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散文诗 最美不过夕阳红散文(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17:07:05 作者:JQ文豪 文秘知识 夕阳红散文诗 最美不过夕阳红散文(实用8篇)

感恩是一种内心感激他人的情感表达,它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在逆境中,我们如何保持感恩的态度?下面是一些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感恩范文,供大家选择和借鉴。

夕阳红散文诗篇一

我回到小镇时候已经临近除夕。正是午后时分,父亲从昏暗楼梯里慢慢走上来,一面问道:“舅爷在哪里?”

“舅爷?你找阿叔吧?”侄女小凤笑着跑上来,“阿叔,阿公又把我认错了!”

父亲穿着我往年淘汰的旧衣,肥大得有点古怪。脸瘦得不成样子,头发胡子全白了,腿脚没有一点力气,“我转楼梯头晕,要慢慢走。”

母亲煮好鸡汤,浇在盛满饭的碗里,端给父亲。“怎么学成这样子,煮好端到面前,递上筷子他就吃。不然他就不吃!”父亲吃饭,一面问我几时回来,路上如何。他舌头微微打结,说话不太利索。筷子捏在手里发抖,不能直奔盘子夹菜。晒台上阳光很旺,越过窗户照在父亲脸上。他的脸像衰败的蘑菇,在阳光里也没有半点鲜色。

一年功夫,父亲竟然全变样了。这让我心里很难受。在上海这大半年里,我天天都担忧着他。回程归心似箭,一路上也是盼着早点见到他。可真到家了,他就坐在我面前,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担忧和牵挂。我问点什么,他就直直盯着我,脸上神色漠然,仿佛不能理解我的话。坐半晌,看看窗外夕阳西斜,他就说要回去了。

“儿子一年才回来几天,你就住吧。”母亲有点生气。

“明天我早点出来。”父亲还是执意要走。往东南走七里路才是村里老屋,他一辈子不愿意离开那。十多年前哥哥在镇上置买房屋,母亲也出来带孙子,父亲就在村里独自生活。

哥哥家门口正对着河溪田野,晚稻收割了,剩下满地干枯禾苗。远处是迤逦滑过的天堂山脉,层层叠叠,苍青冷峻。夕阳坠落山脉上空,变成一片金黄颜色,照得小镇房屋道路都耀眼起来。父亲拿手电筒装进口袋,背影慢慢走向集镇东头,走上通往村庄的小路。

我千里迢迢,回到了父亲身边。可这又能怎样呢?我无力改变这个老人悲苦的处境。他的这种处境,本身就是对我的残酷拷问。谁若心怀天下,却连至亲都无力奉养,那一定是个戳心的笑话。况且,父母何尝不为我担忧牵挂!积劳成疾、积忧成疾,一大半是为着我的原因吧。

夕阳红散文诗篇二

落日的余晖映满了西方的天空,太阳在忙碌了一天后,舒心的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太阳下班前的红晕是难得的的一幕,有人说“最美还是夕阳红”。

是的,她那红彤彤的脸蛋、柔和的目光,染红了天边的云,伴着晚霞,映衬着一天的收获、一年的硕果、一生的功劳。面对这一切的功劳,她忘记了过程的辛酸、劳累、汗流浃背,自信中带着善良与甜美,对明天又充满着希望。

在她即将隐隐消失眼前的时候,一轮弯弯的月亮,在她不远的地方渐渐走来,穿过一层薄雾,轻风撕扯下月亮身上披着的那层细纱,月光渐渐明亮起来。天已渐暗,跟着月亮的还有一颗闪亮的星星,迫不及待的与月增辉。

月亮犹如一块被孩童啃过的西瓜,残缺的地方是清晰的蓝色云影。透过皓月千里的夜空,皎洁的月光下,广寒宫里一片清幽。吴刚正在忙着酿造桂花酒,嫦娥舒展着宽大又长的衣袖翩翩起舞,行云流水那般的飘逸、洒脱、超凡出俗。嫦娥身旁那只可爱的白兔,通晓灵性,扑朔着身姿乖巧的为主人助阵。在它那忽灵灵的转动的眼睛中,嫦娥奋力一掷衣袖,抖擞出了心中压抑已久的寂寞;兴奋之时,试图抖尽了心中的悲伤。

天上、人间,日月争辉,岁月轮回。道不尽的人间是非,对错,尽在瞬间片刻,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说不完的善恶、美丑,因果、福报,神仙下凡、人间炊烟袅袅不断。

天空中闪闪的繁星,是人间放飞的盏盏孔明灯,高低不一的挂在天空,发出强弱不等的光芒。

随着斗转星移,在阴消阳长之中,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

日出而作,日落日息的人们,在雄鸡报晓过后,晨起洒扫堂庭,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夕阳和晚霞孕育过的朝晖洒向大地,太阳继续忙着哺育万物!

夕阳红散文诗篇三

不知是谁提议,大家一起唱起了那首《最美不过夕阳红》:“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人们一直把夕阳比作老人,赞赏夕阳之美,以“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诗句来比喻这美好的情感。

那如血的夕阳虽是白天最后的一抹风景,却荡漾着无以伦比的妩媚风姿,美轮美奂,绰约动人。

夕阳,它汇聚着毕生的精力,喷发出最后的辉煌,用最美的光艳给人生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

夕阳红,最美夕阳红!最美不过夕阳红!

我们正是这样的一群迟暮老人,亦如夕阳般沉静,亦如夕阳般唯美,我们不惧怕老去,我们经历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礼,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声音演绎,对文字进行二度创作,把生命的最后一缕光辉,幻化成一朵别样的云彩,留下无悔,留下记忆。

我知道,我们的锲而不舍,终究会实现,终究会变成最美丽的语言,终究会破茧成蝶,完成最美的夙愿!

羡慕我们吧,我们这群快乐的朗诵人。

远处的芦花泛着些许的黄,在夕阳的余晖里,每个人都摆着同样的pos,一一登场,奕奕亮相,不同的是,飘舞的丝巾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突然一声“哎呀,哎呀,哎呀,哎呀”,先是一惊,后是一笑,再后来,“哎呀,哎呀,哎呀,哎呀”,一声高过一声,一浪盖过一浪,一个喊,两个喊,三个喊,五个喊,最后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哎呀,哎呀,哎呀,哎呀”。

那场面,那气氛,令人鼓舞,令人沸腾,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忘记了缘由,就这么开心,就这么喜欢,就这么放肆……发展到最后,竟然成为了我们合影时大家共同的发生词,取代了平时喊的“茄子”。

不记得沉醉了多久,也不知道何时结束,只记得眼眸氤氲的喜悦里,至今仍保留着感动。

我微笑着,投身其中。天格外的蓝,水格外的静,一阵风吹来,裙裾飞扬,眼前的景色在渲染,合着远处的微黄,迷离了秋意,深入了骨髓,陶冶了心海,醉成了一片汪洋。

一世的繁华沉淀在深秋,一生的情迷最美在夕阳。不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来,应该说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最美不过夕阳红!

夕阳红散文诗篇四

你喜欢夕阳吗?我喜欢,每次看见夕阳,我都会被她的美丽所震撼和陶醉。那种辉煌那份厚重,总是让我莫名的感动。

我出生的地方,在皖南的一个小镇,哪里是长江的一个支流,我们叫她水阳江。水阳江,是长江下游南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安徽和浙江交界处的天目山山区,上游称西津河,下游分为东西两支,西支与青弋江相连,东支在当涂太平口注入长江。水阳江干流全长254公里,流域面积10305平方公里,地跨安徽和江苏两省。

水阳江的源头在绩溪县家朋乡的太子山。水阳江是宣城地区的母亲河。河流由太子山流经太子坑.胡乐.西津.水阳到马鞍山,最后注入长江。

我出生的地方,在胡乐至西津之间,这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鱼米之乡,两岸青山一依带水。镇子是依河而建的,河的对面比较狭窄,所以只有河的东岸有街,西岸只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因此这条街被称为东岸街。在修建大坝之前,东岸街是很有名气的地方。

每天早晨,太阳从街后山上升起,阳光照射到对面的山崖上,山崖上正对着我家屋子的地方是一块大大的石壁墙。寸草不生,光滑如镜。从山脚至山顶。人只能从崖壁两边顺着树木上去山顶。母亲说,那石壁是一本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所以,西岸的风水好,出教书匠。的确,西岸那个小小的村庄,家家都有教书匠。

我最喜欢的,是夏天,每天黄昏的时候,我就会到河边去找回自己家的鸭群。沿河的人家都喂养鸭子。早晨天亮的时候往河里赶,近黄昏的时候往家里赶。周末不上学的时候,孩子们就在河边的鹅卵石里找鸭蛋,有时候运气好,在河边的柳树丛里甚至可以找到一窝的鸭蛋。

还有一件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夕阳。夕阳落山的时候,河边有很多钓鱼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爸爸和村里的叔叔伯伯们在河里撒网扑鱼,我们在河里游泳,阳光从山顶射下来,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微风送来阵阵稻花香。

在夕阳的照射下,爸爸和叔叔们渔网上的鱼是金色的。孩子们的脸都是红扑扑的。

看着夕阳的时候,我常常梦想,自己来到了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有时候,我也梦想自己来到海边,看夕阳在海面洒下的万道金光。感受那种摇曳着一缕金色一缕黄,在金黄中透露出的一缕红光,像那喝醉的少女,那是酒醉的夕阳。

后来,我知道,人生中最美的不是童年不是青年,而是晚年。人生的晚年,也是像夕阳一样,辉煌厚重的。最美不过夕阳红。

夕阳红散文诗篇五

——题记

脚步越来越沉,是心累还是行李太重?微微抬头,远方,一片鲜丽而不是妖艳的红色,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它的美,让语言显得苍白了;它的美,让尘世显得不堪了;它的美,让我的心,安详了。

我向它靠近着,靠近着,脚步轻了。我感觉到有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感受到旁边的河水在流动……这是我麻木了不知多久的心,很久没有注意的。

找了一片河边的草地坐了下来,把行李放在一边,看着那片令人痴迷的红色……

心,放松了。

我想起了这三年。初一,我带着孩子气,踏进初中,望着未来的路欣喜而又紧张,我努力地学习,努力地进步。

初二,我开始逃课,开始整天看小说,开始堕落,开始荒废青春。

也开始经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难忘的成长。

成长,很累,很疼,它总让我们经历一些不愿意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事。

似乎是把所有的疲惫都发泄出来了,那一刻,望着那片红色,我似乎找到了前进的力量和方向。

从那以后,我对夕阳红有了一种无法表达的痴迷。

当心累了,看一下那种红色,让心醉了,让心放松了。

当遇到事情退缩了,看一下那鲜丽的红色,给自己力量,给自己信心。

当以为没有希望了,看一下那下落的夕阳,它的寓意不是绝望的消失,而是憧憬第二天的新生!

时间的沙漏不停地运作着,远方的那片夕阳红最终被黑暗取代了。

没有什么的。

第二天,让我们一起迎接新生的太阳,一起向往新的生活!

夕阳红散文诗篇六

人们只知朝阳蓬勃,蒸蒸日上;岂不知夕阳辉映,也放光芒。

人们只知年轻有为,精力旺盛;岂不知老来也俏,夕阳也红。

有人说,最美不过夕阳红。的确,早晨的太阳照耀大地,人们欣喜若狂;黄昏也有余辉映照,色彩斑斓,同样有绚丽多彩的感觉。往往人们重视朝阳,而忽略了夕阳。其实最美的色彩在夕阳西下。你看,黄昏时刻,人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站在高处瞭望远方,就会看到一束束余光照耀着大地或海面。地上被映出了红的光亮,海水也被折射得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这时风景最美,应验了夕阳的光辉。此时,想起了一句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人欢欣,小孩高呼。

有谁知道夕阳的时光也美丽,有谁知道落日的余辉也能映照大地。还有谁知道人到暮年也风光,人到晚年也欢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重视的是青年、壮年,而常常忽略了老年。当然,年轻人是时代的主流,老年人虽力薄,年事已高,可他们还不服老,有一股年轻的气息,在剩下的年华里力争想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最美不过夕阳红,说得好,夕阳最美,光彩照人。人们利用余辉也能创造一番事业,人们利用夕阳西下也能欣赏一天内余下的风景,人们利用黄昏也能舒展一下自己劳动一天的心情。即使浪费了白天大好时光,也能在落日之时弥补一下一天的损失。即使青春荒废了,在夕阳西下也要夺回自己的劳动果实。黄昏不可误,最美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说得好,夕阳最美,永葆青春。不要觉得一天的时间过了,小看落日余晖。也不要因为一天做完了事情,该浪费黄昏时刻。早晨固然好,傍晚也珍惜。人们白天没有做完的事情,有时趁黄昏还在继续。小学生一天的学业没有学会,晚间还在巩固。年龄一年年在增长,容颜逐渐变老,我们何不利用夕阳西下夺回自己的青春,让自己永远保鲜,永远年轻漂亮!

最美不过夕阳红,说得好,夕阳最美,换回思想。人们常说,太阳要落山了,一天也该结束了。

可往往不觉得夕阳的绚丽,夕阳的多彩,他们正放射出自己本身最耀眼的光芒,强射出自己本能的光辉,映照在大地。这时,他们想尽力发挥自己的能量,想做好自己一天的功劳。尽管早晨太阳热烈,黄昏也不示弱,这不正是他们耀眼的时候,不正是放射自己的余热吗?当然,人也如此,人在夕阳下,也同样不甘心落后,也要想换回自己的思想,也要在晚年释放一些自己的光亮。

说到这,我想起一位文友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在一处公园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喜笑颜开,正在互相拍照,说是想留下自己的夕阳红,此时,作者很佩服,急忙去帮他们拍照了一张双人照,留给晚年欣赏。这个画面很使人陶醉,很使人欣慰。年老了,还在浪漫,还在喜逐年轻的氛围。难怪人们说,最美不过夕阳红。

的确,夕阳很美,美到色彩斑斓,美到心花怒放。此时,我仿佛又看见了夕阳西下,人们挽着手向远处眺望,太阳此时虽不热烈,但光芒四射,映照大地。

夕阳红散文诗篇七

今天,又是姑姑和姑父的结婚纪念日了,原本结婚纪念日是个令人高兴而难忘的日子,可姑姑和姑父的结婚纪念日却不同,带着些许的伤悲。

姑父是在他们结婚纪念日之时,为了给姑姑买那件她最喜爱的鹅黄色毛衣而发生了车祸……

每年的这天,姑姑都会拿出那件从未穿过的崭新的鹅黄色毛衣捧在手中,向我哭诉着姑父如何狠心抛下她……姑姑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因此每年的结婚纪念日,我都会默默地陪伴着她。

已经五年了,每年的这一天,我就这样陪着姑姑,听着姑姑的絮絮叨叨的哭诉,真有些感到厌烦了,一遍又一遍诉说着同样的话题从未改变过。无奈,一来老妈的指示无法违抗,二来姑姑是长辈中最疼我的,走在去姑姑家的路上,我想着今天又要一整天面对泪流满面哭诉的姑姑时,皱紧眉头,无可奈何地走进了姑姑家。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与往年不同的是,姑姑没有以泪洗面,而是穿着那件鹅黄色毛衣,手里拿着一束鲜花坐在沙发上在等着我。看到我进门,立即拉着我走出家门,让我陪着她去姑父坟前祭奠。

当我们一起来到姑父的坟前,姑姑就抢先一步,蹲在那里说:“老头子,我来看你了,看我穿你买的这件毛衣漂亮吧,你放心吧!我会好好地过日子的,不再糟蹋自己的身体了……”

然后,姑姑站了起来,拉着我的手,眼睛看着我,歉意地说:“红霞呀,真难为你了,这五年来,每年的今天你无论再忙,都来陪着我,姑姑真心的谢谢你了……”此时,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傻傻地看着姑姑。

回来的路上,姑姑让我回家不用再陪她了,她要去参加老年朋友的活动,我不放心,一路尾随跟着姑姑,只见姑姑来到了塔城市老干局,我随即又偷偷地跟着姑姑上了二楼。二楼活动室里有十几个老年人在排练着节目,看着姑姑推门而入,大家一拥而上,喊着:“老张,你来了,快给我们领舞吧!”

看着姑姑穿着那件鹅黄色毛衣翩翩起舞时,不知为什么,我笑了,可眼中却闪着泪花,这是我自姑父去世后,第一次看见姑姑的笑脸。想想,自从姑父去世后,姑姑就像变了一个人,但自从她参加了老干局的各种活动后,的确改变了很多,从以前一见人就诉说的“祥林嫂”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老人,而且姑姑的有些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很多,不再埋怨、不再悲观,现在的姑姑俨然是个乐观、向上、健康的老人。

姑姑和她的那些老年朋友们一起编排舞蹈,还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舞蹈大赛,取得了老年组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看见一缕阳光冲破云层露出了灿烂的光芒,我也开心地笑了,我为姑姑终于摆脱了“结婚纪念日”的阴影,开心快乐健康地生活而开心。

突然间,在我的耳边,不知在什么时候,渐渐响起了《夕阳红》的歌曲:“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二、花花世界里的笑声

走近舅舅的小院,清淡的花香,春意盎然的植物,葡萄架下,舅舅和几个老朋友在摆弄着他那些花花草草,谈论着这盆花的习性,那盆花要少浇水,小院子里笑声不断,看着这小院如诗如画的景象,又重新听到舅舅在他花花世界里的笑声,我也情不自禁笑了,沉浸在这花海馨香里。

听着这花花世界里的笑声,谁能想到,一年零四年月前,舅舅退休了。军人出身的舅舅是个工作狂,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连年被评为单位的优秀工作者。每天已经习惯了忙碌的工作,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一直延续了三十几年,如今这一退休,舅舅不适应,总感觉心里空空的,整个人没有了精神,看这也不顺,看那也嫌烦,不是和老伴呕气,就是和儿女们争吵,脾气也越发变得暴躁起来,整天不出门,窝在家里,大病了一场,住进了医院。

在舅舅的世界里,感觉单位抛弃了他,孩子们抛弃了他,失落感、空虚感、忧虑感随之而来。

舅舅躺在病床上,嘴里唠叨着:“人走茶凉啊!估计单位没人来看我了,孩子们也估计在生我的气呢?”

话音未落,舅舅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来探望舅舅了,舅舅的下属王峰上前拥着舅舅说:“师傅,您这么开朗的人,怎么会想不通呢,退休了,多好,可以陪着师母每天去公园散散步,去广场跳跳舞,再摆弄一下你那平房的一亩三分地,种些花草什么的,多好啊!退休了,就要老有所乐啊!谁都会有退休的那一天,何必让自己过的那么不快乐呢?”

舅舅的孩子们及孙子们一天几趟往医院跑,不仅给舅舅带来可口的饭菜,还陪舅舅下棋、讲笑话,硬拉着舅舅去散步,医院的花坛树荫下,时不时传来舅舅的笑声,惹得医院同病室的室友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和啧啧的赞扬声。

出院后,舅舅思想上有很大的改变,与其让沉浸在退休的失落中,不如让自己来个华丽的转身,舅舅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暴躁的脾气,和舅妈商量搬到了也门路口的平房,开始了退休后新的生活。

舅舅把小院的东边和西边分开,东边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西边种上了各种花草,每天早晨七点就起床,浇花、除草、修剪、清扫卫生,丝毫无疲倦之意。

夏季时,一推开小院大门,庭前几蓬月季和芍药,几朵新花簇簇争奇斗艳,和枝头上偶尔几朵枯萎的花朵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越发觉得那月季和芍药的美,萄萄藤上也结满了果实,牵牛花也赶来凑热闹,生怕人们没有注意到,它努力攀爬从葡萄枝的缝隙中钻出来,一朵朵紫色、粉色的牵牛花倒成了绿色葡萄长廊的点缀,给整个小院增添了一种新鲜,有种画龙点睛的感觉。

院子里的太阳花、指甲花,还有些叫上不名字的花花草草,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无名花朵,但五颜六色的花朵吸了成群的小蜜蜂和蝴蝶,它们低着哼着小曲儿飞来飞去,对对蝴蝶也在花朵上翩翩起舞。

现在我们有口福了,舅舅隔三岔五就会打电话让我们去蹭饭,如果不去,他还会生气,时间久了,如果我们几天不去舅舅那里蹭饭,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舅舅做的饭菜荤素搭配,营养可口,可谓是色香味俱佳,关健是舅舅的爱心全部融入到这饭菜中,看着我们一个个吃的狼吞虎咽、满嘴流油,争着抢着吃最后一口绿色蔬菜时,舅舅就用筷子轻敲我们这些馋嘴猫:“别抢了,别抢了,明天还来,还给你们炒……”

临走时,我们还不忘掠夺舅舅菜地里的黄瓜、西红柿、辣椒,满载而归的离开……

今天,才走到小院门外,就听到院里的争论声,原来,桌上放着一盆我叫不出名字的盆景,舅舅正和几个老友又在为这盆景摆什么造型美观而争论着,庭前种花,葡萄架下摆弄花草的那份闲情逸致和天伦之乐,让多少人多么羡慕啊!

舅舅在他的花花世界里终于找到了退休后属于自己的快乐,我想也有许多象舅舅一样退休的叔叔阿姨们,你们也不妨学学我的舅舅,种些花花草草,去跳跳广场舞,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其实我们应该过好每个今天,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活出自己,只要您愿意重拾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永远都不迟。

夕阳红散文诗篇八

报到那天,我和校长早早地站在“欢迎新老师前来报到”大红横幅下,迎候他们的到来。金色的阳光洒满校园,清风飘来沁人心脾。7点半刚过,就见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同志骑一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赶来报到。女校长一见面赶紧迎上前去,又是握手,又是寒暄,一向严肃稳重的女校长很少跟人这样亲热,我断定这肯定是曹老师了。只见她50多岁的样子,齐耳短发,虽已霜染双鬓,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微笑。这个岁数,在很多学校都已“退居二线”,当个图书管理员什么的比较清闲一点的工作,再干个3、5年,退休回家抱孙子,抱外孙,享受天伦之乐,这辈子也算功德圆满了,可目前学校正处于爬坡阶段,一个萝卜一个坑,正缺人手,这个时候她来这里“冲锋陷阵”,身体吃得消吗?尽管我对她的第一印象确实不错,可毕竟年岁不饶人呀。办完了相关的手续,我把她领进办公室的时候,心中的疑虑仍没有完全消散。

按照校长的意思,我把她安进了初三毕业班,教两个班的英语课。英语课在我们学校应该算是任务最重的学科,倒不是课节上与数学、语文有什么区别,而是隔天一次早读辅导,不管你是住校还是跑家,不管是春寒料峭,还是夏雨滂沱,不管是秋风萧瑟,还是冬雪飘飘,6点半的早读,学生都在等着你辅导。“走马上任”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干脆住在了学校。早读辅导时间,学生们跑操回来,每次都能看到曹老师微笑着站在门口迎候他们。上课铃响后,曹老师在这个班布置完任务,又赶紧到另一个班查看朗读情况。有时让学生停下来,对个别容易读错的单词或语法错误进行强调。40分钟的早读时间,被她安排得满满当当又张弛有序,任务具体而明确,下课铃一响,任务准时完成,从不拖堂。她常说,学生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一定要吃好,吃饱了才有充沛的精力学好文化知识啊。只在这件小事上,她就深得学生的拥戴。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她和学生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代沟”,学生有什么心里话,不跟家长说,也要说给曹老师,因为在他们心里,曹老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夏天昼长夜短的时候,曹老师下班后也要回家看看,她还有一个近80岁的老母需要照顾。但每次回家,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任务。什么任务呢?给学生们代买牛奶。我校是寄宿制学校,为让学生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校内不设小卖部,学生返校要把一周的生活用品带齐带全。学生年龄尚小,难免有计划不周的时候,遇上这种情况,一般由老师代购。曹老师为了不让学生们耽误时间,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主动承担了这项义务。我时不时在校门口登记考勤,经常见到曹老师脸上挂着汗珠儿,自行车后架上绑着牛奶箱子微笑着走进校门。

曹老师是个教学的有心人。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两个班所有学生自进入初三以后历次考试的成绩。谁的成绩上升了,谁的成绩不稳定,是压力过大,还是什么题型掌握不准,她都了如指掌。不管学校有没有要求,每次考试之后,她都要戴上一只眼镜腿上缠着白胶布的老花镜在笔记本上仔细地整理一番,该个别辅导的辅导,该亲自谈话的谈话,虽说是个主管班级生活卫生的副班主任,每次考试之后比班主任还忙。每年毕业班安排班主任,学校都非常慎重,开几次会反复论证,不是没人想干,而是怕干不好,最难的是他们都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让曹老师当副班,因为跟她搭档心里更踏实。

同教研组跟曹老师意见不合的时候也是有的,那就是教辅资料的使用。曹老师要求教务处多给老师订几本,学生能少尽少,而别人则喜欢连学生一块订上,多留点作业,多占点时间。遇上这种情况,曹老师就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什么时间是个常数,资料多了,必然要占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不利于老师之间的和睦相处,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多订资料必然要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等等。一摆就是数条理由,而且句句都说在理上,组长没办法只好按她的意见办。那几年毕业班订资料最少的就是外语组,而成绩最突出的也是外语组,每年中考我校的外语平均分都要超出同类学校10个以上的百分点,这不能不说曹老师在其中做出的努力。

2006年,曹老师已到了退休的年龄。调进学校四年,她送了四届毕业班,学校的中考升学人数也翻了几番,声誉远播县域内外。曹老师的身体状况已明显不如刚来的时候,白发更多了,背明显有些驼了,按照规定,会计也在那一年的8月给她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但老师们舍不得她,校长也再三地劝她留在教务处,协助主任查查教案,查查作业,给年轻老师上课把把关。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她选择了留下。开学后一个月不到,一女教师突然有了流产迹象住进了医院,外语课空了下来。校长心急火燎地往教育局跑了几趟,因为错过了人事调动时间,人事科抓着脑袋也没辙儿。曹老师得知情况后,气呼呼地找到校长,要求上课,还恨恨地埋怨校长不该把这件事瞒着她,校长想想也只能如此了。就这样曹老师再次披甲上阵,站在了毕业班的讲台上。依然是满脸的微笑,依然是忙忙碌碌的身影,依然是早来晚走的习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她突然浑身乏力,不想吃饭,脸烧得通红,连走路两腿都有点发颤,同组的几个人都劝她请几天假,去医院看看,她还是硬坚持着把课讲到了一个段落。学生们见老师病成这样还为他们上课,这个把凳子放到老师跟前让她坐下,那个倒一杯热水轻轻地放在讲台上,下课后学生们把她围了起来,纷纷对她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复习的。”在校长监督下,她终于答应到医院看看,幸亏是一般性感冒,没什么大碍,她在家只休息了一天,就又返回了学校。在她看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了学生们的前程,影响的同事们的信心,一辈子也不能原谅自己。

那一年中考,我校奇迹般地重点高中考了81人,一中上线人数也超过了500大关。不仅在全县,就是全市也屈指可数了。直到2008年她的小外孙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她终于下定决心,彻底的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