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精选21篇)

时间:2024-01-08 00:32:49 作者:紫薇儿 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应该具备客观、准确、全面、可读性强等特点,以确保读者对研究对象有全面的了解。以下是一份关于消费者偏好调研的报告,希望对大家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有所启发。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和电商扶贫的政策机遇,坚持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扶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积极推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了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和优秀示范网店,初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新路子,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成立全县电子商务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了电商协会和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电商物流协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县电商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把电商扶贫纳入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免抵押、免担保及贴息政策,为电商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突出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

一是开展网货研发。依托全县主导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建立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数据库和产品目录,鼓励、引导企业企业开发出沙棘产品、中药材、草畜肉食品、果蔬食品、手工工艺品五大系列,50多样网货产品。二是培育网货品牌。坚持把网货品牌培育作为发展电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商标授权共享办法,将贵清山贵清绿宝、**瑰宝、贵清山特产、艾康中华沙棘、**盐宝等多个品牌、商标授权县内各网店使用,扩大了**县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提高网货质量。县质监、工商、食药等行业部门组织企业以条形码、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核心,为**县所有网货产品建立统一的产品认证标识等身份证明。并开展了网货质量监督、产品认证等相关服务,保证了**县农产品网货达到“三品一标”的标准,为农产品对接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规划先行,着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谋划,做到规划先行。近年来全县先后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意见、规划,提出了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产品研发与品牌推广等10大体系、10大工程,高起点、全方位对全县电子商务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二是抓服务,促进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三有一能”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6个,具备购物代办、流快递、网络技术、金融支付、网货包装“五位一体”服务保障功能,逐步建成了“三有一能”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拓宽了“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通道,为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强化协作配合,积极培育新型业态。

一是着力培育网店大军。注重调动各方面资源搭建电商发展的运营平台和技术平台,引导各从业主体发展电商,开办网店。截止目前,全县建成网店69家,并培育出**县艾康沙棘、贵清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年药乡陇都岷药、高原贡品、陇特淘宝等一批运营良好的网店。二是全力推动转型升级。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加强,积极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发展电商产业,并扶持重点县乡农贸商场开办电子商务,促进实体企业和电商相结合。三是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结合**县实际,探索发展ppp融资新途径,共建**县电商物流公共服务项目;以**县邮政公司为主体,成立县、乡、村三级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社,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扶贫户”的电商发展新模式,增强电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仍然处于“低、窄、小、散、弱”态势,即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应用领域较窄、应用企业规模偏小、新业态零星布点、交易额总量偏弱,与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商基础薄弱,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一是市场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不能全面有效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无法杜绝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县、镇、村三级电商组织架构体系不健全,牵头管总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服务站功能欠缺,业务指导服务不够,县电商协会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我县信息产业虽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与电子商务特别是与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网络覆盖率较低、运行速度和质量不高、咨费较高等因素使得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农村公路户户通建设依旧没有达到全覆盖,硬件得不到保障。三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服务覆盖面小,而且快递单价偏高,企业积极性不高,制约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

(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售后客服、宣传推介、美术美工等高端人才。20xx年以来,我县虽然多次举办全县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班,对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及电于商务应用企业、个体网店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和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人员、各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大部分人都是粗略掌握了解,缺乏实际操作,虽然通过初步培训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电商人才的匮乏直接使得发展电商后劲不足。

(三)电商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充分。

一是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二是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是距离实现全县乡村服务体系全覆盖、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正常运营仍有较大差距。全县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品质量低、缺乏深度加工和标准化生产,网销额度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四)网货宣传研发乏力,电商品牌意识不强。

一是网适产品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虽然全县已组织企业开发出沙棘产品、中药材、草畜肉食品、果蔬食品、手工工艺品等系列产品,但是土特产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批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商品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二是资源整合不够,拳头效应不强,品牌开发相对落后。县内相邻相似特色产品资源分散,品牌杂而不一,“拳头效应”不明显。电商企业普遍对网适产品的品牌开发不够重视,不注重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网适产品包装简陋,品牌效应不强。三是宣传发动不够有力。全县上下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形式单一,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和途径了解不深,初级农特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较小,知晓率不高,影响力不大。

(五)政策扶持有限,资金投入不足。

与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全县网商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个体网店由于受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总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多数为青年人,虽有创业意愿,但缺乏资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多入淘宝商城后,在运营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重重压力,需要研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

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重点任务是夯实底子,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做好综合服务、人才培养、推介研发、示范引领等工作。

(一)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成立县电子商务办公室,建立完备的工作推进机制。由电商办统一负责全县电商物流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推动和微信公众平台工作,各个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市场监管体系,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电商行为。督促第三方平台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主体准入,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提升品质信誉,促进守法诚信经营,维护电商市场秩序。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实施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工程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夯实“县有中心,乡(镇)有门店、社区和村社有点”的仓储物流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全县135个行政村构建集村邮政服务网点、村快递服务网点、村电子商务网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的服务新模式。五是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孵化中心、13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全县电商提供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物流等零成本开店运营服务。

(二)加大人才培养,强化技术人才保障。

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引进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专业人才,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有效整合人社、农业、扶贫和工青妇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强对电商创业群体、从业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开展电子商务技能、运营管理知识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知晓业务、会经营、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继续加强与淘宝大学等培训院校的合作,为全县及乡镇集中培训一批电子商务服务骨干力量。四是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建设奖励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发展较好的电商企业,以典型带动引领,切实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激发电子商务人才的创优意识。

(三)加强网货推介研发,全面树立品牌意识。

一是要围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监控,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及sc认证,对农特产品要进行产品分级、初深加工、精细研发、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和品牌打造,解决农特产品上线销售的前置障碍。二是制定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品牌。建立科学、规划、系统的品牌战略体系,统一整合县内相邻相似特色产品资源,集中力量把众多散乱的农特产品打造成“拳头”产品,切实增强品牌创造、培育、运行和保护能力。继续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沙棘、蚕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放养鸡和蕨麻猪等特色系列网适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县油用牡丹、井盐、山野菜、土蜂蜜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包装力度,突出地域特色,丰富网销种类。三是加大电商品牌宣传力度,灵活运用“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品牌宣传方面形成微博、微信网络宣传矩阵。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示范效应;加强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结合发展,以融合促进创新,借助电商优势,大力发展移动社交、新媒体、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培育电商大户,示范带动电商发展。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xx年xx月——xx年xx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孝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xx,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各村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像红白喜事、赌博现象都要按新村规处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起来,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给予优惠政策与奖励,政府帮助发展大型养殖产业。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不搞‘面子工程’。加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力很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又作了进一步的强调。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舒城调查队以今年掀起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契机,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调研。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历程。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近三十年来,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先后实行了三项重要改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以完善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第一步改革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二步改革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第三步改革将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通过正税清费、减免直至彻底取消农业税,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但是造成农民负担重的一些深层次原因还没有根除,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弊端依然存在,必须不失时机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对此,我省审时度势,于在18个县(市、区)先行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20下半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会议,至此,全国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县相继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农村改革。一是1982年开展的以“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内容的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5年7月又开展了二轮土地承包)。二是1992年春的撤区并乡,全县的区委区公所全部撤销,合并成30个乡镇,乡镇政府所辖的站、所、办至相继组建最多的已达17个,合并后人口规模最小的乡镇仅有4000余人。三是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直到20初,农业税的全部取消,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质和量的飞跃。四是乡镇机构改革,精减人员,定编定岗,分流安置,对相关站、所、办撤并为10个,在此之前的,开展了乡镇自聘人员的清理清退工作。五是、年的农村综合改革,20全县由30个乡镇合并成29个乡镇,2005年全县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再次进行改革,由原有的29个乡镇合并成21个乡镇,时年春,各乡镇又进行不同规模的并村工作,政府所辖的站、所、办再次精减合并成“四办两中心”。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为依托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在年春节前后相继挂牌办公。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投入办学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此与之相适应的乡镇机构,财政、教育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近三十年来,通过实施农村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民心相向,农村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一是镇村规模趋向合理,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就拿我县一个乡镇来说吧,自1992年撤区并乡以来,相继由五乡一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由原先的不足60平方公里扩大至2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属全市面积最大的乡镇,人口也由原先的不足万人增至4.5万人。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原5个乡镇的小集镇逐渐向中心镇聚拢,集镇人口由原先的不足人,现已发展成近万人,集镇面积由原先的不足2平方公里发展至现在3平方公里。目前集镇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职能部门设置齐全,105国道、318省道穿街而过,交通便捷,茶叶、板栗、竹木、盆景花卉等专业市场日臻完善,已成为霍(山)、岳(西)、潜(山)、金(安)等周边地区特色农业产品的重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中心集镇已初具规模,集镇建设正由东向西稳步发展,集镇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生态、风光无限。

二是政府机构有效整合,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通过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基层行政管理新体制的建立。农业相关站所合并成农综中心,撤销了教育办,组建了中心校,根据区域划分,撤并了农行、国税、粮贸公司等单位,扩大了农村信用社服务范围,创建了便民服务大厅,稳步实施了乡村卫生组织管理一体化。这种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从而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农村义务教育改革重点落实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义务教育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得到了很好贯彻。县、乡新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形成,充分体现了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财权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向基层倾斜,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补助,有效减轻了基层财政负担。

三是惠农和减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民生的改善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中央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等各项惠农和减负政策的落实,农民是欢心鼓舞,农民抓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面貌改观,农民生活改善,和谐文化构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四是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镇、村区域面积的扩大,综合财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方式转变加快,势头强劲。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发展上,一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二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以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民将主导产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步伐加快,创建一村一品,突出重点、宣传特色、创优品牌。在资源经济的发展上,重点是加快了水力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资源优势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重点是加大生态工业的招商力度,取得既要绿水青山,又要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三、目前乡镇农村综合改革亟待完善的问题及其对策。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三十年,仍有以下三点突出的问题在改革中亟待完善和提高。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问题。改革,意即改变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以适应客观情况。改革就要打破事物中旧的条条框框,以创新的思维、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的改革措施,并付诸予以实施。在试点改革中,有的地方不能创新思维,亮点不多,经验推广效果不显著,有的地方怕触及矛盾,改革有流于形式、求稳怕乱之嫌;在区划调整的工作中,有的地方被动应付,撤并镇、村力度不大;在机构改革中,有的地方分流与安置不能很好结合,以人为本难以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有的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不能联动,形成了机构简单撤并,内部管理仍是各行其是,服务型政府得不到很好打造;在惠农政策的落实上,有些环节不够合理,操作性不强,群众有意见。以上问题的存在,其根源还是一个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因此,我们要把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作出努力。

二是改革措施落实不够完善问题。

1、干部人事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有的地方在区划调整中,除原领导班子成员以全县统筹安置外,其余干部至今无任何调动,造成撤并乡镇干部的人员堆积,人浮于事,撤并的机构仍存在几张皮现象。建议以县统一调配,合理配置,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撤并的机构要完善职能,强化分工。

2、乡镇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不同步。撤并乡镇至今仍然存在多个中心校的管理体制,导致乡镇内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学校非教学性支出。建议,每个乡镇只能设立一个中心校,对本辖区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其余的管理机构进行撤并,只履行教学管理职能,不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3、村级规模的调整还有很大空间。由于农村综合改革时,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力度不大,留有很大的空间。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交通日趋便捷,以及计划生育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聚集,有的村人口便出现了负增长。建议,村级规模还可以适当扩大,稳步撤并,以便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进一步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改革环节中不尽合理的问题。

1、转移支付等专项资金在安排环节中不尽合理。区划调整,就全县而言,降低了行政成本,就单个乡镇和村而言,区域扩大,人员增多,工作难度加大,行政成本提高,同时,因以前乡镇均负债运行,撤并后乡镇债务加大。但各级在安排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把撤并乡镇与未并乡镇同等看待,不尽合理。建议,各级在安排转移支付、财政预算、项目资金安排中,对区划调整的乡镇、村要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以推动撤并乡镇、村快速健康发展,解决资金运行中的诸多困难。

2、惠农政策在运行落实中仍存在一些不太科学的决策。如村村通路面宽规定为3.5m,随着村村通公交工程的实施,汽车进入家庭已成现实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仅有3.5m的路面已不能确保乡、村道路的畅通,已不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议,村村通未实施的村,其路面要增至4—5m宽,避免二次建设的资金浪费和土地协调困难问题。库区移民补助,原迁移民的后代都享受与原迁移民同等补助不太适宜,群众意见较大,同时规定原迁移民后代是女性外嫁的,其后代不能享受与男性后代同等的移民补助政策,有悖于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重男轻女之嫌。建议,原迁移民的后代的补助资金要统筹用于所在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建设,其待遇不论男、女要同等享受;另外,中央补助到农民手中的一些农业补贴,可以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以镇村统筹集中用于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集中群众的零散资金办大事,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其资金使用应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以镇统筹的由镇级人代会讨论通过,以村统筹的以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3、集镇建设资金匮乏,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富民强镇的需要,但目前各级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以及抗灾赈灾等资金安排到村的较多,单就乡镇集镇建设方面的资金项目较少,又由于乡镇集镇受区位、土地等方面的制约,依靠自身发展后劲不足,难度大,导致集镇建设的步伐较慢、品位不高。建议,把乡镇集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方阵,加大集镇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以乡镇集镇建设为龙头,向周边村庄辐射,带动整个村镇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应把街道居委会纳入转移支付范畴,保证街道的正常办公经费,为加快集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4、基层财政吃紧,干部精神状态欠佳,有碍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力和组织保障。我县多数乡镇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行政村的干部工资和各项支出主要是靠转移支付,由于财力有限,导致镇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低,镇、村工作经费运转困难,镇村主要领导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对上争取资金,严重影响了抓经济发展的和新农村建设的精力。以笔者所在乡镇为例,镇干年平均工资不足2万元,村干年平均不足6000元,除此之外无其他任何福利待遇,随着物价的上涨,这种工资水平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消费,镇干的工作热情普遍不高,村干的年龄偏大,有能力水平的年青人不愿到村任职,从而导致了镇村干部创新工作无动力。建议:乡镇党委、政府在千方百计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力的同时,请上级要切实关心镇、村干部工作与生活,关注镇、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增加镇、村转移支付,提高村干工资待遇,实施村干养老保险,建立村干工资增长机制,解决村干的后顾之忧,为镇、村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财力和组织保证。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一、今年以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1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116.87%;完成国地两税571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206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1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着名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2xx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外墙装饰已全部结束,外场绿化施工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已开始招租拍卖准备工作。全部工程计划明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1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整体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区商贸兴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了解xx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区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我局专门组织内贸科相关人员,以实地调研和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增长加快。

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房地产交易等,但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近几年,特别是淘宝、阿里巴巴等类似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程度上促进了xx区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发展。xx区现有的4家规上竹炭制造企业就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并且销售业绩喜人。其中民心炭业专职员工15人,主要负责淘宝天猫,淘宝c店,阿里巴巴、亚马逊卓越网、京东、1号店、交博会等电子商务相关工作,20xx年销售金额2100万元;现代炭业专职员工1人,20xx年在阿里巴巴诚信通的销售额为300万人民币;净力竹炭专职员工6人负责淘宝净力竹炭科技旗舰店和阿里巴巴诚信通,20xx年销售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2、企业对电子商务投入少回报快。

在现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虽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招聘相关的技术人员,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不大。据统计,半数的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为3万人民币左右一年,采用营销业务人员兼管的形式对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建立、维护等操作,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普遍在50万人民币以下,对于这部分企业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或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另半数企业采用专人专职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投入为15万人民币左右一年,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都在300万人民币以上。由此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关系的,投入越多,享受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信息数量和质量越高,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带来的订单销售回报越多。总的来说,我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处于平稳发展期,资金相对雄厚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处于观望状态,对于电子商务还有很多顾虑,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传统的例如广交会参展等营销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3、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压力显现。

对20xx年累计出口额在100万美金以上的22家外向型企业调查发现,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7%。其中贸易公司基本没有涉足在电子商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在价格上相对于厂家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撤出了电子商务市场;14家生产企业也仅有6家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中国制造b2b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据统计20xx年销售额,尤尼威机械有限公司和吉泰钢木制品有限公司为100万美金;卡恩电子有限公司为40万美金;申华纺织有限公司为3万美金;其他2家没有具体的数据。对12家绿色食品制造企业调查发现,仅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5%。其中原点食品拥有自己的淘宝店铺,年销售金额为500万人民币;三童食品和刘家香食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诚信通有50万人民币左右的销售额。从对生产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的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的影响了其销售业绩,电子商务有序竞争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我区网购行业创业群体在数量上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在规模上开始涌现年销售1000万元级的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成为现代商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二是与全国的发展形势同步,我区的网商在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网商主体普遍规模小、资本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需要加以呵护和培育;三是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入淘宝商城后,在商务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特别需要加以扶持与引导,鼓励其做大做强、规范发展;四是淘宝商城将成为国内电子商务b2c模式的主流,其发展取向更加有利于鼓励实体型制造加工企业“触网”,通过网上营销,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因此需要抓住当前机遇因势利导,推动有条件的制造加工企业主辅分离、上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xx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位于xx区东迹大道310号,由浙江金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运作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目前衢州地区首个综合类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已进入招商阶段,预计8月份将开始正式开张营业。建成后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以电子商务为主导,是一家集办公、仓储、研发、孵化、培训、接待、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园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办公、集中仓储、平价物流、包装外包、专业拍摄及图片处理、信息咨询、网店代管、专业人才输送、融资等各项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

(三)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扶持情况。

一是根据《xx市本级外贸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对我区外向型贸易企业有电子商务补助政策,20xx年度,区内33家企业申请了36个电子商务补助项目,5家企业申请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的企业网站建设项目。二是根据《xx市xx区人民关于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xx区政发[20xx]35号)19条:对服务企业新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实行电子管理、电子交易,其硬件及配套软件实际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条:重点支持商贸企业或专业市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网上交易,对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当年信息设备实际投入50万元以上且正常运行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网上交易额纳入本地统计且税收缴纳在本地的,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80%奖励给企业。目前还没有给予补助。三是相关部门还有类似对于电子商务的补助措施但是未成体系。

二、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虽然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电子商务。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也有的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无法开展。

(二)缺乏较成熟的区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大部分依附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专业网站;小部分在区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衢江农业信息网、衢江经贸一点通有产品宣传和网络连接;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好梦来集团、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净力竹炭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区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亟需完善。

从全市范围来看,xx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我区也只有部分不成系统的补助扶持政策。企业急切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引导帮助,同时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上有长期持续性的政策扶持。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大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对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将日益显著。此次调查,结合企业提出的建议将对下一步我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一)建立电子商务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并鼓励相关企业机构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统筹协调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二)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按照“指导激励为主,政府宏观规划,企业积极主导”的理念发展电子商务。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导向作用,尽快研究出台xx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并与当地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加大电子商务重点应用示范项目扶持力度,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应用相适应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方式,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区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创新登记注册模式,放宽经营范围核准,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我区电子商务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积极引进、培育、留住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区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适时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育相关储备人才。同时鼓励企业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待遇等为长期发展电子商务保证稳定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xx区注册的物流企业有36家,虽然数字可观,但是经过了解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具备规模的物流企业配送基地普遍不在区内,所以造成了看似百花齐放其实缺乏完善的配送体系的局面。所以要进一步稳定规模物流企业,鼓励做大小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拥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基础;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仓储、物流、支付等配套支撑体系。

(五)加快培育引进行业门户网站。

一是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我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业务。二是凭借xx区的造纸、建材、机械、化工、电子、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粮食、生猪、柑桔、毛竹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拥有一批为农产品销售服务的专业性电商服务企业,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建设特色产业行业网站群。鼓励我区组织建立专业商务网站例如竹炭网、机械销售网、二手车买卖网等。

(六)大力发展网商创业楼(园/基地)。

从调研情况看,缺少专门的创业场所,是目前困扰我市网商群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实际而言,由于大多中小网商目前处于事业的“初创阶段”,过高的租金成本,成为阻碍其进入商务楼宇发展的一道障碍。同时,网商的经营场所往往需要集“办公、仓储、包装”于一体,这也与目前大多数商务楼宇的办公条件不相符合。对此,我们建议:一是以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为率先试水,探索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二是允许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培育发展网商创业园/基地,以此向中小网商提供价格相对较低的创业场所,集中规范发展;三是对于网商创业楼(园/基地)经营管理者、入驻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奖励,以调动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促成产学研交易项目47个,交易额4900万元;“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展览规模28000平米,参展项目5000多个,219个自主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9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

(二)政府牵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统一电子政务专网、统一政务处理平台、统一机房、统一管理机构“四统一”的合肥建设模式成效明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目标,纵向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互连互通,横向实现同级单位之间的受控互访。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市直部门101个子网站群为支撑,重点突出政务公开、在线办事,“12345市长热线”、“114阳光政务”、“数字电视”等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过税务、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个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办理税务、社保、医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务,鼠标一点就能实现咨询、求助,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

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中心”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大服务功能。“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及公益性运作模式,在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辐射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国家专利技术(合肥)展示交易中心。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53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发布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投公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投公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书记王锐同志指示要求,11月21日―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明泰,副主席逯克宗和秘书长王小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电商协会的负责同志,深入到秦州、麦积、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六个县区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电商企业,对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赴陇南市成县、礼县学习考察了电子商务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我市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经营业态日益丰富,配套支撑逐步完善,产业化经营逐年提高。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530多户,网店6450多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9.6亿多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其中农产品销售额4.2亿多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20万元;建立县级电商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79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2.6%,其中贫困村服务点78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5.6%。

(一)电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市、县区相继成立电商工作领导机构,组建电商协会,实行“市上总指导,县区总负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其次,市、县区制定了鼓励、指导、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协会助推、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等方式培养、扶持电商,服务电商,促进有实力、有潜力、有能力的电商健康、快速发展。近三年来,省、市投资8500多万元,用于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建设工作。

(二)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加快。一是以天水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天水商城”、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县区、示范企业为主体,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为基干,以天水在线、天水生活网、农昕花牛、森美易购等本土电商平台为补充,推动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二是作为电商孵化园的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入住电商孵化企业36户,天水66号文化创意空间入驻文化虚拟创客24家。三是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次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融合,利用自己的网站和内部区域网,开展线上线下的商务活动和在线信息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县区建立电商中心,乡镇建立电商工作站,行政村建立电商网店,农户建立微博、微信直销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组、农户的电子商务网络,催生了“烟铺模式”、“清水模式”,开启了助农增收的新渠道。

(三)电商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市已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全覆盖,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了《关于加快全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奋斗目标。二是物流快递覆盖率不断提升。全市24个快递品牌取得经营许可网点187个,辐射全部城区和113个乡镇中的91个,覆盖率80.5%,一至十月快递投送量2425.57万件。保税物流、专业物流、产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等不断涌现和发展。三是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不断改良。全市实现了空白乡镇网点全覆盖和2941个村级行政村智能支付终端全覆盖,各银行及金融机构通过建设改造atm/pos网络,大力开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电子银行业务,打通了电子商务线上和线下的支付渠道,为更多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保障。

(四)产品品牌培育不断推进。一是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全市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区标志证明商标8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16件,天水市知名商标80件,国际注册商标2件。二是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商标注册、统一品牌经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活动,全市累计创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个、产地33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个。秦安县先后推出注册了“桃跑计划”、“秦妃蜜桃”等自主市场品牌,推动电商与农产品培育融合发展。

(五)培训宣传工作不断深入。一是人员培训持续开展。加强与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构建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培训体系,面向全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人员培训;各县区积极采取苏宁模式、电商示范、电商夜校等形式,对各电商服务中心及站、点工作人员、企业法人、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电商创业青年、网店店主、电商运营人员等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全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3期,培训1.5万余人次。二是宣传推广持续发力。天水日报、天水在线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全市电商发展情况;拍摄《丰收在网》微电影,宣传电商精准扶贫;开展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花牛苹果等视频行动;邀请天水籍名人潘石屹、郭霁虹、袁丫丫分别代言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清水青皮核桃;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国内著名的30家网络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清水电商扶贫?果真厉害专场,县委书记代言为果农卖苹果,引发了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清水苹果成了“明星果”。通过大范围、宽领域的宣传推介,政府重视、企业主导、个人参与、社会支持的电商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电商政策服务不够完善。一是各县区缺乏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联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电商发展仍然停留在企业自由发展的阶段。二是电商统计工作基础薄弱,相关部门、行业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统计制度。三是市、县区均未设立电商发展基金,发展电商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四是电商商户数量多、规模小,固定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要求的抵押物,不能取得有效担保,难以取得信贷支持。五是县区商务部门属挂牌单位,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工作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引领、指导、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职能缺乏支撑。

(二)电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一是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电商活动仅限于收集行业信息、发布企业产品信息,获取定单、完成线上交易的能力较弱。二是传统特色产业电商运用层次不高,基本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家电、家俱、五金、机电、建材等传统批零市场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独立网店较少。三是大型电商企业、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型企业欠缺,电商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较弱,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农村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档次低、规模小、竞争力弱,配套设施较差,物流配送成本较高;部分乡镇电商服务站、行政村电商网店利用率不高。五是跨境电商对税务、海关、结算等环节的对接要求较高,由于缺乏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员运作,发展迟缓。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三)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从政府电商管理部门到电商企业,从市、县区电商中心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应用型人才普遍缺乏。一些经营主体虽然开办了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农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招聘电商专业人才;县区电商中心缺乏指导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图片制作、包装策划、创业技能、营销理念等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员;市、县区主管部门缺乏与电商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复合人才。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商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一是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散在广大农村,交通不便,处于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二是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因保险、防破损的需要,土特产品包装费用较大,加之物流服务费用偏高,达到网络零售价值的25%―40%,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据高不下,制约农村电商的良性发展。三是物流冷链仓储设施设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设施设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引起交易纠纷。四是保障“双十一”等购销旺季的物流基础条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普遍存在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没有经过分选、加工、包装、策划营销等环节,缺乏精深加工,基本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大部分没有统一生产的标准,如五谷杂粮、蔬菜、土鸡蛋、土蜂蜜、中药材、民间手工艺品等产品缺乏专业、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批次产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客户褒贬不一,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也不便于网络上打造天水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三是缺乏统筹运作。天水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如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核桃、花椒、特色小吃等,但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包装策划等,没有形成集群效益。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适时召开全市电子商务工作大会,审议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工作调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或分析会,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需求,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三是建议利用天水商贸城现有可用设施,研究、论证、建立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参与和推进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障各类主体合法权益。五是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六是在电子商务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予以落实。七是借鉴陇南市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总结归纳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持、媒体助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二)拓展电商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和加快市、县区电子商务孵化园和乡村站、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电商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积极发挥市、县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电商协会作用,帮助电商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和孵化壮大,为名特优新尖农产品、工贸产品、文化旅游等产品加大网上推广,拓展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供支撑。三是推进建立县区、乡镇、行政村微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线上店、线下店、微店融合打通,打造三店合一模式。四是鼓励支持商贸流通、工业、旅游、文化、农业等传统行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传统型向电商型转型,推进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网络化制造和网络化管理等新业态成长。五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鼓励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天水设立分支机构,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六是积极培育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七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商场、企业、市场、农村、社区、景区“六进”工程。八是鼓励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大力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和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海外仓”,增强对外贸易的实力和水平。

(三)加快构建物流网络。一是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科学规划建设天水国际陆港等物流园区。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在物流网络建设上的共享衔接。三是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在乡镇、行政村联合设立配送站点,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乡镇为基点、村户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商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结合全市果、菜、畜产业发展需要和农副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点,加快生鲜冷链物流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

(四)积极培育电商品牌。一是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申报认证;围绕畜产品、种植产品、旅游工艺品等土特产品,挖掘深层次产品文化内涵,统一策划、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品味和知名度,实现产品地域化、特色化和唯一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标准修订和标准园创建工作,把产业技术标准明确到每个个体、每个田块,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享平台。二是积极培育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电子电器、雕漆玉器、机械制造等强势产品品牌,发展壮大优质知名品牌,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的特色化和品牌化,促进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三是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甘肃著名商标”;支持“中华老字号”、“甘肃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五)加强统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与统计、工商、物流、工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沟通和协作,多渠道、多层次收集电商统计数据。二是规范统计口径、范围,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统计方式,形成互相支持、信息共享机制。三是深入研究探索统计渠道建设的有效方式,坚持点面结合、科学确定代表性样本,兼顾其他数据来源渠道,形成各方数据互补、统计工作与电商行业管理工作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导。一是积极开展电商招才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天水师院等院校、相关部门培训中心等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为电商产业发展和电商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扶持农村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头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点,培育发展网店、网商、供应商;定期开展电商知识下乡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实用的电商培训,帮助广大群众逐步树立电商思维,掌握网商技能;主动与知名电商企业、大型电商平台、专业院校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聘请专家顾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一批网上销售人才。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强化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研究制定宣传策划,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群体,宣传家乡的特色产品,邀请知名人士担任产品代言人,扩大宣传效应;举办、参与各类电商论坛、研讨会、展示会、展销会,推进合作与交流。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xx年3月---xx年10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小、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三农”是中央到地方一贯重视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赣榆县工商联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在发展工业性、商业性行业商会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农村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农民型”行业商会新思路。**年10月份,在市县工商联的积极组织下,在欢墩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我县成立了赣榆县淡水渔业商会、赣榆县芦笋业商会、赣榆县黑莓业商会、赣榆县欢墩畜禽业商会,初步形成了农业、加工、贸易三位一体的“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发展框架。经过规范化、合理化的有序运行及强化管理,商会的具体运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一、合理有序引导,整合资源优势,依靠合力闯市场。

赣榆县欢墩镇党委、政府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淡水鱼养殖已突破8万多网箱,并形成1.2万亩芦笋、1万亩黑莓的特色种植业规模,成为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此,该镇被市政府评为“多种经营先进乡镇”,并连续多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芦笋之乡”。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使全镇5000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以一家一户独立经营为主,各自育苗购种、各自管理、各自销售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一是单一农产品产量急剧增多,容易造成供大于求,导致产品过剩,不仅价格低,而且有可能卖不出去;二是形成了买方市场,价格由买主说了算,常会出现商贩压质压价的现象,做为卖方的种植户对此却无可奈何;三是本地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没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广大种养大户的利益。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该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各行业业商会,以此将全镇种养能手联合起来,依靠合力闯大市场。商会成立以后,可以规范本地市场秩序;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从而有效遏制商贩压质压价等行为,保护各养殖、种植大户的利益;可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利用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标准化种养,提高产品的档次与水平;有利于打响品牌。利用商会的整体力量,为本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并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这样本地农产品可以经过精包装进入大中城市超市,价格将大幅度提高。

二、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高效发挥商会管理职能。

各行业商会是在工商联监督指导下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群众性民间组织,各经营户可根据经营品种,按照“志愿加入,成果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商会。我镇的芦笋业、黑莓业及淡水渔业商会还注重吸收行业经纪人这一特殊群体,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管理强化,竞争有序,高效发挥了商会特殊的管理职能。到目前为止,经过民意调查,宣传动员,填写会员登记表,象征性的缴纳一定数目的会费,各商会共吸收会员余人;在黑莓业商会的组织领导下,于**年6月19日召开了黑莓商务洽谈会,总计有21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参加,有效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实施了产品竟价销售,保证了会员的个体利益。

行业商会虽然被称作为政府、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我国现有法规要求建立行业商会,必须通过一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后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经济性的行业商会只有具备相当程度的社会合法性,才能成为真正自治意义上的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虽然是执法者和行为规范的调节者,但远远不是企业和商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只对行业商会的规范运行起监督指导作用。

实现组织机构的民间化,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所代表行业的利益。政府退出市场经济的中观和微观层次,而把这些带有执行性、技术性与操作性的职能,让给行业商会等一类组织去行使。政府后退,市场才能回归。

新成立的各类行业性商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休,是由民间个人发起,自主营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营自办的专业组织,如何将其办成一个能办事,肯办事,办好事的机构,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组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只有靠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建好,只有“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才能逐步探索完善。

三、搞好内部协作,抓好横向联系,明确商会内部(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权限。

会员之间要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品种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等要通过商会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谋求整体利益。内部协调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益协调,得到服务后会员要积极缴纳会费,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商会应该不断地探索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通过管理达到利益的合理分配。

商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接受监督和管理;本镇县级与地方区域性商会与外地商会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与外地行业性生产基地、水产品市场要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以促进各商会的不断发展。

商会成立之后,各商会的理事长要明确工作权限和职责,具体要召集并主持理事会,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以及代表本商会签属有关重要文件。

秘书长要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决定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以及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综上所述,“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商会的成立,使农民变成了商人,产品变成了商品,个体变成了群体;在“三个变化”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农村,行业商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督才能使之尽快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困难是观念、经费、信息和支持等问题。我们将按照“打造品牌产品、发展自身加工、扩大外向贸易”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泛吸纳会员,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为商会的发展增添活力;要用蚍蜉撼大树的气魄,将单个会员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带动农户,带动基地,带动市场,把各个会员的优势转化为整体的商品优势、品牌优势;要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要从细微处入手,把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会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我们坚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助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运作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商会必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行业经济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对全区党员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调研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目前,全区共有xxx个党委(xxx个镇党委)、xxx个党工委(xxx个街道党工委)、xxx个直属党总支,共有党(总)支部xxx个,其中农村xxx个,共有党员xxx名,其中预备党员xxx名,女党员xxx名,农村党员xxx名。元月至12月底,全区共发展党员xxx名,其中女xxx名,25岁以下xxx名,25岁至35岁xxx名,36岁至59岁xxx名;大学文化程度xxx名,大专文化程度xxx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xxx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xxx名。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使全区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不断加大指导力度。为了加强对全区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区委制定了《--党员发展规划》,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按照区委的要求,坚持把党员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研究,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党员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指导性目标任务,明确党员发展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发展村委会班子的非党成员,包括村组干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发展优秀返乡知识青年,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的状况,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三是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发展工作在一线的工人、教师和干部;五是发展妇女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的性别结构。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一大批年龄轻,文化程度高,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同志加入了党组织,特别是在农村,一些科技致富能手入了党,有些还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成为带领群众科技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从而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完善培训制度,突出培训要点,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一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在确定积极分子的同时,指定素质高、党性强、有责任心的党员作为其培养人,要求积极分子在培养期间定期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既使积极分子时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又使党组织及时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区和基层大党委每年举办1--2次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内容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历史功绩、党务方面知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处分等,通过培训,激发政治热情,增强入党的光荣感。三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要求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把党员发展程序制作成流程图印发到各支部,使支部严格按照流程图进行操作。同时,区和街镇定期对基层组工干部及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党务水平,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性。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和无记名投票制度。在一些街镇推行了确定积极分子和接收预备党员公示制度、无记名投票制度,要求村党支部在确定积极分子和接收预备党员前,将其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公开评议,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通过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发展家族党员、关系党员和亲信党员,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

3、明确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措施,推动党员发展工作。为了使党员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区委坚持把党员发展作为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年根据党员数和支部数,严格按照发展程序,发展一定数量的党员。明确提出对违规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党建工作考核中扣分,对无正当理由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不能评为先进党支部,支部书记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并派专人进行调查,弄清原因,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也把党员发展作为考核党支部和支部书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当年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或两年不发展党员,特别是故意压制致富能手和优秀中青年入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坚决予以调整,从而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责任心,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4、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活动开展,提高党员发展水平。区委始终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增强大家入党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把那些热爱本职工作,有致富能力,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人吸收到党内来,有效地提高了全区的党员发展工作水平。一是在全区先后树立了xxx、xxx、xxx等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的典型,通过宣传他们的艰苦创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是无比光荣的,加入党组织也是无比光荣的,从而增强他们入党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全面开展“双示范”活动。目前,已在全区建立了xxx个科技示范基地和xxx个党员科技示范户,并把示范引导和典型引路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落实到每一个基地和示范户,使他们担负起培养致富型党员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责任。在活动中,广大党员走在了改善农业结构和致富增收的前列,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使一大批致富能手和优秀中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在一些街镇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和党员中的优秀分子结成对子,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培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把那些在群众中有威信、素质较高的致富能手培养成积极分子,吸纳为党员,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发挥了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提高了党员的威信和党组织的凝聚力,真正达到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培养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就目前全区党员发展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前几年对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在发展方面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现在欠帐较多。二是各系统、各单位、各地区党员发展工作不平衡,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入党积极性普遍比较高,而一些关闭、停产企业中的下岗职工,想入党的很少,经济落后村入党积极性没有经济相对富裕村高。三是各级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尚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用,一些党支部的培养教育仅限于支部活动,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四是个别村党支部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不按程序办,特别是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时间,讨论入党时党员的到会人数,表决结果,党员的审批程序等有具体要求的关键点上,不依法办理,引起基层党员的上访。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员发展的重视还不够,缺乏深入的学习,没有真正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二是个别党员对组织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思想狭隘,在发展党员中以自己的私利评价一个人够不够党员标准,特别是个别村支部书记,担心吸收了党员而影响到自己书记“宝座”的稳定性,而存在阻挠发展的现象。三是个别支部工作长期瘫痪,党员不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支部,党组织威信不高,对党员群众缺乏凝聚力、吸引力,使群众入党积极性不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针对问题,明确目标,提出措施,加强监督,狠抓落实,真正把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经常抓,深入抓,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培养,狠抓教育,加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党员发展工作的源头,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充实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培养教育上,主要抓好五点:一是建立申请入党人员和积极分子名册,坚持每半年调整一次,及时为每个入党积极分子指定培养联系人,提出具体的培养任务和要求。二是重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指导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积极分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激发其政治热情,增强其申请入党的光荣感和政治责任感。四是建立定期集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每年培训1―2次,时间不少于40小时。五是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他们放在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分任务、压担子,促使其尽快成长,早日加入党组织。

2、坚持标准,保障质量,规范党员发展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有关规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特别要重视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重视党员大会的讨论和审查,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同时认真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二是重视党委的严格审批,对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或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三是重视对预备期满后转正的考察和研究,对具备党员条件的要按期转正;对不符合条件的要按照规定延长其预备期,待其完全符合条件后再予以转正。同时要严肃发展党员纪律,对搞突击发展、降低党员标准等违反发展规定的做法,必须严肃查处并予以纠正;对不按规定程序接收的党员一律不予承认,并追究有关组织和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对利用发展党员拉关系、徇私情、弄虚作假的责任人要给予党纪处分。

3、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把党员发展落到实处。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实行责任追究制,建立“直接责任人”考核办法,把对党员的发展作为考核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党员发展的指导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党支部,重点落实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的发展对象。发展时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支部书记的工作,特别在农村,防止一些村支部书记怕别人入党影响到自己的位子和存在宗族偏见而阻碍党员发展,对因个人私利而阻止别人入党的支部书记要进行认真教育,帮助其端正思想;二是党员的工作,避免一些党员因个人恩怨而影响正常的组织发展,对无正当理由而蓄意阻挠组织发展工作的要给予一定的教育或党纪处分;三是发展对象的工作,要教育其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决不能硬性拉入党内。

4、适应形式,拓宽视野,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党员发展的新领域,比如: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群体、外资企业、民办院校等等,这些领域以前都是党员发展工作涉及不到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些群体人员的增加,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必须积极深入地做好在这些领域的党员发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办法,在这些领域设立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发展党员,做好党建工作,以推动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旅游业走访调研,先后召开了全县各镇(街)、相关县直部门、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县内开慧、金井、果园、白沙、福临、青山铺等镇(街)景区(点)和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赴广东新会区学习交流,开展旅游合作联盟,综合调查研究内容,进行了些许思考,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县旅游局单列设局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理顺管理体制,加大队伍建设,实现了县镇(街道)管理、点面管理和条块管理三个层面相结合,在全县构建了统一的旅游管理新格局,为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期间,长沙县旅游经济指标持续攀升,旅游产业综合总收入从20的32.57亿元增长到年的81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次数从2019年的317.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717万人次,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均增长了两倍多,2019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6%。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有星级乡村旅游点52家(其中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5个);有省级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购物点1个;旅行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3家;星级餐馆1家。全县形成了结构合理、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良性旅游格局。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长沙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翼,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化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措施和政策保障,制定了《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了对旅游项目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了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在产业转型发展上由接待观光型向生态休闲度假型转变,在景点建设上由全面开发向重点扶持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控制资源向实际建设转变,在管理上实现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

旅游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一是乡村旅游稳步发展。重点推动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建设,新建露营木屋4栋共200平米,澳大利亚环保木屋100平米,帐篷酒店12间,打造了高端国际化的乡村旅游模式。开慧镇25公里和金井镇33公里环乡自行车绿道建设全面铺开,金井镇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出游理念,建成了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和自行车投放系统,全镇已建立自行车投放点8个,配备自行车400台,环茶园自行车绿道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景区建设不断提质。杨开慧纪念馆通过改建停车场、公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商品购物店和步行游道,景区品质大幅提升。三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慧、金井、福临、青山铺、白沙等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福临镇影珠山抗战遗址和上山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已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青山铺镇刘少奇天华农村调查研究基地建设初具雏形。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标志标牌的制作标准,投入120万元新建全县主干道的43块旅游标识标牌,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松雅湖新建环湖游道11公里,游道园林景观等美湖工程基本完工,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政府宣传旅游形象与企业推介产品相结合、业界推广与公众宣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扎实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利用高铁优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进行宣传促销,利用机场优势,出境日本、韩国开展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宣传推介长沙县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长沙第三届乡村休闲旅游节、5.19首个中国旅游日活动、“首善携老区共进,幸福伴长寿齐行”旅游合作联盟、银企合作、工业旅游节、露营节、茶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节、“魅力星沙”摄影大赛、“民厨争霸”等主题活动,中央七台、旅游卫视、湖南卫视、《中国旅游报》等40余家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吸引了众多眼球聚焦长沙县旅游业。

二、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创新意识不强。全县上下就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对发展旅游业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硬实力的认知度还不高,工作中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现有政策措施激励作用不明显,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办法还不多。

旅游品牌不响。全县旅游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景区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走一遍、生态旅游漂一趟、乡村旅游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仅仅靠国家投入难以保证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做法相比,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比较滞后,旅游大项目不多,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效应。

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北部基础设施跟不上。县内景区(点)间通畅的交通网没有形成,部分景区(点)道路狭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娱乐与购物没有形成区域规模,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三个共同”实现“三个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项目拉动、宣传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正确把握我县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我县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低碳环保游。“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将旅游产业从“两型富民产业”的定位提升到与工业相提并论的高度进行统筹发展”。根据最新的长沙市的县(区)区划调整,长沙县南部三个镇(街)已划入天心区和雨花区,按照我县打造大城北的发展战略,将长沙县旅游业重心将向北延伸,我县北部生态资源优势突显,适宜于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从宏观上把握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组织制定激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出台加快全县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加大旅游资金投入。设立长沙县旅游发展基金,建议县政府每年安排800—1000万的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补助旅游项目开发、奖励旅游企业等。制定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开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新格局,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问题。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北部乡村旅游,打造以杨开慧纪念馆4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涵盖金井、开慧、白沙、双江、福临、青山铺的5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开慧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为核心的“长沙市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乐和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好金井茶乡小镇、白沙水果之乡、春华田园水乡的乡村旅游。突出汽车产业优势,以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上海大众等配套园区为载体,把工业旅游打造成为长沙县旅游新亮点。

打造旅游知名品牌。精心策划,对重点景区进行重点包装推介,确保我县旅游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能有大作为,强力推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旅游知名品牌。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重点打造影珠山抗战遗址等景点,力争用3年时间推出影珠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这块名片。着眼长远,打造麻林温泉和田汉故里等旅游景区,提高我县景区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

年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掌握了解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在全县*个行政村中选取*个受益面广、政策效果明显的村,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燃气项目*个,安装燃气管线*千米;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项目*个,硬化文化广场*平方米,其他公共设施项目*个,实现了全县*个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村人居环境等改善带来了巨大改变。这次调研的*个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手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业建设问题,通过筹资筹劳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带动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了财政奖补资金的最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奖补。

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的升级版,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规划,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快步提档升级,加速“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目标的实现。我县从*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共投入奖补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建设了冯原镇马村、庄头镇郭家庄村、安里镇义井村等*个示范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次调研中的冯原镇马村是我县申请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马村位于冯原镇西南*公里处,由原马村、六家庄村、尖岨村合并而成。全村辖*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苹果、花椒、设施果蔬为主导产业。自*年以来,马村就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议事主体,连续多年享受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据统计,累计争取财政奖补资金*余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余万元,同时,村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余万元,先后对全村*条巷道*公里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完善了农村排水管网,建设了文化广场、景区广场、景观路等。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提档升级,打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年遵循“民主决策,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设施大棚蔬菜、花椒、苹果产业支撑,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六大要素为重点,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万元,进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将马村打造为集观赏、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村。马村村党委书记成云浪在调研中说:“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基础环境建设的一大突破,将马村打造成了冯原镇周边的“明星村”,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为我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寺前镇吴坡村购置万吨米果醋综合车间及办公用房用于租赁,年租金收入*万元。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分别建设了韦庄镇东白龙新型农业经营园区、尧头镇耀显村黄花菜深加工、王庄镇洛城村果库冷链设施配套、北关村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个县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2020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组发〔*〕*号)文件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具体组织实施,县农财中心监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省级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共*个村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其中:扶贫产业园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资产经营性项目*个,固定资产入股企业参股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购买资产租赁经营项目*个。

2021年依托《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办法》,从经营模式、经营收入、经营利润、收益分红、带动就业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在核实股权设置及财务资料的基础上据实申报。经县级初审,市级遴选评审,城关街道办城内村、寺前镇和家楼村、王庄镇翟卓村等三个村纳入首批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范围,每村奖补*万元,有效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提档升级。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支持,加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有收入,据统计,经营收益*万元以下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以上村*个。

(四)村级组织运转保障。

村级组织运转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固基层政权建设、加快基层阵地建设的重大措施。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为了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逐步提高干部待遇,将干部补贴从原来的一肩挑*元/月,主要干部*元/月,其他干部*元/月的标准提高到现在一肩挑*元/月,主要干部*元/月,其他干部*元/月的标准。村级办公经费也由原来大、中、小村每年*元、*元、*元的标准提高到现在大、小村每年*万元、*万元的标准。在干部职数上也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主要干部“一肩挑”,其他干部交叉任职的措施,大力精简村干部队伍,将享受干部补贴标准的职数规范为大村(*以上)*人,小村(*人以下)*人的标准。2021年我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支出*万元(其中:村干部补贴*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万元),享受补贴干部职数*人。村干部补贴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直接发放到村干部手中,并通过政府网站对发放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村级办公经费由各镇(办)财政所代理记账,村级组织根据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报账领取,从而规范了村级财务,保证了办公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局限性较大。一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投向农村农业的项目和资金急剧增加,大量涉农项目投资大、资金充足,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则是以民主议事为前提,以筹资筹劳为基础,资金量相对较少,基础事务多,工作面广,且群众不愿意筹资筹劳,广大基层干部推进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群众参与热情有所下降。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级资金,中央级资金自脱贫攻坚以来全部纳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范畴后,按整合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执行。资金大量投向产业,且部分公益事业项目列入负面清单,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度不及政策实施初期。三是村级公益事业资金逐年减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农村人口转移因素影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逐年下降,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不能健康发展,推进缓慢。

(二)项目管护资金不到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美丽乡村等公益事业的逐年加大投入,村级组织需要承担的资产管护费用也越来越高,调研中发现,每个村都建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了管护办法,但因缺少管护资金来源,导致管护办法不能落地生根。

(三)村级集体经济监管不到位。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个村都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设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但在调研中发现:一是部分村未能理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村主要干部以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名义为村集体成立的集体合作社,大部分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但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未能将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合作社关系进行有效衔接,无法证明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性质,并且大部分集体经济收入和支出分红也是通过专业合作社账户支付,村级集体经济账户未能有效利用。二是村级财务人员多为就地选用,普遍业务素质不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村账镇(办)管”代管以来,村级财会人员只充当计划报告和报账员角色,专业知识匮乏,会计核算能力不足,实际中仅是将票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不能从专业角度为合作社提供财务报告,不适应现阶段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财务工作要求。三是各行政村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对村级财务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但在实际运行中,村干部及财务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镇(办)也未能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有效监管,村级集体经济财务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四)村干部补贴标准低、差距大。一是我县村干部补贴实行的是“一肩挑”每人每月*元,主要干部*元,其他干部*元的标准。其他干部补贴是主要干部的*%,随着“一肩挑”工作的全面推进,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的补贴标准差距相对拉大,仅占到主要干部补贴的*%,使得其他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均有所降低。二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村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事务也越来越繁杂,这就要求村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村上,无法从事其他工作,目前相对较低的村干部补贴,一方面与他们的工作量不匹配,另一方面也与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其他干部补贴标准低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县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干部思想动荡,不安心工作,影响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同时也给后期年轻、有能力、有素质的参选人员带来了顾虑。

(五)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日益完善,村级组织用于村级办公经费的支出越来越大,每年*万—*万元的经费保障远远不能满足村级组织的各项支出。而我县村级运转经费则主要依赖财政部门,经初步了解,每年各村用于村级组织的基本支出约需*万元(不含财政支出的村干部补贴及保洁员工资)以上,其中财政补贴每村*万多元,主要用于报刊征订、水电费、日常办公等开支,而近年来持续推动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我县属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属起步阶段,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有限,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村级组织运转还是非常困难。

三、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政策。一是结合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要求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需求,制定出台新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标准,合理平衡筹资筹劳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关系,确保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发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用于最急需、民意最集中、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村两委班子得力、村民积极性高的村庄,持续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力度,让我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能够更加广泛的落地生根。

(二)保障项目管护资金。我县属于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管护费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项目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考虑县域经济实际情况,给予部分管护费用补助。

(三)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监管力度。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夯实各镇(办)及相关业务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职责,明确分工,定期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隶属关系,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纳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管理。三是落实“村账镇(办)管”政策,由各镇(办)财政所对辖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账务统一代管或者各镇(办)统一将各行政村财务核算工作委托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代管。

合理划分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补贴标准,缩小干部之间补贴差距,激发其他干部工作的热情。三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和支持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采取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组建专业合作社、盘活集体资源和资产等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仍是现阶段,乃至下一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拓展思维,有序开展工作,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推动农村改革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

农村发展与改革工作计划

走马成村占地面积平方公里,辖组户人,有党员名(其中男名、女名),低保户户人,五保户户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户人,合作医疗户人。2012年我们村紧紧围绕乡党委、乡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富民、基础奠基、稳定护航的工作思路,不断夯实一个责任,巩固两个建设,促进三个堡垒推动全年工作顺利进行。

1、夯实一个责任:就是乡村干部包村工作责任。

按照乡上总体部署,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每周利用三天时间经常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

2、巩固两个建设:就是生态绿化和产业建设。

首先在生态绿化上,我村按照党委政府总体规划,完成公路沿线行道树修剪、涂白3公里,同时加强林草管护,高度重视禁牧和防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坚持羊子不出圈,农民进山不带火的原则。其次在产业建设上,我们积极动员群众抢抓春墒较好的时机,完成川台子地双垄沟铺膜200亩,落实集中连片脱毒马铃薯种植200亩、新品种小杂粮种植200亩。新建小弓棚2座,落实养猪大户3户,修建宋柳沟小规模黄酒酿造厂一个。同时,加强林果业建设,动员群众清明前后对老园进行扩盘改造,对幼园进行浇水、施肥、修剪,在井涧新建苹果园30亩,新种人工牧草200亩。

3、推动三个堡垒:就是基础设施、基层党建和社会稳定。

在基础设施上,我们村重点落实移民搬迁工程,积极动员偏远农户,集中向县城或政府驻地搬迁。并协调打通庄子至的乡村道路。在基层党建上我们抓党建促发展,让党员争先带头创示范,每名党员包扶一名贫困户,积极发展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给农村党员输入新鲜血液。在社会稳定中,贯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早发现,早整改,早落实。确保没有一名上访人员。同时,认真完成所有内业资料,随时迎接上级检查。

农村发展改革工作计划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统一部署,我公司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队负责叶县__乡__村的帮扶工作。根据我市新农村帮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帮建工作目标,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公司领导班子研究确定了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调查研究阶段。用三至六个月的时间深入x村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帮助x村理清发展思路。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帮助村党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和模糊认识,主动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引导该村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充分挖掘本村资源、产业、劳动力等方面的潜力,选准适合本村村情的发展路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二、帮扶发展阶段。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帮助x村引进项目、发展经济、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文化技术素质,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其早日成为示范村。

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动员头脑灵活的党员或村民带头致富,根据市场行情指导该村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头一年要先发展投资小、收益快的项目,让农民尽快尝到甜头。然后再本着长远发展的原则确定出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支柱项目,下大力气促进其稳固发展,并使其成为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的龙头项目。要坚决杜绝盲目投资,帮助指导该村把有限的资金花到刀刃上,争取投资一个收益一个。要指导该村把引进项目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坚决杜绝污染项目。

2、帮助邓李村改善村容村貌。要结合当地“__”发展规划,摸清该村基本情况,从有利于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出发,指导该村搞好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村民的住宅、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畜禽养殖等生活基础设施,本着节省投资、方便村民的原则适当开展旧村改造工作,清除村内的乱搭乱建和废弃房舍,指导村民硬化、绿化、美化村庄环境,自发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帮助该村提高农民素质。归根结底,农民群众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才是帮扶工作的重点。驻村干部将帮助该村完善文化站、图书室、电脑室等基础设施,帮助村民学习文化知识、了解科技信息。并在调查摸底、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帮助村民聘请教师,深入农村进行农业科技、手工制做、机械修理、劳务服务、电脑知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联系外出务工渠道,使在家的农民依靠科技知识提高农业效益,外出的农民依靠劳动技能拓宽就业途径。

4、帮助该村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要在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监督指导该村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党支部制度建设、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和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总之,我公司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人员上、技术上、资金上尽最大的能力帮助邓李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帮助广大农民早日实现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促进我市城乡发展同步进行,为我市“走在河南前列,率先实现崛起”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农村发展与改革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v^中央^v^关于做好_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_〕1号)文件精神,持续巩固拓展_习教育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现结合__村具体实际,制订__村_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_年基本思路:以_,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v^中央^v^关于做好_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三元镇“四个一”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_年奋斗目标:__村集体经济指标增速全镇争一流,综合考核位次继续争前列,努力呈现脱贫成果更加优化、农业产业更具特色、生态赋能更有活力、乡风文明更加浓厚、社会治理更趋成熟、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的发展格局。

一、突出动态监测,“常态化”巩固脱贫成果。

(一)紧盯政策措施稳定。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兜住民生底线,认真落实分类管理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带动当地就业,做到“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帮扶政策,保持脱贫攻坚期间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三)紧盯产业项目进度。重点谋划好衔接资金项目,加快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实施,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继续加大投入,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抓市场、促生产,帮助脱贫户就地生产增收。

二、突出特色产业,“精准化”发展乡村产业。

(一)持续壮大优势产业。以乡村振兴“擂台赛”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6969”和“138+n”工程,紧紧围绕稻虾和经果林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空心挂面、稻虾、果蔬、蜂蜜、家禽、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夯实农业设施基础,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二)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成中化技术服务map中心和中化3000亩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地。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入库、申报和建设,加快土地流转进程,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加快“三品一标”认证,铸造__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深挖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全面打造非遗民俗文化(挂面)村产业园,全力创建全羊宴、空心挂面品牌,全力培塑羊文化、挂面手工技艺传承。培育提升麻黄鸡养殖基地、蜗牛一米农场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电商发展,加速消费帮扶,实现__产品走出去和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三、突出生态优先,“长效化”改善生态环境。

(一)加强环境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工作制度,健全全村生态管理监管体系,强化管护责任、职责、整改、追究等环节,依托公益性岗位,职责认领到位,管护划分到位,巡逻落实到位,管理好一方水土。着力大气污染治理,推广秸秆还田,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

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道xxx县财政政局2015年12月18日决算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实际,2015年部门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基本结束,现将我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编制作如下说明:

一、单位概况。

(一)单位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完成,引导指导性计划的实现。

2、根据国家、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及区域经济调节的政策措施建议,衔接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

3、做好全县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结构合理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汇总和分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提出我县宏观经济政策及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对经济及时调控的政策措施建议。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调整意见。

5、提出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资金投向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衔接平衡各种资金来源,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编制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程序和管理权限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或上报,会签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编制县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监督管理。

6、研究拟定全县社会发展战略,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7、研究提出全县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规划、总量平衡、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议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组织筹备参与有关招商活动,努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投入我县经济建设。

8、编制县以工代赈规划、编报以工代赈项目,争取以工代赈资金,组织参与协调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

9、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价格法规;参与有关地方性法规文件的起草和协调实施;监督执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列名管理的商品、服务价格和国家机关收费、事业性收费标准。

10、按照省级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制定在本地区执行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和年度审验制度。

11、负责本县的价格管理和综合平衡工作。根据省下达的物价总水平控制目标,编制县管理商品,服务价格调整计划,提出实施控制目标的措施和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12、负责本辖区的价格预测、监测和监审;组织工农业产品及收费的成品调查工作;开展价格信息、成本调查服务。

13、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地方性价格管理的办法和实施细则,作价办法。指导县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的价格管理工作。

14、负责对放开商品价格进行规范和引导,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对其中重要的农副产品规定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合理利润率;对农贸市场价格进行指导和管理。

15、按照价格管理权限,衔接本辖区内毗邻地区的价格;协调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国家机关收费和事业性收费争议。

16、组织实施管辖区域内商品和服务及国家机关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价格监督检查,依法处理价格、收费违法行为;负责价格案件的诉讼和应诉工作;组织、指导群众性义务物价监督检查等群众性监督活动。

17、向县级政府和上级部门负责,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

(二)机构人员情况。

本局属正科级行政单位,经费来源为县财政全额拨款,2013年实有在册人员32人,其中:正科级干部实职2人,副科级领导干部2人,非领导职务7人,退休人员4人。

2015年机构人员变动情况及原因。

在职人员增加2人,退休人员增加2人,退休人员死亡1人。年末实际增加1人。

二、发改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收入、支出年初预算安排情况,与上年对比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年度执行中调整情况,调整原因说明。

1、与上年度各项收入支出的对比分析。

(1)2014年度收入10700920元,本年度收入24680297元,比上年增加13979377元,基本支出比上年增加689377元,其主要构成是:

a医疗保障收入101676元比上年度100478元增加1198元。

b行政运行收入2996597元比上年度2439482元增加557115元。

c住房公积金62448元比上年度60960元增加1488元。

d工资福利支出2199910元比上年度1715740增加484170元。

e商品和服务支出540190元比上年度611307减少71117元。

f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450197元比上年度273873增加176324元。

2、2015年财政拨入项目资金2139万元,比上年多1329万元,其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102万元、价调项目补助167万元。

3、收入支出增加原因分析:是由于今年调整工资的原因。

文档为doc格式。

年度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掌握了解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在全县*个行政村中选取*个受益面广、政策效果明显的村,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

农村燃气项目*个,安装燃气管线*千米;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项目*个,硬化文化广场*平方米,其他公共设施项目*个,实现了全县*个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村人居环境等改善带来了巨大改变。这次调研的*个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手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业建设问题,通过筹资筹劳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带动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了财政奖补资金的最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奖补。

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的升级版,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规划,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快步提档升级,加速“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目标的实现。我县从*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共投入奖补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建设了冯原镇马村、庄头镇郭家庄村、安里镇义井村等*个示范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次调研中的冯原镇马村是我县申请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马村位于冯原镇西南*公里处,由原马村、六家庄村、尖岨村合并而成。全村辖*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苹果、花椒、设施果蔬为主导产业。自*年以来,马村就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议事主体,连续多年享受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据统计,累计争取财政奖补资金*余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余万元,同时,村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余万元,先后对全村*条巷道*公里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完善了农村排水管网,建设了文化广场、景区广场、景观路等。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提档升级,打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年遵循“民主决策,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设施大棚蔬菜、花椒、苹果产业支撑,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六大要素为重点,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万元,进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将马村打造为集观赏、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村。马村村党委书记成云浪在调研中说:“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基础环境建设的一大突破,将马村打造成了冯原镇周边的“明星村”,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为我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寺前镇吴坡村购置万吨米果醋综合车间及办公用房用于租赁,年租金收入*万元。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分别建设了韦庄镇东白龙新型农业经营园区、尧头镇耀显村黄花菜深加工、王庄镇洛城村果库冷链设施配套、北关村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个县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2020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组发〔*〕*号)文件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具体组织实施,县农财中心监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省级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共*个村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其中:扶贫产业园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资产经营性项目*个,固定资产入股企业参股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购买资产租赁经营项目*个。

2021年依托《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办法》,从经营模式、经营收入、经营利润、收益分红、带动就业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在核实股权设置及财务资料的基础上据实申报。经县级初审,市级遴选评审,城关街道办城内村、寺前镇和家楼村、王庄镇翟卓村等三个村纳入首批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范围,每村奖补*万元,有效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提档升级。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支持,加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有收入,据统计,经营收益*万元以下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以上村*个。

(四)村级组织运转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局限性较大。一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投向农村农业的项目和资金急剧增加,大量涉农项目投资大、资金充足,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则是以民主议事为前提,以筹资筹劳为基础,资金量相对较少,基础事务多,工作面广,且群众不愿意筹资筹劳,广大基层干部推进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群众参与热情有所下降。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级资金,中央级资金自脱贫攻坚以来全部纳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范畴后,按整合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执行。资金大量投向产业,且部分公益事业项目列入负面清单,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度不及政策实施初期。三是村级公益事业资金逐年减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农村人口转移因素影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逐年下降,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不能健康发展,推进缓慢。

(二)项目管护资金不到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美丽乡村等公益事业的逐年加大投入,村级组织需要承担的资产管护费用也越来越高,调研中发现,每个村都建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了管护办法,但因缺少管护资金来源,导致管护办法不能落地生根。

(三)村级集体经济监管不到位。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个村都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设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但在调研中发现:一是部分村未能理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村主要干部以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名义为村集体成立的集体合作社,大部分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但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未能将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合作社关系进行有效衔接,无法证明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性质,并且大部分集体经济收入和支出分红也是通过专业合作社账户支付,村级集体经济账户未能有效利用。二是村级财务人员多为就地选用,普遍业务素质不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村账镇(办)管”代管以来,村级财会人员只充当计划报告和报账员角色,专业知识匮乏,会计核算能力不足,实际中仅是将票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不能从专业角度为合作社提供财务报告,不适应现阶段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财务工作要求。三是各行政村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对村级财务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但在实际运行中,村干部及财务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镇(办)也未能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有效监管,村级集体经济财务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四)村干部补贴标准低、差距大。一是我县村干部补贴实行的是“一肩挑”每人每月*元,主要干部*元,其他干部*元的标准。其他干部补贴是主要干部的*%,随着“一肩挑”工作的全面推进,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的补贴标准差距相对拉大,仅占到主要干部补贴的*%,使得其他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均有所降低。二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村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事务也越来越繁杂,这就要求村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村上,无法从事其他工作,目前相对较低的村干部补贴,一方面与他们的工作量不匹配,另一方面也与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其他干部补贴标准低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县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干部思想动荡,不安心工作,影响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同时也给后期年轻、有能力、有素质的参选人员带来了顾虑。

(五)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日益完善,村级组织用于村级办公经费的支出越来越大,每年*万—*万元的经费保障远远不能满足村级组织的各项支出。而我县村级运转经费则主要依赖财政部门,经初步了解,每年各村用于村级组织的基本支出约需*万元(不含财政支出的村干部补贴及保洁员工资)以上,其中财政补贴每村*万多元,主要用于报刊征订、水电费、日常办公等开支,而近年来持续推动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我县属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属起步阶段,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有限,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村级组织运转还是非常困难。

三、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政策。一是结合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要求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需求,制定出台新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标准,合理平衡筹资筹劳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关系,确保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发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用于最急需、民意最集中、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村两委班子得力、村民积极性高的村庄,持续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力度,让我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能够更加广泛的落地生根。

(二)保障项目管护资金。我县属于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管护费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项目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考虑县域经济实际情况,给予部分管护费用补助。

(三)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监管力度。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夯实各镇(办)及相关业务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职责,明确分工,定期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隶属关系,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纳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管理。三是落实“村账镇(办)管”政策,由各镇(办)财政所对辖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账务统一代管或者各镇(办)统一将各行政村财务核算工作委托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代管。

合理划分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补贴标准,缩小干部之间补贴差距,激发其他干部工作的热情。三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和支持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采取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组建专业合作社、盘活集体资源和资产等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仍是现阶段,乃至下一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拓展思维,有序开展工作,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推动农村改革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

农村发展与改革工作计划

20xx年是中国^v^建党xx周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xx年的工会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建议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法律宣传,拓展工作思路;注重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慰问和帮困互助工作,突出人文关怀;丰富组织和凝聚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推动企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规范工会会员的发展程序,做好工会会员的基础管理工作。针对会员分散流动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工会会员电子档案,对新加入工会组织的会员,要及时登记造册,建立会员档案,并将入会批文、“入会申请表”、“会员登记表”等相关资料报集团公司工会备案;对于因退休、死亡、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引起会员流出的,要及时登记,填报“流出会员名册”,真正实现对广大会员的动态管理。

要认真做好第六轮《集体合同》的宣传工作。去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及各分(子)公司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第五轮《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广泛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六轮《集体合同》(初稿)。新一轮集体合同实施后,我们将利用公司小报、宣传栏、横幅等广泛宣传集体合同内容,深入基层,倾听职工心声,并及时向职工解释相关条款,在20xx年的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将广大职工的合理要求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范围,进一步丰富协商条款,细化协商内容,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照集团公司工会的要求和“星级职代会”的考核标准,不断加强职工代表大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维护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要根据集团公司新的《员工帮困互助会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员工帮困互助会管理试行办法》的各项条款,及时向职工解释说明,宣传集团公司员工帮困互助会的目的和意义。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积极吸收新会员入会。发动员工积极参加“安康”、“重大疾病”和“女员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险,并及时做好理赔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此外,积极组织发动全体职工和分包协作队伍参加募捐,努力使员工帮困互助会资金来源有所保障。

要努力做好节假日的慰问工作,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员工帮困互助会,进一步对分公司范围内所有困难员工进行调查,全面摸清困难员工情况,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办理补助,努力为困难员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继续开展为员工过生日活动,借助重大活动或节假日开展卡拉ok进工地等慰问活动,突出人文关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今年,苏州分公司许多工程工期紧张,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为切实保证业主、集团公司下达给苏州分公司各项施工产值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工作干劲,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要在分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各项目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要将劳动竞赛活动与“工人先锋号”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指导参加创建及时有效。各项目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创建计划,有效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要通过创建活动,努力把广大员工进一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热爱本职、钻研技术、创新管理、提高效益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努力为分公司工程建设吹响“先锋号”,为推动分公司全年目标实现,全面掀起劳动竞赛热潮。

为进一步增强分公司各项目部和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积极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如乒乓球挑战赛、篮球友谊赛等。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职工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能力。此外,要对各项目部的活动室、篮球场等体育健身器材进行完备,保证职工业余时间能够锻炼好。要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形式多样、职工喜爱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职工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振奋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坚持“服务企业更好发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指导思想,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开拓进取,服务大局,努力打造“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谱写“十二五”发展新篇章。

农村发展改革工作计划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在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定__村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__村地处__镇西北部,距清__镇x公里,与__镇隔河相望,为__片区中心村。全村辖__个村民小组,__户__人,常驻人口__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__亩,山林面积__亩。平均海拔高度在__左右,地势较为平坦,属二高山气候,适宜烟叶、银杏、魔芋、贝母、五倍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生长。

地区种植葡萄__亩,高山地区种植银杏__亩、贝母__亩、木瓜__亩,生态农业产业规模达到__亩左右。

二、目标定位。

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魅力__。

三、规划年限20_年-20_年。

四、规划内容。

(一)巩固改善基础条件。

1.建成村级集中供水管理协会,规范运营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维护和改善供水条件。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竞争有序、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责任明确的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真正把最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共同负责制。做到县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村支委联系一至二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建立党员发展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定期研判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发展工作网络。

二要健全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要把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列入乡镇党委班子及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和党委委员的目标责任制中,并作为政绩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乡镇要将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到驻村联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定档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发展党员责任倒查机制,对今后发现对象存在把关不严、程序违规等问题,实行发展党员“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考核双重否决制,既对村级组织实行否决,又对驻村干部和支部书记等个人实行否决。

四要明确组织员发展党员责任制。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落实组织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明确组织员抓党员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县委组织部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真正实现党员发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检查、有落实。

(二)创新培养方式,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充分利用在外商会、流动支部、行业协会、现代科技等载体,建立一个跨区域、全方位、内外结合的党员培养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

一是利用流动支部外围培养。各乡镇结合本地人员流动去向情况,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选配办事公正、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为多年不发展党员村物色优秀人才,在临时支部内培养成熟后再输送到原村,由原村进行发展。

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多方培养。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分别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引导他们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注意从行业协会中发现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并逐步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三是利用现代科技跟踪培养。充分利用信函、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党建网站等方式,对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入党意向的优秀青年进行培养教育,并明确专人跟踪培养,及时掌握他们在外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有意识地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地共产党员。

(三)强化整顿治理,努力解决党员发展空白点。要建立以思想教育为主、组织措施为辅的整顿机制,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不想发展村、家族化、派性村及软弱涣散村的整治力度,努力解决党员发展软弱点和空白点。

一是实行“思想沟通法”。通过个别谈话、

学习。

先进典型等形式进行沟通思想,引导各支部书记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主动党员发展;对仍拒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书记,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采取免去支部书记职务、整顿支部等组织调整措施,直到党员发展为止。

二是实行“联合组建法”。对家族化、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经整顿仍不能转化发展党员的,可就近并入邻近强村、企业建立联合支部,打好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基础,待全面改善后,再单独组建支部。

三是实行“下派选调法”。对那些宗族化、内部派性严重、多方势力均衡的村党支部,采取下派干部到村挂职,或选派本地有素质、有能力的党员到村任职,打破支部内部各派势力分布格局,通过几年的努力,改变支部内党员队伍结构,为党员发展打下基础。

(四)严格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建立可以量化的党员发展标准,防止简单地用生产力标准或文化素质的标准来代替党员的政治标准,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发展潜力的人吸收到党内来。

一是建立党员发展定期分析制。每年年初,由各乡镇党委组织人员对辖区各村党支部的发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各村发展对象的文化素质、水平能力等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提出当年度党员发展的数量指标。在发展党员指标分配上,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做到科学分配下达但又不“死抠”指标。如对经调查确实没有合适发展对象的村党支部,就不予下达当年度党员发展指标,以免这些村党支部发展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对象“凑数”,降低党员质量。

二是建立党员发展量化积分制。为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分别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不同对象的具体要求,设置项目与分值,对符合项目要求的给予相应加分,最后根据每个对象的得分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对象。

三是建立入党对象资格预审制。凡是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对象,所在村支部书记必须在了解日常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及时向当地纪检、政法、公安、计划生育等部门征求意见,做到对发展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了解。各驻村干部也要切实把好标准关,实行党员发展全过程参与、监督和审核,一旦发现党员发展有问题的,及时向乡镇党委汇报,切实防止“带病”入党。

乡镇党委根据村党支部的报告派出考察人员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经考察确属优秀的再按有关程序办理否则不予审批。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十分重视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效规范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党员发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从发展对象上看,存在“近亲繁殖”倾向。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宗族观念严重,专门发展沾亲带故的人员,对其他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拒之于门外。

二是从发展数量上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些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甚至个别村党的事业后继乏人。而有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则搞“批量发展”,凡提出申请的照单全收,一年就发展新党员十几名。

三是从发展质量上看,存在“良莠不齐”状况。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时不讲标准或坚持标准不严,谁对自己有利就发展谁,谁给好处就发展谁,甚至把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与赌博、搞迷信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发展为党员,严重降低了党员质量。

四是从发展程序上看,存在“暗箱操作”情况。有的村党支部发展程序上走“跳棋”,规定程序没有走到,有的对预备党员到期不研究转正,有的甚至搞“瞒天过海”入党,通过伪造会议记录、入党材料的方式发展党员,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