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慈善工作汇报(精选5篇)

时间:2023-09-04 21:10:02 作者:琉璃 工作报告 2023年慈善工作汇报(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慈善工作汇报篇一

xx-x慈善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通过助医、助学、助残、助困等项目,为村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工作亮点。

一、加大宣传,打造慈善品牌

积极与镇广播电视站合作,对慈善分会进行全方位宣传,并制作慈善海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营造慈善氛围,并将所有捐赠收入和救助情况及时向全村公开。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宣传,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村级慈善分会的知名度,使热心人士和群众了解本会运作,投身慈善事业。另一方面,在社会和企业中慈善氛围日益浓郁,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如部分企业,将慈善的捐款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中,以支持我村慈善事业的发展。

二、细致工作,切实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需要

物品,包括棉被、棉衣、电热毯、暖机等;向困难残疾人发放用品用具,包括轮椅、拐杖、助听器等;向困难学生发放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包括自行车、电子字典、复读机、书籍、篮球、羽毛球等。

三、探索求新,规范管理

村慈善分会向本村困难村民救助帮扶工作,我们严格执行以下程序:(一)慈善救助工作由村慈善分会理事会主持日常工作。

(二)救助须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表格。(三)救助金额在500元以下的,由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会长审核签字;500至5000元的,由分会讨论并交会长签署意见;5000元以上困难救助须报请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四)困难学生救助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并向村民公布。(五)救助资金及受赠情况每年向全村公布。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宋家漕村慈善分会在开展救助项目、构建镇村互动慈善平台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宋家漕村慈善分会将一如既往,散播爱心,滋润本地困难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慈善工作汇报篇二

一、创新募资形式,拓宽筹资渠道

筹集资金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是开展慈善事业工作的前提,也是慈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开发慈善资源的能力,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开展资金募集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献心,捐善款,力争募集更多的慈善资金。

二、注重自身建设,提高慈善公信力

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把慈善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做到依章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严格遵循《慈善总会章程》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慈善工作制度,重大决策都通过社区两委会研究会议集体决定,强化自我约束能力,提高社会公信度。让社区居民更加愿意加入慈善活动中来。

三、做好慈善宣传工作,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意义的人和事,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慈善活动的全过程,扩大慈善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慈善事业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我们xx社区不断拓展慈善宣传的覆盖面,使广大民众增强慈善意识,自觉接受慈善文化的熏陶,营造浓厚的慈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人人讲慈善,人人发善心,人人支持慈善事业的良好环境。

xx

2015

社区 年12月24日

(一)精心组织,建立慈善救助项目库。

建立慈善救助项目库是慈善社会救助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掌握救助对象的真实情况,积极向社会各界推介,及时实施有效救助,对于丰富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网络,搭建奉献爱心平台

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根据区委、区政府两办出台的办法要求,按照市、区慈善总会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督导,狠抓落实。设立6个慈善联络站,分布在社区周边的各个地方,慈善组织网络在我社区正式形成,为我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加大慈善宣传力度,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宣传是慈善工作的开路先锋。我们广泛开展慈善宣传,大力传播慈善文化,努力营造慈善氛围。通过发放宣传彩页3000余份,制作宣传版面30块,在社区主要街道悬挂条幅4条。通过一系列活动,弘扬了慈善文化,营造了慈善氛围,提高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及参与热情。

(四)开展慈善募捐救助,树立慈善总会的新形象 关注民生,扶贫济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注重不断拓展救助的外延,加强与上级慈善总会沟通协调,积极开展救助活动。一是开展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对我社区5名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或家庭特别困难的现在校贫困大学生每人一次性救助1000元人民币;二是2011春节,救助社区的困难家庭20户。通过开展救助活动,使我社区的弱势群体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力地扩大了慈善救助会的影响面,为社区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慈善公信力

为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特别是基层慈善组织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形象建设,不断提升慈善公信力,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永久动力。一是完善了慈善救助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内部进行了明确分工,使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救助会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与慈善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努力提高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政策水平;三是为加强自律和监管,促进和保证依法筹募、安全运作、健康发展,成立了慈善救助会监事会;五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善款的使用上,严格按照慈善总会章程和慈善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各项善款审批程序。

临沂市河东工业园区彭于埠社区慈善救助会

2011年12月28日

慈善工作汇报篇三

近年来,八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慈善基金募集工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继续以“扬美德、行善举、大爱八桥”主题活动为抓手,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宣传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书记碰头会、党政联席会和活动推进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慈善工作。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扬美德、行善举、大爱八桥”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由人大主席、慈善分会会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相关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每一位党政领导都分别挂钩联系各定报企业和相关村、相关部门,各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有力地保证了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各支部都召开主题活动动员会,对干

部职工进行充分的思想发动,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党委政府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的文件精神,通过镇广播自办节目、橱窗板报、公开信、《简报》、横幅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大小会议广泛宣传慈善行为、宣传扶贫济困的良好品德和乐善好施的人物事迹,有序推动引导更多热心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共印发《携手慈善事业,共建和谐八桥——致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一封公开信》4000余份,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场所,悬挂横幅30余条,编发《简报》20余期,对全镇所有帮扶救助对象的生活现状进行采访拍摄,并制作了专题片和幻灯片,在动员大会、各村、各中小学校、各企业播放,使社会各界了解并关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镇工会、团委、妇联、商会分别针对工人、团员、妇女、企业等不同群体,发放《倡议书》1000余份。此外,还向八桥籍在外工作人士寄送了《致曾经在八桥工作过的领导与八桥籍在外人士的一封信》,并通过走访积极争取八桥籍在外工作、创业的领导能人对八桥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

助对象,今年我镇分会共计拨款万元到这些学校开展慈善救助,有100余名学生受到慈善阳光普照;四是优抚工程,帮扶困难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家庭走出困境;五是助孤工程,帮扶孤儿和孤寡老人;六是关爱工程,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适时救助;七是助医工程,帮扶一个家庭中有2个或2个以上癌症患者、白血病、尿毒症以及其他重症患者的贫困家庭;八是敬老工程,拨款40余万元帮助和改善敬老院硬件建设,以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

五是加强分会建设。慈善分会业务运作进入规范化管理。20xx年我会进一步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八桥建行开设了分会账户,每一笔善款的收取、救助都严格按总会要求规范管理运作,每季度公开一次善款的募集救助情况。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足,如募捐的力度还有待加大,募捐办法不多等等。来年将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促进八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慈善募捐是慈善机构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募集慈善资金用以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我镇将继续在全镇深入开展“扬美德、行善举,大爱八桥”主题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职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大爱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弘扬大爱精神为己任,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承社会美德,关爱弱势群体,慷慨解囊,扶危济困。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慈善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慈善事业的发展机遇,不断更新慈善理念,提高筹款和捐助能力,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慈善活动,为构造和谐八桥作出更大贡献!

慈善工作汇报篇四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济困、互帮互助、奉献爱心为宗旨,以当前荥阳正打造慈善城市的大气候为契机,力争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增强师生慈善爱心,推动全民慈善活动的开展,努力把荥阳建设成为慈善城市。

依法组织,广泛发动,舆论引导,扶贫济困,坚持自愿,鼓励奉献。

善良的慈善城市增砖添瓦。

1、设立慈善募捐箱。

积极响应教体系统的指示精神,设立慈善募捐箱,在校园设置永久性的创建“慈善城市”的标语、营造浓郁的慈善氛围。

2、建立慈善募捐和危困救助信息双重绿色通道。

深刻领会上级慈善指示精神,建立与市慈善总会对接的募捐和扶危、助残救难的慈善组织,专人负责,使募集的善款能及时全额上缴至市慈善总会。同时深入了解我校师生的家庭及生活情况,对需要救助的危、困、孤、残人员信息整理在案,随时反馈到市慈善总会及时得到救助,同时利用“慈善爱心周”、“慈善一日捐”、“慈善助学金”等,鼓励学校师生将一日的零花钱救助需要帮助的弱者。

3、开展慈善教育进课堂活动。

每月一课,依据教研室负责组织编写慈善课本,对全体学生进行慈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

通过向家长发宣传页、家长学校、或开家长会的方式广泛宣传,同时,要求学生向家长做好全民慈善活动宣传,由学生影响家长,由学生慈善的小手拉动家长慈善的大手,使全市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受到感染,都崇赏慈善之举,参与慈善活动,献出慈善之心,伸出慈善之手。

5、开展“师生结对、助学扶贫”为主题的两进两帮活动。

积极响应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学生家庭的指示精神,要求每位教师帮扶一名“学困生”,每位学校领导帮扶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双困生”的“两进两帮”活动。通过“两进两帮”活动,了解学生家长对我市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全我校学生家庭成员职业状况、文化素养、家教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建立学生家庭信息档案,协助家长做好校外家庭教育,为全民慈善活动提供扶贫助困信息。

慈善工作汇报篇五

现在,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三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自20xx年5月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中华慈善总会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国慈善事业的深刻变化,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慈善事业在全球方兴未艾,国内社会需求更加迫切,政府支持力度全面加大,公众慈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捐赠总额大幅提升,慈善行业生态更加多样,慈善组织数量迅速增加,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总会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制度、人才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此背景下,总会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探索适合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一)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搞好自身建设是一个组织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五年多来,总会通过精简机构、强化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搭建了一个分工明确、责权统一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规必依。通过建立人才吸引与激励机制,加强能力建设,采取“传、帮、带”、培训等措施,组建了一支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专业团队。通过规范信息公开制度、拓展信息公开平台、增进与业务相关方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合作,全面加大了组织信息公开透明力度,基本实现了各项工作透明化运作。总会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的尝试,为探索一个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筹募能力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总会这样一个全国性公募慈善组织而言,筹募是基础工作和第一要务。五年多来,总会在筹募工作中,坚持“新”与“老”并重,逐步形成了“以旧带新、新旧互促”的筹募模式;坚持“大”与“小”并重,在积极争取大额捐赠方支持、举办大型募捐活动的同时,开展经常性的小额募捐,充分调动各层面社会群体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坚持常规与应急并重,在做好应急募捐的同时,逐步加大非应急状态下的常规募捐力度,不断引导公众的慈善捐赠向常态化、理性化发展;坚持境内与境外并重,在积极接收境外捐赠的同时,与地方慈善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全国性的劝募活动。随着社会慈善意识的提升和筹募方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总会的年度筹募额自20xx年开始进入平稳、快速增长的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总会共接受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304.10亿元,为救助社会困难群众、全面开展慈善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重大灾害救援成效显著

多年来,总会一直在重大灾害中发挥着民间救援的重要作用。20xx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仅在我国境内就相继发生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西南五省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中国台湾“莫拉克”台风、海地地震、日本海啸等境外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也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每次重大灾害发生后,总会都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募捐,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在民间灾害救援的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五年来总会共筹募救灾捐赠资金十七亿四千九百多万元,在全社会救灾捐赠资金总额中占据重要份额。总会积极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先后为境内受灾省区重建或复建了三百多个包括住房、学校、卫生机构、敬老院、福利院在内的重大民生恢复重建项目;完成了印度洋海啸灾区援建工程等境外慈善援助工作。

(四)对社保制度的补充作用更加凸显

五年多来,总会围绕民生问题,以改善广大困难群众困境为基础,以提升困难群众自助能力为核心,开展了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助医扶残、支教助学、公益援助等八大方面六十多个慈善项目、基金,与团体会员共同搭建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项目援助体系,惠及困难群众百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作用。

在扶贫济困方面,总会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各种形式的救助和扶持,并十分注重提升其自主摆脱贫困的能力,形成了“他助+自助”的慈善救助模式。在安老助孤方面,总会在关注孤儿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努力为孤儿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开展慈善养老实业经验交流,积极探索老龄化形势下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针对民生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医疗救助,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业务来抓。一是,直接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手术,或者为医疗手术提供救助资金。二是,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药物、医疗用品。三是,向基层医疗单位提供设备扶持,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四是,与部分地方医疗单位合作发展了慈善医院,通过医院为孤、残、贫困患者提供慈善医疗救助。在帮助身患疾病的贫困患者以外,总会还与境外慈善机构合作,为残障人士提供轮椅和助行器等设备。在支教助学方面,总会组织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捐赠,通过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各类培训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学生获得均等教育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五)慈善宣传开创新局面

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慈善意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总会近年来将慈善宣传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宣传阵地不断巩固。总会在与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的同时,加强自身宣传力量建设,搭建了由报纸、杂志、年鉴、网络媒体共同组成的宣传平台。二是宣传活动丰富多样。总会开展了多种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三是慈善表彰引领风尚。通过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激发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四是理论研讨更加务实,总会多年来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工作,并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为理清当前慈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影响政策决策做出了努力。

(六)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

身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日趋频繁,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重要。总会充分利用自身海外影响力,以及是国际联合之路慈善总会在中国大陆唯一会员这一身份,与相关国际组织、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一是“走出去”,拓展慈善业务。总会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国际慈善会议等活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慈善工作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与更多的跨国企业、慈善组织建立联系,并向境外介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和中国政府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是“请进来”,引入慈善资源。总会邀请并接待境外相关机构来访,多次安排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赴贫困地区和慈善项目实施地进行考察,为境外相关机构进一步了解中国、投入国际慈善资源打下了基础。三是“促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总会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在慈善业务方面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并在理论层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七)与团体会员和各地慈善会等慈善组织共创辉煌

作为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总会和团体会员为主的全国慈善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成绩尤为显著。我国慈善会组织数量多,筹募数额大,社会贡献突出,呈现出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项目不断创新、治理更加规范、信息日益透明的良好发展局面。总会多年来极大地受益于团体会员、各地慈善会等慈善组织的发展。总会所有的工作,特别是灾害救助、慈善项目实施等诸多繁重的任务,都是在与团体会员、各地慈善会等慈善组织的密切合作下完成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团体会员、各地慈善会等慈善组织的密切合作,总会的项目将无从落实;没有各团体会员、各地慈善会等慈善组织的大力支持,总会的工作将无从开展。在此,向大家一并表示感谢!

回顾五年多来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总会在自身治理、慈善筹募、项目开展、慈善宣传、对外交流以及团体会员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总会无论是在内部管理水平还是对外形象方面,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仍有不小的差距,仍面临着组织定位、体制改革、治理转型、筹募方式、项目执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深入、慎重地加以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解决。

二、经验和体会

第一,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关注,努力营造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总会多年来在这方面受益匪浅。今后,总会要以精神为指引,更加主动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更加积极地为健全慈善法规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民间性,走“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自我约束”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模式对于慈善事业有着深远影响。总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自身明确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强调独立性、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和民间性,并深刻地理解到:坚持民间性是慈善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总会的发展模式,为当今蓬勃兴起的中国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党的报告中对社会组织发展提出了“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总会将积极贯彻精神,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准,进一步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组织发展模式。

第三,必须增强内功,提高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慈善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直接决定着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总会下大力气开展科学化管理,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社会公民意识的增强、慈善理念的普及、国家法规制度的完善,人们对于慈善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慈善组织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居安思危,加快自身建设的步伐。今后,总会要根据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慈善组织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队伍素质,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推动总会在规范、科学、高效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会,服务民生”的工作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慈善组织是连接社会爱心的桥梁,其工作应以广大人民的利益,尤其是捐赠者和受助者的利益为中心。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总会十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党的报告中提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总会要以帮助困难的社会群体、开展慈善救助和社会服务工作为核心内容,不断关注、解决困难群众民生问题,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不断将人道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五,必须将社会公信力视为组织发展的生命线,全面实行阳光慈善战略,提升社会公信力。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组织公开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影响着组织的长远发展。总会近年来将财务和信息公开工作视为组织能力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未来,社会公信力将是决定慈善组织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更大成绩的重要因素。总会应在已有的公信力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力度,将总会建设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慈善组织之一。

第六,必须努力加强与境内外爱心机构、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慈善共赢平台。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旗帜鲜明地以“慈善”二字命名的全国性慈善公益机构,总会多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在“国际化”和“全国性”方面的优势:对外充分利用自身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向境外爱心机构、慈善组织积极争取在慈善资源、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帮助;对内紧紧依靠地方慈善组织,与以团体会员单位、慈善会为主的国内慈善组织共同建立了高效的慈善业务合作模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境内外爱心机构、慈善组织之间的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今后,总会应与各爱心机构、慈善机构相互借鉴,积极沟通,真诚合作,共同打造广阔的慈善平台,使慈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同志们,朋友们,中华慈善总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每一步成长,都是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关心、全社会的支持参与和合作伙伴的团结协作下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由以崔乃夫、阎明复两位老会长为首的一批又一批的总会人呕心沥血换来的。没有所有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就没有中华慈善总会今天的发展和大好局面。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华慈善总会以及千百万受助群众,向全体理事五年如一日的奉献与付出,向为创建和推进中华慈善总会建设,向为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党的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发展慈善事业,为我们指出了未来慈善事业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我们相信,随着现代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的社会将更加美好、和谐,我们的人民将更加富足、安康。在此,让我们祝愿总会在新的理事会的领导下,为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