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范文(22篇)

时间:2023-11-23 10:33:26 作者:JQ文豪 党团范文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范文(22篇)

小学教案还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掌握一些好的小学教案范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小学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

3.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1.故事的背景介绍;

2.故事的主要情节;

3.故事的主题和启示。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谈论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故事(20分钟)。

教师向孩子们讲述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3.讲解故事(10分钟)。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对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启示。

4.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孩子们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主题和启示进行讨论,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总结(10分钟)。

教师对孩子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启示,鼓励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

1.导入法。

通过导入,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的主题和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阅读法。

通过阅读,让孩子们自己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3.讲解法。

通过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阅读故事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孩子们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毅力,评价孩子们的成长情况。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故事在孩子们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故事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可以启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勇气和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故事的运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四部分内容。

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清平乐》,大体知道词的的`内容,并能背诵。通过自读短文,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读准字音。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阙和下阕。

2学习词的上半阙。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阙。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阙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内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阙。

3学习词的下半阙。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阙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阙。

4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指导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激趣。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作业设计。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七。

读读背背。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积累运用二》

1、熟读成诵六句有关人生的至理名言。

2、根据学习读写例话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短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读,想一想每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把你喜欢的名言先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再说说它的意思,一会儿进行汇报。

3、进行汇报。

4、第一句。

指名读,谈谈这句名言的意思。

先指导朗读,再齐读。

大家自由练读,再齐读。

5、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四、五、六句。

6、背诵。

二、完成“阅读”

1、导语。

2、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表现陈毅强烈感情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3)自由读短文,你喜欢哪局话就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4)齐读陈毅说的这句话,再次体会陈毅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二、三课时。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写读后感,板书课题并齐读,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生汇报问题。

什么是读后感?怎样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应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小组喜欢解决哪个问题就解决哪个问题,一会儿进行交流。

三、交流。

写读后感要注意三个问题。

b)写体会最深的部分。

c)写好读后感的方法。

i.要有一个好的题目。

ii.要有好的开头:总结全文;渲染环境气氛,导入主要内容,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点明中心。

iii.要重点写好感想,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实际等,写出具体的心得感受,联系实际还要善于联想。

四、小结。

根据汇报的结果,我们来读《古井》的读后感。重温读后感的写法,加深印象。根据学习的方法,我们来写一篇读后感。

[积累运用二(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

本次积累 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背诵古诗《滁州西涧》。阅读短文《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本组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了解制作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制作剪报,并鼓励学生养成剪报的好习惯。

学习本组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学生能够结合问题自读短文,对于习作,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景物描写,但内容还不够具体。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几份教师或学生做好的剪报。带剪刀、胶水和一些自己家的报纸来上课,准备制作剪报。

教学时数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并背诵古诗《滁州西涧》,自学短文《罗马速写》,了解最作者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2 学习新内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唐诗《滁州西涧》。

(1)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诗。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发音。

(2)采用全班朗读、同桌对读、小组内互读等方式让学生将诗读熟。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诗句描绘的情景。

(4)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二、完成“阅读”

1 自由朗读短文《罗马速写》,读准字音,读通顺。

2 不理解的词语,弄懂意思。

3 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哪些景物,把点明这些景物的词语画下来。

4 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5 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交流学习效果。

1 扫清字词障碍。哪些词语是自己通过弄懂的?

2 朗读。

3 作者写了罗马的哪些景物?

4 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5 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四、背诵积累。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试着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练习背诵。

作业设计

读《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

读读背背——滁州西涧

阅读——罗马速写

《说勤奋》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干有所作为,才干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胜利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胜利者所取得的成绩。

用“汗水”、“心血”比喻胜利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身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考虑。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妙。

d、取得的成绩(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绩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发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果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发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胜利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胜利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干有所作为,才干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干…………才干…………。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安排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胜利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积累运用二》

1、积累古代名言警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2、阅读短文《毛遂自荐》,了解短文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

3、口语交际“自己选自己,好不好”,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看法,注意文明礼貌。

4、习作:家人的星期天。

二、教学重难点。

1、读背名言警句,能叙述《毛遂自荐》的故事内容,体会其思想。

2、习作:写清家人怎样度过星期天,叙事要有意义。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积累运用》的学习,现在先看“读读背背”。

二、学习“读读背背”: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想语句的大致意思。

3、逐句朗读并说说意思,师生评议。

4、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

三、学习“阅读”:

1、自由朗读短文,边读边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说说大意。

3、同桌互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5、结合现实生活,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发。

6、齐读短文。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把成语故事讲给家人听。

3、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读读背背”。

2、指名说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3、谈话导入:自己推荐自己确实很重要,那么自己选自己呢?你有什么看法,让我们进入口语交际。

二、明确要求:

1、齐读提示,思考交际的要求。

2、指名说说要求,其他同学补充。

三、进行说话训练:

1、自组小组,组内讨论“自己选自己,好不好”。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意见,注意文明礼貌。

(2)推荐出本组的代表。

(3)汇总小组意见。

2、全班交流汇报。

3、小结本次活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选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整理自己的意见。

2、预习“习作”,留心观察自己的家里星期天是怎么过的。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星期天,是个令人期待的日子。你家的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交流交流。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提示,边读边想习作要求。

2、交流习作的范围和要求。

3、齐读提示,明确要求。

三、交流习作内容:

1、谈话:作文内容应是写怎样度过星期天的。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那么在星期天,你家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你把准备的材料拿出来,在组内交流,充分发表见解。

2、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全班交流,评议是否有意义或有意思。

4、引导学生试着把本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把内容再说具体些。

四、练习作文:

把刚才自己说的话按顺序整理出来,语句要通顺,内容写具体,写出自己和家人的真实感受。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作文,写完后再检查修改,最后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师巡视指导,对先完成的同学进行面批,并指导先完成的同学帮助个别后进生。

第五课时。

一、小结本次习作完成情况:

1、指出好的地方。

2、强调不足之处。

二、评议、修改中等作文:

1、出示一篇中层且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自读,提示自己见解。

2、全班同学交流见解,重点说清为什么。

3、再读修改后的文章,说说为什么好?

4、小结修改的落脚点。

三、自读作品,修改自己作文:

1、对照上面修改的.地方,自读自己作文,找找自己有没有出现同样问题的地方,自己修改。

2、改后再自己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鼓励写得较差的同学重写一篇。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李时珍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

4.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直到今天,《本草纲目》仍被人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发”。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吧。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两人一组轮读生字词。

3.学习生字(课件)。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齐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课件)。

补充段落提纲:

(1)李时珍从小就对中药产生了。

(第自然段)。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

(4)介绍了《本草纲目》的。

(第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着重写了哪一件?

(1)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

(2)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

(3)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标本。

(4)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

着重写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练字帖。

第二课时。

2.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总结拓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李时珍具备了良好的医学天赋。

2.李时珍把各种草虫当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把本段中的“摆弄”换成“玩弄”好不好?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事,说明了说明?

3.学生交流。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分组读课文,思考: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分三层。(8)(9)(10-14)。

2.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3.交流感悟。

(1)李时珍一头扎进这一天然宝库,终日活动在悬崖峭壁之间,晚上就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的木板房中。大风吹来,木板房摇摇欲坠,四周狼嚎,不绝于耳。

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品质。

(2)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痛不痛。”

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

语言描写突出了李时珍勇于实践,为天下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

4.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

五、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找出段中的数字,说说它们的作用。

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

3.你从《本草纲目》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中体会到了什么?

《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六、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本文讲述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赞扬了李时珍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精神。

2.总结写法。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通过细节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

七、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李时珍

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二、学期教学目标。

字。

2、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

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

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

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

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

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

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进度表。

周次内容。

11、2、3。

23、练习1。

34、5、6。

46、练习2。

5国庆放假。

67、8、9。

7----练习3。

810、11、12。

912、--练习4。

1013、14、15。

11------练习5。

1216、17、18。

1318、---练习6。

1419、20、21。

1521、习作训练。

16练习7、22、23。

1723、24、习作训练。

18练习8。

19复习。

20期末测试。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积累运用二》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

二、语海拾贝。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

自读谚语。

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

三、点击成语。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自己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

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1、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口语交际:说夏天。

1、质疑激趣,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交流。

4、组织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自己的情况谈。

根据要求,认真读书、思考。

交流。

小组互动,交流感受。

小组内相互说感受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二、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3、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

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李时珍

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入境悟情,并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放鱼”与“得到启示”部分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品词品句,体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简述课文主要叙述顺序。

2、提问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钓鱼部分)。

(1)“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2)钓到这条鱼后“我”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得意,欣赏)。

3、指名配乐读,生边欣赏画面边体会当时作者与父亲的愉悦心情。(播放课件:“我”钓到鱼的过程。)。

二、思维拓展、迁移。

过渡:是啊,在这么美的夜晚,钓到这样大的一条鲈鱼,真是一件人生快事啊,如果你就是当时文中的那个小作者,想想看,你准备怎样处理这条鱼?(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1、生写自己的处理方法在纸条上。

2、抽生说说自己写的内容。

3、指名部分学生把自己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三、学习“放鱼”部分。

过渡:同学们的处理方法丰富多彩,但文中的“我”的父亲却叫“我”把鱼放回湖里去。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后面的内容,找出放鱼的内容。

1、抽生说放鱼部分的段落(4-9自然段)。

(1)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思考内容)。

a、请找出父亲动作词、神态词、语言,联系这些词语想想父亲是怎么想的?

b、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我”当时心理的变化。

(2)抽生解决“思考”中的问题。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4)指名朗读,抽生评价,师适当点拔。

(5)抽两小组分角色朗读。

3、讨论: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鱼回湖?

(1)抽生汇报。

(2)师小结。

四、学习“得启示”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边读边把你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抽生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

(1)齐读句子一,想想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诱惑人的“鱼”。)。

(2)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句子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a、联系课文内容“放鱼,留鱼”来理解第一句话。

b、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4、拓展,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些诱惑人的“鱼”,如果再一次让你处理刚才你钓到的这条大鱼,你现在又会怎么处理它?写在纸条上。

(1)抽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2)指名把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5、师小结。

6、齐读最后两段话。

五、延伸:

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得到的启示或感受。

板书设计:

29。

放钓留。

是非。

道德     实践。

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2、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序描写。

3、了解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剪报,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剪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竞背古诗,激趣导入。

1、比一比:谁知道的诗人多,谁会背的古诗多。

2、学习《滁洲西涧》。

(1)读通古诗,认识生字新词:滁洲、西涧、怜。

(2)粗知大意。

(3)诵读古诗,

(4)鼓励用简笔画画出诗歌描写的景象。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给生字新词注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几样景物,用笔在文中画出。

3、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4、交流学习收获。

5、鼓励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设计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方能领悟到文章的真谛,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行为努力做到:

其一,务本。首先是务学生这个“本”,整个教学设计始终是把学生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是务文本这个“本”,整个教学设计紧扣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意,体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其二,和谐。整个设计是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的手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与文本进行充分而又真切的对话,让学生在和谐互动的对话情境当中,对文本的语言、情感和结构产生认同和赞赏。

知识与能力: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看图片、讨论交流感受雾凇的美以及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让大家先看几个词:

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我们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这几个词使你想到哪些画面?

2、学生描述。

3、知道这几个词的来历吗?教师陈述:这是总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的雾凇奇观后,为此景所题的词。

4、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二、精读感悟。

(一)、奇观。

2、播放图片(配乐)师解说: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可当你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见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松树和柳树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银菊,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3、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4、大家说的真好,积累的词汇真多。是啊,雾凇真美啊!真乃一大(奇观)!(板书:奇观)。

“奇观”的“观”就是“景象、样子”,那“奇观”是指什么样的景象呢?(少见的、罕见的、希奇的等)。

5、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语。

(1)多。

a、“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都是雾凇,真多啊)还有哪个词可看出雾凇多?

b、“缀满”它可以换成“挂满”或者“盛开”吗?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c、指名读,读出雾凇的多。(评:这么多的雾凇,真是壮观!)。

d、小结:雾凇的奇奇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的发现。(板书:奇)。

(2)美。

这么美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松花江畔,看到了这美丽的雾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共同来感受它的多和美,好吗?齐读。

(4)小结:雾凇真是一幅美丽而奇妙的画卷啊,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二)形成。

1、看到这么美的雾凇,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只有吉林的雾凇闻名全国呢?”想知道答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出示思考题:

(1)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2、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3、读后同桌俩人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

4、交流汇报:

(1)谁来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写雾凇形成的原因?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2)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那些条件?

(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什么叫过于饱和的水汽?(水汽就是雾气,过于饱和就是雾气特别充足,特别多。)。

出示“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读好这一句,注意断句。

(4)这些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样遇冷凝结而成的呢?哪些句子是描写遇冷凝结这一过程的?(指名读)。

(5)雾凇的形成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想读一读,好吗?听老师读。(师范读)。

(6)听完了,有什么感觉?(真神奇、真奇妙!)当然这一过程是很慢的,你从文中哪些词可以感觉出来?(慢慢地、逐渐等)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镀上了白银。”

(7)你能把这种缓慢过程读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引读:慢慢地,松针、柳枝都变了,最初。逐渐。最后……。

随着这雾凇的慢慢形成,这景观也越来越美,你的心情是不是也越来越兴奋和欣喜?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出示:“最初是银线,逐渐变成了银条,最后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8)下面我们不看书,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能不能把雾凇的形成过程说出来。(先自由练,然后齐读)。

屏幕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渐渐地,(),()。这蒸腾的雾气(),(),()。最初(),逐渐(),最后()。

(三)赞叹。

1、过渡:经过一夜的工夫,美丽的雾凇奇观终于形成了,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再次播放图片)。

2、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什么?你想怎样去赞叹它?

3、漫步在松花江边的人是怎么赞叹它的呢?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看着后面的感叹号,读出感叹的语气。(再指名读)。

评:你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你欣喜惊讶的感情了。

5、讲解这句诗的来源(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虽然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真可谓是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用在这里也是恰如其分。)。

6、小结:同学们,吉林雾凇不但多而且美,连形成过程也如此奇妙独特,难怪被称为闻名全国的一大奇观,见过的人无不这样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李时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九寨沟,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请你自由轻声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雪峰:

(1)指名读。

(2)我们一起来看看插入云霄的雪峰。(多媒体显示)。

(3)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板书:雪峰插云)。

(4)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湖泊:

(1)指名读有关语句。

(2)这么美的湖泊真想亲眼看一看。(多媒体显示)。

(3)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

引到森林(在这片原始森林里,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许多树长得又粗又高,真可谓古木参天。)(板书)。

(4)这么美的湖泊能不能美美得读一读呢?

先自己练读一下 指名一位好同学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如同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真美!)。

瀑布:

(1)你能通过读向大家展示瀑布的雄伟吗?

(2)让我们来亲眼看看瀑布,听听它的声音,一定会读得更好。(多媒体显示)。

(3)喜欢瀑布的同学一起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3、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雄伟壮观的瀑布,这一动一静就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平湖飞瀑(板书)。

4、九寨沟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森林是美的,连湖底的石块也是美的,学到这儿,我也忍不住要来美美地读读这一小节。

5、想不想读,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生齐读)(你们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三、学习第四小节。

1、请你轻声读第四小节。

2、交流看它们来了(逐个显示动物)这是(  )。

3、你最喜欢哪个?把写这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要请你当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学习第五小节。

2、是啊,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怪不得到过九寨沟的游人看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都说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

五、欣赏歌曲。

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互相提改善意见,共同进步。班内进行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演讲的兴趣。

同桌交换作文尝试互评互改。

通过交流习作,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作文。

板书

1、师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师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3、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

不懂中学习。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回顾拓展七

资料搜集

1、资料分类的方法 时间分类、项目分类、主题分类等 不屈不挠 烈士

2、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奋发图强 英雄

3、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思本节课内容既有对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又有对成语的进一步拓展掌握,另外还安排了加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抗战英雄故事会,内容较以前难度有所增大,在课堂处理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读题目要求。

2.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李时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周恩来同志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简介周恩来。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1、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2、精讲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师小结。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小扬眉哭了,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3、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体会。

6、反馈体会。

7、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师小结。

9、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

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

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总结全文。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

25《李时珍》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入境悟情,并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放鱼”与“得到启示”部分的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品词品句,体会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简述课文主要叙述顺序。

2、提问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钓鱼部分)。

(1)“我”钓到一条怎样的鱼?

(2)钓到这条鱼后“我”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得意,欣赏)。

3、指名配乐读,生边欣赏画面边体会当时作者与父亲的愉悦心情。(播放课件:“我”钓到鱼的过程。)。

二、思维拓展、迁移。

过渡:是啊,在这么美的夜晚,钓到这样大的一条鲈鱼,真是一件人生快事啊,如果你就是当时文中的那个小作者,想想看,你准备怎样处理这条鱼?(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1、生写自己的处理方法在纸条上。

2、抽生说说自己写的内容。

3、指名部分学生把自己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三、学习“放鱼”部分。

过渡:同学们的处理方法丰富多彩,但文中的“我”的父亲却叫“我”把鱼放回湖里去。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后面的内容,找出放鱼的内容。

1、抽生说放鱼部分的段落(4-9自然段)。

(1)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思考内容)。

a、请找出父亲动作词、神态词、语言,联系这些词语想想父亲是怎么想的?

b、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句,体会“我”当时心理的变化。

(2)抽生解决“思考”中的问题。

(3)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4)指名朗读,抽生评价,师适当点拔。

(5)抽两小组分角色朗读。

3、讨论: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放鱼回湖?

(1)抽生汇报。

(2)师小结。

四、学习“得启示”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边读边把你不理解的作上记号。

2、抽生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相机出示课件)。

(1)齐读句子一,想想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诱惑人的“鱼”。)。

(2)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句子二,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勇气和力量。)。

a、联系课文内容“放鱼,留鱼”来理解第一句话。

b、你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

4、拓展,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些诱惑人的“鱼”,如果再一次让你处理刚才你钓到的这条大鱼,你现在又会怎么处理它?写在纸条上。

(1)抽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2)指名把写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5、师小结。

6、齐读最后两段话。

五、延伸:

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得到的启示或感受。

板书设计:

29。

放钓留。

是非。

道德实践。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教学用书、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优、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成绩参差不齐。针对上述情况,要提高本班语文成绩必须夯实基础,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三、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2、汉字。

掌握生字和多音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设问等。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和变换句式。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背诵及默写。主要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及日积月累。

7、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四、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五、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单元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市局教研员主编的《学习指导》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2、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六、复习时间和内容安排(共25节)。

一:复习字形、字音。方式:进行百字竞赛。对成绩不理想者单独默写。(1节)。

二:复习多音字,近、反义词,四字词语,选词填空(2节)。

三:复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背诵部分和古诗。方式:抽背和练习卷。(2节)。

四:复习句式的变换、缩句、修改病句。方式:做练习。(2节)。

五:复习阅读短文。分段概括段意、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解释、检查方法。方式:先课内后课外,相关试卷测试。(2节)。

六:复习作文。人、事、物、景、信(格式)、审题、组织语言。方式:先列提纲后写。(5节)。

七:模拟考试及试卷评讲。(10节)八:学生自由支配。(1节)。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连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

三、教材的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四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既注意体现阶段性,又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本册教材的每组课文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努力做到了使教科书既成为老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比如“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此栏目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他们的对话只是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六、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

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七、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字的训练指导,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体会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让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积累运用。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六)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在听和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七)关于习作教学。

能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写人;练习从内容、词语、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把自己写得不具体的作文改具体;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课外读物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习作除了教材中的安排,应该有另外的练笔!

一、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四学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3个板块,每个板快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

二、学期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明确规定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做到明确,可以操作,能够检测。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

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

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1.导学:“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你不会的一定要记得问老师!”小朋友们,这样的话你听过吗?你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对,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多学,多问。这些话,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说过了,不过说的稍有不同。

2.比赛游戏形式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2)二比:和同桌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3)三比:指名领读。

(4)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他们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达言简意赅。)

(6)尝试背诵。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引出主题,激起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你知道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 你们仔细看看图文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跟老师念一念,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跟念时,教师加重末尾一字的发音,引导学生发现“咚、空”等字押韵的规律。

3.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从中体验活动中的快乐情绪。

教师通过打击乐节奏来逐步提高念儿歌的速度,增加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学生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一边流利愉快地念儿歌。

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这首儿歌里你喜欢哪些人,不喜欢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设计恰当的表情和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师打节奏,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表演。

三、课后延伸,亲子读诗

把这首儿歌推荐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用快乐的形式朗读儿歌。

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 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1.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2.在品味“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可采用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

(一)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场面的壮观和喧闹,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二)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引导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分别让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壮观?写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最喜欢描写灰椋鸟的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归林场面的壮观,又感受到了入林后的喧闹热烈的场面以及鸟儿的可爱。

2.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述可以适当点拨,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灰椋鸟,想象自己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3.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椋鸟入林后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读了作者的感想之后,说说你读了之后的感想;这样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

4.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这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你听出壮观的气势来了吗?你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吗?”教师这样引导着,学生进行评价,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