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 海上日出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2023-09-28 08:50:03 作者:琴心月 心得体会 2023年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 海上日出心得体会(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一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机会去欣赏它的美丽。而太阳的升起无疑是其中最为庄严、宏伟的一幕。经常有人赞叹一生必看的几个日出,其中最令人称赞的是海上日出。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内心的触动。在我最近的一次海上日出观看体验中,我深深感悟到人与大自然的奇妙联系,同时也体会到了太阳升起的生命力量,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首先,海上日出给予了我独特的视觉享受。在宽广的海面上,我看到了升起的太阳照亮了整个天空,将海面染成了橙红色。这一幕无疑是如此绚烂而美丽。我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对其心生敬畏。从此,我明白了什么叫“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种欣赏美景的宏伟场面,不仅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世界。

其次,海上日出让我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奇妙联系。当太阳逐渐升起,我看到了无尽的海洋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海浪和太阳似乎在一起歌颂着生命的力量。我突然意识到,人与自然是有一种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和自然共生共存。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和大自然相融合的喜悦,仿佛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奇妙的联系让我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爱护环境。

进而,海上日出让我领悟到了太阳升起的生命力量。太阳的升起象征着崭新的开始和新的希望。每一天,不论我们经历了什么,太阳总是如期而至,带来新的光明和温暖。海上日出让我不禁想起尼采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拥有一个为何而活的借口,你就可以忍受任何怎样的事情。”这句话让我明白,每天的太阳升起都是给我们新的机会和希望。不管过去的困难和挫折,总有一个太阳出现,告诉我们不要放弃,继续向前。这份生命力量激励着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最后,海上日出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繁忙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然而,当我站在海边,看着太阳升起、听着海浪拍打在岸边的声音,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不受烦忧和束缚的世界。这一刻,我明白了生活的本真含义。生活不只是工作和奔波,更是要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瞬间。这种体验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并且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点滴。

总而言之,海上日出是一次关于自然和生命的体验。这一幕景象不仅仅给予了我视觉上的享受,更唤起了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我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奇妙联系,领悟到了太阳升起的生命力量。这一切让我重新审视生活,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更加感激生活的美好。尽管日出只是一天中的短暂瞬间,但它带给我的感受和体会将伴随我一生。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二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挂图、投影片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三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课件

1、课文的2—5自然段,理解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

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2、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提问:看看题目交代了什么?(事件:看日出;地点:海上,从题目可以看出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段朗读,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

3、教师课件演示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天边出现红霞

图3: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纵一纵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太阳升起时,它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勾画出重点词句。

5、指名交流,指导理解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观察后说一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

4、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5、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 分组讨论,引导理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一种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2、课后扩展:写一篇本地日出的文章。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四

这古典的围栏,不知是在哪一代制造。

某一天,一个围栏在敲响声中诞生,虽然只是用木板与铁丝造就,它的简朴令人舒适;它的纹理清晰,深深地刻在木条上,一些小木屑蹭在旁,网状的铁丝,随意的卷绕在上。

日虽长,过程慢,但是时间总会来不及等候。

岁月又是来不及告别,风吹与雨打地狂噬,阳光的“晒扶”,又是一场流转。

在这的一刹那,这个陈旧的围栏,已“身老病衰”了;青苔成片,纹里钳沙石,锈铁磨木,屋上麻雀哀嚎,窗上蚊蝇叹息,木条则参差不齐,小刀子刻了数条的印,一块抹布倒挂在栏上,木皮随之上扬,离开了木头,青藤漫上栏腰。一转身,枯藤又扬长而下,这围栏磊在石梯,终仍在这方土下。回忆崭新时干净利落,貌似一尘不染,逆流彷徨着,破绽开……而老旧时——一切像似掀起一阵风沙,事物有始有终。

就像这番栏。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五

在越南芽庄,我第一次见到了壮丽的海上日出。

我们酒店的窗户正对着茫茫大海,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

早晨六点,我正做着美梦,但一阵剧烈的'摇晃把我叫醒了。我睁眼一看,是妈妈!还没睡醒,我正要发作,妈妈说:“快看日出!”我一听,便急忙向窗边冲去。

起初,周围是黑漆漆的,没有一丝光亮。过了一会儿,天空渐渐变了颜色,变成了蓝色,周围的房子隐约可见,好像漂浮着一层轻纱。海面暗沉沉的,连海浪也无精打采地翻滚着。渐渐地,海天相接处像魔法般变了颜色:从浅蓝到浅黄,从浅黄到深黄,从深黄到淡紫……当那里变成灼热的红色时,整个天空温暖而明亮。太阳提前把热量传给了云,拉开了华丽现身的序曲。

终于,红彤彤圆滚滚的太阳出现了!它将热量全部散发出来,灼烧着大地。海上顿时充满了光明,波浪也来了精神,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岸去。

生平第一次看到海上日出,竟是如此壮丽!日出的美,不仅在于它的绚丽多彩,更在于它能让人对新的一天充满希望!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六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结构很清晰,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为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第2至第5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及景象的不同。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表达热爱祖国之情。

课文的第2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日出前天空的颜色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地方出现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就与前面描写天空颜色形成对比,让人很快想像到景色,这是太阳升起的序曲。

到最终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简单的几行文字,却使日出的过程呈一种动态的效果。抓住重点句太阳像负着什么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理解其中负着什么重担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冲破跳出这几个词,让学生体会过程是艰辛的。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明白最初日出费力到后来的跳出海面这个过程,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过程。第4、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太阳躲进云里和天边有黑云时日出的景象,观察仔细具体,其中蕴含了科学道理。第6自然段以一个反问句结尾,加强语气,表现这就是伟大的奇观,总结全文。

教法建议:

抓住重点词、句讲解、读评、讨论相结合。特别是第3自然段中几个重点描写日出过程的动词,在讲解时配合指导朗读慢慢儿一纵一纵读得语速慢,显得吃力而到冲破完全跳出就要读得有力,节奏快体现冲破的力量。

第4、5自然段结合科学道理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插图理解。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习题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附:板书设计: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2、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画出不懂的句子。

2、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可以: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种景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先讨论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研究。

3、重点理解: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为什么觉得太阳像负着重担?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是动态的。此时作者是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所以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先指名说奇观的意思,再说句子意思。(海上日出是伟大、雄伟美丽而又奇特的景象)先改成陈述句读一读,再想想反问句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1、读背交叉。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3、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思路篇七

凌晨4时40分,迷迷糊糊中听到妈妈在我的耳边说:“小朋友,起床看日出啦。”我一下子翻身坐起来,衣服都来不及穿就推开门,跑到外面的大露台上。一楼的大草坪上已经有好几个看日出的人。

时间还早,海面上一片宁静,只有海浪缓缓地撞击着岩石,吐着白色的泡沫。天空还是黛青色的,只有东边的云彩稍稍呈现出丝丝的橘红色。妈妈告诉我,那里就是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

天慢慢地变蓝了,原先一丝一丝的橘红色变成了一大片,宛如一层轻纱,飘在东边的`天际,非常漂亮,引起翘首东望的人一阵一阵惊叹。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里,只见红云越积越厚,在红云中间出现一道亮黄色的痕迹。让我惊讶的是,这痕迹竟然慢慢挤掉了那团红云。亮黄色的痕迹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突然,在海天相接的地方,一个红红的圆球探出了它的半个脑袋。“太阳升起来了!”人群中突然一阵欢呼声。初升的太阳光线很柔和,一点也不刺眼。随着它慢慢地往上升,光线越来越亮。最后,在人们不断地欢呼声中,太阳完全跃出了海平面,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天空都亮了,海面波光粼粼,像是洒上了一把碎金子,场面非常壮观!

这时,我的耳边传来了渔船的汽笛声,他们要迎着朝阳出海打渔喽!

妈妈借着角度,拍下了我手托朝阳的照片,我想我一定会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