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优质5篇)

时间:2023-09-06 11:37:14 作者:温柔雨 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优质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我市农业和畜牧业局农业产业化工作在省农委、白山市农委和我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努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发展特色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

(一)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游”八大产业板块,突出打造蔬菜、瓜果产业带;菌食、林蛙、绿色食品产业带;人参、中药材、特色养殖产业带和休闲农业产业带等4个特色产业带。白山市给我市下达的指标为新增特色种植面积1.06万亩,我市已落实14641亩(其中,调减籽粒玉米0.93万亩),其中,农田地栽参3894亩、中药材2423亩、蒲公英1522亩、蓝莓1398亩、其它5404亩。重点打造一个特色产业园区我市通林菌业有限公司。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xx年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白山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重点抓了2个项目,其中,葵花药业集团(吉林)临江有限公司新建年产一亿支刺乌养心口服液(一期)项目和我市长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我市佛库伦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兴)年产21万吨天然饮用水。

(三)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优势资源,特聘请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对我市农业产业及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对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总体规划,规划正在编制中。同时,积极发展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带动作用,新申报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国家级1家,省级休闲旅游示范企业2家。

20xx年我市按照省、白山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四条特色产业带”的总体布局,加强产业整合、资源整合和空间整合,深入推进区域、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大食用菌产业推进力度。依托通林菌业,引导70个行政村大力发展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每村发展10万袋以上。加大农田地栽参推进力度。重点建设了两个农田地栽参示范基地,计划发展农田地栽参20xx亩以上。加大棚膜经济推进力度,年发展棚膜300亩以上。加大地方名优特产的推进力度,建设15亩桦树晚李标准化示范园。

二是推进品牌建设。以“推动临江产品向临江品牌转变”为方向,遵循市场为主、政府推动、各方参与的原则,按照“定位、塑造、宣传、监管、保护”的思路,重点培育大米、人参、梅花鹿、中药材、果蔬等品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与品牌创建。对荣获国家、省级名牌及其它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奖励,并将此项列入市财政预算。同时,利用媒体广告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专题报道、展销会和公共关系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整合宣传。

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篇二

今年我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吨,同比增加7%。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万吨,同比增加 %。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组织好今年粮食收购工作,组建了四个巡查组,机关每个人包保1个企业。各委托收储企业法人代表与_签定了《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承诺书》,缴纳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保证金。

二是宣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采取统一模式制作《收购质价政策公示牌》,在库点醒目处张贴,公布委托收储库点名称、地址和监督投诉电话,广泛宣传最低收购价格、质量标准,让农民卖“明白粮”。

三是筹措资金,满足收购需要。做到及早与中储粮、农发行沟通联系,最低收购价铺底资金及时预拨到位;在资金兑付中,设立资金结算窗口,保证农民当日卖粮当日能拿到现金,杜绝了“打白条”现象。

四是执行政策,维护粮农利益。各最低收购价收购库点严格执行省局“三个绝不允许”规定,要求各库点坚持做到以质论价,按规定增扣量,严格检斤验质,没有出现拒收符合标准粮食、压级压价等情况,使农民卖“放心粮”。

五是优化服务,方便农民售粮。每个乡镇都设有最低价收购点,设置了样品展示台,提供大型粮食清理筛、烘干机、整晒场地、休息场所、茶水和防暑药品,主动延长收购时间,及时验质、作价、过磅、结算,随到随收,实行大户预约和困难户上门收购服务,让农民售“舒心粮”、“满意粮”。

一是适时的轮换储备粮。粮食储备库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轮换地储小麦、粳稻,全部实现了顺价销售,根据市场小麦价格行情,到省内、外主产区增设收购点,确保轮入的地方储备小麦质量达标。

三是加强市场监测力度。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价格监测体系,重点对原粮、成品粮和食用油市场购进、批发、零售价实行动态监测,重大节日随时监测通报,为保供稳价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思想认识先导,规划制定科学化。按照xx市政府在全市推进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已建成5个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日烘干能力达694吨,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运转高效、粮农满意、政府放心”的粮食烘干服务体系。

二是倡导社会资本,建设主体多元化。鼓励粮食购销企业与种粮大户合作建设烘干中心,此举既解决了种粮大户新粮无法整晒的困难,又增加了企业粮食来源。

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篇三

2005年,我们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我们重点规划了铁西、城南、庆云、八宝、中固等五个工业园区,在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铁西工业园区占地平方公里,是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05年8月14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114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开原市亚辉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我们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2005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亿元。其中大连金信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是辽北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凯祥鸭业、亚辉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雨润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明光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庆云、八宝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庆云、三家子、业民、老城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李家台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在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2005年,我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庆云绿色水稻、八宝蔬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老城大蒜、松山水果、业民生猪、威远肉鸡、八棵树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发市场。我们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铁西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我们先后组织我市的嬴德、鹤采、圣亚等龙头企业参加平壤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沈阳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雨润的猪肉制品、嬴德的鸡肉制品、鹤采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圣亚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沈阳、长春、四平、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

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篇四

(一)组织领导。作为农业产业扶贫牵头责任部门,为了更好的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立了20xx年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科股室成员,有固定工作人员3名,负责农业产业扶贫日常工作;实行脱贫攻坚领导包片、股站室包乡责任制,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全力有序推进专项工作。

(二)指导督导情况。到目前,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分析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4次,召集相关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商扶贫专项工作2次,主要领导下基层开展扶贫专题调研、检查指导工作2次,下基层指导检查扶贫专项工作6次,全年开展指导督导800余人次。

(一)资金完成情况。20xx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通过优化项目,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涉及2个项目,专项资金实施。计划投入27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0万元,其中县级资金270万元,到位率100%。到目前拨付资金245.4万元,目前拨付完成率90.89%。年末能达到拨付完成率95%,财政资金平衡,按时录入“六有”平台。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2个,完成项目2个,完成率100%。一是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85万元。到目前完成长期稳定绿色防控科技示范基地5个,完成率100%;开展招募特聘农技员计划5人完成率100%;一村一名农技员培训提升任务16人培训工作完成率100%;制作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订购科技示范户指导手册、印制技术宣传资料工作,支持到乡村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补助1——10月已全面完成,完成率100%,目前拨付资金145.32万元,退回财政20.68万元,项目支付率89.7%。只剩下省州组织的开展5天以上农牧技术员业脱产业务培训40名农技人员工作(川农大、中职校于12月上旬培训结业,计划资金11.35万元),特聘农技员5人,每人每月工资1700元,剩下11月-20xx年7月共9个月工资7.65万元。二是20xx年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素质农民)项目,投入资金85万元,已完成443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5名(中职校于本月25日结业),退回财政3.02万元,支付资金79.4万元,项目支付率93.4%。只剩下省组织的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2人任务(省农科院组织培训计划12月中旬完成)。其他涉及扶贫专项面上工作有序开展。

(三)开展培训情况。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进园区”、“农业技术人员联乡驻村”活动,建立专家技术服务团队1个,共7人,年服务49次;非贫困村科技巡回小组一个,共4人,围绕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巡回服务8次;同时,邀请科技扶贫“万里行”专家就我县中药材、特色小水果技术,中锋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现场进行了指导,受益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达1100人;qq、微信、e农通、农技宝等发送技术信息225条。全年培训驻村农技员1次,48人次;全县驻村农技员集中举办培训班197次,培训农民12153人次,培训贫困户6015人次;农技员走访入户指导2905次,一对一技术指导培训5780人次。

(四)扶贫措施

1.专项扶贫措施。编制完成县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方案,按时报送相关材料,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扶贫专项到村工作台账,省州领导到我县指导扶贫工作和系统业务培训,全面落实问题整改,已经清零销号。

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10公里,新增农机动力0.02万千瓦。配套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3.加强产业基地管理。围绕已建水果基地、中药材基地、干果基地、粮食基地。技术指导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20xx亩;技术指导现代经作农业产业基地7050亩;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座;新建美丽休闲乡村1个;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个;巩固现有水产养殖基地。

4.农业品牌建设。推出优质品牌农产品2个,巩固优秀区域品牌,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2个;在各类展示、展销平台积极推广深度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10个。

5.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稳定已建科技示范基地,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0户。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高素质农民450新建或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冷藏设施设备1处。

6.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1家,申报国家级合作社1家,培育家庭农场12个,巩固和规范现有合作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一)明确发展定位,拓展产业扶贫

围绕粮油、特色果业、道地药业、藏香(生)猪、牦牛(禽蜂)、酒水业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全县“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三大重点,提升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水平,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培育乡村旅游商品。按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扶持市场认可、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

稳定农牧业生产促增收。20xx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1032吨,较20xx年增加555吨,增长6.3%。截止20xx年,发展优质特色水果13666亩、产量达5858吨;蔬菜10452亩、15362.97吨;中药材14522亩、产量3055.41吨。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藏香猪、中蜂等优势畜牧产业,开展养殖保险等工作,20xx年,兑现能繁母猪养殖补助资金43.56万元,完成生猪入保515头,牦牛入保1603头,能繁母猪入保126头。全年预计出栏猪30500头,出栏牛18915头、羊7616头、家禽58087只(羽)、兔6121只,肉类总产量4611吨、禽蛋产量64吨、牛奶产量1123吨、蜂蜜年产量72吨。20xx年预计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90元,比20xx年增长10.1%。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519户,贫困人口5638人稳定脱贫。

(二)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政策惠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着实让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看得见、算得清、摸得着的实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坚持项目强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今年完成450名培育任务,是历年来培育数的总和,同时开展三州三区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等工作培养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农牧业科技贡献率逐年上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创新工作

为大力促进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并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通过集中连片在县州级园区双河镇和创建县级园区的保华乡、白河乡、黑河镇、永和乡、郭元乡科学布局点位,集中连片安装了350盏太阳能杀虫灯,绿色防控面积可达13200余亩,构建起了一张“绿色防控网”。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残,节省人力物力,将有效遏制害虫基数增长,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安全,为园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基础。

(一)村级集体资源整合能力弱

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区域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县部分农业产业经济模式单一,规模小,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办法:逐步探索利用村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公益项目、固定资产,通过依法合理开发、发包或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形成集体经济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农产品附加值低,带动能力不足

由于产业发展缺少致富带头人,各类农民专合社发展水平较低,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农民专合组织多数结构比较松散,产品单一,未能真正发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作用;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科技人员和农牧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由于机构改革后,乡镇农业序列人员(农技、农经、畜牧、兽医)人员编制划乡镇,目前乡镇农业序列名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农经管理专业人员紧缺,对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办法:一是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实体,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支持;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加工、安全监测、包装等环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塑造地方品牌,以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的自然生态名片做支撑,推广好“净土”、“阳光九寨”品牌,注册各项企业商标和产品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价值,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支持经营主体有序组织线上、线下销售,引进农产品销售公司或援建帮扶单位通过1+n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要求乡镇政府加强农经专职人员管理,提高业务人员办事水平和办事能力。

下一步根据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目标,围绕粮油、特色果业、道地药业、藏香(生)猪、牦牛(禽蜂)、酒水业6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产品品牌创建为支撑,构建全县“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扶贫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一是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产业扶贫需要政府给政策,法治给保证,金融给支持,企业当先锋。要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来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围绕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做好资金扶贫、技术扶贫、帮带扶贫,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扶贫。二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由于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贫困户经验能力不同,人力、物力资源有差异,在安排产业扶贫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有针性的实施产业扶贫。三是受益精准,保障精准。要找准特色产业为脱贫增收关键,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衔接起来,通过股份制、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示范区单位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篇五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以中央1号文件及全市、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突破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快速发展高淀粉薯类和蔬菜产业,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猕猴桃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发展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年建设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龙头企业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生猪产业超常规突破性发展。近一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黔江委发[20xx]33号),全区各街道、镇、乡,区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到20xx年实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20万头(力争实现200万头)的目标,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现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现代化养殖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实施、建设方案,全面启动“11661”工程。完成1个一级扩繁场,30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343户,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8个,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31个,培训业主1.26万人。1-10月出栏生猪31.51万头,存栏生猪52.91万头(能繁母猪4.54万头),畜牧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9.82%,预计年底存栏62万头。二是烤烟产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稳步发展。以主攻质量、科技兴烟、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区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85万亩,收购烟叶10.95万担,上中等烟比例占75%,收购均价9.7元/公斤,实现产值5391万元。三是养蚕产茧突破万担大关。全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巩固5万亩在地桑园,完成补植补造桑园8815亩,强化养蚕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产茧14300担,较去年增长56.7%,蚕农收入实现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同时,2400绪缫丝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平。四是猕猴桃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已栽植猕猴桃11763.3亩,分布在6个镇、乡,23个村、居委,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今年挂果面积2310亩,产量412吨,与去年相比增长58.5%,产值210万元,出口产品169吨。五是高淀粉薯类产业和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淀粉薯类5万亩,播种蔬菜7万亩。蔬菜产量12万吨,增产2万吨,产值1.2亿元,增长20%,其中出口2600吨。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山葵、花椒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20xx年,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群是为突破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业、加工企业不断入驻。今年以来,我区已有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重庆雨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丰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天雍农业发展公司等4家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为我区生猪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地。

蚕业公司实现超千破百。公司以巩固桑园,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六化五配套”技术推广为基础,全年收购蚕茧14028担,实现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8.9%、18%和15.4%。

蓬江食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0%。

博龙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产经营,革新技术攻质量,20xx年销售粉丝、粉皮1300吨,完成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30%。

其它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

20xx年,我们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我们重点规划了铁西、城南、庆云、八宝、中固等五个工业园区,在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铁西工业园区占地15.6平方公里,是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xx年8月14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114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1.6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开原市亚辉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我们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20xx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xx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亿元。其中大连金信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是辽北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凯祥鸭业、亚辉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雨润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明光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庆云、八宝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庆云、三家子、业民、老城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李家台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7%。在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20xx年,我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庆云绿色水稻、八宝蔬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老城大蒜、松山水果、业民生猪、威远肉鸡、八棵树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发市场。我们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铁西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我们先后组织我市的嬴德、鹤采、圣亚等龙头企业参加平壤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沈阳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雨润的猪肉制品、嬴德的鸡肉制品、鹤采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圣亚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沈阳、长春、四平、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