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3-07-13 06:28:01 作者:曹czj 演讲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背诵。

2、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通过语言文字赏析雾凇形成过程。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师生问好

2、昨天,你们的许老师带者大家去了吉林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观赏了(生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邀请我们四(4)班的孩子和我一起再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再去观赏(生齐读课题)。

过渡:但是,观赏雾凇是有讲究的,知道吗?不知道,送给你们。

3、出示:观看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4、生交流

二、赏析雾凇形成的过程即“夜看雾”

1、夜幕下的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的句子。

2、知道吗?“夜看雾”看的其实就是什么?

3、同学们,我们读书还要把这些不会动不会说话的文字读活了,那就要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读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随机出示,点拨,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

(1)、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的,灯光,书影模糊了。

(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引导学生抓住“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地”来感悟,朗读。并结合一组图片。

6、复述,背诵

孩子们,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雾凇是这样形成的。你现在就是一棵雾凇,你可以自豪的把你是怎么形成的向客人介绍。

生准备

推荐代表介绍

一起背诵

三、欣赏“晨看挂”

放映一组雾凇图片,配乐。

师: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此时,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四、质疑,解疑,留疑

1、孩子们,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你不想问雾凇些什么吗?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弄清雾凇形成的条件

3、我们读书就是要学会问,学会在回到文字中找答案。面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它。

就像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外,去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这样,你就会更进一步的了解雾凇。

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二

1、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能理解并说出雾凇的形成过程。

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一、激情导入,回顾设疑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书记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的确,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理解了生字新词,还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最为独特的景观,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还记得上节课提的那个问题吗?

二、自读自悟,与文本对话

1、出示问题:雾凇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还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2、小组交流,生生对话。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多方对话

同学们,交流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聊聊吧!雾凇“奇”在哪儿?

(一)雾凇“奇”在形成。

1、同学们,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能理解过于饱和吗?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弥漫笼罩淹没)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读好“涌”。

还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

师:此时“渐渐地,……镀上了白银。最初……”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引读。(一生读)

生: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师:再读。出示这句话。

什么词是最重要的?(最初逐渐最后)

师:原来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形成的。(配乐)

3、谁来说一说这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师:所以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齐说。

(二)雾凇奇在“景色”

1、同学们,雾凇被成为奇观,不仅奇在它的形成过程,还奇在哪儿?

3、“千姿百态”。可能有哪些姿态?“琼枝玉树”。师:就像用白玉装饰起来。

4、介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介绍这首诗)这是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使人既感到充满寒意又感到春意盎然。)

全班读诗句。

5、同学们,奇吗?谁愿意读一读。

6、生读1、3小节,指名读,齐读。(配乐)

(配乐)

7、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吉林的雾凇吗?配乐欣赏雾凇奇景。

8、难怪,在吉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示)“夜看雾,晨看挂,待到正午赏落花”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9、雾凇的“奇”此时在你的脑海里,你是怎样理解的?(神奇、奇特、奇妙、奇幻……)

雾凇奇景,令人陶醉,优美的句段,令人回味。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诵读比赛,喜欢那个自然段,就背哪一自然段。

1、课外阅读一些描写雾凇的文章,进一步升华对雾凇的认识。

2、阅读《补充习题》上的课外阅读。

22雾凇奇观

景色形成

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三

《雾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七册的第22课的内容。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描写了雾凇奇观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体现于课文的字字句句。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的成因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欣赏图片、观赏视频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过程与方法: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

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读,画

(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导:多美的雾凇呀!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生齐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理解诗句的含义。

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3自然段)看着投影美丽的画面,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

过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合作学习,探讨:

(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

从“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中理解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有二:其一,严寒季节;其二,饱和的水气。(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齐读。

初步明白:水汽——遇冷——凝结

进一步引导深入理解: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怎样遇冷凝结成雾凇的呢? 紧扣“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体会雾凇是慢慢的形成的。“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雾气不断,逐步结成。指名读,评价,齐读,读出变化之慢。

(4)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多么神奇啊,再读。

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五、总结练笔,升华美景

1、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观看雾凇影片。

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篇四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复习《九九歌》。

2、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3、读题,解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指名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出示长句子。

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再次读课文。

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

(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

(1)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3、指名说。

4、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6、指名说。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

7、学生写字。

四、布置作业。

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3、抄写生字。

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篇五

一、复习,引入(根据训练目标,指导朗读第一段)

1、读后提问:谁能用几个词说说雾凇的景象之奇特?

(出示课件: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

2、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种景观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写出它的知名度?(板书:闻名全国)

4、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形成的全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哪一句话慨括地写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讨论、交流。)

2、分小组读课文,总结雾凇形成的几个条件?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b、抓住一些好的句子讲授: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了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下雾凇形成的流程图。

5、根据图示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师:雾凇这么奇特,你想去一睹为快吗?假若你已经身临其境会有什么感想,请大家说一说?(学生自由说)

2、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赞叹雾凇的吧!(师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后质疑,那样的赞叹是怎样发出的?(把“情不自禁”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味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齐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分小组朗读课文,每个学生用一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雾凇奇观。

板书设计:

22 、雾    凇

全国闻名       景观奇特           

雾凇的形成     气温低  小气泡饱和   水温较高

情不自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新雾凇的教学设计模板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

2、通过浏览网站,感受雾凇美,读出美,说出美。

教学过程:

1、那就打开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网站,点击“图片欣赏”,让我们细细观察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欣赏它的美,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质疑(你们都很会提问题,我认为可归纳为两个主要问题:板书形成?奇观?)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请大家去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交流相机板书:气——冷——结谁能简单说一说,让大家听得更清楚、明白。

(师述: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江水缓缓流经市区时,水面源源不断蒸发出水汽,整个江面白雾腾腾。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蒸腾的雾气遇冷凝结成了雾凇。雾凇形成过程是很美的,也是吉林雾凇“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壮观所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它的形成过程吧。请大家点击“影音动画”。

课文中也有一段话,请大家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

5、师述: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为什么说是奇观呢?请大家点击“文字介绍”,看看网站上是怎么介绍的'。

7、雾凇,真是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而响誉全国。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把北国点缀得繁华似锦。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8、那一行行一棵棵树枝上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绽放在枝头,叫人怎么不发出赞叹呢!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再读这句话。

1、吉林雾凇景观美不胜收,外地游客纷纷涌入吉林来一饱眼福。假如你就是吉林人,一定会为此感到自豪。来了亲朋好友,你准备向他们介绍什么?(指名说)怎样介绍?(指名说)

2、要想介绍得好,可以借助网站的内容。通过浏览学习,你一定会形成很多语言。(学生各自准备,指名说,再各自练一练,你会说得更好。)(听了你的介绍,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雾凇那美丽的画面。你想不想读读书中优美的语言。学生自读,指名读。

今天我们在网络教室上了一堂课,收获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开展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当然对于雾凇,你如果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利用学校网站深入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