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创建工作总结(汇总19篇)

时间:2024-01-06 17:24:29 作者:字海 工作总结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一种记录和归档工作进展的方式,更是对过去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变革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倾力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响、效益好的农业集体产业项目,从根本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提供有力组织和经费保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舒城县卫健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严格执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综合医保政策。脱困人口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交住院押金,享受即时结算、即结即报的“一站式”服务。

(二)扎实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以“四定两加强”,即“定救治医院、定临床路径、定诊疗方案和单病种付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为原则,对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实施专项救治。截至目前,救治34种大病6576例,救治率100%。积极推进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工作。

(三)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工作。一是以提升签约质量为重点,落实重点人群应签尽签。重点做好重点社会属性人群、慢性病患者“应签尽签”,一般人群自愿签约;二是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关键,规范家庭医生履约服务。认真分析评价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实行健康分类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给予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三是严格按照约定的服务内容,执行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全县高血压、糖尿病慢病签约管理xx8960人,其中有偿签约11xx81人,有序推进履约服务。

(四)持续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民生工程。今年来,全县紧扣目标任务,坚持早谋划、早布局,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9月底,全县圆满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通过补齐短板,为128所村卫生室和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健康一体机、智医助理终端、电脑办公桌椅,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五)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培训工作。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乡村医生补充机制。20xx年至20xx年,采取“减免费用、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依托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委托省内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采取全日制教育形式培养服务基层的乡村医生。20xx年以来,我县共有69名高中毕业生和适龄社会青年参加省考试院分类考试,其中57名考生被协议高职院校录取。

(六)大力开展“千医下乡”“万医轮训”活动。自20xx年开始,我县利用三年时间,每年遴选部分县级医疗骨干下沉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从医院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传、帮、带”等发面,开展连续一年的帮扶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指导医共体总院成立“万医轮训”工作领导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村医培训工作。目前,已对709名基层卫生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全覆盖培训,安排73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脱岗进修学习,并组织45名村卫生室室长参加全市“百千万”项目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七)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是巩固健康扶贫工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健康舒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我县在20xx年6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市级复核的基础上,今年新增10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创建活动,其中张母桥、汤池等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参与基本标准创建,城关、柏林2所乡镇卫生院参与推荐标准创建;目前,全县共有xx所乡镇卫生院通过“基本标准”市级复核,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综合管理和优质服务技术,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八)落实双包责任助力消费扶贫。一是积极开展驻村结对帮扶工作。20xx年6月,县卫健委根据工作安排,及时调整了驻村工作人员,重新选派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3人。通过开展调研指导、座谈交流、精准实施帮扶项目等举措,扎实做好单位驻村帮扶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干部职工帮扶联系工作。通过走访慰问、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脱困群众实际困难等举措,持续做好帮扶责任人包户工作。三是组织动员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等参与消费扶贫,积极采购销售扶贫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九)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两单三保六贯通”建设路径,从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推进信息互联互通、专家资源有效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细化工作举措,持续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投入6101万元推进村室标准化建设,4985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添置,投入25.65亿元开展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院康复业务楼和县医院新东区建设项目,投入1200万元实施县医院发热门诊改造。通过持续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就医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县卫健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是完善签约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引导分级诊疗,履行“健康守门人”责任。

二是加强村医管理。以村医“六制”管理深入推进乡村健康服务一体化,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整体服务水平,筑牢健康服务“网底”。

三是提升健康素养。持续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妇幼健康公共卫生项目;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生活知识,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提升健康素养,助力健康舒城建设。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局为20xx年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帮扶点后,我局上下闻风而动,3月底由局领导率领工作人员进驻到村,深入乡村农户调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年来,我局认真执行《xx县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

我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开展“三民”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加强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点的工作指导,着力组织指导驻点村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村情、民情,指导帮扶村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村落社区建设规划,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制定一套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推广“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理事会”、“党支部+社区+村民理事会”等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党组织“一联一”共建、党员“一帮一”结对、党务工作者“一带一”联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我局积极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20xx年在xx镇实施,该项目总投资近1000万元,项目实施范围涵盖xx村委,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我局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别是为帮助该村解决建设资金困难,我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5万元支持该村。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xx年,我局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为主线,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普法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打造依法行政、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使法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依法治县工作,始终把依法治县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制,统一部署。

(二)持续深化法律学教行动。领导班子时刻为法律及业务知识充电,在本单位定期学法普法会议上带头学法,其中集中学法不少于12次。建立完善单位依法决策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将决策过程置于法治框架内,使班子成员与全体干部职工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突出“关键少数”,实施领导干部“以案释法”会前学法制度,制定并实施年度学法计划,建立并落实应学应会法律法规目录,不断拓宽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眼界,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知法、用法的水平。

(四)健全依法治理保障落实机制。我局认真开展依法治县活动,切实推动依法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考评,把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报告重要内容;明确落实工作职责,坚持把落实依法治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作为重要目标来考核;建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权责统一、有错必究;建立和规范档案资料,及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简报、图片等。

(一)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打造乡村振兴法治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全县普法矩阵,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巡演、执法现场直播活动。

(二)营造依法治县浓厚氛围。将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利用单位文化墙、宣传栏、前横幅等,宣传法治内容,使社会公众随时随处可见法治元素。

一是创新力度不够。宣传形式较为陈旧,普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培育典型不够。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培育和树立典型方面工作还不突出,工作亮点较少。

(一)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长效机制。从长远看,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应建立可持续发展思路,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解决工作开展不平衡问题。我局将及时调整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构,重点加强队伍建设,配备懂法律、熟悉业务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监督手段和监督方法。切实贯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督内容,不断拓展监督层面,不断探索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手段。全面监督局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情况,针对违法情形,及时予以纠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部分监督为全面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和避免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不规范现象,保证局机关正确实施行政法律规范。

(三)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要求,结合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提前谋划、规划下一步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把下半年要开展的工作和责任分工再次进行精心安排和部署,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xx年,x市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聚力推进、保质提速,三农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农业产业集群有序推进。推进xx吨特仑苏核心工厂和x处万头牧场建设,启动x二期建设项目,推动皓月肉牛养殖基地、小拉哈和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逐年提高。一口猪公司成功晋级国家级龙头企业,x米业等x家公司晋级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xx家。

三是赋予产业增收动能。开展农产品+天猫等网络平台活动,累计销售额突破xx万元,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量同比增长x%。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x县大银鱼养殖面积扩大到x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x万亩以上,特色养殖产量力争实现x万吨,同比增长x%。

一是重点任务提速推进。抢抓疫情后施工黄金期,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站x座,乡转运站x座,村分拣中心xx座建设农村室内厕所xx户、菜园革命示范村x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x处。

二是规划编制有序实施。编制x市x民居设计图集,全面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完成村庄规划的`村x个。

三是四季会战持续攻坚。压茬推进四季行动,以村屯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秋收后环境整治、探索形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xx万吨,绿化村屯xx万亩。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某某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网络主题活动。

二是文化四季风吹进农家院。组织开展全民k歌百湖百姓音乐会金色田野等系列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xx余场次。

三是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围绕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帮扶脱贫攻坚四个方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共建活动,全市xx家文明单位共投入资金xx万元,援建项目xx个,帮助农民x万余人。

一是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投入。投入xx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xx处;硬化农村公路xx。x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均已实现客车通达;改造危房xx户。

二是乡村公共社会事业有效覆盖。中小学基本实现楼房化,中心小学基本配备了物理等实验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xx%。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xx万人。

三是乡村各项服务不断完善。开展农技推广线上培训x期,受益农民xx万人次。建成x个综合文化站,x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x个文体活动广场。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xx位于邹城市东部,距市区xx公里,辖xx个行政村、x.x万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x市最高峰—凤凰山坐落于此。境内山地丘陵约占x/x,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有基础,群众有需求。近年来,xx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全域行动、整体规划,示范带动、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乡村连片治理”工程,走出了一条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乡村连片治理凤栖桐花片区试点项目是整建制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的有效载体,是着力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的重要途径。

一是突出科学设计,坚持规划先行。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乡村连片治理工程”,xx聘请x远见规划设计院,总投资约xxxx万元,按照独特区位优势、良好生态环境,围绕“一环、九村、多点”的规划布局,全方位对桐花秧、朱石、黑港、徐岭、桑南、桑北、东王庄、老崖村、高山庄等x个村,公顷,总耕地面积xxxx亩,进行整建制打造,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新xx增添“新拼图”。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实际聚焦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因村制宜,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四通五化”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该片区x个村共硬化道路xxxx平方米,道路铺油x.x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xxx盏,绿化苗木xxxx株,布置色带x.x万平方米,打造文化广场x处,主街道立面改造xx万平方米,美化墙面xx幅,各村都有自己的独特景观,项目完成后将惠及约xxxx人。

三是突出目标责任,强化管理监督。充分严格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村的治理工程验收合格之后才拨付。成立乡村连片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程推进、经费落实等事宜。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细化分解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人。

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实现村庄街巷绿化全覆盖的基础上,xx坚持统筹谋划、拉高标杆、精准布局,选取x最高峰——凤凰山脚下的上磨、辛寺、虎窝等x个村庄,整体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工作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三生三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一是推行“美丽乡村示范区+旅游度假区”联动建设模式。以总投资xx亿元的凤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为龙头,深度融合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设计、一体建设,借力社会资本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二是以“望山见水、记忆乡愁”为主题,打造精品节点。挖掘各村资源禀赋和乡土文化内涵,融入精美墙体彩绘,按照古色古香“xx村”、娴适田园“故乡”的定位,打造禅意百花谷、水韵和棋广场、竹深荷静、村小记忆等精品景观节点。秉承“一个区域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节点就是一个景点”的理念,保留山村特有的石头民居风格,突出乡土气息x园风格,形成“圣山圣水圣人醉,楸树花开思一回”的意境,让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充分利用“孟子讲堂”、“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四德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提升群众的文化修养,用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四是实行“美丽乡村+党建”的发展模式。把党建示范片区融入其中,对片区内组织场所全部修缮提升,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党员示范户挂牌等活动,督促党员带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群众共创美丽经济。

五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开发引进休闲、体验式农业项目。引进x七月书院投资的悠游骑士营地---户外运动基地和集国学基础教育、能力拓展培训和文化休闲创意为一体的开元书院文化体验项目。建设豆腐坊、煎饼坊、草编房等众多民俗风情体验设施,大力发展樱桃、柿子、板栗等生态采摘游。引导示范片区发展农家乐。目前已累计发展上磨味道、凤鸣山庄、凤凰山印象农家乐xx余家,上磨石村、小彦村成为省级旅游特色村。

六是建设精品民宿,发展民宿经济。以上磨石岭民俗村为试点,投资xxx余万元,收购闲置的农户旧宅基地xx余间,建设高端精品民宿。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运营,满足休闲度假市场的新需求。

七是着眼特色农产品产销。开发辛寺牛心柿、吉玉庄香椿酱、辛寺印象等系列农产品,发展乡土创客等xx余家电商,让xx大樱桃、板栗、柿子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依托“快递+电商”平台走出xx,销往全国各地。

虎沃村作为凤凰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项目重要区域,该村以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目标,注重彰显乡村田园的诗情画意,以古朴之风为主题,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依托村内的古民居、井窖、自然山水林田资源,打造薯香藏地、民俗院落、石碾游园等精品节点,让美丽乡愁“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的住乡愁”。一是启动墙面立面改造工程。建设入口景墙节点x处,沿街墙面粉刷xxxx平方,镶贴片石xxx平方,墙面彩绘xx余幅。完善公共设施及节点提升、绿化工程,安装仿古路灯xx盏。二是实施村内水库治理工程。治理村东北水库x处,实施水库清淤、加固、防渗、生态护坡等工程。三是实施民俗院落改造工程。改造古朴特色的旧房屋xx余间,分别改造为“乡村画室”“艾灸馆”“煎饼豆腐作坊”“民俗展馆”等,垒砌具有古朴特色的毛石挡土墙,铺装板岩碎拼地面及园路、溪流铺河岸石及卵石。四是打造精品建设工程。在红薯井窖处种植各类绿化苗木花卉、铺设碎石拼路的基础上,安装轱辘x个、民俗图案盖板xx块、宣传栏、小型停车场、观景平台各x处。

年乡镇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15页

总结。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聚合项目,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一体推进“五大振兴”,扎实开展示范村创建,努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立标杆、树样板,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2020年,x镇xx村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党委、政府坚持示范引领,突出抓点带面,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方面振兴,高位推动、靠实责任、狠抓落实,x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镇属各职能部门经常性下沉指导、现场谋划,确保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有序推进。

针对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到期问题,村上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大接杏亩,户均增收x万余元。同时,围绕xxx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x个村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x家,建成高标准农家乐x家,其中2020年培育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新认定县级家庭农场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力,增收作用明显。

(三)发挥人才振兴的关键作用,激活人才“存量”扩大“增量”。立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充分激发农村现有人才活力,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在培育科技致富人才、农业致富带头人、能人巧匠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x个示范村挖掘乡村旅游、农技推广、乡村治理、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人才x人,先后多次与×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组织本土人才和村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瓦工x人次,培训焊工x人次,培训家政、编织、餐饮等x余人次,受益人群达×余人,有效提高了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了乡村带动致富队伍。另一方面,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大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共引导12名返乡创业人才,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34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坚决整治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赌博等突出问题,x村设立“孝善基金”和“道德银行”,先后发放“孝善诚信基金”x批x人次x元,授信10-20万大额贷款户x户,以好人好事、善行义举领取积分兑换礼品x人(次),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文明之举蔚然成风。四是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深度挖掘和宣传身边典型事、模范人,广泛宣传、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模范,先后推荐申报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x户、市级爱岗敬业最美家庭1户、县级道德模范1名、最美家庭光荣榜4人、村级“道德模范”3名、“身边好人”3名、五星级文明户x户、平安家庭x户、好媳妇、好婆婆x人,以家风文明推动乡风文明。xx村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xx村被命名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

村内道路硬化累计达32.7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151盏;

x村修建200立方米化粪池 1座,架设污水管网1.2公里。对于不具备并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社,村上引导村民群众将家庭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洒地浇菜、沉淀循环利用等方式进行再利用,确保了农户生活污水排放规范。同时,制定了《xx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管理制度》《x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卫生保洁员岗位职责》,签订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设施设备运行管护协议》,确保了村庄垃圾、污水处理和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营运管护制度健全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认真落实“名誉村主任”聘任机制,确定“名誉村主任”各1名;

大力实施“头雁行动”,推选党性强、素质高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各1名;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三送”活动(义诊送健康、帮扶送温暖、文化送欢乐),对“三留守人员”定期开展关怀关爱,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输转富余劳动力x人,实现务工收入x万元,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及农村保洁员配备不足,资金保障有限,长效管护机制还有待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四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有力。虽然x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了5万元以上,但由于无优势资源、无固定资产、无集体积累,加之受地域限制、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五是本土人才外流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村上本土人才资源并不短缺,但由于缺乏乡村人才回乡发展创业的平台,培养出人才却留不住人才,且人才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有效激发本地人才扎根乡村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导致大多数本土人才不愿返乡创业,人才外流现象较为普遍。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镇上将严格按照《x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0-2022年)》要求,着力补足x乡村振兴示范村短板弱项,分批次打造剩余xx乡村振兴示范村,确保全镇xx行政村乡村振兴全覆盖,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做精做细胡萝卜、高原夏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建立健全村庄绿化长效管护机制,逐年提升集中居住点绿化率、亮化率、硬化率。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扎实开展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村监会、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变革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倾力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响、效益好的农业集体产业项目,从根本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提供有力组织和经费保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创新小额信贷“三精准三确保”模式。

开启脱贫群众致富门。

近年来,我市将金融扶持作为脱贫富民的重要举措,创新建立小额信贷“三精准三确保”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金融富民之路。截至8月底,全市为51户脱贫享受政策户投放贷款190。2万元,发放富民生产贷5笔495万元,带动脱贫享受政策户89户。

一、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户“贷得到”

一是政策解读到户到人。先后制定出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要点》《关于建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工作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每年修订完善金融扶持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已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切实保证政策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全市帮扶责任人开展“上门大宣传、入户大调查”活动,做到入户走访全覆盖、政策宣传解读全覆盖。对有贷款意愿的脱贫人口提供全程跟进服务,实现脱贫群众“应贷尽贷”、产业需求“应扶尽扶”。截至目前,已开展走访7轮次、发放各类宣传图页7。6万册。

二是诚信观念入脑入心。把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群众诚信意识作为金融扶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扎实开展“三先开路”、新乡贤村贤评选等活动,树立诚信身边榜样,提高脱贫人口诚信意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三是金融服务便捷便利。优化乡村金融服务,全市136个乡镇实现金融网点全覆盖,在行政村设立860个服务网点和自助设施,方便群众存取款、转账、缴纳社会保险等,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精简手续流程,对有意向开展小额信贷的脱贫户、监测对象,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协助贷款对象提供相关材料,同时与经办的银行进行对接,对相关资料逐一审核把关,确保贷款以最快速度到账到位。

二、精准信贷,确保脱贫户“用得好”

我市是农业大市,脱贫群众大多从事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商等相关产业,投放小额信贷产品需求更大、前景更广。放贷过程坚持“三个精准”,推动产业发展与金融保障良性循环。

一是需求对接精准。结合全市产业布局、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帮助脱贫人口选择合适的产业,根据各镇村脱贫人口产业特点、生产周期、还款能力等实际情况,努力满足不同贷款需求。出台农户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实行“一次摸底、四级评审、两轮公示”,确保小额信贷政策惠及真正需要贷款发展产业的已脱贫人口。

二是续贷管理精准。在续贷或展期期间,保持各项政策不变,已还清贷款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人口,可多次申请贷款,避免出现产业等资金的情况,为脱贫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充足贷款支持,保障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施小额信贷以来,共有45户重复申请贷款,目前产业项目均正常运营。

三是贷款追加精准。对个别确有需要且具备还款能力的,予以追加贷款支持,追加贷款后,单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不得超过10万元,5万元以上部分贷款不予贴息,也不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真正实现帮扶不停步、致富加速度。

三、精准控险,确保脱贫户“还得上”

为保障小额信贷健康发展,坚持一手抓精准投放,能贷尽贷,一手抓规范完善管理,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健全风险补偿分担机制。与涉农银行建立风险补偿合作机制,设立脱贫攻坚时期贷款风险补偿金、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基金和产业助贷金,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能偿还贷款的,由风险补偿金和银行按比例分担,全力降低银行借贷风险,打消银行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信贷管理监督。督促各经办金融机构健全完善审批流程和内控管理,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上做好做足功夫,规范信贷资金发放和使用。贷款坚持户借、户用、户还,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加大信贷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搭便车”“户贷企用”等违规行为。

三是织密风险防控网络。打破不同平台信息壁垒,建立县级金融数据库、市级小额信贷数据库、全市金融管理系统三个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互查互联。建立“蓝黄红”牌小额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实时掌握已脱贫户的收入、信用、贷款用途及还款等信息,随时更新家庭财产信息、收支数据、第三方平台数据、信用情况等,及时预警结本清息还款情况,实现金融风险科学评估预警。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充分体现政协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责任担当,市政协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今年市政协专题协商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形成此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力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xx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在经费投入上,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生态建设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以及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投入。三年来,全市在“三农”工作中投入了32.6亿元。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发展雪茄烟叶、海头地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推进粽子、黄皮、跑海鸭蛋等九大农业品牌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制定和实施全市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场勘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和落实“河长制”。在文化建设上,逐步建成了市镇村三级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16个镇综合文化站、210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完成21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创建1116个文明生态村,推动和庆美万、大成南吉等一批文明生态村升级晋档,打造了木棠铁匠、兰洋南罗等一批全国和全省文明村。在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当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但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海南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客观分析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

(一)农村建设规划不统一。

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大多数农村对村庄风貌特色、建设规划的管控把关不严,对于展示xx地区特有的地域环境、人文特色、建筑风格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调整和完善乡村战略规划力度不够大,运用“多规合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较为滞后。

(二)高效农业品牌不响亮。

由于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农业增效后劲不足,虽然有粽子、红鱼、黄皮、香芋、蜜柚、绿壳鸡蛋等农产品产业,但农业产业规模不够大,规模农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品种不够多,也不优,品牌不够响、名声也不够远,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给农民增收成效不够显著。

(三)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和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涉农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不力。

(四)三产融合程度不够深。

由于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同时,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着先进技术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渗透。尤为是,农民群众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

(五)新型经营组织不壮大。

我市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还没有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组织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足。如农民合作社,主体就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够强,积累也不多,经济实力不强,合作社贷款融资比较困难,加上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原因严重制约着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六)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随着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逐年加大,涉农部门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机制不够完善,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载体不多,加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力量薄弱,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困难较重,村容村貌有待提升。加上,历史欠帐较多、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条件依然有短板,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有差距。

(八)生态环境建设不优化。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加上,村民乱堆杂物、乱放禽畜、乱倒垃圾等现象,“脏乱差”的农村面貌亟需改变;一些农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河道、池塘等水源中,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盗采河沙现象屡禁不止,侵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许多村庄村民对燃放烟花炮竹、秸秆焚烧等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呵绿、护绿、育绿意识薄弱。

(九)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

我市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够高、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婚丧嫁娶、建庙做斋、封建迷信等,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和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一些因开发建设而富起来的村庄有恶势力潜在的隐患,农村社会风气存在负面影响。

为学习借鉴外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调研组赴xx、xx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与当地干部交流、收集材料等方式,学习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

(一)强化规划引领。

xx、xx两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范,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两省十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xx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始终坚持接力实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全域推进乡村振兴。xx省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认真落实20字总要求,着力抓好“五大载体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加强产业培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这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以及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农民才有了“体面”,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为此,xx、xx高度注重农村产业培植,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xx许昌市全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和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达17家,特色基地百家以上,“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项目在许昌乡村遍地开花,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三产融合的产业优势。刘沟村的豆腐产业、李金寨村的雕砖产业等,让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在鄢陵县8个花木核心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xx永嘉县坚持产业支撑,谋划打造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量体裁衣、私人定制主导特色产业,真正做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同时围绕国家5a级景区创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做好“旅游+”融合发展文章,成功打造全省唯一的百丈瀑“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市唯一的楠溪源头省级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此外,还谋划实施15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重大项目,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成功招引乡贤回归项目337个、到位资金293亿元。

(三)培育农村电商。

支持电子商务参与农产品物流,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xx、xx大力把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让农村因电子商务活起来,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电子商务发达的xx,政策上支持各方面的社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发展优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让电商给农业带来好处,给农民带来好处。xx市xx镇是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中国优质柑橘基地乡镇,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近年来,xx镇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农户“触网”,逐渐形成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齐头并进、深度融合的局面。xx电商数量众多,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5000人,为了让行业拧成“一股绳”,xx镇成立了临海市首个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共有会员120多名。xx镇网络零售额逾3亿元,占柑橘总销售额60%,并带动包装、快递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此外,xx镇还拓展阵地,选取梅岘、外岙等村打造农村电商“加油站”。依托村级阵地建设集网络代购、创业培训、商业零售、快递分发、产品收购于一体的党员电商服务e站,实现农村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点和农村淘宝服务站“三站合一”。

(四)抓实环境整治。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xx、xx两省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xx省禹州市在环境治理上,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清洁家园”等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方位打造“四美乡村”,让农村旧貌换新颜,更具吸引力。同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湿地,推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全力打造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xx省也十分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在垃圾收集方面,每个乡村都能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除了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打响环境革命、厕所革命,还建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村民在投放垃圾时只要选择种类、在终端机上刷“垃圾分类积分卡”,再投进相应的投放口即可,村民可根据积分多少拿奖品,大大地调动了村民分类投放垃圾的积极性。

(五)注重文化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xx、xx在乡村发展战略过程中,十分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此次考察的乡村来看,xx、xx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旧的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屿北村作为全省第一个整村置换的试点,建“新村”换“旧村”,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古村的古风古貌,成为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古村,供人保护与研究。同时,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源头村精心挖掘乡土文化,实施舴艋舟文化复活工程。先后在岩坦前溪、溪口等几个地方重新制造舴艋舟,一批老工匠被请了出来,舴艋舟和船篷制作老工艺从此复活。此外,瓯窑小镇在抢救瓯窑文化历史遗产、重塑瓯窑文化品牌、弘扬瓯窑文化之路上,迈开了复兴的步伐。xx则大力倡导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许昌市以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中原新乡贤、好公婆好媳妇、孝心示范村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激发德念善行,集聚道德力量,乡风文明内涵不断丰富,辐射力感染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通过学习外省主要做法,结合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实际,围绕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振兴”,突出“六先行”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

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xx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xx。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二)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

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xx特色变为现实。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四)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借鉴外地经验,开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坚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快推动农村生态立法保护;要筑牢基层治理的“底子”从禁止烟花炮竹燃放、秸秆焚烧抓起;建立“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模式,实行发展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四联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五)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六)组织建设先行,在加强领导上出实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树立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要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xx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12个村、3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2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3751人。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卫生局的直接指导下,我镇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抓手,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工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现总结如下:

我镇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坚持推行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国家多方筹资,以住院和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把这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办好、办实,我镇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一名同志专门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制定了《xx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二)、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让要农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

1、通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形式每月定期对外公布全镇各村参加合作医疗费用补偿信息和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实现阳光操作,让广大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及时了解全镇补偿情况,真正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加和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利用补偿实例,跟农民算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利民帐。我们利用召开村组干部会、村级群团组织会、群众大会的机会,用本镇、本村、身边的人的鲜活实例,算一算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的实惠帐,让群众感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真好、真重要。

3、通过传媒宣传,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力。今年,我镇向每个农户发放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册和知识卡片,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知晓率。

(三)、强化管理,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经办机构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始终把优质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一支“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队伍,实行有情操作,争取不让每位参合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

(四)、严格财务管理,确保基金运转安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体系的保证下,我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参合农民报销的医疗费用全部直接在现场报销,镇财政所绝不截留,到10月底前,我镇12个村已上解xx年合作医疗基金128690元,参合比例达96.6%,比xx年增长9.3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参合指标数。截止今年8月底,我镇共补偿346人次,补偿金额达399774.9元。通过一年来的运转,可以说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见成效。

计划免疫工作,特别是儿童的计划免疫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大事,经过我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特别是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的大量工作,我们一改过去冷链设备缺乏、免疫对象不清、资料管理混乱、预防接种无序的落后状况,实现了计划免疫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严格检查,我镇每半年由分管领导带队,卫生部门主要参与,对全镇范围内的儿童免疫、学生免疫做一次全面检查,查出的问题及时改正,使辖区内达到上级业务部门规定的要求,无免疫空白。

年初,我们按照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对全镇地方病防治工作做了重点安排和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门领导全镇地方病防治工作,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原则和“本底清楚、网络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机制和防治模式,我镇抓了如下工作:

(二)以“六改”为突破点,大力防治地方病。1是改房,做到房屋整洁,通过重点村建设,我们积极引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2是改栏,做到人畜分离。3是改水,逐步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4是改厕,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达到卫生、节能、环保;5是改路,做到道路硬化;6是改环境,做到林果成荫,环境优美,逐步告别脏、乱、差现象。

总之,一年来我镇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我镇将继续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境,力争把我镇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总结镇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安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聚合项目,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一体推进“五大振兴”,扎实开展示范村创建,努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立标杆、树样板,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主要措施和做法。

2020年,x镇xx村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党委、政府坚持示范引领,突出抓点带面,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方面振兴,高位推动、靠实责任、狠抓落实,x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镇属各职能部门经常性下沉指导、现场谋划,确保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有序推进。

针对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到期问题,村上积极探索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大接杏亩,户均增收x万余元。同时,围绕xxx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x个村累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x家,建成高标准农家乐x家,其中2020年培育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新认定县级家庭农场1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力,增收作用明显。

(三)发挥人才振兴的关键作用,激活人才“存量”扩大“增量”。立足“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激活“存量”,扩大“增量”,充分激发农村现有人才活力,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下乡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方面,加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在培育科技致富人才、农业致富带头人、能人巧匠等本土人才上下功夫,x个示范村挖掘乡村旅游、农技推广、乡村治理、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人才x人,先后多次与x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组织本土人才和村民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先后培训瓦工x人次,培训焊工x人次,培训家政、编织、餐饮等x余人次,受益人群达x余人,有效提高了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了乡村带动致富队伍。另一方面,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大力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鼓励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到村任职,加强村级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共引导xx名返乡创业人才,培训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xx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坚决整治封建迷信、不孝敬老人、赌博等突出问题,x村设立“孝善基金”和“道德银行”,先后发放“孝善诚信基金”x批x人次x元,授信xx-xx万大额贷款户x户,以好人好事、善行义举领取积分兑换礼品x人(次),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文明之举蔚然成风。四是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深度挖掘和宣传身边典型事、模范人,广泛宣传、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道德模范,先后推荐申报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x户、市级爱岗敬业最美家庭x户、县级道德模范x名、最美家庭光荣榜x人、村级“道德模范”x名、“身边好人”x名、五星级文明户x户、平安家庭x户、好媳妇、好婆婆x人,以家风文明推动乡风文明。xx村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xx村被命名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

村内道路硬化累计达xx.x公里,架设太阳能路灯xxx盏;

x村修建xxx立方米化粪池x座,架设污水管网x.x公里。对于不具备并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社,村上引导村民群众将家庭生产、生活污水通过洒地浇菜、沉淀循环利用等方式进行再利用,确保了农户生活污水排放规范。同时,制定了《xx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管理制度》《x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xx卫生保洁员岗位职责》,签订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设施设备运行管护协议》,确保了村庄垃圾、污水处理和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营运管护制度健全完善,管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认真落实“名誉村主任”聘任机制,确定“名誉村主任”各x名;

大力实施“头雁行动”,推选党性强、素质高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各x名;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三送”活动(义诊送健康、帮扶送温暖、文化送欢乐),对“三留守人员”定期开展关怀关爱,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输转富余劳动力x人,实现务工收入x万元,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及农村保洁员配备不足,资金保障有限,长效管护机制还有待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四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够有力。虽然x村村集体经济均达到了x万元以上,但由于无优势资源、无固定资产、无集体积累,加之受地域限制、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五是本土人才外流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村上本土人才资源并不短缺,但由于缺乏乡村人才回乡发展创业的平台,培养出人才却留不住人才,且人才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有效激发本地人才扎根乡村的热情、干事创业的激情,导致大多数本土人才不愿返乡创业,人才外流现象较为普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镇上将严格按照《x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0-2022年)》要求,着力补足x乡村振兴示范村短板弱项,分批次打造剩余xx乡村振兴示范村,确保全镇xx行政村乡村振兴全覆盖,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做精做细胡萝卜、高原夏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建立健全村庄绿化长效管护机制,逐年提升集中居住点绿化率、亮化率、硬化率。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整体文明程度。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扎实开展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村监会、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动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变革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倾力打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响、效益好的农业集体产业项目,从根本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提供有力组织和经费保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为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及业务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8月11日,龙华镇乡村振兴主题大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农家党校开班。龙华镇党委书记曾宇山出席并作开班动员讲话,党委副书记陈银萍、党委委员卞晓天、全镇22个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参加培训。

镇党委书记曾宇山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实施基层干部主题培训意义重大,这既是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就办好培训班,他强调,一要把思想统一到“想干事”上。要做到“想干事”,首先就得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二要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要做到“会干事”,就得吃透、弄懂政策。三要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做强村富民的“引路人”。勉励参训学员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据悉,此次培训班做到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三精准”,为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镇党委以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为重点,靶向施训,覆盖龙华镇村(社区)“两委”干部、村(社区)“两委”储备人员、村民小组长280余人,以此提高龙华镇各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的实战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为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精心安排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授课经验丰富的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县财政局等讲师群培作为授课教师,采取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业务骨干教方法、先进典型传经验的方式,辅以讨论交流、案例研讨。

此次培训为期四天,培训班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宅基地改革政策解读、基层矛盾化解、党务实用知识讲解、农村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突出实践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专业化能力水平,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本领。

通过举办此次培训班,帮助我镇农村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履职尽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参训学员纷纷表示,今后将对标对表上级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为实现龙华镇全面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为了巩固拓展我市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市医保局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和要求,真抓实干、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巩固拓展以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资助参保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实行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资助参保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完善医保扶贫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加强与卫健、扶贫、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定期交换、比对、核实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动态调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底数,做到即认定、即参保,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保障。

(二)全面落实医保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应享尽享。

20xx年,继续稳妥做好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351”“180”政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市内住院时无需交纳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确保待遇及时享受。20xx年1-10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94944人次(住院5523人次,门诊89421人次),医疗总费用共计11824.49万元(住院7038.60万元,门诊4785.89万元),其中基本医保资金支付7190.44万元(住院4281.88万元,门诊2908.56万元),大病保险资金支付972.15万元(住院588.59万元,门诊383.56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付1984.71万元(住院1192.46万元,门诊792.25万元),“351”xxx兜底资金支付282.68万元(住院222.10万元,门诊60.58万元),慢病补充保障“180”资金支付288.38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补比例达90.65%。最大程度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简化办理程序,确保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卡“应办尽办”。

继续做好贫困人口“慢性病”的鉴定发证工作,加大摸排力度,确保符合xxx条件的贫困人口人手一证,及时享受慢性病报销待遇。对需要新办卡的、或已办卡需要新增病种的贫困人口,简化申报评审程序,加快办卡进度。并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发放告知书,写清不符合办卡的理由,使其知晓理解。

(四)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医保扶贫政策“应知尽知”。

进一步加强各级政策培训,切实提高政策解读能力。通过在xx网站以及在村委会张贴公告、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在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上墙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印制3万多份贫困人口政策宣传折页,全部发放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卫生室及村(居)委。

根据上级部门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贫困人口政策将有较大调整:

(一)参保政策调整。

医疗救助基金对特困人员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90%定额资助。过渡期内,对返贫致贫人口给予80%定额资助,脱贫不稳定和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的给予50%定额资助。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不再享受参保资助政策。

(二)报销政策调整。

省医保局联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下发《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全面清理不可持续的存量过度保障政策,发挥三重保障制度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的梯次减负作用。由原先的“351”“180”过渡到三重保障,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进行医疗保障。从省里的方案来看,脱贫人口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从1.5万元降到7500元,分段支付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综合报补比例较高。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报销比例降低。

(一)加强信息比对,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市医保中心每周比对系统中参保数据,分类别将人员名单发到各镇街,督促参保进度。

(二)培训医保报销政策。《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近期下发,方案xxx后我局将及时组织业务骨干对镇街医保、扶贫干部进行培训,对实施方案中涉及大家关心的医保报销政策进行详细讲解。

(三)及时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仍然较高的人员信息,反馈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致贫返贫风险。对符合因病致困救助条件的,思想汇报范文依申请按规定实施救助。

《20xx年医疗保障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人口、贫困、政策、医保、脱贫、资助、振兴、医疗保等方面,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灵璧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垓下之战古战场,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辖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耕地211万亩。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308个,20xx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34户9498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为8.11%。20xx年全县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xx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灵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经过历年的动态调整和动态管理,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30246户97023人(不含监测对象中的脱贫户)、监测对象20xx户6942人,其中今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20xx年、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名扶贫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13名扶贫干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一)聚焦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先后40次通过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切实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高规格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构建“1+5”领导机制,班长均由县委常委担任,并由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班长,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合力共为、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体系。三是强化部门会商。48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先后10余次会商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形成了协调配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强化镇村力量。拉紧责任链条,夯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2名党政班子成员分管有效衔接工作;重组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配备308名村级乡村振兴专干。五是强化督导调度。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调研有效衔接工作xx次,发现问题28个,解决问题28个;制定《灵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有效衔接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检查;先后8次组织人员深入镇村一线开展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

(二)聚焦政策落实,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一是抓好衔接政策解读。大力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政策专题培训191场次,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政策业务水平;通过干部入户、媒体宣传、政务公开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二是抓好财政政策衔接。20xx年乡村振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719.65万元、统筹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76xx.8万元),共安排基础设施类、产业扶贫类、就业脱贫类等项目495个,有力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三是抓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建立健全提前预警机制和风险补偿金制度,坚持日通报、周调度,20xx年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956户1.43亿元,落实贴息资金947.91万元。四是抓好土地政策衔接。继续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统筹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转型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五是抓好人力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聘农村教师等263个;培训农技人员1xx人,选派科技特派员8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70余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全力推进重点难点。一是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信息共享比对、分类帮扶、定期评估等机制,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构建全覆盖四级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比对住房、教育、医疗、救助等预警信息4161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分类制定帮扶措施92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170人,占搬迁劳动力的80.57%;实施特色种养有38户,对不能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持续加强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储备项目2111个,概算投资8.97亿元;20xx年度下达我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7亿元,涉及项目495个,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8.79%,支出率97.47%。我县20xx至20xx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7.36亿元,形成资产xx.06亿元,已全部录入国办系统。四是持续实施“一体四联”消费帮扶。认定公布企业164家、产品261个,26家企业成功注册832平台,上线农副产品76个,今年累计帮销产品5.7亿元。

(四)聚焦成果巩固,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一是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累计发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2980.47万元、受益学生55183人次;“雨露计划”发放资助资金735.15万元、受益4895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12万人,无一例失学、辍学现象。二是落实防范因病返贫致贫机制。全面落实健康帮扶综合医疗救助政策,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切实解决“因病返贫”问题,全县家庭医生签约5万余人,脱贫人口就医共计受益39.32万人次。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常态化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保障、协作机制,开展群众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行动,逐户排查群众住房安全隐患,逐一开展住房安全鉴定,积极推动问题整改,20xx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81户,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四是落实饮水安全长效管理。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今年投资297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41处,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五)聚焦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针对中央巡视整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年中暗访、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市年中督查等各级各类反馈问题,分别成立专项整改推进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常态化开展一线督导、一线调研。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多次召开县直部门会商会、座谈会等,修订完善方案、研究细化举措、会商解决问题。三是强化排查梳理。组织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员5172名,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建立“四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四是强化挂图作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主动对标对表,针对中央巡视整改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1个,制定落实整改任务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共认领和排查各类问题6个,共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省暗访反馈问题,共认领3个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共认领9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4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年中督查反馈问题,共认领11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42周-44周及47周反馈问题,均制定整改方案,均已完成整改。

(六)聚焦多元帮扶,构建接续帮扶体系。一是接续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县级领导划片包干20个乡镇(开发区),实行责任捆绑,指导联系乡镇有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接续驻村帮扶。全县向77个选派村,选派第八批驻村工作干部233名。三是接续定点帮扶。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全县共有各级帮扶责任人6840人,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帮扶。四是接续县域结对帮扶。深化交流合作,今年以来两地主要领导互访4次、挂职交流干部16人;开展镇村结对共建,实施“南菌北移”“北猪南供”“两园共建”,落实帮扶资金1600万元。

(七)聚焦乡村发展,全面开展五大行动。一是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引领,深度谋划特色产业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65亿,实施到村项目40个、到户产业项目6897个;巩固建设特色种养业园区74个;持续开展光伏提升行动,累计开发光伏公益岗1.11万余个,今年新开发光伏公益岗1401个,今年累计实现光伏收益6631.90万元。大力推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打造“一核一带三园”的总体空间格局,计划建成24间智能温控菇房、9条发酵隧道,12月底正式投产运营。二是开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今年以来,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200余场次,送岗上门5000余人次,印发就业岗位信息手册(折页)3.5万余份,抖音直播带岗、微信招聘20余次,延续支持扶贫车间务工奖补政策。同时,用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务工月监测采集外出务工情况模块”,实时监测务工数据,目前务工人数为3.67万人,占20xx年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104.56%。三是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品质提升等工作,已排查整改问题厕所2506户、新建砖砌式户厕8000户、新建成改厕服务站点15个;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汪塘2632口、沟渠1501公里、无功能建筑3.3万平方米,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村、党建亮点村、文明示范村。四是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中小河流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强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实施县乡路升级改造项目、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项目等92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87个;新建桥涵闸泵站184座,疏浚大中小沟44条;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五是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6.6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8%。20xx年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218个,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工程惠及全县农村10万余学生。健全农村低保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措施,今年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7.96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85亿元。

(一)“四制并举”织牢防贫“保障网”。建立网格化监测机制,创新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工作流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共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构建全覆盖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充分利用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每月与住建、医保、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针对重大疾病、大额报销、家庭重大变故等人群开展全面筛查,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水滴筹等公益性发布需求平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161条。建立定期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做好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筛查预警、数据比对、联合会商机制,部门间数据共享、统筹协作机制正常运转,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每月对监测户集中开展评定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研究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强化帮扶救助,因户因人施策,及时安排帮扶资金项目,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92条,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二)探索农业资源绿色生态循环新模式。灵璧县是农业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适合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杆(麦草、玉米秸、玉米芯等)及禽畜(鸡、牛)粪便丰富,全县黄牛存栏量4万余头,产生粪便约60万吨。我县立足于黄牛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主导特色产业,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链为基础,形成园区“畜禽养殖+加工—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经3次发酵产生食用菌基料,基料全部用于培育种植食用菌,利用后的菌渣,经生产加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果蔬葡萄、火龙果、番茄等产业基地,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目前,杨疃镇拥有24间现代化温控智能化双胞菇房,占地2.42万平方,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畜禽粪便8万吨,每平方产双孢菇30公斤,全年种植8个周期,预计年产量5806吨、年产值约5000万。同时以双孢菇种植生产为核心,在五大振兴上联动出击,以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和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灵璧样板、灵璧模式。

(三)探索“一体四联”消费帮扶模式。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升级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探索“一体四联”模式,以地方馆为主体,联结企业专馆、智能专柜、商超专区和果蔬联盟,打通保脱贫户收益、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利益联结的阻点,立足产销对接、产销匹配,实现利益共享、市场共赢,营造以消费帮扶促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实现多方面帮扶举措融合并进的生动局面,全县累计销售帮扶产品12.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专柜直连直报目标。

(四)“多措并举”筑牢小额信贷风险防范“防火墙”。县级成立金融扶贫服务中心,镇级设立金融服务工作站,村级设立金融村官,在首创“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不断完善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农益农强农机制。通过加强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协助营销等手段,建立小额信贷风险预防、化解、处置机制,实施“一张大保单”保险保障、提前一个月提醒预警到期贷款、风险补偿金“兜底”、逾期乡镇末位调度、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机制,全过程全时段加强风险防控化解。今年7月6日至10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跟踪监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数据监测》两项课题研究,首站来灵开展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不懈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按照《20xx年度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工作方案》要求,现就xx县交通运输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暨主要负责人履行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1、定期研究部署。局领导班子坚持把乡村振兴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工作格局。按时学习传达省、市、县有关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定期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2、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将班子成员具体工作责任与乡村振兴一一对应,达到了乡村振兴与交通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体系,即局长为全局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乡村振兴主要责任人,相关股室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直接责任人。坚持每季度听取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履行乡村振兴情况汇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全力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1、加快建好农村公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区一带一极两点”工作布局,持续推进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建设,促进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绿色生态、产业开发等融合发展,全面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今年以来,今年共投资xxxx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x项,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乡村蝶变振兴,更大程度发挥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引领作用。至目前,县境内各级公路xxxx条xxxxx公里,行政村和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达xxx%。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强化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农村公路建设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农村公路项目连续多年合格率达xxx%。

2、努力管好农村公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常态化开展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培训,进一步提升综合执法工作能力。健全完善部门联动和县、镇、村分级负责的公路养护管理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交通、公安、城市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渣土车专项整治、城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城乡交通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路路域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局着力提升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今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今年投资8061.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9个69.861公里;投资1684万元实施完成20个农村公路村道安全防护工程66.038公里;投资1749万元实施17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筑牢农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台《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深化农村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督导考评,压实乡镇路长制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明确要求,做好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护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投资180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个83.16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完善运输服务网络,畅通农村地区客货运。采用建制村通公交、通日班车、周班车、网络预约响应式客车的方式大力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进一步完善建制村通客车运营补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建制村通客车相关政策的宣传,夯实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基础,确保建制村通客车开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目前,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五)调整帮扶干部,大力支持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驻杞梓里镇五春村、长陔乡韶坑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与做好村委换届选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及时调整脱贫户帮扶人,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结合“交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交通与景区景点、特色旅游等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交通服务供给。一是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能力。国庆前夕,交通部门全力推进街口大桥和徽州天路建设进度,改善徽州天路路域环境,出新农村公路标线、完善道路指示牌和标志牌,为全域旅游发挥积极作用,为徽州天路开路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交通力量。二是破解出行瓶颈、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入调查,制定方案,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班线退出补偿、成本核定、票制票价等方面政策体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出行服务。今年来,开通了屯溪至石门、屯溪至王村的公交线路。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完成了上丰、许村、坑口、岩源、前村、大脉坞等6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正在推进歙县至黄村公交线路前期改造工作。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按照《清水河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三年行动计划暨20xx年实施方案》(清乡振组发〔20xx〕3号)文件要求,结合全县健康帮扶工作实际,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按照《清水河县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三年行动计划暨20xx年实施方案》目标任务,我县创建3个示范乡镇和50个示范村(其中,示范样板村20个)。3个示范乡镇卫生院均能按照“清零达标”要求达标;50个示范村中,固定卫生室36所能按照“清零达标”要求达标,巡诊服务8个,乡镇卫生院所在地有6个。示范乡镇、村能够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达到要求。

(一)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整改措施。

1、卫健委与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制定并印发了《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乡村振兴健康帮扶重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各相关单位,按照要求逐项给予落实。

2、制定并下发了《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落实各级督查、督导、调研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和《清水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落实20xx年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20xx年度盟市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文件,举一反三,对标制定了整改措施、确定了牵头股室、明确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

(二)加强签约服务,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户籍在我县的常住人口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入户摸排、随访,建立大病(30种)、重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自负费用超过1万元/年)台账,于每月3日前上报县卫健委基层卫生股,基层卫生股汇总、审核后于每月5日前上报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精准识别因病致贫返贫监测户。

2、组建了16个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照县医院每季度深入基层不低于一次(其中,全年残疾人和卧床不起患者服务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基层不低于每月一次(其中,每季度残疾人和卧床不起患者服务率达到100%),村卫生室、服务站按照随叫随到的原则,进行长期处方、出诊、家庭病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履约服务。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签约易返贫致贫重点检测对象7073人,签约率100%。按照“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原则,累计慢性病履约3807人次,帮助代购药品66人次。县医院配合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所有脱贫人口和未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人员、突发严重困难户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821人进行了“两病”认定。

(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才服务乡村零距离。

1、县医疗集团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长期派驻了10名工作人员,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管理,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

2、从县级医疗机构抽调临床、中医、检验、超声、放射等3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医保、医教、财务、药械、信息、护理、院感、公卫、行政、后勤、质量管理和花粉监测10名管理培训人员,组建了9个对口帮扶团队,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对口帮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服务基层。

3、持续加强“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建设,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县卫健委统一规划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名医工作室”和“中医馆”的坐诊专家,制定了专家服务补助。上半年累计专家出诊3xx人次,接诊1448人次,开具处方1017人次。

围绕实现农村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继续巩固卫生院(室)“清零达标”成果,常见病、多发病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建立健全常态化全员人口签约服务机制,推动健康帮扶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打造示范样板村,总结经验,逐步向全县推广。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根底,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效劳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稳固农村基层政权、开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根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领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奉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根底。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效劳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根底,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效劳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着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根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根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开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推进公共效劳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开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效劳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效劳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效劳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效劳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开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效劳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效劳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开展。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社会组织具有非政府、非盈利、纯民间的独特性,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政府和企业难以发挥的作用,因而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策略路径,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就成为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内容。

(一)积极打造“四个共同体”,社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村内的问题及需求,长寿区连续多年购买乡村振兴社会工作服务,建立社会工作室,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运用社区发展模式,调动村民的参与、互助合作,积极打造“四个共同体”,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1.打造产业共同体,助力产业兴旺。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相关资源,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柑橘种植专题培训班,邀请各类专业人员开展政策解读、管理经营、直播与电商带货等主题培训课,组织开展“四有四送”创业帮扶。社会工作者在与村委会的合作中资源链接,联手企业组建劳务合作社,解决村民劳动就业560人,其中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就业48人,当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6万元,村民人均增收约3000元。

2.打造文化共同体,聚力乡风文明。一是挖掘村内闲置资源,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邀请医疗机构开展健康讲座,募捐公益基金购入血糖仪等医疗器具,开设“周五健康日”常规服务。二是大力弘扬传统优良文化,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村民领袖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村规民约”专题学习小组,帮助村民制定家风家训,开展“最美家庭”、“孝心儿女”等系列评选及表彰行动,运用绘本阅读、互动游戏、有奖问答、实操练习等介入方式,逐步改变村民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

3.打造生态共同体,促进乡村宜居。一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协助村委会面向全村展开“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宣传及落实。二是开展环境卫生维护小组活动。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宣传活动、“环境美如画,受益你我他”环境卫生维护小组活动等,引导村民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学会怎么做才能保护家乡生态环境。三是建立环境卫生保护志愿者队伍。牵头组织村内积极分子建立环境卫生保护志愿者队伍并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同时制定落实湾落环境卫生评选制度,调动村民保护家乡环境的积极性,让保护环境的服务形成常态化。

4.打造治理共同体,优化治理成效。一是搭建治理平台。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村支两委密切合作,定期参加党日活动并借助活动契机讲解“三事分流”工作法,引导基层议事协商时将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处理。二是社会工作者协助村委会组建“五会”,进行自治组织规章制度建设、会长副会长等负责人选举,开展居民领袖能力提升培训小组,积极引导协会负责人进行协会人员招募、协会活动开展等工作,实现村民自治组织专人专管。三是社会工作者挖掘党员资源,培育社区能人,通过与村支两委密切合作,定期参加党日活动并借助活动契机分享国内外社区自治优秀案例等,引导村民党员做好带头工作,发挥党员先进作用。

(二)关爱“一老一小”,慈善组织帮扶困难群体

1.“星星点灯”让留守儿童不孤单。长寿区爱心帮扶协会与长寿区有关镇街和相关部门联袂开展助学活动,采用了游戏互动、陪伴成长的方式,通过“陪伴”与“结伴”相结合,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建立了看护支持网络。20xx年以来,协会结对帮扶农村贫困学生330余人次。

2.“呵护夕阳”让贫困老人更温暖。长寿区爱心帮扶协会组建了日常关爱网与特殊紧急援助网,在节日之际组织爱心志愿者定期走访贫困留守老人,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购置药品与生活用品,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发放慰问物资,为老人义务理发、刮胡子,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感。

(三)筑建童梦工程,助力提升困境儿童福利

1.童梦主题服务,相帮健康成长。长寿区青年公益发展中心先后在长寿区江南街道、凤城街道、渡舟街道、晏家街道等近20多个村社(含学校)为300多名困境儿童开展了近20多次童梦陪伴主题服务活动,为他们送上童梦心愿包同时陪伴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2.童梦助学工程,助力完成学业。长寿区青年公益发展中心通过“机构社工+民政部门+村社”的工作方式,以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为长寿区55位贫困儿童提供一年的学习生活补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一)社会组织“内驱”不足

1.结构不健全不合理。长寿区社会组织的总体结构失衡,依法登记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基金类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养老照护类、农业农村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稀少,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一支独大。

2.自主发展动力不足。经费来源不足,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现有社会组织很少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3.发展规模小结构散。社会组织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乡村社区型社会组织很多都缺乏完整的组织章程;社会组织自身缺乏参与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的目标意识。

4.资源匮乏与专业人才严重缺。社会组织动员普遍存在资源缺乏、筹资能力薄弱、专业人才不足和管理水平不强等问题。

5.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乡村振兴是个全新领域,既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可以直接参考套用的现成做法,也没固定模式,尤其是针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来说更是需要考验创新能力。

(二)政府“外驱”力度不强

1.综合支持匮乏。缺乏政策、法规的指导与规范,缺乏与之相配套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更缺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项目、资金、税费、名誉、资源等综合扶持办法。

2.扶持力度仍显不足。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激励力度不够,对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优惠措施不够多;政府对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不健全;对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足。

3.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当前政府对社会组织绩效评估的意识较为薄弱,第三方评估机构也不多,如此既难以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组织开展下一个活动。

(一)明确角色。

要理顺与政府的关系,明确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确定自身职能职责。政府将包括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实践、新型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事业建设等乡村振兴项目合理地委托给相应的乡村社会组织承担,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受益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组织必须明确自己在乡村振兴中是一个独立的主体,需要增强自身的独立性建设,不能照搬政府管理模式。

(二)提高振兴乡村的能力。

1.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等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发挥议事决策机构的作用,经常性面向会员等服务对象开展经验交流、考察学习、资源链接、与政府部门牵线搭桥、信息共享、能力培训等服务活动,通过提供质价相符的优质服务来吸引、凝聚会员等服务对象,确保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2.增强筹资能力。积极参与政府相关部门购买服务;合理利用政府的资助,比如通过提供承办或协办“长寿湖铁人三项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长寿沙田柚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特色农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本土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乡村振兴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班等优质服务项目;精心打造品牌,加强与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资金支持;对自身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投资。

3.加强人才管理能力。想办法解决优秀人才的户口、津贴、社会保障等现实的问题,尽可能聘用专职人员从事社会组织日常行政、财会等日常工作;加强现有专兼职人员培训教育;完善内部考核与激励机制。

4.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在资金筹集、人才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向发达地区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和创新,在运作模式上,可以和村委会、企业或者村民联合,结合当地实际,探索乡村振兴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途径。

(三)加大激励力度。

1.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支持发展能够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的社会组织;出台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可操作的实施细则;设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经费;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启动资金、活动经费补助、工作经费补助等专项资金扶持;加强项目扶持,将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乡村振兴等公共服务交给社会组织承担。

2.完善综合监管机制。明晰部门职责,形成协同管理合力;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研究简化注销登记的操作办法;加强社会组织诚信征信等自律建设;加大社会组织行政执法力度。

3.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会组织的信誉、绩效和目标价值的评估,完善评估制度,并把评估结果和税费减免、星级认定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激励社会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乡村振兴。

1.实施培育发展计划。建设一批支持平台,对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组织运作、活动经费等综合服务;形成一套扶持政策,多渠道加大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资助、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支持的力度,推动政府资金、社会资金等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倾斜。

2.实施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从工作力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

3.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邻里守望”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共建共治共享”系列社区协商活动、“和谐社区”系列社区治理活动、“文化铸魂 ”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