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6:54:19 作者:雅蕊 党团范文 2023年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篇一

皮亚杰告诫我们:儿童的数概念不是成人能直接教会的。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幼儿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必须通过对材料的接触,施加动作反复摆弄和探索,积累经验建构新的概念。所以,如何使操作活动在计算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挖掘和应用,我发现儿童不仅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增强了,而且语言、想象、逻辑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操作时不能只用指导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片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孩子们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颗星星撒厂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学习数的形成,需要幼儿反复进行添上1个、去掉1个的练习。设计操作材料为一朵梅花,每个梅花瓣都画有一个小圆点,让幼儿用它玩“开花”游戏:先把每个瓣向花蕊折成合拢样。每个一朵梅花,操作时首先看见花蕊的1个小圆点,每打开1个花瓣,就增加一个小圆点,1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2个圆点,……依次打开。花开完再收花瓣,每次收拢一个花瓣,就是去掉1个小圆点,即6个去掉1个是5个……,由于操作具有简单的游戏情节,幼儿多次“开花”、“收花”兴趣不减,达到了反复练习,体验数形成简单规律的目的;另外,也可用指定操作规则和奖励的办法来加强操作活动的游戏性。如?的`组成,幼儿每两人一组,每组幼儿7片双色花片,每人轮流进行,在轮到自己撒花片前把花片分成两份,双手各拿一份,同时记牢手中的数量,如3和4,若花片落下时,显示出刚巧是4片红色和3片白色花,则为“中奖”,将给一朵小红花,在这富有刺激性的游戏中,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的组成上,也就自然记准了7的几种组成方法,为了中奖,他们还会反复多次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一直比较高。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如9的组成,每两人一份巧巧棒(共9支),把9支棒分给两人有几种分法,两人轮流操作,一起记录,两人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有问题协商解决,或共同质疑;能力弱的还可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指导和鼓励,面对小伙伴,能力弱幼儿没了思想压力,不再有是否对错的顾虑,“玩”的大胆、积极。这样使幼儿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如小组活动:“撕纸列算式接龙”,要求幼儿把一张画有许多个同一物体的纸撕成两部分,组内幼儿从头到尾一次轮流撕,并根据撕的物体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在操作安排上,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数、学算操作活动,中大班多一些;小班的操作活动,一般以结合日常生活的游戏为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感知数的概念。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幼儿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另外可用环境的激励作用,例如在墙面上布置“红星角”,激励幼儿不断争添星星。最后,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指导。

幼儿独立的进行操作活动,客观上为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活动提供了条件,并从中获得信息反馈,比如教师可以看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任务的理解程度,以及操作活动的步骤、操作材料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对那些个性较内向的幼儿,从操作表现中可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水平,而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教师既可以及时发现幼儿操作的成功之处,又可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和困难,从而适时的提出建议或予以启发指导,这样,就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开展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探索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篇二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越来越受到幼儿的欢迎,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相应地,区角中的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到发展。在主题化课程的前提下,如何结合主题要求,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活动材料,使区角更好地为主题学习服务,为孩子基本经验的获得服务,使孩子的思维能力、行为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在实践中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在以往的活动区材料投放时,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1.材料与近期学习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相互之间的目标彼此各不搭;2.对材料的投放时间长短缺乏依据,往往要检查了才想到增添一些新材料,否则就是天天老面孔,孩子觉得越来越没趣;3.投放材料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存在盲目性;4.材料投放的系统性、层次性、递进性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本学期的研讨过程中,我们根据最近开展的主题要求和幼儿现状,在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方面动了一些脑筋,使材料更贴近主题、贴近幼儿的实际、贴近幼儿的兴趣。

(1)注重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是材料提供的前提。区角活动作为一个学习环节,将主题学习活动中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和个别化的指导来实现目标的达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还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注重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适合幼儿的活动特点。在“小司机”的主题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会唱歌曲小司机后对模仿小司机非常有兴趣,于是我们用纸板箱做成大巴士,找出圆形的塑料盘做成方向盘,几天后,当孩子的基本模仿欲得到满足后,我们又为孩子们提供了车票,让孩子上车后根据车票上的记号找出相应的座位,孩子每天玩得不亦乐乎,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乘车规则,学会了点数对应。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也得较快的发展。如张伟以小朋友原来胆子比较小,害怕与同伴说话,在做小乘客的那几天,他非常乐意跟小朋友说自己去过什么地方,请司机在哪里停一停等等,渐渐喜欢上了和同伴一起游戏。

(2)把握特点,明确目标,提供适切的材料。区角活动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幼儿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战,想出对材料的新玩法,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等,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巩固了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即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孩子们刚入园时开展的主题《娃娃家》,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消除分离焦虑情绪,培养孩子亲近父母的情感,我们设计了说说我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让孩子们拿着爸爸妈妈的照片说说爸爸妈妈的名字、工作等等。学习活动后,在区角材料投放时,我们让他们制作小像框,让他们在半成品的纸像框上粘贴各种剪好的图形,有的`幼儿在范例提示下完成,有的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另外一部分比较粘人的孩子则允许在来园时在父母帮助下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以区角材料为载体,得到了达成。

(3)多维角度设计材料,使材料物尽所能,使其作用得到多功能的发挥,多角度地完成教学要求。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不是指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一般,某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为达成多项目标服务,如可以同时激发兴趣、体验情感和提高某一能力等等。因此,我们探索了解各个区角中的各种材料所内隐的不同教育功能,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引导幼儿进入到区角活动中,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教师们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角内的多种教育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如在“小司机”主题中,我们为孩子投放了“小兔乘车”的内容,在设计材料时,我们不仅考虑了数学方面数物匹配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颜色的因素,让幼儿操作时从单一地按数目放兔子图片发展到既考虑数目、又考虑颜色的多维要求,发展幼儿多维方法进行思维的能力。

除了教师有目的的准备材料外,我们引导幼儿根据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取得家长的帮助去获得需要的材料。如在布置“小司机”区域时,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车的图片、书籍、玩具车等,并和老师一起放材料,将创设区域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设计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责任感和任务意识得到了加强。

(4)自由、自主地选择材料。在区角活动时,我们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过程中调换、调整原来设想好的、但暂时无法做到的方法,更换难度过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发现和创造。如装饰皮带老师为孩子们准备各种不同材料,如不同颜色的钩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们扣到相对应颜色的扣子上,也可以按规律粘贴到刺毛搭上,也可以和布制的小动物一起揿到揿钮洞上,使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研究、操作机会以及由此引起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为完成了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新发现、新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又进步了,自信心不断地增强。

实践证明,在结合主题要求和幼儿发展实际情况的区域活动中,可操作性材料的投放,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使幼儿基本经验的获得有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篇三

目的:向困难学生奉献爱心,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地点:河北大学北院食堂门口

具体内容:1为捐助将要读研的崔娇学姐的正和白血病魔顽强作斗争的母亲一臂之力,经济学班全体同学在学生会/经院团委领导下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2. 11点半,经济学班同学准时到达募捐地点。由于正值饭点,人流量很大,经济学班全员出动积极向过往同学散发传单,讲述学姐的困难处境,感召过往同学伸出援助之手。3广大同学反应积极,自愿捐钱捐血,甚至自愿捐献自己的贵重物品。 12:30 虽然经济学班全员饥肠辘辘,满头大汗,但是没有一人想提前退出,因为我们都很着急学姐母亲的处境。同时,特别表扬卢岳,张迪,刘冠言,卢玉娇同学,他们表现非常积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意义:为崔娇同学点燃一盏希望之灯,这种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大家了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生命之火的重要。让我们重新审视健康,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努力学习,利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完成我们无限的学业和事业。

后续活动:我们将密切关注崔娇同学的最新状况,我们将会尽最大能力地为需要帮助的同学献上我们的爱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对同学们的感悟总结:

1.大学是一个年轻的社会,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大学就会成为温暖的大家庭。

2.此次活动增强了本版凝聚力,自信心。尽管活动的同时有别的活动火爆开展,但也不能阻碍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3.通过看不同数额的捐款,同学们领略到人心的温暖,也更进一步理解到挣钱的辛苦。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个别拒捐情况,这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心态。

有一种生活,我们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我们没有去尝试过,就不会有切肤的感受;

有一种感受,我们没有去亲密接触,就不会从心底去理解,去认识。

经历了,体会了,品尝了,理解了,认识了,

我们就会去思考,去投入,去呼吁,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温暖他们的生存,尊重他们的生命,关注他们的渴望,关怀他们的生死。

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篇四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通常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作品。一般评价可以分为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幼儿对他人作品的评价等几种形式。在评价活动中,排除幼儿在美术技能以外各方面(如语言、情感等)的发展,作为一个教美术的老师,最希望的是幼儿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自己或他人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在下一次类似的美术活动中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然而,教师最希望达到的要求往往就是最难达到的。

在一些美术公开活动中,经常能够听到有些孩子将自己或他人作品中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幼儿是否能将这些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内化,往往观摩活动的人是不得而知的,因为他们不可能第二天再来看同一批孩子进行同样的美术活动,至于孩子在评价活动中获得了什么,只有教的人最清楚。

当了八年的幼儿教师,也组织了数不清的美术活动,评价环节的设计和其所能达到的效果一直是最困扰我的问题。为此,也观察了不少孩子在评价活动中的表现和他们在下一次类似活动中进行美术作业的情况。

幼儿a的观察访谈:

作品内容

第一次作品评价

第二次类似作品情况

幼儿访谈

命题画《我们不怕冷》

要求:画出冬天小朋友锻炼身体的各种动态。

自评:“我画了很多小朋友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篮球,他们头上出了很多汗。”

他评:“他画了很多人,但是都很小的,看不清楚在干什么。”

他评:“他的画上人太多了,都是一样大小的,分不清哪些人是近的人,哪些人是远的人。”

两周后,在a的作品《大家来种树》中,画面内容丰富,很多人,很多小树苗,但人物都很小,尤其是头部,看不清表情,人物和景物在一个平面上,都没有远和近的分别。

师:“上次画《我们不怕冷》的时候,小朋友给你提的意见你还记得吗?”

a:“说我画的人太小了,看不清楚。”

师:“那这次怎么还是没有改掉呢?”

a:“画的时候忘记了,画好了才想起来的。”

幼儿b的观察访谈:

作品内容

第一次作品评价

第二次类似作品情况

幼儿访谈

折纸《飞机》

要求:对几张纸采用相同的折法,然后按一定的位置拼插,组成作品。

自评:“我折起来很快的,所以今天我是第一名折好的。我的飞机是黄色的,我还在飞机身上写了我的名字,所以我折的叫b号战斗机。”

教师提醒:“b号战斗机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

自评:“我折得有点快,所以边对边折得不是很整齐,很多白的地方露出来了,以后要慢一点,要对整齐。”

一个月后,在折纸活动《宝塔》中,b完成作品的速度是全班第三名。他的“宝塔”上依然写上了他的名字,起名称为“b塔”,“b塔”一、二层折得很整齐,几乎没有将手工纸的反面露出来,但第三层到第七层,折得比较粗糙,尤其是最后一层,由于折得左右不对称,是硬塞到前一层里面去的,因此作品有些歪。

师:“你觉得b塔怎么样?”

b:“有点歪掉了。”

师:“开始你折的不错,怎么后来……”

b:“开始我是慢慢折的,可是我折好两层,旁边c已经在折第四层了呀,我不想折得比他慢,我一直是比他快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流利而准确的评价语言,对提高幼儿作品质量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许是两次作业相隔时间太长;也许是他人的评价产生的印象不深刻;也许是幼儿个性对作品的影响太大;也许是幼儿在作业前没有认真回忆;也许是我个人太注重美术作品的质量……我分析了其中的诸多原因,尝试用以下几种途径,希望能增强评价活动对提高幼儿作品质量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及时发现幼儿作品中的问题,以区域活动的评价频率来加深幼儿对自身缺点的记忆。教师在幼儿开始作业前对班级中普遍存在的“屡教不改”问题进行提醒,使幼儿在对缺点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作业。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培养幼儿耐心、细心、专心的学习习惯,对性格缺陷突出的幼儿要加强引导。

/9

找图形数学小班教案篇五

数学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数学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其次,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特点的数学活动区还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价值。本文针对目前数学活动区的现状,探寻出使幼儿积极、主动、专注、持续的进行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成效受诸多因素所制约,区域活动实施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受到重视,尤其是数学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指导。我们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身心在活动中得以全面有效的发展。

一、变单一操作材料为多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皮亚杰指出:“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数、形、序等结构关系。”实践证明,材料是操作的物质基础,为幼儿设计提供适宜的数学操作材料,对幼儿的数学能力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幼儿园的操作材料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层次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的特点,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甚至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又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不同能力的幼儿要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材料,注意由易到难,增加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具有层次性的材料选择投放以后,关键还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去操作。为了便于幼儿了解每种操作材料的难易程度,我们可以选择利用空间方位、场地安排、操作材料的标记来表示。如按投放材料的器具的颜色进行区分,或者给操作材料标记难度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同时规定每天学习的新内容必须进行训练,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二、变平面的操作材料为立体、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数学区材料是为幼儿提供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幼儿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兴趣的高低、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和想象、有无探索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的天性好玩好动,但是手眼的协调能力差。他们不喜欢操作材料是固定的或者“躺在”桌面上的材料,也不喜欢操作时摆放的材料不能移动,稍微动一动就破坏了操作出的作品,这样没有办法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投放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在彩纸版上拼摆有规律的彩条或者拼摆房子,幼儿因为拼摆出的作品不能移动,不能向小伙伴们展示而扼杀了幼儿再次拼摆的兴趣。

我把操作活动调整为在墙上贴画有房子、院子、桥梁、门洞等背景的图片,吸引幼儿按规律的张贴、绘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提供线绳,彩珠穿出彩色项链或者手链;在墙上挂上绳子,在绳子上挂好各种几何图形拼摆制作的彩旗;提供雪糕棍,在雪糕棍上绕上彩色纸条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金箍棒”等等。这样幼儿从单纯的坐在椅子上平面摆弄各种材料改为可以坐着或蹲着或走动,在墙上、纸条上、雪糕棍上画、贴、绕、挂等,他们可以将作品随意移动、拿出来展示,满足了他们爱动爱玩的天性,既把作品拿出来分享的欲望,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吸引幼儿一次又一次的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来。

三、变机械性的操作材料为探究性、引导性的操作材料

在过往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常常把集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探究材料放入数学区域中,幼儿有了“穿旧衣”的感觉,同时教师也会把做好的成品让幼儿直接进行操作。如让幼儿在钟面上拨整点、半点,或者根据钟面上的时间点数,选择时间卡插入钟点下方。幼儿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没有动脑筋、发散幼儿思维,只是动动手,进行简单机械的操作,根本满足不了幼儿的求知欲,调动不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数学区域活动是属于探索性的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具有引导性的数学操作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尝试动手解决,建构经验。如提供纸张、画笔、指针等材料,让幼儿制作钟面,用自己制作的钟面来玩拨钟,记时间的游戏。幼儿在操作中要思考,应该做什么形状的钟面,钟面上的时间数字应该如何排列,间隔是怎样的,时针、分针的位置、长短关系等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固定时针和分针,并能让指针活动起来。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需要不断地思考、观察、学习、尝试去摆弄,一次次的想办法解决困难问题,最后才能正确播动钟面、记录时间。幼儿在活动中,因满足了自己探索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难,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并获得了经验,从而会更加专注地、持续地探索参与游戏。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数学区域活动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成不变。不但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目标,做到材料、操作难度层层递进。努力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创设一个让幼儿尽其所能、乐在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从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与经验,这将对幼儿日后数学学习和一生的成长起到积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