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的心得体会 开学的心得体会(优质9篇)

时间:2023-10-15 01:42:47 作者:紫衣梦 心得体会 2023年学的心得体会 开学的心得体会(优质9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下是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所写下的感悟和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新的学期,新的学校环境和事物,新的同学和老师,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每天繁忙的学习生活,紧凑的生活时间,紧张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同学们,这些都使我感觉到有非常大的压力。

回想起以前,在cc中学的日子,每天浑浑噩噩的熬日子,知识也只是大概的,模模糊糊的掌握,并没有真正的领略到其中的道理,那时候的我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什么事都蛮不在乎,无关紧要的样子。现在看到我们纪中的学子们个个都那么的积极努力,热爱学习,谦虚请教。我才突然感觉到我以前是那么的`不自觉,不自主,不过从开学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以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态度去对待学习。这样才不愧成为一个纪中人,高一(28)班人。即使现在我在平行班,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自卑,因为我知道学校是根据我们的情况而分班的,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分配。不然没有能力而硬要进入不适合自己的重点班,综合班反而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我要用未来一年的时间好好去努力,去追赶。我的目标是进入适合自己的文科班或理科班,但是现在的我还未确定所以我现在要均衡的对待每一科,不能落下。

说说这一个星期吧!老师们的讲课速度非常快,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会强调完再强调,更多的需要自主学习。起初还不适应,但是我会尽最大能力去追赶,去适应。现在我基本已经适应了在纪中的生活了。我还记得刚进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我是认识的,路也不认得,感到非常无助。不过非常快我就认识了第一个朋友,她非常友好,热情,也跟我非常合得来。这让我找回了一些自信心。非常高兴的是,现在我可以喊出三十多个同学的名字了,非常开心。还有我感觉自己现在积极了,每次新学期老师挑选班干部我一定不会自荐的,因为我认为我没有这个能力胜任,而且我非常没有责任心。但是这次不同,我争取到了英语科代表这个职位。因为我觉得自己英语还算是可以的,当时相当想担任这个职位,所以就毛遂自荐了。而且能够培养自信心,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以前我非常害怕站在众人面前说话的,但是身为科代表非常自然就要带领全班同学读书,所以我必须鼓足勇气站上讲台去,所以经过几天的锻炼我已经不害怕了,所以我的决定是没错的!

而我最开心的是我发现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息,我的记忆力明显增强了,背诵课文更轻松了。所以我要把我这个良好的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把握好。因此我对高中未来的三年学习生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双学是指同时学习多个学科或领域,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教育界逐渐受到重视。我在高中时期选择了双学的学习方式,今天我将分享我对双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双学,我不仅能够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更多的能力和素质,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双学的优势(250字)

双学给我带来了许多优势。首先,它扩宽了我的视野。在接触不同学科的过程中,我能够全面了解各个领域的内容,从而有利于我形成全局观和协调能力。其次,双学培养了我更多的能力。学习多个学科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训练使我更加灵活、独立和创新。第三,双学提升了我的学习效果。由于学习多个学科,我能够将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第三段:双学的挑战和解决方法(300字)

然而,双学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时间分配成为最大的问题。同时学习多个学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解决时间问题成为关键。我通过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设置优先级,增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其次,复习和记忆的困难也是双学的挑战之一。由于学习的学科增多,复习和记忆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主动学习和反复操练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和记忆知识。

第四段:双学给我带来的收获(300字)

通过双学,我获得了丰厚的收获。第一,我培养了更多的兴趣和爱好。通过接触多个学科,我逐渐发现自己对某些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的培养使我更加投入学习,也进一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二,我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的交叉学习使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是我受益终身的能力。第三,双学给了我更多选择的机会。通过双学,我能够获得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将来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展,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第五段:结论(200字)

总体而言,双学对我而言是一种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它为我提供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了我更多的能力和素质。虽然双学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我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和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通过双学,我不仅提高了学业成绩,还在个人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我相信,双学将继续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博学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它不仅仅是拥有大量的知识,更是面对未知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博学的人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学问,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博学的人往往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色,他们能够迅速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且具有独特的眼光和见解。

第二段:培养博学的方法

要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必须付出努力和时间。首先,阅读是培养博学的基础。通过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可以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其次,要保持好奇心,积极追求知识。无论是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是面临大的挑战,博学的人都能够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从而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和知识。此外,要善于发问和思考。博学的人懂得提问,并且能够深入思考问题,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见解。最后,要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社会的变化如此之快,博学的人必须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段:博学的好处

博学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博学的人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拥有广博的知识,博学的人具备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思路,能够快速应对各种问题。其次,博学的人拥有跨界思维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各个领域的知识中寻找灵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此外,博学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的学科,博学的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第四段:博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要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并不容易,其中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首先,需要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信息,但这也造成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博学的人需要善于筛选信息,选择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进行学习。其次,需要面对专业化的趋势。现代社会对专业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博学的人需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某个领域中具备突出的表现。最后,时间管理是培养博学的关键。博学的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阅读,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五段:结语

博学是一种持续学习和追求知识的态度,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力,更好地理解世界,探索未知。虽然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是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走上成功的道路。

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宋人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把《论语》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论语》的确值得用心去品读、感悟,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真的是常读常新,如果能够把《论语》的点滴慢慢地渗透、内化为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可能会更加优秀。

虽然《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言片语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华。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困难重重,说是举步维艰一点都不夸张。每每当我神情饱满地沉浸在《论语》的智慧中时,看到学生木然的表情、茫然的眼神、甚至昏昏欲睡的慵懒时,心就一点一点地冷却下去。中华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枯燥、乏味、空洞,甚至可笑。面对学生的这种反应,一度信心受损,开始怀疑自己,于是请教同组老师,积极听课,找差距。同组老师依然风采依旧,我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已游离于课堂之外,后面的学生非常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让他们学习这么枯燥、乏味的古文,现在生活中谁还会碰到古文,学习这些晦涩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还不如学些现代散文、小说来得有效。给他分析学习古文的好处,古文所具有的优势,探讨,结果我们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谁也无法说服谁,他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其实换位思考,在我的中学时代似乎也对古文没有太多的热情,而且那时没有整本的古文选修,穿插学习,没有现在跋涉得这么艰辛,这样想着也就能够体会学生的苦痛了。

从上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到现在的《先秦诸子选读》,确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内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能做的就是经历艰辛,让自己有所收获,否则真的就是太辜负这一段时光了,永远无法重回的时光。

在《论语》这一部分,我致力于把孔子思想中积极、先进的东西渗透给学生,想要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品质。《论语》这部分,只言片语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且有的真的不好理解,自己都不够透彻,就很难使别人透彻明了。总想应该有所删减,但却很难取舍,觉得课本所选的内容似乎都应该给学生说到,要不然心里就不太踏实。但是这样繁杂的学习,一则一则,学生似乎消化不了多少,就更难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像挨着都读过了,却没有影响深刻的,或者合上书本脑中空空如也,更别说拓展了。针对这样的状况,少而精或许是一个好的尝试,但是教材所选内容如何取舍、组合、联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学生面对是中国式高考,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顾忌太多,所以很难放开手脚纵横捭阖联系拓展深入渗透。

所以就使精彩纷呈的.诸子百家处于一种不受待见的尴尬低位。

还有一些感悟和设想。

1、教学的侧重点方面。先秦诸子散文距离我们的时代已经太久远了,有些字词的确切意义很难去考证。况且学生的积累又有限,很难理解文意。如果教师再一味地强调字词,类似于古文教学一样太注重文言知识积累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会肢解文章的内容。所以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解道上,当然理解文意是解道的一个必经途径。

2、教学方法方面:古文的教学方法无外乎诵读、讨论分析之类。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古文教学的万金油,所以变通就显得极其必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觉得对于极富哲理的先秦诸子散文比较适合的方法或许是“自学(了解大意)+分析(体悟道理)+联系(指导生活)”。让学生自己悟出文章中的道理或许对学生的影响会更深远一些,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因为只教过一遍,自己本身也是在熟悉、解读课文,和学生一起学习、摸索,所以还没有太多的尝试,这个方法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践。

3、对自身的一些思考。坦白地说,在教这个模块时,有些文章自己还是挺喜欢的,喜欢是因为真的看得懂,能够品出其中味道。但有些文章自己真不怎么喜欢,不喜欢不是因为文章不好,我不敢妄评经典之作。只是可能是阅历有限或者思维局限,所以很难理解那么曲折、隐晦、甚至牵强的说理。自己都不太信服和认可,还要热情昂扬地去给学生阐述其中的道理,自然是隔了一层,到学生这里就隔得更多了。自己本身就一知半解,无论如何是底气不足的。那么,提高自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阅历是需要时间积淀,没办法速成,我现在能做的似乎就是开拓思维,多看多积累,以期能有好的效果。这话似乎有点空洞,但目前只能如此自勉了。

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双学制教育在我国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推行双学制,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不同环境中获得全面的教育。作为一个在双学制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在这个主题下,我想分享我在双学制下的心得体会。

双学制教育给予我真实的生活体验。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我所接触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多只是纸上谈兵,很难实际运用到生活中。但双学制教育将学校与家庭环境相结合,让我有机会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我在学校的数学课上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在家庭中通过家务劳动和实际的购物活动中,我就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这种亲身体验不仅让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学制教育促进了我与家人的沟通和合作。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将孩子和家庭分割开来,孩子在学校度过大部分时间,与家庭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而双学制教育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并将家庭视为重要的教育环境之一。我与家人的合作不仅仅是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共同成长和互相支持的过程。我可以与父母讨论问题、寻求建议,他们也会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这种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让我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归属感。

双学制教育激发了我对终身学习的热爱。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常常只在学校的一两个学科中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而双学制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让我在学校和家庭中面对多个领域的学习和挑战。这不仅让我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还激发了我对多样化知识的探索欲望。我发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一种持续的、无止境的过程。当我在学校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后,我会自发地在家里继续深入研究、扩展。这种对终身学习的热爱不仅让我不断进步,也增强了我面对未来的信心。

双学制教育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我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这种自主性的培养让我逐渐摆脱了对他人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会养成自主阅读和调研的习惯,善于使用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双学制教育也给予我很多尝试的机会,当我面临挑战和困难时,我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坚持尝试,寻找解决办法。这种锻炼培养了我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在面对未来的各种情况时可以从容应对。

通过双学制教育,我认识到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我不仅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品德、习惯和技能。这种全面的教育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双学制教育将会在我成长道路上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让我成为一个有全面素质的人。

总结起来,双学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通过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与家人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对多样化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学制教育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未来发展之门。我相信,在双学制教育的指导下,我将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在这个希望的季节,我结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时又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活,我怀着一份激动而又迷茫的心情来到了这个学校。

在入学的四天里,我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接受了入学教育,在各位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了许多心中不明白的问题,首先在第一堂课中,我感受到这是一所拥有严格而又完善制度的学校,对于家庭贫困、学习优异的学生,学校都有帮助跟鼓励,这给了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对于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又有很严格的处分,这种奖罚分明的制度,可以很好的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

在老师的讲课中我感到受益匪浅,最让我铭记的是:大学的成功=身心健康+专业知识跟职业技能+社会经验+职业化心理素质跟团队意识+旺盛的人生成就欲望,连老师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对他的钦佩由心而发,连老师有问我们“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都是有责任心的人,都是存希望的人,为了明天得更好我们努力、怀有希望的活着。

每一位老师都是经历过许许多多风雨的前辈,他们的话里都有许多的人生的真谛、从他们的话中我收获了许多努力都得不来的`知识。

我们应该做一位自强不息,追求卓跃的大学生,在这个学校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规划,塑造完美的生活价值观,在社会实践跟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更为以后的学习跟进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最后,希望我在计算机学院的学习深涯中开心快乐。

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二是感受要具体,而且要“努力”获得。

先看主见的问题。语词是抽象概念,对它的具体感受总是随着创作主体与创作情境的差异而千变万化。而对于一旦主体与情境确定了来说,感受就必须是清晰的,唯一的,不能模糊了事。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你所要说的事物,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可以反复阅读、细细揣摩的文字作品尚且如此,那么线性传播、稍纵即逝,有赖于人的直觉产生情绪感染的有声语言则更加强调具体和精准。没有主见,形成不了对文本、对语词的精细感受;没有皈依,我们的表达就容易变得飘忽不定。

再说努力的问题:张老师反复强调感受的具体性,具体到什么程度?从外在来说,要具体到意象的大小、远近、高低;从内在来说具体到身体、肌肉、器官。要想获得这种具体感受,一目十行的浏览是不够的,要付出足够的主观努力。举例来说,《春天的邀请》中有这样一句:“我听见春天在叩击窗棂。”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开始的表达是这样的:“孙老师范读”,随后我要求他们用手指去敲打墙壁,去体会叩击、敲打、砸擂的区别。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明白了叩击与敲打、砸擂的区别。有了这种具体感受后,他的表达就变成了这样:“孙老师范读”。有了这样一番体验,我们就能动的:“朗读者对文字作品的语词,在理解上不能模棱两可,应使语词符号的代表性及其明确,在感受上更不应含混不清,应克服语词符号的间接性所极易造成的隔阂。这样,听者从朗读中获得才是世间事物的真切映像,才是文字作品的精神实质。”

没有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感受的`能力和习惯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作为文本的“阅读者”而非“朗读者”来接受文本。作为“阅读者”也会有所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往往是概念化的,或者是浅表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表象碎片。在当下人们被手机所俘虏,更习惯浅阅读、快阅读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以这种状态开始朗读,很容易陷入“见字出声”的彀中。而当我们以“朗读者”的角度看待文本,就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面对文本,面对文本中的语词,在强烈的表达愿望驱动下,自觉地、主动地、精细地感受语词。这也许就是“语词感受律”的意义之所在。

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读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题目自己拟定。学生们热情很高,拿出纸笔尽情挥洒。有位学生绘下了一幅小河美景图:

我的家乡在芦溪,那里有一条迷人的小河。它养育了两岸儿女也给我和伙伴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记得我小时候,随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常到小河边玩耍。河水清可见底,它终日喝着歌欢快地流淌着。偶尔有几只大白鹅游到河里,都像给绿色的河面上绣上了几朵大白花。在轻漾的河面上,一只小船驶过,船尾留下道道水痕,渐渐扩散开去,立刻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多美的孩童戏水图啊!?

还有一位学生描绘了一幅人猴和睦相处图画: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到峨眉上观猴子。猴山上猴子真多呀!大的、小的,老的、幼的,有的站在树上龇牙咧嘴,有的在丛林中奔跑,有的在树枝上倒挂金钩,更有大胆的,竟敢拦路索要食物,大有不给食物休过此关之意。看,有一只猴子冲着我奔来了,我连忙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壳花生放在手掌上喂它。说来也怪,这只猴子不但没有抓咬我,而是很讲文明。它不慌不忙地拿起一颗花生,咬开壳,吃完再拿一颗。……爸爸抓住这绝好的时机,“咔嚓”一声,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一刻。

多么和谐的人与动物关系呀!

学的心得体会篇九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朵宝贵的奇葩。它集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于一身,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体验它的美,从而爱上古诗词。

常言道:“三分诗七分吟”,读诗诵词的过程是欣赏古诗词音韵美的过程。因为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匀称和谐的节奏使诗词流淌着音乐的旋律。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词的停顿,读出节奏,读出其韵味来。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先让学生划出应停顿的位置:“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其次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诵、男女生二重读、自由朗读等,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日本学者石川忠久曾说过:“汉诗是高级的语言艺术,无疑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所以我们欣赏汉语诗词,一定要充分欣赏和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在诗词的音韵美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心灵的享受。

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绘画,学生在自主行动的伴随下进行比较持续的想象。同时,学生在创作中一边想象,一边绘画,一边交流或讲述,这些行动不仅可以表达想象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动可以帮助学生凝神寂虑,使想象过程更为持续、集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表现与表达。这样来学习古诗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画面美。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看到乡下一户人家清贫而幸福的村居生活后,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上课时,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体验词中人物的情感。这是本堂课上最闪亮出彩的一环!孩子们扮演着一对老夫妇,坐在茅屋前,带着酒意神聊,此情此景,仿佛真让人看到了美好的田园生活。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的向往及追求,经学生们的动情演绎,此情已洋溢于每位学生的心间。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沉浸其中,接受了心灵的洗涤。

古诗词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文章,是作者心血的凝炼。而我们读者,要凭借含义深远、高度浓缩的文字体会诗词蕴含的境界,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运用丰富的联想。因此在上《清平乐·村居》时,我对学生说:“透过诗人的笔,我们对千年之前人们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复原这个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让词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好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都拿起手中的笔,描绘起词中的那个“世外桃源”。古诗词几乎没有细节描写,情节跳跃的幅度较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广阔。学生把握诗词的主要意思,进行巧妙构思。对原文做大量的情节、细节的增补。学生在描绘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的过程中去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的“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意与境合,就形成了意境,优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从而达到意与境的交融。学生在改写诗词的过程中自觉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就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愿老师能充分利用古诗词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去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