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敬老院心得体会 敬老院的落后心得体会(模板6篇)

时间:2023-08-30 09:00:43 作者:紫薇儿 心得体会 最新敬老院心得体会 敬老院的落后心得体会(模板6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老院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介绍敬老院的情况和背景(200字)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敬老院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存在,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和养老服务。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很多敬老院的落后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和实践整理出一些反映敬老院落后现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敬老院改革的关注和重视,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第二段:食品营养不良的问题(250字)

敬老院的食品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存在着营养不良等严重问题。许多敬老院在化解饮食问题上缺乏计划和宣传。很多时候,饭菜不合理,口味不好,还可能存在卫生问题。在大多数敬老院,老人们的营养都无法得到保障,这给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长久的阻碍。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往往比较困难,他们很难在敬老院提供的饮食条件下获得丰富的营养,对身体更是不利。

第三段:缺乏娱乐和活动的机会(250字)

敬老院的老人往往生活单调乏味,缺乏娱乐和活动的机会。敬老院的管理人员亦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老人们的需求,没有根据 old age 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种活动和娱乐计划。比如,一些老人喜欢唱歌跳舞或者打牌,但他们在敬老院生活过程中并没有机会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周围的环境让他们感到非常无聊。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造成着极大的影响。

第四段:缺乏人性化的服务(250字)

许多敬老院在服务上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往往不考虑老人的实际需求。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管理人员需要更倾听他们的需求,提供对应的服务。但是,很多敬老院并没有这方面的措施,也缺乏丰富的人性化服务。对此,我们建议各地敬老院加强服务团队建立,不仅提供基本物理护理,更要注重老人的心灵关怀,了解他们的需求,贴心对待。

第五段:提高敬老院的服务质量(250字)

敬老院将会是更多老年人的住所,它需要崭新且多元化的设计成为人类需要。我们需要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精准的政策和措施,创造更为舒适和愉快的居住体验,对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因此,我们希望能够更为重视敬老院改革的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普及化、多样化的服务。

敬老院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为xx大学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去xx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

我们给老人带去了节目,整个会议室里除了充满了老人和队员们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我很自豪,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

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通过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大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

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敬老院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名现代青年,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之前的老一代截然不同,他们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历,生命的历程也已经进入晚年。然而他们并不是被遗弃的角落,正是如今的时代需要我们向他们传递关爱和温暖。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参加了敬老院的志愿工作,并深切地体会到了传递爱心和关怀的重要性。

第二段:工作内容

每次到敬老院时,我们一般会先和老人们交流,从他们的身上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然后展示一些绘画、音乐、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对老人们展开一个互动的交流。我们生成了一个小组,开始了志愿活动。首先,帮助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提供个人卫生方面的协助;其次,我们定期对老人们进行文化娱乐以及心理疏导方面的活动,包括为他们提供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阅读会及旅游等,也帮老人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同时,我们尽我们所能,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

第三段:收获

参加志愿工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不仅仅包括思想上的成长,而且还有某些特殊技能的学习。通过交流,我了解到老人们对于生活的价值观不同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协助老人洗脸刷牙、换衣服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关爱方面的沟通技巧,对于我将来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有很大帮助。在给年迈的老人们唱歌跳舞、看电影、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更有利于增进对老人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段:思考

通过志愿参加敬老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让我们意识到不应该把老年人拒之门外,而是应该将自己的大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呵护。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还存在一些待提高的方面,我们应多关心身边的一些弱势群体,并且在能力与条件范围内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第五段:结论

志愿参加敬老院,这是一个彼此感恩、共同成长、共融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得到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同时还明确地认识到传递关爱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多关心身边的人,并希望这样团队的志愿服务,会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共同帮助更多需要我们的人。

敬老院心得体会篇四

听到老师说让我们选一个社会实践作业的主题,我一开始很犹豫要不要选这个命题,因为心里存在一种害怕的感觉,我害怕看到老人绉绉的皮肤,干枯的手掌,我害怕看到老人渴望有人陪伴的孤寂的眼神,我害怕听到他们对子女的期盼。这些总让我想起我去世的曾祖母。

曾祖母身体康健的时候,对我很好。总是给我放很多好吃的零食,等待着我去吃。随着我慢慢的长大,曾祖母的眼睛瞎了,而我却从未主动给她喂过饭,在他生命的最后,我看得出来,他想念他的子女,他一直不停的讲述我爷爷,姑奶奶小时候的趣事,他瘦骨嶙峋的手触摸我的手时,我害怕的抽走了,那是一个渴求生命中最后温暖的触摸,而我却拒绝了,那一天我曾祖母安静的去世了,现在回想起曾祖母生前对我的疼爱,我十分的愧疚,愧疚在他生命的最后没有给他带去温暖。

这次去敬老院又勾起了我对曾祖母的回忆,但我释怀了,我庆幸在我的生命里有这样疼爱我的老人存在,他让我的生命里多了一个值得回忆终生的人。不得不说敬老院的老人没有我的曾祖母那样的和蔼,可能是我和他们相处太短的缘故吧!我发现他们眼中有的只是冷漠。和他们聊天时,回应的只有空气。偶尔回应一句,我也不能听清。不知道是不是在和我说话还是在自言自语。一个人的一生很短,前半生在为子女活,后半生想为自己活但受身体的影响已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想到这里,我莫名的感觉到一种悲哀。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但不得不说这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下半生的幸福。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将心比心,难道当我们老去,没有能力时,我们愿意被子女放在敬老院,不闻不问吗?是,这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如果不抓紧时间,就可能失去很多机会。但却不能以放弃父母为代价。作为子女,就应该常常陪伴父母,机会总会有,但父母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要等到亲不待时而后悔莫及。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敬老院的老人都是那么的消极,有很多老人还是和乐观积极的。听同学讲他见到的那个老人像个小孩一样。同他下象棋时,老人时不时的悔棋。同学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总是让着老人。其实人越老,心境真的越幼稚。他们寻求的快乐也越简单。作为子女,就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样,给予他们关怀,有足够的耐心听他们的述说。老人与孩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不会轻易的说出内心的需求。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小小心愿而给子女带来麻烦,影响子女的生活,工作。其实他们的心愿很小,作为一个子女,我们能回报父母的也就是帮他们完成这小小的心愿了。一辈子就这么长,有多长时间我们在奋斗呢,唯一享乐的时间也就老年时,闲暇的时间就是这么短,难道我们还要狠心的让老人孤独的生活吗。给他们一个安乐的晚年吧,子孙承欢膝下是每个中国老人都想要的晚年生活。多陪伴陪伴他们吧!这次去敬老院,我发现敬老院里面的人都是文化程度很高的老人。他们的子女不是出国就是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办法抽出时间陪伴照顾他们。他们的身体多多少少都不太好,没办法独自呆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己。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很高,当子女有了能力逃离自己的庇护时,振翅高飞时,自己不想折了他们的羽翼,就隐藏的自己内心的渴望,让孩子去闯出自己的天地。其实作为一个子女不能只问父母生活中需要什么,我们还要接近他们的内心,给他们内心的温暖。

有时候想想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觉已过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时间,而我们的这些时间当中从来都是父母给予我们温暖,我们又为父母付出了什么。当他们不能给予我们什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我们人生的负担,他们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呢!就像现在我们何尝不是父母的负担,但他们却一直为我们考虑。孩子啊,回头看一看我们的人生,父母付出了什么吧!现在的你长大了,该是你付出的时候了,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多陪伴陪伴他们吧!你要知道世界这么大,他们是你最爱你的人啊!

敬老院心得体会篇五

早上起来吃一顿热腾腾的早餐,这是母爱;下雨的时候,头顶上突然竖起一把大伞,这是父亲的爱;当我们考试不及格时,我们被敦促努力学习,继续加油。这是父母的爱。正是有了这些无私的爱,我们才能在亲人、成人的爱中成长。

古语云:“一切美德,以孝为先。”孝顺是很多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作为孩子,孝顺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在古代,有黄翔暖桌、埋葬孩子侍奉母亲、弃官寻母的故事。现在依然有辍学做妈妈,背着妈妈上学的感人故事。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凸显了一个主题:——孝顺父母。

温说:“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可以是一种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每一点点滴滴做起,让父母感到舒适、无忧、放心、快乐、欣慰、幸福。

父母可以说是为我们伤透了心。当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照顾自己和做人的原则。他们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不仅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也给了我们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当他们累了,我们可以帮他们捶背,和他们说话,不能只让他们记住我们的生日,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尊重老人。“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责任是代代相传,让这种精神永存。

孝顺和尊敬老人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世界更加美好,让我们拥有爱。让我们永远感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敬老院心得体会篇六

康德有言: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怀揣着对老人的敬意和关心,爱心社组织各位同学前去xx敬老院为老人在寒冬送去了温暖。其中各位性格不同的老人给了我们不同的印象。

在二十四号那天我们都很开心,虽然老人们很开心与我们交谈他们的事迹,但当我们听到他们的事迹还是感觉心酸和欣慰。他们是中国的保护神,是中国在那个落后就要挨打的英雄。艰苦的岁月他们都熬过来了,在养老院里他们不愁吃不愁喝,但是他们也需要关爱和温暖。

这也是我第一次进行如此的活动,在没出发前我还有那么一些紧张,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和老人交流,但是当我去了之后就没有了那种紧张感,没有了外面的喧嚣,只有宁静的生活。到了敬老院我们准备了些节目,为老人带去了欢乐,其中,还有一些老爷爷也为我们表演了合唱,他们即使到了迟暮之年,也依然是精神焕发,从他们的笑容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高兴,这同时也是给我们的激励,让我们大家知道自己做的意义,以及有下一次的参加的动力。

这次的活动也是给我们一次走进老人的机会,因为在家里我们从来没有关心过家里的老人,也不知道老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通过与老人的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他们是中国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瑰宝,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老战士,他们把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祖国,而在老年就是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为他们送去温暖。我们的到来在一定意义上让他们享受到了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年轻的我们和年长的他们,年轻的心和年老的心在一块交融,使得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也同时促进我们和老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前去敬老院并不一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是和老人们多多交流,多多聊天,这些都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而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温暖。

正如西哲中说:这个世界没有老人会变得寒冷,我们接近老人更多是因为他们宽厚慈爱而不是出于责任和义务。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老战士的现状,也对敬老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是我们对“老人”这俩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回去后能更频繁的跟家里的爷爷奶奶多交流,不会让他们感受到孤独和寂寞。

也希望每个老人都身体健康,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