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时间:2023-11-02 09:36:18 作者:书香墨 心得体会 藏文书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期间所学习和体验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个人和职业发展。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筛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先来一段小插曲:我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选夏老师的硬笔书法课,可是人品不爆发,没中签。接着,第二次,第三次,又是很让我失望,还是没有中。终于,凭着我屡败屡战的“精神”和“毅力”,在本学期也就是大三上学期,也就是我第四次选这门课之时,好运终于降临到我头上,我中签了。

选课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身边的同学也很不理解我干嘛放着别的同样好过的课不选,非得选硬笔书法,至于原因我当然很清楚。从小学起,我就对硬笔书法比较感兴趣。最早大概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和班上同学一块儿练庞中华的字帖,庞中华的字是对我最早的启蒙吧。后来上了中学,练起了司马炎的字帖。通过临摹庞中华和司马炎的字帖,我的楷书功底逐渐得到加强。高中毕业后,我买了本行书的字帖,在家里空闲时拿出来练一练。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字形也许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后天的`练习。

这学期跟着夏老师从基础开始学习行书的写法,通过学习,我发现了自己之前自学的过程中很多字的写法是不规范的或错误的,经过一步步改正,我的行书笔法有了很大的改善。

上硬笔书法课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一方面是因为我学到了知识,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课堂。我非常欣赏夏老师乐观快乐的人生态度,每次上硬笔书法课,都会被夏老师快乐的情绪所感染。夏老师会在课堂上给我们穿插有趣的事,会在课间给我放好听的音乐,高兴时还会一展歌喉,博得满堂喝彩。夏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好,也很有效,活跃了课堂,让同学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

当我坐在考场上写这篇文章时,这学期的硬笔书法课也伴随着句子的完结而进入尾声了。以后虽然我也许再也没机会上硬笔书法课了,但是我会一直保持练字的好习惯,我始终相信夏老师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祝夏老师身体健康,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快快乐乐。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书法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俗话说:字如其人,的确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和个性。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震耳欲聋的孤寂亦有一种物欲横流的缺乏。兴许,是人们走的太快以至于把灵魂落在后面的原故吧。为了拾取心灵的碎片,找回昔日的快了何不到书法的百花园中找寻一方净土给心灵放一次徦,找一汪清泉浇灌燥渴的灵魂。

书法中的三字即:毛笔、粉笔、钢笔。这三笔的练习方法大同小异。首先,毛笔的练习方法:初学者握笔不宜过高,坐姿端正,两腿自然敞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搭于桌面,全身成自然状态。在购买笔、墨、纸时要精挑细选,如购买毛笔时要看笔头是否呈锥形,然后将笔头扎手,是否有疼痛感,笔头笔毛是否散开。若有疼痛感且笔毛未散开说明符合标准。书写前兑墨要均匀,以便运笔,同时有利于展现字体色泽。兑得过淡墨会大面积扩散,过浓不利于运笔。横和竖是写好字的关键,在小学时老师常告诉我们横平竖直那是不科学的,因为字如其人,要讲究和谐自然。在练习横画时要做到起笔方,收笔圆;略向右上方倾斜,中间细两头粗。另外起笔时和收笔时都需要顿一下笔,理顺笔毛使其还原便于运笔,同时有利于突显笔锋。练习竖画时起笔时顿一下笔,然后顺势运笔,收笔时顿一下笔使其呈水珠欲滴而未滴之态。

粉笔的练习方法:在写字之前先将粉笔方在黑板上磨使其呈锥形,然后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粉笔,让其指向掌心,握笔不要太高以防运笔中笔断,每写一笔后都要转一下笔。这样有利于运笔,有利于保持笔画的均匀,粉笔不易磨光。

钢笔的练习方法同毛笔的字大体相同,但在练习过程中切勿使用其他笔代替钢笔。

练习书法要有信心、决心、恒心,同时还要静心,切记心浮气躁。有志贵在恒,在练习书法时不能做梦、心血来潮,想起的时候恨不得一下子就写好,没想起的时候就忘得一干二净。练习时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初学者可以买文物出版社的柳公权或颜真卿的字贴来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别人的字体字形记在心中然后在写,以做到记忆与实践相结合。要善于观察、发现、比较、吸收、创新,字体要以均衡、对称,协调、统一、变化作为审美标准,注重整体布局。

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四位老师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十五天的集中封闭培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对民族文化更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来自台湾的杨淑芬老师,在教会我们书法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悠远。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能力。“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髓,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国学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国学,学习国学,应用国学。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不足,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改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改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知识改变更多的人。

在我们整个培训期间,深受领导重视。区领导,局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我们的余校长更是亲自拿起毛笔和我们共同感受书法带来的辛苦与愉悦,让我们深受感动与启发。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培训时间相对较长且全封闭式教学,每天早六晚九高强度的训练让有些老师的身体透支、有的老师孩子尚小因为思念只能暗自流泪、有的老师缺席家中重要事情的决策yy但这些困难最终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学校启动大量资金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感动更加感恩。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且作为教师的我们身兼重任,只有充实了自己才能让学生的百花园开出灿烂的花朵。书法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国学经典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竭尽所能的让国学书法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我们虽然只有七周的课程,却让我体会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她随着语言的发展的历史的推进,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她由简到繁。由偏到全地发展成了一种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珍珠。所以在这仅仅七周的书法课上,我认真学习着她其中的奥秘。我感觉汉字是个神奇的产物。汉字有其自身的结体规律性,但同时又具有在规律性有限的范围内的无限可为性和可塑性。人说“字如其人”,这就是人们根据事实作出的一个总结。不过的确,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面孔都不一样一样。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眼睛、嘴巴,但就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异,每个人又构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但也有美、有丑。汉字也是一样,本字的结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而我们所以看到的各种字,有的能臻于心手会归、神融笔畅的高妙境界,而有的却困顿疏陋、难于成形。这个事实就说明了汉字的可为性和可塑性。

在书法课上我体会很深,书法是一门关于书写汉字的学问,但如果只把她局限在“写字”上,就把这门学问限制在了“蒙童”小学阶段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把“字”写好,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所有汉字都是由最初如图似画般的形象各具意态的笔画、多种形式的穿插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在写汉字时要了解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再者,要了解书写的一般规律,就是在常态情况下,同一个书写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书写工具,写出来的字的基本面貌是统一的。这也是这个书写者的“人”。

总之,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说学到了那些写好字的的技巧方法,而是对书法这门艺术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问,一种修养。让我们在书法中徜徉,来陶冶我们的情操。

听了带玉校长的硬笔书法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下自己的收获:

一、要有正确的执笔方法。

要写一手好字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握笔方法,这是练字之前必须要学会的,这是后面一切学习的基础,所以十分重要,务必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右手执笔,拇指、食指捏住笔杆的中下部,距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位置,拇指和食指基本形成圆形,中指指甲盖内侧托住笔杆,六棱铅笔,手指握一个面空一个面,其他两个手指自然弯曲并拢,起到支撑手掌的作用,五个手指的指关节略弯曲,掌心虚圆,笔杆略往虎口倾斜,捏笔不易太使劲儿,手背与本子上的竖线平行;运笔时食指、中指、小指要协调统一。

二、良好的学习方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学习书法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基本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基本笔画练习;主要学习正楷的笔画。

第二,独体字练习;主要是通过把每个字、每个笔画的位置、比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给出准确的定位,运用自如,因为这些字是组成其他字的基石。

第三,字体结构特点分析;在所学的独体字的基础之上,分析总结出字的结构特点,以及做左右偏旁的时候、做字头和字底的时候等,在字的不同位置时的变化,总结出其规律,教给我们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薄的学习心得体会,与各位共勉,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事、前辈指教,我必当虚心接受,虚心学习。

为期5天的书法班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此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学习有5天的课程,前两天为硬笔书法学习课程,后三天为毛笔书法训练课程。在前两天中,首先,县教研室王营老师和书法报社编辑对本次培训做了动员讲话和培训内容介绍。课程开始后由湖北荆州书法家黄文泉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硬笔书法学习的一些知识,包括书写、运笔的姿势和书写时的感觉,黄老师特别强调轻松写字,认为要做到手上轻松容易,心中轻松并不容易,黄老师讲解的非常精彩,分析了硬笔字结构、笔画、章法,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入笔、运笔、收笔方式,找到了书写的正确感觉和状态,特别是硬笔书法课结束时,黄老师引用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诠释书法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书法的博大精深,更为我以后的书法学习指明了方向。

后三天是毛笔书法的学习,毕云扬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的发展历程,每一时期的碑帖特点,临写要点等,把书法的发展脉络梳理的非常清晰。然后对文房四宝的鉴别作了解释,我们又对智永《千字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各个笔画,以及每种笔画对应特点特别突出的文字,都进行了临习。而后又对书法章法排布进行了训练,最后每位学员都进行了书法创作,取得很大进步。

几天的学习使我受益颇深,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练一手好字,可以让自己受益终生。字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字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其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就会给别人留下坏的印象。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学习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养成耐心、细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质。练习书法还可以陶冶情操,练习书法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高度的学习热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如何练习书法呢?练习书法,要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练习书法,要懂得创新,不能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练习书法,还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我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练习、思考,积极行动,争取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尽快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我要把本次学习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争取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有幸参加了襄阳市开展的书法教材培训班,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书法家成琢老师和书法名师陈丫欢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

成琢老师老师根据参训学员大多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实,强调从基础入手,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老师们毛笔书写的“独门秘笈”,从实用出发概括了毛笔书写的基本执笔姿势、基本运笔方式、重点笔画的书写等,还给大家推荐了《颜勤礼碑帖》临习的经典书目;讲授高屋建瓴,在浩如烟海的前朝书法中去伪存真,让人眼界大开,在许多专业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国民素质教育讲到中国书法的审美体验,将教育学、心理学与中国书法融会贯通,听来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陈丫欢老师的讲座从实际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今秋怎样开展书法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我们明白了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懂得了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听着陈丫欢老师的讲座学员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家看的津津有味,听的如痴如醉,个个表示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让我们的学生像陈老师说的那样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听完了两位老师的讲座,我想到了做为一名老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能以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才先成人,“书品如人品”,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我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我会在接下来的书法学习中先从临帖入手,多练字、多读书、多研究,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做一名全面的优秀的书法教师。这次培训,收获很大,不仅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中,我要努力为书法教育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引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先来一段小插曲:我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选夏老师的硬笔书法课,可是人品不爆发,没中签。接着,第二次,第三次,又是很让我失望,还是没有中。终于,凭着我屡败屡战的“精神”和“毅力”,在本学期也就是大三上学期,也就是我第四次选这门课之时,好运终于降临到我头上,我中签了。

选课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身边的同学也很不理解我干嘛放着别的同样好过的课不选,非得选硬笔书法,至于原因我当然很清楚。从小学起,我就对硬笔书法比较感兴趣。最早大概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吧,和班上同学一块儿练庞中华的字帖,庞中华的字是对我最早的启蒙吧。后来上了中学,练起了司马炎的字帖。通过临摹庞中华和司马炎的字帖,我的楷书功底逐渐得到加强。高中毕业后,我买了本行书的字帖,在家里空闲时拿出来练一练。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字形也许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后天的练习。

这学期跟着夏老师从基础开始学习行书的写法,通过学习,我发现了自己之前自学的过程中很多字的写法是不规范的或错误的,经过一步步改正,我的行书笔法有了很大的改善。

上硬笔书法课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一方面是因为我学到了知识,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课堂。我非常欣赏夏老师乐观快乐的人生态度,每次上硬笔书法课,都会被夏老师快乐的情绪所感染。夏老师会在课堂上给我们穿插有趣的事,会在课间给我放好听的音乐,高兴时还会一展歌喉,博得满堂喝彩。夏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好,也很有效,活跃了课堂,让同学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

当我坐在考场上写这篇文章时,这学期的硬笔书法课也伴随着句子的完结而进入尾声了。以后虽然我也许再也没机会上硬笔书法课了,但是我会一直保持练字的好习惯,我始终相信夏老师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后,祝夏老师身体健康,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快快乐乐。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我们虽然只有七周的课程,却让我体会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她随着语言的发展的历史的推进,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她由简到繁。由偏到全地发展成了一种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珍珠。所以在这仅仅七周的书法课上,我认真学习着她其中的奥秘。我感觉汉字是个神奇的产物。汉字有其自身的结体规律性,但同时又具有在规律性有限的范围内的无限可为性和可塑性。人说“字如其人”,这就是人们根据事实作出的一个总结。不过的确,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面孔都不一样一样。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眼睛、嘴巴,但就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异,每个人又构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但也有美、有丑。汉字也是一样,本字的结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而我们所以看到的各种字,有的能臻于心手会归、神融笔畅的高妙境界,而有的却困顿疏陋、难于成形。这个事实就说明了汉字的可为性和可塑性。

在书法课上我体会很深,书法是一门关于书写汉字的学问,但如果只把她局限在“写字”上,就把这门学问限制在了“蒙童”小学阶段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把“字”写好,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所有汉字都是由最初如图似画般的形象各具意态的笔画、多种形式的穿插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在写汉字时要了解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再者,要了解书写的一般规律,就是在常态情况下,同一个书写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书写工具,写出来的字的基本面貌是统一的。这也是这个书写者的“人”。

总之,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说学到了那些写好字的的技巧方法,而是对书法这门艺术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问,一种修养。让我们在书法中徜徉,来陶冶我们的情操。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忘的书法之旅,让我感受了别样的墨香。

一、感受书法的魅力。

主办单位特聘两位老师为我们授课。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乍一看书法老师,你完全想象不出他的字如此漂亮,练字背后的辛苦让人难以想象。

二、重拾练字的热情。

三、墨香陶冶了心境。

进修学校大教室里这静谧的环境下,我的心也跟着静了。都说练字可以修身养性,的确如此。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上课练字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忘记了工作的压力,忘记了生活的烦恼,有的只是一颗宁静的心。

四、书法之旅收获多。

本次书法培训的内容由珲春市进修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书法教师进行授课,让学员从“写得好、讲得好、辅导得好”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使受训学员在短期内较好地掌握书写技巧和要领,并能顺利走上讲台,胜任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工作。老师从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到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都十分认真地讲授。

让我们知道了每个笔画的轻重、节奏,一个字里每个笔画的位置如何安排,才能让字变得更漂亮。掌握了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要领后,我们进行了反复的练习,每个学员都觉得在这三天里自己的字进步了、规范了、漂亮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实施,书法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前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三天的培训收获需要在今后漫漫教学征程中逐一落实。与书法为友的日子不再单调,我愿与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看似简单的黑白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穷魅力。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培训心得体会书法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需要耐心、毅力和专注的艺术。我很喜欢书法,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最近,我参加了一次书法培训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同时也让我有很多收获和体会,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和感受。

第二段: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书法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艺术情操,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这个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节奏、功利性和虚荣心,而学习书法可以让我们扩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强化人性的柔韧性和墨韵之美。

第三段:培训班的收获。

在这次培训班中,我学习了基础的笔画、结构和布局,深入了解了书法的内涵、风格和演变。我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书法名家的作品,领略到了他们的才华和风格,感受到书法的庄重、谦和和自由。此外,培训班也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如动笔练习、碑刻欣赏、作品欣赏等等,让我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第四段:学习书法的难点。

学习书法需要耐心、毅力和专注,这也是我在学习书法中经常遇到的难点。特别是初学阶段,我们需要有足够耐心去练习和总结,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同时,我们还需要有独立思考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决心,以此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学习书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生活,可以培养我们的内涵和修养,帮助我们更好地抵抗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了语言之外的交流和心灵沟通,也收获了许多启示和感悟。我希望能够坚持学习书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书法爱好者的大家庭中来,一起感受书法的魅力和内涵。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8月4日,学校推荐我参加了黔西南州组织的教师书法培训,当时比较犹豫,但是为了多学些知识,多丰富自己,还是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强迫自己一下。目前培训已经结束,我感觉特别受益,对自己的书写,以及学生的书写都有很大益处!书法教学让我体会到“教育不是禁锢,而是热爱、理解和引导,这是极其伟大要紧的事,也是一种极其艰难困苦的事。”

通过学习,我不仅使自己的书写水平得到了相应提高,还是自己的书写教学得到了很多的指导。书法教学(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

文化是民族之魂,艺术源于道德、展现仁爱,书法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培训,去除了内心的浮躁之气,也明白了书法教学的意义所在,更多的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与心灵的沉淀。此次培训得到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教育进课堂、经典诵读进教材”的.初衷,加强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书写、经典诵读的能力。“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能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兴趣,这也是“三进”活动的指导思想。

痛惜学习时间短暂,不能通晓国学精髓,仅学得冰山一角。但此次培训开启了我深入学习书法的大门,在以后的时间里更深刻的理解书法,学习书法,应用书法。半月以来,每天反复的习练书法,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强了我们的耐性,还学会了虚己待人的处事态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能让我在个人成长道路上设定一个标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自身的缺憾和不足,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弥补我之前的不足,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逐步前行。

学校、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敝帚自珍,要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化为工作的羽翼,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同时教会更多的学生。一个人的进步,改变不了什么,但一群人的进步将改变一个时代,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尽我所能的用我们的知识改变更多的人。

书法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书法经典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竭尽所能的让书法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襄阳市开展的书法教材培训班,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书法家成琢老师和书法名师陈丫欢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

成琢老师老师根据参训学员大多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现实,强调从基础入手,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老师们毛笔书写的“独门秘笈”,从实用出发概括了毛笔书写的基本执笔姿势、基本运笔方式、重点笔画的书写等,还给大家推荐了《颜勤礼碑帖》临习的经典书目;讲授高屋建瓴,在浩如烟海的前朝书法中去伪存真,让人眼界大开,在许多专业性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国民素质教育讲到中国书法的审美体验,将教育学、心理学与中国书法融会贯通,听来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陈丫欢老师的讲座从实际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今秋怎样开展书法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我们明白了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懂得了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听着陈丫欢老师的讲座学员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家看的津津有味,听的如痴如醉,个个表示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让我们的学生像陈老师说的那样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听完了两位老师的讲座,我想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能以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才先成人,“书品如人品”,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我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我会在接下来的书法学习中先从临帖入手,多练字、多读书、多研究,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做一名全面的优秀的书法教师。这次培训,收获很大,不仅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中,我要努力为书法教育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书法是门博大精深的奇妙艺术,它充溢了各种形象的美,各种风格的美,以及人们从世间万物中提炼出来的美等等。它的内涵很丰富,让人捉摸不透,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它既看形,又重意,说白了就是要有精、气、神,要感悟所写的情境,融入其中,有神韵、有美感的字,才是优秀的书法。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早在5000年—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字。当时的文字已经可以明显清晰地表现其中的含义了。其实,早在8000年前,在黄河一带的陶器上,有较多的符号,这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的混沌结合,是汉字的雏形,也就是最早的文字,再后来的贾湖遗址更是把中国的文明向前推动20xx年。我觉得学习书法有许多好处,它可以培育我们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性、自觉仔细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有益于意志的锻炼;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学问;可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继承书法这一传统,我们有责任将它向全世界传播,让大家都了解这门优秀的艺术。

创作高度。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起先。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晰,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照着做就行了。例如,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中说:“必需取古之大家一人为宗主,门庭肯定,脚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务使笔笔俏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也不知道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因为咱们假如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学现在人最简单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懊悔之晚矣。“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晰不过了。临帖还有个“入帖”和“出帖”的问题。《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竞似古人,何处着我。”应当说,临帖只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一旦过了河,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留在“桥”和“船”上。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我们虽然只有七周的课程,却让我体会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她随着语言的发展的历史的推进,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她由简到繁。由偏到全地发展成了一种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珍珠。所以在这仅仅七周的书法课上,我认真学习着她其中的奥秘。我感觉汉字是个神奇的产物。汉字有其自身的结体规律性,但同时又具有在规律性有限的范围内的无限可为性和可塑性。人说“字如其人”,这就是人们根据事实作出的一个总结。不过的确,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面孔都不一样一样。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有鼻子、眼睛、嘴巴,但就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异,每个人又构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但也有美、有丑。汉字也是一样,本字的结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而我们所以看到的各种字,有的能臻于心手会归、神融笔畅的高妙境界,而有的却困顿疏陋、难于成形。这个事实就说明了汉字的可为性和可塑性。

在书法课上我体会很深,书法是一门关于书写汉字的学问,但如果只把她局限在“写字”上,就把这门学问限制在了“蒙童”小学阶段了。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想把“字”写好,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所有汉字都是由最初如图似画般的形象各具意态的笔画、多种形式的穿插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在写汉字时要了解中国古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再者,要了解书写的一般规律,就是在常态情况下,同一个书写者不管使用什么样的书写工具,写出来的字的基本面貌是统一的。这也是这个书写者的“人”。

总之,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说学到了那些写好字的的技巧方法,而是对书法这门艺术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问,一种修养。让我们在书法中徜徉,来陶冶我们的情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书法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忘的书法之旅,让我感受了别样的墨香。

主办单位特聘两位老师为我们授课。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乍一看书法老师,你完全想象不出他的字如此美丽,练字背后的辛苦让人难以想象。

进修学校大教室里这静谧的环境下,我的心也跟着静了。都说练字可以修身养性,的确如此。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上课练字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我们遗忘了工作的压力,遗忘了生活的苦恼,有的只是一颗安静的心。

本次书法培训的内容由珲春市进修学校选派教学阅历丰富的书法老师进行授课,让学员从“写得好、讲得好、辅导得好”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使受训学员在短期内较好地把握书写技巧和要领,并能顺当走上讲台,胜任学校硬笔书法教学工作。老师从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到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布局都非常仔细地讲授。

让我们知道了每个笔画的轻重、节奏,一个字里每个笔画的位置如何支配,才能让字变得更美丽。把握了楷书的书写技巧和要领后,我们进行了反复的练习,每个学员都觉得在这三天里自己的字进步了、规范了、美丽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实施,书法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进展前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三天的培训收获需要在今后漫漫教学征程中逐一落实。与书法为友的日子不再单调,我愿与我的同学们一同走进这看似简洁的黑白世界,感受其蕴含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