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05:27:15 作者:温柔雨 口号大全 2023年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通用8篇)

五年级教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划和安排,它能够帮助学生有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即将呈现的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三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一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二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三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1. 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 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四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活动过程:

一.点数统计物品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二.按数群数数,统计物品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三.线上游戏,巩固按数群数数的方法线上游戏: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六

在数学活动《按群测数》中,小朋友学习先看多的一部分,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少的一部分的.方法来数实物卡片上的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来数这张卡片上的小动物,她是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来数的,也很快地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来数比较多的物品时也都会采用按两个两个、三个三个或五个五个的方法来数。让幼儿运用这种数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按群数数的能力,也能为幼儿在生活中需要数比较多的物品时带来方便。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发现、讨论来比较哪种数数的办法比较快,在进行多次按数群数数的实践中获得数数经验。

1.尝试按数群整2、整3、整5数数,并说出总数。

2.能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用不同方法数数的快乐。

1.知识经验准备:会按群测数,会单个数数。

2.物质材料准备:教具:ppt、记录纸。学具:记录纸、铅笔、橡皮、剪刀、修正液、回形针。

2.点数文具用品并统计由于超市刚刚开张,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还没有来得及统计,请小朋友统计一下每种文具用品分别有多少,然后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

3.交流统计结果谁来说说你统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的方法数出了每种文具用品的数量。

1.共同探讨“快数”的方法有许多小朋友是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的,有谁能用比较快的方法来数它们呢?大家去试试看。

谁愿意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来数的?(幼儿介绍)

2.学习按数群数数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堆摆得很不整齐的橡皮,我们按两个两个来数这些橡皮。教师带领幼儿用整2的方法数。(整3、整5的方法类同)重点:如不能用整3或整5来数完的话,最后一组就用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数。

3.幼儿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文具用品。

4.再次统计文具用品数量。

5.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

小结:原来我们来数摆得不整齐的物品可以用整2、整3、整5的方法来数。

幼儿停在线上走,音乐停时幼儿按教师所说的数字找伙伴,幼儿集体按数群数数。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七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大班数学文具小超市教案反思篇八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货品统计、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货品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让幼儿带着“开超市”为目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并使用新方法图表法来统计物品,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

1、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

2、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

3、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一、引出课题

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

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

2、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

3、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

4、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

1、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

2、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

3、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

四、结束部分

1、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

2、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