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优质6篇)

时间:2023-09-01 18:53:40 作者:XY字客 工作报告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优质6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对第一季度的工作进行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开展接下来的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务员第一季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参加工作至今,我始终能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工作积极肯干,兢兢业业,很好地完成了领导和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协助领导搞好本所的各方面的工作,为中队的安全稳定做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思想觉悟。

做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一直以来都严格要求自身,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同时,自己也明白自己职业的政策性强,与各种违法行为及阴暗面接触多,面临形形色色的考验,没有很强的党性和法律知识,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成为一名合格的监狱人民警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重要思想,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监狱的条令条例和各项制度,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昂扬的斗志,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工作中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几年来,我能积极负责我所分管的狱政工作,协助中队领导做好各项工作。通过努力,使我对的违纪率得到大幅度下降违纪侦破率达到100%。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在xx年被评为狱政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在对学员的个别教育过程中一贯坚持以说服、引导教育为主,从不打骂体罚或变像歪整学员。自己还利用空闲时间不短的学习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实践,使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面对学员之间的矛盾,坚持以身作则,认真听取学员意见,耐心说服教育并化解之间的矛盾,通过调解,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中队学员遵纪守法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改造氛围和改造环境。确保了中队的安全和稳定。

三、生活中,团结自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能严格遵守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和请销假制度,注重个人的修养,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作风优良,廉洁自律,克已奉公,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磨练自己。

四、存在的不足。

(一)业务知识还不丰富,办案质量有待提高。

(二)依赖性较强,有时存在怕麻烦、怕动脑的念头。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克服存在的缺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己的各种面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力争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学习型、实践型的监狱人民警察。

一、政治思想方面。始终保持严谨作风,永葆坚定地政治立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读、多写、多听、多问、多思、多练,使自己的政治思想进一步提升和强化。1-3月,我认真学习了xx大、全国两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自治区两会工作报告和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局要求,撰写心得体会10篇、读书笔记15篇,并以研读、思考等方式,扎实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地县和局里等会议和文件精神。

二、业务工作方面。作为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热爱本职、安心本职、精通本职,挤时间学习《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进行研习、钻研,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热一行,精一行;其次通过上网查阅、文件学习、同事交流沟通、qq咨询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了公务员管理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再次是通过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的工作苦干、实干,顺利完成了xx人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方案,20xx年度干部考核汇总和上报,xx人公务员遴选资格审查、报名、上报工作,拜城县干部考核暂行办法的二稿和三稿,完成了拜城县聘用、安置人员管理办法的起草等工作;再次是积极完成入户走访、景观河植树活动、健身操和太极拳;最后是按照局领导的安排积极完成卫生、夜间值班及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锤炼,有力的积累了工作经验,提升了业务能力,强化了办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纪律方面。严格遵守局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不足之处。

1、不善于思考和辩证的考虑、解决问题;

2、领导交办的事情虽能按时完成但是不够高效;

3、干工作不够利索;

4、业务知识需进一步强化和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改进不足并按照“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工作理念,以“爱干是德、善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清干是廉”的标准,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

一、以学习为重点,使个人素质得到了提高

党提出了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同时,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每个人,尤其是对我们基层干部来讲,形成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因此,半年来,本人狠抓了政治理论学习及其它知识的学习。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求“深”。近此年来,虽然不断进行了党的重要思想的学习,但个人觉得,只理解了其然,而没有理解其所以然,尤其对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半年来,本人除了参加正常一、三、五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的十九大学习外,我将党刊作为学习的重点,对各项政策的全文进行认真阅读,并对评论文章进行仔细琢磨,力求学深、学透,同时,还坚持记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半年来,共撰写心得体会4篇。

二是业务技能学习求“精”。办公室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业务技能和素质,通过四月份全区公开选拔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人的差距,半年来,我先后自学了办公自动化管理、秘书工作及应用文写作等业务知识,参加了一期新闻写作培训班,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业务知识水平。

三是其它知识学习求“广”。为了开阔自己知识面,在工作空闲之余,也还能够广泛涉猎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

二、中心工作

今年以来,按照党委、政府安排,我在永星村包村,半年来,我积极配合村支部、村委会完成各项工作。

一是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年初,我们多方联系种了公司、经销公司等单位,制定了“六个一”增收富民目标,即人均一亩饲草,一亩制种,一亩中药材,一亩蔬菜,一亩优质果园,户均一座暖棚圈,在逐社宣传的基础上,全村共落实玉米制种1839亩,菊芋650亩,粮经比例达25:75,全村群众订单面积达到 70%,同时时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补植任务,栽植杨树27000株。

三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来,全村利用元旦、春节、五一、七一等节日,举办文艺活动4次,开展捐助活动1次,捐助现金2800多元。

四是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本人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完成了禽流感防治、村级防火防盗制度的落实、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阶段性工作,确保了全村的稳定。

五是健全完善了村上各项制度。结合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村上财务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从抓基础入手,先后健全了村支部仪事制度、社干部管理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

三、业务工作在创新中得到提高

一是较好地完成了文秘工作。上半年来,本人将提高业务水平做为工作的重点,能够按照办公室工作及时、准确、高效的要求,认真做到了上情下传、下情上报,尤其是对一些时效性强的工作加班加点、起早贪黑,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没有发生因工作失误而造成工作被动,据初步统计,上目前,完成各种上报材料20篇,下发各种文件80份,完成调研报告3篇。

二是党员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今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按照区委安排,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

1、以党群致富信用联合体和产业党小组组建为主的双培双带工程顺利开展,全镇组建信用联合体14个,上报待审批3个。

3、做好了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全年新发展党员40人。

三是全镇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运行正常。

办公自动化管理是今后办公室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的素质,上半年以来,在区上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我镇运行了政府上,网工程,上目前,该系统运行正常,保证了党委政府工作的开展。

四、组织纪律得到保证

良好的纪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半年来,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机关的各项制度、规定,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已,没有发生迟到、早退的现象。

五、工作中的不足

一是工作平谈、创新意识不够。

二是没有很好地调动党政办公室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鄂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鄂州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xx年工作回顾

“”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引,在视察湖北、视察鄂州重要指示精神鼓舞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三维纲要”,以作贡献、打头阵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一改两化”,实现了“”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是有效应对复杂局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持续冲击,克难攻坚,砥砺前行,以新作为应对新常态,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预计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0亿元,比“”末(下同)年均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2.8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66.2亿元,年均增长16.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2亿元,年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69亿元,年均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亿元,年均增长13.8%。外贸出口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2.9%。人均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标志着鄂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一番,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工业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5家,实现主营收入1300亿元,是20xx年的两倍。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33个,是“”的2.1倍。企业素质提升。顾地科技在深交所上市,大通物流等23家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由20xx年的51%下降到30%,高端制造业快速成长,新兴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连年居全省前列。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快速成长,已经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唯品会、亚马逊、苏宁云商、家乐福、普洛斯、易商、意大利维龙等国内外电商巨头落户葛店开发区,形成大智慧、大物流、大仓储、大市场支撑大电商的产业格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20xx年底各项贷款余额337亿元,是20xx年末的2.3倍。市农村信用社顺利改制成鄂州农村商业银行。

——这五年,是咬定发展不放松,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成果丰硕的五年。我们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批事关鄂州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支撑性项目落户,特别是建市以来最具全局意义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项目落户鄂州,是我市“”收官时期的重大喜事。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80亿元,是“”时期的3.4倍。总投资74亿元的鄂州电厂三期工程全面动工,投资过十亿的南都电源、特种汽车、虹润新能源、长煜模具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交通运输建设投资313亿元,是“”的10倍。汉鄂高速、鄂黄高速、大广南鄂州段、鄂州大道及南互通、城际铁路、新火车站相继建成并开通运行;葛山大道改造、吴楚大道西段即将建成通车,三江港铁路货运枢纽以及综合码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协同推进,奠定了鄂州未来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全面推进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五年。我们不断拓展和优化发展空间,创造性地实施“五个一”开发模式,赋予新区市级行政管理权限,大力推动八大新区开放开发。葛店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鄂州开发区、梧桐湖新区、花湖开发区、红莲湖新区基础设施实现集中连片开发;三江港区成为武汉新港南岸核心港区,公铁水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全面拉开;鄂城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进展顺利。梁子湖区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梧桐湖新区被列入全省绿色示范区。20xx年八大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63.8%,招商引资额占全市的75%,形成了多极支撑、多点发力、竞相发展的开放开发格局。

——这五年,是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乡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按照“全域鄂州、统筹发展”的思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的交通、供电、供水、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农村卫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全面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二连快”。建成生态农业基地392个,基本实现一村一基地,一大批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兴起。梁子湖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台湾生态农业园、国家有机农产品检验中心落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土地流转率居全省前列。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80%以上农户进入合作服务体系。20xx年农产品加工值达到260亿元,是20xx年的4.3倍。“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鄂州莲子在天津渤交所上市,开启鄂州农产品电子交易新模式。

——这五年,是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全域规划为先导,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6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64.08%,居全省第二。实施城建攻坚计划,三国吴都风光带二期三期、火车站广场、西山公园、橘园公园、博物馆等一批工程建成,西山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实现提档升级并向市民免费开放,凤凰大桥、主城区综合客运枢纽、雨污分流、洋澜湖湿地公园、市民中心等工程顺利启动实施,葛华水厂投入使用。深入推进“五城同创”,实施城管提能工程,城市形象明显改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顺利通过全国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复检、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核查考评,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中期评估。在中国社科院全国宜居城市最新排行榜中,鄂州名列第45位,居全省第二。

——这五年,是高举改革大旗,发展活力强劲迸发的五年。我们积极承担100多项全国、全省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出一批在全省可复制、全国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鲜活样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全省市州审批项目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围绕打造“一刻钟”服务圈,推进公共服务下沉,120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社区办理。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市场主体总量达6.6万户,五年实现倍增。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制度改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归集,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推动ppp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新模式,设立3亿元产业引导基金、7.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扩大农村“五权”抵押融资,发放贷款3.1亿元。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试点都取得新成效。

——这五年,是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发展全过程,积极创建生态市。科学确立主体功能分区,将经济功能主要布局在沿江滨湖新区,梁子湖500平方公里区域全面退出一般工业,在全省率先取消生态区域和农业乡镇招商引资、工业增加值考核。我市被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加强工业污染源防治,实施105个重点减排工程,火电脱硫脱硝、钢铁烟气脱硫、水泥窑脱硝全部完成。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实施“三边”植树、环梁子湖生态林带、洋澜湖综合治理等工程。涂镇湖、曹家湖实现破堤还湖。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并全面启动全市城乡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21座。建设美丽乡村,完成123个村环境连片整治。4个乡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7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全省绿色示范乡村”称号。

——这五年,是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75%。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连续5年办好“十件实事”。实施精准扶贫,完成整村脱贫阶段性任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五项基本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4万人。

率先在全省对五类特殊困难群众实行兜底保障。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城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4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280元。连续5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加强村、社区干部工作报酬保障。建设保障性住房3.5万套,启动鄂州职业大学校中村、朱家垴、鄂城水泥厂等棚户区改造。率先在全省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改革,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化等工作步入全国、全省前列。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完成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和26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市中心医院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艺术事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连续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20xx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全面开展平安鄂州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建立和完善“1+7”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消除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和“一村(社区)一律师”制度。“六五”普法圆满完成。民族宗教和谐。国防动员工作不断加强,“双拥”活动取得新成效,海军“鄂州舰”下水。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正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各项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4%,外贸出口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6%。尽管少数经济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值,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符合经济新常态运行发展规律。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细则,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下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认真开展“四项专项整治”和“三个专项治理”,落实“三短一简一俭”,“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28%。

各位代表,“”时期,我们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鄂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鄂州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与鄂州实际相结合,厚植发展新优势,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用先进理念引领发展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牢牢把握“三维纲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必须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不动摇,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积极谋划推动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系统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推动一产业提质、二产业升级、三产业倍增;必须坚持奋发有为、求真务实不动摇,始终保持严实作风,自加压力,主动作为,营造强劲发展气场;必须坚持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不动摇,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推进各项工作,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向人民报告、让人民满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总量偏小、层次偏低,财政增收压力大,创新能力不强,开放水平不高,长期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集中,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懈怠,一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将是鄂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我们要抢抓国家加快推进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历史机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根据《中共鄂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一并审议。

“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维纲要”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工作方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和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为主题,以建设国际航空都市区为主战场,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协调带动、绿色引领、开放先导、共享保障战略,不断创造鄂州速度、鄂州质量、鄂州效率、鄂州标准,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征程中作贡献、打头阵。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xx年力争达到12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文明素质普遍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取得突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城市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宜居性增强,法治鄂州建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发展,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一)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活力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力,把创新摆在鄂州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创新服务水平。加快引进创新步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发展新动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格局,实施“互联网+鄂州”计划,推动沿江城市连绵带建设。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示范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二)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品质城市。实施协调带动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同性、整体性。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加强法治鄂州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响鄂州文化品牌,突破性发展文化产业,丰富城乡文体生活,建设文化强市。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水平。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实施绿色引领战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优质生态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湖北水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域开展生态文明创建,重点打造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绿色发展进程,推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建立绿色财税机制,构建绿色金融体制,建立绿色考核机制。

(四)坚持开放发展,建设国际城市。充分发挥国际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对城市功能、产业升级、要素集聚的引领功能,加快推进航空都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立足长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枢纽中心。构建航空、水运、铁路、公路有机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一心两翼”现代化大港口建设,打造武汉新港南岸核心港区,建设区域陆路交通枢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行自贸区体制机制,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加快优进优出步伐,深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建设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内陆开放门户。

(五)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城市。实施共享保障战略,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实行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实行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实施全民社保工程,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施健康鄂州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完善扶贫工作机制,确保20xx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面对发展新常态,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的一年宏观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必须以竞进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抢抓机遇,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强化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作用、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力推进产业升级。一是再造工业发展新优势。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加强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启动实施“百家企业技改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技术装备、经营管理、品种质量水平,培育一批高端拳头产品,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工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把新兴产业培育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集中力量支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形成集群优势。发挥产业基金对新兴产业培育、高新项目引进的撬动作用,支持北斗导航、物联网、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项目快速成长。加快电厂三期、南都电源、特种汽车、虹润新能源等重大项目进展,尽快形成百亿产业规模。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亿元骨干企业增加15家,规上企业新增50家。实施“推动企业上市计划”,吸引产业基金以“股权+债权”的方式,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扩大直接融资。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的引爆点,着眼于千亿产业目标,高起点谋划重大推进政策、发展规划和承载平台。加快推进葛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建设,争取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推动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实现电商产业集聚和园区联动发展,力争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亿元。支持南山临港新城一期、东方甩挂联盟、三江港公铁物流等项目建设。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力争出口实绩企业达到60家。投入5000万元注入文化产业基金,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打造一批山水乡愁和历史文化旅游精品。三是增强创新驱动和创业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引进、自建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全年高新企业增加10家以上。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支持国家省级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构建一批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葛店科技加速器、鄂州开发区创业咖啡等平台健康发展,运用“孵化器+风险投资”、“加速器+股权投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天使基金”模式,扶持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成长,加快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增长点。四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改革任务,谋划实施“供给侧改革鄂州行动计划”。继续实行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帮助企业加强产业链对接,搭建银企对接桥梁,提高财政间歇资金使用效率和针对性。新增6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补充保证保险贷款基金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扩大直供电交易试点,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最大限度减少投资前置审批事项,促进投资便利化。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冶金、建材、矿山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一批污染严重、浪费资源、安全保障难度大、丧失自我更新发展能力的落后企业。

(二)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促进转型发展的投融资、财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综合运用ppp模式,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融资。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对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基层治理的支出保障。建立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推进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归集,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启动文体旅游和自然资源资产归集、授权经营工作。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并联式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全覆盖,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以及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开展综合监管行政执法改革试点。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和取消下放工作,提升新区承接市级职权的能力水平,提高新区行政运转效能和服务效率。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基层交易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对接。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试点。推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试点,推动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在“三权分置”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四是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完善社会治理责任体系。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健全完善“1+n”多元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社区软硬设施建设,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增强社区和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多规合一”试点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

(三)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机遇,把航空都市区和新区建设作为主阵地、主战场。一是全力推进航空都市区建设。省委、省政府要求20xx年在鄂州实现大飞机起降,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按照要件申报、机场核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时间节点,倒排工作量,明确任务清单,落实责任主体,实行挂图作战,并行推进各项工作。高起点编制完成航空都市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设立200亿元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启动拆迁安置、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临空产业的引进和导入。推进临空金融商务区建设,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主体入驻,打造长江中游“金融港”和“基金小镇”。二是完善新区基础设施。以人本理念指导八大新区建设发展,把新区建成独立成篇的现代化宜居宜业新城。加强新区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超市、集贸市场等消费设施建设,让新区引得进人、留得住人。启动建设葛店新高中、梧桐湖医院、葛华客运站。继续高强度进行基础建设投入,打通制约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产业承载力。抢抓国家放松银根,实行低利率、长周期的政策性融资机遇,扩大建设性融资规模。三是加快新区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路子,狠抓新区产业成长。葛店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鄂州开发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鄂城新区和花湖开发区重点发展临空经济;三江港和红莲湖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梧桐湖新区和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立足新区产业定位,加强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向新区集中,引进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落户,打造沿江产业集聚区。

(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促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快推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农业机械化、营销品牌化,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中国台湾生态农业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新型农业主体。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实施品牌兴农战略,优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认证。二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维护,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公路的养管护工作。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花马湖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新港河道整治、民信闸除险加固、樊口电排二站等工程。

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产业化基地、农村新社区台区供电能力。完善农村安全饮水体系,完成雨台山水厂扩建,建成太和水厂,新建城东水厂和城南自来水加压站,提高城乡供水能力和质量。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宽带鄂州”建设,完成光纤进村入户工程,为“互联网+”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条件。整合全市涉农信息资源,搭建集生态农业信息传播、优质农产品展示和网络营销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入驻平台。积极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推动农业从传统营销业态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前台后台一体化”的电子商务模式,全域推进电商进农村,培育一批“淘宝村”、“淘宝户”。四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和谐理念,不改变传统村落形态,美化传统民居环境,加强乡村绿化,因地制宜、一村一特色。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搞违背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以村村秀美、户户整洁为目标,整体规划、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面貌。

(五)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营造优美宜居环境。坚持“五个统筹”,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城市。一是加强城市功能建设。强力推进城建“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工建设鄂咸高速、重载车专用通道,完成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五丈港港区综合码头、吴楚大道东段主体工程。启动南互通至铁山、东沟至铁山一级公路建设,三江大道与吴楚大道实现对接。加快推进凤凰大桥、市民中心、东洋澜湖湿地公园、吴都中央生态廊道二期等工程建设,启动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天龙山公园、江滩公园四期、植物园、动物园等重点工程。统筹城市地下和地上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地下城市管廊建设,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全部封堵入洋澜湖排污口。推进老旧城区、城际铁路沿线棚户区破旧危房拆迁改造,完成1.5万套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系,力争全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突破200亿元,主城区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二是深入开展城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以“五城同创”为载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范围向城中村、城郊村、老城区、背街小巷和农村延伸,向各区、开发区、中心镇覆盖。实行重点专项治理与日常精细管理相结合,开展渣土抛撒、工地扬尘、油烟噪声、乱搭乱建、出店经营、交通违法等专项整治,形成条块结合的长效管控机制。认真解决好物业管理纠纷、集贸市场脏乱差等一系列问题,加大停车场、微循环等城市交通疏导场所建设。完善全域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城市公交向新区和乡镇延伸,优化班次线路,逐步实现全市通勤一体化。重点加强大冶至武汉鄂州路段治超工作。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化城市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水平。三是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双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先期重点推进长期在城市居住、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实现安居乐业。把房地产去库存与城市化工作结合起来,把货币化安置和拆迁还建结合起来,对被征地拆迁农民,按城市化一步到位的要求,统筹解决其户籍、住房、社保、医保、养老、子女就学等问题。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促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及家属在城镇有序落户,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加快绿色发展进程。一是推进全域生态建设。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全域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依托梁子湖综合防洪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集中连片实施山水田林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湖泊生态治理,对湖泊流域实行用途管制。完成花马湖水系生态保护规划,启动青天湖、五四湖、葛店南部区域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生态乡(镇)村。对全市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实行编号保护。全面推进“绿满鄂州”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实行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治理两手抓,加强工农业生产污染源监管,实施一批节能减排工程,严控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实施城乡一体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推进红莲湖污水处理厂和葛店三王污水处理厂建设,鄂钢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工作,推广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淘汰所有“黄标车”,城区禁止使用燃煤锅炉,推行“煤改气”。三是探索绿色发展促进机制。推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信贷融资模式,积极开展资源和环境责任审计试点。划定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红线和城市边界线,城区实行“退二进三”。启动生态补偿机制,从今年开始,每年市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梁子湖区1500万元,补助15个农业乡镇各50万元。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行能效、建设用地强度“双控”措施,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再利用。开展梧桐湖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大力倡导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形成绿色低碳社会风尚。

(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幸福城市,我们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一是扩大城乡就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优化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办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二是加强民生保障。完善特困群体兜底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老年补贴标准。统一城乡医保险种“三个目录”,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抓好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工作,新增城镇社区养老、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机构22处,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启动民政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改革,建设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新建城东九年一贯制学校,启动市二中迁建工程,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加快推进华中师范大学鄂州校区建设,筹资8000万元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卫生计生服务设施,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启动儿童医院建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吴王城遗址等历史文物保护。四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1亿元,按“六个精准”要求,锁定对象,精准施策。支持有一定能力的贫困家庭发展特色生产和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医保报销比例提高10%,并提供医疗救助,特困残障群体一律实行兜底保障,确保年底45%的贫困村出列、45%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五是增强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城乡网格管理。创新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抓好特殊人群收治、管护。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水平。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应急管理,提高防灾减灾、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深入推进法治鄂州建设。继续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关系。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记工作职责,不负人民重托。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启动“七五”普法,依法制定行政规章,依法依规推动改革发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创新行政复议办案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会决定,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提升行政效能。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发展。加强政风建设,崇尚实干,力戒空谈,雷厉风行开展工作。加强效能监察和问责,对各项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管理,严格绩效考评,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效率。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实现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常态化,从今年开始,我们改变过去集中力量办“十件实事”的做法,把为人民办实事寓于日常工作之中,让人民群众时刻都能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改善和效能的提升。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谋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上。要以作贡献、打头阵的精神状态,紧盯重点和难点,想对策、下功夫、求突破。加强新知识学习,加强新政策研究,不断总结、创新、提高,用新思维、新办法适应新常态,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坚持“力度统一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道德高线,守住法纪底线。健全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行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廉洁性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营造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催人奋进的“十三五”新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一年,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标准小康社会、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而努力奋斗!

3页,当前第1123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宁夏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20xx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勇闯难关,以实打实的作风干工作,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统筹稳增长、推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5%、8.6%、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0亿元,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8.8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148元和9167元,增长8%和9%。这是在工业品价格和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资源环境约束上升、经济总量基数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年初经济低迷、投资乏力、增速下滑的困局,我们及时出台“工业18条”“财税20条”“小微企业23条”等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工业风险补偿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授信130亿元支持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7亿元,减免各类税费近30亿元。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争取中央转移支付690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1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6.6亿元,发行债券融资638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39.3亿元。完善金融支撑功能,成立自治区金融工作局,制定“金融18条”,挂牌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引进金融机构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成功重组银广夏,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形成。自治区确定的4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宁东至浙江输电、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等超百亿元项目加快推进,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地轮胎、轨道交通轴承等建成投产,沿山公路拓宽改造竣工,银西高铁、宁夏石嘴山至固原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段)开工建设,企盼多年的“高铁梦”正在变为现实。

(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农业上,推进“五百三千”计划,粮食生产获“十二连丰”,总产达372.6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237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新建枸杞基地5.4万亩,新增和改造提升葡萄种植7万亩、新建酒庄14家,特色优势农业量效齐增,占比达85.7%;完善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培育农民合作社365家,新增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工业上,实施“1561”工程,建成了全球最大单晶硅棒加工项目、西部最大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新增风电405万千瓦、光伏91万千瓦,新能源占到电力总装机的36%,成为全国新能源外送基地;现代纺织、清真食品等发展强劲,轻工业增速17%,比重工业快11.8个百分点,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机构实现清真标准互认;淘汰落后产能139.8万吨,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启动全域旅游试点,组建宁夏旅游集团,新增5a景区1家、4a景区2家,开通“丝路驿站-宁夏号”等4对旅游品牌列车,接待游客1860万人次,旅游收入168亿元,增长15%;搭建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围绕交通节点的各类物流园加快推进;保持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取消限购性措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网一库一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宁夏“政务云”等上线运行;银川ibi育成中心跻身中国产业园创新力百强,网上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三)锐意改革,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面推进222项改革任务,聚焦突破32项重点。制定并公布自治区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职权事项由6264项清理调整为1941项,精简近70%;非行政许可全部清零;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费让利2亿元。建成与国家贯通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86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新登记企业2.67万户。改革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置换旧债207亿元。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履职待遇管理办法,完成农垦企业化改革,25家区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并将其移交国资委监管。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补贴制度。完成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深化考试招生、户籍制度等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累计确权1607万亩,集体林权确权率98%,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全部确权,平罗农村改革试点经验全国推广。

(四)落实规划,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完成全区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制定银川都市区、清水河城镇产业带等区域规划,评估18个市县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向“一主三副”“两带两轴”集中。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98个,建设美丽小城镇22个、美丽村庄123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26个。植树造林120.7万亩,治理荒漠化50万亩,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88万亩。持续开展主干道路大绿化大整治,提升了宁夏的美誉度。重拳治理入黄排污,关闭取缔非法采矿点103处,关停燃煤茶浴炉861台,淘汰黄标车3.8万辆。全国城市环卫保洁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住建部在全国开展学习中卫城市保洁经验的活动。

(五)铸好平台,内陆开放扎实推进。出台了“开放宁夏20条”,高水平举办第二届中阿博览会,中阿技术转移、商事调解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等5个双边合作机构落户宁夏,签约项目241个、投资额1830亿元。银川综合保税区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入驻企业190家。加强与深圳、天津、青岛等跨区域通关协作,新开直飞迪拜、吉隆坡等5条国际航线,河东国际机场往来旅客突破500万人次,跻身大中型机场行列。丝路通等电商平台上线经营,宁夏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建成营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百亿元。建工集团等24家企业走出国门,海外投资增长3.4倍,利用外资增长1倍。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00亿元,增长12.5%。

(六)协调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改建幼儿园69所,改造1086所学校供暖设施,农村学校结束了火炉取暖。建成9个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学生资助工程受益31.3万人次,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8万学生。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全面推开,31万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建成自治区儿童医院,迁建固原、吴忠市医院。新建乡镇文化站8个,扶持农村示范文化室和文化大院150个,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3400多场,《神秘的西夏》入选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优”。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平安宁夏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96%以上,信访总量、重大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5.4%和19.1%。

(七)加大投入,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安排74.7%的财力改善民生。狠抓扶贫攻坚,生态移民搬迁5万人、累计达32.9万人,脱贫销号200个村,减贫12.1万人,为20万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45.7万人喝上安全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支持创办小企业3600个,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3万人。建设保障性住房9.48万套,改造危窑危房8.02万户,60多万困难群众喜迁新居。新改建社区服务站170个,开建老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50所,建成农村老饭桌420个,4.0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建成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了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补助、高龄津贴和社会抚恤标准。

(八)勤政务实,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政府常务会决定重大事项90个,主席办公会、政府专题会解决突出问题220个。在全国率先出台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行政程序规定、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三部规章。提请自治区人大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1件,制定、修订、废止政府规章11件。207件人大代表建议、599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推行“电视问政”“政务微博”,开展行政审批和处罚双公示。开展“从严从实抓落实、大干实干100天”活动,实行最严督查问责,重点项目公开公示,省级领导带队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政府项目资金管理、红顶中介等专项整治,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个,问责处理172人,勤政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不敢腐的态势初步形成。

一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等工作,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外事、侨务、统计、新闻、出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地震、地质、人防、气象、档案、文史、社科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总结20xx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回顾整个“”的发展变化,我们经受住了考验,付出了艰辛,创造了辉煌。

五年来,我们把宁夏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深入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自加压力,敢为人先,沿黄经济区进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域,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阿博览会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平台,银川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世人瞩目,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名扬海外,国家各部委也给予了极大支持,我区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来,我们直面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应对措施,一切从实际出发,倡导“深、实、诚、细、严”作风,落实省级领导项目推进责任制,突出“三重一改”,狠抓工作落实。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690亿元增加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4亿元增加到373.7亿元,年均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557.5亿元增加到1188.8亿元,年均增长16.3%;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是“”的2.9倍;进出口总额、招商引资、贷款余额等均比20xx年翻了一番。

五年来,我们针对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实施“1+3”产业调整方案,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现代纺织、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银川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沿黄城市带、山区大县城建设成效明显,“一主三副”“两带两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7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推行机构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整合了有关厅局,归并了市场监管部门,精减了行政审批,自治区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2项调整为304项,在农村、财税、金融、教育、社保、商事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

五年来,我们在政策性减税、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民生投入逐年递增,累计达3504亿元,是“”的2.8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3%,农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实施35万生态移民和65万人就地扶贫,建设慈善园区,打造黄河善谷,累计减贫43万人;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学、看病、饮水、居住、出行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交流。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各族人民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贡献了聪明才智,洒下了辛勤汗水,各项事业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成绩难能宝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宁夏改革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市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区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全面小康的短板问题突出;二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创新人才短缺,改革的“硬骨头”较多,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山川城乡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精准脱贫任务艰巨,改善民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四是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切实解决。

二、科学谋划,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我区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关键期。

今后5年,我们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空间规划、生态优先、富民共享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宁夏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xx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再上台阶,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

各位代表,确定这样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区人民的期盼和愿景,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扛起的光荣责任和庄严使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将持续,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复苏缓慢,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兴起;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我区加快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形成,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开放开发的空间正在拓展,全区上下思富求进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全力以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发展与民生并重,产业与生态共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治理手段,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让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把依法行政作为硬约束,治贪治腐不手软,治慵治懒不松劲,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以良好的状态和作风,投身全区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

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转型追赶,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升级是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创造引领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发展活力,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强化科技和智力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引擎。到20xx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一特三高”为引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抓好“1+4”特色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到20xx年,农作物、畜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5%和9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80%和70%。落实中国制造20xx宁夏行动纲要,实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剩和落后产能化解淘汰“四项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和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xx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多元的大趋势,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等融合,加快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加快“四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一网一库一平台”等基础设施,突出政务民生的宁夏特色,打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推进共赢发展。宁夏是内陆欠发达省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加快开放、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向西开放优势转化为新的动力,努力把我区建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全球的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发挥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功能,打造以中阿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会展经济高地。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和中阿产业园、商贸园、科技园、文化园等,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跨境贸易等合作,加快打造陆上、空中和网上丝绸之路。以丝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化科技人才、教育卫生和文化旅游等交流,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先行先试国家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等服务便利化,营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开放环境。

(三)实施空间规划战略,着力推进协调发展。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抓手,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尊重城市化规律,推进“多规合一”,优化“一主三副”格局,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和中心村布局,银川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吴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中心,石嘴山建成宁北及蒙西地区重点城市和物流中心,固原建成宁南山区中心城市,中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完善沿黄城市带承载吸纳功能,建设太中银和银宁盐发展轴,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打造中南部地区脱贫致富带和经济增长极。健全城乡一体发展机制,推进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到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60%。

(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优美环境是宁夏最大优势,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一靓丽名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土地、资源和环境底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综合治理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区,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构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到20xx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健全资源利用回收体系,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倡导绿色消费,推动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切实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保持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人居环境。

(五)实施富民共享战略,着力推进和谐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和谐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2年实现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扎实推动创业就业和居民增收,让人民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让所有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实现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展望“十三五”,我区创新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转型追赶的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实现,宁夏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3页,当前第1123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及20xx年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洛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面对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xx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3500亿元,是20xx年的1.5倍;五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52287元,是20xx年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6.2亿元,是20xx年的1.4倍。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五年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65个,完成投资3826亿元。工业加速集聚升级。20xx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82.2亿元,硅光伏产能居全省首位,铝精深加工能力达178万吨;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四分之一;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15个、超500亿元1个。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速。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7%,比20xx年提高12个百分点。新增5a级景区3家。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遗成功。牡丹文化节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我市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特色高效农业不断壮大。20xx年,六大优势产业总面积达到450万亩,牡丹面积是20xx年的8.5倍,我市荣膺“中国牡丹花都”称号。市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是20xx年的3倍和3.7倍,农业产业化产值占第一产业的60%。

——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五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49.5亿元,是“”的2.2倍;新增研发机构685家,是“”的3.4倍;专利申请量3.65万件,是“”的3.4倍。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7个、占全省的50%;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6项,占全省的24.5%。高铁轴承、载人潜水器关键设备等一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与中科院等合作成立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引进“两院”院士30名、中原学者7名。洛阳大学科技园升格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荣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各类众创空间蓬勃兴起。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连续三年排全国地级市第一。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城镇化率由44.33%提高到52.65%。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核心区建成了会展中心、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伊滨新区主体框架拉开,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水、电、热、气等城市功能基本具备。承载功能明显提升。

中心城区新增通车里程87.6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599公里、农村公路253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0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环市区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开通国内航线6条,旅客吞吐量是20xx年的2.6倍。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座,11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县域和产业集聚区全覆盖。洛阳迈入“全光网”时代。一批县城新区初具规模,重点镇、旅游名镇建设全面加速。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为197万农村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0337公里,66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顺利实施,我市入选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929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全省领先,水环境质量100%达标。伊滨公园等生态工程建成投用,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创建省级以上生态县、乡镇(村)329个,栾川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我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成功争取了新型城镇化、信息惠民、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ppp模式试点等一大批国家级试点(示范)机遇,入选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11个、居全省第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行政审批事项压缩59%,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事业单位配套改革及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38家重点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全面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9家。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21家。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533.4亿元、外资109.5亿美元,分别是“”的3.4倍和2.8倍。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一拖集团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中铁隧道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承建了中亚第一长隧。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xx年,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686元和10667元,是20xx年的1.6倍和1.9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1.3万人、再就业21.8万人,新转移农业劳动力23.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在全省率先实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洛阳妇幼保健院完成搬迁,市区医院新增床位6866张,城乡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提前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成保障性住房8.8万套。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数全省第一。31万人稳定脱贫。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31所,幼儿园总数增长1.2倍。洛阳师范学院搬迁全部完成,3所职业院校成功升格,普通高招上线人数连创新高。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7%。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洛阳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中集凌宇、一拖集团等企业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中航锂电、中航光电、725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产值大幅增长。银企洽谈会签约资金724.6亿元,落实率达到96.8%。企业还贷周转金全年周转额达到52.1亿元,节省企业融资成本6000多万元。持续增加有效投资。麦达斯轨道铝型材一期、中信重工高端电液智能控制装备制造一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双瑞特种装备产业基地、惠普软件人才产业基地、中兴通讯智慧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外贸。获批省级出口基地2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21.5亿元,增长1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总额8.34亿美元,增长31.1%。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省外境内资金661亿元。

(二)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亮点纷呈。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实施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405个,完成投资612亿元。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大头落地。中信重工重装高科产业基地、利尔中晶光伏产业园加快建设。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高于全市工业4.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779.9亿元,分别增长10.1%和29.8%。“互联网+龙门”树立国内智慧旅游新标杆。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长1.25倍。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7%和22.8%。特色高效农业态势良好。农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签约农业项目249个、总投资381.4亿元。华大基因河南(洛阳)农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首批牡丹基因组研究成果获得5项世界第一。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2个。产业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全市产业集聚区开工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16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1.6亿元,增长18.3%。我市入选国家电子功能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三)完善功能打基础、强支撑,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应天门环线等工程建成投用,城市环线等项目加快实施,瀛洲东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提标污水处理厂26个,铺设污水管网126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80万平方米。建成电网工程700余项。引黄入洛工程全线贯通。洛河东湖、伊河东湖主体工程完工。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全年开工1290万平方米,竣工730万平方米,2.2万户群众喜迁新居。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尧栾西高速、洛济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霍高速洛阳境改扩建等工程稳步推进,洛吉快速通道二期建成通车。洛阳至曼谷国际航班顺利开通,航空口岸实现常态化运营,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74.3万人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前坪水库开工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0xx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62万户,解决了32.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流河渠排污口59个,拆除燃煤锅炉43台,淘汰黄标车2.3万辆,完成310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治理。造林绿化50万亩、抚育改造森林87.2万亩。

(四)凝心聚力抓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53个市直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完成。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新增市场主体7.1万户。支持有色矿业集团、中硅高科等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顺利实施。开放招商成果丰硕。签订重大招商引资合同405个,总投资2463.8亿元,79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境内外500强企业落户洛阳。瞪羚谷加速器等洛深合作项目启动实施。一拖东方红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挂牌,洛阳至青岛港口货运专列成功首发。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新建企业研发平台168家,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空空导弹研究院制造团队代表我国取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洛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4%,高于全市工业4.7个百分点。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我市荣膺全国小额担保贷款重点调度城市、全省创业型试点城市。中信重工“双创”模式受到的充分肯定。

(五)千方百计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省定市定实事圆满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2.98万人、再就业3.8万人。建成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完成整村推进125个村、搬迁贫困群众3.1万名,5.95万名群众实现脱贫。实施中小学改扩建项目614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6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四免一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全覆盖。新建农村老年幸福院228个。第五人民医院新区医院、正骨医院康复院区建成投用。启动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分级诊疗试点。“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线运行。承办了国足热身赛等一批高水平赛事。110联动服务平台办结率、满意率均达95%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稳定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洛阳”建设,社会形势和谐平稳。

(六)从严从实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7件、政协提案428件,满意率99%以上。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批违法违纪典型案件受到严厉查处。军民融合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考核。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史志、残疾人工作、妇女儿童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开拓创新、五年辉煌成就,为洛阳“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700万洛阳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洛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将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必须将创新驱动作为洛阳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把雄厚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必须将改革开放作为推动洛阳发展的根本动力,靠改革拓空间、添活力,靠开放扩增量、强后劲;必须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必须将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将创先争优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力争各项工作在全国、全省有位次、有影响。这些宝贵经验是洛阳人民在艰苦实践中获得的智慧结晶,我们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洛阳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关键时期,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体制机制不活,产学研融合程度不高,产业转型、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三是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四是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五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勤政廉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决不回避、决不推卸,将尽最大努力认真解决。

3页,当前第3123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xxx”时期是我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致力于建设“两个大乡”,加快“三个发展”,强化“三项管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截止2012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04亿元,与xx年相比,年均增长5%;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1%;上缴税金1.2亿元,年均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年均增长5%,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产业链条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大搞项目建设,五年来,我们共引进资金10.35亿元,新上工业项目8个,其中延长产业链项目6个,转型发展项目2个;新上农业项目12个,其中种植基地项目7个,蔬菜大棚基地项目3个,养殖基地项目2个,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我们共建设学校、村级活动场所和农网改造等项目15个,自来水改造项目6个,硬化道路15公里,硬化巷道36公里,修复黄灌渠道25公里,全乡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阅读了本文《政府工作报告的格式》本站编辑还推荐更多

乐平镇政府工作报告公示 诸城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业经济三年翻一番,效益农业三年新突破,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镇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20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613万元,同比增长      22.53%;农村经济总收入32455万元,同比增长20.4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60元,同比增长10.04%;财政总收入达到1057  万元,同比增长21%;税收收入333.07万元,同比增长 40.95%。

1、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是第一经济、龙头经济。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工业经济这个龙头,坚持三年翻番目标不动摇,着力推进全镇工业经济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生命线工程”,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带头、全程参与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注重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分解落实招商引资任务,加大镇村两级考核力度,形成人人参与招商引资、人人服务于招商项目的浓厚氛围;一年来,全镇共引进招商项目7个,协议利用资金28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80%,实际到位资金700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0%。其中11月份成功引进的红塘湖度假村开发项目,协议总投资达5000万元,是我镇迄今为止最大的招商项目。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增加,重点企业发展后劲足。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规模企业的支撑,我们千方百计支持企业通过技改投入快速上规模。目前,全镇百万以上工业企业由原来的      家增加到52家。其中重点骨干企业10家,千万以上企业2家。年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85万元,占全镇总产值的31.4%;销售产值7263万元,占总量的32.3%。新引进的华莹食品公司,自七月份投产以来实现产值2500万元,成为我镇目前最大的企业,改变了我镇工业“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局面。三是个私企业发展迅猛。充分利用交通、资源和闲置资产优势,积极引导发展个私企业,以存量引增量,通过引进盘活,全镇新办个私企业7家,总投资 万元。以海诚为代表的塑料化工企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强劲。四是来料加工业继续发展。在巩固原有伞业、串珠、绣花等来料加工的基础上,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从事藤椅、电了产品组装等加工,发展壮大老百姓经济。全镇来料加工从业人员1000余人。五是强化服务,狠抓安全生产。认真梳理企业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程代理服务企业申报办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和用电困难,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十分注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检查,强化安全意识,保障工业经济安全有序运转。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77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5%,同比增长28.51%;实现销售产值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1.9 %,同比增长30.81%;实现企业利税 万元,同比增长 %;实现技改投入107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4.38%,同比增长25.73%。

2、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效益农业成效明显。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们突出以草莓、蔬菜、苗木、莲子四大产业为重点,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山地流转和市场流通等环节,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向规范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一是“草莓过江、莲子跨乡”战略取得新进展。以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政策推动和强化技术服务为手段,大力发展草莓、莲子生产。2003年,全镇大棚草莓种植面积1642.2亩,莲子面积463亩,都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且产销两旺,效益喜人。同时,我们还从江苏省镇江农科院引进了40亩的“美国6号”露天草莓苗和5亩的生产苗,对草莓露天种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二是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借助花卉苗木产业优势,以举办培训班和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推动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017亩,其中今年新发展 亩,100亩以上的大户有2户,面积253亩。我镇和方家村分别被市政府命名为花卉苗木特色镇和专业村。三是大棚蔬菜发展形成新亮点。以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为载体,推广千岛白玉苦瓜和秋辣椒连作的高效栽培模式,实现大棚蔬菜种植面积520亩,并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黄木岗基地被命名为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四是土地流转迈出新步伐。实施以农业招商为主的开发带动战略,全镇实现土地流转面积2680亩,其中大田630亩,山地2050亩。义乌施财兴的`650亩山地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兰溪童志忠130亩的大棚蔬菜现已正在着手实施中。五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规划总投资1900余万元的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相继进入扫尾阶段,建设标准农田11534亩,改造低产田5000亩,实现新增耕地840亩,新浇筑渠道94.34千米,机耕路61.25千米。投资231万元完成乌龙溪乌龙段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31处,完成绿化造林任务855亩。全镇实现大田经济作物面积12621亩,大田结构调整率达到了62.2%,比上年增加4.7个百分点。实现农业总产值8496万元,同比增长8.48%。

3、集镇建设步伐加快,镇村面貌继续改善。

一年来,我们以创建生态镇为契机,巩固最佳集镇和文明乡镇的创建成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镇村面貌。结合自身实际,着手开展了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和农村新村建设居点布局调整,完成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并分步付诸实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投资50余万元完成了江滨路浇筑;曲斗中心村二期建设投入资金147万元,建成农民住房12幢,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投资6.8万元建成无动力厌氧净化池90立方米,曲斗村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认真开展“十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加强集镇卫生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做到垃圾及时清扫、清运;做好6个村达11.7公里“康庄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办理农户建房审批110户,占地面积7248平方米

4、财政金融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年来,我们按照财政“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一手抓征管,一手抓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继续完善和强化预算收支管理。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3.68万元,完成年计划105      万元的108 %,同比增长19%。同时,金融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镇信用社存款余额达4003万元,贷款余额达3184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9.03%和23.41%,较好地处理满足贷款需求与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市场物资丰富,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3660      元,比上年增长10.04%。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科教文卫事业取得新成效。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理论学习、政策教育和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来提高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工作,组建成立了黄木岗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方家苗木协会,建立了镇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点)10个。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初级卫生保健和“五好文明新家庭”创建活动,提高文明建设品位。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内部管理,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依托,建立村级德育教育网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新开通了彭家村有线电视。扎实做好抗击非典工作,做到镇、村、部门紧密配合,层层发动,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狠抓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医疗卫生工作新突破。全镇共有十个村 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计划生育被动局面得到扭转。一年来,我们面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沉重压力,咬住全年的工作目标,建立了计生工作分级负责、目标考核、一月一巡查一汇报、有奖举报和一票否决等五项制度,进一步促进了计策工作责任落实和重心下移,有效地扭转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夯实村级基础。对村级计生台帐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查、核对、整顿、纠错,调整充实计生队伍,加强村级计生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班,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促进工作重心下移。二是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2003年人口出生数198人,上报计划外出生17 人(列入当年考核13人),当年计划外出生5人,考核计生率93.3%,当年计生率97.31%。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确保90%力争92%的目标。三是狠抓四项手术。全年完成四项手术300余例,当年结扎率81.8%,放环率67.6%,“三查”率91.2%。四是严格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加大处理计划外生育案件,维护计生法律的严肃性。对13起拒不履行的计生案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征收社会抚养费8.9万元。

6、扶贫帮困、人武、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面对新一轮帮扶工作,我们在总结前几年帮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和二个帮扶村的实际,进行实地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了六个扶贫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加以检查和督促,确保了每个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年来,我们共争取帮扶资金107万元。通过帮扶项目的实施,改善了交通条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为帮扶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圆满完成上级军事部门交给的民兵教育、整组任务。全面完成了为部队输送14名合格兵员的征兵任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对全镇享受低保人员进行核查、调整,落实低保人员226人,残疾人 人,发放低保和残疾人保障金 元,社会临时救济金 元,救灾大米 公斤;顺利完成了居委会、科协、共青团、妇联、工会、残联的换届选举工作;殡葬改革成果得到巩固,火化率达到100%;审计、统计、老龄等工作有序开展,为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7、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和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作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做好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就地化解矛盾,调解纠纷110起。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的能力。配合公安机关冲击赌场4次,抓获赌徒38人,治安拘留21人,刑事拘留21人,打击了丑恶,净化了社会。配合上级信访部门做好防激化保稳定工作,认真受理和回复市长公开电话,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面推行了村会计代理制度,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年来,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主席团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交办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共办理各种议案、建议和意见      件,正在办理      件。继续加强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我为兴镇作贡献,我为百姓谋利益”大讨论活动,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新高潮,进一步完善了镇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一般干部驻村考核制度、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村、重点企业制度,实行考核末位谈话制度,坚持办公无休日制度,健全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有效改善了干部工作作风,树立了干部良好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决策民主化有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出乎预料,取得的成绩也出乎预料。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民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关心航头两个文明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企业偏少,发展速度慢,工业集聚点建设滞后,招商引资“短腿”现象较为突出,受区域和资源因素制约,交通、土地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电力、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还相当突出。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草莓、蔬菜、花卉苗木、莲子这几大主导产业规模还不大,农业结构调整面上还很不平衡。大店口片各村结构调整步伐偏慢,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市场流通渠道不宽,农业龙头企业尚无一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三是城镇建设发展滞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集镇基础设施投入少,建设步伐慢,集镇形象还没有根本改观。四是财政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缺乏工业企业和集镇开发支撑的财政仍处于保吃饭状态,在加快发展上显得力不从心。五是计划生育工业压力大。孕前管理措施不到位,政策兑现率低,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三查”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计生工作还没有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是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实现市委提出的“三年目标”决定性的一年,扎实做好年的工作,对实现我镇社会经济新发展意义重大。2004年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业经济三年翻一番,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效益农业三年取得新突破,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推进航头社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04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增长    %。其中工业总产值    万元,农业总产值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    元,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同比增长    %;计划生育率    %。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紧紧抓住以下7个方面的重点:

1、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工业经济新发展。

继续强化工业经济是第一经济、龙头经济的意识,突出招商引资这个重点,加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来抓,制定好招商引资项目库,梳理本地资源,通过各类媒体予以发布,利用本镇在外人员多的优势,合力招商。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提升产品档次。要制定好政策和强化服务,鼓励多招商、招好商、招大商,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招商格局。要全力服务好红塘湖度假村开发和曲斗彭家千亩行道树基地建设项目,确保项目早开工、建设、出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完善有关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五金、建材、竹胶板、食品、塑料等有一定规模、产品市场好的企业千方百计予以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人才和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个私企业。积极为个私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镇外人员在航头利用各种资源经商、办厂,鼓励本镇农民依托义乌、永康市场发展来料来样、配套小样板加工业务,做强做大现有伞业、串珠、绣花、藤椅来料加工规模。四是进一步建设工业小区。在搞好航头、曲斗两恶果村的工业集聚点建设的同时,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继续加大对工业小区的投入,促进企业向工业小区集聚。充分发挥工业小区在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上的主战场、主平台作用。全年争取实现工业总产值  万元,工业销售产值   万元,完成技改投入   万元,引进市外资金   万元,新办企业    家,投入    万元以上。

2、坚持以调整结构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调整结构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一是做强做大规模。根据我镇的比较优势,将着重培育草莓、花卉苗木、大棚蔬菜、莲子这四大主导产业。在继续实施“草莓过江、莲子过江”战略的同时,积极推进花卉苗木生产和大棚蔬菜生产。大力实施“3211”工程,即建成东庙畈、吴潭畈、溪沿畈为中心的草莓基地3000亩,以方家、八亩丘及航头、曲斗等国道沿线村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亩,以珏塘、石木岭、宙坞源村为重点的莲子基地1000亩,以黄木岗、溪沿村为重点的大棚蔬菜基地1000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率要达到    %以上。要积极鼓励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发展,走种养结合之路。二是搞活市场流通。要围绕主导产品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产品购销队伍,对营销专业户在精神上予以鼓励,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使他们成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要发展草莓、莲子、蔬菜、苗木等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要围绕主导产品确立培植品牌,在抓好我镇现有小塘源迎庆桃、红柿品牌的基础上,打响草莓、蔬菜这两个品牌。要通过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对品牌进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监管,做好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扫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工程的查漏补缺和完成资料的整理工作,确保如期通过验收。积极实施第二期的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乌龙溪小流域治理和病危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基础。

3、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

要以创建生态镇为契机,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搞好“康庄工程”规划,全面实施乡村康庄大道工程。实行“康庄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设东村至下湖、黄木岗至八亩丘、曲斗至彭家及宙坞源村道路11.7公里。二是搞好集镇区域建设。继续搞好305省道北侧集镇新区开发,完善和规范镇商贸区建设,积极做好江滨路等集镇绿化美化工作,以此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曲斗的新村建设,在完成二期农居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第三期农居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并按生态村的要求,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带动三产的发展。四是强化集镇管理。积极开展新一轮“最佳”集镇创建活动,继续加大镇容镇貌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镇面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规模,提高集镇集聚功能。五是积极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和政策处理,确保我镇境内工程如期开工建设。

4、继续做好财政税收工作,改善财政状况。

继续完善和强化预算收支管理,严格遵守农村税费改革精神,积极规范税收秩序,应收尽收,以法治税,保证合理增长,积极培植和引进税源,扩大增收渠道。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继续强化收支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坚持财务公开,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同时,继续促进金融部门大力组织存款,扩大信贷规模,为全镇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镇民素质。以创建文明乡镇为契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制定镇规民约,引导人们做到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二是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抓住计划外生育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坚持“三为主”方针,巩固“五项制度”,加强孕前管理,提高“三查”率,做到思想工作与依法强制执行并用。加强征收,提高政策兑现率,遏制非法生育的势头,强化服务,提高四项手术率。配好、配强计划生育队伍,提高计生队伍管理素质,健全计生信息网络,掌握计生对象动态。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现计生工作重心真正下移。夯实计生工作基础,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使计划生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三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坚持教育为本,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开工新建航中食堂和宿舍平方米,并按市里统一布署做好小学拆并工作。积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建立健全农村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全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巩固和拓展文化阵地,形成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努力扩大有限电视和调频广播的覆盖率和入户率。巩固和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重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工作,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新建镇敬老院,逐步实现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四是认真实施好扶贫帮困工作。要做好珏塘和方家两个村2004年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工作,要加强与帮扶单位联系,多请示、多汇报,建立感情,得到他们更大的支持。要加强检查监督,抓质量、促进度,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帮扶工作各项任务完成。

6、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和法制。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主席团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作用。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扎实做好“平安航头”的创建工作;继续抓好司法、调解、治安、保卫工作,打击刑事犯罪,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稳定社会关系。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村会计代理制正常运转。要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重视和加强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民兵教育和训练任务,促进国防建设,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7、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保证。

实现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要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使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实现我镇2004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上来。要在镇机关内部全面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强化干部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目标岗位责任制和驻村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班子成员要自觉维护班子团结,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尽职尽力,密切配合,带领镇干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大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他们自己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对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指导,充分发挥村委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自治职能,增强村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使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4年是我镇实现三年目标的关键性一年,目标鼓舞人心,机遇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开创我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镇政府二00三年工作报告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