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18:47:07 作者:薇儿 文秘知识 最新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现实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确定方位的经验和方法,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模糊的。因此,本节课我从三方面来组织教学:一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讨论和交流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早上,面向太阳站立,如何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辨别方向的方法。二是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些确定方位的活动,在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记忆,掌握方位概念。如:观察和交流教室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三是通过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有实用价值的确定方位的策略,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想想做做”的习题安排学生进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如:同桌之间指一指四个方向;观察交流教室和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课堂结合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另外,让学生动手制作校园平面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概念。

不足,在制作校园平面图时,就需要学生把现实中的辨认与地图上统一起来时就产生了很多困难这是一个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转换对应,这一过程课堂处理的不够好。

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篇二

课中我能放手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他们疑惑的,并停下脚步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互相纠错中获得准确的认知。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这是我所乐见的。他们的表达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就在表达当中,锻炼了胆识,学会了思考,学会自我完善。如学生说60小格的算法,就有多样性,有的说5加5,有的说用乘法口诀,还有的说两种结合,甚至有的说12乘5等于60这样超出知识面的话,最后都知道用乘法口诀是比较简便好用的。部分学生说大格小格,以及认识时分时不够准确,学生能立马站起来评价纠错。还有29分的认读方法也让我心花怒放。学生其实很聪明,只是缺少我们认真的期待。认识时分的关系,学生能认真观察,发现1时等于60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很顺利,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数学学了多少并不是衡量好课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会说会发现,碰撞出更多知识生长点,才是我们更要关注的焦点。

一堂课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设想走完全程的,它一定有旁逸斜出的时候,这样才是真实的课堂。本课中我能抓住几个突发的状况,将错就错,以点散开,稍微点拨与启发,学生立刻豁然开朗。如学生对时认识较好,对分认识不好,这是我课前有所意料。但我能停下来,让学生说出07分是怎么认识的,并让学生给予帮助指正,发挥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共同提高。拨一分的认识时也花了不少时间。在学生说出分针“到了”,我能抓住这个有效教学资源,顺势问为什么说分针到了,让学生理解分针又回到了起点,走了一圈就不难理解了,既尊重学生的发言,又顺便突破了难点。

课开始我能围绕课前让学生自习的内容展开教学,在检查交流学生的自学作业时,为了照顾部分学生的疑问,过程有些拖拉,节奏慢,不够紧凑。认识时分我能充分让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展开充分的交流,不管师生还是生生,我个人认为比较满意,学生突然迸发的火花能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很关注的一点。由于这个过程又有几个学生看分不是很准确,我又放慢了速度,致使后面内容无法上完,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不过我还是坚持上到哪是哪的方式收场,因为当课堂经常出现好风景,会让你多留恋多驻足,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又很人性。课中各个环节能顺利衔接,过渡语言也较为合理,引导语言较有启发性,但不够儿童化,不够亲切。

本课的重点是时分的认识,难点是时与分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时分时,我能假设钟面是一个圆形跑道,它的起点就是时分针工作开始的地方,使学生建立起时分的计时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印象,再继续让学生尝试拨动钟面,进一步感知时分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时分针的同时出发同时停止的过程,这时老师并加以肢体语言表示时分针的走动方向,进而引出时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建构来得自然而深刻,既关注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当然教学目标也就能初步达成。

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篇三

《奥运开幕》是新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半时、快几时了以及几时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和分。时、分是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也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由于现在生活中大多认识时间都以数字式时钟居多,反而对指针式钟表,学生虽常见但并不常认,这样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就有一定的难度,故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发展数学语言;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感知和体验时间,认知时针、分针的联系与各自的认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和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难点: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开幕视频。

2、放大时钟图片,引入认识钟面。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

2、出示放大的钟面图,提问:关于钟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3、小组交流并完成“填一填”。

师: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学具小钟面,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钟面,再试着拨一拨,并完成下面的“填一填”。

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时。

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4、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动画演示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发现:1时=分。(板书)

(二)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出示8时8分的钟面,这个时间是几时几分?

2、同桌交流:你们是怎么认读钟面上的时间的?

3、交流汇报。(几时看大格,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几分看小格,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4、读出钟面上的时间:9时、9时半、9时45分

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的。

5、小结认读钟面上时间的方法: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6、师介绍两种记时方法。如8时8分也可以写成8:08。

三、当堂练习,巩固运用。

1、看一看,连一连。

2、读一读,说一说。(“淘气的一天”)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游戏,拓展提升。(视教学时间情况而增减教学内容)

“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1)师拨出某个时间,学生认读出时间;或说出某个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来。

(2)同桌2人共同完成游戏。

五、课堂小结,情感激励。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情感寄语:珍惜时间。

教学设计

2.太阳教学设计

3.《山雨》教学设计

4.《christmas》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7.《长城》教学设计

8.《猫》教学设计

9.《人生》教学设计

10.《春》教学设计

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篇四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南关小学李海梅

《小熊购物》一课重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这种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并掌握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算式的实际意义,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效果还不错,有的孩子直接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有的孩子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由于有了直观图的帮助,大部分孩子都能较轻松地理解3×4+6或6+3×4的实际意义。由于理解了算式的实际意义,因此孩子大都知道这道题有加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而为什么要“先乘后加”?很多人总错误的认为,这是一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有多数的孩子,学完了混合运算后,也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背后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真实的情境去举例说明,学生逐渐明白了算式并非没有“生命”,背后有无数个具体问题的情境,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规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真正做到理解“先乘后加”这种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虽然在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上多花了一点时间导致后面的脱式计算的时间减少了,使得一些孩子在脱式计算的格式上出现一些问题,今后会加以强调。

二年级奥运开幕教学反思篇五

“认识时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回顾我执教的《奥运开幕》一课,我从以下几点反思:

一、思得【成功之处】

1.以贴近儿童生活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彰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已经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学习认识时间之前,先通过简单的'复习让学生明确认识时间的方法,为后面的认识分做好铺垫。

3.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时间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时间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所以我在教授1时=60分的时候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针、时针一步一步的演示,水到渠成地明白了1时=60分。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记忆深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演示、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掌握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学会了看钟表上表示的时间,并学会了记时间的方法,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三、思失【不足之处】

1.对课堂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前面的讲授环节处理的过细,学习的太慢,所以练习部分显得仓促,巩固不够。

2.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由于时间和自己情绪的紧张因此对于有些学生出现的问题纠正不及时。

四、思改【再教措施】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力争更高效。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更加合理,把前面的讲授环节安排的紧凑一些,给后面的巩固练习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

2.低段的课堂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多彩一些,课件要更贴近学生,让课堂更加活泼轻松一些。

3.在对于学生的评价上,应该形式更多,更准确,更富激励性,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还要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争取在今后纠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慢慢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