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李商隐教学设计大全(19篇)

时间:2024-01-14 01:16:11 作者:笔砚 口号大全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的一种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和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锦瑟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本句用民歌的起兴手法,看到锦瑟,弦多而繁,不由得思绪万千,回忆起自己的往事纷繁、五味俱全的年轻时光。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用两个典故,说年轻时代那“欲回天地”却又辛酸难酬的壮志理想,那早已物是人非却依旧刻骨铭心的缠绵情思,现在回想起来如在梦中,又历历在目,正象庄子清早醒来,还迷惑自己是梦中的蝴蝶,还是现实中的庄子。那些酸甜苦辣,那些悲欢离合至今难以抛却要借助于诗来抒发,恰如望帝遗恨无穷,把它托付给杜鹃,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

此联巧妙的把自己的过去比作一场梦,用杜宇的千古之恨来比自己心中遗憾和无奈,典故运用恰切自然。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联的解释历来从说纷纭,各执一词。我认为应从本诗的全篇着眼,紧紧抓住诗眼“思华年”三字。此诗是诗人临死那一年(46岁时)对不堪回首的“华年”时光的怀念,那些往事有几多欢乐几多辛酸,如今念起回味无穷,觉得珍贵异常,恰似鲛人泣下的珍珠,但它是眼泪的结晶,又如深埋于地的美玉,但似缥缈的轻烟,邈远难寻。这里明月下的珍珠,满含凄凉,似是那辛酸无奈往事,阳光下的温暖,似是那幸福欢乐的时光。作家琦君在她的《泪珠和珍珠》一文中写道: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每一滴泪珠的背后何尝不是一颗眷眷的心。所以诗人把自己的过去比作泪化的珍珠,感情是多么深沉,多么值得品味。还有诗人说:生活中的苦痛,一俟到了回忆中,往往也会觉得它有淡淡的甜美,化成深沉的诗。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是一种忧郁的甜美或甜美的忧郁。诗人正是在临终之年回味往事,这些往事岂不变成了珍珠和美玉,但不过是带泪的远去了的珠玉罢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说上面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早在当年就已经感到惆怅和无奈了。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主题:。

此诗主题历来争论不一,如果按照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主题就不难明白,不过就是诗人对往事的深沉回忆,而这往事,最主要的是他一生难酬的壮志和萦绕终身情感。表达了他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眷恋。

试问:一个男人,一生的最牵挂是什么?一是理想,一是爱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理想大多都是出仕做官,济世利民,建立功业,光宗耀祖,流芳百世。李商隐也不例外,他少年丧父,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却不费学业,为的就是“欲回天地”,成就功业,可是他不幸无意间陷入党争中,成了牺牲品,能不让这位才华横溢满怀抱负的才子遗恨终身吗。

爱情方面,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结情道姑,迷情宫女,倾情小妾,深情发妻,他留下的太多的哀婉艳丽的诗篇,就是明证,这些诗歌成就极高,多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只我们熟悉的句子就很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因此缠绵的感情必是他一生的牵挂,刻骨铭心的记忆。

锦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商隐诗《锦瑟》教案

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

未卜()宵柝()晓筹()驻()马。

2、词义。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二、检查预习。

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

2、注音字音。

3、解释词语。

三、鉴赏诗歌。

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忆情)。

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五十弦”是说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节也就纷繁复杂,瑟的音节是纷繁复杂的。也许是锦瑟的音色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了,大家知道李商隐一共活了46岁,如果这是暮年写的,作者应该是四十多岁了,年近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了。一边抚摸着瑟的弦,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美好岁月。

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板书,喜悦——哀怨情变)。

4、颈联是个对仗的的句子,哪里对仗?这里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哪位同学可以分别用找几个词来形容这两组意象?参考答案: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联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最后一联的感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穿始终,浑然一体。(板书:忆情——惘然迷情)。

悼亡之情。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1)相关历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

(1)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明确: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2)梳理诗文大意。

3、具体赏析: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

(6)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李商隐锦瑟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下!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白话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李商隐锦瑟

初读李商隐《锦瑟》,我们感受到的是意象的丰富与朦胧,以及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抒情气氛,但怎么美又让人感到茫然。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这时,曾经是历史上空前强大和繁荣的唐朝,已经趋于没落。

李商隐作为此时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在诗歌艺术方面,他通过广泛学习前人,惨淡经营,自成一格,创造了深婉精丽,富于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李商隐是政治上颇有抱负而遭遇非常不幸的诗人,从少年时期起,他就怀着“凌云一寸心”,以后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仍不时吟唱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旦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等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直到凄凉的晚年,仍为抱负成虚而怅惘不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晚年回顾平生遭遇,抒写身世之感的篇章。与前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相比,李杜他们抒写人生感慨,往往以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感慨为前提。像李白的“吟涛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杜甫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等就是如此。到了李商隐诗中,表达人生感慨发展为基本主题,这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贯串一切的要求。从李杜的面对现实,以表达社会感受为主;到李商隐的面对自我,以表达身世之感人生感慨为主,正反映出唐王朝知识分子的心态由盛世时的`开放外向到衰世时的内向收敛的变化过程。与同时代的杜牧相比,李商隐诗歌的沉郁、感伤以及个性特征的鲜明突出,更能体现历史的趋势和时代特点。

本篇素称难解,歧说纷纷,实则首尾两联已明言。这是思华年而不胜惘然之作。此时诗人已经四十六岁,与首句见五十弦瑟而心惊之语正合。即因睹锦瑟之形(五十弦),闻锦瑟之声(弦弦柱柱所发的悲声)而生。所以颔、颈两联即承“一弦一柱思华年”,既摹写锦瑟所奏的迷幻、哀怨、清幽、缥缈的音乐意境,又借助于描摹音乐意境的象征性图景对华年所历所感作概括而形象的反映。关键在于“华年”二字,意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从总体看它和诗人许多托物自寓的篇章性质是相近的。如咏为雨所败的牡丹:“玉盘进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实际上是遭受挫折的伤心进泪,理想破灭的内心写照;又如咏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也不难令人想见作者羁役幕府,心力交瘁,举目无亲的那种“冷极幻极”的心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步入官场,无意中卷入了党派之争,成了当时政治的牺牲品,渴求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他,为此痛苦不已,往事不堪回首,身处无可逆转的衰世,使一向关注自身命运发展的李商隐,对前途感到十片迷惘。在这里,由于诗人在回顾华年往事时没有采取通常的历叙平生的方式,而且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含蓄朦胧的象征图景,因此它既缺乏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通常抒情方式所缺乏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但只要抓往“思华年”和“惘然”这条主线,结合诗人的身世创作,对颔、颈两联所展示的图景从意象到语言文字细加揣摩,则其中所寓的象征之意———身世遭逢如梦似幻,伤春忧世似杜鹃啼血,才而见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却不难默会。这些象征性图景之间在时间、空间、事件、感情等方面尽管没有固定的次序,但却都是诗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一再重复的主题和反复流露的心声,借助于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迷离的气氛等多种因素的映带联系,使全诗笼罩着一层哀怨凄迷的情调气氛,加强了整体感。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走向没落的晚唐时代才人志士的悲剧心理和对自己悲剧命运感到迷惘的情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1.板书课题。

2.播放瑟乐《淡月映鱼》。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弹奏的音乐?

这是瑟所弹奏的《淡月映鱼》。瑟音清幽哀怨,适合弹奏悲怨的曲调。有人曾经这样来描述瑟乐,他说:如果说筝是青年的爽朗,琴是老者的沧桑,那么瑟便是中年的深沉。

3.人到中年,在饱尝了人间冷暖,历经人生百态,阅尽沧海桑田之后,李商隐在《锦瑟》中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深沉的内心体验呢?让我们走进《锦瑟》。

师:你能说出本诗的情感基调吗?(哀婉伤感。)。

师: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情感要到位)。

语速:宜慢音调:低沉节奏:顿挫。

2.同学们依据朗读提示和视频范读,自由读诗。

3.点学生读。师适当点评。

4.学生齐读。

1.你能找到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吗?大声告诉我。

明确:惘然。

师:惘然,迷糊不清貌。

2.诗作中作者是如何传达伤感而又迷惘的情感的?你能选择其中一联,帮助我们解读吗。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怨恨以难言。

“锦瑟”,其形美丽精致;其声清幽哀怨,常与忆念、离别等悲怨情绪相联结。如元代元好问有云:佳人锦瑟怨年华。宋代贺铸:锦瑟年华谁与度。“无端五十弦”,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时人痴语。锦瑟到底有多少弦,并不是锦瑟的过错,可是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阿,你干嘛要有那么多弦?“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拨动一根琴弦。瑟具五十弦,拨动瑟弦,繁音促节,令听者顿生烦乱思绪,所谓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故一音一节皆引思绪,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由此也可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思华年”,直言本作是追思之作。华年,所谓美丽的青春年华,主眼在华年盛景。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梦,美好而短暂,不禁让人伤感。美好而虚缈的梦境令人神往却让人迷惘。

“杜宇啼春”,托冤禽之悲啼,表达诗人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怨愤,哀怨而悲凄的情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的事物的怀念。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明珠泣泪”,高旷皓静,凄寒孤寂的境界,表达了世事难以两全的怅惘伤感的情调。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美丽温暖却虚无缥缈之境,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与迷惘。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情肠九曲。

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思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师小结全诗: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

锦瑟装饰精美,乐音哀怨。繁弦促节之间心绪难平,让我不禁遥想那美丽却充满怅惘的盛景华年。年少轻狂,谁不爱追梦?然而一切美梦,终究如烟消散,这叫我如何不哀怨,如何不流泪?如今时过境迁,回首盛景华年,岂待今朝追忆才感无穷怅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那么今朝怅恨,有当如何?一曲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

3.同学们通过意象的赏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充满伤感迷惘的凄美之境,给人以无比新鲜而动人的感受。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象有这般的魅力。

(板书)晓梦、春心、珠泪、玉烟,我们试着找找这四个意象的共同特点?(朦胧,说不清道不明。运用神话传说典故。很美,凄美。)。

明确:(板书)朦胧凄美非现实性。

这种意象特别适合表达李商隐复杂变化,惆怅莫名的浩茫的心境。

犹如《锦瑟》中,作者极尽意象就是想要传达出这种浓烈的扑朔迷离,无涯无际的情思。我想我们可以不必追究事因(自伤身世,恋情,悼亡等等),而应通过作品意象特点,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其诗意与诗美。

4.我想更多地了解李商隐,一定会对我们理解李商隐有所帮助。

同学们,你们对于李商隐有怎样的了解?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说。

我来整理和补充:

(1)在那个风雨飘摇,行将衰败倾覆的晚唐。又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特殊时代,李商隐应运而生,其诗以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

但是,由于政治宗派的残酷斗争,这样的大诗人于荥阳病逝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来悼念他。现在仅存的两首《哭李商隐》皆出自其生前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2)哭李商隐(其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却以“未曾开”收句。这是怎样一个经历坎坷仕途、怀才不遇的李商隐啊!

(3)李商隐(约813—约858)出生在时世没落的晚唐,家世孤弱衰败,仕途失意沉于下僚,妻子王氏早逝。从而形成了他灵心善感的性格,情感丰富细腻,他秉赋才情,最终卓立于世。

1.《锦瑟》中非现实性意象的使用,在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中也有体现,让我们尝试利用这两首无题诗来进一步验证李诗的意象的独特性: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诗是写作者在恋爱的重重阻隔中,表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至死不变,也想象对方因日夜相思而形容憔悴,所以在绝望中依然寄托着微茫的希望。

春蚕蜡炬,到死成灰:至情至性,恐怕已经超越了爱情而具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

蓬山,青鸟:内心的遥想,是不现实的,这种希望是美好的,但是早已暗含了结局,只是无望中的希望,但正因为如此更见作者情之真挚。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写作者昨夜参加贵家的盛大宴会,与意中人席间相遇,表达了难得结合,却目成心许的爱情体验。

彩凤、灵犀: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虽无力到达,却终身难忘,无法排遣的'内心世界。

2.李商隐与杜甫一样,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近。

不同的是,杜甫外向,诗思经常面向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际无涯,扑朔迷离。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

关于这一点,同学课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作验证,我们以后找机会再交流。

同学们,课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穿越千年的唐诗之旅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用情感作为沟通古今的桥梁,用真心品味真情,诚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从诗中感受那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诗《锦瑟》教学设计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展开想象,体会诗歌表现的心绪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历史典故和诗歌画面的理解,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1、重点:理解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画面。

2、难点:对诗歌主旨、诗人情感的把握。

一课时。

诵读,翻译,质疑答疑,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教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无题二道》其一)。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学生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诗中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如果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那么李商隐的诗则重于象征。

1、诵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个人读。

一读:正音、解词。二读:理解全诗内容。三读: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2、教师:这首诗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四、师生合作,探讨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

1、教师:对《锦瑟》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一首悼亡诗;有人认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的,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感伤唐室之残破的;有人认为是懊悔少年风流的;有人认为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遭遇的,等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作《谈艺录》中,谈到了对《锦瑟》的理解。他认为是以“《锦瑟》喻诗,细味此诗,应是诗人自伤身世之作。”诗人带着浓重的伤感之情回顾平生,慨叹怀才不遇,年华虚度,遭遇坎坷,抒发了不堪回首的沉痛悲伤之情。诗人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心曲,其中往复低回的况味是极为复杂的。

2、分学习小组讨论理解诗歌,每个小组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一联,然后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1)教师:《锦瑟》文字锦锈华美,书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其深奥,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说法。

(2)指名学生翻译全诗。

(3)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重点表述)。

首联:慨叹年华已逝。

颔联: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怨愤。

颈联:表现了诗人爱慕高尚的执著。

尾联:收束全诗,说明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3、通过多媒体课件,师生进一步探讨诗歌内容,把握感情脉络。

(1)a、学生理解首联内容;。

b、首联运用民歌的比兴手法。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没有原因的,瑟本是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器,但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凉悲怨的感觉。

(2)a、学生理解“庄生迷蝶”、“望帝托心”典故的内容。

b、这一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昔日的理想和情景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确实使人迷恋,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3)a、学生理解“海月珠泪”、“蓝田玉烟”典故的内容。

b、诗人用“海月珠泪”和“蓝田玉烟”的典故,写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以让我们品读!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这两幅画图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一致的。

(4)“尾联”内容比较明白,让学生通过朗诵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1、内容:诗人用“锦瑟”起兴,追忆变幻若梦的身世,怀才不遇的遭遇,抒发惆怅失意的感情。

2、艺术个性:运用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写出了笼罩全诗的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反映出一个衰微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诗中的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诗人用它们创造出了空灵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锦瑟

锦瑟,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以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蜚声中外。这首诗以古琴为主题,通过独特的形象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对《锦瑟》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诗中的唯美意象所折服。诗中提到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描绘了一架古琴的美好,让人仿佛眼前即能看到那五十根弦振动的景象。这一句中的“锦瑟”指的是古琴,用“锦”形容琴身,给人一种华丽、高贵的感觉。而古琴的五十根弦则象征了人生五十年,每一根弦都承载了琴师的思考和回忆。这一唯美意象使我们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李商隐诗歌中的艺术魅力。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的音乐与人生的比喻。李商隐通过琴声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两句描绘了琴声的震撼力和威严感,契合了歌声的强烈和愉悦。琴声的音乐如同人生的起伏和坎坷,也如同命运的转变和冲击。这种音乐与人生的对应关系,使我们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入。它让我们明白,人生如同一曲交响乐,有高潮有低谷,有刺耳的音符和动人的旋律,只有在这种比喻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深意。

然后,诗中的意象与情感的结合也令人叹为观止。诗中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一句表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也彰显出李商隐内心深处说不尽的痛楚。作者通过“万籁此俱寂”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夜深人静的感觉,一种独处无人之境的寂寞。描写此情次句的“但余钟磬音”,则显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苦恼。这种以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同身受,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独特结合。

再者,诗中的反讽更是给人以深思。诗中的“谁复挑弦促柱声,北极上横玉翠条明。”这两句诗中以琴师为代表的人物被贴上了“人财两空”的标签,以此衬托出人生苦短、财富不能长久的命题。李商隐通过反讽的手法,警示人们别把自己的一生绑定在物质之上,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和美好的情感。这种反讽手法,使我们对现实和人生的认识更加丰富。它唤起了我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幸福的呼唤,也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最后,诗歌的结尾给人以明悟和启迪。“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表达了对流年逝去的思索和对人生短暂的领悟。五十根弦与华年相对应,每一根弦都代表了华年中的一段时光。在人世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的一生也在不经意间消逝。这样深入人心的结尾使人更加懂得了人生的可贵与短暂,也让我们明白要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以独特的形象、音乐、意象和反讽手法展现了人生与琴声的联系,唤起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歌本身也启迪了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和价值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读《锦瑟》能够让我们暂时抽离纷繁世间的喧嚣,静心思考生活的真意。在难以预知的未来中,我们需要理解并珍惜当下的人生,音律中行走,行走中思索,让我们的人生能奏出最美的旋律。这便是我对《锦瑟》的心得体会。

李商隐《锦瑟》的心灵化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一生四处漂泊、沉沦下僚而不得志,受牛李两党之争而找不到自己的身份定位,郁郁苦闷,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得不到施展,穷愁潦倒至死。“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都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灵心善感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1],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

究其诗作,这是一篇七言律诗。诗歌本无标题,只是取其第一句的前两个字作为标题,相当于李诗中的无题诗。首联以“锦瑟”起兴联想到华年。颔、颈联用四个典故表现其对理想、抱负的矛盾看法。尾联以“惘然”表现对这种矛盾长期不知如何解决的茫然心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句以锦瑟起兴。“锦瑟”是一种珍美的弦乐器。“无端”意为没来由的、无缘无故的。锦瑟无缘无故就有五十根弦,那一弦一柱都让人充满对往事的回忆。《史记·封禅书》载:“太帝使秦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3]自《史记》载“悲,帝禁不止”后,诗歌中的瑟便大都染上了悲剧色彩,这在唐代诗歌中可找到明显的佐证。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次用到“锦瑟”这一意象,并且大多表达悲伤的情感。珍贵、美好的瑟无端染上了悲苦、凄怨的命运,这让诗人想起自己因处于牛李两党之争而找不到身份定位的“无端”而悲剧的一生。人生无端,反复无常。“柱”即瑟上扣弦的支柱。那瑟的一弦一柱就像是诗人经历过的年年岁岁,比喻自然而贴切并过渡到对“华年”的思索与感慨。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了“庄周梦蝶”、“望帝杜鹃”两个典故。“庄周梦蝶”来源于《庄子·齐物论》,该典本身用来阐发齐彼此、齐物我的思想。李商隐在原典故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增添了“晓”和“迷”两个字。“晓梦”即破晓前的梦,甜蜜而珍贵。“迷”是痴迷、迷恋之意,“蝴蝶”前加上“迷”字,说明“蝴蝶”是美好事物的代表,这里象征诗人一生的坚守与理想。但这却是一场“晓梦”,是梦就会醒来,醒来后一切皆是虚无。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美好,可醒来看清现实之后,一切包括自己的理想都成了泡影,这种巨大的落差既加重了全诗的悲苦氛围,也体现诗人的悲凉境遇。“望帝”是战国时蜀王杜宇之号,相传他死后化为杜鹃鸟夜夜啼叫,仍然思念着蜀地的人民,一般用作表达思乡怀人的悲凉情绪。诗人在原典故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加入了“春心”一词。“春心”指芳春时节的心意。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也萌发了一年为之奋斗的理想与雄心壮志。另外诗人又增添了“托”字。望帝之心是执着的、不休止的,诗人自己的这颗“春心”也将是执着而不改的,自己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就借助“望帝杜鹃”来表现,直至啼血、直至死也不会、也不可能改变。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用了两个典故。“沧海月明”之典可参照《大戴礼记》“蚌蛤龟珠,与月盈虚”。[4]《吕氏春秋》中有云:“日月望则蚌蛤实,月晦则蚌蛤虚。”[5]古代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和月的盈亏相应,故将“月”与“珠”联系起来。沧海是辽阔、广袤的,而一粒珠子则是小小的,沧海之大更衬出珠之小、更显海珠的寂寥与孤独。珠不仅小,而且它还有泪。月明之时,海珠是圆润、充实的,可它为什么还有眼泪呢?也许是在担心月亏时的缺损。诗人给海珠以人性,赋予海珠以人的情感,说明诗人是以海珠自比,既表达自己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清之感,也传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维持的怀疑。由于残酷的外在环境,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以及抱负还是会被磨平。在“月明”之时,就担心月晦时的情景,并坚信这一时刻的到来。得意之时悲叹并认为志向终会逝去,逝去之时更是坚信不已,真真悲哀、感伤。“蓝田”盛产玉,这是人们共知的。相传玉埋在地下,天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在前一句的无限悲凉之余,诗人还是对未来有着憧憬的。即使玉深深地埋藏在地下,不见天日,但是在太阳的照射下,它还是会有升腾着的'烟雾,有着自己的光彩,人们会看见的。既然只要有阳光,就有希望,那诗人自然也是不会放弃的,他会继续奋斗,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理想,并坚信它最终会实现、会因此而赢得别人的认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指“思华年”之情,具体指“晓梦”醒来和月缺之时理想与抱负终会逝去的悲伤,以及“啼血”和“日暖”之时对理想与抱负的执着坚持与希望,这两种矛盾的情感相互交织缠绕、回环往复。“可待”意为岂待、哪待。这情感,哪里需要留待后来的日子去追忆,在当时就令人怅惘不已。诗人身上纠结而矛盾的思想,在当时就不知如何妥善解决,因而很是惆怅。现在想起更是迷茫,仍没弄明白这两种情感该如何释放以及处理来达到自己的期望,体现诗人矛盾、哀伤、迷惘的情感之深。

诗中采用了大量意象,如“锦瑟”、“华年”、“晓梦”、“蝴蝶”、“春心”、“杜鹃”、“沧海”、“月明”、“珠”、“日暖”、“玉”等。其中大部分意象单独排列是具体可感的,但放入诗中却是飘渺的,它们不那么具体,因为这其中掺杂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将这些意象本身当做第一文本,那诗人内心的意象是第二文本,经过诗人心灵感知而成的诗中的意象则是第三文本,这样,诗中意象就经过了诗人几次心灵体验,是心灵化的产物。而诗中这些心灵化的意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契合,就创造出一种内在的、朦胧的审美想象空间。其中颔联和颈联分别构成四个似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画面,“诗的境界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沧海与桑田、心灵与外物”[6]。但那哀伤、迷茫的心境还是可以感知的。首联即以“锦瑟”起兴,全诗也就被笼罩在悲伤的意境之中。

“含蓄”作为文学的话语蕴藉形态之一,是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7]在诗歌中借助用典、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现出来。用典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浓缩性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它能使简洁的话语含有丰富的内容,即有限中蕴含无限,这就产生了含蓄的效果。而且刘丽平和高竞艳发表的《李商隐七律的用典机制》一文认为李诗“以典起兴,将用典与比兴、联想等艺术手法结合起来,形成二重比兴结构”[8];“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9],李诗的这种用典机制也使诗歌的含蓄更为深刻。“望帝”、“海珠”、“蓝田玉”等比喻和象征也促成了诗歌的含蓄美。这些典故的比喻义、象征义以及引申义、隐含义,这些都需要慢慢揣摩,而“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抒情便会造成抒情诗的含蓄风格”[10]。这样诗歌就于有限的话语中蕴含无限的意味,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去体会诗人微妙的内心活动以及诗人传达的情感倾向,十分耐人寻味。诗人那复杂、矛盾、迷茫的情感就在那短短的十六个字中含蓄地显露出来。

诗中的张力也很明显。“张力”体现了诗歌内在结构的普遍辩证关系。诗歌中存在着虚幻与现实、时间的先与后、“沧海”与“蓝田”、“月”与“日”、理想意志的坚持与破灭的必然等等几组矛盾的组合体。这些看似矛盾的事物,鲜明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思想,因而涵盖着无穷张力与无限意味。同时,该诗与现实世界是有“模仿”关系的。在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到诗人自己的体验与感慨,也能了解当时与李商隐有着相似经历的千万士人的心灵世界。另外,“细读”的原则在本诗中体现得很充分,因为其含蓄,我们要细读、推敲语词的微言大义。

李商隐的《锦瑟》没有具体可感的意象,有的只是诗人心灵世界的东西,是诗人心灵化的产物。心灵是神秘莫测的,心灵化的诗歌是朦胧、含蓄的,这些都促成了诗人情感的内在化,可以体认的是诗人认为对理想与抱负应坚韧执着的追求并至死不渝,但又认为它终会因外在环境而逝去的矛盾、无奈而迷茫感伤的情思。

对李商隐《锦瑟》的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在人生晚年的诗作,是诗人坎坷经历的产物。

《文心雕龙·事类》中“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说明用典的目的是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来例证现在。此外,典故还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从而增加词句的形象性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晚唐诗人李商隐是用典的名家,他常常借用众多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但他对典故的使用不是单纯的借用,而是根据原意,加上独特的眼光,赋予典故新的含义,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从而在新的意境中渲染情感,抒发内心。李商隐的《锦瑟》是用典方面的典范,王士祯对此有“獺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说明了其典故之多,但李商隐对原典可谓是“遗神取貌”。

一、“锦瑟五十弦”的悲哀。

《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中有这样一个传说:“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一种瑟竟然有五十根弦,比任何一种乐器都繁复,所以它表达出的感情是悲哀至极的。但李商隐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他加上了“无端”二字,使本来就悲哀的氛围又增添了一种想要了解而不得的无奈感,在情感推敲上可谓更上一层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就使诗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可见李商隐在运用典故时并不是单纯的借用,而是经过一番精力改造的。

二、“庄周梦蝶”的迷惘。

颔联中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说的是庄周有天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然忘了自己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却不知蝴蝶已经去向何方了。“庄生”“梦”此三字在《庄子》中本来就有,但李商隐加了“晓”和“迷”二字,此句的感觉完全被改变了。“晓”意思是破晓,天快亮了,“晓梦”说明这个梦很短暂,将要醒来,梦中美好的一切将不复存在,随露水一同蒸发。“迷”字既可以说蝴蝶轻轻飞舞起来的姿态很迷人,是十分美丽的一种形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痴迷”,梦到蝴蝶的时候完全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情境之中。不管作为哪种解释,它都是梦中的幻影,都是“晓梦”。“庄周梦蝶”这则寓言的本意与李商隐所表现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它直接表现的是庄子的齐物思想,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而李商隐抛开了原典的哲理探求,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出要表达的内心体验的迷惘与虚幻的情思。

三、“杜鹃啼血”的苍凉。

与“庄生晓梦迷蝴蝶”一句相对应的是“望帝春心托杜鹃”。据《蜀本纪》载:“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不及鳖灵,乃委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啼。”也有传说蜀国的望帝杜宇禅位退隐,后国家被灭,抑郁而死,他的魂魄化为杜鹃日夜哀鸣直至啼出血来。杜鹃啼血的故事本来就有,李商隐在此句诗中加上了“春心”和“托”。在另一首《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中,“春心”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表示爱情和相思。本是望帝对故国深切的家园情感,在李商隐的添字下我们可以解读出两层意思,首先是他想要追求一份美好的爱情却难得,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的几段爱情路途坎坷终成悲剧,所以这种对爱情的向往之心至死也要托杜鹃啼号出来。另外一层意思可以与李商隐的政治仕途联系起来。他生活的年代藩镇之乱、宦官之患正多,他自己也陷入了牛李党派争斗漩涡难以自拔。自己的仕途之路漫漫,屡遭排挤、备受冷落,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对国家的情感如望帝那样哀鸣不止。一个“托”字既说明了“春心”托给了“杜鹃”,也暗含了自己深切复杂的情感无处倾诉,只好寄托给了这个典故,隐晦地表达情感。

四、“月明珠泪”的凄清。

《博物志》有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中“海”是“沧”的,“月”是“明”的,“珠有泪”引用了鲛人泣珠的神话传说,这本是一个美丽得引人遐想的故事。典故的本义既可以作为歌咏珍珠,也可以表达沧海遗珠的暗恨,但李商隐把苍茫的大海、皎洁的月亮、剔透的珍珠和晶莹的泪珠四个意象融合起来,给人一种朦胧虚渺又有点凄清孤寂的感觉。他把美好的传说与悲哀的情感杂糅在一起,隐隐表达出美丽与失落永远相伴的感情。此句与“蓝田日暖玉生烟”有异曲同工之处。

五、“良玉生烟”的虚幻。

《元和郡县志》中写道:“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中李商隐更是借助典故并大力加以发挥。在日光的照射下,玉山上升起缕缕玉烟,眼前好像隐约依稀,朦胧不清。其中“玉生烟”化用了《搜神记》中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二人相爱却遭阻碍,以紫玉化烟而终。整首诗表达的是对往事的难忘,而“玉生烟”一句形象地说明往事如烟,似曾记忆,如烟如雾,难以捉摸,一种对往事的惆怅与落寞跃然纸上。此句与“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用词巧妙新奇,对仗工整,又相互补充,加强了感情的渲染与表达。作者的美好理想像鲛人的泪珠洒落海中,终成泡沫,像玉山上升起的迷烟,已随风飘散。若有若无的美玉精气如同诗人的种种追求和向往,让人不能把握和亲近,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可望不可及的怅恨缭绕读者心间。

全诗以“锦瑟”起兴,以“无端”和“思华年”烘托感伤怀旧的情感基调,颔联和颈联连用四个典故,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而四个典故都最终集中于“思华年”这一焦点。庄周梦蝶可以是写人的梦境,也可表现世事的无常与虚幻;鲛人泣珠可以是用来歌咏珍珠,也能表达沧海遗珠的哀恨。李商隐以创造性的手法,把以上片段意象的典故组合在一起,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意味,也充满了朦胧感伤的色彩,此诗可谓达到了朦胧诗的极致境界。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李商隐善用典故是因为他隐晦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刻意营造诗歌意境,将借典故抒情作为宣泄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在借名和假借意义上用典,努力将真实的事件用隐晦的方式表现,表达自己的爱慕、惭愧、悔恨等种种感情,这也是为什么后人难以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原因。可以说,李商隐对典故意境和内涵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角度,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白话译文】。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赏析一】。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赏析二】。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死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以上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咏锦瑟说颇得宋人赞同。明人胡应麟于此二说皆疑之。其后说者纷纭,大抵有“自伤生平”(清何焯、汪师韩、薛雪、宋翔凤)说、“悼亡”(清朱鹤龄、朱彝尊、何焯、冯浩、程梦星、姚培谦、近人张采田、孟森等)说、“政治寄托”(清杜诏,近人张采田、岑仲勉等)说、“诗序”(清何焯、王应奎、)说、“寄托不明”(清屈复、近人梁启超)说、“自寓创作”(钱钟书)说等。其中持“悼亡”或“自伤”说者较多。然“悼亡”实际上也是“自伤”的内涵之一,故“自伤”说似更圆通。兹引刘、余《集解》以备参读:“自伤身世之说,较为切实合理。……首联谓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颔腹二联,即‘思华年’而写回忆中之华年往事,……‘庄生’句系状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用意在‘梦’字‘迷’字。而此种境界亦即以象征诗人身世之如梦似幻,惘然若迷。……‘望帝’句系写瑟声之凄迷哀怨,如泣鹃啼血,着意在‘春心’字、‘托’字。‘春心’本指爱情之向往追求,常用以喻指对理想之追求。……‘望帝’句殆谓己之壮心雄图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之哀怨凄断之诗歌,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哀怨也。杜鹃即作者之诗魂。……‘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正含沧海遗珠之意。……‘蓝田’句似写瑟声之缥缈朦胧……或以喻己所向往追求者,皆望之若有,近之则无。……要之,颔、腹二联并非具体叙述其华年往事,而系借瑟声之迷幻、哀怨、清寥、缥缈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之种种人生遭际、人生境界、人生感受。……末联含义明白……谓上述失意哀伤情事岂待今日追忆方不胜怅恨,即在当时亦惘然若失矣。”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颔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文档为doc格式。

《锦瑟》李商隐语文教案

《锦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它同时可能也是中国最早和最著名的朦胧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锦瑟》的世界,来获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感悟。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完刚才的朗读,可以明显感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婉转而又略带忧伤的。这忧伤既来自于全诗的主旨内涵,同时也与诗人创作时的生命状态有关:李商隐就是在写作本诗的这一年去世的。

下面,我们将从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依次展开对本诗的探讨。

1.哪一个词透露出诗人写作时的生命状态?

(思华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都已逝去,此时的诗人正处在衰老和对往事的怀想之中。

2.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幅图景:一位清瘦的老者倚窗而坐,看着靠在墙角的一张装饰华丽的瑟-锦瑟(瑟,是一种音色与古筝相类似的乐器,声音悠长而沉郁),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

很显然,眼前这张瑟的某个特性使他产生了联想:从瑟的身上他似乎发现了人生的某种特性,答案在首句的某个词。(无端)。

3.“无端”解释?

(无缘无故,没来由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端”发生的事情,你们喜欢这样的事情吗?

对于李商隐而言,“无端”可能就是他人生的一种苦难:青年时期莫名奇妙地陷入牛、李党争,使自己终身仕途受挫;恩爱的妻子也在中年突然离世-------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使李商隐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他将这种种的“失去”化作了首联中浓郁的怀旧与感伤的色调,并以之串联起接下去的颔联、颈联和尾联。

1.从这一联开始到下一联四句,作者运用了中国古典诗文创作中一种独特、也很常见的手法?(用典)。

2.庄周句:“庄周梦蝶”是李商隐在他的人生追忆中呈现出的第一个片段,这个典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庄子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第二天早晨醒来,却突然感到一阵迷糊:到底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在蝴蝶的梦中,蝴蝶变成了我?这个问题你也可以把它概括为-------“我是谁”)。

3.如果说“我是谁”是一种失去的话,失去的是什么呢?

失去“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们有过吗?

(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有意思的是,庄子只是在梦中将自己变成了虫子,而1000多年后,在遥远的欧洲,奥地利,有一位伟大的作家,让这样的事在自己小说的现实中真的发生了:人真的变成了虫子。这位伟大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是----------卡夫卡:《变形记》。我们将在高三学习。

失去了自我,该怎么办?答案也许在下一句。

4.望帝句:一个凄凉忧伤的传说。(杜宇是传说中古代蜀国的皇帝。有一年,这个国家发大水,杜宇束手无策。但他手下有一个叫鳖灵的,是由鳖精变成的,却很擅长此事。杜宇于是把他派往全国各地治理水患。在这个过程中,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鳖灵的妻子朱莉相爱。后来鳖灵治水胜利归来,杜宇也知道了一切。在一种轰然而至的内疚和颓废的情绪中,杜宇决定将王位和爱情全部都给鳖灵,自己孤身一人到山林隐居。可是身体的离去却并不能中断他对人世与爱人的思念。杜宇最终在山林中郁郁而亡。死后变成杜鹃鸟,仍然在蜀国的天空忧伤地盘旋,声声啼血,表达着对故国、人民和爱人的牵挂与挚情。最终吐血而亡)。

一个曾经迷失的人,却连死两次还不能摆脱对曾经拥有的世界的思念和牵挂---死都不能让他放弃(“死了都要爱”),这种精神品质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执着)。

5.大家可以看到,颔联仍然在谈“失去”的主题,只是它被进一步具体化了:失去自我。而通过杜宇的故事,李商隐似乎是要告诉我们,“执着”就是自我迷失时最好的药方。

1.本联呈现了两幅风景画。

而且非常美丽。

一个是海上生明月,珠圆润泽;一个是暖阳照耀原野,紫气升腾。一阴一阳(意象),一暗一明(视觉),一冷一暖(温度),多么和谐。

但是,这两幅美丽的风景中也蕴含着失去的主题吗?

2.沧海句:这里实际上是套用了两个典故。

a.(古人认为珍珠是由大海中的蚌壳形成的,它有一个特性:会随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月圆则珠圆,月亏则珠亏)。

如果说这个典故中也与“失去”有关,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失去”?

(中国有一句老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如果说典故中的“珠圆”象征着人生的“欢”与“合”—一种圆满;那么“珠亏”象征着什么?(“悲”与“离”,一种缺憾)。

那么这个“失去”就是指-------人生的一种缺憾。

回到典故:月圆则珠圆,月亏则珠亏-----这个变化是必然的吗?人力可以改变吗?

所以,这个典故的寓意是什么?

(没有永恒的圆满,也没有永恒的缺憾,两者相互转换)。

你的人生经验是这样吗?

b.(《吕氏春秋》记载,古代中国南海中生活着一群人鱼,它们有一个奇特的功能:流下的眼泪能变成珍珠。)。

这个典故的意味可以概括为(珠由泪生)。

眼泪代表着忧伤,这也是一种缺憾;珍珠仍然象征着圆满。这个典故的寓意又是什么?

(圆满是由缺憾孕育的,快乐中暗藏着忧伤的种子)。

3.蓝田句:古人认为,埋在地下的玉具有两个重要特点:阳光照耀则玉气升腾,一旦近观却了无踪迹。

4.这里有没有与“失去”相关的主题呢?

升腾的玉气对于埋藏在地下的玉意味着什么?(重见天日的希望),但这个希望却不一定能够实现(近观却无),当它不能实现,也就意味着----失望,而这也是一种失去。但是大家注意使这个希望产生的条件(太阳),这个条件是(永恒存在)的,言下之意是(人生的希望永恒存在)。

5.所以,颈联谈到了人生中那些必然发生、无法回避的现实失意、缺憾与失望,但是仍有一种力量能够将我们从这些“失去”中拯救出来。

这就是对未来和人生的希望。

律诗中的尾联在起承转合中起到“合”的作用,事实上,李商隐在这一联对“失去”的主题进行了归结和深化。

注意几个词:

1.可待:岂待;惘然:若有所失。

全句翻译:这情感岂止可以留待将来追忆,在当时就已经若有所失了啊。

2.追忆:能让人追忆的东西一般具有几个特性?

a是已经失去的。

b是值得珍视的。

3.当时:“当时”与追忆相对,具体指什么时候?

拥有它们的时候。

重复翻译一次:这情感岂止可以留待将来(失去后)(再)追忆,在(拥有它们的时候)就已经若有所失了啊。

这里有两个问题:

b有没有什么人或物是你拥有时不以为然而失去年后才痛心疾首?

第二种情况可能更为普遍。

因为我们在拥有某种珍贵的东西时,往往不能意识到两件事:一是(它们将要失去;二是它们很有价值),等到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已经时过境迁,曾经的拥有已然失去。

这种体验周星驰一定也有过,所以他才能说出这样经典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之后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是一种忧伤而又无奈的经验。

这种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生中很多珍贵的价值是以失去的方式来认识的。

又比如我们的鲁迅先生。病中的一个深夜里,他喊醒许广平说:“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然而许广平并没有打开电灯。于是鲁迅便只得借着街灯的微光看到“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这也是生活》)这是一个人在死亡的边界突然强烈意识到的“生”的价值。

诗人在尾联再次强调了首联发现的人生真相:失去是无法抗拒的-------无论你有多么爱,多么喜欢,曾有的一切终将逝去。但经过颔联与颈联的思考,诗人在尾联似乎在暗示我们,人在失去中并非无所作为:你应当善待并珍惜正拥有的一切。

在此,我们可以发现李商隐一共给出了三个药方疗治来自“失去”的苦痛:执着、希望与珍惜。

综上,李商隐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向我们展现了生命在它短暂和只有一次的特性中所显露的忧伤;向我们展现了自我的迷失以及人在这种迷失中的坚守;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得失忧乐以及它们的相互转换;向我们展现了希望对于失望不可抗拒的必然来临,但它道出的最有价值的真理却是:人生中很多珍贵东西的价值是以失去的方式来认知的。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你们尤其显得重要: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这一刻能够预知,人生中一些重要和珍贵的人、事是只发生一次、永不重复且必然要失去的,也许当我们在遭遇他们、面对他们的时候便能够更加宽容、慎重与珍惜。

以上我们从人生和生命成长的角度对《锦瑟》诗的主题作了一个解读,实际上关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非常多元,大家也可以其他的角度进行尝试。

最后,全班朗读本诗,要读出它的沉重、深刻与忧伤。

对李商隐《锦瑟》的分析

晚唐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纷繁复杂,以其诗意的朦胧美著称。

一、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早在一个世纪前就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首先提出,后由心理学家用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在观察周围环境时,人们倾向于把所关注的物体作为知觉上凸显的图形,而把周围环境作为背景,即突显原则。经过各理论家对图形背景理论的丰富与拓展,如今,图形背景已经淡化了具体事物的外衣,它们所各自代表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从具体事物到抽象事物,甚至是思想、意境等也可分别对应到图形和背景上。

stockwell认为,阅读是影像和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产生令人震撼的形象和回声的过程,文学的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正式建立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之上。(刘立华、刘世生:2006)诗歌之所以感人且让读者产生共鸣,与诗歌本身所提供的图形背景的建立与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作者运用图形与背景理论调控自己的作品(尽管作者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让文学文本尽可能的传达自己的意思;而读者在阅读时根据作者的安排和思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解码文本中的情节、人物、意象等等。

二、《锦瑟》:通过意象叠加方式体现图形背景。

通过意象叠加方式体现图形/背景关系主要是根据联想特征中空间大小、突显性、依赖性决定。(梁丽、陈蕊,2008)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前三句全部为名词,没有一个动词和介词,通过几个意象的叠加,构成了一副画面。前三句中,“瘦马”为图形,其余的“枯藤、老叔、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均沦为背景。后两句,夕阳西下,黄昏将至,“断肠人”依然在“漂泊”。人物相对于整个环境成为图形,而前面所有环境均为背景。众多密集意象的使用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意象丰富、意境幽远、情感浓郁,《锦瑟》作为李商隐无题诗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由于本文意象繁多,意境深远,主旨众说纷纭,因而笔者仅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解读文本本身。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二字一下抓住读者的注意,成为上一句的图形。作者使用“无端”二字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奠定了全诗朦胧复杂的情调;也使得本就凄凉倍出的气氛又加上了一层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无奈之感。下句“思华年”成为关键词,也就是图形。弹奏锦瑟的一音一节都能引起作者对似水流年的回忆。锦瑟这一美好的乐器弹奏出来的音律勾起来作者对“美好”岁月的回忆,然而青春一去不返,再加上整个背景为作者营造出的朦胧、哀愁的意境,引起作者的无线哀怨。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作者先是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所有的意境都充满了迷离与朦胧,承载着作者朦胧内心世界的背弃与怨愤的情感。下句引用了“蜀帝啼娟”的典故,杜鹃啼血的故事由来已久,我们从这一典故中感受到无限的悲痛,既是对美好的事物消逝的伤痛,物是人非最为无奈。庄周梦蝶的迷惘、杜鹃啼血的苍凉无一不体现整首诗的朦胧与悲凉以及作者深切的哀愁之情无以言说的苦闷。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上句将“蚌蛤尾珠,与月盛虚”、“沧海遗珠”及“鲛人泣泪成珠”等典故糅合在一起,可见作者的艺术独创魅力。然而这却能很好地激发读者有关于这些典故的联想,沧海、明月、明珠、珠泪等在一起糅合出了一种传奇色彩与悲剧情调的艺术境界,营造出凄美的感觉。下句借用具体的物象――玉烟来比喻锦瑟所创造出的朦胧的意境,就像是太阳照耀下的蓝田玉所生的烟雾,扑朔迷离,亦幻亦真,可望而不可即。

锦瑟五十弦的悲哀、庄周梦蝶的迷茫、杜鹃啼血的苍凉、月明珠泪的凄清、良玉生烟的`虚幻,这些典故与意象的叠加勾勒出整首诗朦胧与悲凉的大背景。尾联的“此情”相对于“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成为重点,即图形,诗人前面描绘的众多意象,勾勒出的大背景均是用来突出“此情”。而“惘然”相对于整句,乃至整首诗来说均是关键,是整首诗的图形。“惘然”即是怅然若失,难以言说。一切皆是虚妄,所有的感情,追忆也罢,感伤也罢,希冀也罢,所有的痛苦与焦虑,迷茫与悲凉,都是难以言说,这二字也是对全诗情感的总结。

三、结论。

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意象众多,纷繁复杂。图形背景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把握作者的创作安排。根据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诗歌。读者不断地揣摩图形背景的切换并在脑子不断地关注诗歌的焦点,与作者的心境发生共鸣。ungerer}schmid认为,认知是关于人类经验的学科,它概念化的表述了外部世界,因而,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不同,所形成的图形背景自然也不尽相同。

锦瑟李商隐阅读答案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4分)。

(2)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3分)。

参考答案:

(1)(4分)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色。(4分;感情2分,举例2分。)。

(2)(3分)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3分;颔联含义1分,心态2分。)。

锦瑟

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音乐锦瑟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受。通过描绘锦瑟的演奏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情感,李商隐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痛苦和无奈之情。下面将从诗歌的形式结构、音乐意象、情感表达、艺术感悟以及现实主题等方面来阐述锦瑟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

首先,锦瑟这首诗的形式结构独特,四字双调,意蕴丰满。这种形式叫“双调韵文”,源于五代时期的宫体诗。它以短小的行形式表达意境,使得整首诗节奏明快且简洁有力。同时,锦瑟的韵律也非常有节奏感,每句之间音节长度相当,使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这样的形式结构使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凝练深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其次,诗中的音乐意象展示了李商隐对生活的糅合、对个体命运的思考。李商隐通过锦瑟演奏的描写,将琴弦与命运相比,诗中的“五音”有些琴弦在美妙的乐曲声中隐喻人的人生。韵律恰到好处地传达了人世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使读者在读诗过程中能够深度体验到人的一生充满曲折离合的感受,产生共鸣。

再者,锦瑟中的情感表达是本诗的核心,也是最引人深思之处。诗中词藻华丽,借助音律及文字之美,将李商隐内心复杂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感受生动地展现。从锦瑟的演奏到琴弦的断裂,诗人将爱情比作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音乐乐曲,揭示出爱情的无奈和痛苦。通过对音乐的抒发,李商隐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此外,锦瑟给我带来的艺术感悟是对诗歌创作的一种启发。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赋予了诗歌以音乐的感觉,使整首诗充满了动听的节奏。李商隐在锦瑟中将琴弦作为情感的载体,既传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感慨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这使我深受启发,明白到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通过多元的手段和形式实现情感的抒发,给人以更加深刻的感受。

最后,锦瑟所抒发的现实主题是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咀嚼。李商隐以音乐锦瑟隐喻生命旅途,通过诗歌展示真情实感,呼应现实中人们的痛苦和无奈。这使我深切感受到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人们常常在生活的琴弦上不断地弹奏,又不断地迷失,并面临着无法挽回的断裂。诗人用自己的感慨和苦衷描绘着真实的人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生命的思考。

总而言之,李商隐的《锦瑟》以其独特的形式结构、音乐意象、情感表达、艺术感悟以及现实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这首诗以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为主线,以音乐的隐喻为手法,将复杂细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阅读《锦瑟》给我以教益,使我更加热爱诗歌艺术,也更加热爱生活的美好。

李商隐《锦瑟》阅读答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4分)。

(2)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3分)。

10.(7分)。

(1)(4分)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色。(4分;感情2分,举例2分。)。

(2)(3分)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3分;颔联含义1分,心态2分。)。

李商隐《锦瑟》新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本句用民歌的起兴手法,看到锦瑟,弦多而繁,不由得思绪万千,回忆起自己的往事纷繁、五味俱全的年轻时光。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用两个典故,说年轻时代那“欲回天地”却又辛酸难酬的壮志理想,那早已物是人非却依旧刻骨铭心的缠绵情思,现在回想起来如在梦中,又历历在目,正象庄子清早醒来,还迷惑自己是梦中的蝴蝶,还是现实中的庄子。那些酸甜苦辣,那些悲欢离合至今难以抛却要借助于诗来抒发,恰如望帝遗恨无穷,把它托付给杜鹃,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

此联巧妙的把自己的过去比作一场梦,用杜宇的千古之恨来比自己心中遗憾和无奈,典故运用恰切自然。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联的解释历来从说纷纭,各执一词。我认为应从本诗的全篇着眼,紧紧抓住诗眼“思华年”三字。此诗是诗人临死那一年(46岁时)对不堪回首的“华年”时光的怀念,那些往事有几多欢乐几多辛酸,如今念起回味无穷,觉得珍贵异常,恰似鲛人泣下的珍珠,但它是眼泪的结晶,又如深埋于地的美玉,但似缥缈的轻烟,邈远难寻。这里明月下的珍珠,满含凄凉,似是那辛酸无奈往事,阳光下的温暖,似是那幸福欢乐的时光。作家琦君在她的《泪珠和珍珠》一文中写道: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每一滴泪珠的背后何尝不是一颗眷眷的心。所以诗人把自己的过去比作泪化的珍珠,感情是多么深沉,多么值得品味。还有诗人说:生活中的苦痛,一俟到了回忆中,往往也会觉得它有淡淡的甜美,化成深沉的诗。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是一种忧郁的甜美或甜美的忧郁。诗人正是在临终之年回味往事,这些往事岂不变成了珍珠和美玉,但不过是带泪的远去了的珠玉罢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说上面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早在当年就已经感到惆怅和无奈了。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主题:。

此诗主题历来争论不一,如果按照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主题就不难明白,不过就是诗人对往事的深沉回忆,而这往事,最主要的是他一生难酬的壮志和萦绕终身情感。表达了他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眷恋。

试问:一个男人,一生的最牵挂是什么?一是理想,一是爱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理想大多都是出仕做官,济世利民,建立功业,光宗耀祖,流芳百世。李商隐也不例外,他少年丧父,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却不费学业,为的就是“欲回天地”,成就功业,可是他不幸无意间陷入党争中,成了牺牲品,能不让这位才华横溢满怀抱负的才子遗恨终身吗。

爱情方面,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结情道姑,迷情宫女,倾情小妾,深情发妻,他留下的太多的哀婉艳丽的诗篇,就是明证,这些诗歌成就极高,多抒写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只我们熟悉的句子就很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因此缠绵的感情必是他一生的牵挂,刻骨铭心的记忆。

李商隐《锦瑟》教学反思

一、导入。

二、初读。

生:【齐读】。

师:诗大家已经读过了,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有凄美的感觉。

师:能不能具体的谈谈是哪一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因为杜鹃的叫声比较凄凉。

师:感觉很准确。

生:有点哀怨惆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板书】此情惘然。

生:如果知道典故就能够知道典故多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不知道典故就会觉得晦涩难懂。

四、探情——精读颔、颈两联。

生:年华像珍珠那样珍贵,就表现了李商隐对年华流逝的恍惚和失落。

师:很好,一方面结合诗歌的基调,一方面诗句里明月、夜明珠,是美好而短暂的。

李商隐《锦瑟》教学反思

《锦瑟》教学反思:“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李商隐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诗中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更是莫衷一是,其语近乎虚无了。《锦瑟》不易讲解,这是事实,就连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也发出过如此的慨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但不易讲解绝不等于不能讲解,那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必要把主题定位。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主题的定位也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乱说,教师还是要做好掌舵人的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