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面试大全(13篇)

时间:2024-01-08 01:14:34 作者:HT书生 口号大全

面试是一种考验,它可以考察求职者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些关于面试的常见问题和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们不同——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 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 目”;(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 、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 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 、精读 、有感情地朗读 、表演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采用拟人 、比喻的手法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特点,生动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就成为本课重点,了解青蛙冬眠的习性是本课的难点。

因为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拟订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 。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 、动作等,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使学生醉于境中,开心学语文。2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读精讲,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性话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联系生活法等进行学习。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表演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

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小画家们怎样作画?”等等。在讲到动物冬眠习惯这环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问答句式进行创编等。

3、联系生活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正如美国某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把学习语言的触角伸向课外,给他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冬眠的特点?”学生兴趣很高,一下说出了“蛇、狗熊、刺猬”等等很多动物。再此基础上进行问答句式的创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咱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能手,说说你们会画些什么?你们会画这么多画,太棒了!现在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画出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如此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随后师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音读准,之后让学生认识生字,可采用自由读、学习小组读、班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生字在课堂多次利复现,让学生迅速记住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组织初读课文:同桌一起读——指名读,读完评议——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激情范读,引生入境。课件演示雪地背景图,师激情范读一、二句,学生学学文中小动物,读出小动物来到雪地中的欢快心情。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小画家们画了什么?怎么画?

(2)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3)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哪些动物也要冬眠?

(4)仿照书上问答句式,进行问答句式创编训练

(如:狗熊为什么不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4、形式多样,感情朗读

通过师范读,生带动物卡片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演示课件:老虎等动物雪地作画

引导学生谈话: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的呢?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动笔画一画。

好的板书是文章精华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本堂课,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为此,我出示了这段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环节——诚信格言的补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后,老师还告诉学生:九色鹿壁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去观赏,旨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组课文《掌声》第二课时。

我今天的说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效果,说板书设计。

先来说说教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小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2、深入理解课文,懂得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关怀和鼓励的。难点是通过感悟语言,揣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样,就能在有效训练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学习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三维目标有机达成。

整节课我的预设与生成中,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全心全意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中年段的阅读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级的词句教学给予巩固和运用,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段、篇的教学,让学生对布局谋篇有初步的认识。在操作模式的五个环节中,我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品读为主,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深切关爱之情,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谛。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通过创设情景感知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智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新课标提出“以教促学,顺学而导”的思想。比如: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不断通过读去感悟,揣摩,体会,学生表现出“个性化的读书感悟”。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首先,我用设置情境的方法导入课题。“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老师有点紧张,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老师不那么紧张吗?”学生很自然的就给老师以掌声。老师接着说:“我听出来了,这是你们给老师鼓励的掌声。这掌声真是让老师信心百倍啊。那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由于老师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同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和学生沟通、交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营造了和谐的师生氛围,又自然地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的同时让学生随之书空,强调“掌”字的写法,如:最后一笔是竖钩而不是弯钩。复习生字词是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检查,用开小火车的方式,注意提醒孩子咬准字音,重点指导“励”字的书写,先范写然后展示两名同学的作品,并请学生做评价。这样设计的意图为后面的阅读品味扫清字词的障碍,也是体现扎扎实实教语文的课改理念。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划出文中受感动的地方。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一个感人的故事当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

2、学生小组合作,把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伴听,并汇报哪些句子最让小组同学感动。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各自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感悟领域,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课场”,实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3、导学文章的重点段落——英子的来信,引出前文相关内容的学习。这个环节采用一语突破,变序质疑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每个人都不同,就以英子的来信为突破口,提出两个质疑“英子为什么觉得同学们会歧视她?”“是怎样的掌声给了英子如此大的鼓励?”接着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通过品读三个重点句子、理解关键词语,启发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与人物同欢笑共悲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个重点句为:(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第(1)句话,让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是文静,同时板书。

第(2)句话,重点理解“犹豫”一词,让学生边读边悟,先质疑“英子为什么犹豫啊?”总结学生的回答解释犹豫,“英子不愿意别人看见他走路的姿势,但是不上去又是对新老师的一种不尊重。正是这种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的心境就叫做犹豫。”这个时候学生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了。

第(3)句话,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注视”一词,并用“终于”说一句话。我设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词语“注视”,先质疑“什么叫注视?”请一名同学回答,回答完后让他看看四周,并告诉他全班几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从而更深一层的了解什么是注视。

导学文章的重点段落这个环节是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策略,正是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课改理念。

4、回归整体,深层感悟英子变化的缘由,通过对两次掌声含义的理解来诠释英子从文静犹豫到活泼开朗并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原因。

掌声含义的出现是随着学生的理解而呈现出来的,正是这样的“顺学而导”以学生为主体,始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这样既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的发展。在对掌声含义的理解当中,学生的认知、理解、感悟能力是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

(1)读完了英子的来信,你们有什么想对英子说的吗?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训练。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现在语文新课标里所说的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东西都不能够离开训练。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熏陶,都应该通过一定的语文实践和训练去实现。当学生的情感已经是蓄势待发,这时就应该在语言形式上予以指导。因此这里设计的“说”实际上是语言实践运用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不失时机的让学生的语言得到内化运用,真正落实了扎实的课堂教学。

(2)师生齐声朗读《爱的小诗》。在款款深情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价值观得到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水到渠成。

对本节课的总结性结束语,“爱,是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多给别人掌声。”这个环节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再次升华情感。

我设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把对英子说的话整理好,给英子回信。让孩子们再次审视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与语言的魅力永远荡涤学生的心灵。

总之,整节课都是以英子的信为主线索,牵动全文。通过以读带悟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来达到情感的回归和升华。学生对学生精彩回答所做出的评价用掌声贯串整个课堂,情境与文本结合,加深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鼓励。

第五,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我把英子的性格变化以及主题简单呈现出来,这样简单明了的设计的让人对文中的线索一目了然。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组元中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文章就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可爱的小动物,本课描写的正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故事。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并且,本单元的前4篇课文都是寓言故事,孩子们已经学到了一些“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的知识。对理解这类寓言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再加上本文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观察动物动作,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达到体会深刻道理。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将预设如下:

三、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重点指导反犬旁的书写。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

3、初步培养孩子听、读、讲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

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景想象,朗读感悟,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把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五、说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现杨梅、甘蔗。问:吃了很酸很酸的杨梅,你的表情会怎样?

2、认识“酸”字:“酸”字的左边部分多像一张紧皱着眉头的脸。板书酸。

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酸”字。

3、伸出舌头去舔甘蔗,嘴里觉得甜甜的。板书甜,课题补充完整。

4、读课题:一起想着这两种味道来读读课题。

5、揭题:酸的和甜的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书中的74页。

(课标指出:识字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要关注和激发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提醒孩子留心周围的事物,会认识更多的字。因此让学生说说平时的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酸”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找准句子,分散识字一。

1、师:(出示阅读提示)。

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下面的树叶可以帮助你,遇到难读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对学生自己学习课文时,学习方法的一种提示。)。

2、出示难读的句子:

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a、出示“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指名小老师带读,齐读。

指名读句子。

b、重点指导学生的断句。

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c、“串”是生字这个串字像什么?师范写。

通过想象识记“串”字,学生可能会说:像羊肉肉,也像豆腐串,又像一串糖葫芦。通过想象,一定能加深记忆,更能让孩子感受识记汉字的乐趣,感受中国造字的形象生动。

d、理解一串串:

课件演示一串葡萄,又一串葡萄,许多串葡萄连在一起,就是“一串串”

你还知道还有一串串的什么?(珍珠、项链、羊肉串等)。

扩展延伸其他表示东西数量很多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分散识字二。

1、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反馈,课件出示四种动物的图象。叫叫他们的名字,跟他们打打招呼。

(虽然朗读动物名字的词语是对认读生字的教学,但以打招呼的形式,更具情趣性,更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2、指导正音狐狸,后面的字轻声。

3、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点拨: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简单说说故事大意)。

4、出示一首儿歌:

葡萄,葡萄,圆又大,狐狸,狐狸,口水挂,一心想要吃到它,可是一颗没摘到,硬说葡萄是酸的。

松鼠兔子上了当,只有猴子自己尝,自己尝。

(通过自编的儿歌将生字巩固和故事情节、故事寓意有效地统一在一起,避免了烦琐、支离与说教,实现了“文”与“道”的融合。)。

赏析品读课文1-3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品读第一自然段吧!

(1)练读重点句。

第一自然段只有三句话,第二句描写狐狸想吃葡萄又吃不到的句子和第三句描写狐狸难过失望的话生动简洁,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围绕“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我先用课件出示在屏幕上。接着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小狐狸,小狐狸,你转来转去,干什么呀?”“他转来转去,能摘到葡萄吗?”“一会儿转来转去动脑筋,一会跳起来摘葡萄,是什么样子呢?哪只小狐狸来演给大家看看?”引导学生由逐步思考。

在反复读,演的基础上,我又采用了引读的方式进一步练习朗读:“小朋友,你看,葡萄架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这么诱人,怪不得这只狐狸生接读,可是生接读。”“小狐狸这么想吃葡萄,想尽了办法。”在引导学生读完悟完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学生练习说话。

(2)在充分练读重点句的基础上,体会狐狸的的心情。

师:狐狸啊,狐狸,你满怀希望,可是一颗葡萄也没摘到,这时候它心情怎么样?

在交流的基础出示课件: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引导学生读出难过、失望的心情。

2、突出心里想的话,赏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结构相同,我从中抓出了两段中的重点句: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想的话重点赏读。

师: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听见了,小兔子也知道了,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

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融入故事角色。

(1)读好松鼠心里想的话。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图,并出示文字:狐狸很聪明,他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老师随机提问学生:小松鼠,你是怎么想的呢?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这只小松鼠有点将信将疑;他把“一定”读得特别响,完全相信了;这位松鼠老弟是完全相信了,我们一起回到书中去读一读。

(2)读好兔子心里想的话。

师;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子,望着架上这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正想美美地吃一顿,小松鼠把狐狸的话告诉了他。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给画面配配音。ppt8:第三幅课文画面。并请学生试着配音。

师:听了小松鼠的话,小兔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读?

课件出示文字: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针对学生的朗读适时评价:听到了吗?他刚才把哪个词强调了?;看来小兔子也完全相信了。你不但读好了,还关注了标点(感叹号)。让我们捧起语文书一起来读一读。

(3)师生配合读。

(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快乐阅读。为此,我采用各种各样方法,通过指名读,分组读,师范读,师引读,师生分角色读等,始终把“读”作为学生学习文本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对读的热情与渴望。)。

生字复现,指导书写。

1、再出示儿歌,齐读。

2、刚才念的儿歌里有几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猴狐狸。

引导学生发现反犬旁和左右结构。

3、提示写反犬旁。(出示甲骨文反犬旁),多像一只狗蹲在地上啊!

(师范写,第三笔不能出头)。

4、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狐狸”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猴”的三部分要写的紧凑。“猴”右边与“候”不同。

5、生写,交流展示。

(识字写字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情境中识字,分散识字,归类指导写字。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突出的一个亮点。语文教学的泰斗,崔峦教授在明确“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中指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回归课题,留有余地。

师:傻小兔、傻松鼠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谁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师:猴子是怎么知道葡萄是甜的?

师:看来,轻信别人容易上当,只有自己亲自尝试,才可知真假。就如想知道老师带来的葡萄是酸是甜,就得下课了亲自到老师这儿来尝一尝。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聪明的猴子是怎么戳穿狡猾的狐狸的。

(这一环节虽短,却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并适时回归到开课时那一串紫盈盈的葡萄上,让学生亲自尝尝,自然酸甜自知)。

说板书。

17酸的和甜的听尝。

信试。

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

(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种说法的不同态度,并且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也清晰地展现出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位于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在学习本组课文时,环保意识将逐渐在学生心中萌生,进而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课文中有大量生动的对话,适合分角色朗读,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课文。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产生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第8自然段。

1、情境教学法。我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2、朗读感悟法。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我采用以读为载体感悟文本的方法。采用自读、齐读、引读、边演边读等形式,在反复朗读中读通课文,理解内容。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精心、恰当,能使学生迅速随教师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这是条美丽的小路,这是条清洁的小路,啊我们来歌唱,我们歌唱,歌唱美丽的小路。在小路上散散步,在小路上说说话,我们来到小路上,一起跳舞又歌唱。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啊我们来寻找,我们寻找,寻找美丽的小路。给花儿来浇浇水,给小路来洗洗澡,我们大家齐劳动,找回美丽的小路。

什么是教育?教育便是用一颗心去碰撞另一颗心,用一颗心去感动另一颗心,用一颗心去启迪另一颗心。爱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的激情把学生自读课文的兴趣调动起来,以歌曲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心理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等我唱完,就亲切地问: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唱到的是哪一课呀?学生就会回答:美丽的小路。我一边夸学生会听讲,学习积极性高,一边板书课题,使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环节过后,我就兴致盎然地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到美丽的小路上去走走吗?老师带你们通过这一关就可以到小路上了。首先,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看拼音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听互读、赛读、去掉拼音领着老师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记住了生字,为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然后请小朋友把课文自读几遍,要求读准生字,不丢字、不添字。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铅笔圈出来,在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名字下面画横线。学生的自主地位充分发挥,每个孩子都积极通过自身努力把课文读好。这样,初读课文的过程就成了复习拼音、自主识字的过程,为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打下基础。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课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贴近儿童生活,富有个性,特别适宜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我按照课文的情感脉络,分三步进行。

春色满园,蜂飞蝶舞。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抓住文中“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美,积累句式,丰?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用板画结合贴画的方式,将美丽的小路在黑板上再现出来。(板书:美丽)学生亲身参与表现小路的美,真正分享小路的美丽。

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表达人们对小路的爱护之情:“啊,多美的小路啊!”。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谁会在小路上散步?他们会说什么?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音乐1)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做角色所做,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表述,体验了小路的美。

风云骤起,痛心疾首。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要指导学生用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我又播放了另一首曲子(音乐2),为让学生产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着力渲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要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第5、6自然段。请学生再读“鹿先生、兔姑娘”的话,要指导读好“皱、捂”等词。(板书:不见了)第7、8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我明白了!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几个自然段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要鼓励学生用好脸上的表情,大胆充分地表现自己。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谁能说经过这一课的全身心投入,学生中不会有朗诵大师、表演大师、文学家诞生?“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通过亲自理解、表演,获得的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精神食粮。

雨过天晴,风和日丽。第9—12自然段是最后一部分。第9自然段,要结合看图,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式表演,再现劳动场面。

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美丽的小路失而复得。学生由衷赞美小路,更能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时,我再次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音乐1)使学生深深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格外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我用真切的语言总结:孩子们,美丽的小路终于回来了,让我们像鸭先生那样,一起说一句:“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板书: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有两点:

(1)引导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小组交流、反馈,全班反馈。引发学生做环保小卫士的渴望。

(2)课后看看我们周围的小路,哪里美,哪里不美,为什么?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这则板书脉络清晰,简洁明快,与板画结合,做到了图文并茂。因为有学生的参与,更能加深学生对美丽的小路的美好印象。

美丽的小路

美丽——不见了——找回来

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保护环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汉字真有趣》是本单元两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活动,包含5篇阅读材料,其中有字谜,汉字故事,以及形声字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而本课给出的活动建议,要求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给出了搜集资料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搜集资料信息。

(二)教学目标。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4.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查找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材料,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难点:

了解搜集资料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制定一次活动计划。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由几个有趣的阅读材料组成,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认真读,感受汉字的趣味。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内容丰富有趣,因此我采取鼓励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字谜或汉字的故事,说出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增加趣味性。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搜集编写字谜,通读阅读材料。课内主要是认真读,将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分享,与同学一起开展体现汉字趣味的活动。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与同学分享你感兴趣的地方,互相交流。

3.搜集一些关于趣味汉字的资料。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次主题活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第一个活动。(板书:汉字真有趣)。

二、学习阅读材料。

1.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了解。

2.课件出示字谜,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

3.让学生齐读字谜。

4.教师带着学生读字谜,读完一个讲解一个。出示谜底:日、田、立、也、休、斗、默。

5.读汉字故事《门内添“活”字》,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读歇后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歇后语。

7.读《“枇杷”“与琵琶”》,引导学生注意同音字的使用,提醒学生不要写错字。讲解“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意思。这个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琵琶能接触“枇杷果”,那么这满城用竹子做成的箫管就都能开花了。

8.学习《有趣的形声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形声字。

9.默读课文,指名学生说课文中举了哪些形声字,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特点。

三、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读了五篇阅读材料,了解了汉字有趣的字谜,歇后语,汉字故事以及几个形声字。同学们还想了解一些汉字有趣的故事吗?让我们看阅读材料前面的学习要求。下节课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搜集资料,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课学习的阅读材料,说一说自己对汉字的哪些地方感兴趣。我们将根据学习要求,来开展一次趣味活动交流会。下面让我们来看活动需要有哪些准备事项。

二、明确活动要求。

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汉字。

2.结合活动建议,思考确定活动的主题。

活动建议:

(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根据活动的主题,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主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不要太难操作)。

4.讨论搜集资料的渠道。

(1)可以查找图书。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在找书时,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3)可以请教别人。先要想一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自己要问的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4)注意搜集资料的丰富性,不拘泥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纪录片)等。

三、开展活动。

1.学生汇总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分类,做好整理。

2.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组织开展活动。

3.小组进行交流展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美丽的彩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0单元“雨”中的一首儿童诗歌。诗歌按彩虹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通过人物的对话,描绘了彩虹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彩虹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全诗共有六个小节,第一小节描写了雨过天晴彩虹的出现。第二小节到第五小节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了小朋友们看到彩虹的想象。最后一个小节描写彩虹的消失,“它回到了白云中间”。诗歌图文并茂,生动易懂。“彩虹”又是学生知道却不太了解,见过却又并不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很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年级的儿童对于彩虹,并不陌生,他们有的亲眼见过,有的从电视图画上看过。在他们心中彩虹是美好的,对彩虹充满了向往之情,这就为学好这课的情感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爱想象,但识字量还不够,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很弱,所以他激发想象发展思维、美文美读,丰富积累是他们学习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基于当前高效课堂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目标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彩虹的美丽与神奇。

3、想象彩虹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读悟法”——以读为本,读中促悟。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集中识字。

结合一年级儿童的特点紧扣本课目标,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集中识字。

游戏巩固法——游戏检测强化巩固。

感悟想象法——读中感悟,美读想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实现的,先有感觉后有认知。因此,课堂开始,我便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美丽的彩虹图片,美妙的音乐适当的解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彩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和向往之情,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看彩虹后的感受,揭示课题、美读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于是,紧接着我便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办法解决它。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他们会看图识字、读拼音识字、结合上下文猜字等等,在短暂的时间里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才能促进孩子更积极有效的识字。

2、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分小节进行汇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纠正个别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随文识字。

3、集中识字,游戏检测。

3、教师对字词中学习重点的强调、也是渗透性识字的一个基点,使识字更有层次性、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4、送字回文、读文巩固。让学生学会的生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

(三)美读课文,放飞想象。

1、美读2、3小节,感受彩虹的神奇美丽。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由读2、3小节勾画在丁丁冬冬眼中彩虹是什么,为什么丁丁冬冬这样说?抓住“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展示的彩虹与桥、项链的图片比照,帮助学生理解彩虹形状、颜色、出现位置的美丽与神奇,指导学生读出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在美读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后,问学生看到这座神奇的桥你想干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顺势引出丁丁想通过这座神奇的桥去干什么?让学生回到文本,读出丁丁的美好愿望,美读第二小节。

在美读冬冬说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时,顺势问学生这条美丽的项链你想给谁带上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引出冬冬想给仙女带上的美好愿望,指导学生读出冬冬的美好愿望,美读的三小节。这样让学生以读促思,以悟促读,层层深入,自然而然的读出了彩虹的神奇与美丽。

2、放飞想象,仿写诗歌。

在二、三小节的学习之后,创设问题的情境: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你想用它干什么,仿照第二、三小节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想象的方法渗透在教学生成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增长智慧,培养创造力,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在此处我做了一个弹性设计,如果学生会自己说,就让学生自己多说,如果学生想象有些困难,就出示一些和彩虹形状颜色相似的事物图片,启发学生想象,以突破学生此处学习的难点。

3、美读4、5小节,大胆提问。

这一环节作为简略学习部分,主要分男女生读小弟弟小妹妹的问题,看一看这两个小节哪个标点符号用得最多,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引导学生也向小弟弟小妹妹一样,问出自己对彩虹的疑问。通过学生喜欢的视屏——彩虹的自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彩虹成型的基本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接着,通过解决问题:是谁为彩虹画了七彩衣,谁有这样巨大的笔,让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课本上的内容是有限的,然而学习的空间确是无边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儿童诗《彩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彩虹的认识,更把课内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的积累。

(五)指导书写生字。

同时,把生字的书写也融入了这节课中,让学生对要求掌握的生字做到不仅会认,而且会写。结合本课内容我创设彩虹姐姐送七色花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空、定、巨,把七色花送给字写得最好的孩子,激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六)回顾全文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彩虹,其实,我们可爱的大自然中像彩虹这样美丽神奇的现象还很多很多,比如我们的风霜雨雪,他们都有很多的秘密,只要孩子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你就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美丽与神奇!这样由彩虹这一自然想象引出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现象,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给予树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在精读品悟的过程中,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科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鞋)小朋友们平时穿的鞋子是什么样?你能来说一说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发言。

2、有一位小朋友向我们介绍他家的鞋子,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他家的鞋子吧!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在文中标出生字,读谁字音。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标出要学会的字和要会认的字,并读准字音。

2.同座互读,互相听听字音是否都读准了,相互帮一帮。

三、“摆鞋子”游戏中巩固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读对一个字,就将这张卡片摆在鞋柜里。以此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那一组的鞋柜上的鞋子最多。

四、指导朗读,感受幸福。

1.创设情景,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发生的事情,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

2.想一想鞋子一家会说些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大大小小的鞋子是一家人,我们一家人在晚饭桌上聊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家的温馨。再读一读。

4.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安静的港湾,温暖的家,自己练习读第二节诗。

5.在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

6.愿意把这首小诗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吗?请试着把它背下来,回家当作今天的收获告诉他们。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脱”。

(2)指名生分析“脱”字的字形结构。

(3)仔细观察“脱”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4)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脱、妈、爸、依、闻、安、享、受”8个字,会认“鞋、偎、静、港、湾、温“6个字。认识4个偏旁。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家庭的温暖,知道家庭的温暖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认读。

2.在小组里识记要学会的字,推荐说得好的同学,代表大家在全班交流。

二、指导背诵。

1、边读边想象你家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2、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还可以试着背诵。

4、请生自由背诵。

5、请生说一说一天的见闻。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3、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不强,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做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而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5、教具准备方面,(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小红花、动物图片等、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卡丁车图片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设想。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充分挖掘现场资源来启发学生学习,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自主的空间中观察、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将通过说、找、摆、做、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对!小兔子骄傲自满,结果输给了小乌龟。小兔子为此很不服气,今天,又找到了乌龟,非要再赛一次,乌龟明白,这次小兔子肯定不会睡大觉了,就对小兔子说:“比赛可以,但这次的路线必须有我来定。”小兔子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现在我们就到赛场去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获取新知。

同学们,今天森林之王老虎给我打电话说森林王国有一场运动会,邀请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同学去观看。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吧:百米赛跑都快要开始了,我用电脑出示动物赛跑图,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哪些小动物?老师最喜欢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同时也可能有学生会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后面是小乌龟和小蜗牛。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给予表扬说“你真棒”、“观察得真仔细”等等,并用小红花作为奖励。

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同时,动态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主权。

2号车排在最前面,3号车排在4号车的后面,1号车在最后面。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短信的内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摆一摆。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里我会给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评价。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回放,让学生对照自己摆的对不对。

卡丁车大赛的情境新颖时尚,同学们团结合作,认识字的同学读信息,其他同学摆图片,在小组内观察与交流中,解决了这样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合实际,启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中间一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然后我继续问学生:前在哪儿?后在哪儿?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小脸)对着就是前。(后背)对着就是后。方向转一转,前后就(改变)。最后根据问题和学生的回答编出下面这首儿歌:

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

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意义,体验到前后的相对性,同时更深一层理解到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前后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前后”概念意义,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再次获得愉快、成功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排队的思考题作为这节课的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少,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采用了这种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更加美观实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长城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视听资料,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我来说几句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纵观整堂课的教学,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还有许多失败之处。一直提醒自己在上课时要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多读几遍,但最终还是草草了事,匆匆而过,没有其他老师那样细致到位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