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对网络的看法(模板19篇)

时间:2023-12-23 16:30:07 作者:紫薇儿 毕业论文

优秀作文通过生动的描写、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与启发。

高三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如今,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世界好似缩小了,已经具有了高度的跨区域性,甚至是跨国界了,人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的信息,只要“百度”一下,就好,但这样就真是最好的,最聪明的方式么?很遗憾,它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一重要性。

互联网把整个世界形成一个村,叫地球村,有了这个村,人类有了更强的民族意识,在这个村中,人类可是了解到各方各面的事情,使人类的思想有了空前的开阔。这个特点无疑是有利于促进世界的一体化。

互联网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远程教育的出现,是学生学习可以不受地点的限制,可以在网上扩展自己的视野,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与来自各地的同学交流学习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对任何一道题的见解,不想课堂上一样还要担心别的同学及老师对自己的答案的看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极大的促进的作用。

互联网可是扩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可以从这里找到知心朋友。有了qq,msn。bbs等多种聊天交友的方式,可以使任何人在这个平台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愉快、烦恼等,因为对方都是互不认识的,不存在所谓的嘲笑。

但是,网络也有不好的地方,不但危害着学生,更危害这社会各界人士。

网络上的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各类信息诱惑着中学生的心灵,然而这些信息对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中学生老说,实在是无法分辨,无法抵制这种诱惑。

声像并茂、新颖刺激的网络新新游戏,更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难以抗拒的诱惑性,是越来越来多的学生毫无节制的痴迷与游戏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可能形成暴力崇拜,一旦出现这种行为,网吧斗殴,杀人事件层出不穷。

娱乐明星的绯闻也是满天飞,从以前的发扬好人好事精神,到现在的娱乐记者,最好每天都是自己的头版是某某明星的绯闻。还有一些明星吸毒,杀人的事件无不刺激着中学生。

同学们,不要让“偷菜”这样的行为更加层出不穷,要让学习漫入现代的生活,每个人都要有节制性.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有些游戏需要买“点卡”或充q币,有些学生则瞒着父母进网吧上网玩电脑游戏,必然会巧立名目向父母索取,要不然就东拼西凑、挖空心思地弄钱,因此而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有的学生长期沉迷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长此下去,会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有大约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越多。但中国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运营商并没有开发能力,少数有网络游戏开发能力的商家所开发的游戏,也是以暴力刺激的内容为重点来吸引人。这些打呀、杀呀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许多暴力游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游戏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当学生熟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便会采用这种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重复过无数次的行为没太大不同。因此引发了很多悲剧。

如,20xx年2月5日,重庆市人民小学五年级一学生因沉溺网络游戏,与3个小孩在家模仿游戏场景,持真刀和棍棒上演一起“强盗劫持人质”的游戏。结果,一个孩子被刀划伤,一个被棍棒打伤。

20xx年3月6日,广州顺德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小彭、小龚在课间和同学们模仿网络对打游戏,模仿游戏中的装备,结果小龚被小彭杀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寻求刺激是人的一种本能,刺激性的活动可以让人忘乎所以,沉迷不已,可以让人失去理智,而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很强,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时期,一旦深陷其中,便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今天在班队课上,刘老师说:“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小学生应不应该上网。”

朱彤彤首先发言:“我觉得小学生不应该上网。因为网上有一些不健康的游戏,有的小学生一旦玩上了这些游戏,会被这些游戏迷住,学习成绩就会下降;最近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学生被游戏迷住了,天天不上学在家上网,父母也阻止不了他,最后他连学都不上了。”

董芮含站起来说:“虽然网络上有一些不健康的游戏,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玩这些游戏。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查查资料,这样对我们学习也有帮助。”

江笑说:“我反对董芮含的看法,我觉得有的小学生因为玩游戏而痴迷,变成不学无术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朱加加说:“健康网站千千万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网站来增加我们的知识。再说,可以让家长监督我们,不让我们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陈昱说:“家长上班的时候,怎么去监督呀?”

后来我说:“如果大家用电脑上网是对学习有帮助的,就可以上网,如果对学习没有帮助的,我想就不能上网了。”

最后,刘老师说:“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有坏处也有好处,不一定都是坏事,学生都是为了学习,主要是大家要知道上网是干什么的,什么目的,才能上网,我希望大家上网是对学习,不要看玩不健康的内容,不要玩游戏。”

高三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网络,它有好与坏,要看你如何使用它,如果用的好它对你的帮助很大,但用不好的话可能会危害到你的生命。

网络对我们好处有很多,可以方便学习,在遇到你不懂的题,家里没有老师,爸爸妈妈也不会的时候,你可以上网去查询解题方法。还可以方便购物、信息的传递。以前送一个邮件,送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光是送到那的时间就要等很久。

现在一个电话、信息、邮件……只需几秒就都发送到,不管双方距离多远也能发到。只要有网络,电话甚至都不用。

当然用不好的话危害可不小!长时间拿着手机不放,也不休息一下,手机的辐射会让你的视力大幅度下降。也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的人甚至玩手机连觉都不睡了,严重影响下一天的工作。有的人还沉迷于手机虚拟的世界中。导致危害到了自身生命。

大家一定要有学会节制,不能沉迷于手机,避免它的害处,发扬它的好处。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小李是一名公司的老总,所以他每天都很忙。但是他有一个退休的工程师父亲,所以他每周都要抽出点时间去看他的父亲。为了每周不在花费这点时间,小李决定给父亲安装一台电脑。

“放心吧,爸爸。你很快就会学会的,很简单的。你可以用它来读报纸、买东西,并且快递很快就送过来。你还可以用电子邮箱和我发信息。很方便。”小李边安装边说。但是李爸却有些麻木的看着儿子安装的电脑,他对儿子说:“我不想每天看着它。”小李已经教过父亲怎么用了,现在李爸正在生疏的拽着鼠标。

小李在没过几天之后就受到了李爸的电子邮件,上面写道:“我已经会用电脑读报纸、买东西了。真的很方便。”小李看到父亲的电子邮件很是开心。他已经不用再每周回去而分心了。

小李每天都能看见父亲的新动态,什么父亲加入了工程师讨论组;有了自己的微博;看到了什么趣事,等等。而小李也经常和李爸进行视频对话。

几个月后,小李发现已经好久没有看父亲了。于是他开车去到父亲的家里。他推开了门,屋子里窗帘拉着,十分阴暗,屋里闪着电脑的蓝光,李爸倒在键盘上。李爸已经去世好几天了,死于心脏病。

小李在葬礼上十分懊悔自己没有多看父亲。“网络不能代替现实。”他说道。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窗前,一片郁郁葱葱,绿色,碧绿色,天空蓝得就像洗过一样。

我快速做完作业,因为作业完成就可以玩电脑了。

因为这件事,妈妈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作业不要那么快,快乐正确率低,不如慢点仔细想想······”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总是这样,当我下定决心时,电脑就在我眼前舞蹈着,就像快饿死的人眼前都是面包一样,我的眼前全是电脑。

但彩虹过后还是会有风雨的。第二天,我总会进入许多老师的办公室,老师的譐譐教导令我眼冒金星,数学老师的话语更像一把无形的枪,尖利地像我扫来,之后就是打雷,下雨。

老师们都会围绕一个话题:“你现在初二了······”是啊,我已经初二了,要时时刻刻准备着,迎接未来的中考。或许我无法成功,但我知道,以后不管成功与否,我都努力过,这样就成功了。所以,我现在已经减少了对电脑的留恋,加油吧!

高三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如果在书店里看书和在网上看一些电子书,你更愿意选什么呢?大部分人肯定选的后者。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就有上百部图书任自己选择,何乐而不为?而且,在这大部分人当中一大部分人也肯定愿意把看电子书的时间用在玩游戏,上qq,刷微博上。

但是,坐在书店地上看书,不也是一种享受吗?不觉得整个人都很有气质吗?在暑假的一个早晨,我和表姐一起来到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里挑了一个不错的位子,选好书,便坐下来细细阅读。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两位小男生,看样子也才是四、五年级,他们捧的书一个是《盗墓笔记》,一个是《带银链的长臂猿》。看到这,我会心笑了一下,这样安安静静的呆一天没有网络的日子也不错。好景不长,我的表姐还是拿出手机用手指随便滑了几下,就非常惊喜大声对我说,“诶,你知不知道,tfboys在8月9号在广州安捷动漫游戏展有签售活动,可惜去不了了。”这么几句,让原来沉浸在故事中的两个小男孩疑惑的抬起头,我小声提醒她声音别太大,难得有一天来到新华书店。表姐理亏,嘴一瘪,还是把手机放回口袋,继续看书。从书店回来的路上,表姐一直向我抱怨我刚才强行让她收回手机,害的她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好玩的事情呢。离开网络真的不行吗?在回家的这一路上,我都在想,可能是这个问题超出了我思想的范围,到现在也就不了了之了。

躺在沙发上,手里拿着ipad,感觉也不错。闲暇的时候在网上冲浪,和网上的人谈天谈地,特别是和自己有同样志向的人,聊天就特别享受。但,这也成就了我对待陌生人的区别,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见到不认识的人,爸爸妈妈却硬是让我上去喊一声叔叔好,或者婶婶好,然后就是一言不发,让那些人就开始说我很害羞,怕生。我心里开始偷偷窃笑,想想我在网上可是很会聊天的人啊,不管是不是认识,都很会聊天。有几次玩的比较过火,妈妈让我不要玩了,我就很生气觉得聊天又没事,知道妈妈给我看了一句话,你甚至不知道,在屏幕的另一边是一只会打字的狗。虽然有所节制,但还是没有改过来。上网有时候还是让我惹了祸,一次,我用流量来上网,让原来钱很多的手机欠费四十多,爸爸也是说我了一晚。

网络又好又有坏,这一切是好是坏,也只能自己发现了。我还是比较推荐像是美国的教育,十六岁之前由父母陪同玩电脑,十六岁之后,也就是当他养成习惯后,才会让孩子自己独自上网。当然,最好是不上网,但是这样子,只能成为书呆子,对外面的社会什么都不懂,这样的人为社会什么都做不出来,还是适当玩电脑好。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折腾了大半个上午,电脑网络终于可以了。

想来也是有趣,这网络信号真的是有些太过于任性了。

手机上时不时地掉线,我们还有四g可以支撑使用,当然为了避免超额还是会时不时地去重新连线,大部分还是可以复连的上。

电脑就不太一样了,有时候开机了好一会,就是给你转圈圈,就是连不上。

于是只能使用上终极手段,就是关机重启,有时还是能立马奏效的,有时候却还得同样的方式来往折腾个两三回,就这样的效率,原本想打开电脑使用的热情,也无形中被消磨殆尽了。

还有一点更为奇特的就是,明明是看它已然是连线上的状态,可是当你要登开网络,那就是不行,提示你未连上;至于其它的,登相关的聊天软件,它又是可以的。

你说奇不奇怪呢?难不成这里面的路数还不一样吗?

不过大多时候的情况是,只要软件能登得上,那么再过个十几二十分钟,网页也渐渐的可以的,也许这是一个奇妙的预热过程吧,我只能这么解释。

其实没有用网络的电脑也可以做不少的事情,只不过有些写作还是需要登网的。而且很奇怪的是以前的作文库手机页面可以登录,现在好像也改了规则。

所以说,凡事都在变化,我们也要学会适应。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适逢换季时节,草枯花谢,桂香枫熟,斜阳,清池,交相辉映。此番“夏气尽去,秋象袭来”之时刻,若找不到那共赏之人,岂不心中不快,定有丝丝凄凉。

倘若在那三四十年前是无语言表,可现在只需使手机登入微博客户端,利用拍照功能,‘咔嚓’一下,再配上你想要说的文字,尽情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这图文一发表,大江南北都听得到你的心声!有缘有情有共同爱好的,自会不知不觉的谈天说地,好好交流一番,纵使相距天涯之人,也能相交甚欢,视为知己。

如今在岁月的渲染下,网络的越发壮大,把最初带给大家的神秘感渐渐消失,我也从网络了解到中国的网民数已达世界第一位。九月十四号是“中国网民节”,在这个新添加的节日下,足以说明网络正在席卷我们的生活。

当我最初接触网络的时候,如堕云端,爱不释手。网络是商家必争之地,网上购物搜索到的商品可真谓琳琅满目,看见个个都不错,一看价格。不对,怎么这么便宜。千万别被利益冲昏头脑,贪了小的失了大的,如此小心使船,到也未在茫茫网海遇上骗子。用句网络热词,因为人品好呀!

最被他吸引的还是网络的娱乐方面,搜歌听曲儿,看电影电视,最为惦记的还是网络游戏这块疆域,不知几度为其改变作息规律,且欲罢不能。虽现在有些厌了游戏,可网络依旧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偶尔也关心下,对名人与机构的生活工作十分好奇,便访问一下他们的博客,学其做事与成功之道。浏览到有价值的信息便转发出去,久而久之到也积累了小小的人气。还把那好地方坏天气奇妙事都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好晒晒自己的青春,为未来怀念旧时年华留个念想。

譬如我这从小到大未见过空心菜开花,花朵洁白无暇,中心有几丝黄色的花蕾,觉得这‘菜生花’给人的味道非同一般,姿色甚好,便拍了照分享在自己的微博里。中国的互联网从不会冷清,很快就有人评论我这条广播了。有人评论“像极了喇叭花。”也有人诗意的评价其一句“空心本是菜,无心何生花。”这没见过这花的呢,估计觉得新鲜便转发了出去。

其实不止这些。在网络,我看到许许多多声音,有哲理,有思想,有计划有某件事的态度,有追逐。也看到这些人在为梦想而努力奋斗。我不知道这些奋斗者来自何方,亦不详其实名背景。只觉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感倾慕。他们都取有稀奇古怪各自喜欢的昵称签名。但从某些人的昵称签名中不难能看出他的性格与抱负,以及现在的生活。

我觉得网络真是一条学习的捷径,方便查找偌大的资源不说,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生命的沉浮与绽放,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能够丰富人,充实人。在网络有大型提出问题的'平台,当我提出问题后,总有人坐在电脑面前的人为我解答。总之网络利用得当是一比不可估量的财富。

若想将网络比作什么,还真拿不到绝妙的喻体。可比市井,只因繁喧不息;可比学海只因溪流汇聚;可比寰宇,因为不着边际。

对网络的看法作文

有人很形象的把他比做一张网,一但进入里面,就会被他网住,想逃也逃不出来。

不过也的确如此,一但进入网络,想逃也逃不出去。网游,qq,bbs等等东西让你措手不及。

对于90后的学生,老师家长们都绞尽脑汁来组织我们上网,怕就怕上网网瘾了。

不过网络也并不像所有人说的,对于未成年来说都是一杯毒酒,关键在于人嘛。

网络的确可以增加我们的视野,拓宽在我们书本所学不到的,在网聊这方面也并不是都是一无是处,在网聊中,不知不觉的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口语交际等等。有利必有弊,关键怎么看待这些弊,如果能够对于这些弊进行抵抗,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判断是非能力提高,适者生存,能够抵触这些不良信息,无疑,网络对你的益处数之不尽。

其实在良好的教育前提下,网络可以改变一个人,比如【把爱寄给天使】这部书的作者把,特殊的家庭教育,通过网络,把一个抑郁的人改变成个天才小作家,这让人的确看似难以置信。当然这样的例子十分少见。

网络语言看法的作文

在如今生活中一些类似“表、酷、汗、虾米、酱紫、稀饭”等词常常进入我们视线,在chat中也常常离不开“有木有、杯具”等网络语言,校园中青少年们也常常将“偶、晕、白白”等网络词汇挂在嘴边。显然,目前网络语言深受到广大学生和网民的欢迎。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和形象传神是如此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同时,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随意性和调侃性。网络世界是一个崇尚个性,追求创新的新颖世界,在网络交流中人们追求新鲜,网络语言的幽默感放松了忙碌人们的身心,也富有趣味,调皮活泼,很好迎合了网民们多元化的个性表达需求。

网络语言窜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来,在给生活增添鲜丽色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尴尬和困惑。不了解网络语言的家长们对于孩子笔记中的“哟西、pk”等词显得一头雾水,往往求助于孩子们才恍然大悟。例如有个这样的帖子,有位家长在听到孩子与朋友谈话中提到“坑爹”,结果紧张听了半天,过后问了孩子,才明白“坑爹”和他并没有实际关系,只是一种网络语言的感叹词而已。

对于网络词语的不断更新,许多大龄网民纷纷表示出了压力,刚刚理解并接受了这一类词语,又出来了新颖的词汇。网络语言也有着粗俗泛滥的弊端,有些网络语言语意模糊,过度求新,已失去了原本的韵意,和诚意,表达不出语气和情感。冷冰冰的文字缺少了准确和丰富,也失掉了真实语境的感觉和内涵。所以一些表示表情的图片火热流行,带给人们在聊天时更多的动态感。

网络语言有利也有弊,我们大可不必拒之门外,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要提高自身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和节奏美的赏析,懂得鉴别,吸收、接受健康的网络语言,对待污秽的网络语言应该排斥。这个网络时代的活力向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总之,关键在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持以赞同的角度,合理接受并加以合理运用,才是我们做为网络主人的应有的做法。

对网络词汇看法的作文

“上网”现在已是在多数人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了。而我始终都在网络外徘徊着。面对网络,我是陌生的。

学校的电脑课上得是有板有眼:理论,书面练习,上机。可是学的都是些现在用不上,以后恐怕会淘汰的知识。所以,面对网络,我是陌生的。

于是又想,也许我该改变些什么,譬如让网络走进我的世界。

寒假,应该是让我过一把网络瘾的时候了。

于是,走进网吧,开始触网。

在电脑中“小心冀翼”地输入网址。再核对一遍,glay的官方网址,没错。然后,屏幕上开始显示:正在打开网页——12项剩余——2项剩余——完成。

第一次在mtv和cd以外接触glay,感觉真好。尽管现实中隔着海的距离,但因为网络,此刻却如此相近。尽管对日语一窍不通,但可从照片上看到,hisaahi好像喝醉了,旁边还有他醉酒后的可爱样子;teru好像还在美国,他只在照片旁留言:“happynewyear”……猛然间有一个叫“终于”的词浮上心头。终于听到了glay的最新单曲,终于在面对网络时,脑子里浮现的不再是一片空白。

很顺理成章的,网络正式进驻我的生活。

多人用同一种方式怀念他的吉他声,怀念有他的“×一japan”,怀念“十七年寸草有生”的震撼。

此时,再面对网络,“陌生”这两个字早已被抛出十万八千里了。

但也恐怕是成不了“网虫”了,因为老妈在寒假末已非常关注我泡网吧的时间,生怕万一我真变了“虫”,那就成不了“龙”了!

网络语言看法的作文

现代新新人类的另类流行语在网络上、杂志上、特别是学生当中,无不展示了一派青春的气息。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尤其在流行语方面。但是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文化,对传统汉语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新兴的语言生动风趣、有人情味,是语言的另类发展,观念上的更新。

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应该抱着积极欢迎、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去看待。因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具有生动风趣、新鲜活泼等特点,所以当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造成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也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在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它,扬长避短,将其积极的一面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我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我总以为网络游戏舒服,安逸。可现在看来,并不想我想象的那样。

前不久,我爸爸他们要考试电脑,所以在无赖之下买了一个,这下我可高兴了。因为我可以在家里的电脑上玩个痛快,什么“热血传奇”“跑跑卡丁车”“劲舞团”只要是网络游戏我都爱。

网线牵起了,我就忙着下载游戏。不到一天,我就把我爱的网络游戏全给下载起了,这下我可舒服了。整天都打,打到了连饭都不吃的地部。但是我爸爸妈妈的爱好可完全给我不一样,不是看电影就是斗地主,就没我的份,我有不敢说,所以我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在床上显出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爸爸瞅了我一眼没说什么,可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我赶紧在床上坐端正,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子,不是我不让你打,是网络游戏的害处太多了,后来爸爸给我说了一些网络游戏的害处,菜家有一个孩子在网吧里玩游戏,后来他妈妈去叫他,他一下子把他妈妈摔在了地上,后来他妈妈因为想不通,就吃药把自己毒死了,这就是网络夺取了妈妈的生命,夺取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我听后,胆战心惊,似乎觉得有点道理,但是还是经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总感到是爸爸虐待了我,我还很埋怨他。还在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做一些鬼脸,解我心里的这股闷气。

但是后来我仔细的想了以后,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变,我初步的认识到我错了,我发现了我越来越想打了,甚至有些格不掉了。还发现我的视力下降了,看东西没有以前清楚了。所以我越来越感觉的爸爸说的话是多么的对,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到大学毕业,也不打网络游戏了。

谢谢您,爸爸,是您让我走出了网络的阴影,让我离开了网络游戏这个害人的东西,谢谢您,爸爸!

我力争以后让坏事变好事,让网络真正的为我们服务。

我对网络的看法作文字:细说网络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很强,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时期,一旦深陷其中,便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详细介绍了网络的利弊。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沉迷于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锻炼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人交流减少,或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作息规律被打乱,精神不振;长时间盯在荧屏上,还可能造成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损坏;医务专家还指出,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人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肠胃神经功能病、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在大多数中学生网络游戏玩家中,有80%的同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沉迷于游戏中的小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想着游戏中的情节,想着如何去战胜别人,如何多练级数,甚至于如何去盗取别人的账号等,长期地不思学习,以至于成绩下滑。所以过度玩游戏将导致:自我约束能力下降;学习兴趣减少,效率降低,不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降,严重者出现厌学、逃课、退学等。

有些游戏需要买“点卡”或充q币,有些学生则瞒着父母进网吧上网玩电脑游戏,必然会巧立名目向父母索取,要不然就东拼西凑、挖空心思地弄钱,因此而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有的学生长期沉迷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长此下去,会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有大约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越多。但中国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运营商并没有开发能力,少数有网络游戏开发能力的商家所开发的游戏,也是以暴力刺激的内容为重点来吸引人。这些打呀、杀呀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许多暴力游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游戏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当学生熟悉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便会采用这种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重复过无数次的行为没太大不同。因此引发了很多悲剧。

如,2017年2月5日,重庆市人民小学五年级一学生因沉溺网络游戏,与3个小孩在家模仿游戏场景,持真刀和棍棒上演一起“强盗劫持人质”的游戏。结果,一个孩子被刀划伤,一个被棍棒打伤。

2017年3月6日,广州顺德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小彭、小龚在课间和同学们模仿网络对打游戏,模仿游戏中的装备,结果小龚被小彭杀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寻求刺激是人的一种本能,刺激性的活动可以让人忘乎所以,沉迷不已,可以让人失去理智,而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很强,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时期,一旦深陷其中,便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

网络暴力的看法作文

其实青少年网络成瘾早在人群中扩大它的危害性,甚至父母劝说儿女,青少年不但不听,还产生叛逆心理、消极态度。这是一个对我们的未来和国家构成很大的危害。

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我们青少年人群中有不少人网络成瘾,这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凡是网络成瘾的学生都会学习下降或者精神恍惚。原因是不少学生要不是整天玩电脑耽误了学习,就是对自己的目的产生了怀疑,于是成绩就下滑。

1、将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并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这青春的生活,这就是是角色的混乱。

2、我们平时在网络世界中是无拘无束,放纵自己的,而且有些思想不正当的青少年会比较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络中放纵自己的欲望,这就是道德感的弱化。

3、青少年人都长期沉迷于网络中时,会对身边的事缺少兴趣,和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减少,产生闭锁心理,这就是人格的异化。

4、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些人因为迷恋网络而无心学习,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失望心理,对学习有很强的挫折感,这就是学习的挫折。

5、对于正在发育成长时期的我们更是危害不言而喻,有的人因为经常沉迷网络而没有进行适当的运动,身体抵抗力差,更严重导致猝死,这就是对健康的损害。

从这些惨痛教训的例子里,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要坚决地对网络说“不”或者在没网络成瘾时,要适当地去上网并且要是合法的遵守青少年网络规则,让我们的身心不受到网络的危害。

在这里我要呼吁广大青少年们不要网络成瘾!

网络暴力的看法作文

记得在大一上传播学课的时候,老师说,其实在中国实质上是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的,如果一定要算,只有网络还有那么一点自由可言。

我想作为一位新闻人,没有比失去言论自由更可悲的了,但偏偏我们面临的境况就是这样。所以说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关乎言论自由的希望确实让人很振奋。在面对“网络暴力”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意见是,不能给诸如“人肉搜索”定义为网络暴力行为,因为一旦如此,今后网络的自由发展堪忧。网络现在让人欣喜的、比传统媒体要发挥得更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就会被削弱。“网络暴力”这个词一旦被指认,以后网络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我想对于网络暴力这个问题,不能太意气用事,不能以捍卫言论自由为由而去抵触一切批评。首先我们对网络暴力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分清楚网络暴力和舆论监督之间的界限,不要把网络暴力当成一种网络监督。

什么是网络暴力呢?律师陈际红的说法可值参考:第一,这种行为是发生在网络世界,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第二,发生了滥用和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第三,一般这属于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同时,给受害人带来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害,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为作对比,我们再参考一下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说法:网络舆论监督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主观上具有这样一个良好出发点,而不是恶意的侮辱、诽谤和损害别人的声誉。网络舆论监督应该出发点对一些非法不好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提供一种公示和评价的渠道。二、舆论监督所发布的情况应当是基本属实的。而不应当去捏造一些虚构的事实。三、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应该具有一定的界限,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关于“网络暴力”这种现象,当一个人即使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但是他处在一个他感觉完全没有监督力量的时候,有时候会对自我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这是一个心理学现象。在网络这个空间进行交流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超越日常的人们交往的底线,而出现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何况在中国,由于文革时间完全破坏了道德,使得我们至少有两代人缺少基本的道德素养,一旦处在一个没有管束的环境中,恐怕自律行为就非常弱,网络暴力现象就会出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网的人员本身的素养不太高。因为根据相关调查统计,上网年轻人的数量占比较高的比重,他们在道德修养方面,恐怕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道德修养方面还缺乏一些必要的交往道德,还有一点是他们的知识水平也相对比较弱,遇到一些问题往往情绪化。由于以上多种原因,造成了中国网络暴力现象比法治国家的要多一点。

网络暴力似乎是对个别当事人,但是,观众是谁呢?观众是整个社会的人。这些人实际上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们在看哈哈。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会失去道德感,失去对人的爱心,而且往往把别人的痛苦建立在自己的快乐上,这是网络暴力对社会的一个根本的危害,而这个危害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因为这个事情没有摊在他头上,一旦摊他头上,恐怕就会深刻认识到这个暴力对社会的危害。

网络的形成确实给大部分网民带来了一个可以说话、交流的机会,很多牢骚可以通过网上和匿名的网友之间进行倾诉。但是,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骂人的话来发泄,因为你的话别人能够看到,不是你一个人在房子里面自己对自己说话,任何传播一旦影响到别人的时候,就有一个基本的传播道德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网络给了每个人表露心声的机会,但是,表露心声本身要有所克制,因为你的自由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现在反对网络暴力,并不是不让你在网上说话,而只是要求你在网上说的话文明一点,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这个绝不是要逼你走上绝路,而是使我们每个人能够畅所欲言的说话,而且还学会文明的说话。

我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昨天晚上,我到沙溪粥城吃饭。突然,来了一位穿着一件大衣,一条长裤和一双烂鞋的一个大叔,他对爸爸们说:“这位老板,给我几个钱,去吃顿饭吧!”我以为平时大方得他们会给钱给他的,但爸爸还是撵走了他。

我问爸爸:“你们为什么不给他钱呀?他那么可怜。”

爸爸说:“他是吸毒的,给了他钱,他会去买毒品的!”哦,我终于明白了。他是一个吸毒的人,因为爱赌博,借了高利货的钱,后来没钱还,所以,被他们打了海洛因。由于毒瘾发作时会把家糟蹋的,所以他被家人赶了出来。

吸毒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吸毒后,有时毒瘾发作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吸毒还会让你掉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得到的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人民和警方一直都大力反对吸毒,在镇上,街上都挂上了标语提示人们。

我多么相对那位大叔说:“你醒醒吧!是毒品让你陷入人生的困境,如果你在沉迷不悟的话,你还会更痛苦的。这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亲是多么的伤心啊!辛辛苦苦地将你养大,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全世界的人们,请不要吸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网络点赞的看法

摘要:随著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个体与亲友、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社交媒体中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会行为,来映射个体如何来重构其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并进一步理解其主观能动性行动背后所引发的寒暄性社交与违背主体意愿的道德绑架现象。

关键词:社交网络;点赞;人际关系重建;道德绑架;寒暄社交。

点赞为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即通过愉悦他人促进整个关系群体社交生态平衡。实则,点赞成了社交网络上内涵和外延最丰富的人类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成本(即实现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对接),还适度缓解了孤独。

本文主要的问题是探讨社交网络的点赞是一种现实人际关系到虚拟社交网络的延伸,还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简单来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个体与亲友、陌生人交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通过现代化社交媒体(例如微博、qq空间、贴吧)发布一定的文字或图片信息来达到使亲友了解自己生活或树立自身某种形象的目的,而相应的,看到信息的亲友会以点赞的方式来表达对其生活状态的了解、喜爱甚至重视。

一、导论。

首先,人类学当代研究范畴涉及到“人类学的想象力”,即将问题放在整体性、历史性视角下关照人类,不能只看人类学学科的实用性,更应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层面;其次,从学科性划分来看,网络文化人类学相关问题,如现实的社会建构、人的社会化、不同人群的位置与体验等。

有别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实体社会,本文跨空间的虚拟社交网络研究具有研究展开价值。除了学术价值与大众问题的比较,我们更多地强调在考虑某个事项时如何将其由抽象化转向具体化的,而又是如何变成事件后转变为研究课题的。点赞是在某类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而先前对于其行为目的的分析也多集中在社会关系网络的重构或者两种空间的对接,但在现代化背景下,新的价值观转变会带来一种对传统的反抗,即认为点赞行为本身已逐渐失去其本初目的,那么其隐藏在背后的因素的讨论总结其实已经由事件再次抽象化了。

二、分析层面。

本文将点赞行为从两个分析层面(从心态上区分):一方面是信息发布者(或是“求赞者”),另一方面是点赞者。前者信息发布主体方向为强关系社区时,希望借此让亲友了解自己的生活或树立某种形象进而获得认可(本质上),而现代性价值观必然会对内容的选择、包装及发布产生引导性作用,常见信息发布类型有晒照片、发状态、发日志等,主要动机为群组趋同性(被理解)、认同感(被需要)、被认可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应该给予一定群体、地域的情景限制,我们将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人来考量,发出点赞这一行动的主体是社会性的,脱离社会的人是不存在的,因而每个人总以各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一方面,朋友圈作为自己的私人空间,应该存在一些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对于一些不咸不淡或者自己厌恶的信息会选择屏蔽,更何谈点赞或是与此相附加的道德绑架;但是本文探讨的是信息发布者来源于自己需要长期保持联系或者重新整合关系的人群,面对他们发布的信息,你会选择主动点赞、直接忽视抑或收到某种不确定因素被迫点赞。

三、点赞研究价值。

(一)社交关系网络状态下的点赞。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主要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通过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这里我们主要涉及两类关系网络,即以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为主体的强关系网络,以及以早期的百度贴吧、豆瓣为主体的弱关系网络。

具体分析点赞在强/弱关系社区中的价值观原则是:在强关系社区里,点赞更多是在“用户有互动需求但表达需求不强(表现为没什么话说,或一时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下使用,其作用是“互动交流”而不是“信息认同”(这里要区别于“有互动需求且表达需求也强烈”的评论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点赞功能”);但是在弱关系社区中,我们更在意的是信息,是因为某个兴趣或者某个爱好点赞方才会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对人感兴趣才会对其信息感兴趣。例如,不熟悉的两个人,由于信息方有意义才互相关注,在此基础上,只有存在表达需求时才会有互动需求,如果点赞作为互动交流机制出现的话必然是失败的。

(二)点赞重建人际关系。

曾经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关系社会的特征十分突出,那时人们的交往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即实体空间)实现的',而现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具有巨大影响,真正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式,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虚拟社交网络)。互联网正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并逐步造成了“个体主义”盛行的局面(作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西式的、“失范”的结构,极大地扩展了个体的交往范围和交往空间,而互动也具有平等和自由的特征)。中国社会自古源于家族、宗族社会,属于“整体本位社会”(以费孝通研究的“差序格局”为例),而互惠的信念是传统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信任状态,而这种信任是现代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互惠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的内涵往往要更加丰富,其中不仅仅是利益的交换,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传统研究中,互惠不仅作为一种义务,其交换双方关系并不完全对等,而且与社会关系网络是动态互动的。

(三)点赞构成现代寒暄社交。

寒暄社交就是以寒暄语为基础,在不同的媒介中表现出有各自特点的现象,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社交形式化(缺少实质性交流)、社交肤浅化(炫耀心理与攀比)、社交广而不深(社交媒体上的寒暄文化,看起来是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实际上却在逐渐毁灭人性的温情,造成社交广而不深的尴尬局面)等。寒暄社交作为一种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文化,在特定群体研究中不可或缺,即使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其有了新的发展和特征,还是不能丢失它的本性,即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融洽,更好地完成互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寒暄社交,我们以伴随点赞现象新兴的点赞之交群体(既包含强关系社区也包含弱关系社区)为例,认定点赞对于弱人脉的维系效益。

(四)c赞成为新形式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由“道德”和“绑架”两个词构成,两者相互修饰和限制。一般来讲,道德是社会情境下对秩序的认可,与价值主体的价值观有所重叠,框定可为不可为。“道德”来修饰绑架,表示绑架带有道德特性,含有善恶评价和软约束的特点;“绑架”来修饰道德,表示道德带有强迫性和要挟性的双重特点。综上,道德绑架即普通民众利用大众的道德观通过舆论、评论等形式胁迫个人或众人履行一定行为或终止与道德相冲突的行为,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sumaritan等。

但一般意义上将社会人或法律作为道德绑架主体的研究并不归为本文,道德绑架发生的可能性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因而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变迁的个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进而遭遇并难以承受许多道德的绑架,这也不是说道德社会就一无是处,一旦适应便会依赖它。强弱关系实际都存在,而点赞与否又是否只是一种个人的意愿,而其意愿背后的均衡因素又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在这种层面上,会呈现更深层次上的“点赞狂魔”以及“求赞”行为。

四、小结。

点赞主体的主动点赞举动(寒暄社交)以及违背主体意志的点赞举动(道德绑架)是我们分析点赞这一虚拟性社交行为的两个层面。换句话讲,本文将点赞放在现代化社交网络中,通过人际关系重建以及道德绑架两个维度对寒暄性社交进行理解。

其一,是社交关系维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对人际关系重整的方式的思考(信息化、虚拟化的交往是否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不可逆的现代化进程往往会导致传统与现代在价值观、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这导致中国社会不可能回到以往的人际关系模式,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去满足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主动对于现代化要求的适应。

其二,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的道德话语、实践分析。需求引导行为目的,并决定行动方向,通过点赞来达到的人际关系重构是一种需求,而对道德绑架带来的反抗以及主观性屈服也是需求的一种表现。这表面上是一种社会变迁(转型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个体主义张扬中对道德绑架的控诉,实质上“浅尝辄止”的人际关系(表面意义上的弱关系)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中是重要的,寒暄性社交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而点赞从单纯道德上讲可能是令人恼火的,但通过各种诱因的全面考量,我们会更好理解事件发生的合理性,或者会成为其效益的获利者。

其三,研究群体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使用。之前我们提到要对事项研究框定一个范畴,从而制造一个可以讨论的平台,我们也不断看到过多的特例对本次研究主题的挑战,那么道德绑架是否真的过于沉重其实是一个时间(历史)范畴及其适用性的过程,在研究中不能以一概全、也不能以某类边缘群体的状态来否定问题本身的存在,过多地限定是否还具有原本的研究价值以及具体方法的选择成为我们下一步讨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