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 画角的教学反思(大全7篇)

时间:2023-09-25 09:27:38 作者:雁落霞 口号大全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 画角的教学反思(大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一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

(1)直线、射线和角

(2)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

(4)画角。学生课堂上的“耶!”

学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教材画角的例题呈现了画65°的角,下面是画角的步骤,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画角是否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让他们动手画角。但是,就在上课的一刹那,我改变了预设的方案,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因为学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础,可能他们会自己摸索出画角的方法,如果不会,再采取方案一,自学教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于是问:“你们会画60°的角吗?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画,再动手。”(没有选择教材的65°,而选择了60°,我想学生可能会现不同的画法,比如用三角尺画。)听说能画角,学生比较兴奋,想了一会儿,个个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地动手画了起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汇报时学生出现了:王宁:“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画的。”把他的作品反馈在实物投影上,确实是60°,但是角的顶点这儿画的不太理想。陆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画的,先在本子上画一条射线,再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着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着射线,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这个点再画一条射线。”陆雨婷的说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学生的能力。“你们喜欢那种画法呢?”学生说的不一。“既然这样,你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个70°的角吧!”学生动手画了起来,汇报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用量角器画角,我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用三角尺画呢?”学生都说用量角器画比较方便。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画70°角的方法后,再让他们看书,我说:“其实你们的画法和书上的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学生开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学生的高兴劲,我知道他们此时已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那么我呢?当然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看书以后,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还有补充,画好以后还应该检验,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多好的的孩子啊!我从心里感叹着。另外:当出现要求画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时,会出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

于是教会学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为内圈70度对应外圈110度的位置,内圈80度对应外圈100度的位置,内圈75度就对应外圈105度的位置。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二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怎样画角。本节课在探究新知时,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

1、用自己的方法画一个60°的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60°的角的。

3、试着画一个150°的角。整个过程是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然后小组交流画角的方法,最后全班大展示。

学生说了两种画60°的方法:

1、用直角三角板的一个60°角来画,先画一条射线,然后把三角板的60°角的一条边与射线重合,角的顶点与射线的顶点重合,画出另一条边,这样60°角就画好了。

2、用量角器画。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放在射线上面,注意:量角器的中心必须与射线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找到60°的刻度,打上圆点,最后把它与射线的顶点连起来。

从学生展示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经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直接用三角板来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也来自于量角的方法,他们已经具备了迁移知识的能力。只是在用语言描述时差强人意,不是很准确,可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出来了,就是很大的进步,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对于画角的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概括,主要是为了大部分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在思路上能更清晰一些。学生学会了量角以后,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你能试着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吗?120°、105°、75°、135°、15°、150°,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利用两个三角板中的度数就可以拼出来了。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画角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把知识学活。当然,在简单的`知识也有学生还是不懂、不会做。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考虑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寻求适合每个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三

我在设计这堂课之前,首先从作者身上着手去剖析。

我探讨了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作者沈从文本身是苗族人,所以他对云南以及云南民歌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的积淀下写成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亲切感人。作者想借这篇文章表达对云南民歌的热爱和赞赏,从而歌颂云南人民的乐观淳朴的民风。基于这一点我将本文的技能目标定为:欣赏品味文章质朴生动的语言特色。

其次,新课标中对语文的学习作出了解读,说"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在"导语"的设计上,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北方民歌入手,和云南民歌相对比,让学生快速抓住云南民歌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于快速进入文章的氛围。

第三、我在对于文章的分析上,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快速的理清文章的脉络,我在设计问题上以一个大问题带动整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又在各个小问题上根据课堂进程灵活调整,这样使整堂课条理清晰。

第四、我将整堂课设置为四个环节,分别为"读中有悟、悟中有品、品中有探、探中有拓",由浅入深,有内容到语言、有语言到结构、有文本到实际,从文章整体入手,最后落到学生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第五、我针对现在中学生崇尚港台明星的流行歌曲的现象,我将这堂课的情感目标和教学难点设置为: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有追求时尚向关注民族转移。事实证明这一点确实是难点,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理解不深,对于曾经很著名的民歌也是闻所未闻,这也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忽略的,所以在整堂课上,不仅没有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反倒像个客人,而且还是个"拘谨的客人"只怪我这个"大主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招待之礼",这也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要重点注意的。

总之经过这堂课,我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一堂课,首先教师本身要特别熟练的驾驭教材,还要将这堂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设想到,并想好应对之策。这样,才有可能上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四

“角的度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内容:(1)直线、射线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类(4)画角。学生课堂上的“耶!”

学利用量角器画角时,本节课学生学的还比较轻松。比较成功的是新知的探究:教材画角的例题呈现了画65°的角,下面是画角的步骤,看了教材以后,我想画角是否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让他们动手画角。但是,就在上课的一刹那,我改变了预设的方案,我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因为学生有一定量角的基础,可能他们会自己摸索出画角的方法,如果不会,再采取方案一,自学教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于是问:“你们会画60°的角吗?先想一想,自己准备怎么画,再动手。”(没有选择教材的65°,而选择了60°,我想学生可能会现不同的画法,比如用三角尺画。)听说能画角,学生比较兴奋,想了一会儿,个个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地动手画了起来,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汇报时学生出现了:王宁:“我是用三角尺的60°角画的。”把他的作品反馈在实物投影上,确实是60°,但是角的顶点这儿画的不太理想。陆雨婷:“我是用量角器画的,先在本子上画一条射线,再用量角器的中心点对着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着射线,再在量角器的60°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从射线的端点出发,通过这个点再画一条射线。”陆雨婷的说法多好啊!我在心里佩服学生的能力。“你们喜欢那种画法呢?”学生说的不一。“既然这样,你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个70°的角吧!”学生动手画了起来,汇报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用量角器画角,我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用三角尺画呢?”学生都说用量角器画比较方便。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画70°角的方法后,再让他们看书,我说:“其实你们的画法和书上的介绍的方法是一样的,你们真了不起!”学生开心地喊出了“耶!”看到学生的高兴劲,我知道他们此时已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那么我呢?当然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看书以后,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还有补充,画好以后还应该检验,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自己画的角是否正确。多好的的孩子啊!我从心里感叹着。另外:当出现要求画的角,如:75度、155度……有5度的角时,会出现问题。主要出现在,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

于是教会学生要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因为内圈70度对应外圈110度的位置,内圈80度对应外圈100度的位置,内圈75度就对应外圈105度的位置。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五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怎样画角。本节课在探究新知时,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

1、用自己的方法画一个60°的角。

2、说说你是怎样画60°的角的。

3、试着画一个150°的角。整个过程是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画角,然后小组交流画角的方法,最后全班大展示。学生说了两种画60°的方法:

1、用直角三角板的一个60°角来画,先画一条射线,然后把三角板的60°角的一条边与射线重合,角的顶点与射线的顶点重合,画出另一条边,这样60°角就画好了。

2、用量角器画。先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放在射线上面,注意:量角器的中心必须与射线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找到60°的刻度,打上圆点,最后把它与射线的顶点连起来。

从学生展示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经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直接用三角板来画角,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也来自于量角的方法,他们已经具备了迁移知识的能力。只是在用语言描述时差强人意,不是很准确,可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出来了,就是很大的进步,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已经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对于画角的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概括,主要是为了大部分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在思路上能更清晰一些。学生学会了量角以后,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你能试着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吗?120°、105°、75°、135°、15°、150°,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利用两个三角板中的度数就可以拼出来了。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画角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把知识学活。当然,在简单的知识也有学生还是不懂、不会做。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考虑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寻求适合每个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六

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我觉得一节课里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学生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在教学画角时,我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索画法。从大展示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家庭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家庭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其实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零刻度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由于本单元过于抽象,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抽象数学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抽象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摸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带入课堂,让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个位是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三角形的分类的教学反思篇七

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我觉得一节课里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学生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在教学画角时,我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索画法。从大展示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家庭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家庭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其实最主要的一点是,学生对于零刻度的理解不是十分到位,由于本单元过于抽象,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抽象数学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抽象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摸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带入课堂,让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个位是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