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用19篇)

时间:2023-11-08 01:34:17 作者:碧墨 行政公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用19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文学知识和阅读欣赏的重要参考资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写作要点和技巧。

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的转变工作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机遇也是对于高中数学提出的一个挑战,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能够给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新课改。

一、实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

学生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来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引导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新课标也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身学习不断提高的一种模式。学生要在教师的鼓励下建立起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训导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起一种鼓励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鼓励学生,而且还要设置一些活动,从而促进他们对于数学问题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不断地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注重的是对于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付出的评价,这样的话往往是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片面的评价。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一个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这里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最终评价,还需要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有效的评价过程中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还需要的就是这种评价理念的建立,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建立在以教师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还需要建立起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动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江中学校)。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一

中国银行对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其精髓是,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比较竞争优势,科学配置资源,全面增强中国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中国银行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清晰的发展战略、科学的'决策系统、审慎的会计原则、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健康负责的董事会.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作者:钟新作者单位:刊名:银行家pku英文刊名:thebanker年,卷(期):2001“”(2)分类号:f8关键词:

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的转变工作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下,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转变,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展现数学学科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做好导入、教学环节以及评价环节等多方面的转变工作,以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众所周知,改变是进步的前提,也是根本,只有教师懂得改变,教学过程才能得到不断完善,进而,才能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前提工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立足于数学教材,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以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一、导入环节的转变。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要做好导入形式的转变工作,要改变以往开门见山或者是以旧代新的导入方式,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导入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数学课堂之中,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时,我选择了“故事情境导入法”,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国王与棋王的故事”和“细胞分裂”的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时,为了有效地导入新课,也为了让学生逐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我选择了“问题导入模式”,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地引入课堂活动之中。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的情境:要在墙上开一个上部为半圆形,下部为矩形的窗户,在窗框为定长的条件下,要使窗户能够透过最多的光线,窗户应设计成怎样的尺寸?该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熟悉的情境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愿意自主地走进课堂,走进数学活动之中。

总之,导入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过程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而影响该环节效率最大化的主要因素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将“一言堂”“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双曲线》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节课我选择了“对比学习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对比异同的过程中加强理解,加深印象,进而,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将“双曲线”与“椭圆”两者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从“标准方程、图像、轨迹点的集合、离心率、准线、焦半径”等等入手,将这些知识进行对比整理,不仅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比学习法的应用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无定法,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为课改下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数学课堂的评价不仅是要表扬学生的成绩,还要肯定学生的努力,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所以,在课程改革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要将以往教师单向的说教式的评价转变为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以确保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例如,以《双曲线》的教学过程为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肯定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对比的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数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各个方面的转变工作,以确保课堂每个环节都能实现高效,都能为数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最终,真正地构建出高效的、自主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高中

近年来,关于我国教育的议论日益增多。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推动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自然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今年,我所在的学校也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现在,让我来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吧。

在众多人们心中,中国的教育依然借鉴了19世纪的西方知识分子所提倡的教育模式,即基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课来进行。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量信息和知识的普及,现代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进步缓慢,落后于时代,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学生劣势将越来越明显,这事关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着眼点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以我自己为例,新课程改革应该说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改变。在过去的课程体系中,无论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都是很难能理解的一些概念和知识,一些题目也很难懂。但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感觉学习会更加有趣和有成就感。课堂分为实践、演练、巩固和应用四个环节,特别重视学生互动和自主学习。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效率和成果。

同时,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变化。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讲解知识点,并要求学生背诵和记忆。但是,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启发教育,在知识的传授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这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也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一项工作。

当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可以预期的事情,而且任何一项大规模的改革都必须面临这些挑战。而对于新课程改革,重要的是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资源和支持的投入和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毋庸置疑它对我们教育的进步是非常大的。我相信,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一定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我校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水平,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展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精彩,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在我校营造了一个研究、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全校教师研究、学习、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全校掀起教学改革的热潮,特在高一、高二举办高效课堂教学汇报月及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xx。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汇报月活动:20xx年11月28日——12月26日。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比武:20xx年元月(具体时间待定)。

课堂教学汇报月:

活动1:课堂展示。对象:高一、高二所有45周岁及以下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班级见教务科安排,学科组安排观课、议课教师)。

活动2:教师观课。学科组组织,每位教师观学科组内展示课至少5堂(以教务科查到为准)。

对象:全校所有教师(包括高三教师,没有上展示课的教师要多观看、评课,还可以观其他学科组展示课)。

要求:毎堂展示课至少2位以上组内教师听课(学科主任安排)。

活动3:教师议课。以学科组为单位,教研活动时点评本周学科组内展示课。

要求:

1、毎堂展示课至少有一位教师点评;

2、学科组每位教师至少点评一堂以上展示课(既要教研活动时点评又要上交观课评课表)。

对象:学科组所有授课教师(包括高三)。

注:课堂展示、教师观课的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以备课组为活动小组;政治、历史、地理以学科组为单位。议课都以学科组为单位。

课堂教学比武:

活动1:高效课堂教学比武。对象:汇报月活动后,根据展示活动表现,学科组推荐本学科1-2名优秀代表参加全校教师教学比武。名额(15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学科2人;政治、历史、地理每学科1人。

活动2:课堂观察与评价比武。对象: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主研人员及全校自愿参加的优秀教师。

1、课堂教学汇报月活动:

教科室:xx制定方案,xx25号前安排好展示课表下发学科组(学科组就课表安排毎堂展示课观课议课教师),同时安排好科室听课及查到人员并发放安排表。具体安排另附。学科组:11月27号前完成组内宣传,同时学科组负责就毎堂展示课安排好观课议课教师,并交给教务科曾友元,同时认真组织教师上课、观课、议课,督促资料的上交。

2、课堂教学比武:15堂课、分四个小组进行,课表另行安排。

1、学科组本次活动方案和小结。

2、教师观课议课表。

3、比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

学科组: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个。

依据:活动组织、教师听课率、教研活动议课情况以及材料上交情况。

教学比武上课:一等奖7名、二等奖8名评课:一等奖若干、二等奖若干、三等奖若干。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研究论文

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和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要求。基于这个背景,本文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并介绍了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的知识学习已经不再像初中那样,单靠老师讲授就可以掌握,它更多地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

(一)在实际准备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的就是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堂成功的课需要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的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同学们在下面听的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依然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方式。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虽然有课堂提问的环节,但是课堂提问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草率,虽然进行了课堂提问,但是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二)受时间限制,为了完成预先计划好的教学任务,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提问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欲望。有的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觉得提问的题目有些难度,就不管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在提问的时候只问那些数学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反而会给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带来一定的挫败感,让他们觉得即使自己能够解答出难题老师也不会关注他们,从而降低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班级数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部分高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没有充分考虑同学们的需求和理解能力,从而不能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想当然地进行问题设置,结果导致提问效果不太理想。比如,老师在进行二次函数的讲解时,要充分了解同学们对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掌握到何种地步,应该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设置,不能过于困难,让同学们一筹莫展;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同学们一听便得出答案,这样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

(一)对课堂提问予以足够重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下,老师只顾自己讲解,拼命灌输知识,从而忽视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对课堂提问给予足够重视。因为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提问,老师可以明白同学们的知识漏洞在哪里,从而可以填补这个漏洞,强化同学们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但是,老师一定要正视课堂提问的作用,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整节课过多地用一些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样做不仅没有达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规定,而且会阻碍同学们个性的发挥,没有实现有效的提问和沟通。所以,老师在准备教学过程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把握合适的度,充分利用提问与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沟通。

(二)老师在提出问题以后,应该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刚提问完问题就急着提示同学们应该用何种方法解答。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留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时间差不多了以后,同学们还是对于解答这个问题有困难,老师再给予适当提示,引导同学们进行解答,不要将整个步骤都一股脑地抛给同学们,这样做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同时,在同学们解答问题进行计算演算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在班里进行巡视,查看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这样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更进一步的把握。

(三)老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不能专门针对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提问问题,而忽视那些学习一般的同学,更应该欢迎错误的答案产生,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模仿。老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对问题进行解答,要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只看到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只有那些数学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才能解答出来,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看到这些问题望而却步,一筹莫展,这样就不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如果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只挑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进行提问,而那些数学能力较强的人能够解答出老师提问的问题,从而给那些数学能力一般的人带来挫折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分辨不出来是自己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从而解决不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因为老师提的问题太难而自己无法解决。这样做只会打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理想效果。所以,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总体来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提问,还要使自己的提问变得合乎科学,变得合乎情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

2、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学校提倡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1、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倡导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备课,鼓励不同教法的实验与创新。教学设计要按课时编写,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2、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心预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3、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

4、在学法指导上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5、备课时,既要注重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联系与综合。

6、积极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同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多元反思,写好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按照省下发的“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要求执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知识正确,概念清楚,同类材料丰富,容量适当,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充分。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讲解、提问、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地利用师生、学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营造健康、有序、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5、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要讲易错点、易混点和易漏点。教师上课时讲授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二。

6、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按时上下课,不随意缺课和私自调课,不在课堂上会客、抽烟、接打电话以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包括巩固性练习(板演、口练、笔练)和检查性练习,课后作业除了布置常规的书面作业外,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活动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作业。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是:

1、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或设计作业内容,作业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课堂作业力求当堂完成。

2、着眼学生发展,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要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可选择地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

3、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对每次作业要给出积极的评价和及时的讲评,并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的相关要求对作业等过程评价做适当或详细的记载,即填写“莘县第一中学作业批改登记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作业一般要按课时布置,语文(基础知识)、英语作业以单元布置,原则上都要全批全改;语文作文每学期“八大六小”,大作文要全批全改;英语作文每学周一次,要求全批全改;政、史、地要适当布置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业外,一般布置以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性为主的课外作业。鼓励教师进行多样化的、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的探索。

4、综合实践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及选修课程(如地方课程)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参照综合实践课和选修课的的有关要求和规定执行。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辅导的目的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是:1、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对基础薄弱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习兴趣或抓学习常规入手,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个别指导或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对其特长给予鼓励和培养。

2/4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3、课外辅导要安排在学生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不得妨碍其它学科教学,不得借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实验与信息技术,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完成实验课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开展实验与技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应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组合安装实验器具的能力。

2、实验时应做好实验指导和教学组织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验完毕,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并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3、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课比例应占70%以上。上机前要明确上机操作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下机前要检查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上机练习内容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突出练习的针对性,鼓励创新。

4、地方课程的教育活动要与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要与本地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突出活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有计划地考核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要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价功能的发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学业评价的基本要求:

1、重视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评价。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小组讨论、质疑和作业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描述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采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评价要有适当的记录(电子或文本)。

2、利用检验、检测对学生进行平时学业成绩的评价。通过课堂检测,单元检测等形式考试,对学生课堂学习或阶段性学习进行评价,做好评价记录。并通过评价了解一个阶段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促进教学达到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3、通过模块考试或终结性水平考试评价学生完成学业情况。这种考试的.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和题型的多样性,做到试题分布合理,难易适当,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区分度好。监考组织严密,阅卷客观公正、宽严适度,及时进行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具体由教科处统一组织,年级组配合实施。

4、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评价按照其具体的实施办法执行。

5、任何班级和教师个人不允许对学生按考试成绩公开排名。

教师应经常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我评价与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总结提高。学期(年)结束后,教师应对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总结报告要报教务处备案。

总结内容包括:1、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2、学期教学质量分析。3、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紧盯“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突出课堂高效益”的提高,针对学校领导和各级部主任、备课组长深入课堂听课发现的问题,现整理《课堂教学十条建议》,希望各年级、各备课组做好参考,真抓落实,各位老师在规范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个性教学,体会工作的快乐,提高教学的效益。

一、认真组织教学过程,上课预备铃结束前2分钟,应到达教室侯课。每一节课都要组织教学,上课铃响,教师必须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宣布上课,对学生的致敬必须还礼。下课铃响,向学生宣布下课。

二、每一节正课和自习都必须板书学习目标和明确要求。每一节课都必须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课堂小结,一定留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反刍总结。

三、杜绝课堂语言罗嗦,声音要洪亮,必须使用普通话,坚决克服语速过快和过慢,语言不带感情、说给自己听等现象,不能有口语和土话。

四、课堂教学必须加强管理,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根神经,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导学、点播所支配时间不超过25分钟。

五、多媒体的使用是在正常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时。幻灯片多媒体不可多用,不能用手和教鞭敲击屏幕。避免一节课出现多数是滚动的多媒体画面或者仅仅出示学习目标。该板书的不能用多媒体代替。

六、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杜绝小儿科问题和假问题(只是浪费时间,放慢节奏),提问有深度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尽量少用集体回答。

七、问题设计要符合实际,增大学生的思维量,培养思维能力是目的。问题必须有深度,切合实际,充分调动学生,不能包办代替。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八、课堂设计时间分配要合理,推进快,节奏快,衔接好。加大课堂容量,加大学生思维量。老师全身心投入,利用老师的情感唤起学生活跃的课堂气氛。

九、科学板书设计,板书要设计版面和所写内容,一笔一划,不能连笔。板书要工整、大方、清晰。坚决克服字写的小、乱、草等现象。

十、备课(正课和自习)一定要充分设计,要按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知识落实扎实、能力训练到位、激发学习思考热情进行科学设计学案,下大气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科信仰。板块清晰(每节课2—3个板块),过渡自然。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1.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以思维为主线;(语文课堂就是思维的课堂)。

3.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根本动力)。

4.以互动为形式;(合作探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

5.以提升为目的。(提升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指导原则。

在知识教学中,讲求“基础性”,紧扣一个“实”字;

在能力训练中,讲求“实用性”,突出一个“活”字;

在课堂教学中,讲求“文化性”,强调一个“厚”字;

在授课方法上,讲求“探索性”,力求一个“新”字。

(三)开展好“三化五步”教学模式(重点学习)。

我们结合校本实际,不断完善“三化五步”教学模式,即:“三化”(教学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能力层次化)为主要理念,以“五步”教学流程(导、学、探、练、结。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为具体操作手段,探索打造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1.三化”:教学活动化、学生主体化、能力层次化。

(1)教学活动化:从活动入手激起孩子学习欲望,要以歌谣、游戏、故事、动画、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活动不是简单为了热闹而组织的,而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的情景,预设有趣还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学习,达到课堂即游玩,游玩及学习的境界。

(2)学生主体化:让学生的全面参与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让老师在不断重复的课堂灌输中解脱出来,把老师一湘情愿的主动变为被动,把学生的不情愿变为主动,需要课堂教学主体化。

(3)能力层次化: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培养目标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起步就规划和制定不同层次的能力达成目标。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培养具有层次化,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具有可达性,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都能够收获成功的自信。

2.“五步”:导、学、探、练、结。

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时间控制在11分钟左右;

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注:时间安排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环节具体解读:

(1)导:激发兴趣、目标导学(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一定要从学生兴趣入手,选取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创设相应情境,使文本问题化,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一节课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材的知识及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特征,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导学研讨问题和学法指导,引导、激发学生进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生疑激思情境之中。

“导”主要有三导:一是目标引导。教师在深钻教材、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出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主要任务,明确学习要求。三是学习方法指导。告诉学生本学科及本课时主要学习方法。

(2)学:自主学习,自我感知(11分钟左右)。

学生依据前面导的环节中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实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以学生个人自学或小组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前精心选择与创设与导学研讨问题相关联的素材(实物、实验、模型、图示、表格、文字材料等),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分析、概括归纳等形式先自学感知,获得初步知识。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关注每位学生,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面的环节“析”和“练”设计新的“问题”。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进入课堂后,要在教师自学提示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自学氛围,带着问题,围绕目标,充分接触文本,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吸收。遇到疑惑、疑难问题个人难以解决的,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达成初步共识,形成学习成果。

“学”主要是三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学习兴趣自愿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好、中、差学生的搭配,便于相互帮助。“学”的核心是根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同桌互学、组内帮学。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强调学习效果。80%的基础知识要通过“学”得以解决。在“学”这一环节,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无事可做,要巡回指导,掌握学情。

(3)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左右)。

教师组织剖析当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先在小组(一般为前后四人小组)内进行无序的发散性讨论,此时学生一般会知道某个知识“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讨论辨析,以小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汇报,引导学生论证说理,整理编排获得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信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之形成条理网络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此时学生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为什么”,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

“讲”主要是两析:对学生学习情况,一是组内学生评析:逐人评析,逐题评析,对每种答题表现进行评析。二是教师评析:主要是讲共性的问题、知识缺陷、易犯错误、方法引导等。“悟”的核心是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成习惯。

(4)练:训练反馈、当堂检测(8分钟左右)。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用课前准备好的训练题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教师设计的练习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练习暴露学生在自学环节中还未搞清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教师还要用事先已根据教学目标定好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即时形成性检测与评价,反馈当堂教学效果,了解当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对应的矫正措施,调控后续教学。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减少学习中的“负积累”和“负迁移”的效应。保证大面积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运用于又一个新的情境中进行开拓创新,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铺垫。

“练”主要有两项任务:在“导、学、析”的基础上,一是学生做练习题。要注重知识的覆盖面,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变式训练。二是做课堂测试题。试题要抓重点、抓关键、抓热点,不强调面广,要强调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独立完成、要书写工整。

(5)结:拓展延伸、师生小结(6分钟左右)。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练习和当堂检测后,对所学知识整理、理解、内化,并以此知识点为核心,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的知识和运用,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知识和能力要点,谈谈学习的收获,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小结。

3.把握操作方向。

目标导学:“三全”,“三化”:“三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全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三化”: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自主学习:“五个解放”,“五个放手”:“五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课堂,解放学生的天性。“五个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探索,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课堂放手让学生评价。

合作探究:“三个小组”:“三个组”:学习小组、管理小组、研究小组。

精讲点拨:“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五体现五不准”:教师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重复。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法初探的论文

摘要:教材教法是关于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的理论研究方法。20xx年全国高中新课程启动后,虽然已经推行了七年,但可以说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教法还是一个空框,等待着更多新的探索装进去,不断丰富它的内涵。“一标多本”是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打破了原来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历史新课标进行编写的,但各专题的内容编排顺序以及内容的讲解程度则不完全一致。“一标多本”背景下,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教法已经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教法;高中历史;探索。

教材教法是关于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的理论研究方法。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材教法包含的理论内涵和外延更加广泛,具体的操作方法更加丰富多彩,远远突破了传统教学教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容和形式。新课程的实践较传统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大的弹性和柔性,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教法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的运用,更多的是整合运用。如现在通行的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主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以情境激发、简洁提纲、问题设计、教学互动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

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是全书最难处理的专题内容。精心研究,还是会找到技巧的。通过线索和主干知识整理归纳,寻找前后两个专题以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历史线索、教学流程、图表归纳比较等方法,我找到了其中的有效处理方法。

从历史线索看:专题六是专题七的源头,古希腊、雅典、罗马的民主政治或法律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或法律制度的渊源,体现了原始民主向近代民主的转变和过渡。从整体上看,民主政治的主要内涵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注意两个专题在这方面的继承发展或突破,通过列表归纳或比较归纳、线索归纳、历史计量法等可以加深对课文零散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专题七主要介绍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或代议制,难度很大,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四国现实政治体制,对各国权力构建进行细致的比较,将历史问题放到现实中联系思考,通过讨论法、辩论法等形式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再如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也是较难处理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宏观把握必修三本教材即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在联系,将政治格局多极化问题用历史上的和生活中的现实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线索归纳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以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呈现―多极化格局形成为主线,将主线下的标志、史实以及影响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整理掌握。

体会。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与人教版、岳麓版在专题编写形式及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存在一些缺陷,如每个模块编写体例内,以专题为纲,似乎是中外史的拼盘,在专题内割裂了中外同一时期的比较和联系,专题之间虽然按古近现顺序编写,但每个专题之间及每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等,还有在一些历史问题的描述上过于简略,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过于松散,这些不足给教师的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法的实施运用带来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很多教师第一轮教学几乎是一头雾水!我在两轮的教学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人民版教材的研究与处理,研究它的每一个细节,自己整理归纳每一个专题以及每一个模块,结合本省学业水平考试自己解答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本省本校学生实际自主命题,并结合其他版本和各省课堂教学课例及模块考试试题,深入研究,体会到了耕耘教材的快乐。关于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教法主要有以下体会:

1.以教定学,以学定法,适时调整教学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教法不是可以照搬或一成不变的,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2.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适合有效为准。教学教法的创新要体现人文关怀,要以学生为本,以适宜为准。

3.正确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整合新课程内容,运用更规范、科学的教学教法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规范、科学的教学教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逐渐形成的,僵化、规定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教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教学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规范、科学的教学教法都是新课程背景下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厅文件》云教研8号、9号、10号、25号文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历经三年试点和两年多的筹备,《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下称《方案》)近日发布,其核心就是“减少必修,增加选修”,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浙江省教育厅从下半年开始筹划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基本思路就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可选择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根据此次出台的方案,浙江省高中必修学分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选修课学分比提高到总学分的三分之一,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解读这份新方案时表示,此举意味着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这是一次循序渐进的课程改革,与高考无关,但希望能变成浙江教育界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希望浙江高中生能提早规划未来。”该省教育厅人士称。

但是,走在浙江前面的改革实践看起来并不乐观。

江苏省早在20xx年开始新课改试点。实施一年之后,江苏省教科院20xx年7月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很多学校采用新旧两套课程体系并行的办法,反而加重了师生负担。而校方的理由是,完全采用新课标“怕影响高考,家长有意见”。

“新课改在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升素质方面效果不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员表示。

此次浙江省的方案提出,将把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招生改革评价体系,对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取。这样的措施似乎有利于扭转“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但力度显然还不够。

“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新课改难有大动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指出,要推进新课改,就必须突破现行的高考制度。

此前江苏、天津、浙江等地针对新课改推出的高考方案,力图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之中。但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框架下,方案并没有受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缺乏与新课改对接的整体性高考方案,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将新课改与高考改革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新课改的推出有草率之嫌。这种割裂的做法,表面看来使改革容易推行,实际上恰恰使新课改与高考改革都走向复杂化。

胡瑞文认为,与新课改相配套,应该同时进行高中教育和高考招录制度的改革。比如,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让民办高中根据办学特色而不是中考成绩来自主招生,分流一部分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推进高中新课改,将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

胡瑞文表示,目前高考的命题权已经下放到省,为上述改革创造了条件。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第一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

2、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二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

教案。

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学校提倡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倡导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备课,鼓励不同教法的实验与创新。教学设计要按课时编写,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2、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心预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3、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

4、在学法指导上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5、备课时,既要注重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联系与综合。

6、积极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同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多元反思,写好课后反思。

第三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按照省下发的“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要求执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知识正确,概念清楚,同类材料丰富,容量适当,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充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二

12月7日,我们到长治一中参加学习活动,感受颇深,整理如下: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与探索。此次长治之行,更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因为它很有说服力。

两节课的《铁的重要化合物》讲的各有特色,首先是陈凌云老师的课,她注重以学生学为主体,关于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以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对比为主,以表格形式罗列整理,个别知识点拨,很是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观点。对应的铁的氢氧化物fe(oh)2、fe(oh)3,也用此方法,同时锻炼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能力。关于铁盐fe2+、fe3+,以问题“如何鉴别fe2+,fe3+?”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并交流思想,给予必要的仪器和药品,通过实验去验证方法是否合理,学生们很是兴奋,方法五花八门。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体会和疑问颇多,主动要求老师解答,既激发了学生的新潜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没考虑到的和不知道的方法老师加以提示并演示实验,给学生拓宽知识面。本节高潮是fe2+与fe3+相互转化实验,既体现了重点又加强了印象。

第二节是程鹏老师的课,特点是既体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使用了多媒体,给大家展示有关铁矿的.图片,对一些知识用多媒体加以整理,样式丰富多彩,学生兴趣很高,没有满堂灌的疲倦感。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又复习了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课堂始终体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提高能力的紧迫感,也体会到导、学、议、练、结很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同时希望我校多组织这些活动,不要闭门造车!

数学课程改革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我们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不断地思索并追求着:“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成长气息的课堂上张扬个性,自主创新,让教师在充满挑战,勇于创造中开发学生智能,塑造学生人格”。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二年级备课组积极投身课改,实践新课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课改活动。在这一学期里,经过培训、研讨、实践、小结、反思等几个阶段,我们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认识到实践,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总之,新课改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们以新课改的理念武装头脑、转变观念。

1、对教学观念的认识。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先要用新理念武装自己。我们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等书刊,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

2、对教学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达到的,面对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相互合作启发不可缺少,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低年级的模仿教学能使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应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必须有机的结合。

因此,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从低年级培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以2人交流为主,逐步过渡到4人,因此三年级的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倾听能力等),但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所以应以2人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学实践是最有力的发言者。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工作的重心,踏踏实实地走好教学的三步曲。

课前:集群体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实验教材是否能马上适应传统教学的土壤,是否能达到专家们预期的效果,这和教师——教材的经营者有着直接的联系。理念陈旧不新,我们大量阅读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等杂志中有丰富的知识营养,从中积极汲取我们所需的。一个人孤军奋战常常事倍功半,处理教材需要导师的点拨,需要“三个臭皮匠”的集体智慧。因此我们常常围坐在一起,就某个问题出谋划策。更多的是在课间十分钟,大家把上课的成功败笔相互交流,浓浓的学习气氛洋溢在集体备课中!理念的更新,日常的学习为以后的教学带来更多的经验。

备课组第一个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运用教材,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这是每天要做的也是最难做的,新教材这道大餐让人一时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如有些不可能直接搜集到现成的信息,必须由学生经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但课前必须有个定夺。因此,我们常常为之争个面红耳赤,直到最后,总能把教材看得更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发现它更大的教学价值。

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运用、驾驭并超越教材,就得大刀阔斧地选取其中认为最有价值的点,整个教学过程为达成这个点而展开,让课堂变得实在有效。

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人,打造绿色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灵魂,知识在课堂中传授,能力在课堂中形成。有了课前的精心预设,该向四十分钟要精彩了。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应有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应充满着生命活力,充满着人文关怀!为了向往的`绿色课堂,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做到:

快乐多一点。良好的学习氛围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证学生主动愉悦学习的场。低年级儿童就象幼嫩的芽儿,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需要我们的激励赞赏。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喜欢你响亮的声音”、“又是一种新算法,真能干!”这些真心实意的赞美,充满赏识的话语把学生一次又一次带入快乐主动地学习中。

自由多一点。学生们总喜欢仰着头听老师讲课,等待老师布置任务,总在等待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是什么桎梏了学生的手脚?是老师保姆式的代劳,是老师主动的浇灌!我们总在担心学生不会读题,独立地做作业,不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事实告诉我们,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给学生明确一定的任务要求后,再教给一定的方法,他们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给学生发言的自由,“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我们发现高举的小手多了,课堂变得活跃,思维经常碰撞出火花。我们会发现出色的孩子在进步,本来有困难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进。自由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了,理解多元了,体验深刻了,思维驰骋了,个性张扬了!

动手实践多一点。“纸上谈兵”是我们的强项,一堂课我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老师讲学生讲,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语言的交流是必须的,但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分配考虑,满堂讲是不可取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开始的15—20分钟,末尾的十分钟尤为低效。那我们可以写一写,做一做,动一动,转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注重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活动,突破静态学习,强调学习形式的活泼多样化。

新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学习积极性在高涨,但最基本的习惯培养不能丢。立坐、举手、倾听、发言、朗读和书写习惯同样也是新课堂的基础。我们考虑低年级无法同时关注多种习惯,采用了分阶段实施培养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件一件分解着学。每开学初我们就培养学生坐的习惯,要求坐得稳坐得端正,进行比一比并激励巩固。第二个月举手的习惯,第三个月听的习惯......每个月都有侧重点。从目前反映来看,我们的学生比较稳,习惯的培养已在课堂中初见成效。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新课堂有效地开展学习提供保证。

课外:融学习于生活,树立大教学观。

学习为生活所用,生活是学习的内容。新教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人文气息,里边编排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通过学生课外丰富的活动拓宽丰满学习内容。各学科各显神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新课程均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为了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改革总结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它在职业教育中有效地凸显了出来。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为职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大众数学”、“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应用性”,这三个教育理念应作为职业高中课程改革最需要注重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大众数学数学的趣味性数学的应用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高数学教育在未来对提高社会的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了,在高中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1.如何看待职高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数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哪些才是最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呢?对职高数学课程来讲,更应具备这个职业目的。因此,职高数学课程的确立应该在对各行各业作一个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来确定哪些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每一个专业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要求不同,由于涉及的行业众多,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过深过难的知识可以介绍但不作要求。

2.怎样处理数学的'传统与数学的现代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种不同,淘汰了一大批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生。其实我们可以把现代的数学内容、术语和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渗透一起,来适应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数学的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枯燥无味”的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实现知识的简单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这样的实践数学情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验数学。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了成功的兴奋和喜悦。

三、“数学的应用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职高数学课程改革还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职业高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地区性强,同一个专业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专业活动的方式会有所区别。职业高中既然要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的劳动者,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别,要让职高的数学课程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切实地把课程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数学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把数学融入生活,改变原来的“数学与生活脱离”、“学了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的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对职业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期待热忱人士关心,为我国职教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04。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3月。

3.饶汉昌《高中数学新教材体系问题研究》.。

4.张振国刘子忠杜在义编《教学目标实验与研究》.北师大出版社,8月。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合作与交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数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其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技能的训练,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对于数学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会被忽视,而实际上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课程教学结构单一,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可是培养出来的也是一些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不相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如果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愿意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费劲不小收效却不理想。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谨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在布置相关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教师要避免不必要的提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断改进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由原来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原来那种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于落后,除了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很多渠道来获取知识与信息,甚至有些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多,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了。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仍然还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但是教师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自觉主动地探究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等等,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合作交流。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与交流获得数学知识。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体现,学生也明显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除自己的困惑,达成学习目标。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合作交流、分享收获中学会倾听、质疑、讨论直至解决问题时的豁然开朗。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完善提高的过程,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就课堂所学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勇于展现自我,体会到更多成功的乐趣。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自己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要面对的一项严峻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初中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成燕舞.正确认识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11):9.

[2]杨艳.有效教学精于“思”———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11):29.

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高中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长期关注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参与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第二段:增加学科的灵活性和实用性(250字)。

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加学科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过去,学科之间的边界相对划分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丧失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课程改革,我们成功地将各学科纳入一个整体框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时跨学科思维。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意义和实用。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50字)。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过去的高中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训练,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法运用所学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开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制学习和团队合作,学生学会了如何应对复杂问题和进行创新思维。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使他们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第四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个性(250字)。

课程改革还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个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如今,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向。同时,我们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段:总结(300字)。

通过参与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重要意义。课程改革使学科更加灵活和实用,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改革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然而,我也认识到课程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等问题。因此,深化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数学课程改革总结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现在各种学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发展需要数学学科建设,高等数学作为一个传统学科,必然有其历史留下的弊端,尤其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就能迎刃而解。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主要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实践应用为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

高等数学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年以来,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数学的要求,而这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实施与数学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目标,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必须改革现有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教材的选择上看,目前国内的高等数学教材千篇一律,改动的地方少而又少,有些理论和观点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因此这样的教材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数学的最新动态。理论过时还在沿用。这样学生掌握不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学起来非常被动。另外,从学校的教学改革上,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课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常年都是一样的东西,知识的陈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是采用什么培养目标和手段教学。尤其是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中的岗位培养目标是这几年新提出来的。就是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这些年一直是热点问题,也是各高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例如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周济部长曾指出:“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专业课相比较而言,基础学科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造成同一个老师讲课,同一个教室听课,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有的学生不尽如意。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量增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造成教师大量时间反复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项目教学模式,把高等数学分为两个项目:基础项目和专业实践项目。基础项目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以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为依据,讲授的是最基本的内容。专业实践项目应是由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确定,同时参考其他系的专业教师意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项目。比如,工民建专业,需要多开设一些和识图、画图相关的数学知识,工程造价专业侧重于计算类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水平不一样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基础项目或专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的情况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和专业、毕业岗位联系紧密。开设高等数学这门课的目的就可以实现。

近年来,我们的高等数学教学一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一本书一只粉笔加一块黑板,而且教师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在黑板上不断进行演练和计算,忽视学生的感受,本来高等数学就有些枯燥,极易造成学生不愿听讲,这种方法更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的培养。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3.1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数学模型的.教学、数学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可以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克服枯燥无味的缺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的领悟能力。这里尤其指出的是数学建模大赛。它的创立为全国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大赛已成为现代高等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手段。

文档为doc格式。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及实践论文

我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我校学生为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数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形成了学生从心理上怕学数学,导致了恶性循环,也给教师上课造成了困难,学生怕数学,教师怕上课的困难局面。过去的两年是学校“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在这样背景下数学教研室以学院改革创新为动力,对《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课程知识点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形成“两个突破,两个衔接”。“两个突破”是指突破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思想,根据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思想。“两个衔接”是指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相衔接和与目前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相衔接。通过研讨,高数改革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1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运算,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课程难点: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比较抽象,数学思想比较难懂,数学方法比较灵活,运算比较复杂,由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不牢固,往往导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差,因此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差。

2解决的主要问题。

2.1建立了特色鲜明的高等数学内容体系。

对于传统数学是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组成,但是这三门课程都有自身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制有限、学时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数学教学时数内,很多职业院校一般通行的作法是简单粗暴快的“减学时,砍内容”。我们的做法是将三部分知识整合,并与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讲授不同的章节,服务专业,设置公共模块和选学模块,为服务学生开设网上选修课,构建了新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自己编写出了一门教材,业已出版发行。

2.2实现了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思想的转变。

高等数学教学长期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的模式一直制约着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对教学也是秉承老的思想,只注重数学知识讲授。一说数学改革,有的教师就会认为数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会被打破,改革难以开展,而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三个阶段式”的教学新模式,它既可以详细地阐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又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讲授的弊端;它既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积极性,又改造教师思想,教的有成效。

2.3采用典型案例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师注重收集整理与学校各专业结合紧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数模试题,并及时有效的反映到教学中来。集中骨干教师原创了大量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数学案例,使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采用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数学知识和专业的针对性。

2.4利用混合式教学,更新了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制作了大量动画、图形和典型案例库,利用学校千兆校园网络,开发了世界大学城、电子书包的专业学习空间,建设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另外,利用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与学院“电子书包”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业余时间在线上线下进行学习交流。使得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保障。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更新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革的.主要特色。

3.1重基础,强应用,改革了教学内容。

教研室通过组织“数学在电信、经管类各专业中的应用”的专题调研,了解到部分文科专业、特别是管理类专业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工科类专业、特别是电信类专业对数学的教学的需求,增强了数学基础知识,降低理论要求,选取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内容模块化,将应用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强化数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将数学知识的讲授与数学建模典型案例(生活或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使得长期困扰《高等数学》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法,也改变了学生觉得学习高等数学是无用的观点,丰富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

3.3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板书、作业和辅导答疑。现在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手机的计算、绘画功能,使得数学知识形象化,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可以实现传统加现代的教学手段,实现课上课下和线下线上,面对面和线对线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4改革特色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试点到全校各专业的推广,坚持“研讨—改革—实践—再研讨—修订—再实践”的方针,切实提高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4.1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通过利用数学知识对典型案例或数学模型的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需要的课程目标。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海量学习资源,采用案例教学(或isas项目教学法)法引导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

4.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拟合、矩阵运算、傅里叶级数换等拟合二维图像、三维图像等,课程内容上结合专业信息化发展,创新性地引入专业数学软件教学,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学生和后续课程教师的充分肯定。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改革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年认真的教学研究,数学课程才能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充满活力,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成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8).。

[2]常安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14).。

[3]李艳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

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通过参与和体验这一改革,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段: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50字)。

高中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遇。例如,开设选修课程、优化教材内容、引入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改革举措让我有更自由的选择和更广泛的学习领域。然而,改革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拥有更多的选择,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老师也面临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资源的更新等方面的挑战。

第三段:提高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300字)。

高中课程改革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和鼓励学生参与课余活动,改革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课程改革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第四段: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300字)。

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学生需要主动获取信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及进行合作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独立思考也使得学生更有自信、更具竞争力。

第五段:课程改革的启示与展望(200字)。

高中课程改革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首先,我们需要适应和习惯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其次,学生要主动参与和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展望未来,高中课程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总结(100字)。

通过参与和体验高中课程改革,我深切体会到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主选择,培养了我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了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改革也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适应和习惯新的学习方式。展望未来,我相信高中课程改革将进一步加强,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