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起兵读后感 闯关东读后感(模板5篇)

时间:2023-10-07 13:38:25 作者:笔尘 评语寄语 关东起兵读后感 闯关东读后感(模板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东起兵读后感篇一

终于看完了荡气回肠的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关上视频,剧中铁骨铮铮的朱家男儿、剑胆琴心的朱家媳妇儿仍在眼前晃动,音容笑貌清晰可见。

本剧的中心主线是朱开山老爷子带着全家人闯关东的故事,剧情因此展开。里面刻画了数位人物,还包括三个儿子,以及三个儿媳,鲜儿,一郎等等。总结如下:

最有吸引力的人物,还属朱老爷子,他机智、沉着、冷静,是全家的主心骨、脊梁;在团队也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比如带领淘金人闯出金场子,当年义和团的领袖,后来开菜馆时山东人与热河人的竞争与最终的握手言和,以及山河煤矿的兴起和发展等等,老爷子都大显身手,尽显英雄本_。

最可爱的人物:我认为是朱传武。他秉承了父亲的嫉恶如仇,勇武忠良,也是老爷子最得意的儿子。尽管孩子都是父母生养,但还是有所偏向的,毕竟哪个最为父母欣赏,哪个便更受宠一些。他对感情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对原则的恪守,都是我所欣赏的。

最深明大义的人物:传文娘。老太太就是典型的传统母亲的形象。除了把一片爱毫不吝惜地抛洒给每个孩子,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她也尽自己的本份去照顾。当家里没有了男人,她便是男人,守好家园,管好孩子,是她责无旁贷的本份。用一片浓浓的亲情去感化每一颗愁苦的心。与老英雄很般配。

最痴傻的女人:当然是秀儿了。她最爱传武,也选择了传武,但传武并没有把一颗心给她。她是一个爱的牺牲品。尽管后来终于遇到了一郎——当初曾被她救过的日本男孩,因报恩或怜悯而娶了她,可她心里最爱的还是她得不到的那个男人。传武死了,她怀里抱的仍是那个裹了衣服的枕头。

最遗憾却又最精_的人物:谭鲜儿,外号“三_红”。在感情上,她算是遗憾的,因为最后也没有能跟传武成亲。起初她本是老大的未婚妻,走散了,直到传文成亲,才终于见了面,但迟了。在人生的精_方面,谁也比不过她,虽然历尽磨难,但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别样的财富呢?从鲜儿身上,同样可以看到一个“闯”字。从山东老家到关外的路程中,窝囊的老大总能衬托出鲜儿的机灵和乖巧;与老大失散后,更显出了她强大的生存能力,跟随戏班子随走随唱,遇到土豪为搭救师父而牺牲自己更显出了一个“义”字;后来闯山场子,水场子,上山当胡子,直到最后与传武并肩作战一同打小鬼子,历练成了一个极为丰满的人物,虽然在感情上是遗憾的,但她的人生却极为精_。

最令人讨厌的人物:朱传文。从他一出场,看着他就来气,说男人不像男人,优柔寡断的。后来,争权夺利,直至_求荣,膝盖太软投靠日本人。怪不得他老婆拿了砍_追他,他就是个连女人都不如的窝囊货_。

适应力最强的人物:那文。老大媳妇儿以前贵为公主,即使是没落的清朝贵族吧,也比老百姓强不是?娇滴滴的享受型,平素只会琴棋书画的格格,最后竟然成了女掌柜的,头脑不错,适应能力也是常人不能望其项背的。

闯关东,剧尾介绍说东北人3千5百万人,移民来的山东人占到2千万,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迁移工程啊。历史不能被忘记,那些人同样不能被忘记,因为他们曾走过,笑过,哭过,感动过,叹息过。

关东起兵读后感篇二

都说山东人保守本分,可自从小说《闯关东》被搬上央视银幕后,全国人民都知道山东人的“闯劲”了,还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剧中人物尤其是主人公朱开山,其身上所散发的山东人的精神,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和共鸣。

清末日俄战争期间,山东朱家为生活所迫,把“闯关东”看成是安身立命的唯一希望,由此展开了一部坎坷起伏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悲怆恢宏的民族血泪史。社会的变迁在这个家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个体与社会的纠葛中,传奇的手再一次地搭在了历史的肩上,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在新的生存空间中演绎出刚强、坚毅的山东人性格。主人公朱开山也在人情冷暖、悲欢离合中,由一个小人物磨砺成一位大英雄,充分展示了山东大汉的粗犷豪放、忠孝仁义的精气神。

“世界上本没有路”,草莽英雄朱开山硬是凭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苍凉广阔的关东大地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就了一位久违了的中国经典男人形象。在山东,武有水浒,文有孔孟,而这两把镜子恰好同时照在了朱开山身上,堪称智勇双全。他有一身好武艺,曾在义和团杀过洋毛子,可谓忠厚爱国;为义兄贺老四报仇,不远千里以命相搏,巧计除恶,九死一生,彰显仗义干练。不仅如此,他还在乱世中自力更生,经商养家,从老金沟到放牛沟,从山东菜馆到山河煤矿,做事有章有法,家境也由殷实走向富甲一方,但他没有“小富即安”,这又显现了他沉着老练、勤俭睿智。他在放牛沟时刻意培养传文,在山东菜馆时和老潘家的斗法,在山河煤矿时和日本人的对阵等等,更是显示了一般庄户人家和绿林莽汉难有的谋略胆识,有儒家风范。

山东好汉兼具泰岱的`沉稳与黄渤的气魄,朱开山亦是仁义坚忍,胸怀博大,为人谋略胜人一筹。老韩家把他家害得几乎倾家荡产,他却在战火中把老韩救出来,化干戈为玉帛;潘五爷也要把他置于死地,而他在和潘五爷打赌获胜后主动地上门和解,以一种难以理解的冷静和厚道劲儿来处理,以德服人,以柔克刚。这些,无不秉承了山东人的能屈能伸、韬光养晦、重情重义、以和为贵的优秀品质,就像朱开山说的那样,“天上的星星,一个挨一个,你亮你的,我亮我的,不争不抢。一千年是这样,一万年也是这样,和和气气。”他做人是讲原则的,追求忍让,更讲究民族大义,团结同胞,对侵略者却是态度坚决,该出手时便出手。原本,他不想参与煤矿业务,后得知儿子与日本人在争,他决心一搏,在儿子传文变节后其手段也是极其雷厉,最终亲手杀死了森田。在命运遭受蚕食的斗争中,这位将铁汉豪情和儒家风范集为一体的山东英雄,始终能在沉默中爆发,在平凡的生活中像英雄一样活着。

最末,面对鬼子的大肆侵略,朱开山依然选择了离开,但这并非逃离,而是另一种“闯”,就像当初离开山东老家一样,是理智的选择。终其一生,朱开山所处的任何一个环境似乎都是斗争的环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也许这就是强人的命运吧,不在斗争中生存,就在斗争中死亡。他在斗争中越来越疲惫了,却越来越清醒。诚然,在对待鲜儿的事情上,在管理山河煤矿上,他都有点小缺点,但总的说来,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山东硬汉的铮铮铁骨,达到了仁、义、礼、智、信的人性高度。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建国六十余年,其发展的精神真髓无不饱含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敢为天下先的因子。宝贵的闯关东精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更要代代相承,薪火相传。当前,我区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理应拿出山东人骨子里的闯劲,为多快好省地建设新牟平添砖加瓦。

关东起兵读后感篇三

我到底是为什么要买这本书的,一看到这是侵华老倭奴写的就应该知道这书里没啥有价值的东西,我居然还花了20元买这本书……谁要,我10元卖给他,不包邮。

书里实在没有什么有一丝一毫价值的东西,除了学习倭奴怎样站在侵略者的角度说话的艺术。

写书的本人就是侵华倭寇情报部门的领导,写出来的东西完全平铺直述,全书都是陈述没有多少数据详细的资料,就像是一个编故事的。全书充斥着诽谤苏军解放东北是“侵略”,又说苏联等国把日本说成是侵略国是“诽谤”,一会儿又痛骂斯大林“是个顽固的复仇主义者”,又把倭寇侵略中国东北说成是倭寇“解决东北问题的使命感”,一个侵略贼心不死但是被打回老家只能愤愤度日的老倭奴嘴脸跃然纸上,这倒是让人常看常新,每次看都能找到新的笑点。

题外话是里面就提了一嘴中国张学良军,说张学良军软弱无力,乌合之众,一遇炮击就四处溃散,原因在于装备陈旧,官兵素质低下,教育训练不足,斗志不旺,团结力弱等因素所致。当然,这书里要是能客观看待中军苏军就有鬼了。不过蔡锷所说的要想使中国彻底变强的《军国民论》觉得实在是有必要真正实践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个大国却不上下皆兵,免不了像在这本书里根本不被提起的命运。

另外书里也提到过倭寇评价俄国密不透风难以渗入得到情报,反过来就是在说中国哪哪都是洞遍地是日本间谍被倭寇情报部门渗透成筛子了呗。

关东起兵读后感篇四

说实话,《闯关东》这戏让俺看的那叫一个过瘾啊!里面的人物俺都喜欢,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故事,真是个个都鲜活。俺也想说道说道,嘿,既然最优秀的都被写过了,俺就来说说传文吧。

传文儿的性格,不大招人人待见,最大的特点就是窝囊,虽然他娶了个又漂亮又豪爽的媳妇儿,但他还是脱不开这俩字,呵呵,窝囊,这好象是男人的大忌,不过这不影响传文儿这个人物的鲜活。

开始的`时候,看他冲着鲜儿挥着手跳水里,后来在鲜儿和粮去了姥姥家后,一咬牙去找鲜的劲头,还挺象那么回事的,后来他那懦弱的性格就渐渐显出来了。从传武传杰和朱开山都剪掉头发他的反应,直到他的结婚,处处都显示出了他的性格中的懦弱。同样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他和传武的反应有着天壤之别。传武的激烈衬托出了传文的柔顺,传武的不屈不折,衬托出了传文的随遇而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啊。在老朱家这三个儿子中,大概最没出息的就是这老大了,没有老二的勇猛,没有老三的智慧,却多出了一股和老朱家不相称的笨劲。可是,这个窝囊的老实人身上,也有着别人没有的一股牛劲。他没有老二的任性和冲动,也没有老三的圆滑和世故,但他对家事的那份责任心,那股勤劳,不怕吃苦的干劲,也是其他人比不了的。正是这份责任心和这股“牛劲”,让他的“爆炒活鸡”、“酱牛肉”取得了成功。这成功正是来自他的“笨”。当然,这个朱家的长子也不是一味的傻笨,有时他也不乏幽默和恶作剧的童心,比如他老婆那文要分家时,他居然不动声色的将他那又机灵又聪明的格格老婆锁在了屋里,这一招确实出人意外。

传文儿对感情,细想来其实也是另一种专一。他等了鲜儿那么多年,最后在父母的劝说下成了亲。他不是放下了鲜儿,而是知道自己做为长子的责任,知道他没有资格象传武那样任性。和那文成亲后,他开始一门心思的对那文,努力想要填平和那文之间的那道鸿沟。这让人想起《红楼梦》中袭人的痴:“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里又只有一个宝玉……”

传文儿后来做了汉奸,可我觉得,这事虽然是大大的不应该,却也不能说是没有原因。他做为朱家的长子,自然觉得他的责任更加的重大,可在朱家开了煤矿后,家里的人们一心都扑在了煤矿上,而煤矿又是老三传杰一手操办的,家人们甚至那文都开始当他半透明,以至让传文失落到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地步……当然,这不是做汉奸的理由,可是,这却是他做汉奸的诱因吧。

骨子里,传文儿还是明白事理的。所以最后,当他看到传武的尸体,他震惊了,幡然悔悟,迷途知返,于愤怒中将仇恨的子弹射进了森田罪恶的身体,传文儿,也不失为一条汉子。

关东起兵读后感篇五

这是一部不屈的家国抗争史,是一部_移民的奋斗史。《闯关东》主要讲述的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去东北谋生的坎坷经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奇__。主人公朱开山一家三十多年的闯荡生涯中,倍遭磨难。吃尽了千_万苦,却从不向困难低头,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力量。

全家人一路乞讨一路走,饥食路边豌豆夜宿打麦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散住着几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善良淳朴,宽广胸怀,接纳了这家来自河南的逃难人。几孔废弃的窑洞,落满灰尘的土炕,暂借的十几斤玉米,让干瘪的肚子不再饥饿,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的一家人有了落脚的地方。

就是凭着一股子闯劲,在别人眼中难成大事的父亲,有了自己小家,儿女绕膝,尽享天伦。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_南北的时候,父亲回到阔别25年的老家河南,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坏成分的地主崽子竟然领着一家人回来了!

闯世界、闯未来、闯生活、闯自由……这部书,让我有了深深的共鸣,以至于后来自己是流着泪在看,书中每个情节都是那样的叫人牵肠挂肚,那种值得我们讴歌的,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那种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的闯关东的进取精神,无畏于任何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闯关东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