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安全工程师考试心得案例分析篇(通用7篇)

时间:2023-09-28 18:54:22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 2023年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安全工程师考试心得案例分析篇(通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一

某厂一检修人员准备用电梯运送氧气、乙炔气瓶时,因电梯故障,打开的层门与电梯轿箱不在同层,人员进入踏空坠落死亡。

简要经过

某年8月25日上午,某厂在进行锅炉过热器泄漏检修中,张某彻夜连续工作2天,第3天准备用电梯运送氧气、乙炔气瓶时,在锅炉46.7米运转层按下电梯按钮,46.7米层门打开,但因电梯层门闭锁装置故障,电梯实际停在63.7米,张某踏空落入电梯井道底坑,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

1.电梯层门闭锁装置故障,电梯轿箱停止位置与打开的层门位置不一致;

2.电梯日常维护检修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人员连续抢修,疲劳作业。

1.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

2.福建安全工程师考试报考流程

3.2017安全工程师考试包括条件及方式

4.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5.2017安全工程师考试复习方略

6.安全工程师考试做题技巧

7.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

8.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辅导要点

9.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章节重点讲解

10.20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专项练习题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二

某厂2名作业人员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在进行起重挂钩作业时,失去平衡同时跌落,1人死亡。

简要经过

某年6月12日上午,某厂脱硝改造工作中,作业人员王某和周某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进行起重挂钩作业,2人在挂钩时因失去平衡同时跌落。周某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坠落后被悬挂在半空;王某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从标高24m坠落至5m的吹灰管道上,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

1.高处作业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2.工作负责人不在现场,失去监护。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三

某厂安装主厂房屋面板,5名工作班成员高处作业均未系安全带,在推动钢板过程中,因两侧用力不均,其中一侧3人坠落死亡。

简要经过

某年2月20日上午,某厂安装主厂房屋面板。工作班成员张某、罗某、贺某等五人,在施工中未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即:铺设压型钢板一块后,应首先对压型钢板进行锚固,再翻板)进行,实际施工中既未固定第一张板,也未翻板。施工作业属临边高处作业,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作业中采取平推方式向外安装钢板,在推动钢板过程中,压型钢板两端(张某、罗某、贺某在一端,另2名施工人员在另一端)用力不均,致使钢板一侧突然向外滑移,带动张某、罗某、贺某坠落至平台(落差19.4m),造成3人死亡。

原因及暴露问题

1.高处临边作业,未系安全带;

2.未按规定先固定、再翻板的方法施工,而是采用平推钢板方法。

1.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2.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的学习方法

3.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辅导要点

4.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章节重点讲解

5.安全工程师考试条件

6.安全工程师考试常见失误

7.安全工程师考试复习方略

8.安全工程师考试做题技巧

9.安全工程师考试通关诀窍

10.福建安全工程师考试报考流程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四

2.报名参加活动界面;如果已经报名,可以直接选择下方不同类型项目的预订。本篇文章以酒店为例。

3.选择预订酒店类型,有奢华的五星级酒店,也有中端酒店。这里吐槽一下,点进去“商旅品牌”也会出现希尔顿、万豪行政公寓、洲际一类的品牌,预订价格都上千了好吧(来自打工妹的愤怒)

4. 选择所需要预订的酒店;吐槽一下,这个界面做得真的不咋样,没有筛选、没有分类、没有排序。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五

根据第一次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情况看,考生最难通过的科目是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其中不能通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的人更多,这科甚至成为许多从事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的“老安全”的拦路虎,该科必须引起应考者的高度重视。不能通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这也是广大考生应注意克服的。

1.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些人是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平时却没有事故调查处理的经验;有些人虽然从事安全生产管理,但是经验不足;有些人所在单位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很好,很少、甚至没有发生过事故,使得相关人员本应熟悉的事故调查处理方法、程序,反而因安全生产形势好而弱化了。存在上述情况的人,应在了解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法规、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努力多增加一些经验,参与一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比学习半个月的标准、规定效果更好。

2.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好。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也分综合管理、现场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管理、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常学习事故调查处理相关法规标准,因此,对相关的法规标准也就掌握得不好。

当前的某些政策法规和教材中存在一些表述混乱的问题。譬如,对重伤的判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规定: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分钟的失能伤害。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则规定:重伤仍按原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56号《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劳办发(1993)140号)中规定:重伤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在编写中,对相关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整理分类,基本只是相关法规的简单组合,在一些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内容衔接不好,条理性、逻辑性差,在一些定义的表述上不规范,对本应该答案明确的问题,在书中却有多种不同的答案。

备考资料

4.实际经验的错位。有一些考生虽有实际经验,但有些经验性的“惯性行为”却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不知不觉就将其带到了考场上。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内严格调查处理,对外变换内容,统一口径,这种“内外有别”,常常使得对外公开的事故报告与实际内容有许多不符之处。如果将这些既有的工作经验不自觉地带到考场上,自然不会取得好成绩。

5.主观题比客观题的难度大。该科是惟一有主观题的科目,这对于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考前莫忘模拟,有的放矢温习。由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刚刚起步,很多人对4个科目的题量、题型都不清楚。实际情况是,4个科目的考试题量很大,题型也不一样,而且会经常变动。特别是《安全生产技术》科目还有专业划分,《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中的事故分析形式很多,如果不能对相关的题量、题型有所了解,答题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相关的答题技巧不熟练(如选择题的排除法、“c”优选法)等问题,使自己应有的水平得不到最好的发挥,更谈不上超水平发挥了。因此,进行考前模拟考试,很有必要,有利于考查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使自己有的放矢地进行再复习。

7、掌握政策规则,利用好它,科学报考省力:a、首次报名必须4科全报,如能全过更好,如不能,则是练兵锻炼自己,为今后打下基础;b、运用先难后易原则:重点突破;c、对于报考示能一次通过的,也有一定的报考技巧:假如2004年报考4科,只要有一门没过,就要狠下功夫,要想尽办法,进行突破过关;如果两门没过,2005年报考时可以报四科,这样虽然增加考试成本,倡能保证05年和06年的连续性,以防万一,可以将05年的成绩带到06年进行考试,如只报两门,则有一门不过,06年则要重新开始报考四门。

8、超前充分准备,也要加强临阵突击的效果:首先要准备充分,才能有信心考试好,考试大纲要熟悉,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是熟练,要避免前紧后松现象;同时考前也应该好考试用具,避免用具不合格或忘记带使用的情况,比如计算器和2b铅笔、刀具和橡皮,钢笔和复写笔,同时考前应该多看书,增加记忆和掌握。

9、注意查询动态信息,及时科学应对:要多利用信息,及时查询考试有关的信息,我们的各类注安论坛版面会及时将有关信息公布,朋友们就养成上网浏览论坛信息的习惯,对考试题型变化随时进行掌握,做到胸有成竹。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六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应届毕业生考试网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辅导,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焊接过程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焊接时向四周飞溅火花、熔融金属和熔渣的赤热颗粒,将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引燃而造成火灾和爆炸;二是由于电焊机的软线长期在地上拖拉,致使绝缘损坏破裂短路而引起火灾;三是电焊地线乱接乱搭引发火灾;四是电焊机本身和电源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发热而起火;五是焊修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容器时由于未清洗置换施焊,容器受热而发生爆炸。另外在储存易燃易爆的仓库内施焊,由于没有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也可酿成爆炸事故。因此,焊接作业时应加强如下预防措施:

焊接作业时,其场所附近5m以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应距离氧气瓶和乙炔瓶10m以上;高空施焊时,应清除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炽热的飞溅物和发热的焊条头落入其中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电焊机软线应尽量避免在地上拖拉,若需拖拉,也须轻轻地拖拉,避免软线被坚硬带刺的物体划破。发现软线绝缘层破损或者老化,应及时包扎或更新。焊机地线不可乱接乱搭。若发现电焊机本身绝缘损坏,也应及时修理更换。

焊接容器时,首先应弄清容器内是否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若盛装过,则应彻底清洗置换后方能施焊,严禁焊接带有液体压力、气体压力及带电的容器和设备。

不得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和场地进行焊接作业,若需焊接必须先将易燃易爆物品移出,有困难的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焊接火花及赤热颗粒飞溅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焊接作业时不得用木板,木砖做衬垫,以免引起木质材料发热燃烧而起火,应采用铁板衬垫。

这种方法的预测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机环分析预测,能直接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等直接隐患,同时还能揭示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即管理方面的间接隐患。借助故障树分析技术对存在危险的隐患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隐患导致事故发生的定性定量结论,并得出直接隐患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列出了表所示的20种重点控制的危害物质。

根据《塞韦索法令》提出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994年,英国已确定了16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200个为一级重大危险源;1985年德国确定了 85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60%为化工设施,20%为炼油设施,15%为大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贮存设施,5%为其他设施。1992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标准,该标准提出了137种易燃、易爆、强反应性及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osha 估计符合该标准规定的危险源超过10万个,要求企业在1997年5月26日前必须完成对上述规定的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可能需有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险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个物质的限额或允许的数量,设施现场的有害物质超过这个数量,就可以定为重大危害设施。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毫不含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要把所有可能会造成伤亡的工业过程都定为重大危险源是不现实的,因为由此得出的一览表会太广泛,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要求。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有害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行修改。

1、事故等级

(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报告程序

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除上述之外还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还可以立即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发生单位的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同时书面通知同级公安机关、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和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3)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其中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且上报事故情况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注:较大以上事故1小时内电话快报省级,重、特大1小时内快报国家,随后补报文字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7.1

2、报告内容(掌握)

报告事故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篇七

某工厂铸造车间配砂组老工人张某,经常早上提前上班检修混砂机内舱,以保证上班时间正常运行。某年某月某日7:20,张某来到车间打开混砂机舱门,没有在混砂机的电源开关处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便进入机内检修。他怕舱门开大了影响他人行走,便将舱门带到仅留有150 mm缝隙。7:50左右,该组配砂工人李某上班后,没有预先检查一下机内是否有人工作,便随意将舱门推上,顺手开动混砂机试车。当听到机内有人喊叫时,李某大晾失色,立即停机,但滚轮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混砂机停稳后,李某与刚上班的其他职工将张某救出,张某头部流血不止。事故发生后车间领导立即上报。7:55工厂卫生所医务人员闻讯立即赶到现场,对张某做了止血包扎,随后立即将张某送往医院救治。但由于张某头部受伤严重,经抢救无效于8:40死亡。

直接原因:配砂工人李某试车前,没有预先检查机内是否有人就推上舱门,致使混砂机的舱门连锁开关安全装置失效,随后又启动混砂机。

间接原因:车间领导对配砂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够,执行“挂警告牌,并有人监护,不准一人独自作业”的制度不严格,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程序失控,存在随意性。

(1)张某在检修混砂机内舱前,未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也没有找人监护,就独自进入机舱内检修,严重违反了《检修混砂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三条“检修混砂机内舱时,必须关闭电源、打开舱门、在电源开关处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告牌,并有专人监护。不准一人独自操作”的规定,属于严重违章操作,应对事故负主要责任。鉴于张某已经死亡,对其免予处罚。

(2)配砂工人李某安全意识淡薄,上班进入工作岗位后,看到混砂机舱门未关严,理应想到舱内有人,他非但未进行预先检查,反而顺手将舱门推上,导致舱门连锁安全装置失效,随后又开启混砂机,造成事故发生,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根据当地《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处罚条例》、工厂《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规定》,对李某给予开除厂籍、留厂察看1年处分,罚款300元,停发工资,每月只发给生活费500元。

(3)车间主任刘某,对于车间安全管理不严,职工安全意识差,有章不循,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罚款300元,扣发3个月奖金。

(4)混砂组长郭某对老职工安全教育不够深入,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应负管理责任,对其扣发当月奖金。

(5)车间安全技术员叶某,负责车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这起事故反映出其安全监督管理有所失职,也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扣发当月奖金。

(1)召开全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事故现场会,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开展全厂性“杜绝三违”活动,纠正侥幸心理,杜绝违章行为,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加班、值班人员安全教育程序”,以人为本,控制和管理好加班、值班人员在非常规作业中的人身安全。

(3)充实《检修混砂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内容,规定在进入混砂机内工作时,除了切断电源、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告牌外,必须请电工取下保险丝由进入机内的检修人员随身保管,并派人在机外监护,防止事故发生。

(1)车间技术股组织人员对所有混砂机的门机连锁安全控制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其灵敏可靠。

(2)对混砂机舱门进行改造,加装限制关门机构,由进人机舱维修者控制,否则不能将舱门关闭,保证连锁开关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