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研讨材料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研讨会的发言稿通用

时间:2023-04-26 09:03:48 作者:曹czj 材料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研讨会的发言稿篇一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具体的行动,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解决深层次问题上。就是要紧扣主题,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症结,深挖问题根源、推动问题解决,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把大讨论引向深入,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纵览省委、市委对“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所作的各项部署,鲜明的问题意识贯穿始终。这次大讨论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和“六个坚持”,即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发展难题;破除因循守旧,着力解决创新精神不足问题,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破除封闭狭隘,着力解决扩大开放不够问题,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破除资源依赖,着力解决市场理念不浓问题,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破除随遇而安,着力解决工作标杆不高问题,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破除慵懒散漫,着力解决作风不实问题,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对照任务找差距,对照差距找不足,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远未解决,转型发展处于“结构反转”的紧要关头,还有许多难点亟待攻克、许多短板亟需补齐,今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难度和压力增大,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全面从严治党“修复生态、培植土壤”任务仍很艰巨;干伍的发展境界、工作作风、能力水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的指示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对“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刻,对“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在把握上还不够到位,对“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践行上还不够有力。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就是要以目前存在的问题为靶心,聚焦短板深刻反思,围绕问题集中发力。通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突破,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不断推动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晋中深耕细播,答好新时代晋中高质量发展的“新考卷”。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山西省委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山西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庄严宣示,非常必要、正当其时。开展好“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梳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和学校振兴发展的具体行动。这次大讨论对学校现在以及将来的建设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大讨论是一场思想觉醒、革故鼎新的学习实践,是一场求真务实、拓展新局的学习实践,是一场守住底线、勇攀高峰的学习实践。聆听了张书记的动员讲话和两位专家教授的政策讲解,我们更加坚定了勇立潮头、锐意开拓、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力量。

一是要围绕省委和校党委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组织开展好大讨论活动并将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大门,从大讨论中学思路、找措施、改作风,激发出改革创新的新动能,激发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以大讨论新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校党委部署,深入对照“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以更加精准的问题导向,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把握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开展好大讨论活动,结合实际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求实效,在改革中担当,在创新中作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大讨论各项工作任务,进而带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实现“六个新突破”。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按照大讨论总体要求,深入查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薄弱环节,做好规定动作,创优自选动作,把搞好大讨论与做好自身工作统一起来,提升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和本领能力,担当干事、激情干事、开拓干事,以大讨论的成效带动各项工作高标准完成,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基础。

2月12日至13日,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班。聆听了校党委张俊龙书记的开班动员辅导,山西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鲍善冰教授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志强教授分别作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的专题报告,观看了专题片《总书记在山西》,并参加了分组讨论。培训班深刻阐述了省委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学校大讨论的重点。

按照省委部署开展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要求,xx县围绕“六个破除”开展了大讨论学习。此次活动紧扣主题,聚焦“六个破除”,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将会议精神贯穿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一是要以破除思想保守僵化为准,认真对照文件,明确思想症结所在,积极学习新思想,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谋划,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

二是要以破除工作标杆不高为准,取其上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在工作中克服随遇而安,要求不高,坚持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工作情况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主持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xxx次,为xx余名党员讲党课,组织xx名干部参加十九大精神学习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新时代文旅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既定目标发力。

扎实推进“三基建设”。主持制定“三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召开推进会及调研督查10次。印发支部建设8个流程图,制定“一目录、三手册”,健全完善65项制度,组织12000人次参加“五大培训”工程,较好发挥了“三基建设”对全局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扛起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主持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次与新任处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督促各级领导开展300余次谈话。4次组织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出台5个规范性文件,确保文旅领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

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研究起草“三定”草案,力求文化和旅游全面深度融合。旗帜鲜明提出重实干重实绩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牵头制定人员调配方案,兼顾文旅融合、总体平衡、专业对口、工作延续、业务交流、个人意愿等原则。机构改革期间全厅上下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

全力落实综改任务。在全国首家提出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任务,争取到包括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内的非遗保护中央专项经费xx万元,位居全国前列。制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支持大同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推荐右玉、左权开展申报。

艺术创作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见成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首届山西非遗博览会、“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美术作品展营造出主旋律响亮、精神风貌高昂的时代氛围。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xx个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逾xx元资助,位居全国第二。说唱剧《解放》、舞剧《一把酸枣》分别举办千场纪念演出。晋剧《傅山进京》、舞剧《粉墨春秋》被文化和旅游部雒树刚部长写入《改革开放40年舞台艺术成就与经验》一文,并给予高度评价。

2018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值。“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民生实事完成xx场。百趟旅游专列入晋游达xx列,成功举办全省旅发大会、长城游学推广、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大型活动。

二、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要求,特别是在“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改革意识需要持续加强,学习北京、上海、江苏等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转化应用成功经验、先进理念方面做的不好。主要是对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进则全面振兴、退则必然落后”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创新意识不够,推进文化和旅游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方面还没有探出山西路径、融出山西特色。主要是立足山西文旅资源禀赋、地域特点,以战略和改革的思维推动工作、难题不够。三胜作标杆不高,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氛围不浓厚。对表中央精神,对照省委要求,对标全国先进理念和行业先进标准,向第一方阵挺进的奋勇奋发奋斗姿态不足。四是对外宣传交流推介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走出去”还需加大步伐。如“山西优秀舞台艺术中华行”“百趟旅游专列入晋游”等很多项目还需要再挖掘、再延伸,宣传推介渠道需要再拓展、再创新。五是市场理念需要进一步增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距离“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差距很大。主要是顺应市场规律、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提供更多的优秀文旅产品和优质服务作用发挥的不好。六是聚焦重点抓落实的狠劲韧劲不够。推动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全域旅游创建等重大改革任务,硬的措施和实的招数不多,强的作风还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扎实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以思想觉醒和奋斗姿态实现新时代山西文旅改革开放再出发。一是担起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廉政目标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是对标一流。找准找全找细存在的差距短板,刨根究底、追本溯源,强化措施、落实整改,推动更多工作向全国第一方阵、最高水平挺进。三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推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实践中找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四是以“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引领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以担在关键、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以一年更比一年强、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工作实绩向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群众交上文化和旅游答卷。

以上述职,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发言稿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座谈会发言稿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交流总结会发言稿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材料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研讨会的发言稿篇二

强化宗旨意识,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对群众有感情,对群众工作有热情和激情,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学一做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研讨材料,欢迎借鉴。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理解,这短短九个字,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阐明了我们入党的动机,入党干什么?就是为人民服务。二是阐明了我们共产党员服务的对象,为谁服务?就是为人民。三是提出了明确要求,怎么样服务?就是全心全意。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党员,说句实话,在入党之前对入党的动机并不十分清楚,那时候想入党,一方面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一名党员,有时候他拿个什么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回来,我觉得共产党员很光荣,在心中埋下了渴望入党的种子;另一方面可能是有点上进心,读中专时看到同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后看到同事提交入党申请书,感觉到自己落后了,再说平时的表现好像也不比他们差,因此入党的愿望与日俱增。可以说,入党之初,“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模糊的、淡薄的。真正对“为人民服务”有所感悟,还是担任一支书以后。20xx年10月到20xx年12月,我下派到村里担任一支书,经常跟群众打交道,与群众联系多了,距离近了,感情深了,自觉不自觉的就想为他们干点事、帮点忙。这两年到农工委工作,又参加群众工作队,相对而言与群众的联系要多些,现在这种宗旨意识应该说有所强化,入党动机更加清晰。

个人觉得,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民”的含义。谁是人民?在座的各位是,到行政中心来办事的群众是,在路上遇到的行人也是,一句话,我们看到的、接触的、身边的人,都是人民,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其次要弄清“服务”的含义。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忠诚履职、无私帮助、真情解难。作为人大工作者,干好本职工作,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督促建议意见办理落实,督办来信来访维护一方稳定,就是服务;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忙时,搭把手,比如志辉、万年同志看到我们有时下班没车了,主动送一下,就是服务;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像去年大家为谢文华捐款治病,就是服务。其实,服务并不是什么高深遥远的东西,举手之劳而已。再者要明白“全心全意”的含义。全心全意不是虚情假意,不是表演作秀,是一份真心、一缕真情、一丝真意。全心全意为人民,就是要把人民当亲人,知其所想,体其所难,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当然,做到全心全意并不容易,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是少之又少的,这样要求可以,真正做到太难,关键是我们要拥有这样一份心,付出这样一份情,比如有群众来人大机关到委室找个人、办点事向你问个路,我们热情相待、温言以对,带着找一下,帮着联系一下,这份心意就到了。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认识,去年的群众工作,工作队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自家人,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体察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才有了请医下乡送健康、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慰问特困户、为困难居民捐款等活动。今年以来,群众工作队积极为大冲村的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环境卫生整建等工作出谋划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也是认可的。因此,强化宗旨意识,刚停留在口头上不行,只树立在心目中也不够,害的切切实实转化为具体行动。

这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认识和感悟,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党的以来,济宁市按照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无钱、无人、无阵地,服务条件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两增一扶”(增加投入、增强力量、强化帮扶)等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队伍强素质,培育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搞好服务,“有人”是前提。围绕“有人办事”,济宁市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基层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眼于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拔、跨村交流、下派任职等多种方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企业干部职工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提高报酬待遇,拓宽进步渠道,鼓励他们干事创业、带头发展。从20xx年起,专门成立“村官学校”——济宁市农村干部学校,开办农村干部大专班,培养专业化农村干部人才。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发展对象不符合条件、“家族化”发展党员和党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作用关”。强化组织员办公室职能,专门负责党员队伍建设,主要是把总量控制好、把结构优化好、把质量提上去,更好地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在严把党员“入口关”方面,实行发展党员“两推荐、两票决、三公示、全程记实”制度、预审制度、“全程问责”等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在严把党员“教育关”方面,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载体,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党员“冬训”。在严把党员“作用关”方面,将每年2月定为集中承诺践诺月,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实行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各类为民服务活动,促进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三是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务干部数量不足,有的党务干部对基层情况和党建业务“两不熟”等问题,强化刚性要求、硬性约束,做到选优与育强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明确市、县党委组织部直接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分别不少于本单位行政编制总数的30%、35%,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不少于4人。要求新任组织委员必须具有至少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党龄在5年以上,并对组织委员分工进行规范,保证这支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高素质。要求各县(市、区)有3名以上的专职组织员,保证党员有专人管,活动有专人抓。

抓投入强保障,落实服务群众的经费支撑。一些村级组织“有心服务”但“无钱办事”,是制约其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济宁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基本解决了“有钱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运转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在每年安排20xx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报酬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5000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配套设立专项经费。20xx年,市、县财政共投入近1.6亿元,让全市3404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吃上了“低保”,各村年运转经费都达到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村级组织工作运转和为民服务有了基本经费保障。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能力。从20xx年起,实施“千村集体经营场所示范”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选择1000个左右的村,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强化帮扶等措施,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厂房、种养殖大棚和门市超市用房等村级组织经营场所,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扶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村级组织运转最低保障经费,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对于村级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加大公开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村务公开栏等阵地,定期向群众通报村级决策事项、财务运转使用等情况,让村民看得见、摸得清资金去向,以“公开”提升村民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

抓规范强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20xx年以来,济宁市全面建立以村级为民服务站点为基础、以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是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确定1743个活动场所不达标村作为重点建设村,采取财政补助、政策倾斜、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活动场所的新建、扩建、修缮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达标的活动场所”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县、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二是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抓好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三是发挥活动场所服务功能。依托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为民服务站点,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实现“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关爱”六个服务不出村,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抓帮扶强基础,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针对惠农政策“到户难”、烦事难事“疏解难”、后进村整治“破题难”,基层党组织服务手段单一、资源有限等问题,济宁市开展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一是机关干部驻村联户“两个全覆盖”。采取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建立联系点和重点联系,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确定联建村,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后进村,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办法,开展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工作。二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解忧。联户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农户的直接联系,做到“三知四清”(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邹城市、泗水县等地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形成民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办理。三是用制度防止下基层出偏差。为避免“走形式”、“一阵风”,专门成立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建立市领导带头督查机制。实行“六个一”(有一张便民服务承诺书、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一面便民服务公示牌、一个便民服务意见箱、一部便民服务联系电话、一本便民服务记录簿)联系服务制度,要求干部下乡不扰民,入户期间自带被褥,吃住在村,不陪同迎送、不开小灶。“第一书记”人手一套《民情记录簿》、《驻村干部“一口清”》涉农政策和党务知识读本,使群众能够随时联系到“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能够快速了解农村情况开展工作。年底对驻村联户工作集中考核,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抓载体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较多,到乡镇办事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济宁市着眼于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保证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一是依托为民服务场所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如邹城市实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每村建立“一员一室一中心”的民生代办服务网络,从村“两委”成员或热心服务的党员中选择1人担任民生代办员,专门负责受理群众委托、代办民生事务,同时收集民情民意;村村设立代办室,专门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和委托;镇街设立群众服务中心,组织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经管、计生、新农合、公章监管等部门进驻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为民服务事宜。二是建立党员群众联建联创制度。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党员为纽带,凝聚村民共同参与,发扬农村群众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促进党员群众良性互动。三是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如任城区每村每天至少有一名“两委”班子成员在村级活动场所坐班办公,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村务等咨询服务,处理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济宁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效果,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动的指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贡献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展和保护好群众利益,是党章赋予全体党员的根本责任,党除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因此,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党章和党规所不允许的。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用党章的规定规范言行,必须把群众观点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城乡百姓全面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党广泛团结和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用新目标、新理念、新实践紧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充分显示出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感情上亲近群众,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使党的主张、奋斗目标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着力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只有坚持“六个着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才会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做,从而增强宗旨意识,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以学促干、学干结合、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教育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研讨会的发言稿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一是聚焦改革、主题鲜明。按照上级要求,研讨班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汇编整理有关学习资料、安排参观见学、观看辅导录像。整个研讨着眼做好机关单位调整改革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展开,主题很突出、针对性很强。

二是联系实际、思考深入。学习研讨期间,大家聚焦改革主线,坚持问题导向,提前调研、认真思考,形成了一批有见地、接地气的学习研究成果。集体学习中,大家边研读边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升华了认识,在讨论交流中统一了思想。刚才,听了6名同志的发言,总的感到大家对这轮改革的认识是到位的、对形势的分析是准确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是中肯的,体现出大家谋改革、思转型的使命担当。

三是从严从实、学风端正。这次研讨班教学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大家能够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真正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认真研读思考。许多同志利用晚上时间研读学习书籍,反复修改完善研讨材料。学习期间,大家都能坚持住会学习,没有请吃、吃请和各种应酬。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家良好的学风作风和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质,需要我们继续发扬。

一是进一步坚定了投身改革的决心意志。通过学习研讨,大家深刻认识到,这轮改革是习主席基于国际国内战略大势判断,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有习主席确定的大方向、谋定的大思路,改革只会越来越好。这些认识成果,都坚定了大家“改革必成”的信心,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投身改革实践的意志决心。

二是进一步理清了推进改革的思路举措。大家在学习研讨中,对习主席围绕改革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深刻认识到,坚持实践牵引、坚持法治思维、坚持创新驱动等重大理论决策,我们就不断会在征程中更加发展壮大。

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引领改革的责任担当。学习中,大家进一步认清了身处的历史方位,认清了肩负的历史责任,认清了面临的工作任务。这轮改革是一场回避不了的历史大考。大家都感到,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改革中立身为旗、以上率下,消除私心杂念,为部属做出好样子;必须始终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以领跑转型的担当、创新进取的锐气、攻坚破难的劲头、干在实处的精神,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必须敢于面对和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不推诿、不扯皮,公道正派、知行合一,切实履行好推动机关全面建设和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历史责任。

五天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对我们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思想来讲,只是引子和开始。回去之后,大家要坚持边学边悟,学用结合,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把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一、要持续深化学习,在凝聚意志上落地见效

习主席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各级必须抓住学习理解这个基本环节,在“深”上下功夫、在“常”上用力气、在“实”上做文章。

一要搞好理解消化。这次集中办班学期短,课程安排紧,消化思考时间相对有限。大家回去后,一定要继续坚持学原文、读原著,结合上级的动员和辅导讲话,以及专家、教授所作的辅导报告,进一步加深理解、强化吸收,切实掌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二要搞好融合结合。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纳入党委中心组“三位一体”学习,贯穿正在开展的改革主题教育和学习教育,融入改革前后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为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大动力。

三要搞好传导辐射。各单位要充分借鉴有关做法和资源,高标准抓好党员干部集中轮训,抓好基层群众理论武装。参加这次研讨班的各位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利用自身学习成果,深入一线辅导授课,帮助大家提高认识、释疑解惑,切实凝聚起支持拥护改革、自觉投身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二、要坚持学以致用,在推动转化上落地见效

一要统思想、稳人心。从前期机关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普遍存在忧单位走向、忧个人发展、忧待遇保障等顾虑,思想比较活跃。因此,各级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按照政策规定要求,以改革主题教育为抓手,组织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重要思想,引导大家理解改革、投身改革,坚决支持改革,为改革顺利展开和推进,提供良好政治氛围和坚强思想保证;要把做好改革中思想稳定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改革带来的现实影响,动态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着力纠正考虑个人得失多、观望思想重、工作干劲减退等倾向性思想问题;对担忧多、压力大的同志,要主动靠上去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既要掌握个人想法,也好搞清家庭困难,切实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传递温暖、稳住心神、保持定力。

二要抓党建、强组织。能否顺利完成改革“大考”,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各级党组织党建水平、功能发挥的现实检验。因此,我们要把坚强的组织保证贯穿改革全程,依靠组织力量管思想、抓执行、促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要切实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改革中涉及到人、财、物等重要敏感事项,必须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坚决按程序规定办事,不得个人独断或采取碰头协调、个别通气等形式实施。改革期间,要保证各级党的组织建设不断线,党内生活不停摆,思想工作不落空,人人都处在组织管控之中,有效发挥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功能。特别强调的是,要把扎实开展学习教育作为推进改革任务的实际举措,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通过组织承诺践诺、定期上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大局观念、责任担当、法纪意识等,立起改革中合格党员的好样子。

三要严纪律、明规矩。改革成败,关键一条就是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在改革酝酿和调研阶段,大家可以通过组织渠道反映意见,但改革方案一旦下达,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坚决不能犯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特殊之年不能讲特殊,不能因为改革就突破政策办事,把吃送别饭、发纪念品当作“人之常情”,把违规办理晋职调级当作“关怀照顾”等等。越是改革关头,越不能有“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不能有“浑水摸鱼”的投机心理,不能有“最后一搏”的赌徒心理。

四要抓任务、保节点。今年既是改革之年,也是建设深入推进之年。一些单位可能面临“改”和“建”任务交织推进、交叉重叠的现实矛盾。各级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任务,以年度任务的高标准完成,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要切实强化任务观念、主业意识,始终保持定力,保持状态,把心思精力放在各项建设任务上来,不能误时误事、不能断档断线。要切实加强工作统筹,算好任务帐、时间帐、精力帐,科学把握节奏,既要避免盲目赶进度影响质量,也不能因为改革放慢进度影响任务完成。要始终保持工作连续性,无论隶属关系、运行机制如何变化,都要主动克服困难、搞好职能对接,善始善终尽好职责,不能以改革为借口推诿扯皮。

五要保安全、促稳定。各单位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站在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把安全稳定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要认真组织安全形势分析,看看改革期容易发生什么问题、本单位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切实摸清底数;要扎实抓好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安全教育,全面进行思想作风整顿,给干部职工,重点是基层主官紧一紧弦、敲一敲警钟;要狠抓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规范日常管理秩序,管住车、管住小远散单位和人员;要层层分解责任、到边到角到底,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问题,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改革大局的事情,确保单位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

三、善学善思,始终把学习视为是人生修养之道

既然是读书班,我还想就个人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给大家唠叨几句。学习始终是我们每个人的修养之道,或者说,修养是从学习开始的。我首先要说,学习是领导干部也是每名同志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新的形势,完成历史重任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精神追求,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学习中增强党性,拓宽视野,提高本领,做好工作。学习要达到真正成效,就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须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这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通过学习,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修养。

领导干部的修养,不仅是政治素质、理论水平、道德情操、工作能力等的综合体现,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学习是修养之道,是提高修养、升华境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要学以砺志。志向是人的精神支柱、奋斗动力和前进坐标。中国******人的志向,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学为立志之体,博学方能笃志,树立远大志向离不开学习。要通过学习,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在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要学以正德。德是立身之本、为政之要。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官德。德为官之魂,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高低与学识深浅紧密相联。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先进榜样为镜鉴对照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才能做到见贤思齐,确立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使正气获得坚固的基础与提升的动力,砥砺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带动党风、政风不断好转。

三要学以养心。心是境界、是胸怀、是追求。古语说,“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通过博览群书,汲取人类的文化精华、处世经验、为人之道,不断反思、调整和拓展自己的心灵空间,方能使心灵高尚、心态平和、心胸宽广。要善养责任心,以中为鉴,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真正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安定一方的重任。要善养平常心,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领导、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名利,做到为人处世常留一份宁静,履职从政多一些清醒,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加快发展、为群众造福上。要善养包容心,弘扬我们党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借鉴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经验,对人对事多一些宽厚、多一些包容,对一些善待、营造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

四要学以增智。智是为人处世之道、辨人决事之能。大智非才不成,大才非学不成。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所言:“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面对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改革发展和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领导干部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提高能力。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新知识、提高素养;要通过学习认识和把握规律,努力使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透彻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水平;要把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要转化为适应调整改革形势需要,不断推动单位建设向前发展的能力。

五要学以促廉。这一点更为重要。廉洁清正是******人的政治本色。加强学习、促进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保证。从现实情况看,放松学习,缺乏理论武装、知识滋养和正气熏陶,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精神萎靡、志趣庸俗甚至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是作风和修养的一种表现,反映着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影响着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要多读有益书、慎交各方友,在学习中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生活作风,树立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研讨会的发言稿篇四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今年2月19日,_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意义十分深远。

一、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完全可以说,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就能更好地反映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

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相对人治而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一个不实行法治的国家不可能是现代化国家。国家主要以法律手段来治理国政和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社会关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社会调控和管理才能摆脱随意性和特权,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党章。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写入我国宪法。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开始全面走上法治的轨道,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进一步分析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他特征的关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民主法治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来促进和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主体和利益需要的多样化,使得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不可避免地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和解决,就会在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对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和动荡的根源。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确定利益主体、界定利益范围、指导利益分配、协调利益关系,并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救助,就能维护社会公正。当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恢复和修补;当社会主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根据法律规定自行调节或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端,从而将社会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总之,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的法治,才能避免社会利益之争的激化,才能使各个阶层实现共赢共荣,公平合理地分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

会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民主法治可以奠定诚信友爱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人民内心的宽容、谦让和互助友爱,法治的完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诚信友爱地相处。因此,我们可以说,民主法治是实现诚信友爱的重要条件,诚信友爱本身也是民主法治的一项价值追求。

第三,民主法治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民主法治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劳动者的创业动力、经济利益和创造成果,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鼓励人们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平等竞争和共谋发展的社会环境。

支撑点。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章可循,才能以文明、平和的方式消除社会不安全、不和谐因素,真正做到政治安定、社会安定、人心安定。

第五,民主法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物质条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当代与未来关系的科学把握和理性认知的结果。以民主法治的形式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抑制和制裁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是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的必由之路。综上所述,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民主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氛围,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就能使整个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发展活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主法治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来看,无论是民主还是法治都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人民利益的整体性、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政治核心。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实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目标。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有机统一。问题在于,需要把它作为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加以强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回顾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主法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有关。苏东剧变的原因很复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处理不好,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不坚持党的领导,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必然产生社会动荡,甚至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不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也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极大的破坏。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

我们要继续在全体公民中增强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树立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依法执政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观念。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坚决预防和惩治各种腐败现象,为维护法律尊严、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正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具体体现。要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法、负责、理性、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

(二)关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再如,要认真贯彻_中央转发的《__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_代表作用加强_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工作,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增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同时,使人大代表自觉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点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必须广泛征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项目,必须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三)关于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问题

树立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的立法理念。在立法上坚持以人为本,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法制建设上的体现。人权原则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去年第十届_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写入宪法,意义重大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