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10-17 08:42:54 作者:紫衣梦 心得体会 最新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汇总8篇)

通过撰写实习心得,我们可以梳理和提炼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读书心得范文,相信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一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学习《国学》,让我懂得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入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字数:150字)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关注国学经典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国学经典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学习、研究的重要对象。《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不仅对培养我国新一代的人才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塑造我们的品格、提升我们的素质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关注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道德伦理,也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第二段: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字数:250字)

关注国学经典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追溯,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启迪。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真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知识。国学经典中的这些箴言警句无不与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相契合。关注国学经典,让我们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三段:国学经典对人性修养的影响(字数:300字)

国学经典不仅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人性修养起着深远的指导作用。尊孔崇圣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国学经典中教诲出的优秀人物形象,如舜、周恩来等,他们的家国情怀、人民所需意识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学经典教导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同时,在国学经典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对待生活的智慧。例如,《庄子》中的“至乐无乐,至治无治”,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些都是对于我们修养心性的重要指导,让我们学会在变幻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安定。

第四段:国学经典对研究学术的启示(字数:250字)

国学经典富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价值。关注国学经典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历程。国学经典中的各种学说和理论,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研究国学经典,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哲学、文学、史学等领域的发展,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同时,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丰富思想也能够启迪我们在当代学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界的交流提供新的思考和理论观点。

第五段:结尾(字数:150字)

关注国学经典,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致敬和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照耀,是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对象。国学经典对于我们的人生修养和自我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学经典,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同时广泛开展对国学经典的研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三

“品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国国学经典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品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品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五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品读国学经典让我明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不仅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结晶。通过品读这些经典,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方式,他们对人性、伦理道德以及社会治理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这些经典作品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窗口,通过品读它们,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品读国学经典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经典著作中的智慧箴言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和生活的态度。比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大学》中的“养心莫善于寡欲,盖莫寡欲乃为无欲,为无欲莫如虚心”等,这些言辞虽简短,但蕴含着深远的道德和道德立场。品读这些经典著作,让我意识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第三,品读国学经典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国学经典是深奥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学观念。品读这些经典,需要我们细细咀嚼、反复思考。经典中纷繁复杂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启发,而这些宝藏只有在我们主动探究和研读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通过与古人的对话,我不断追根究底,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内涵,这让我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充满了持续学习的动力。

第四,品读国学经典加深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传统的生活智慧。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卓越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它吸纳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这让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华儿女而自豪,也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

最后,品读国学经典启迪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言论和生活哲理给予了我很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启迪。它们提醒我们珍惜时间、追求真理、关注他人、培养品德等等。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并开始努力将这些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随着我不断深入地品读国学经典,我相信我将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更多的指引和帮助。

总之,品读国学经典是一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引发我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发现思维的乐趣、智慧的启示、知识的广博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过程不仅让我们受益终生,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将继续品读国学经典,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到我的生活中,让自己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扬帆起航。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五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多背诵多积累国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心灵最纯粹、吸纳力最强的年龄段,把语言文字的精华融入到自己的`精神生命里,从而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决定本学期背诵《弟子规》,其浅显易懂,能交给孩子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

1、数量少。每周朗读、背诵《弟子规》。

2、时间巧。每天早午读和放学路队中。

(20xx年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方案及文案)

3、必检查。组长查、老师查、领导督促。

4、长坚持。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班主任老师要做到领读、正音以及简单的释义。使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真正的理解其中的深厚内涵,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的感染的熏陶。

(2)放学背诵晨午读时背诵的内容

《弟子规》分段进行背诵:

2月28日dx月11日“总则”和“入则孝”

x月14日dx月25日“出则悌”

x月28日dx月8日“谨”

x月11日dx月22日“信”

x月25日dx月13日“泛爱众”

x月16日dx月27日“亲仁”和“余力学文”

1、每天午读时,值周老师巡视检查,每周五利用间操时间,全校统一背诵。

2、每天放学过程中背诵检查。

3、学期末,学校组织抽查每班3—5名同学背诵,根据背诵情况评出“诵读金奖班”2名和学生个人10名“诵读状元”。

希望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能够真正负起责任,提升学生素质。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现代人对其认知的不足(200字)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和了解却非常有限。许多人甚至从未接触过国学经典,对其内涵和精髓所知甚少。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使得人们在应对现代生活中的挑战时缺乏根本的指导和智慧。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国学经典,探寻其中的智慧,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第二段: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智慧的独特魅力(200字)

品读国学经典是一次富有内涵和启发性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读到了《论语》、《道德经》、《孟子》等经典著作,发现了其中体现的深刻智慧。《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告诉我们做人应该以诚信为根本;《道德经》中道家思想的独到见解,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孟子》中的孟子讲述的劝学故事,给予我们坚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些经典不仅启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还使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智慧的独特魅力。

第三段:国学经典对于促进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200字)

国学经典不仅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有助于人们的个人修身养性。品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学到众多的道德准则和处世之道。这些准则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与人相处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现代社会问题。通过读书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增加自己的胸怀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第四段:国学经典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200字)

国学经典不仅影响个人修养,还对于家庭和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日益复杂,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个人积极的参与和努力。国学经典中强调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是家庭和社会建设的基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悟出其中的精神实质,并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会提高。

第五段:培养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持续品读的必要性(200字)

品读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一次经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我们应该培养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并持续地进行品读。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从而更好地传递给后代。同时,我们也应该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的普及,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国学经典的知识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一个文明和富有智慧的社会贡献力量。

总结: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品读国学经典是增长智慧、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从而改善我们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品读国学经典不仅对个人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并推动国学经典教育的普及,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品读国学经典,我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人生的启迪。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品读国学经典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寄托,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优秀的品格。

第二段:品读经典的启示(250字)

国学经典给我最深刻的启示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箴言教会我如何积极修身,做到谦恭有礼,忍让有节;《大学》中“中庸之道”的阐述引导我如何在言行中追求平衡、中庸;孙子兵法的“诡道无他,惟主将之”,《水浒传》的“好汉不提当日勇”,出身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和选择。

第三段:提升自我修养(250字)

在品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作为现代人,我们常常忽略了内心的培养,只关注了外在的追求。而国学经典恰恰给了我提升自身修养的指引。例如,品读《论语》时,我学到了尊重他人言行的重要性,学会了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这让我意识到,只有修养了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变得成熟、自信、善待他人。

第四段:实践与成长(250字)

品读国学经典不仅让我有了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机会,也给了我勇敢追求真理,实践国学理念的勇气。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去践行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例如,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我会摒弃个人利益,关心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这样的实践不仅让我获得了更好的人际关系,也让自己成长为更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

第五段:国学经典在当代社会的意义(300字)

当代社会的发展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同时也带来了道德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挑战。在这个时代,国学经典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更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国学经典中的智慧启示我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保持平衡,塑造健康向上的心态。

总结(200字)

品读国学经典,让我从中汲取智慧,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国学经典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深入人心,尤其在当代社会混乱多变的背景下,引导我们坚守道义,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经历怎样的时代变革,国学经典的智慧将永远指引着我们的前进方向。品读国学经典是一种珍贵的体验,它不仅滋养了我的心灵,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八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参加此次国学践行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师资强大,既请到了孔子的第75世孙、儒家学派代表人孔海钦教授,又请到了释家洗心禅寺的首座妙华法师,还有理学一派岳麓书院的李兵教授,有中医代表肖长江主任,有民乐二胡代表张音悦老师,还有主张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颜爱民教授,颜教授也是国学践行的发起人。另外还有黄玲教授、易宇教授专门从教育的角度谈了她们的思想。

无论是从学派儒道释法心,还是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教书育人等各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我发现所有的学派思想在各个方面的运用都有相通性。只要弄明白一条最简单的规律——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能量去感应能量,那么就可以应对世间所有的事物,正所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我们把人的内心比作是一个宇宙,而我们所处的空间也是一个宇宙。内心所想,照见现实,世间形形色色皆是内心的呈现。这便是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同一性。外在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人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有所不同。外在的世界、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则,人与自然相处有法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有守则,我们简而称之为“道”。正为《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其中的奥妙,是不可言说的,得从内心去悟,每个人悟出来的感受又不尽相同。我们把外在的大宇宙当成一个整体,即为“天”,我们内心的小宇宙为“人”,然后去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我们的内心也有一个能量场。两个能量场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世间万事万物、人人均有一个能量场,这些能量场之间都会互相影响,从而组成了一个大的宇宙。

颜老师说,我们要时常想着自己和宇宙是一体的,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从圣贤、君子身上汲取能量,丰富、强大自己的能量场,从而以自己的能量去影响其他人的能量场。我想,这便是“道”,看似无为,却有为。

能量有正有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贤良淑敏德,此为正能量。而与之相悖者则为负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更为强大者会成为能量场的主宰,这些能量最终会形成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比如我们会评价这个人是个正能量的人,或者是个很谦卑、温顺的人等等。能量有大也有小,得看个人修为。能量大者,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能量吸收得越多,就越有爆发力。

此“道”与阳明心学的“心、道、得、事”的理论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修内在。不同的是,心学强调自省。心本纯净,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自私和愚昧的瑕疵落在了心上,所以要日日自省,每天擦拭,革除内心的私欲,方能使“心”保持原来的纯净和明亮。这与孟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事内求,而不外求。

所以,最终“大道至简”的“道”,奥妙何在呢?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便是——道法自然。难道什么都不作为吗?也不对,只是说我们对于外界不用刻意为之,而对于自己,最终要落在了“修心”之上。在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时,我们就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充满能量,然后散发能量,改变身边的人和事。

我以前一直参不透儒家、道家、法家、释家、心学的关系。听了课后,才明白法家更倾向于“术”的层面,这就是为何秦始皇以法家治国两代便亡国了。的确单纯地以法治国在战乱时可以快速地稳定秩序,但是在和平年代,冷冰冰的法律只会让作恶的人心与之打擦边球。“术”没有温度,感召不了人心。我想,这也是为何在汉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我也明白了中西和西医的区别,就是西医为术,中医为道,术解决不了根源问题,尽管说见效快。而中医之道有一套体系,相生相克,肝的问题往上找肺,肺的问题往上调心,心的问题调养肾,等等。五脏又对应情绪,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如果找不到病的源头,那么治标不治本。大道至简,修心为上。心境好了,身体也就会随之变好。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医术高明”这个评价很重要,但是“医德高尚”这个评价更为重要。

教育也是一样。教为术,育为道。重教而忽略育,那么,孩子即使再聪敏,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案子都是高智商犯罪,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和德育并重。以品德感召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教书。师德师风好了,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学生品德好了,那么以后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他都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做贡献。德者,本也。作为园丁当为学生树好根本,再让他立于天地间吸收能量,驾驭各种“术”,为自己所用,只要根本是好的,无需多加干涉过分修枝,他无论长成什么样子,都将是有用之材。在教学应用中,兴趣为道,方法为术,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班级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班风为道,班规为术。在亲子教育中,爱和良好的家风为道,家训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术。以道御术,事半功倍。

世间所有的大道都是朴素的,这便是“大道至简”,而所有的事物都要顺应规律,这便是“道法自然”,道和术之间,唯有以道御术,术方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此次培训,感悟良多,于修身养性、于工作生活均有启发,此文仅是从悟道的一个角度所写的感想,不专业、不透彻、不深入,聊当一个门外汉胡诹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