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11:20:25 作者:念青松 工作总结 最新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通用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篇一

叶老先生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

当然,阅读有多种目的,为了消遣,为了积累知识,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应有选择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看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越能辨真假,明优劣,去糟粕,存精华。只有这样的阅读,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让写作写出精彩,写出新颖!但在多年的农村教学生涯当中,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感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尤其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甚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去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简而言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

因此,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5)、另外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极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果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我们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看到过的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吸收经典文学的精华,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吸取生活的活水。这样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正如“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

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之芽,孕育创新意识之花。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篇二

经过了这个学期这门课的学习之后,让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明白许多,具体总结如下:

一、搞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必备前提。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谈这篇阅读为什么感人、或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学生循序渐进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了初步认识,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写好作文。

二、明确写作是一种技能,需指导和练习

写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但写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语言等,写作文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而这样的优美片断往往散见于课文,让学生仿着课文去写,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一)开头、结尾的指导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二)审题和立意的指导

凡是作文都有题目,根据题目作文必须符合题意。我常常与学生讨论我们的课题,如前两日学习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谈用此诗句来做课题的好处。学生不仅查出了此句的出处,还谈到古时战场上将士们为国尽忠,无白布裹尸而用战马的皮来包裹英雄的遗体。他们谈到:用此诗句为题说明了毛岸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只有青山才配埋忠骨。英雄不论死在哪里,只要是为祖国而死,英魂和忠骨于青山同在。在写读后感前,我要求学生的作文题要有大标题与小标题,大标题要凝聚自己的强烈感受,小标题要明确读于哪篇文章。有了要求,学生写《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大标题饱含激情:《大义凛然英雄绝唱》、《人民的英雄与骄傲》…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大标题有《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能再受辱》等题。

我班有个别学生总是跑题,我告诉学生,审题就是要抠字眼,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分析,看它对写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审题是为了切题,只有把握准了,才能使作文不偏题。还引导学生学会立意,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审题而来,即所谓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

(三)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指导

我时常告诉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样,包括身材、长相、姿态、穿着打扮等。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会结合课文去谈,如《尊严》课后及时让学生习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的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来写,只有这样,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写得准确、形象,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

我还对学生讲要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就要通过这个人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多处写主席的动作,我让学生体会那些动作词语,从中能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主席失去儿子的无比悲痛。告诉学生只有写好人物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体表现。行动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动作描写就是这么有神奇效力。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指的是描写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主席想我的儿子死了可以运回来,百姓的儿子不是儿子吗?...从中写出主席的心理活动,使读者将心比心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如何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

我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课文补白。给有些意犹未尽的课文进行想象补白。如学了《小摄影师》一文,想象这个故事后来怎样,学生想象丰富,续写的生动。

(二)仿写。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了《翠鸟》第一自然段后,孩子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描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知道了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时我便引导孩子们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鸟,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方法按先总后分的段式写一写鸟的外形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从他们手中写出了各种和样美丽的鸟儿。

(三)拓展式练习法

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习到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也可摘抄优美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管是扩写还是续写、改写,都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发挥。如教学完《慈母情深》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写有关母亲的诗,学生写得很精彩。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合二为一,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既省时省力,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出优秀的习作。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今天所谈只是我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相信也是老师们教学中常用做法,不到之处敬请指出。当然,习作教学立足课本,立足课堂,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仍是我当前的选择,也希望今后能在这方面做到更好。

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篇三

通过这次作文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对作文产生了兴趣。通过本学期的组织教学,我们很快认识到开展作文兴趣小组的必要性,下面就近段所得作一次总结:

一、培养兴趣。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老师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二、训练技能。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不但讲述一些作文的相关知识还指导了写作技巧,很多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作文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写作上,而更大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生活的体会,使他们意识到学习作文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课余生活。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思维。作文尖子的产生,对促进其他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作文尖子的产生,对促进其他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积极作用。在中心学校举行的中高年级作文竞赛中,我校的兴趣小组取得了不少成绩:十人参赛,七人获奖,其中一等奖四人。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2.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为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特组建语文兴趣小组,开展了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兴趣教学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指挥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顺利,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一、兴趣小组活动安排

形成以语文教研组为“中枢”,全体语文教职员工为“神经”,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为“细胞”的兴趣小组活动体系。开展以阅读、写作为主线,具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教学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各异的兴趣小组,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语文兴趣小组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并开展与之切合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日常兴趣小组教学活动

1、抓出勤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前,首先对按时上课这个问题必须严肃提出。因为在有些学生的意识中,兴趣小组活动可有可无,没有重视的态度。学生出勤是兴趣小组展开最为基本的条件。

2、抓纪律

上课纪律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因素。虽然为兴趣小组活动,但最为基本的纪律问题也要重视。要综合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出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

3、重备课

兴趣小组备课不需要陈词老套,但也丝毫不能疏忽。备课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而又有必要的活动教案。

4、重上课

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1、作文类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略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都离不开作文。结合本学期作文兴趣小组活动的探究,对作文类兴趣教学方法,现进行简要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写作(2)以训练为支柱,勤于写作

(3)以积聚为法宝,善于写作(4)以想象为翅膀,精于写作在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兴趣小组活动,我校参与活动的同学在写作方面上有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学生的写作内容丰盛了;学生的欣赏程度上升了。

2、阅读类

经过一学期的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现将较为可取的阅读类教学方法进行概括:

(1)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2)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书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好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巧借绘本,快乐阅读。

(3)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四、兴趣小组活动教学方法

为使兴趣小组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目标,语文教研组结合这个学期的实际教学工作,初步分析出兴趣小组教学值得参考的方法:

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篇四

学习完《阅读与写作》后,是我受益匪浅,使自己掌握了阅读的技巧,提高了阅读与写作的水平。

经过了这个学期这门课的学习之后,让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明白许多,具体总结如下:

一、搞好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必备前提。课文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则是课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谈这篇阅读为什么感人、或生动?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开头、新颖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自然就合二为一了。学生循序渐进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了初步认识,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写好作文。

二、明确写作是一种技能,需指导和练习

写作文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但写文章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语言等,写作文就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我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而这样的优美片断往往散见于课文,让学生仿着课文去写,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一)开头、结尾的指导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二)审题和立意的指导凡是作文都有题目,根据题目作文必须符合题意。我常常与学生讨论我们的课题,如前两日学习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谈用此诗句来做课题的好处。学生不仅查出了此句的出处,还谈到古时战场上将士们为国尽忠,无白布裹尸而用战马的皮来包裹英雄的遗体。他们谈到:用此诗句为题说明了毛岸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英雄,只有青山才配埋忠骨。英雄不论死在哪里,只要是为祖国而死,英魂和忠骨于青山同在。在写读后感前,我要求学生的作文题要有大标题与小标题,大标题要凝聚自己的强烈感受,小标题要明确读于哪篇文章。有了要求,学生写《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的大标题饱含激情:《大义凛然英雄绝唱》、《人民的英雄与骄傲》…写《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大标题有《落后就要挨打》、《中华不能再受辱》等题。我班有个别学生总是跑题,我告诉学生,审题就是要抠字眼,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分析,看它对写作有哪些暗示、要求和限制。审题是为了切题,只有把握准了,才能使作文不偏题。还引导学生学会立意,立意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围绕主题来选择、确定。它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审题而来,即所谓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都是十分重要的。立意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真实、集中。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时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

(三)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刻画的指导我时常告诉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人物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样,包括身材、长相、姿态、穿着打扮等。成功的外貌描写不仅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而且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会结合课文去谈。如《尊严》课后及时让学生习作,首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其次,指导学生抓住特征写,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点,观察出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及习惯的表情、神态。要选取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来写,只有这样,人物的外貌才能描写得准确、形象,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我还对学生讲要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就要通过这个人的动作行为来表现。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多处写主席的动作,我让学生体会那些动作词语,从中能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主席失去儿子的无比悲痛。告诉学生只有写好人物的行动,才能使人物的思想得到具体表现。行动能把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动作描写就是这么有神奇效力。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指的是描写人物的心情、想法等。在描写人物的文章中,常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主席想我的儿子死了可以运回来,百姓的儿子不是儿子吗?...从中写出主席的心理活动,使读者将心比心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如何利用阅读指导作文写作

我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课文补白。给有些意犹未尽的课文进行想象补白。如学了《小摄影师》一文,想象这个故事后来怎样,学生想象丰富,续写的生动。

(二)仿写。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了《翠鸟》第一自然段后,孩子们能感受到作者如何描述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知道了是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这时我便引导孩子们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鸟,仿照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方法按先总后分的段式写一写鸟的外形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从他们手中写出了各种和样美丽的鸟儿。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就可写《我爱故乡的xx》。

(三)、拓展式练习法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习到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也可摘抄优美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管是扩写还是续写、改写,都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发挥。如教学完《慈母情深》一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写有关母亲的诗,学生写得很精彩。

阅读与写作个人总结篇五

人们通常把实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为应用写作,而实用型文章是同欣赏型文章相对而言的,是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各类文章,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用途的文章。实用型文章一般被通称为应用文。

从总体上说,实用型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从内容方面来看,实用型文章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而撰写的应用文,其内容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二是从形式方面来看,实用型文章大都有着固定的体式,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

具体地说,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主指单一、集中、明确

主指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单一、集中、明确是应用文主旨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说是对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所谓单一,是说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把问题说清说透。

所谓集中,是说一篇应用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应是全文的统帅。

所谓明确,是说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和主张是什么,要使读者一看便知。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善于从材料出发,注意让材料说话,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写出内容充实、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文章。

从材料本身的形态来看,事实与理论是材料的两大类型。如果再作进一步划分,事实则有事件与情况、实物与现象等许多种,理论则有方针、政策、规定及概念、原理、学说等等。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观察、实验和调查是在实践中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查阅文献则能够集中获取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过调查得到。

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

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有力首先是说材料要能为主旨所统率,而不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求所用材料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

简单地说,结构是文章的内容构造;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材料。

从根本上说,结构合理就是指结构的安排符合客观事物的构成和发展规律。

就其本质而言,实用型文章应该是一种逻辑构成,而逻辑构成则要讲求谨严性,而不能流于松散无序。

固定是实用型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各类实用型文章大都形成了统一的构成格式。

程式化是文艺创造所应力避的一种倾向,但却是应用写作所不能背离的规律。结构固定,格式规范,是各类实用型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