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热门20篇)

时间:2023-11-07 08:02:06 作者:梦幻泡 行政公文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热门20篇)

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国家,都需要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规章制度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指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五个方面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保证。

第一条 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

1、全体教师应认真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规程》,经常对照,做好自查,根据《规程》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教学工作。

2、各教研组及全体教师,每学期初都应根据学校对教学工作提出总体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各项措施,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实施计划,期末认真做好总结。

3、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六个环节。

(1)备课:各教研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定,每周由教研组长组织一次活动,每堂课前都要认真写好教案(新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充分做好教学的各项准备。不上无准备课,杜绝不备课、无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拓展备课内容。

(2)上课: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不得私自调课、停课或擅自改上自修课。公出由教务处安排,因请假或其它原因需调课、停课者,需隔天提出,须经教务处批准;确实需要临时调课的,必须向教务处补办手续。杜绝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教师要爱护学生,不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内容正确,板书工整,语言规范,表达清晰,课堂结构安排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择宜而用,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倡利用现代化设备组织教学。树立“以生为本”观念,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自主性、民主性;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三维目标”,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作业布置与批改:各科教师都应该按照教学需要,精选和设计作业。学生每天课外书面作业量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强调格式,强调订正。作业必须由教师自行认真批改,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杜绝只有布置,不批改或不及时批改的现象,杜绝布置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提倡各学科教师进行作业面批。

(4)预习和复习: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认真布置好学生每天的预复习作业,要提出具体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并落实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辅导:教师应重视课外辅导。提倡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差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热情关怀,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做到学知识,学做人同步进行。学习辅导,要侧重于学习信心不足或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

各种表格上交等考试常规工作。杜绝由于监考教师缺乏责任心影响考试秩序的现象,禁止擅离考场,或在考试内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要保证考试期间的正常秩序,有监考安排的教师一般不能请假,没有监考安排的教师须正常到校工作。

4、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之中,要求:

(1)听课: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在组内听课,也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任课教师都应该欢迎和接纳其他教师听课。专人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

(2)开课:根据各教研组确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或重点,主动争取,积极上好交流课、研讨课、示范课等,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方法,涌现一批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全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

(3)课题:每位教师都应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都应该结合自己教学工作,有经常性的学习和钻研的专题,大部分教师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以教学科研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论文:每位任课教师都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根据自己的钻研专题或研究课题,每学年撰写不少于一篇教学专题总结。有条件的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参加校、区级和市级的论文评比交流。

(5)课件: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积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注重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必须学习的媒体课件制作。

第二条 教学常规制度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以教务处为主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日常的宣传、指导、督促、考核、评价、提出奖惩意见,每学期末负责做好教师的`综合考核工作。

1、对教师执行基本要求情况做常规检查。不能根据学校规定按时完成和上交各种资料,不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课件制作等情况的,在期末常规考核时予以公布。

2、对教师认真备课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前缺乏准备,甚至无教案进教室上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3、对教室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作常规检查。作业经常无布置,或者有作业布置而经常不及时批改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4、对组织考试情况作常规检查。平时的考察工作不负责任,一学期不进行阶段考察,或者考察全部采用外来试卷,不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出卷。期中评估、期末考试不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不能认真进行试卷讲评,或者考试成绩弄虚作假的,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5、对尊重爱护学生情况作常规检查。课堂上讥讽、嘲笑和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查实后作为一次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6、对调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未经教务处同意,擅自调课或改上自习课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7、对上课情况作常规检查。没有特殊情况,不准时进教室上课或提早退课(包括辅导课),上课接听手机等,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8、对忠于职守情况作常规检查。工作时间擅离岗位影响到调课、会议、活动、学生教育等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事,以及在试卷收发、整理、装订中因主观原因造成差错而影响阅卷工作的情况,查实后作为一次工作事故予以记载。

10、对遵守作息制度情况作常规检查。不能自觉遵守学校作息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擅离学校的情况,查实后批评教育,作为一次师德事故予以记载。

上述违反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的各种情况,将作为教师在校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在学期工作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中得到反映,并视实际情况与年终奖挂钩。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如前所述,大一统的统编教材显然不适合我校的生源情况,而在没有或来不及编写合适教材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精讲多练”是一个有效途径。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农村基层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全盘灌输理论知识。“短理论,长训练”,以能力培养为主,提高综合素质已成为专业内专家、学者的共识。理论够用为度,不应只停留在口号层面。但是,这个度怎样把握?就成为教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实现。

1)吃透现行教材,根据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确定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教学内容,对识别出来的内容精讲细讲,对后期临床教学无应用价值的删掉不讲,了解的内容粗讲略讲,突出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无情,该砍掉的章节、知识点要忍痛割爱,毫不顾惜,才能做到删繁就简。

2)打破学科界限,通力合作,集体攻关。加强医学基础课与后续课特别是专业课的融合贯通。淡化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强化专业课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意识,改变各自为战,壁垒森严的状况,临床课还要积极听取、采纳医院专家教师的意见,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可试行将某些基础课作必要的分割和内容上的组合,穿插到临床课中讲授,或实行部分内容分段教学,如神经解剖、临床病理、临床生化、临床药理等课程可移到临床课前进行,也可将临床部分的课程提前在基础阶段进行,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提高学习兴趣。

3)在以上两项工作做通的基础上,着力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医学基础课是这次修订的重点。我们发现,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学习热情很高,纪律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热情和纪律呈梯度降低,可能与基础课中的学习障碍有关。目前,我们的教学大纲是全景式的教材浓缩,覆盖整个教材,动辄五六十页,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的吃力,费力不讨好,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大纲的修订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应知应会的内容,删除前后重复的内容,降低知识难度,缩小课程容量,这样才能达到删繁就简,因材施教的目的。

修订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大纲,仅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落实,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去,践行教改方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仍按原大纲授课,轻车熟路,已经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改变这种惯性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教师经常自觉不自觉的回到老路上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课堂:

1)严格执行新大纲。大纲是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保证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无条件地执行,不允许无纲、超纲授课,保证大纲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按学生类别、层次、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

3)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集体备课要以研究教材、大纲、教学内容、教法为重点,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评价。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把教研作为教研室的第一要务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务求实效,不走过场。积极倡导老师撰写教学日记,从教学叙事、反思、感悟入手,积累素材,积累意识,发现问题,找准突破口,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教研一体,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笔者认为,判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应该有两把尺子,即“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教学效能提上去”。目前,我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以临床医学专科为例:必修课28门,平均每学期7门,周学时26.5,日均5.3学时,这还不算大量的计划外实验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晚自习甚至双休日都被占用。学生穷于应付,所学知识来不及消化、囫囵吞枣,学习效果差,根据有关资料报道,课程设置以每学期5~6门,周学时24以下为宜。因此,在教学计划未作大的调整修订之前,应充分利用课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压缩课堂容量,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当堂消化”无疑是减负的重要标志。“增效”有两个标准:

2)通过考试考核监测学习的有效性,加强过程考核的密度和力度,摒弃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作法,把课堂提问、讨论发言、实验成绩、作业批改、考勤等纳入考试考核内容,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客观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土地资源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土地资源学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国土资源人才的培养,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和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进行该门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温善菊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代发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物科学全貌及最新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证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

《生物》(苏科版)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摒弃了旧教材重视知识、漠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潜移默化,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教材重视要求学生进行严密的观察实验、严格的逻辑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得出结论;教材重视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求真务实;教材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入,改变过去“讲清楚,说透彻”的教材编写惯例,故意“留问题,拓思维”。例如,教材在安排“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实验时,先和以往教材一样,安排学生通过实验达到了解食物(小麦)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目的。在实验中增加了比较小麦和花生种子中脂肪数量的多少的内容。实验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取一块马铃薯和一些黄豆种子,怎样用实验来鉴定它们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根据实验中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里含有脂肪数量的不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偏食和挑食对人体的危害?前一个问题是换一个角度,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说明实验的基本过程;后一个问题则是跳开实验内容,让学生从总结出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含有不同的脂肪数量,发散开来考虑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进而明确偏食和挑食会造成某些营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再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教材在讲述了环境中植物影响植物生活、动物影响动物生活的内容后,没有和过去的教材一样再清楚、透彻的讲述植物和动物相互影响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同一环境,动物和植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问题。《生物》(苏科版)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就是“留问题,拓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中智力的发展是核心,而在智力发展中,主要是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生物》(苏科版)教材对于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视,设置学生实验30个,观察124个,动手17个。为了确保实验和观察能够顺利进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尽量符合生物的生长季节,尽量采用江苏省能够采集到的生物做实验材料。例如,在有专门章节讲授生物进化知识的前提下,讲授“动物的类群”一章时先讲脊椎动物,后讲无脊椎动物,目的不仅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高等动物,也和生物的生活季节有关。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就有更多的机会把活生生的生物带入课堂等。

《生物》(苏科版)教材在试用过程中,通过各市、县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反复培训,成功地完成了试教任务,并对教材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生物》(苏科版)教材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等还可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教委教研室已经在着手编写有关的补充教材),但是《生物》(苏科版)教材的成功编写和试教是我国初中生物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加强对这一探索的科学研究和总结,必将对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生更大的影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谁听课谁评课的原则。每次听课以后都要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评课,只要参加听课就有义务和责任进行评课。

2.客观、公正、公开原则。听课人员要根据听课情况客观如实地对授课人的教学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有话讲在当面,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听评结合,以评促学,以学促教的原则。听课是评课的前提,评课是听课的总结,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1.评课时要心平气和地采用面对面谈心式的讨论和交流,切忌语言尖刻,伤及人格或当老好人,什么都好,一团和气。要将优点说全,缺点讲透,评价恰当,以理服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认真填写听课评议表格,字迹工整,所有项目均应填写,不得空缺。总评意见应实事求是,肯定成绩,大胆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可以需要在课后预约授课教师座谈交流。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确定:看任课教师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制订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导向性。

全面,指能从理论知识、动手能力、教书育人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知识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专业和学科特点;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专业特点,符合学生专业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实施:看任课教师能否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1)评教学思路设计

看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是否脉络清晰,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评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评价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学生、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好的教学方法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从四个方面考察和评议:

(1)看板书(或教学课件):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任课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实训设备等的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训内容的演示时机、内容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训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

首先,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看任课教师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看任课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7.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是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是否努力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

三是是否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四是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五是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

首先看任课教师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看任课教师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效果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三是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可根据各自需要进行不定时随机听课,听课后应即时评课,与任课教师当面交换评课情况。教师的听课记录每学期期末交所学校保管,以备查阅。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受有关方面委托,在沈克琦先生的主持下,笔者正在参加为北京市重点学校编写高中物理教材的工作。实际上这是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一次探索。自然,教学内容现代化是这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新编教材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内容的超常膨胀和不适当的“拔高”。我们力争做到的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的统一。为此,我们坚持编入高中学生能够掌握的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使他们能够学到比较有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同时,对一些虽在高中阶段不宜展开或不能完全掌握的,但又是非常根本的、重要的,对开扩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极有好处的内容,也要开一个头,长一个芽。

基于以上的一些考虑,拟议中的教材在内容上与现行教材(甲种本)就有了一些区别。

1)?在讲授经典物理学内容时不回避它的局限性。例如在讲牛顿力学时指出物体的质量是可变的,并给出相对论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在讲授惯性力时,也讲解引力与加速度的等效性。

[1][2][3]。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受有关方面委托,在沈克琦先生的主持下,笔者正在参加为北京市重点学校编写高中物理教材的工作。实际上这是基础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一次探索。自然,教学内容现代化是这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新编教材在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内容的超常膨胀和不适当的“拔高”。我们力争做到的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基础性的统一。为此,我们坚持编入高中学生能够掌握的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使他们能够学到比较有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同时,对一些虽在高中阶段不宜展开或不能完全掌握的,但又是非常根本的、重要的,对开扩学生的科学视野、树立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极有好处的内容,也要开一个头,长一个芽。

基于以上的一些考虑,拟议中的教材在内容上与现行教材(甲种本)就有了一些区别。

1)?在讲授经典物理学内容时不回避它的局限性。例如在讲牛顿力学时指出物体的质量是可变的,并给出相对论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在讲授惯性力时,也讲解引力与加速度的.等效性。

2)?在热学中专辟一章“热力学定律”。其中讲授热力学第零定律,以便对温度和温标进行再讨论,使学生对温度和温标的概念科学化。也讲自然过程的方向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使学生对不可逆现象及其重要性有所了解,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其统计意义和它所反映的偶然与必然、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认识。这对于破除学生头脑中“决定论因果性”是唯一的因果律的观念,树立“统计意义上的因果性”的观念大有好处。

又如,?在讲授气体时,增加了一节“真实气体范德瓦耳斯方程”。这不仅能使学生认识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体会从理想气体模型到较真实的模型的一种修正方法,而且正是因为范德瓦耳斯方程是非线性的,因而气体的液化即相变才是可能的,而理想气体无相变可言。这也就为讲授物态变化“长了一个芽”。

3)?在波动光学中,增加了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和夫琅和费单缝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的讨论,以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下分析光的波动现象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观察上。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头”。

4)?“狭义相对论初步”作为一章准备编入教材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时空观念有所发展,并对狭义相对论产生的物理背景、爱因斯坦的思考及其方法论内容有所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增加一点科学发现的“悟性”。

5)?在讲述微观物理学中专设“波和粒子”一章。在这一章中,不仅通过黑体辐射规律的分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和观点,通过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提出和证实光子的概念和观点,而且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分析引出德・布罗意关于物质波的假设,使学生认识类比方法在科学探索中的作用。同时还在分析微观粒子可能显示波动性的条件后,以戴维逊一革末实验为例,介绍了物质波的实验验证,并顺带讨论一下“宏观物体是否也具有波动性”的问题。我以为这种讲述与讨论是非常基本的(应该指出,基本不等同于浅显),但又较以往的教材要先进些。

6)?拟议中的这套教材的最后一章是“基本粒子与宇宙”。如所周知,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粒子,其尺度范围小于10的13次方厘米,质量小于10的-23次方克。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星体、星系乃至整个宇宙,其尺度范围大于10的19次方厘米,质量大于10的39次方克。然而,在今天这样两门研究对象迥异的学科却奇迹般地融为一体,成为物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简要介绍一下宇宙概观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这对于处于花季般的青少年该是何等有益呀!

无庸讳言,这样的变化无疑会给教与学带来一些新的难度。事实上,任何现代化的事业都不可能是“轻松”的代名词。这是无法回避而只能知难而上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绝对不仅是教材编写的技术性问题,它必然要涉及到教育思想与观念的转变和革新。拟议中的这套教材重视科学概念、科学思想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淡化题海式的大运动量的习题计算,这就要求师生乃至教育行政领导从“应试竞争”中解放出来。因此,可以说,教学内容的改革呼唤着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如升学考试制度等)的整体改革的全面深化。这一改革的成功之日,就是教育强国的崛起之时。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内容【】

1、不定期深入班级,通过与学生交谈的方式,了解教学情况。

2、充分利用每次家长会,认真听取家长对各班级教师任课情况的反应,对暴露的问题认真整改。

3、通过校长信箱实行民主管理,多渠道掌握教育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4、不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召开一次。

5、成立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上课、培训,与家长沟通信息,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6、举办家长接待日活动,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比如:班级科任教师的调配等。

7、家长学校的活动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各班家长会的活动需经家长委员会的批准。

8、家长委员会由主任、班主任、成员组成。主任由学校的校长、书记担任,副主任由教学副校长、管理副校长及一名家长担任。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预备铃响后,科代表站到讲台前,督促、检查同学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2.正式铃响后,授课教师立即进入教室。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不允许随意拖延或浪费上课时间;不允许私自利用不规范的时间加班补课;不允许私自停课;如调课,需报教务处。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办理好请假手续。

3.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大方。不允许上课带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衣、运动鞋。

4.准备充分,胸有成竹,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5.课堂教学环节齐全,组织教学、引出新课、讲解新课、课后小结、布置作业(总复习课和习题课除外)环环紧扣。

6.教学方法科学、灵活,符合学科特点,易于学生接受。

7.板书工整,布局合理,能体现讲课重点,字迹清楚、规范,不写错别字。

8.能恰当使用教具或多媒体电教设备,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协助管理好教室内的电教设备。

9.课堂小结要抓住重点,语言精练,提纲挈领,要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10.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精讲精练;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组织教学;教书育人,体现素质教育;不能出现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11.教学内容的密度容量适当,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注意渗透德育与美育教育。语言表达要精练、准确、通俗易懂,使用普通话。

12.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不说与讲课无关的话,不做与讲课无关的事。上课气氛活跃,师生双边活动得当,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做到精讲精练。课堂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练结合、当堂消化。

13.注意纠正学生坐姿、写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健操。

14.教学态度端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大胆管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打闹、说话、做与上课无关的事、睡觉等现象发生。

15.课堂管理要讲究艺术,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尊重学生,循循善诱,不歧视差生,不讽刺挖苦、辱骂学生。不能随意发脾气,不能随意将学生赶出教室,不能体罚学生。

16.活动课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并注意做好防电、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等工作。体育课不允许学生随意进入教学区活动。

17.节约使用水电、粉笔、药品,保护整理好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料。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土地资源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土地资源学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国土资源人才的培养,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和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进行该门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温善菊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71关键词: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急剧改革的10年;江苏省部分市县从1994年开始,在初中阶段采用由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主编的生物学新教材教学。经过4年的改革实践和逐步完善,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1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发布“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发布“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了中学的5年学制,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国民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其中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课程,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1][2][3]。

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开设比较普遍的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学科,也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由于该课程比较难教和难学,而且很多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探讨了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等问题。

【论文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证研究和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和数量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素养和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是经济学类最难教和最难学的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对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非常重要,而很多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等问题。

目前,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发展,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因此,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应调整为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由于很多的学生经济学素养不够好,导致对计量经济建模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者要经常回顾和补充一些经济学知识。由于大多数本科生对繁琐的数学推导不感兴趣,而且这对于他们学习和应用初级计量经济学作用不大,因此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同时也要鼓励部分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通过自学数学推导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还要处理好经典计量经济学与现代计量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经典计量经济学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只有学好了经典计量经济学,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计量经济学。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为主,以现代计量经济学为次。

2、考核方式。

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要求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两部分对于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论都非常重要,因此两部分都不可偏废。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教学课时多少而定,如果实验教学课时达到总课时的1/3左右,建议把实验课单独进行上机考试,成绩也计入课程总成绩,实验课成绩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占总成绩的20%)。计量经济学理论部分考核一般是笔试,注重对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利用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掌握情况。

三、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

1、革新与强化多媒体教学。

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软件教学越来越重要。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大量例题和数据需要演示,而课堂板书浪费时间,所以该课程普遍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讲解更加直观,而且可以把软件使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过程和结果的理解更加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加强案例教学,促使教师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但如果课堂讲授速度偏快,学生常常跟不上教学的节奏。这就需要教师保持合适的讲授速度,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必要时教师还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板书。

2、注重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综合运用。

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学生常常是学完了却不知道如何前后贯穿、综合运用。让学生完成一篇简短的实证研究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一种较好的方式。由于完成一篇论文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能够安排一门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这对于学生以后完成毕业论文和进行实证研究将会有很大帮助。

安排学生完成计量经济学论文,应包括实证分析的完整过程:查阅文献、选题、搜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模型的检验与修正、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完成论文的难点主要在于选题和模型检验与修正。学生在模型检验与修正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而且比较普遍,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

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配合。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

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在国内本科计量经济学一般都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但两部分的课时安排各学校不尽相同。各学校对理论学时安排基本上在40~64课时之间,实验学时安排在8~16课时之间。各学校在理论和实验学时方面的差异主要跟各学校学生的基础、师资队伍水平和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有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致安排48个学时和16个学时比较合适大多数学校。

2、课程教学软件的选择。

计量经济学可以使用的专业软件有很多,比如eviews、minitab、sps和stata等,这些软件各有优势和特长。eviews是计量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国内外大多数教材都以eviews为主进行教学,回归结果比较直观和全面,但由于没有中文版,学生学起来比较难一些。minitab在管理学和质量控制中使用较多,pasw在社会学等学科使用较多,minitab和pasw都有中文版了,而且界面和功能也非常人性化。对于计量经济学教学软件的选择,经济学类专业的一般都选择eviews;管理学类专业既可以选eviews,也可以选minitab等;社会学等专业既可以选eviews,也可以选pasw等。

参考文献:。

[1]庞浩: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统计教育,2004(3).

[2]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经济学动态,2008(11).

[3]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统计教育,(9).

[4]张常青: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4).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论文摘要】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类学科开设比较普遍的一门重要的方法论学科,也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由于该课程比较难教和难学,而且很多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根据计量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探讨了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等问题。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证研究和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和数量经济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素养和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是经济学类最难教和最难学的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对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非常重要,而很多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等问题。

目前,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发展,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因此,本科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应调整为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由于很多的学生经济学素养不够好,导致对计量经济建模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者要经常回顾和补充一些经济学知识。由于大多数本科生对繁琐的数学推导不感兴趣,而且这对于他们学习和应用初级计量经济学作用不大,因此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同时也要鼓励部分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通过自学数学推导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解。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还要处理好经典计量经济学与现代计量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经典计量经济学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只有学好了经典计量经济学,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计量经济学。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为主,以现代计量经济学为次。

2、考核方式。

计量经济学课程特点要求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两部分对于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论都非常重要,因此两部分都不可偏废。计量经济学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教学课时多少而定,如果实验教学课时达到总课时的1/3左右,建议把实验课单独进行上机考试,成绩也计入课程总成绩,实验课成绩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占总成绩的20%)。计量经济学理论部分考核一般是笔试,注重对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利用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掌握情况。

1、革新与强化多媒体教学。

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软件教学越来越重要。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大量例题和数据需要演示,而课堂板书浪费时间,所以该课程普遍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讲解更加直观,而且可以把软件使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过程和结果的理解更加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加强案例教学,促使教师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对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多媒体教学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但如果课堂讲授速度偏快,学生常常跟不上教学的节奏。这就需要教师保持合适的讲授速度,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必要时教师还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板书。

2、注重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综合运用。

计量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学生常常是学完了却不知道如何前后贯穿、综合运用。让学生完成一篇简短的实证研究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一种较好的方式。由于完成一篇论文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能够安排一门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这对于学生以后完成毕业论文和进行实证研究将会有很大帮助。

安排学生完成计量经济学论文,应包括实证分析的完整过程:查阅文献、选题、搜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模型的检验与修正、利用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完成论文的难点主要在于选题和模型检验与修正。学生在模型检验与修正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多而且比较普遍,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

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点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在国内本科计量经济学一般都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但两部分的课时安排各学校不尽相同。各学校对理论学时安排基本上在40~64课时之间,实验学时安排在8~16课时之间。各学校在理论和实验学时方面的差异主要跟各学校学生的基础、师资队伍水平和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有关。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致安排48个学时和16个学时比较合适大多数学校。

2、课程教学软件的选择。

计量经济学可以使用的专业软件有很多,比如eviews、minitab、sps和stata等,这些软件各有优势和特长。eviews是计量经济学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国内外大多数教材都以eviews为主进行教学,回归结果比较直观和全面,但由于没有中文版,学生学起来比较难一些。minitab在管理学和质量控制中使用较多,pasw在社会学等学科使用较多,minitab和pasw都有中文版了,而且界面和功能也非常人性化。对于计量经济学教学软件的选择,经济学类专业的一般都选择eviews;管理学类专业既可以选eviews,也可以选minitab等;社会学等专业既可以选eviews,也可以选pasw等。

参考文献:。

[1]庞浩: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统计教育,(3).

[2]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经济学动态,(11).

[3]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统计教育,(9).

国际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与优化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教材的使用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国际金融》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许多经济、金融部门需要大量既通晓国际金融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探索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有很大差异。在国外,许多大学的商学院和经济学院都开设此课程,但商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课程等同于“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即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讨论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许多内容都属于微观层次的研究;而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里面既有理论的分析(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金融危机理论等),还有实务的介绍(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

2.实践性强。《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宏、微观层面更透彻地认识经济生活、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学以致用。如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变动的浮动和频率加大,如何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实现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针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一事实,如何调整国际收支,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等问题都是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汇交易实践操作(即期、远期、掉期、套汇与套利、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等)、外汇风险管理(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等)、贸易融资业务(福费廷业务、保理业务、出口信贷业务的运用等)。通过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做应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时代性强。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华尔街投行的“绝迹”,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融资企业房地美(freddiemac)和房利美(fanniemae)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相继被政府接管;伴随着全球出现的流动性危机与信贷紧缩,欧美掀起金融机构国有化或半国有化的浪潮,金融系统出现空前规模的去杠杆化,还有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外汇储备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等。

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国际金融》课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文字、表格、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录像等形式讲述课程,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讲好本课程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在上课过程中,可随时利用网络,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及评论等。如在讲外汇与汇率这部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和汇市评论。在讲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可带领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一些专题讲座视频,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了解最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带领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的合同交易数据。在讲国际收支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查看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欧元时,可带领学生浏览欧洲货币联盟中央银行网站了解欧元的实施情况。在讲外汇储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界等网站查看中国最新的外汇储备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许多图形、表格等。在讲汇率制度时,可带领学生浏览香港金管局网站了解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相关情况等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国际金融信息和国内外金融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添加较新的统计资料、图片等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对最新的热点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利用专题音像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如在讲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世界外汇市场交易概况”的光盘;在讲金融危机时,可让学生观看“亚洲金融风暴”的光盘等。通过观看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比较强的形象认识和直观体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ppt演示工具。《国际金融》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理论的逻辑性较强,为了讲清楚、讲透彻这些概念或理论的来龙去脉,在制作ppt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多用示意图、纲要图和简单的动画,避免将word文件中的大量文字直接贴在课件中而将ppt变成了教材的翻版。如用示意图给学生介绍汇率理论的发展脉络,用示意图将汇率理论中资产市场说的模型分类展示给学生,用纲要示意图给学生讲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用简单的动画来描述套汇或套利的过程等等。这些示意图虽然简单,但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与优化教学内容相结合。

1.要继续用好讲授法,不过讲授要改进方法,不应该灌输,而应该引入启发,将学科专业最新进展和前沿呈现在学生面前,讲清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容器,他们必须主动建构知识,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因而应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思考、发现、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到知识与生活、将来工作等关联性。

2.《国际金融》课程中有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案例,在国际金融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时,可引入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的案例;在讲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时,可引入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越南金融动荡的案例;在讲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时,可引入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住友商社巨额亏损事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案例;在讲离岸金融市场时,可引入人民币ndf交易的案例;在讲最适货币区的理论及实践时,可引入欧元诞生的案例等等。

3.国际金融领域经常出现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得以相互补充,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如在讲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在讲外汇储备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有哪些;在讲国际资本流动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年来热钱流入中国的数量及途径等问题;在讲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三元悖论”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在讲外汇风险管理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在讲国际收支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等等。

4.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就是对于相似的或对称的理论、概念和业务等容易混淆的内容,在教学中通过绘图、列表等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罗列比较。如在讲解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概念时,引导学生寻找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站在报价银行的角度求交叉汇率的方法及站在顾客的角度进行套汇的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两部分内容容易混淆,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讲解,以避免引起混淆。

5.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引入“问题教学法”、“研究教学法”等,对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气氛,采用问答式、讨论式、解决问题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教育对象的思维活动不断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育对象的思维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将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法改革要和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师生授受、生成、创新的基本素材,显然,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去教陈旧、无用、缺乏意义或价值、模糊、混乱的教学内容,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优化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科最新知识和创新方向的介绍,注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传授。

(三)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为了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国际金融》课程的考试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试内容方面,创新能力的考核应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增加创新能力的测试。试卷中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论述题、分析题等要占较大的比例。考核成绩不但考虑期末的考试成绩,而且考虑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讨论等情况。要灵活采取开卷、口试、论文等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把学生引向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答题。成绩的评判要鼓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发挥学生个性化思维在探索知识中的作用。在考核方式上不但有闭卷考核,还应有开卷考核。要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考评体系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在教材的选用上,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的书面载体形式,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教材观,而且从深层次上还影响着他们的课程观及教学方法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辩证、客观、科学、发展地对待所选用的教材,即做好教材的“二次设计、开发及实施”(指教案),而不是“照本宣科”,即要求教师按照继承、借鉴及创新的课程原则积极做好所用教材的“纠正”与“弥补”工作。即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参考文献:

[4]王俊.《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0,(31):144.

[5]rbarretteachingtolearning—anewparadigmforundergraduate,1995,(6):13-24;dkember&dgow.

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改革情况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兴趣,这与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理论性强,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模式化的讲课方式直接相关。

高校政治理论课包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科内容。这是我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科目。

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大同小异。当我们看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时,不难发现,其内容交叉重复,具体表现如下:

1.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重复。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观点等等,同学们在中学都学习过,到了大学再学,同学们因而对此也乏味了。

2.政治理论课各科间内容交叉重复严重。比如,民主政治问题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也讲,类似的原理性内容,各门课程交叉重复之处很多。

教育部曾在全国200所高校10万名大学生中对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测评,在实用性调查方面近8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吸引”或“很难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政治理论课理论性极强,给人的感觉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联系实际少、学生实践又少,这直接造成了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让同学感觉空洞无味。

另一方面,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效果。

部分教师很“强势”,课堂上侃侃而谈,整个课堂只是教师一人在“表演”,敷衍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而在教学方法层面,只重视理论阐述,让学生强记、强背,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和作用,而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取课堂讲授、理论灌输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脱离社会热点,回避现实问题,缺乏实证说服力。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势必影响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兴趣,制约和影响了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之,学生受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又受专业教育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学习的统一性、协调性,从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可否认,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学生的多样化以及思想的多元化,让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于上述问题,我个人建议如下:

1.科学合理地解决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对于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的内容,大可不必再“反刍”。而代之为案例、问题的探讨研究,通过讨论、辩论、分析,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解决了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而对于四门科目间交叉的教学内容,则应合理筛选、统筹安排,避免四门科目的交叉内容反复教学。重点处则展开,浅显处则“一笔带过”,讲过的则不讲,这样让教学内容趋于一个合理的结构与体系。

2.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思考并重。政治理论课,极强的理论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寓理论于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政治理论。学习不仅是学,更要思,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事例、问题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而在课后则可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教学,不仅仅要注重“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精神,同时也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3.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高校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决不能用中小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变着花样”教学,通过各种媒介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比如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等。在课堂上采用课堂讨论、事例探究、问题辩论、主题演讲等形式来教学,形成一个互动式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也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调整、整合教学内容,变革、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更好的为培养社会人才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调查显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其原因有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方面问题、教学管理不力与考核评价不当等。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必须完善校本培训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青年教师;新建本科。

1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任务,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科研能力在现代社会得到强化,教学能力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呼吁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日本大学审议会向文部大臣提交了有关审议报告,提出教授、副教授的任职条件应由重视科研能力向重视教学能力倾斜,正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拉开了国际社会关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序幕。高校教师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专业性,也体现在教学的专业性上。在我国的高校中,往往将教师教学能力视为简单的技能,在积极倡导科学研究、发展学术的同时,却长期比较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连续扩招的教育现实从客观上引发了社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教育大计,教学为本,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的生命所在,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教师诸多的能力构成因素中,教学能力无疑是对其教学影响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试金石。连续扩招造成了教师数量短缺,为解决此问题,许多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尽管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深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乐于改革、科研意识及科研水平相对来说还可以,但毕竟刚走出大学校门或研究所,缺少教育教学环节的训练或培训,教学能力尤显不足。由于教师数量不足,他们到岗后便立马走上了讲台,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基于这种形势,一些高校适时地做出了反应,例如南开大学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果断地提出“将教学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同样对待,教学成果奖与科技成果奖同样对待,教研论文与科研论文同样对待,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同样对待,教材与专著同样对待”的方案。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可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是面向整个高校的,不分高校是教学型、科研型、还是综合型;不分是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不分是老牌院校、还是新建本科院校。总之,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较为笼统。在此背景下,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阻抑因素,探讨教学能力提升途径与策略等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讨论的青年教师是指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在编在岗的高校教师,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指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专科独立或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升格的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

2研究方法。

2.1样本选择。

对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的180名教师和学生(含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0名、35周岁以上专任教师40名、院系领导和管理人员35名,大三学生35名、已毕业的学生30名。样本选择考虑到了新建本科院校不同层面的人员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判,其中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我评判。

2.2调查实施: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2.2.1问卷调查为了研究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有关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特点,审慎筛选出了20项教学能力要素,制定出问卷初稿,随机抽选12位教师进行试测,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试测稿进行审阅和修订,且对此问卷进行了卡方检验,形成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问卷》,采用5级记分法,其中“1”表示很弱;“2”表示较弱;”3”表示一般;“4”表示较强;”5”表示很另虽。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6份,回收率92.2%,剔除无效问卷后,参与统计的有效问卷是158份,占回收问卷的95.2%,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8%。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处理。

2.2.2访谈从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教学能力缺失的体现和以及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实际,拟定了《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访谈提纲》,就此对有关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频数统计。

表中数字表示每条教学能力要素选答人数(括号内为选答人数占统计总人数的百分比)及平均分。平均分值越低,表明该项教学能力越弱。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项教学能力要素平均分均偏低,表明了教学能力总体偏弱。均分超过3.0的只有两项,且只比一般(3.0)稍强一点,没有一项达到较强((4.0),绝大部分处于较弱(2.0)和一般(3.0)之间,最弱的是教学创新能力(1.89)。相比较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媒体运用能力稍好。

3.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同因子之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3.1师范性却失毕业于师范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职前培养阶段虽然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训练,但职前阶段的师范教育缺少适切性,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模糊、内容僵化教条、陈旧落后,无法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教育实习流于形式。[3]体现师范特色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三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较多,没能很好地进行整合.致使为师的条件性知识缺失。教学方法机械呆板,教学评价偏向,教学效果差。“学生学完这几门课的结果就是获得一个考试成绩和几条抽象、僵死的概念和原则,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却不知怎么办,依然从头开始积累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

3.3.2在职培训问题明显职后培训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否认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诸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问题主要有:岗前培训时间滞后和缺少从师者实践环节的培训考核。访问学者进修虽对青年教师所在学科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和前沿动态知识的把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学术会议是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请教学术权威的一种极好形式,但调查发现众多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几乎被老教师或领导所占有。新建本科院校朝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增设了许多应用型、较时髦的热门专业,而师资又较为缺乏,为便于主干课程能及时开设,学校理应选派骨干教师脱产单科进修,但教师不愿意,学校只好“逼”青年教师就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单科进修的主观意愿不足。师资培训计划随意性较大,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受训青年教师被动地听讲解,努力地理解。培训方式整齐划一,全然未考虑到受训教师的不同情况,致使受训青年教师的学习主动性较为欠缺。这一切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质量,特别是影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提高。

3.3.3教学管理问题较多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学校管理者对教学认识的不足,在强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注重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的同时认为教学是软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就是”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其次,虽然出台了一些较为系统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但可行性较差,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认真贯彻。第三,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不够严格,致使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有些教师不敢管学生,怕管严了,教学评估时学生给打低分;还有些教师不会管或不愿管理学生。第四,用于教学管理的费用不足。

3.3.4考核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对青年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评价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既定的奋斗目标,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同时,评价可以使青年教师得到信息反馈,及时修正自己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因此,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应当全面均衡。但“科研优先”的教师评价政策导向,形成了以科研成果评估为主的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教师职务晋升、奖金分配等都与科研经费的多少、课题与论文的层次和数量挂钩。新建本科院校用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政策将教师的主要精力导向于相对弱势的科学研究,而忽视立校之基的教学工作,其结果导致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冷漠,极度地影响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此外,还有青年教师教学效能感走低、能力发展“高原期”和教学反思欠缺等原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以安徽省五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的调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较为复杂。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总体水平偏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4.2建议。

青年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整体素质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对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1完善校本培训制度重视校本培训,应从教育专业化的角度对青年教师提出高要求,目的是让青年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逐步掌握高等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目前的校本培训虽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在培训内容上,一要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二要多元化、全方位;在培训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的方法,尽可能多样化,以激起青年教师的学习兴趣;在考核评价上,改革考核方法,不能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在培训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设法使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在培训时间上,各校要予以保证,使青年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参加培训。

4.2.2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学校的.考核和评价直接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密切挂钩,对教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一项有关某重点大学教师的调查表明,58.43%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聘任和考核制度网。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同时具备科研和教学的能力。理想的考核和评价制度要能够考虑到教师主体的特长和个性差异,既可以激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又可以满足教师潜心教学的心愿。鉴于目前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弊端,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探索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变重科研轻教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可将教学作为学术研究来看待,将它等同于学术研究,突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之根本,从而使青年教师感到教学好,才是好教师。

4.2.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针对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一,提高学校管理者对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探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第二,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例如,《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课堂教学管理规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高校教师进修管理规定》、《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规程》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高职称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督查,指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和方法,从根本上指导青年教师解决问题,以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门。

4.2.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一般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组成成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教学团队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或副教授领衔,围绕课程建设,以优秀教师为核心,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团队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开展教学观摩课,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教学方法培训,共同研究,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应当是依托教材这“例子”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其他类似文章,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要让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

关键词:语文教材;学生;教学。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五组“感悟生命的美好”这一主题下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独特的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最好的素材,这是从文章的内涵来看。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鲜明,开头提出生命是什么,用三个作者亲身经历的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结尾表明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新课标对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教材在低年级就安排了许多词句的练习,如:读词语,用学过的熟字组成新词,反义词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句式的练习,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复习巩固,举一反三。

2.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到了中年级,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重视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4.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是如何依托《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发展学生能力,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的。

课前读懂,由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话题进入,感受快乐,在表达快乐来源时,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们快乐来源于身边的人或事,不一定轰轰烈烈,但只要留心观察和感受,快乐无处不在。借由句式“快乐是……”训练学生用简短的句式来总结自己的感受。孩子们把这些像诗一样的句子连在一起,不一首《快乐是什么》的儿歌吗?同时,这样的句式也为学习课文,总结三个事例,感悟“生命是什么”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在课堂中,大家也许发现,我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和段落的主要内容。这一做法,其实有个小插曲,女儿已经上九年级,六月马上面临中考。()前不久,女儿跟我说:“妈妈,在答语文阅读题时,我最没把握的就是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女儿的这个困惑令我感到震惊。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学习每篇课文后,必背的就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虽然很枯燥,但毕竟从量变引起了质变,让我们自己从中悟出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和方法。可是女儿这一代,我们的语文课文注重的是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体验,朗读的指导,注重的多是语文的“人文性”。至于如何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语文“工具性”的知识是缺失的,也就是开头我提到的借助教材应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也就是3、4年级学生阅读要求的第4条提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基于上述原因,我觉得这节课我必须要教给学生至少一种概括文章大意或段落的方法。于是,有了课堂中概括文章大意及每个小事例“生命是……”的环节。当然,在今后系列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其他的一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段落合并法、要素串连法、问题概括法、标题追溯法、内容借助法等。同时,让这些方法不断地在所学课文中得以运用、练习。我想,老师这样有意识地训练下去就不会再出现女儿这样快到中考仍感到很迷茫的现象了。

这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不断地发问,讨论,选择,引起学生思考。总结出一套读懂理解文章的方法。这套方法如果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丰富、扩展,孩子们就再也不怕试卷中的课外阅读。这种方法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而是由他们自己探索、尝试、总结出来的,他们记忆会更深刻。认同度会更高。这一想法来自于数学课,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它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老师告诉你一个定律和法则,接下来,去做题,去运用。现在的数学课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体验感受,再总结整理的过程。在这一体验过程中,孩子知道了法则和定律是怎样得出的;在这一过程中,有失败、有尝试、有抉择,最后到成功,这一成功的体验和经历,相信是每个孩子久久不能忘怀的,这比老师讲一千遍一万遍来得更加有效。

因此,这节课我的板书是两条线,一条情感线,一条方法线,让学生明白地看到情感的感悟是借助有效的方法得来的,新课标对于中级学生阅读要求就有一条是“能换了上下文,理解词句总意,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感情表达中的作用”。所以,我与孩子们用第一个小事例总结,摸索出一套方法,让孩子们用第二、三个小事例去探索,可能方法运用还不够纯熟,但这么有深意的`文章,让孩子们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

我区结合市教研室张易老师提出的读写结合的课题,也在开展各种研讨课的备课,我觉得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去搞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新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中提到“语文课改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巩固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真正核心要义是“理解”,贯穿在从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全部认识过程中,从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到掌握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应包括理解、分析、鉴赏语言材料,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三个方面,而“运用”应该是在理解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个“中点”上,进而规范,熟练,出色,有的放矢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运用包括的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写的每一个字都在运用语言文字。在应试的教育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在试卷中体现?试卷中组词造句、课外阅读等题目都是在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集中体现这一能力的是便是写作,所以,我认为读写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起码,它让教师关注到文本中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也就是“怎样写”的,并加以模仿、借鉴,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这就印证了我的观点,借助教材发展学生能力。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它在写法上是很有特点的,学生模仿起来也不是很难,它在开头提出生命是什么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列举了三个小事例阐述对问题的见解,结尾表明自己积极的人生观。所以,课堂结尾引导学生观察文章在写法中的特点,用公式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因为有了这堂课的体验过程,他接受起来并不是很难。最后再提一下本节课的读写,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是“感悟生命的美好”,安排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海伦・凯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个语文园地。可能在学习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时,我们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模仿韵味十足、诗意盎然的语言。但这篇文章给了学生一个整体的文章的结构,加之单元写作主题“热爱生命”,学生学习本单元了解的生动事例及单元写作中提供的素材等,结构有了,优美的语句有了,一篇关于热爱生命的写作还难吗?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小事例,都要围绕着生命的启示选择,这就是散文所谓的形散神聚,拓展运用到其他的写作中同样适用,我记得我区在六年级期末考试中,有过这样一个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精彩瞬间,难忘的、美好的、感动的……每一个瞬间都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请你用镜头记录下其中的两三个”,这次写作,我认为这两三个镜头应有内在联系,或许这两三件事场景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但都应围绕着一个主题或“助人为乐”或“给陌生同学帮助”或“师生情”、“生生情”……所以结尾处我稍作了一些点拨。

因为我有了以上的想法才有了今天这堂课,这堂课虽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文本,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学生训练的角度不同,可能呈现的深度也就不同,我为了把自己对语文课的思考付之于行动,想让大家通过这一节课来感受“我们应借助于教材,教学生方法,发展学生能力”所以主论的内容有些多,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果对整册书或上下册书,再甚至六个年级的十二册书有个整体的把握,针对学习方法,语言的训练有个系统的安排,训练量不用过大,每年度完成,巩固一个,那么六年下来,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将是受益终生的。

插入北小李明新《狼牙山五壮士》例子。

总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课本“仅是一个例子”。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潜心思考,勇于创新,一路挥洒言语的馨香。

如何依托教材改革历史教学内容

依托语文教材,渗透科技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社会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优势所在。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生爱科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科技知识的突飞猛进,给我们带来了社会的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科技的海洋里,我们的社会生活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科技在进步。因此在教学中依托相关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情感的教育,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利用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的诗句,告诉学生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的自然科学常识,同时还告诉学生有些动物有冬眠的特点。利用〈看月食〉一课,让学生明白月食并不是“天狗吃月”,而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的缘故,用科学的道理,揭穿迷信说法的本质,让学生从跨入校门开始就接受热爱科学的熏陶,促进学生爱科学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苏东坡曰:“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佳作,可以让学生去下系细细体味,,去思索,去挖掘,只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过程就能取很好的效果。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知道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传播办法后。教师再利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情感,让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或是通过文献资料、互联网查询,看谁是最聪明的“小博士”,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去探究,知道更多的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利用〈新型玻璃〉一课后,让学生去调查、去设想制造出适合人们不同需要的玻璃。学生在观察、研究、探索的经历中增强了学科学的情感,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态度。

三、依托教材,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

[1][2]。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内容【】

幼儿园要坚决执行、认真实施幼儿园课程标准,切实按照幼儿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教育原则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依据幼儿园课程管理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园发展实际进行教育。鉴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多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幼儿园可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确定本园幼教课程方案,所拟方案应先报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再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理部门备案后,方可进行。

1、制定计划。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和检查、交流计划的制度。教师应按照《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来制定教育工作计划。

2、创设环境。教师应充分认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并努力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包括师生关系、社会交往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耳作用中得到发展。环境的创设应体现教育的目的性、幼儿的参与性,学习的阶段性、材料丰富性、安排的合理性,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3、组织活动。教师应精心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做到动静交替,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多样,并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要让幼儿自主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作适时地指导,并注重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重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个别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实施教育,要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协调性,对特殊幼儿应观察分析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调整其阶段教育目标。研究个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感,建立自信心,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

5、游戏指导。教师应确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以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积极地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的条件,要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开展各类游戏,场地安排合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鼓励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探索;游戏材料的提供要丰富,体现功能的多变性、层次性和针对性,鼓励幼儿自制玩具,丰富游戏内容。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参与到游戏中,既对幼儿实行全面的监护,还要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要过分干预,使幼儿愉快地自主地游戏,促进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6、观察分析。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地进行教育。要分析本班幼儿和个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形成的原因,并能作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使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切合本班幼儿的实际。

7、家长工作。教师应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指导幼儿家庭教育,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促进家园同步化的教育,使幼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合作伙伴。

幼儿园园长、教师应以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指导,开展幼儿教育的专题研究,改变只重视幼儿单方面拔苗助长的教育行为及以活动竞赛名次,活动形式等来衡量教育质量的片面做法幼儿园应建立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观察评估基础上的保教质量的水平分析制度,以教师教育水平考查评估为主的全方位的保教质量的原因分析制度,把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在幼儿的发展上。

1、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认真总结,推广先进教研组的经验。

2、抓好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总结。

3、健全教育研究活动的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内容落实,形式多样,提高实效。

4、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选好教研组长,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

1、合理安排配班教师,编好幼儿班。

2、科学、合理地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安排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并留有余地供教师按幼儿活动的兴趣作适当调整。非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幼儿园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停止幼儿正常在园活动。教师带班时间的变更须经园长或分管的`教研组长同意。

3、建立、健全教育业务档案,重视教育资料的积累,应建立教育资料室、各种专用活动室管理制度。

4、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管理手段现代化。

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幼儿入园测查及以知识、技能为内容的幼儿考查考试活动和智商测试活动。未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幼儿园以任何形式举行幼儿竞赛活动。

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一年来,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紧跟省、市二七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挥土肥技术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方式,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区共实施完成测土配方施肥71万亩,其中40万亩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田平均亩产181.3公斤,比习惯施肥亩产159.5公斤,亩增产21.8公斤,增产率13.7%,总计新增小麦872.0万公斤,总净增纯收益1566.8万元;20万亩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平均亩产415.6公斤,比习惯施肥亩产360.8公斤,亩增产54.8公斤,增产率15.2%,总计新增玉米1096.0万公斤,总净增纯收益1610万元;15万亩棉花测土配方施肥亩产236.5公斤,比习惯施肥亩产206.4公斤,亩增产30.1公斤,增产率14.6%,总计新增籽棉451.5万公斤,总净增纯收益1042.95万元。高麦茬覆盖复播22万亩,高茬休闲覆盖16万亩,果园覆盖5.2万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搞好土壤肥料各项基础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土壤墒情定位监测,为指导大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区13个定位监测点全年共运作16次,耕层监测结果表明,20xx年11月15日至20xx年3月5日表现为波动增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0.19%上升至14.42%,旱情从重旱上升至轻旱-适宜情况,基本满足了小麦苗期、返青期水分需求。3月5日至4月25日墒情基本表现为跑墒变化,水分含量由14.42%降至全年最低点6.04%,旱情处于重旱-极旱情况。满足不了小麦生长后期和春播作物的需水要求。从4月25日至10月15日,基本表现为增墒阶段,旱情指标表现为从极旱逐步过渡到过多六个不同等级。4月下旬至5月下旬墒情较差,满足不了小麦生育后期和春播作物需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点平均降雨110.2mm,墒情适宜,基本满足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各点累计降雨最少79.4mm,最多142mm,旱作区休闲麦田,充分利用了此次降雨,及时进行了耙耱保墒,适时进行了小麦播种,同时也充分满足了玉米生育期需要,但对密植棉田来说,通过增加棉行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烂铃损失;10月上中旬各点降雨40~70mm不等,墒情适宜或过多,影响了秋作物的正常收获,推迟了水浇地冬小麦的播种期。

对每次监测结果我们都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发布相关情报,指导全区大田生产;二是认真完成国家级土壤肥力监测点样品采集工作,并按要求填写了有关报表;三是按要求完成省级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位的土样采集、野外调查、数据录入等任务,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编写了专题总结,结果表明,与20xx年相比,除速效磷、缓效钾下降外,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稳中有升;四是在不同作物上实施完成了校正试验30个(小麦7个、夏玉米10个、棉花7个、日光温室黄瓜3个,苹果3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目前有关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已完成,并填写了实验记载表,为今后修正平衡施肥参数提供了科学依据。五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在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上布置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目前试验的田间观察记载、数据统计分析、试验记载表填写等工作已完成,并编写了正规试验报告,为下步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六是根据省站安排我们在小麦、棉花上完成了墒情与旱情指标体系应用分析及水分利用率调研工作,数据分析及报告编写工作已按要求完成;七是安排完成全国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主点1个、附点4个,对各点进行了剖面分析,按4个不同层次测定了质地、田间持水量、容重等,目前各点运转正常。

二、建好规范化规模示范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1.今年我们主要抓了龙居、金井、解州等乡镇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和北相、王范、冯村等乡镇小麦优质高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建设,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为了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区,提高示范效果,我们把示范区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主要措施具体化,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任务下达、观察点设置,资料整理分析汇总等。为了保证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顺利实施,我们土肥站全体人员经常深入示范区、深入田间、深入农户,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同时为农民开出施肥配方或追肥配方单,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施肥用肥问题。并联合技术、植保等农业专家成立技术巡回指导组,在天气干旱时,及时发布土壤墒情与旱情情报,为下一步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部署;在病虫害发生时,利用广播和现场指导,及时发布病虫情预报和防治方法,使示范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2.为了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力度,我们在万亩示范区龙居镇四十里岗旱垣区雷家坡村建设了300亩测土配方施肥连片示范方。在示范方建设中,一是麦播前在示范方采集15个土样进行分析化验,其结果为:耕层土壤主要养分平均为:有机质16.6g/kg,全氮0.61g/kg,有效磷9.9mg/kg,速效钾172.9mg/kg,缓效钾835mg/kg,ph值8.60~8.71。根据化验结果和历年产量水平,拟定了目标产量,确定了施肥配方,制定了施肥方案,发放施肥建议卡40份;在小麦播前、生长中、后期利用直通车,组织技术、土肥、植保、种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栽培管理、新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要点等技术进行了3次培训,发放技术材料200余份,并利用差转台电视技术讲座3次;三是在示范方采取了“五统一”,即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配肥、统一供肥、统一田间管理。在今年冬小麦生产中遇到了麦苗暧冬旺长、拔节期受冻、灌浆期干旱多风等诸多不利因素和旱地普遍减产5成的`情况下,300亩测土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仍取得了较好收成,据观察点测算,测土配方施肥田平均亩产102.4公斤,比习惯施肥平均亩增产16.7公斤,增产率19.5%,新增小麦5010公斤,新增产值7515元。

3.根据省、市站部署,今年我们在龙居镇美玉村建设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2562亩;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521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了:一是采集了60个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二是安排完成参数采集试验7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6个。三是在龙居镇美玉村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3950米;在冯村乡中阳村建设核心示范区实施整修排灌渠道4451米。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共出动科技直通车6余次,参加科技集会3次,举办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165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3120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6场。根据效果跟踪观察点测算:龙居镇美玉村2562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52.5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36.2公斤,增产率为16.7%,共计新增籽棉9.27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181元,总计新增产值46.37万元。冯村乡中阳村521亩节水灌溉高产高效核心示范区工程田平均亩产籽棉268.7公斤,比非工程田平均亩增籽棉40.3公斤,增产率为17.6%,共计新增籽棉2.10万公斤,亩纯收益增加201.50元,总计新增产值10.08万元。

三、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创平衡施肥技术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我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第二年,针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事实,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理顺关系,借助项目,创新工作模式,探索长效工作机制,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加快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一是今年在玉米上采集1500个土壤样品,完成野外调查、填写表格0.6万份。化验土样39055项次,其中大量元素19500项次,其它项目17905项次;二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累计共出动科技直通车40余次,制作流动宣传墙体广告(横幅)110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简报等新闻媒体正面宣传32次(期)次,参加科技集会10次,到各乡镇、村组举办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人数32860余人次,散发宣传材料4万余份,放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栽培技术、农资真假鉴别等农业技术光盘43场。

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共计完成盐湖区大配方12个(其中小麦6个、玉米3个、棉花3个),区域配方3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9.5万份。按照《山西省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积极与定点企业运城复肥厂进行合作,向定点企业提供配方27个,企业提供配方肥1512.5吨,极大地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持续深入发展;四是完成“3414”试验26个点位,校正试验30个、效果跟踪观察点200个。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减少试验误差,我们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每个试验站上都有专人负责,从田间调查、施肥、播种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均由试验负责人牵头,全站人员参加,深入田间,亲自操作,直接参与试验的关键环节,局领导还专门抽调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试验的考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五是根据数据库的特殊性确定了一名懂计算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门负责,从库的建立、数据的输入由他负责,目前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在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土壤测试结果、表施肥准确度评价统计表等表格已以excel表格形式输入完成。6月、8月、10月我们又确定专人参加了农业部、省举办的数据库录入培训,现正在按照软件要求输入有关数据。

四、努力做好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工程。

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项目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9月底与山西物华农业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签定合同,全面实施。

实施情况:日光温室水肥一体化共65栋,现已完成50栋,其余正在实施;日光温室配套设施完善共15栋,正在进行之中。

五、加强管理促进土肥事业蓬勃发展。

根据站上人员结构情况,要求每个人在工作闲暇都要学习业务知识,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向中心网刊投稿,一年来共采用20余篇,发表论文4篇。另外我们根据每个同志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年初,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根据全年的工作任务,对全站人员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并且使尽可能的细化量化,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事情有人管,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明年工作打算。

1.认认真真继续搞好墒情监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有关试验、示范的观察记载等基础性工作。

2.继续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采用检查、督促、指导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的任务。

3.进一步开展肥料市场整顿,净化肥料市场,减少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

4.引导肥料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发挥市场优势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同时通过制作施肥分区图、施肥配方表和施肥建议卡发放到乡村户,并指导农民按“图、表、卡”,针对通用型复合肥品种进行大配方小调整,做到科学施肥,有力的促进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