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有用吗(模板5篇)

时间:2023-10-07 20:33:45 作者:琴心月 讲话稿 读后感有用吗(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后感有用吗篇一

假期里,我读了《小乔治的神奇魔药》这本书。

书中的小乔治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是他的姥姥却是个自私自利的老太太,经常趁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他。

有一次,姥姥又让小乔治给他拿药喝,并不停地咒骂他,嫌他的动作太慢。小乔治实在忍无可忍了,就想发明一种魔药,让姥姥得到一点教训。

他把浴室的洗浴用品,妈妈的化妆品,洗衣房的家庭用品,厨房的调味品,动物的药品等,全部倒入一个大锅里,做成了一锅药。

为了不让姥姥怀疑,他还加入了褐色的油漆,让药的颜色看起来和姥姥平时喝的药相似。当他把药给姥姥喝下后,姥姥就不停地长高,最后冲破屋顶,变成了一个又瘦又高的老太太。小乔治还把家里的一只母鸡也变成了巨鸡。

乔治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要乔治再做些魔药,给农场里的其他动物吃,让猪、牛、羊等也都变成巨型动物。可是小乔治试验了三次都没成功,最后一次不仅没让动物们变大,反而让姥姥和鸡逐渐缩小,最后消失不见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小乔治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发明这么神奇的药。我也开始幻想,要是自己能发明一种魔药就好了,吃上一点,想到哪就到哪,可以飞到天上去看看白云,也可以潜入海中去和鱼儿嬉戏。

同时我也为姥姥的消失感到难过。虽然乔治的姥姥脾气很坏,但她却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不应该这样对待老人。

我们发明魔药是为了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伤害我们的亲人。

对待亲人,我们要细心地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长寿,可不能像乔治一样把乱七八糟的药给他们喝。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们才能生活得幸福。

读后感有用吗篇二

《药》读后感--用生命发出呐喊

死一般的寂静中,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般地站着,然而终于,乌鸦张开两翅向着远处天空箭似的飞去了。革命烈士夏瑜的坟上,一簇野花热烈的开放着。

这是鲁迅的小说《药》所描述的最后一幕,凄惨但又饱含一丝希望的结束。

在鲁迅的所有文章中,我印象最深震动最大的一篇便是《药》。第一次读它是因为这是初中时语文老师在鲁迅的文章中最喜欢的一篇。当时读时虽觉得前面的情节有些混乱,还是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那个沾满鲜血的馒头也就由此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小栓得“痨病”而病入膏肓,中国社会又何尝不是病入膏肓呢?将鲜血“趁热”吃下,并没有挽救小栓的生命;革命烈士的热血,同样也没能挽救中国一步步沦陷于黑暗的命运。老栓与华大妈从鲜血中得到了传说的药,夏三爷从鲜血中得到了白花花的银子,众多愚昧的人民从鲜血中得到了谈资。唯独夏四奶奶在鲜血中流尽了自己毕生的气力。她丧失了自己的精神支柱。而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从这尚有余温的鲜血中得到震动与觉醒。他们认为夏瑜罪有应得,夏四奶奶也因为儿子的“造反”()感到羞愧而不敢抬起自己的头。这一事件只是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夏瑜所说的国家属于每一个人根本不是人话,夏瑜在死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换来的只是两个恶狠狠的嘴巴!夏瑜的呐喊,或许就是鲁迅隐喻的自己的呐喊,就如他在《呐喊》的序中所说的那样,“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夏瑜用生命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实在是悲哀的,并在旁观的人眼中是十分可笑的,现实击碎了他最后的希望,哪怕唤醒一个人的希望。短短一篇小说将社会的黑暗面暴露无疑,但同时又展现了那一丝光明的可贵。

这篇文章写于194月,当时的中国社会乌烟瘴气,军阀混战,革命失败混乱的社会局面,灰败的革命现实让鲁迅内心十分沉重,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前途还是抱有希望的,他仍然坚信只要不放弃呐喊中国终会有觉悟的那天,这也正是我十分敬佩鲁迅先生的一个原因,尽管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感到沉重失望,却不曾失去过对那一丝光明的向往。

小说的结尾,那两个步履蹒跚的母亲令人十分心酸。在凄凉的坟场上,两个痛失爱子的母亲的那种孤单与绝望,那怔楞的无神的双眼中流出的泪水,直击内心的最深处。两个新坟一字排开,一个是封建社会中病入膏肓的纤弱青年,一个是头脑中充满新思想的革命烈士,这两个典型人物生存价值的强烈对比,就恰恰突出了鲁迅所要表达的内容,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活?而小栓坟上的孤寂与夏瑜坟上红白的花正表现了鲁迅对于革命烈士死的重于泰山的赞扬。真正医治整个中华民族的药,其实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满腔民族热忱的人用自己手中的笔甚至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发出的呐喊!

读后感有用吗篇三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在台湾成功大学有一次讲演,他送给同学们三味药:

第一位药叫做“问题丹”;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

第一位药,“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的问题在身边作伴。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年轻的学生,只要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就是说:每个人在社会上,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的,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就是说:人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有时可能会令人悲观失望,这正是需要我们培养信心的时候。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的信心只有一句话:努力不会白费。

以上的三味药方是送给青年人的稀世珍宝,它也是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作为随时防身急救之用的“灵丹妙药”。这篇演讲,殷殷告诫我们做人的道理,勉励大家不要放弃努力,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对未来充满信心。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形象生动,很富有感染力,值得一读。

读后感有用吗篇四

想象是一种很神奇的思维,你可曾想象过有一种药能返老还童?嘿嘿,真的有。著名儿童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笔下的《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中就有这么奇特的药,这药还被主人翁罗比的奶奶喝下。

这本书充满了想象,罗比奶奶年老体弱,她又肿又疼的右脚将她折磨地痛苦不堪。有一天,罗比想到了巴特先生---一个著名的发明家。巴特先生发明了返老还童药。这药使罗比奶奶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小奶奶”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可这也有“副作用”---彻底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还好,巴特先生用时光机让巴特太太,取回了解药。大家生活终于正常了。

在这本书中,有十分多想象的部分。一架直冲云霄的自动扶梯,一个古怪的实验室,神秘的分解物体机器,能飞的真丝雨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作者利用自己充分的幻想将它们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也利用自己独特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殿堂。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爱的故事。回到童年的“小奶奶”给罗比和他的伙伴添了无数个麻烦。但他们并不介意,而是像对待亲人来爱护“小奶奶”。特别是巴斯蒂,他赌上自己的生命,冒险坐上时光机和巴特太太穿越到过去,取解药。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善良,这一份爱十分珍贵,感到着所有读者。

在这本书中,有着一个真理。虽然奶奶以前很想返老还童,但一旦这么做了,奶奶又很后悔。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可以随意去改变他们。

这本书有着千万个神奇元素,让读者们心驰神往,也让我们收获成长。

读后感有用吗篇五

寒假,我看了几本好书,很多内容我都深有体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遇见火星女孩》中的《后悔药》这篇文章。

它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名推销员为了把手里的药丸卖出去,用“免费”一词作为诱饵,吸引了顾客伯特,一步一步将他带进“后悔药”的陷阱里。最后,伯特用三万元的高价买下了三颗已经下肚的“后悔药”,并且他还没得后悔。

如果伯特不是贪小便宜,他就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原本知道他是推销员,就想把他打发走,但是一听见“免费”,他就经不起诱惑,一时起了贪念,轻信有“后悔药”这种东西,他可能觉得:反正是免费的,也没什么副作用,说不定成功了呢!就这样,伯特上当了,他冲动地吃下三颗药丸之后,只要问他:“你后悔吗?”他都回答“不。”就算推销员向他收取三万元费用,他也只能假装不后悔地接受这件事。

这让我想起了:过年时去德辉广场玩尬舞机,这发明尬舞机的人就像推销员一样,第一次免费试用,给了我可以领取一支价值328元的口红的736分。我高兴坏了,心想:付9.9元,跳好一点,就可以得到一支口红,我还赚了!于是,我让妈妈付了钱,开始跳得很卖力,可尬舞机却不听使唤,很多动作都没感应到,成绩一落千丈,只有308分。我想,如果继续玩下去,可能玩了一支口红的钱都换不了口红,还是不要玩了。还好,我很理智地控制住了,损失才没有很大。

现实生活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推销员们利用我们贪便宜的心理诱惑我们,让我们在无意识中一步步走进他们的“陷阱”。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理智的心,看清营销手段,不随便贪小便宜。

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