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案表格(优秀8篇)

时间:2023-09-23 19:07:32 作者:琉璃 工作计划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案表格(优秀8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一

使用excel2003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等操作后,得到的计算和统计结果还不能更好地显示出它的发展趋势或分布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excel2003将各种所处理的数据建成各种统计图表,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使所处理的数据直观地表现出来。在excel2003中,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各种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工作。

本章重点

图表的基本组成 创建图表 修改图表 设置图表选项 设置图表底纹 添加趋势线

9.1认识图表

为了能更加直观的表达表格中的数据,可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通过图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数据的大小以及数据的变化情况,方便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图表的类型 图表的组成 图表的样式

9.1.1图表的类型

在excel2003中,有两种类型的图表,一是嵌入式图表,一是图表工作表。嵌入式图表就是将图表看作是一个图形对象,并作为工作表的一部分进行保存。

图表工作表是工作簿中具有特定工作表名称的独立工作表。它使用在要独立于工作表数据查看或编辑大而复杂的图表,或节省工作表上的屏幕空间。但无论是建立哪一种图表,创建图 1 表的依据都是工作表中的数据。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便会更新。

9.1.2图表的组成

9.1.3图表的样式

excel2003自带有各种样式的图表,如柱型图、条形图、折线图、面积图、饼图以及圆环图等。不同样式的图表各有优点,适用于各类的场合。

9.2创建图表

使用excel2003提供的图表向导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建立一个标准类型或自定义类型的图表。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时,共有4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样式、选择图表数据源、设置图表选项以及设置图表位置。

9.3修改图表

若已经创建好的图表不符合用户要求,可以对其进行编辑。例如更改图表类型、调整图表位置、在图表中添加和删除数据系列、设置图表的图案、改变图表的字体、改变数值坐标轴的刻度和设置图表中数字的格式等。

9.3.1更改图表样式

若图表的样式无法确切的展现工作表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如使用圆环图来表现数据的走势等等,此时就需要更改图表样式。

要修改图表的样式,首先在工作表中选定图表,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图表】|【图表类型】命令,打开【图表类型】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即可修改图表的类型。

9.3.2移动图表位置

在excel2003的图表中,图表区、绘图区以及图例等组成部分的位置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鼠标可以拖动它们的位置,以便让图表更加美观与合理。

3 此外还可以将图表移动至其他工作表或者直接创建图表工作表,方法为选定图表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图表】|【图表位置】命令,打开【图表位置】对话框,然后选择移动图表的位置即可。

9.3.3修改图表源数据

创建图表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完【图表】|【源数据】命令,打开【源数据】对话框,并打开【系列】选项卡。在其中即可修改图表源数据。

9.3.4修改图表中文字的格式

改变图表中文字的字体和大小时,要先选定图表中要设置格式的文字。选定方法是先选定这些文字所在的图表项,然后再选择这些文字。然后在【格式】工具栏中单击相应的格式按钮来设置格式。也可以双击图表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定其文字格式。

双击图表,打开【图表区格式】对话框,然后打开其【字体】选项卡,在其中可以具体设置图表中文字的格式。

用户也可以单独设置图表标题、图例、坐标轴区文字的格式,如选定并右击图表标题,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表标题格式】命令,即可打开【图表标题格式】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即可单独设置图表标题的文字格式。

9.3.5修改图表中的数据

对于图表中的数据,用户不仅可以随时对其进行修改,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图表中的数据项,让图表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要求。

如要在图表中添加数据,则在菜单栏中选择【图表】|【添加数据】命令,打开【添加数据】对话框。在【选定区域】文本框中输入要添加数据的单元格位置,然后单击【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保持默认设置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图表中添加数据。

9.3.6改变数值坐标轴刻度

在建立好图表后,若默认设置的数值坐标轴的刻度不合适,则可以重新设置数值坐标轴的刻度以让图表更好地显示内容。

在图表中双击数值坐标轴,打开【坐标值格式】对话框,然后打开【刻度】选项卡。在其 4 中即可自定义坐标轴的刻度。

9.4设置图表选项

设置图表的选项包括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其中有的选项在某些时候是可以没有的,如数据表的显示,在必要的情况下显示数据表,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就可以不显示它。

9.4.1设置图表标题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标题】选项卡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图表标题以及分类(x)坐标轴和数值(y)坐标轴的标题等。

9.4.2设置图表坐标轴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坐标轴】选项卡中,可以设定是否显示数值坐标轴与分类坐标轴,以及相关的属性。

9.4.3设置图表网格线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网格线】选项卡中,可以设定分类坐标的网格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网格的设置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置,如果设置的太多,可能会让图表显得杂乱。

9.4.4设置图表图例

图例是一个方框,用于标识为图表中的数据系列或分类指定的图案或颜色,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图例】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图例的位置以及是否显示等。

9.4.5设置图表数据标志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数据标志】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是否在图表中显示数据的系列名称、类别名称和值等。

9.4.6设置图表中的数据表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数据表】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在图表下方显示基于图表数据的数据表。

9.5设置图表效果

6 在图表建立好以后,为了使图表更加美观,可以设置图表的颜色、图案、线形、填充效果、边框和图片。对于图表中的图表区、绘图区、数据系列、图表标题、图例、网格线、坐标轴、坐标轴标题中的背景墙等,可进行图案的设置。

双击图表,打开【图表区格式】对话框,在其【图案】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图表的边框与颜色的效果。双击绘图区,可以打开【绘图区格式】对话框,在其中可以只针对绘图区设置效果。

9.6添加趋势线

趋势线就是用图形的方式显示数据的预测趋势并可用于预测分析,也叫做回归分析。利用趋势线可以在图表中扩展趋势线,根据实际数据预测未来数据。在excel中并不是所有图表都可建立趋势线。例如,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和xy散点图可建立趋势线,而饼图、圆环图、雷达图等数据系列则无法建立趋势线。

趋势线只能预测某一个特殊的数据系列而不是整张图表,所以在添加趋势线之前,应先选定要添加趋势线的数据系列。

第十章在表格中插入数据透视表 学习目标

excel2003提供了一种简单、形象、实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数据透视表及数据透视图。使用它可以生动、全面地对数据清单重新组织和统计数据。本章将详细介绍创建与编辑数据透视表的方法。

本章重点

10.1数据透视表的基本术语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它不仅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也可以显示不同页面以筛选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区 7 域中的细节数据。数据透视图则是一个动态的图表,它是将创建的数据透视表以图表形式显示出来。在使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些数据透视表的基本术语。

数据术语 字段类型术语 版式术语

10.1.1数据术语

数据术语主要包括【源数据】、【字段】、【项】、【汇总函数】和【刷新】:源数据为数据透视表提供数据的基础行或数据库记录;字段是从源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字段衍生的数据的分类;项是字段的子分类或成员,表示源数据中字段的惟一条目;汇总函数用来对数据字段中的值进行合并计算;刷新用来自源列表或数据库中的最新数据更新当前数据透视表。

10.1.2字段类型术语

字段是在数据透视表或数据透视图报表中,来源于源数据中字段的一类数据。数据透视表具有行字段、列字段、页字段和数据字段。数据透视图报表具有行列字段、分类字段、页字段和数据字段。

10.1.3版式术语

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中,有关版式的术语有【拖放区域】、【字段列表】、【字段】下拉列表和【数据区域】等。

10.2创建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是通过【数据透视表向导】来创建的。在【数据透视表向导】的指引下,用户可以方便地为数据库或数据清单创建数据透视表。利用向导创建数据透视表需要3个步骤来完成,它们分别是:第一步,选择所创建的数据表的数据源的类型;第二步,选择数据源的范围;第三步,设计将要生成的透视表的版式和某些选项。用户还可以随时修改创建好的数据透视表的结构。

10.3编辑数据透视表

创建数据透视表后,为了能更好地显示所需的数据和统计结果,还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数据透视表的布局,显示字段的内容等。本节就将详细介绍编辑数据透视表的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数据透视表来分析数据。

10.3.1【数据透视表】工具栏

在excel2003中创建数据透视表后,会自动打开【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使用该工具栏可以编辑数据透视表的各种设置。

10.3.2更改数据透视表布局

在excel2003中,如果对已经创建的数据透视表布局不满意,则可以通过在工作表中拖动字段按钮或字段项标题,直接更改数据透视表的布局。此外,还可以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来更改布局。

10.3.3编辑数据透视表字段

在创建数据透视表后,在【布局】对话框中,双击数据透视表字段对应的按钮,可以重新定义字段的名称。

10.3.4设置数据汇总方式

在excel2003中,默认的汇总方式为求和汇总,根据数据透视表的不同需要,可将汇总方式设置为求平均值、最大值等汇总方式。在【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的【汇总方式】列表框中,可以设置字段的汇总方式。

10.3.5隐藏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创建好数据透视表后,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显示或隐藏具体的数据,以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操作。

当隐藏了数据透视表中的一些数据后,汇总函数在计算时会排除那些已经隐藏的数据,因此得到的结果也会产生相应变化。

10.3.6修改数据透视表中的数字格式

在excel2003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设定数据透视表中数字的格式,让数据透视表更加实用。

打开要设置格式字段的【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然后单击【数字】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即可修改数据透视表中的数字格式,不显示小数点后的数值。

10.3.7设置数据透视表格式

新建的数据透视表在外观上并不美观,excel2003自带多款数据透视表的格式,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美化数据透视表。

在【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中,单击【设置报告格式】按钮,可以打开【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在其中可以为数据透视表选择套用格式。

10.4创建数据透视图

数据透视图可以看作是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结合,它以图形的形式表示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正像在数据透视表里那样,用户可以更改数据透视图报表的布局和显示的数据。数据透视图具有excel图表显示数据的所有能力,而且同时又具有数据透视表的方便和灵活等特性。

创建数据透视图 设置数据透视图

10.4.1创建数据透视图

创建数据透视图的操作基本与创建数据透视表相同,都是通过【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来完成操作。

10.4.2设置数据透视图

数据透视图是数据透视表与图表的综合,因此设置数据透视表的方法大多与设置图表的方法相同。和普通图标相比,数据透视图更加灵活,可以通过修改字段的布局,就能达到分析统计不同数据的目的。

第十一章使用模板与宏 学习目标

10 excel2003支持模板功能,使用其内置或自定义的模板,可以快速创建新的工作簿与工作表。对于excel2003中常用的一些操作,可以将其录制为宏,方便用户的多次调用,以达到提高制作电子表格效率的目的。本章就将详细介绍如何在excel2003中使用模板与宏的方法。

本章重点 创建模板 使用与修改模板 录制宏 执行宏

11.1使用模板

模板是包含指定内容和格式的工作簿,它可以作为模型使用以创建其他类似的工作簿。在模板中可包含格式、样式、标准的文本(如页眉和行列标志)和公式等。使用模板可以简化工作并节约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创建模板 应用模板 修改模板

11.1.1创建模板

excel2003内置的模板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这时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创建新的模板。通常,创建模板都是先创建一个工作簿,然后在工作簿中按要求将其中的内容进行格式化,然后再将工作簿另存为模板形式,便于以后调用。

在要创建为模板的工作簿中,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对话框的【保存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模板】选项,然后单击【保存】按钮即可将当前工作簿创建为模板。

11.1.2应用模板

用户创建的模板的目的在于应用该模板创建其他基于该模板的工作簿,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单击【新建工作簿】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项,打开【模板】对话框,在【常用】选项卡中,选择要应用的模板,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11.1.3修改模板

11 若创建的模板还有不完善或需要改动的地方,可以随时调出该模板进行编辑修改。常用修改模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存放模板的文件夹下找到并打开需要编辑的模板,双击该模板将其打开,并进行修改;二是在【模板】对话框中打开模板并进行修改,然后保存。

11.2使用宏

宏的英文名称为macro,表示是由用户自定义好的操作。它是指能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组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结果或一系列的命令和函数。使用宏,可以方便用户执行那些需要频繁执行的操作。

录制宏前的准备 录制宏 执行宏 编辑宏 调试宏

11.2.1录制宏前的准备

在录制宏前,需要对宏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定义宏的名称、设置宏的保存位置等,设置宏的快捷键等。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宏】|【录制新宏】命令,可以打开【录制新宏】对话框,在其中可以完成录制宏前的准备操作。

11.2.2录制宏

完成录制宏的准备操作后,即可开始录制新宏,方法为:在准备时选定的单元格区域中完成所要录制的操作,如输入数据,设定函数等,完成后单击【停止录制】工具栏中的【停止录制】按钮即可。

11.2.3设置页眉/页脚

录制完成宏后,即可将宏保存在指定的工作簿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宏病毒,excel2003默认的安全级别为高级,此时无法在工作簿中执行宏。因此在执行宏前,应首先降低excel2003的安全性级别,当excel2003的安全性级别为中级或低级时,才能运行宏。

通过visualbasic编辑器执行

11.2.4编辑宏

若用户熟悉编程方面的语句,可以对已经创建的宏进行编辑。打开【宏】对话框,选定要编辑的宏,然后单击【编辑】按钮,打开【visualbasic编辑器】窗口,在其中即可对宏进行编辑操作。

11.2.5调试宏

在创建宏时,有时会遇到由于在录制宏时的一些误操作,而造成无法正常执行宏的情况。当在执行这些有错误的宏时,excel2003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错误原因,如图11-25所示。

单击【调试】按钮,会打开visualbasic编辑器,并将出错代码以黄色底纹标出,如图11-26所示。用户可以根据提示解决宏的错误,完成调试操作。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二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那么怎样制订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模板。

【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三、工作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四、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理念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三、教材分析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4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的渗透。

b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教学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教学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

(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小组探究: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环节三:课后作业

全班各自然小组依次为空气污染调查组、水污染调查组、噪声污染调查组、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组、光污染调查组、交通组、住房组、人口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调查连云港市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

1、网络搜集或走访调查。

2、图文资料真实,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学生形象。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 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article/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article/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article/总结。

【/article/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article/总结。

【/article/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 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article/总结。

【/article/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__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50亿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协调人际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预习课本内容,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看课件:青岛20__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读图思考:(课件)

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

钢铁基地(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分布情况探究活动:

1、在图上找出匹兹堡、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5、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读图思考: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外迁的原因?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思考:请你设计一下中国区域发展的模式?

读课本图1—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验证了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初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段。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来分析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写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议与意见。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请就此展开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拓展思考:

区域开发规划是区域科学发展的基础。假如你现在负责青岛某郊区开发规划的初稿,你将如何开展工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然后课件展示)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课堂练习: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的是建立在祖国篇的基础上,主要是对的综合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

导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形成――“风成说”

为更详细地了解黄土高原,请同学朗读黄土高原的材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

4、有多层古土壤

[板书]

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们从电视片和p66页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1、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p69页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得出结论:植被对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读p68页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

2、自然因素

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归纳得出:还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

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七

篇章节(单元)课题行星风系 大气与天气、气候 1.知识与技能:

运用模式图解释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举例说明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绘图、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体验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研究过程,形成地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同时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形成原因和移动规律。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1.问题解决法:

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分三个步骤从简到繁逐层剖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低纬环流的形成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2.案例教学法:

1 / 9

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并在新课教学后再创设案例情景,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3.多媒体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在对知识难点的探讨活动中运用flash模拟演示辅助释疑。

共2课时:

1."气压与风、大气环流(1课时)

2.行星风系与气候、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设置 问题情景,复习导入新 课教师活动 提问:

人类主要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排放大量的消耗臭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型

2 / 9

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1.呈现:

“垂直空气柱”示意图 2.启发:

回忆不久前下乡学农时的篝火晚会,为什么篝 火中心灰烬会随着火苗上升,又在四周落下。3.动画演示: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4.提问: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 气运动机制

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6.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3 / 9

提问:

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因冷热不均而引起 的热力环流? 7.动画演示:

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山谷之间的热

力环流读图、理解气压的概念回忆,小组讨论,并画出篝火中心与周围气流垂直、水平运动图。

观察检验自己思维过程和假设是否正确。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理解 举例说明 加深理解 1."假设一:

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 一。" 提问: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匀,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全球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 况? 启发:

4 / 9

动画演示: 承转提问:

实际上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能这样维持吗?为什 么? 2.假设二: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 一。" 提问:

考虑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全球又会出现 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 讲解:

北半球低纬环流和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成。

根据低纬环流形成的思路,探究北半球中纬环流和高纬 环流,并绘出示意图。提示:

北半球副热带地区近地面向北运动气流和极地附近向南运动的气流性质有何不同?它们在北纬600附近相遇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近地面形成什么样气压带?为 什么? 动画演示:

5 / 9

北半球“三圈环流”。

小组探究、绘图 观察、印证(三)分三 个步骤提出 假设,以问 引探,学习“大气环 流” 分析:

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用同样的方法分小组讨论、绘图 析,并绘制分布图。归纳: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交错分布;

3.风带位于高低压带之间,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读图、观察、归纳

6 / 9

3.假设三: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均一(1)提问:

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对气压 带与风带产生什么影响呢?(2)动画演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运动”。(3)提问:

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何规律? 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1.图片展示: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夏景色差异” 2.视频展示: “非洲大陆动物迁徙”

3.从两个案例中归纳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 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

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思考、回答 观察 回答

观察、分析气候成因分析、归纳(四)案例

7 / 9

分析: 气压

4."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师补充说明: 举例说明

(1)巴西热带雨林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常年多雨。带和风带对(2)位于30°n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候的影响控制下终年炎热干燥。

(3)北欧地区的芬兰湖泊众多,景色优美,由于处在 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空气交汇,多锋面雨。

(4)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亡,将责任归咎给英国。你认为有道理吗?

(5)有谁能运用大气环流原理解释南极臭氧洞?(6)上海纬度是31°n,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但 却不象撒哈拉地区那么干旱,这又是为什么呢? 4.假设四: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不均一(1)提问:

8 / 9

参考资料 课后记

9 / 9

湘教版地理教学计划篇八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做出了新的定义,原太阳系的9颗行星中有一颗被降级为矮行星。它是()

a、水星

b、海王星

c、天王星

d、冥王星

3、有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4、下列属于自然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 c、我国发射的绕月飞行器

d、流星体

5、人类探索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

a、金星

b、木星

c、太阳

d、月球

6、关于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的正确叙述是()a、日照时数最长的地方太阳辐射越强

d、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太阳高度、天气、海拔等因素有关

7、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和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b、b c d

c、a b d

d、a b c d

b、在日全食的时候用肉眼观看太阳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0、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11、人类外太空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高真空、弱辐射、失重

b、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c、高真空、强辐射、月球引力

d、高真空、弱辐射、太阳引力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17、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发射时,地球运动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1

b、2

c、3

d、4

18、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运动

c、此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d、此时北京和汶川地区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20、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

b、地球的体积适宜

c、日地距离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二、双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宇宙是物质的,物质之间都有联系

c、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d、从结构特征看,木星、土星都是行星且轨道相邻

4、地球处在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指的是()a、太阳不稳定

b、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多数一致

c、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d、大小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8、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 b、24小时

c、23时56分4秒 d、一个恒星日

d、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角速度慢

三、填空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天体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星云、陨石、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尘埃。

2、总星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称为_________。月球不________、不_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太阳光。

4、开发宇宙的主要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运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叠加。

四、综合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八颗行星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注出行星及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5分)

(3)图中与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相反的是__________彗星。

2、(1)在太阳大气中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亮的是____________。太阳黑子发生在__________中,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________层中与太阳黑子出现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会出现______。

(2)当太阳活动增强的,磁场受到干扰,产生_______现象。1989年曾发生无线电短波中断事件,这与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按此推断,2000年是___________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