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读后感(优秀10篇)

时间:2023-09-30 07:16:23 作者:琉璃 党团范文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优秀10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一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使我收益匪浅,尤其是孙云晓谈家教和教子学会爱等几篇。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和成才期望也急剧上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让孩子成龙成风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快乐的性格也同样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心中有他人,要让孩子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就不会有爱心。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清晰可见,但是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孩子。

我想这也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但我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的家长,我愿意和更多成功的家长共同学习,把我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二

通过阅读家庭教育手册,让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又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家庭的'责任对未成年人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力;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要做好引导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家长要有科学的育儿观念!

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也了解的更透彻,此政策也确实帮助到了不少家庭,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现有问题!感谢政府、学校对我们的辛苦付出!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三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是接纳而非对决。接纳其实是老生常谈的教育理念,这句总结性的观点,一说即懂,适用于各种亲子矛盾的处理,接纳他的不完美,同时也接纳自己的非全能。读了这篇文章有四点感受和大家共勉:一是接纳孩子躁动不安的情绪。不止孩子会有情绪,作为成人能随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个很高的修为。给情绪一个释放的出口,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或是静下来排解,或是动起来发泄,总之不能让坏情绪持续发酵。二是认同他的感受。孩子向你抱怨学校的某些不平和是非时,是强烈需要感同身受的。给予他的回应应不含褒贬,只需确认孩子的感受承认他的`观点,作为他永远的臂膀和靠山,跟他站在一侧。三是不要挑刺、揭伤疤。我们家长总是控制不住的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希望他们及早改正,却没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场合。可能还会在少有敞开心扉的聊天中提及他过分在意却不愿意让你挂在嘴边的事,最终导致争吵和不欢而散,丧失了沟通的意义。理智面对他们的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行为,才能避免冲突发生。四是学会倾听。有时候和孩子聊天,总是抓不住他要表达的点,丢失了彼此继续沟通的兴趣。静下来细想,是专注力不够的原因,孩子表达的同时我可能还在想单位的工作或今晚的饭菜呢,一心多用的结果就是孩子一句‘‘算了,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为了与孩子建立深层次链接,我们要积极倾听,少说多听,带着共情与真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与尊重。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四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就是他们的天堂。

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非同寻常。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子女未成年时,父母不辞辛劳地哺育抚养,给予谆谆教导;子女成人后,又为他们的婚嫁、事业操心费神。亲情犹如大海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稍作停留,修补创伤,舔平伤口,再次扬帆起航。

1

发现身边的幸福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幸福多种多样,无论你是否受欢迎,是否有人爱,家人总是在默默地给予爱。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暖意融融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照顾,宽容理解,任劳任怨,那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倍感温暖和幸福。

同多数普通家庭一样,从小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上学、就业、结婚……这一件件看似复杂的人生大事在父母的指引下总是一帆风顺地完成。父母竭尽所能地想要一直保护自己,但是内心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常常做事与父母背道而驰。小时候,因为自己的顽皮受到父母严厉的责骂,懵懂不谙世事的我想逃脱父母的视线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园。长大后,异地工作远离了父母的家,原以为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总算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家庭的琐碎、子女的教育、工作的压力使自己疲惫不堪时,才能念起父母在身边的好。下班回家途中,无意接到父亲的一个电话,内容大致是关心询问近期的生活状况,在挂完电话的一瞬也让自己感动不已。父母本该是无忧无虑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时,却依然为自己操心,偶尔和父母的争执吵架还是会有,却多了份理解和温馨。

有一句话很美:阳光落在春的枝头,日子便绿了。那么我们何不让阳光穿过心上,让幸福写在心里呢。也许只是归来时一声问候,离别时一个挥手,旅途中的一个电话,寒夜中的一杯热茶,沮丧时的一句安慰,跌倒后的一把搀扶,哭泣时的一个拥抱……让平淡的日子细水长流地过着,一点一滴地收藏着幸福。

2留住身边的幸福

孝是做人基础。普天之下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其实就在善待自己。俗话说,养女方晓父母恩。当你在溺爱你的儿女时,可曾想过当初你的父母也是这样的爱你?你养儿女图个啥呢?又盼着儿女怎样对待你呢?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父母的爱伴随我们一生,似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前进,他们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教育成人,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当岁月碾过父母的青春留下皱纹和白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及时孝顺父母。工作闲暇之余,打个电话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时候,别忘了给父母买点贴心的礼物,不管你买什么,他们都会喜形于色;节假日尽量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父母恩胜万金,推衾送暖舐犊情深……”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让我们的孝心和父母时刻相伴。

朋友们,其实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生活的坚强支柱;然后我们长大了些,发现他们并不完美,思想、兴趣,甚至吃的口味与我们都产生分歧,于是我们选择远离(无论心灵还是地域)。我们再长大些,成熟些,让小人欺负、被爱情甩开,总之经历了生活的摔打磨练,才发现父母的家永远安静、温暖,这时我们靠近了些。然而升职跳槽、恋爱结婚,太多繁琐的事情让我们无暇顾及;然后我们总算成熟了,从浮躁的心态中沉静下来,或者也做了爸爸妈妈,这时才体会到生儿育女的喜悦和艰难,我们又像小时候一样缠绕了上去。这时你会突然发现,父母老了,再也无力支撑我们的喜怒悲哀。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五

近日,拜读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此书分十三章,以浅显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书中陈鹤琴先生运用了一百多个案例,而其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有关儿子一鸣的。从所举事例可以感受到,陈鹤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细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过许多的母亲。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试验,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家庭教育道路。

陈鹤琴先生指出,“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此话说得不无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大多采取的是这样的作法: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怒气冲天,大发雷霆,一个却对孩子好言相劝,哄骗利诱。如此一来,孩子便可能会得寸进尺,甚至对父母之言产生轻视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仅如此,年轻父母与爷爷奶奶辈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必须采取统一的态度。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也同样如此。作为教师,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了问题,都会严肃对待,认真教育。可现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称没时间管教孩子,要么是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极不重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长所教的,完全跟学校教师所教的.背道而驰。结果呢,老师辛辛苦苦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这岂不令人难过?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方面面都应该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书中124页,有这样一句话:“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陈鹤琴先生的话,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同样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就应该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把他们看做一个真正的“人”!既为真正的“人”,就应当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我们就应当同样给予他们尊重,而不能因为是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就任意的训斥,或时整天板着脸孔,做出一副威严无比的样子。这样,有可能表面上让孩子驯服了,但孩子的内心呢,却不见得信服。甚至,还会在父子、母子或师生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导致彼此的隔膜。此举,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则孩子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师的教诲,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时,有了尊重作基础,孩子与父母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则会显得和谐、和睦而快乐。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则是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同时,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师的言行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孩子,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还提到,“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爱人”。看到此处,不禁想起了一位学生家长曾经愁容满面地对我说起的一句话:“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点儿都不晓得关心父母!”其内心的忧虑,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烦恼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实,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爱孩子,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为孩子操劳,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但可怜的父母们忘记了一件顶重要的事,忘记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孩子关爱他人。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于是,父母们无奈地发出上述的感慨。其实,教会孩子关爱他人,并不难。关键在于,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比如,家人生病时,可让孩子端水拿药,嘘寒问暖;吃饭时,教孩子把好吃的饭菜夹给长辈吃;出门购物时,让孩子帮着拎东西;家人生日时,自制或选购小礼物,并送上几句祝福的话语;遇上自然灾害,引导孩子用零花钱为灾区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识地长期进行训练与培养,那孩子必定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而不会成为为世人所不齿的自私自利之徒。

沉浸在字里行间,听陈鹤琴先生娓娓道来,真的是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赞道:“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书,认真拜读,这样,“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多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六

《家庭教育》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家长怎样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观点和方法说的非常全面而实在,帮助家长怎样在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第一章的了解认识你的孩子到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对我来说是帮助非常大的,以前总是认为上学有学校老师管理教育就行了,做为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合理学习环境就行了,只要学习好听话就行了。这本书提出了家长决不能仅按着自然法则扮演家长的角色,而应该时刻以一种教育的心态关心孩子的成长,很震撼也的确如此。

小学六年级这个时期正如书中所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老师正规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了全面系统的'发展,学习的自我意识、组织性、纪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学习广泛了,学习开展变得自觉,也有条理一些了,能够及时的把作业写完,并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事,喜欢看一些课外书,随着学习的能力增强,正确的学习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帮助孩子掌握好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尤其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让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读好语文书,认真写字,多看书报,扩大阅读面,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培养好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精力集中,讲究效率。

在这一个学期学习就不够集中,一会看电视,一会吃东西,玩玩做做,有时看到思想总也集中不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三个小时也做不完,而且还很马虎粗心大意,从数学的几个试圈来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题时就做错很多,检查一看并不是不会,就是粗心,不是少写一位,就是少一个符号,以前我不在意,因为孩子不是不懂不会,就是粗心点,家庭教育这本书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学习方面一个很大的坏毛病,不但会影响学习成绩,长大后也会影响工作质量,应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这本书,非常好,比较深刻细致的弥补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七

现在的家长都曾经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未来大多可能会成为家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接受或良好或不尽人意的家庭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焦点,对于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看到这本书名时,我是排斥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焦点还聚什么焦,这不是废话吗?再一看目录"谁是家长谁是孩子,谁的年龄大"这么弱智的问题也能提出来,气得我差点把书摔在地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泛滥成灾。如果你敢搜关键词"家庭教育",成千上万条信息将把你湮没。而这些信息中不是励志鸡汤文就是一些专家所谓的家庭教育秘诀,我早就对这些正确的废话深恶痛绝。看上去"聚焦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本书,但是我知道本书的作者很厉害,就硬着头皮往下看。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然而本书的作者王文忠在家庭教育领域整整磨了二十多年。读完前言的第一段,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直对家庭教育感兴趣,从1994年承担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庭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开始,到后来进行少年犯教育转化,灾后心理援助,动力沟通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构建,都围绕着家庭教育做工作,20多年过去了,不改初衷,算是聚焦家庭教育吧。"

如今有太多的家长打着爱的旗号进行着伤害而不自知,正好像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了善意。一边期待自己孩子飞翔,一边却剪断孩子的翅膀。一边想放手一边抓狂,一边假装淡定,一边焦虑紧张。这时所谓的教育专家出现了,无奈专家太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的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时间家长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变得更加焦虑。而家长的使命这段话很好的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长的使命,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家长要完成好这个的使命,必须要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地向周围人学习的人。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家长(当然,现在剖腹产可能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但是孩子主要还是跟着家长成长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的素质,家长的为人处事风格,自然会默默地影响正在如饥似渴的从周围吸取信息的婴儿。"

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真的很庆幸自己有幸读了这本书。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翻开一本相对严肃的书籍了。所以,在您能够耐心的翻到这里的时候,作为作者,我们非常真诚地祝贺您!由于您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坚持下去,您和您的家人与孩子,必将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此时,作为作者,我们又想问读者您一个问题:读书,费时间,费脑子,费精力,费了这么多,得到了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去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自己的思想!

对此,本书给的参考答案是: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我们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变得更丰富!

所以祝贺您,打开了这本书,同时也打开了自己的心胸,来关注、审视或或批评或接受书中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至少作者提供了一个角度)观察家庭教育,观察我们自己,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多彩,亲子关系,更和谐融洽。"

这本书看完了,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本书虽谈不上字字珠玑,但是却没有一句废话,甚至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本书既有拳又有功。道法术器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有,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大百科工具书。

这本书还有两个特点:

一、可以重复多遍阅读,你会发现常读常新。

二、小孩子也可以阅读,亲子共读更佳。

最后奉劝你在看本书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时不时就有"当头一棒""醍醐灌顶"的感觉,不由得使人茅塞顿开。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部分家长不作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不称职的父母会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孩子要去怎样应对。

第二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不称职的父母

父母曾经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有以下几点:

1.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2.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3.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4.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5.他们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6.......

以上五项是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我们讨论的有毒的父母大多连清单上的第一条都无法完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在保持稳定情绪或健康的心态方面存在着(或存在过)极大的障碍。他们不但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常常指望甚至是要求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父母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原因是疏漏不称职,他们的‘不作为’,就是一种有毒的教养方式。

不论是“他们并不想伤害我”还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些辩护都掩盖了一个事实: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这些有毒的父母通过推卸责任,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角色的榜样,而没有了积极角色作为榜样,孩子的情感将难以健康发展。

如果你是不合格或不称职父母的成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你或许没有意识到,除了“我应该对父母负责”的想法之外,其实你还有别的选择。做被他们情感牵制的傀儡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

你是可以选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你要弄明白自己是受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本应属于你的童年生活被夺走了。其次,你必须承认,你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旦踏出了这第一步,你便会发现,自己第一次瞬间找到了全新的精力之源――这一生中你耗费在有毒父母身上的精力,最终却可以用来帮助你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我们要明白的是,我们认清了父母的失职对我们造成的危害,那么如果我们自己当了父母,又会怎样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要阻断有毒体系的延续,那么我们就要使自己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担起应有的责任,给予孩子物质和精神情感方面的满足,让孩子不至于匮乏,而失去很多本应获得的快乐。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九

今天读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学习》,里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值的借鉴和学习。

其中有一条说到:家长要学会宽容,敢于放弃“完美”。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思想驱动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这种完美主义在于其他孩子攀比的过程中,难免对不同层次的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的到的只是父母的唠叨、不满、抱怨、指责,长期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的遭到打击,从而产生了厌烦感。

聪明的家长都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密切与孩子接触,从深切智慧的`爱出发,用“赏识”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热情赞美代替讽刺、挖苦,宽容孩子的缺点和过失,认为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与生俱来、与生相伴的。于是,家长就会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用有点去点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点燃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篇十

通读此文,孩子犯“倔”的原因大概为表达不清,家长误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致使孩子未能如愿的得到快乐。孩子自然表现出一种“倔”的状态。孩子年龄尚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家长应当耐心寻味孩子的真实需求,尽可能的多层面去意会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使其得到快乐。

家长不应当仅以满足孩子真实需求为限,更应当主动地引导孩子,玩什么,做什么,认识什么,将一个世界观逐渐地介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以乐观,饱满的状态展示给孩子,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在这样的引领下,孩子必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