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优秀5篇)

时间:2023-09-06 21:03:21 作者:雨中梧 工作计划 最新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优秀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篇一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为重点,在全校学生中长期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在家庭、学校、开展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觉实践和自主参与中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使学生进一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开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崭新局面。

组 长:李光

副组长:房国兴

组员: 王连富 刘树文 刘占娇 张明革 李长荣 王淑荣

主办部门:政教主任

1、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提倡学生主动分担家务,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洗衣、叠被、扫地、浇花,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学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给父母过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鼓励未成年人不挑“吃”挑“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开展“和谐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节日联欢、补习功课、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篇二

作为一名集安一中的老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自己的教学同时也要为一中发展尽自己应尽的责任,有责任带好新教师,来充实一中的教师队伍。为使刚毕业的新教师尽快适应一中的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方法,胜任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与吴双结成对子,进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具体作法如下:

1、为人师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自己的形象,端正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团结同志,给年轻教师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关心新教师的生活、工作、思想等。

2、共同学习教学新理论,更新教学理念。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其他省区的高考考纲和四省区的高考试题,钻研教材和校本教材,使我们能够尽快地了解新教材的结构和每个模块及章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多学习,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3、在教学上,我们做到了共同探讨共同成长。新教材的实施不存在新老教师的问题,对老教师来讲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如在思想上跟不上新的形势,在思维上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确定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我们需要共同研究,一起确定。相互间多听课,争取做到每一周听两节课,课后认真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在业务提高方面,我会督促新教师每月做一套高三的综合试题外,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听取多方面的指导,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中的骨干教师。

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篇三

根据学校20xx---20xx学年度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以下新老班主任组成“师徒”结对,为了有序的开展带教工作,特制定此带教方案。

通过带教,让年轻班主任熟悉班主任的各项基本要求,从儿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一) 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年轻班主任了解班级管理的常规要求。

1. 与家长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5.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6. 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7. 正确处理班级突发性事件。

(二) 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年轻班主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1. 在师德修养上为年轻班主任树立典范。经常提醒年轻班主任要爱护学生、热爱班主任工作,促进年轻班主任在思想上健康成长。

2. 指导并督促年轻班主任尽快熟悉学校制定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指导年轻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班级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

3. 指导年轻班主任进行班干队伍建设,健全班级组织管理体系。

4. 指导年轻班主任设计主题班会,协助其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勉励其积极创新。

5. 指导、检查、督促年轻班主任及时写好班主任工作记录本,指导其做好班级学生档案填写、管理工作。

6. 协助、指导年轻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及留守儿童的思想转化工作和案例记载分析工作。

7. 指导年轻班主任积极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篇四

一、工作目标

为了进一步贯彻新时期学校发展目标,深化质量意识,显著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能力突出、业务精深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围绕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带培工作。切实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理论修养。

二、工作对象

20xx—20xx学年度新加盟学校的教师;

在学校担任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

三、工作原则

1.师徒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学校集中指导和“老带新”个别指导相结合;

四、工作内容

1.老教师加强与新教师之间的交流,帮助新教师认同与实践学校的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帮助新教师明确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程序,指导新教师尽快熟悉并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2.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计划,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思路与规划,并在日常工作中具体落实。

3.在学科教学工作上,新老教师要加强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辅导、考试等各环节的交流与沟通。老教师每周应检查新教师的教案并签字,每学期应重点评议新教师的5~10篇具体教案,并指导其修改、完善,作好记录。老教师应深入新教师课堂听课(每周至少一节),新教师每周应加强对老教师课堂教学的学习(每周至少两节),听课情况由老教师作好记录并签字。

4.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新老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各个环节的沟通交流。老班主任指导新班主任在构建班级发展规划、落实班级常规、组织班会活动、分析与处理学生问题、建设班干部队伍、整合学科老师、沟通家校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做好记录。

5.每学期期末,老教师与新教师要认真反思与总结新老结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撰写工作总结,老教师要对指导的新教师做出业务鉴定。

五、工作考核

2.每学年期末,由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发展室组织考评活动,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对本学年度老带新工作进行考核。

3.对老带新工作效果突出的新老教师,依据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奖励。对老带新工作效果较差的新老教师,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理。

2页,当前第212

带班学长工作计划 开展同伴学长的工作计划篇五

新教师才刚走上中学的讲台,他们是教育战线上的新兵,关心、培养新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帮助他们迅速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了迅速提高教师队伍从事义务教育的素质,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这就需要老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把学校的优良传统、在教育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业务技能传授给他们。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发展全局,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依据,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开展“传帮带”活动,促使一批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促进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对新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三年内争取独挡一面。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学年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施。“传帮带”活动中,指导关系的确立遵循自愿与学校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到需要与可能相统一。

“传帮带”活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老教师对新老师的具体指导、帮助进行的,老教师要在下列诸多方面对年轻教师指导帮助并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

(一)思想认识及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一是要使年轻教师认识理解初中义务教育的特征及其规律,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要使年轻教师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三是要使年轻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备课

在如何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熟悉大纲,分析教材,如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如何编写教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如何收集使用教参材料,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教案规范化,学期授课计划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使年轻教师学会科学的进行教学反思性总结并记录以教案之中。

(三)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组织、板书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等方面加以指导。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反应教学规律的一般要求,突出实用技能的培养,学生反映良好。

(四)作业批改、讲评及信息反馈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作业批改规范,正确处理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会收集使用来自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并据此改进教学工作。

(五)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应用

通过指导,要使年轻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要求有读书心得。

(一)“传帮带”活动以两个学期为期限,每学期的指导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

(二)在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双方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要书面分学期提出指导计划。

(三)指导过程有书面的指导记录。

(四)指导期限内,每一个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书面进行小结;指导期限结束后系统全面的写出总结;被指导相应地写出心得体会。

(五)指导教师要通过深入被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收集月度考核信息等方式随时掌握被指导教师的状况,以便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经过一学期的传帮带,指导教师恰如其分地对被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评价,被指导教师也要总结好获得的成绩、体会、经验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