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培训计划(优秀7篇)

时间:2023-09-15 10:18:46 作者:ZS文王 工作计划 传承人培训计划(优秀7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将时间、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并设定合理的限制。这样,我们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一

自从取得优秀教学能手后,我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肩负着带动发展的重任,行走在专业成长的研修路上。暮然回首,研修路上那一桩桩、一幕幕,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交流研讨时,那字字珠玑的声音在我耳旁萦绕;示范展示时,那感动的瞬间在我眼前浮现;指导教师时,那发自肺腑的感言在我胸中激荡。我就是在这样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研修路上前行,一路付出,一路收获着,一路成长着,坚持前行着。

一.建站基本情况

1.招贤纳士,人尽其才。

20xx年11月中旬,就在雅集酒店这个地方接过省厅授予的工作站牌,也是在这个地方目睹了前辈站长们显赫的成绩,我知道赋予我左肩上的责任远超过了右肩所获得那份荣誉,说实话,当时装在心中既有沉沉的压力也有满满的信心,当听到前辈站长们取得丰硕研修成果和获得丰富的建站经验时,我压力山大,当聆听到同主任对建站的`精准定位和祥细解读,我又获得了自信的力量。在这里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这句话不断激励我要带好一个队伍,因此招贤纳士就成了我回校建站首要其冲的一件工作,为了使工作站平稳运营,不走弯路,我特聘请了两位工作站指导专家,一位是我们学校的校长、陕西省中轻年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正高职称的陈芳老师,另一位是旬阳县体育教研员、上一届优秀工作站站长焦新龙老师。二是我在全市广泛宣传,招纳在体育教学方面有研究、想发展的青年教师加入我的工作站,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有两位市级教学能手,三位县级骨干教师和数十位青年教师,通过他们的自愿申请和工作站特聘专家的考察,同意他们成为工作站成员,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建立了工作站qq群、工作站博客和工作站二维码平台,便于伙伴们交流和工作站宣传。

2.聚集思想,文化打造。

文化影响思想,思想决定认识,认识指导行动。为此,工作站确立了“激启职业情感,增强职业体验,强化团队建设。”的管理思路,在工作站文化的滋润下,引领教师爱上教育,体验教育的幸福,凝聚团队精神。一是组建工作站团队。工作站核心成员9人,骨干成员15人,来自于安康市和旬阳县域学校的体育骨干教师,其中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2人,县级教学能手3人。二是打造工作站文化。确定了工作站的宗旨:助推科研,成长自我,成就事业;提出了工作站的教学主张:享受快乐体育,沐浴和谐阳光;将“快乐育人,育快乐人”作为团队文化建设的至高目标。三是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围绕“读名著,破难题”的主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即:读五本书,写五篇读书心得,开展二次读书交流,通过文化滋润教师。四是增强民主管理机制。工作站内任何事物都有所有成员共同商议决定,站长不独断独行,让工作站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站里的主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心,在工作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体现的价值,增强他们在工作站中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3.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4.广开媒介,引领辐射。

5.帮扶他人,成长自我。

俗话说教学相长,在研修之路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曾不止一次的告诉我的合作伙伴,我说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半年多以来,我亲自在片区或县域内上公开示范课4节,承担市县级讲座2场,市级的《什么样的体育课是好课》,县级的两次《体育教师成长之路》,被聘为省市县教学能手评委4次,指导青年教师李聪成为县级教学能手,两名青年教师刘莉、湛宣宝为省级教学能手,听评专业课30多节,站内成员上示范课6节,录制优秀教学视频2节,“一师一优课”成功上推4节,工作站成员在旬阳县20xx年县域教学成果评审中有3篇论文获奖。

二.课题研究情况

1.立足实际,开展研究。

工作站课题研究的题目是《柔力球运动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项新兴运动的推广,首先就是立足学校的校情、学情,想方设法让学生接受此项运动,为此,课题组大力开展柔力球视频欣赏课、教师示范展示课和学生技能秀,充分点燃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其次是强化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此项运动的开展,工作站一开始就重视此项工作,从西安文理学院邀请李晓妮老师亲自培训课题组老师的柔力球技能;三是精诚合作、合理分工,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合理的分配了课题研究任务,又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定期的进行交流,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同步性。再次是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促进课题研究顺利开展。运动项目是全新的,各成员学校情况不尽相同,为了课题顺利的开展,开题初课题组成员共同商议制定了四个“一”的交流研讨制度,即一天一对话,一周一案例,一月集中,一期一总结。最后是课题研究成果已初步形成。在近半年的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研究主动性强,好思善研,取得了部分成果。

2.潜心专研,成果丰硕。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二

(1)酉州苗绣历史悠久,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包含石榴针绣、数纱绣、辫绣、锁针绣等几十种刺绣技法,绣出的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广泛应用于时装、挂屏、手帕等。

苗绣非遗工坊采取“公司+农户”带动机制,免费为当地留守妇女培训技艺。绣娘们可自主选择在工坊上班或将原材料带回家制作。为了让更多人爱上酉州苗绣,苗绣非遗工坊不断丰富绣品类型,除了极具苗族民族特色的苗绣屏风、民族服装、苗绣饰品等传统绣品,苗绣非遗工坊还推出了戒指、胸针、手摇扇等文创绣品。

本系列作品由酉阳县花田乡、车田乡苗绣非遗工坊绣娘绣织而成,由陈国桃设计。蓝色系,提取了苗族服饰中蓝色元素,选取桃花源中的桃花,希望通过非遗产品能够带动更多的酉阳乡村妇女实现居家就业,体现乡村振兴为妇女同胞带来桃源盛世生活。

团扇,顾名思义,团团圆圆。希望传统的文化能够融入现代时尚生活,成为文化旅游产品,让更多人的了解酉阳旅游文化、苗族文化、乡村文化,并成为2021年“一带一路”中国上合峰会国礼。

团扇起源于中国。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v^障扇^v^。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

《苗绣》数据分析表:

培养人数

2021

2022

(2)非遗特色

为了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土家摆手操、木叶吹奏、柚子龟、土家苗绣等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采用多种创新形式,将中华优秀技艺融入新时代元素,制作成新颖生动的作品,激发在校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和热情。

一是打造土家摆摆手舞,土家语叫^v^舍巴^v^,它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土家人生产、生活和征战场面。 土家族摆手舞是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较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将“土家摆手舞”改变成“酉阳土家摆手操”的传承活动,编写教材,制作音乐,纳入课堂,定期举办 “酉阳土家摆手操”比赛,形成浓厚的摆手操学习氛围,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育人水平。深入挖掘土家优秀民族文化,开发土家摆手舞、音乐、民间工艺等特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土家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组建土家摆手舞(操)表演团队,开展乡村义演,加强宣传推广。

二是传承木叶吹奏。木叶吹奏技艺是土家文化的标志之一,是酉阳最受游人欢迎的喜爱的旅游文化节目。酉阳是木叶吹奏技艺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区域,在民间还有部分吹奏艺人。由于学习木叶吹奏枯燥、艰辛,导致木叶传承具有较大难度,后继乏人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立刘仲华、倪敏、陈国桃大师传统文化工作室3个,培养民族文化传承80人。

三是推广普及土家苗绣。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学生参与制作苗绣作品二十余件,其中作品《绣出一片桃花源(双面绣饰品)》选取桃花源中的桃花,体现乡村振兴为妇女同胞带来桃源盛世生活;《团扇(苗绣)》将现代时尚生活气息融入非遗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酉阳旅游文化、苗族文化、乡村文化,并成为2021年“一带一路”中国上合峰会国礼。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依托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培养非遗传承人,通过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承土家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土家民族精神,实现土家文化的传承、创新、推广和普及的目的,增强学生及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六、政策落实质量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三

全面落实《“国培计划(20xx)”——xx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xx省国培办《关于做好“国培计划”(20xx)——xx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影子教师”实践教学的通知》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影子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l、依据省国培办的通知要求,结合基地学校实际,指导参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研讨。

2、通过听取介绍和实地参观,了解“影子实践”基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感受基地学校在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有关情况,从而认知基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3、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参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基于问题的“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反思重构”的教育实践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

4、参训教师观摩指导教师和基地学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感受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观课议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参与基地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感受基地学校在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教研室运行模式,教师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氛围。

6、指导教师指导参训教师开展说课、磨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提升参训教师的教学水平。

7、参训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开展班队活动,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技艺和方法。

8、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训教师完成《研修日志》。

9、参训教师在“影子教师”培训期间,撰写“影子实践”心得体会与“影子实践”培训学习总结。

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1、指导教师

(1)了解参训教师学习需求,指导其制定“影子实践”环节学习计划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指导参训教师开展基于问题的“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反思重构”的循环式行动研究,指导参训教师撰写一份《课例研修报告》。

(3)定期指导参训教师上课、说课、评课、课例开发、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发现参训教师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参训教师影子实践取得实效。

(4)负责对参训教师进行考勤,检查参训教师的《研修日志》完成情况。

(5)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并做出书面鉴定(须说明出勤情况),同时填写《“影子教师”实践考核登记表》(附件1)一式两份。

(6)协助参训教师做好影子实践环节的资料收集和整理。

(7)指导教师提交个人指导工作总结。

2、“影子教师”

(1)理清个人学习和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与学习重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影子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实践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思考,及时交流。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四

四、订单直接补贴

五、有关工作要求

附件

(单位:吨)

序号

乡(镇)

数量

备注

1

城厢

750

2

万安

200

3

东留

400

4

中山

280

5

岩前

400

6

象洞

900

7

十方

2500

8

武东

1000

9

中堡

1000

10

永平

900

11

桃溪

430

12

大禾

240

合计

9000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五

二、工作目标

实现减少、消除、扼制特大、重大职责事故,做到“四个到位,七个无”的工作目标,即:宣传教育到位、硬件设施到位、职责落实到位、各项制度到位;校园内无刑事案件及治安案件、无严重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及严重影响国家安全或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无重大伤亡及伤害事故、无重大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无职责交通事故、无群众食物中毒事故及无传染性疾病流行事故、无人员违法犯罪案件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用心探索学校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做好学校的综治工作,建立安全、礼貌、有序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减少师生违法违纪现象。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综治工作

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确立“安全第一、”“职责重于泰山”的观念。要切实做好对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学校安全综治工作领导职责制、逐级负责制和职责追究制,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构成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安全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协调工作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协调稳定工作机制和制度,真正构成“校长挂帅、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协调工作格局。要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学校不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限度地确保社会稳定。

3、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

(1)加强治安队伍的建设。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要求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组的成员要用心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2)提高技防水平。学校要在作好人防、物防和技防三者有效结合的同时,还要求师生将贵重物品存放好,个性要加强对财务室、计算机房等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安全。

(3)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保卫人员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上路段值班,严防交通事故发生。

(4)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认真履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职责自负”的放火工作原则,定期实施日常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学校防火工作万无一失。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六

灰塑非遗

邵成村正在修复广州陈家祠屋顶的垂脊狮子灰塑。

“屋顶匠人”风雨37载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曾承接多项古迹修复工程

灰塑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除了陈家祠,在南海神庙、光孝寺、六榕寺等建筑文物中都可见到灰塑构件。

2008年,邵成村被广东省和广州市先后命名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继承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灰塑,民间又称为“灰批”,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根据《宋高僧传》记载,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存在。灰塑工艺到清朝发展最盛。灰塑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美化装饰,与传统的岭南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齐名。其原材料主要以石灰为主,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防水、防台风等特点,适合炎热潮湿的岭南气候。从灰塑最繁盛的明清时期算起,至少经历了500年以上的繁荣发展期。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灰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至今已经经历了37年的“灰塑时光”,仅仅参加广州陈家祠的灰塑维护就达7次之多,但他总是谦逊地称自己仍未完全理解和掌握灰塑奥妙,“仍在不断努力学习中”。

1979年春节邵成村15岁,好奇心驱使让他跟随父亲邵耀波到省城广州工地。当时,最吸引他的不是灰塑,而是一碗一毛五分钱的牛腩汁猪肠粉。打工一天能赚到四五块工钱,可以买很多碗猪肠粉,这就让他一直在工地做了下去。之后,因为邵成村不想去上学,为了管教孩子,邵耀波就让儿子跟着学艺。

1981年,陈家祠首次灰塑大修,邵成村懵懵懂懂中就被父亲拉到发烫的陈家祠屋顶学做灰塑。邵耀波从配灰浆开始,手把手地教儿子学习这门技艺。邵成村回忆,他的父亲当年对他逐一示范了草筋灰、纸筋灰和色灰三种灰浆的制作:把干稻草与石灰膏混合、密封、发酵后,加红糖搅拌,即成为“草筋灰”;将玉扣纸与石灰油混合,加红糖和糯米粉搅拌、密封并发酵,就是“纸筋灰”;将制作好的纸筋灰中掺入颜料,就变成“色灰”。

掌握了原料制作,紧接着学习打草稿,其中最关键是如何塑形和加彩等技艺。邵成村在父亲的耐心示范和解读下,学会了灰塑。再往后,邵耀波经常带着邵成村到每一个工地去学习,直到1993年12月,73岁的邵耀波因病逝世。

失传矿物质材料 修复南粤名建筑

一路下来,邵成村先后中标并承接了广州六榕寺、镇海楼、南海神庙、佛山祖庙、石湾留耕堂等多处重要建筑古迹的修复工程。

2008年,邵成村应邀承接对佛山祖庙灰塑的修复。那一年,碰巧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一直承担佛山祖庙灰塑维修的石湾灰塑大师布威已经病重。邵成村首次采用失传的矿物质材料维修佛山祖庙灰塑,这也是广东第一次用回传统办法维修灰塑。如今佛山祖庙修复工程已历经10年,效果果然比用化工颜料好很多。

邵成村发现,矿物质材料除了不易褪色,还令屋顶更透气和循环。

四大步骤制灰塑 工匠手法有讲究

邵成村详细解读了一件灰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一件灰塑作品,构图结构是第一步,在承力结构的核心部位使用钢筋、铜线塑造基本框架。第二步使用草筋灰填塞批底,完成这道工序后作品轮廓初现。第三步通过纸筋灰细化作品细节,质地细腻油滑的纸筋灰,令细节惟妙惟肖。第四步是上色,这个步骤特别注重涂色时机的把握,必须等到灰塑干到七成左右方可运动画笔。上色工具是一般的油画笔,下笔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数,颜料不要蘸得过多,要细而匀称地落笔,但是又不能过多地反复,避免造成伤害。从造型,轮廓,细化,到最后上色,环环相扣且互为关联,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

邵成村说,其中对作品细节的刻画,主要通过纸筋灰完成。纸筋灰的厚度在5毫米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厘米。工匠的手法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纸筋灰的厚薄深浅务必要一次到位,增增补补的返工会徒增灰塑的硬伤。

“屋顶艺术”考验意志

传承人培训计划篇七

对象:名额: 40

地点:人手编配:2名社工及名义工

招募及宣传方法: 长者招募:院内招募

理论支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

活动*质:成长/教育活动

目的:丰富老人的生活,使老人在参与剪纸的同时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