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试讲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2-20 14:57:48 作者:LZ文人 演讲稿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多看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幼师试讲教案

1、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能把学到的时间管理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1、把课上所学到的时间管理方法用于学习生活。2、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一)热身活动:撕纸人生。

1、讲述规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纸条,手上的纸条代表一生)(1)假设你可以活100岁。你现在13岁,请撕去13岁之前的纸头。(2)假设你读书到23岁,请你把23岁到100岁的时间撕去。

(3)现在你剩下的就只有13岁到23岁的十年时间:请你将13岁到23岁的纸头折成三等分,撕去三分之一,因为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再死掉三分之一,因为我们在学校上课,请同学们看一下最后纸条的长度。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我们以为我们有很多课余时间,却发现原来他只有这么短。需要好好利。

用。光有理念还不够,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hold住时间的好办法。

4、提出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下如何hold住自己的课余时间。既然讨论课余时间,那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课余时间有多长。

(二)主体活动活动一:小明的故事1、活动规则:

2、完成活动。

3、分享交流。

师:小明的时间是否合理应用了呢?为什么没有合理应用自己的时间呢?生:没有,因为小明不肯安静的写自己的`作业。活动二:小组讨论1、活动规则:

师:你是怎样战胜拖延的呢?生: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日计划、周计划,按照题型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的数量,最后获得老师的称赞,非常开心。

生:可以将任务分成不同的阶段,完成一个阶段时,给自己一个奖励,从而激发自己积极性。

……。

(三)总结升华。

人生每段路会途经各种风景,hold住课余时间,是管理时间的一大步,管理好时间,是走好人生的重要一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缤纷多彩的人生之树。

试讲教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一、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在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六、作业。

由《匆匆》所想到的。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在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试讲教案

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放录音,学生听]。

二。初步感知课文特色。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教师点题: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三。问题探讨。请看下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可对“徘徊”进行详细解释。运用《说文解字》。

(展示问题二: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月出》。

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展示问题三: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展示问题四: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明确: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展示问题五: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问题: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明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

的。)。

(展示问题八: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明确: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

下面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总结: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

《乡愁》试讲教案

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试讲教案

1、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认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能把学到的时间管理策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1、把课上所学到的时间管理方法用于学习生活。

2、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对自己负责。

(一)热身活动:撕纸人生。

1、讲述规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纸条,手上的纸条代表一生)。

(1)假设你可以活100岁。你现在13岁,请撕去13岁之前的纸头。

(2)假设你读书到23岁,请你把23岁到100岁的时间撕去。

(3)现在你剩下的就只有13岁到23岁的十年时间:请你将13岁到23岁的纸头折成三等分,撕去三分之一,因为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再死掉三分之一,因为我们在学校上课,请同学们看一下最后纸条的长度。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师:我们以为我们有很多课余时间,却发现原来他只有这么短。需要好好利。

用。光有理念还不够,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有哪些hold住时间的好办法。

4、提出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下如何hold住自己的课余时间。既然讨论课余时间,那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课余时间有多长。

(二)主体活动活动一:小明的故事。

1、活动规则:

2、完成活动。

3、分享交流。

师:小明的时间是否合理应用了呢?为什么没有合理应用自己的时间呢?

生:没有,因为小明不肯安静的写自己的作业。

活动二:小组讨论。

1、活动规则:

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如何拒绝拖延?拒绝拖延有什么方法呢?

2、完成活动。

3、分享交流。

师:你是怎样战胜拖延的呢?生: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日计划、周计划,按照题型规定自己每天要完成的数量,最后获得老师的称赞,非常开心。

生:可以将任务分成不同的阶段,完成一个阶段时,给自己一个奖励,从而激发自己积极性。

……。

师:当我们面对拖延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克服:

(1)分阶段;

(2)作计划。

(3)树立自信。

(三)总结升华。

人生每段路会途经各种风景,hold住课余时间,是管理时间的一大步,管理好时间,是走好人生的重要一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缤纷多彩的人生之树。

试讲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喜欢的部分。

2、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同学们,猫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中动物,你养过猫吗?你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什么印象?(生答)是啊,谈起猫同学们都很兴奋,我国有位的作家——老舍先生也很喜欢猫,他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第15课《猫》。(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认识作者老舍先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哪个小组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整理的关于老舍的资料,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一下他?(生答)。

1.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在认识老舍之后,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解决这些问题,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读自学提示)。

2.小组汇报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2)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形象呢?(生答)(出示幻灯片分别分析)。

猫是既老实,又贪玩,又很尽职,那么课文中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请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结:“老实、贪玩、尽职”集于一身,可以看出猫的性格的确古怪。

(4)分析语句修辞手法。

2.学习第2自然段。

课文的那些地方表现出这样的性格特点呢,读一读相关句子。(生读)。

高兴时,叫唤“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些句子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猫的高兴与不高兴,也让我们看到“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学习第3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写的什么呢?(生答)这也表现出“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小结:作者在写作时,有详有略,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因为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

4.学习第4,5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大段,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了。(生答)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作者喜欢大猫,更喜欢刚满月的小猫。

2.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老师这里搜集了一项,猫的胡须可以测量鼠洞的大小,当它的胡须左右两侧都碰不到洞口壁时,猫便跑进去捉老鼠,若胡须碰壁,它便在洞口等待老鼠出来。这是不是很有趣,猫身上的学问,你还知道哪些呢?(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

试讲教案

【知识与技能】。

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导入新课。

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

2、列竖式计算。

4、65×24=6、25×35=。

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

(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总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

3、7×4、6=4、87×6、43=5、4×1、07=。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0、85×0、08=。

《匆匆》试讲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试讲教案

1.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知识点积累:

焉:兼词,“于之、于此”。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或方法。

蚓无爪牙之利: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试讲教案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板书: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板书: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试讲教案模板

试讲之前的教案应该如何完成?很多人在网络上搜索教案,弹出一大堆的东西,有些很复杂,有些又很简单。

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写的不能算是教案,只能算是简案。

简而言之,简案是教案的删减版。简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先来看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3、巩固提高:

4、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标配的教案,这个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来依次进行解释。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二、教学重难点。

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算是重点,什么算是难点。

重点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具体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比较虚的。

举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掌握某些句式,这就算是重点。而比如说你让小学生体会文中对话人物的情感动态,小学上是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的,这个就叫做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下面的四条是教学过程四部曲,比较流程化的东西。

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四、板书设计。

网上有很多漂亮的板书设计,很有学生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惊艳,很羡慕,想要尝试着自主创新。但是,请各位考生明白,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长时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建议请大家不要去模仿,就是中规中矩来用就可以了。那什么是中规中矩的使用板书,就是黑板分两边,左边作重点内容书写,右边作草稿纸来用,随时可以擦除。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和答辩,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塞下曲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象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试讲教案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塞下曲》教案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试讲教案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试讲教案模板

试讲之前的教案应该如何完成?很多人在网络上搜索教案,弹出一大堆的东西,有些很复杂,有些又很简单。

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写的不能算是教案,只能算是简案。

简而言之,简案是教案的删减版。简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标准的,我们先来看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3.巩固提高:

4.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标配的教案,这个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来依次进行解释。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二、教学重难点。

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算是重点,什么算是难点。

重点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具体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比较虚的。

举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掌握某些句式,这就算是重点。而比如说你让小学生体会文中对话人物的情感动态,小学上是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的,这个就叫做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下面的四条是教学过程四部曲,比较流程化的东西。

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四、板书设计。

网上有很多漂亮的板书设计,很有学生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惊艳,很羡慕,想要尝试着自主创新。但是,请各位考生明白,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长时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完成的。所以建议请大家不要去模仿,就是中规中矩来用就可以了。那什么是中规中矩的使用板书,就是黑板分两边,左边作重点内容书写,右边作草稿纸来用,随时可以擦除。

试讲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和答辩,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

10m/s2。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塞下曲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赏析】。

《塞下曲》系由汉乐府《横吹曲辞》中的《出塞》《入塞》衍变而来,内容多写边塞战事。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开元二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

“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

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试讲教案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