会经常性地进行身体锻炼,参加一些体育运动。

但在运动后,患者的身体指标会发生变化,比如患者进行了比较剧烈的跑步或者篮球运动,身体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大量增加,血糖含量也会迅速升高。

这时的生理代谢特别旺盛,在这个时候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就会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质量。

1.5抗凝容器的选择问题。

抗凝容器的选择会对样本采集产生影响,因为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要根据这些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抗凝容器。

抗凝容器是用来盛放抗凝剂的工具,如果抗凝容器选择错误,有可能会导致抗凝剂和采血量之间的配制比例发生变化,如果抗凝容器过大,两者之间的配制就会出现比例失调,一旦配制比例降低,就会发生凝血酶活化的时间增加的情况,这对于整个配制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6标本传送不及时。

医学检验标本采集后的传送时间也会影响检验分析前的质量[4]。

医学检验过程中,患者体内检验物质的标本采集后需要及时地传送至检验部门,通常传送时间都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检验物质的标本需要按照特殊的保存条件进行保存,一旦在外界自然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就会使得采集到的标本发生变化。

比如一些人体细胞标本需要进行低温保存,而在外界自然环境中暴露超过一小时后,就会发生结构和形态的变化,从而无法进行有效地检验。

而血液标本采集后需要将血细胞进行分离保存,而如果在自然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其细胞结构就有可能被破坏。

2如何控制好分析前质量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且会对医学检验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对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进行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了解检验项目、规范检验申请。

为了避免因为检验申请单书写不规范而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就需要医师首先了解检验项目,认真规范地书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信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检验项目,通过检测仪器来保证检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书写时字迹要清晰,以便检验人员能够获取准确的信息。

2.2患者做好充分准备。

在进行医学检验前,患者要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检测前,患者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检测前几天避免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在检测前2小时内患者不宜饮食,而且还要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

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应该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的服用,不可私自滥用药物。

尽量避免影响医学检验的各种因素。

2.3正确采集标本。

标本的采集必须确保准确,才能使检测检验具有准确有效性。

标本的采集需要确定采集的最佳时机,使用最佳的采集方法。

在进行血凝采集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使止血带过紧地影响患者,需要在适当时机松开,防止在血液抽取的时候出现血凝块。

要选择正确的血凝容器进行血凝的采集,防止出现血凝剂和采血量之间的配制比例出现失调的现象。

2.4及时传送采集标本。

在标本采集到后,要及时地将标本传送至检验部门,并根据标本的保存条件进行特殊处理。

在标本的传送途中要确保标本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损坏现象。

3结语

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医师和检验人员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善,以确保检验分析前的质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三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岗位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岗位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挥棒”。在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成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结果不仅要体现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体现专业技能、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表现情况等。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1]。

1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1.1重“教”轻“学”

许多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只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学得如何。有些高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也仅仅是采用单一的笔试考核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常常忽视对学生“学”的质量评价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种认识偏差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不能引导学生向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方面发展。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由教师的“教”所决定,它还取决于学生的“学”。

1.2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评价才能有效适应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特色教育模式。但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的、客观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表现为学习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价体系分项与岗位需求、专业具体实际结合不紧密、各项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等[2];以及评价主体单一,缺少用人单位参与;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评价形式过于量化,忽视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评价;评价内容单薄等情况极为普遍。

1.3评价结果具有局限性

许多高职院校对检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还停留在“知识本位”考试评价方式。受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通过“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实践技能的考核,对学习态度、职业道德素养的评判更是空白。评价结果存在局限性、偶然性和片面性,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更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参考。

2解决检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问题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学习质量评价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对学生继续学习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客观的质量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不断向“检验岗位需求”方向前进。同时,科学的质量评价,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对检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能促使教育教学按医学检验岗位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工学结合”,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2.2建立一套科学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结合检验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各项指标权重分配合理,评价过程客观公正,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2.2.1评价指标科学定位。学习效果标准是教育活动各部分对活动主体学习效果的要求。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种标准,都会导致教育评价功能实现的失败[3]。因此,检验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应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综合素养、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定位。二级指标及各级指标权重设置也应根据专业及岗位具体需求科学定位。

2.2.2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师本人转变为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充分体现他们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在评价他人时,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实践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2.3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可以采取学生的自评、互评,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同行教师、任课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可以采取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相结合;可以采取期中口试与期末笔试相结合;可以采取口头讲解与技能展示相结合等方式。这种形成性综合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动态评价,更客观、更有效。

2.2.4科学分析评价结果。利用spss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按照等级评价标准,对学习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价。

2.3学习质量评价动态调整

随着时代的.发展,检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质量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进行动态调整。我们应当加强对岗位需求变化的研究,从而不断完善评价标准,解决学习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我们的高职教育能够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3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意义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也指出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4]。

3.1学习质量评价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判,而是让学生通过现象及结果,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促使其找到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

3.2学习质量评价是为了教师更好的“教”

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其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此同时,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3.3学习质量评价可以张扬个性,激发热情

美国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习惯于被评价、被考核,学习缺乏主动性。科学的学习质量评价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使学生发扬个体优势,挖掘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热情,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展,增强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5]。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四

随着检验仪器的不断问世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疾病的预防越来越依赖于检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检验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治工作,为临床疾病观察预后提供必要的检验方法。

因此,关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而检验实验室结果报告的准确保证,除了实验室自身对样本的分析与操作即分析中质量控制,还包括临床医生及护士对标本的实验前准备工作,及对患者的要求,还有检验实验室的环境及对样本的前期处理等这些都是分析前质量控制,而对结果的合理分析、解释及与临床的联系这就是大家最为容易忽视的分析后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质量的前提,而分析中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分析后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就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重要性进行探讨[1]。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五

摘要: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和隐蔽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饮食因素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药物因素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六

目前存在的问题医学检验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是一门集合的科学,临床检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检验科基础建设薄弱

2.1.1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医学检验队伍中尚存医生、护士改行及未经专业培训上岗者;某些检验工作者质量意识淡薄,满足于实际工作中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质量;某些医学检验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培训不够。

2.1.2仪器设备老化,检验方法陈旧由于某些医院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仪器,检验科不得不用已被淘汰的老方法、老仪器进行检验。

2.1.3过分依赖经济杠杆的作用,致使检验工作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检验质量为了科室经济收入增加,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追求生产速度,使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为了降低成本,购买廉价、低质量的试剂及标准品,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新项目,从而导致终末报告质量下降。

2.2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完善

2.2.1临床医生、护士控制不力检验标本采集前,临床医生、护士不注意患者饮食、运动前后及用药可能会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2标本采集不准确常由于采集时间、部位、数量、防腐剂及抗凝剂使用错误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

2.3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

2.3.1质控措施不落实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质控样本不做或漏做,不能及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一旦出现检测结果失控,难以及时查找失控原因。

2.3.2试剂及标准品的质量不合格由于目前市场上试剂及一次性医用度量器具供应渠道较多,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它们流向医院,也有某些医院因减少浪费而使用一些过期产品.

2.3.3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不同步许多医院在处理上级检验中心下发的室间质评标本时,不是按要求与工作标本同步处理,多采用“开小灶”的手段来应付。即一旦收到质评标本,便如临大敌,不惜重金买来最好的试剂及标准品,指定专人从加样、测定到取值,反复多次,从而使上级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流于形式,报告的质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实验室的质量好坏。

3.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3.1医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应遵循的规则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而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都需遵守以下规则:

(1)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

(2)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2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3.2.1走出误&重新认识质控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作者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3个误区:

(1)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

(2)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

(3)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教育,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的提高。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3.2.2加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双向交流强化行政管理有些医院规定新分配入院的临床医生到检验科等辅助科室轮转,意义重大,临床医生可了解检验科检验项目与特点,可以了解新的实验项目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标本采集方法等。当实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时,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说明情况,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检。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实验室应每月安排一次与临床医生沟通,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向临床医生解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可能原因与对策。据调查,约半数质量问题是由于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这些做法对改善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十分重要。院级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以检验科主任和学术骨干为主导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3.2.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是保证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是医学检验的生命。从事检验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质控工作的理论、规则和要求,还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以高质量高素质和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分析实验室基本条件。从实验仪器、开展项目、人员素质结构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内部潜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院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技专委会,定期进行查房制度。由科主任负责,成立由各室专业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

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带教好进修生、实习生,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三查三对:查检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查检验项目目的是否填写清楚;对姓名、床号、检验结果和诊断是否相符,签发报告单前,必须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所有实验技术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术要标准化、规范化、质控常规化。坚持室内质控,做好质控记录,画好质控图,同时能正确判断在控与失控。失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立即纠正。在搞好室内质控基础上,积极参加上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诊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送检、测定、签发报告等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检验质量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做好室内及室间质控。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操作及标准品、质控品等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进一步加强与临床联系及其信息反馈,面向临床,为临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医学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论文篇七

21世纪是科技进步的时代,随着医疗检验设备及技术的升级、优化,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向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为医学检验创作了新的篇章。

医学检验工作作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环节,其检验水平已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衡量标准。

医学检验中一切从准确,精细出发,保证检验流程的流畅及其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医学检验流程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检验流程设计分析

根据15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规定,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之前,一定要对其流程进行设计。

在根据医学检验作用特点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标准化的检验流程(包含7个主要过程及3个辅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