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名著阅读(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7 03:18:57 作者:XY字客 评语寄语 读后感名著阅读(优秀10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一

歪歪路小学这本书特别有趣。里面写了各种各样奇怪的老师。有的可以把人变成苹果;有的可以把人的声音吸走;有的老师还把拉桶扣在学生的头上。真可怕!

他们最好的老师是朱尔斯老师!就她不会欺负学生,她最讨厌的是死老鼠。她见到死老鼠就会把死老鼠踢出去。

在歪至路小学里是这样。比如我们现实老师是这样的,那我们就惨了。被变成苹果吃掉就啥也看不见了。

我觉得歪歪路小学这本书是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就是作者幻想的。

这本书有着"书香"带着我环游世界,书上留着世界的香。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二

我又在图书馆中借阅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战争,最终晋国夺取天下的故事。这本书中刻画的个个都是英雄豪杰,但书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几位。

首先是诸葛亮。他本是山中的一个隐士,后来经过刘备的真诚邀请,才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的。他出山后,一直为刘备出谋划策,每次蜀国经典的战役都是经过他的指挥才会成功的,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

第二是赵云,当年曹操带领百万大军袭来,他为了能保住刘备的家人安全,不惜用他那强大的武器,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数位猛将,几十位兵士,令曹操看了还不禁赞叹说:赵云真是势不可挡呀!

第三是刘备,他从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就可以看出他的有情有义,在之后的战斗中有看出他富有爱心,当年曹操打的他落花流水,弃城败逃,而他在逃跑路上还关心著老百姓,让他们与他一起走。刘备有一个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重情义,在关羽被东吴所杀时,不听劝告,导致进攻东吴时被火烧连营,西蜀实力大衰,令日后的北伐都不能成功!

暑假重读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只要取长补短,移多补少,就能战胜一切的拦路虎!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的是,从小在苦水中长大的保尔早年丧父,家里穷,从小就出来打工的保尔受尽羞辱,他一直不断的为国家奉献自己,经历千辛万苦仍然以顽强的意志战胜自己后来与妻子居住并开始了写作生涯.

保尔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无私奉献;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他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

我从保尔,联想到了我自己.回想以前,妈妈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套增高操回来,她本来让我每天多练几遍,这样对我将来有好处,她对我说:“现在外面什么都讲形象,如果去应聘没有一米六,那就不好办了.”可是,我在妈妈善意的“絮絮叨叨”下,仍然不把妈妈说的话当成一回事,每天随便应付地做一次,有时还拖拖拉拉的.

现在的我羞愧极了,我真不应该不听妈妈的话好好锻炼,好在后悔还来得及,否则这件事还将像鬼魂一般纠缠我多久呢?我是应该要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决心了.

现代社会,总不会像旧社会一样,成天打仗,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不会像保尔一样艰苦困难,但是城里的孩子们总是缺乏锻炼,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保尔的精神,从小事做起,担当起自己要长大的责任!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打开书架,取出爸爸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并且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人,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才发现罗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明的天堂。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渐渐如一艘航船从思绪的海洋中退去。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让我们保留一点不变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四

原先我对《鲁宾孙漂流记》这本书并不熟悉,只是听哥哥姐姐讲了一些。后来,老师建议我们去读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后,才发觉这本书是多么的有趣,书中的每一件事都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书中的主人公鲁宾孙的.经历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鲁宾孙出生于1632年。他喜欢航海和冒险,经历过许多危险。有一次航海时遇到了强大的风暴,风暴夺去了同伴们的性命,只有他一人被大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岛上,鲁宾孙该怎么活下去呢?第二天幸运的是,他在翻了的船上找到了许多吃的、用的东西,再加上鲁宾孙的生活能力,居然在这荒无人烟的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鲁宾孙在一天救了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鲁宾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生活了两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成为了富人。

在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可以像鲁宾孙一样航海、冒险,但是我们可以做学习中的鲁宾孙。学习中遇到难题,要自己先努力的想一想,不要总是依赖老师或家人。其实,社会就像一片荒岛,在这片荒岛上,如果不学会独立,不学会勇敢,你就会“饿死”或“冻死”。

所以我们要学会鲁宾孙的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精神,为社会添枝加叶,成为社会上有作用的人。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五

这个世界在我们的眼中是精彩的,生动的,有声有色的,五彩斑斓的。日月交替,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草长莺飞,百鸟鸣唱……可还有许多人,他们却不能领略这世界的美好。例如:海伦.凯勒。

聪明美丽可爱的姑娘——海伦,因为一场几乎夺去她生命的大病,让她从一个健康的人变为了从此世界中再没有了美好音乐,美好画面的聋哑盲人。这该是多大的打击,常人是无法想象的。乐观的海伦从此变的情绪暴躁,爱发脾气。她彻彻底底地对未来的人生绝望了。她内心是多么渴望灿烂的太阳,渴望滴答的雨声啊!

上帝在关上门时总会再打开一扇窗。在当海伦面对挫折,几欲放弃时,她迎来了一个让她重生的希望——家庭老师安妮.莎莉文。这位恩师犹如一盏明灯,将海伦黑暗迷惘的人生点亮了!

老师悉心的用爱哺育海伦,教她写字、认物,让她感受到世界充满爱,她永远活在爱的海洋里。终于,在海伦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与顽强奋斗中,终于学会了说话。在求学过程中,她孜孜不倦,努力向上,凭着一股不屈不挠,身残志坚的意志,与显著的能力毕业于多少常人都无法达到的高度——美国哈佛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毕业后,她也为这个世界奉献出了爱心,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为残疾人改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为残疾人加油鼓劲,给予他们生活的信心,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无不散发着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与她的乐观坚持。她用热情向上的态度告诉我们要珍惜,感恩眼前来之不易的一切。

一生中,她只有短短19个月的时间来欣赏这个世界,只有19个月的时间来倾听这个世界,只有19个月的时间来诉说这个世界。她想记、听、看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三天”对于常人来说是一瞬间而已,而对海伦来说,这只能是个“假如”。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海伦凭借一颗顽强的心,在逆境中成长,让我们感觉到来自灵魂,来自精神的力量!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六

我看完了一本很好看的书,它叫《时代广场的蟋蟀》。

这本书曾是麦克米伦世纪大奖之一的小说,作者是乔治·塞尔登。他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为什么要创作这本书,因为作者经过时代广场时,听到一只蟋蟀的鸣唱,唤起了作者对家乡的回忆,就创作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蟋蟀,误来到了美国时代广场,之后跟一只老鼠和一只猫结成了朋友。那只蟋蟀很想回家,国了好久,它最终回到了它的故乡。

在这个故事中,我找到了一个异常好的小故事。这小故事是那只蟋蟀不细心吃了一张2元的钞票,老鼠塔克给蟋蟀想了很多办法,想让蟋蟀把2元给吐出来。,但都一一否决了。最终,猫亨利想了一个办法,让老鼠掏钱,虽然很不情愿,但老鼠还是掏了钱。这件事情能够看出它们还是有很深的友谊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故事。有一次,我在学校考试的时候,我的钢笔没墨水了,就向同桌借笔。同桌立马从笔袋里掏出笔来给我,说:“下课还我!”我点点头,刹那间我感受到同桌和我的友谊多么深厚,就像蟋蟀和它的朋友们的感情一样厚!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七

今日我看完了《白雪公主》这本书。

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从前有位善良、可爱的白雪公主以往幸福的生活在一个大城堡里,可是她的后母十分嫉妒她的美丽,千方百计的迫害她。纯洁、善良的白雪公主被赶出了家门,在大森林里她赢得了七个小矮人和动物们的友情,尽管大家对她很是关心和爱护,可是恶毒的.皇后还是一次一次的用尽奸计,把白雪公主毒死了。

朋友们悲痛极了,王子、小矮人和动物们把对白雪公主的爱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唤醒了白雪公主,最终善良战胜了邪恶。

皇后和白雪公主两个人物,一个冷酷无情,一个勤劳善良,多么鲜明的比较呀。我明白了一个简明的道理,那就是要做一个善恶分明、团结友爱、心灵善良的人。

以后我必须要努力学习,从小养成热爱团体,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八

小说《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故事梗概是:大灾后,一名被主人辞退的仆役,在京都的罗生门下避雨。走投无路的他,起了“除了当盗贼,别无他法”的念头。他爬上罗生门的门楼准备暂过一夜,却发现一个老妪正在薅死者的头发。他心中猛然升腾起正义感,质问老妪。老妪回答说用死者头发做假发卖钱来维持生存,并且,这些死者,生前也不是善良之人。仆役对老妪的憎恨之心慢慢减弱,最终竟剥下老妪的衣服在黑夜中逃遁——也许卖了去换顿饭吃吧。

小说中的奴仆为生存所迫,一开始就有了当盗贼的念头。可是当看到老妪薅死者头发时,他心中的善良和正义感还是本能地表现出来。他听了老妪的解释,那种当盗贼的.念头又重新升上心头,罪恶感慢慢消解了——这是个复杂的社会,许多人为生活所迫而走上邪恶之途。或许,社会本身就存在邪恶,对邪恶的邪恶,也算不上缺德。甚至,他在剥老妪的衣服时,为自我找到了打劫的理由:“我不这么做,就得饿死嘛。”

应对复杂的社会,善与恶都不是那么容易定义的。更何况,人心之复杂多变,善恶观是以人对社会认识的深度和目标取向为依据的,作为一般人,总是选择对自我有利的方向。

仅有在生活无忧、风气淳朴的社会里,人才会活得有尊严,有善良的愿望和对罪恶的憎恨。在一个贫穷、不公正、风气恶劣的社会里,罪恶感会被消解,善良和正义成为一种摆设和借口。

当下,人们对社会公权力的滥用已经习以为常,对官员和国企经理贪污款额的理解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对各种各样的愚弄和欺骗已经不再愤怒,对种种的不公平已经无话可说。罪恶感正在道德的团体沦丧下慢慢消解,并且,催生新的罪恶。

罪恶感的消解,是社会的悲哀。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九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都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在他成功后,不幸耳朵失聪了,想想看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而且这种对音乐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的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然而他却听不到人们对他的赞誉,他也听不到自己创作的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的勇敢、努力、坚持并没有白费,因为他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音乐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没有台下听众的支持、肯定和青睐,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压力,带给心灵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还是战胜了它们;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为之欢呼雀跃;他的实力得到证明,所以最后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颠峰。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同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从未给过他任何温暖与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谋取利益;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惨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与奴隶没什么两样。

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这就决定了他和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生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虽然他的本质性格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只是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力屈服。特定的时代条件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名门贵族长大,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其实纵观全书,在三位名人的传记描写中,都时时透露出了这些名人的缺点,贝多芬脾气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和优柔寡断,列夫·托尔斯泰固执和封建。其实《名人传》也告诉了人们,英雄和名人并非没有弱点,也并非就完美,毕竟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读后感名著阅读篇十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神魔长篇体小说。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是我心目中的男一号,他自封为齐天大圣,法术高强,如意金箍棒是他的独有神器。孙悟空是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猴子,当他去拜师学艺时,师傅要教他道、流、静、动的道法,他却不学,一心只要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也就学会了很多法术。可他却高傲了起来,在师弟面前卖弄法术,终被赶出师门。这段就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不能骄傲,要明白学习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卖弄。悟空还是一个脸皮薄的猴子,偷吃人参果之后,你就老老实实被骂几句,他却一气之下把人参果树推倒了。悟空本身就毛燥又冲动,推倒人参树之后只能找人帮忙。

在收服沙僧的时候,他更是被好好暴露了一下缺点:悟空不善长水战,只能让八戒下去把沙僧引上岸来。悟空一看沙僧上来了,直接上去就打,这就是他急躁的本性。作者吴承恩并没有直接说他是一个猴急猴急的毛猴子,而是通过对他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来让我们了解到这个孙悟空就是个猴急猴急的孙猴子。不过一路走来,他的智商在增长,开始他很毛燥,妖怪一来还是一棒子;野兽一来更是一棒子。不过他在观音寺一战时居然没有一棒子乱打,而是将计就计把寺院一把火烧了个片甲不留,这就是进步。

猪八戒来历不凡,从天蓬元帅变成猪也是厉害。我最喜欢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他创家立业,种麦插秧,不怕苦,不怕累。不过他的色心,贪心和畏惧之心也一一暴露在读者的面前。作者吴承恩让每一个角色的形象都活灵活现,各具特色。

《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部文言文版长篇小说,虽然有很多字我不认识,有些句子的意思一下子也理解不了,但是它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继续往下读。作者吴承恩的许多写作手法也非常值得我学习,例如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后我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多多运用这些描写手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