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普及活动征歌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普及发展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3-09-26 17:59:04 作者:琉璃 活动 文化普及活动征歌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普及发展论文(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文化普及活动征歌篇一

在我国,绝大部分人认为艺术指导只是指为声乐表演者进行乐器伴奏的工作者的美称而已。这其实是对艺术指导的一种误解,或者说此种理解太过于狭窄。在声乐艺术指导范畴中,乐器伴奏确实是众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一个分支,它有力的支撑着声乐教学。但声乐艺术指导绝不仅仅只有声乐伴奏,乐器伴奏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音乐表演艺术,是音乐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演唱中,乐器伴奏是歌唱家顺利完成声乐作品的关键之一,也是推动歌唱表演者达到完美表演境界的助推器。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乐器伴奏和艺术指导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切断的联系,同时又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声乐艺术指导一般来说具有进行乐器伴奏(如钢琴等)的能力,也具有歌剧乐队指挥的能力,声乐艺术指导可能会经常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但与此同时,声乐艺术指导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的指导功能对声乐演出者或者声乐学习者在音乐处理、语言把握、风格切换、声音运动等方面进行引导。

2声乐艺术指导的主要分布情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资质直接导致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工作内容的不同。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中通常有四种情况的声乐艺术指导:第一,随堂伴奏,即在声乐老师的课堂中专司伴奏,一般这些都是由年轻的助教或者学生来担任,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乐器伴奏,而不用使用语言来对自己伴奏的节奏旋律或者风格进行解释。第二,教授助手,很多著名的教授由于本身演出繁忙,工作众多,日常教学中较不重要、较简单的工作会交给自己专门的.艺术指导来完成,教授本人只进行一些关键的技术点拨或者曲目安排方面的教学。第三,艺术指导教授,这种声乐艺术指导会负责除了声乐的发声技巧以外的所有与之有关的教学工作,和声乐教授一同对学习者的发展负责。第四,在一些名校中,也会有名望极高的艺术指导教授,他们极为权威,可以说他们与声乐教授几乎没有区别,可以独立带领学生进行声乐方面的研习。这些教授的特点是威望极高,都是些有着很多年艺术指导和声乐伴奏经验的顶级大师,并且经常与顶尖声乐家合作,但是这种艺术指导教授的数量极为稀少。

3声乐艺术指导的合作与指导性作用

在钢琴伴奏的过程中,钢琴演奏者要注意两点要求:一是要衬托出演唱者的主导地位;二是要为演唱者进行旋律与节奏的引导。因为在正式演唱中,钢琴伴奏主要是使整个声乐作品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既要为演唱者提供旋律基础,同时也要为演唱者起到指导与纠正的效果。所以,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是彼此影响与作用的,谁也离不开谁。在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就是在渲染整个声乐演唱效果的艺术性,演唱者在钢琴伴奏下更能把握自己的声调、情绪与演唱风格,同时,演唱者自己特有的演唱技巧也在演唱的过程中影响着钢琴伴奏,两者之间需要进行渗透与合作。在间奏中钢琴伴奏可以舒缓或增强演唱者的情绪或整个声乐作品的高潮。要想在不同的声乐作品中渲染出伤感、激情、大气、柔情等不同的情调,就需要利用钢琴伴奏来实现旋律与情调之间的把握,尤其是在渐高潮或渲染的间奏过程,就更需要钢琴的艺术指导来把握其中的效果。在声乐演唱的后期,钢琴伴奏主要是为了实现演唱效果的升华,这就需要钢琴伴奏与演唱者之间默契的配合。所以,此时的钢琴艺术指导就不能是单纯的引导与渲染,它需要时刻与声乐演唱者保持同样的节奏,甚至在演唱者发挥的时候,演唱节奏成为主体,钢琴伴奏成为一种修补,将声乐演唱部分的“尾声”充分地表现出来,而钢琴伴奏的旋律既要兼顾整体声乐作品的主节奏感,同时也要兼顾声乐演唱者的主节奏感,充分地发挥出演唱者的艺术升华效果,使整部声乐作品的艺术显现出滴水不漏的效果。

4普通高校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的迫切性

国外的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已发展了近百年,在我国,声乐艺术指导作为国外引进到我国的新兴专业音乐学科,其指导方向的专业名称还未统一。尽管我国九大专业音乐学院中的个别院校已开设艺术指导这门课程,并且已有初步性的学科建设以及阶段性的学术成果,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我国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目前,在普通高等音乐院校里,能独自承担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专业教师占少数,个别高校还未引进声乐艺术指导的相关人才,这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阻碍,更是对声乐教师的严峻考验和专业挑战。声乐艺术指导教师的缺失与匮乏导致声乐教师不仅承担着声乐教学本身的技术内容,还要兼任声乐伴奏。即使是很简单的音型节奏,也难以体现出实际伴奏的效果,同时还分散了声乐教师教学的注意力。如此看来,教学内容的繁重与过量知识点的传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全面的教与学,更别说细致、全面地进行声乐课堂教学了。在时间本就不多的“一对一”声乐教学讲授发音技巧、歌唱基本功练习之外,还要进行声乐艺术指导教师的“分内之事”———语言发音、节奏以及音准的纠正,并且连带为学生进行原谱伴奏,但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顾此失彼。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没有得到更好的良性循环,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或是学生的声乐演唱停滞不前。因此,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总之,声乐艺术指导专业于近些年在部分音乐院校相继开设,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各大院校,特别是音乐学院,已经形成了该课程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拥有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随着各相关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该专业建设所需的语言、歌剧知识、艺术歌曲知识、综合音乐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都具备了课程开设的可能,也为培养该专业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张冠宇.浅谈声乐艺术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教育立交桥,2004.

[4]…陈汝锦.声乐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塑造艺术形象[j].星海学院艺术学报,200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文化普及活动征歌篇二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群众业余生活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哈尔滨市政府等有关部门设定“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通过策划、开展、创新各种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的文化活动,营造活跃的城市文化氛围。

一、哈尔滨群众文化活动现状

哈尔滨着重发展与群众紧密联系的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以及广场文化,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了一个文化都市的美好形象。首先,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从规模上看,哈尔滨市市级的群众艺术馆有两家;区县级的文化馆则拥有二十余个,配备五百六十九位在岗人员,使用面积高达22639平方米,多个文化馆(站)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其中,在社区、乡村设置文化站,共有2200多个,28%达到了国家要求,另有4500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可供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其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次数频繁,内容丰富。哈尔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满足人民需求的群众文化活动,创立了“音乐之都百姓大舞台”演出、针对农民群体,举办了“创新秧歌大赛”、“金色田野”等文艺活动。为使学校、企业等单位享有更多的文化活动项目,哈尔滨市政府等有关部门还设置了“图书漂流站”,以便加速文化传播;第三,打响“哈夏音乐会”品牌。“哈夏音乐会”作为哈尔滨一项独立品牌,受到政府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1]。

二、哈尔滨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特点

特点之一,充分发挥节日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假日,因时制宜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特点之二,注重文化品牌的推广作用。当前,“哈夏音乐会”已经成为国际著名品牌,并且在内容上越来越“接地气”。特点之三,注重文化惠民项目的提升作用。将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哈尔滨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其一,辅导、培训工作缺乏长效性。长久以来,我们国家、省、市财政部门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支持力度非常大,然而,一些行政部门对其投入的资金还有所匮乏,大部分经费投入到文化演出活动上,对于群众文化的重点职能工作投入则少有问津。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各级文化馆除了组织活动外,在其他惠民工程建设上以及业务的推广上缺少足够的重视态度。

其二,文化品牌单一且缺乏可持续性。当前,哈尔滨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品牌仅有“哈夏音乐会”一个。尽管哈夏音乐会举办期间不断创新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然而,这些活动的基本周期十分短暂,仅有十天,十分不利于文化的.进一步推广。

其三,文化工作者自身定位不明确。若想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离不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四、解决对策

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开展工作,对于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第三,应加强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全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群众文化事业乃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需要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奉献的优秀文化工作者,同时,还应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来,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帮忙献策献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相关开销,另一方面也使文化活动更“接地气”。

五、小结

哈尔滨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这对于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腾飞,以及相关工作的日益成熟,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在未来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2]蔡克家.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看哈尔滨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特点[j].戏剧之家,,(02):39.

文化普及活动征歌篇三

摘要::声乐艺术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群众文化中是最广泛、最普通、最基础的艺术门类之一。从声乐发展历史来看,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改革。声乐教育怎样走出专业院校的课堂,走进群众,满足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声乐爱好者对声乐学习的需求,怎样提高专业院校师生从事群众声乐教育的能力,实现最富有“人性”色彩、符合时代、引领潮流的声乐教育,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本文结合社会历史和现状,以新的立足点突破传统声乐教育的认知,从多个角度诠释崭新的声乐艺术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声乐艺术教育;专业艺术院校;人才;现状和发展

一、声乐艺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由“特定”走向“大众”

在西方,声乐的初期发展史中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人文、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在古希腊前期,虽然声乐艺术教育的功能性单一或不明显,尚属于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缺乏条理性、系统化的教育形态,但却奠定了大众的、广泛的社会基础。西方声乐艺术教育从文艺复兴至今,一直处在艺术行列的前端:一是发展时间长,每个时代无论作品本身还是表现方式、歌唱唱法,都有自身的特点;二是每个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都很重视声乐艺术,而相应的声乐艺术也会为统治阶级服务;三是群众基础深厚,社会的顶层、基层、底层都有相应的声乐艺术和声乐艺术教育的体现。中国的音乐历史悠久,古老的音乐以社会为团体、在劳作时产生,以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时期西周为例,这时出现了专为统治者和宗教服务的乐工,并且宗法制度以及相应的礼乐制度均达到了完备的程度,各种礼仪中音乐的应用都有不同等级而又严格的规定。但是由“风、雅、颂”组成的《诗经》300首,体现了声乐艺术从特定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趋势向民间、民俗音乐发展,同时印证了声乐艺术群众化的雏形。由“特定”到“大众”,声乐艺术从面向特定社会阶层的最原始状态向为特定社会群体服务发展的同时,群众化的声乐艺术开始萌生、发展。

二、声乐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高职)教育阶段的现状和需求

(一)学前声乐艺术教育的普遍性和突破性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世界各国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数量正成倍增长。尽管我国学前艺术教育起步时间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之人口基数大,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学前艺术教育发展速度极快,目前不仅学前教育适龄人口所占比例居于世界领先位置,年轻的家长们在早教、儿童兴趣教育等方面也十分重视,由此可看出学前艺术教育的普遍性。在学前教育中,艺术特长培养占据主导地位。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部分人会进入中小学、高职学校从事音乐教育,近几年也有一小部分人进入幼儿园从事学前音乐教育,成为幼儿园专职音乐老师,甚至有些幼儿园对师资调整或者增加时,要求应聘者是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如上半年,四川省省直机关幼儿园招聘的师资不再仅仅是幼教专业毕业的师资,音乐类专业的老师在学前教育师资安排中的比例逐渐增加,体现出其专业在幼教中的重要地位,更能说明学前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突破性。学前的声乐、舞蹈韵律、语言等教育采取的大多是“一对多”的模式,具有特殊性和门类的穿插性,对于从事学前声乐艺术教育的师资来说,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声乐教学能力和表现能力,还要具备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声乐艺术学习的引导能力。而专业艺术院校在现阶段的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中开设的声乐教学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很强调学前声乐艺术教育方法及教学实践,更没有把幼儿教育放在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对此,专业艺术院校在设置相应的有关课程时,应当把学前声乐艺术教学体系提上大纲和教学日程,并与幼儿教育体系相结合。据调查,每个幼儿园都会开设声乐课(唱歌课),有些幼儿园还会开展器乐课,这对于音乐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声乐艺术教育也自然成为学前教育中运用最广泛、最基础的门类之一。学前的声乐启蒙阶段需要健全的教育体系、完备的师资力量,才能体现学前声乐艺术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甚至是改革创新作用。

(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声乐艺术教育的改变和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情操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被定位为素质教育,已从单纯的唱歌课、音乐欣赏课,发展到注重音乐基础的教学、模块式教学、与信息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或者以课外社团等方式方法展开教学和拓展。据调查,成都市重点中小学校都开展有管乐、民乐或者合唱等团队或者社团形式的艺术团体,这些团体会利用课后时间,邀请艺术院校的专业老师到中小学校给孩子们集中开展学习、培训和比赛,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找到艺术素质教育的快乐和成就,达到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的。我国在新课改的实行中,众多音乐老师发挥聪明才智,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不仅把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上好,还结合当地经济能力、社会文化环境不断改革和创新,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旧观念与新理念的矛盾冲突,这和我国的国情有关,和对音乐课认识的传统思想意识有关。中小学音乐教材相对比较单一,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音乐教学法的引进,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现在的新课改就与这些教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于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声乐艺术教学在青少年中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的合唱团也逐渐增多。而从事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育的高校老师,在传统声乐教学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对学生独唱能力的培养,在合唱方面的培养虽然有所增加,但专业艺术院校的很多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能十分清楚地认识合唱和独唱的区别,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机会也较少。对此,高校在培养即将走出艺术专业院校的声乐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结合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除了师资给予的配置,可让大学四年级学生或者声乐研究生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交流,形成“老”带“新”;大学二年级上下学期可各安排两周时间到不同的中小学校进行有目的的观摩、见习,了解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老师;大学三年级应加强岗前培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听高校专业老师授课,积累上岗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大学四年级期间见习和学习时间各半,最终以文字形式总结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心得。

(三)高中(高职)教育阶段声乐艺术教育的紧迫性和专业性

青春期到来之前的声乐艺术教育主要以童声声乐教育为主,由于每个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不一,导致教学对象进入变声期开始和经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致,所以我国在高中三年的学习阶段,接受音乐教育的时间只有一年,因为此时段的音乐教育对普通高考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主要以音乐欣赏、增加音乐知识和见识、培养正确的艺术鉴赏能力为主,歌唱为辅。这个年龄段的教学对象更多的喜欢通俗流行歌曲,部分学生会忽略科学的歌唱方法,而这个时间段恰恰又是为专业艺术院校准备人才的时期,所以对科学的歌唱方法的引导和重视尤其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可多参与和音乐有关的多种活动,在活动中,专业艺术院校师资从多方面(如戏曲、文学或者针对一些典型的社会现象等)的介入和引导更能直接促进一代人对音乐艺术的正确理解和多元化发展,甚至能启发这个时段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追求。而专业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或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在中学开展见习和工作时,在面临中学生时,往往会忽略寻找正确心理引导和科学声乐艺术教育模式的结合点。事实上,要准确找到这个结合点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声乐艺术教育专业性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诸多问题,所以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师资要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和了解,做到有备无患,认识到对专业性更强的、科学的声乐艺术教育需求的紧迫感。

三、声乐艺术教育在普及和提高群众艺术学习能力方面的现状和需求

(一)从“高雅”到“平民”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以社区为主的社会文化的群众普及和推广逐渐增多。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出在传承创新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因此各地纷纷以村、社区、乡、县等行政区域为代表展开“文化下乡”活动,“高雅艺术走进社区”“雅艺术走进校园”也逐渐成为常态。为此,要更好地贯彻国家政策,需要艺术专业院校师生一起努力,到基层了解群众需求,义务担任艺术宣传者和传播者,让广大群众体会到艺术就在身边,从而更多地体现专业艺术院校师生的社会价值。

(二)声乐艺术教育在群众艺术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声乐艺术教育在群众艺术中主要以合唱的形式展现,和其他音乐艺术相比,声乐艺术的开展没有人数限制,少则一人,多则几十、上百、上千人,都可实现。同时,合唱是群体活动的展现方式之一,有利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艺术文化的传播。声乐本身是一个可以多变的文化艺术,科学的声乐发声对人的身体也是有益无害的,声乐活动不仅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也能促进身心健康,可见其艺术地位之高,在群众艺术活动开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声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群众更需要专业院校师生带来科学的、创新的声乐教育方式和知识,艺术专业院校的师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学以致用、造福民众。

四、声乐艺术教育的展望

(一)“专业”和“大众”互补

艺术来源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声乐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属于专业人士的,随着我国国力强盛,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提倡让高雅艺术走入群众、进入校园,让专业化的艺术为大众所吸收和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所以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才肩负着把艺术的“专业”转化为“大众”,把“高雅”带入“平民”的重任。

(二)师资在岗的再学习

社会在发展,人类的认知在改变,声乐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一直在变革发展。作为走出专业院校课堂的人才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岗位培训和定期的再培训,丰富教学模式,强化自身优点,找准缺点,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和群众的需要。

(三)在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中加大投入

在我国,无论是声乐艺术教育还是更广泛的艺术教育,在学前时期和中小学时期都并不是受重视的学科,相关单位或管理部门在人力、资金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少,教师收入也有所区别。要激发声乐艺术教育在各个年龄段人群中的热情,则必须加大投入,稳定声乐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最广泛、最基础的地位,才能以声乐艺术教育为立足点,大力形成艺术教育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文化普及活动征歌篇四

摘要:作为情感艺术,声乐相当于上帝无私地馈赠给人类的独特情感;声乐将人类掩埋在心中,无法通过语言进行描绘的真实情感,通过歌唱加以表达;所以有关声乐的作品中含有人们对于世间万物的情感。而歌者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向听众们完美展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再现声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绪;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声乐时相应地融入情感;当演唱者引起听众们的情感共鸣时;声乐的作品便深入听众们的心灵深处。所以情感相当于声乐作品的灵魂,更是精髓;在对声乐作品进行演唱时;演唱者对情感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章探究与讨论了怎样在声乐艺术中更好融入情感。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

声乐的演唱;即凭借歌者的音色、发声的方法、吐字方式、运气方法、演唱技巧等途径表现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中;人们会呈现迥然不同的心理上的反应。当人类的情感渴求某种特殊、夸张和优美的适当发泄时;歌唱自然成为内心情感的发泄而产生了。在声乐的演唱中;歌者所怀有的情感极其重要;如果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个人情感;而片面着重发声的方法或炫技;那么他就类似于发声的设备;使听众无法完整地领略包含在声乐中的意境,于是听众觉得枯燥乏味。但倘若在对声乐的作品进行演唱时;演唱者融入恰当适宜的情感;不仅会取得成功;而且能唤起听众在情感方面的共鸣;让听众们喜欢这个声乐作品。

一、情感和声乐的演唱间的关系

1、相结合的情声

在声乐的作品里;蕴含其中的情感能将声乐作品的魅力和艺术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只有情感饱满的声乐的演唱才会形成强烈震撼的艺术渲染力;才会带给听众持久的情感方面的共鸣。因此;声乐的作品的演唱者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藏的情感与体验;进而更好地提高在声乐的表演方面的水平;达到情与声的结合。有四步可以培养演唱者的情感,即第一,要对声乐的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这些声乐的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第二,融合自身和作者;切身体验着作者的真实情感;第三;融会贯通那些特定情感;最后;在对声乐的作品进行演唱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创造新意。

2、相融合的声和情

声和情相融合的声乐的演唱才是真正成功意义上的演唱;并且在听众看来,只有这种演唱才可谓美妙无比的演唱。“声”是说歌者声音的技巧;“情”是指声乐的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歌唱者在演唱声乐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中包含的`情感;然后利用与此相对应的声音技巧把声乐的作品完美地演奏出来;这样就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从而将声乐的作品的所有内容更完整地呈现给听众。久负盛名且擅长高音的女歌唱家卡拉斯曾经说过;美声不仅仅要求具有美丽动听的声音,还应具备将声音恰当地分解成几块以把服务提供给音乐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道出了实现声音的技巧和情感的融合的重要地位。

二、在声乐的演唱方面的情感上的处理

1、了解创作声乐的作品时的背景

在创作有关于声乐的作品时;作者一定处在确定的年代背景下;而且有某些情感方面的体验和关于写作声乐的念头;其实这些都是创作声乐作品时的背景。在从事音乐的创造时;作者需要源自生活的灵感,所以声乐的作品中势必包栝该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悟。由此看来,充分了解创作声乐的作品时的背景;能帮助演唱者准确体会出作者的独特情感和真实意愿;这样在他演唱声乐时;就能充分把握自己的情感。

2、全面理解所要演唱的声乐的作品中的歌词

对于相同的声乐的作品来说;演唱比乐器的演奏更加感染人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使听众们借助歌词来仔细体会这个声乐的作品;还可以传达出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绪和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歌词是核心;因此在进行声乐的作品的分析时;要着重分析其中的歌词。与诗歌及小说和散文不同;歌词需受音乐的束缚;因此歌词本身有其独特的内在衍变的方式。故演唱者在演唱声乐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并正确理解歌词;准确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准确地把握与声乐相关的作品中的音乐的风格

形成并发展音乐的风格需要一段历史进程;不同的历史时间段有各自独特的音乐的风;因而;要想准确分析声乐的作品所体现的音乐的风格时;必须结合创作者当时生活的年代、区域、民族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原因在于迥然不同的民族或者地区;会形成不相同的音乐的创作风格。例如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音乐创作风格显然就有十分大的差别性。江南小调温柔、婉转、秀丽;而东北民歌大气、幽默;在声乐的演唱中;情感不仅成为表达演奏声音的技巧的根基;同时也被看作其灵魂;二者不可或缺,构成有机的艺术综合体。为了更好把握声乐的演唱情感;演唱者需通晓正确的对情感进行处理的方法;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创作声乐的作品时的背景,分析声乐作品的歌词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2]张梦.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问题的探讨[j].世纪桥;,09

[3]胡世长.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j].大众文艺;,12

文化普及活动征歌篇五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精神文化的追求上。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群众文化活动要不断创新,通过对声乐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宣传,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再发展。本文将以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加强对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

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文化艺术的传播,在城市里都会设立一些文化馆,来向人们展示和宣传相关的文化艺术和声乐艺术。但是对于众多的地方文化馆,相应的声乐艺术人才就显得比较匮乏了,文化馆并不能够向人们进行宣传和展示,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人们越来越少,并不能够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艺术中再发展。所以,要加大对声乐艺术的人才培养,让更多的人能够对声乐艺术了解和参与到其中,满足人们逐渐提高的文化精神追求。国家在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时候,可以借鉴以下的方法。第一,国家要重视声乐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在义务教育中,可以开展相应的声乐艺术课程,让那些对声乐感兴趣的学生们接受专业的声乐指导,不断加大声乐人才的培养。另外,加大声乐艺术高校的招生,通过系统化、优秀的教师辅导来培养出高素质的声乐人才。第二,举办声乐文化活动,并加大宣传。比如,举办大型的声乐艺术活动,通过筛选和竞争的模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给予人才相应的名誉,并加大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声乐艺术学习也是孩子们的一个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们进行声乐艺术的学习,为国家的声乐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源泉。总之,在加强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中,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声乐人才。

二、鼓励声乐艺术人才参与引导

当前,许多人热衷于通过各种形式去争当明星、歌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推动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所以,国家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将更多声乐人才吸引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引导群众进行专业化的声乐艺术学习,进而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如今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缺少的就是专业的指导教学。因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人对声乐艺术并没有扎实的基础,需要更多声乐艺术人才参与到其中,对人们进行指导。另外,在对群众进行引导的时候,不能过分地强调人们的声乐练习,要向人们传授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声乐文化知识和理论。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器官的发音、呼吸等并没有足够的认识,进行大量的声乐练习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所以,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人们声乐艺术学习进一步提高,进而推动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吸引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对人们进行完善的教学和指导训练,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形成声乐艺术大课堂,不断实现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

三、声乐艺术与群众活动相融合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声乐艺术的完美体现,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实现声乐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完美融合。并不是所有声乐艺术知识都有必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播,所以,要根据人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选择。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的年龄、记忆力、学习能力以及在声乐艺术上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在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声乐教学时,要选择一些相适宜的声乐艺术,让人们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并能够完成声乐艺术任务。另外,声乐文化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离开群众文化活动,因为声乐艺术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快速进行传播,在人们之间传播时不断实现声乐艺术的再发展。所以,要将声乐艺术和群众文化活动完美融合,必须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这个肥沃的土壤上。比如,现今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播较广的声乐艺术,就是凤凰传奇的相关歌曲,极具特色的歌曲《最炫民族风》传播在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在不断翻唱中,实现声乐艺术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声乐艺术的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论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再发展[j].北方音乐,2015,(23):118.

[2]崔姝祎.论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再发展[j].音乐生活,2015,(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