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 弘扬五四精神心得感悟(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5:11:45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 2023年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 弘扬五四精神心得感悟(通用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篇一

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学习其以德为先的精神。青年人应砥砺品格,加强品行修养和道德操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弘扬文明新风,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把“青年梦”融入“中国梦”之中,接过五四爱国旗帜,建设美丽中国,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切有志的青年,只有积极投身于实践,自觉深入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火热生活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无怨无悔地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才能创造出成绩,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正所谓“下得去,才能上得来。”

弘扬“五四精神”,就要学习其务实担当的精神。老一代革命家澎湃家庭富庶,有“有鸦飞不过的田产”,但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毅然投身革命。在“五四时代”,为什么那么多“官二代”、“富二代”主动放弃优越生活,勇于革命,关键原因就是有强烈的使命担当的精神。当代青年理应摒弃不劳而获的惰性思维,不能站在父母肩上“摘苹果”,要在干事创业、先行先试中增长才干,在攻坚克难、跨越发展中积累才能,在锐意进取、勇于探索中创新创造。不等不靠不要,积极投身劳动事业,担当时代重任,在推动国家科学发展的新征途上发挥聪明才智,奉献火热青春,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有创造性的群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广大青年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深切厚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有知识、有本领。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人才,青年人应该冲击和荡涤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为新思想、新文化的广泛传播开辟道路,不断积累新知识、增强新本领,以新的眼光审视中国,以新的视野观察世界,以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精神,转化为持续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广大青年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紧相连,中国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篇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幸在党工委的组织安排下,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20日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回忆起新中国六十年的光辉历史,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气魄,有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胆识,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参观红旗渠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红旗渠的修建,迄今发挥效用造福于人类四十余年,这一工程的伟大享用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当年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都相当落后的情形下,能够提出劈开太行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体现了我们党心系群众百姓千家万户。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为彻底改变林县人民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带领林县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和胆识,不屈不挠与天斗与地斗,历尽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建起了“人工天河”,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十几年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红旗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振兴中华民族宏伟大业不可缺少的凝聚力。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更加坚定了共产党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抛弃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积极发挥创造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次参观红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发了对工作的热情,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以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力,为祖国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篇三

四月份我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学党的历史、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专题培训班,整个过程下来,我的内心的感受就是震撼,那一幅幅披荆斩棘、开山破石的画面仿佛在我眼前浮现,那一声声敲打山石的声音仿佛还在我的耳朵回荡,林县人民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勤劳和勇敢。

通过参观学习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我们走过的路”党的历史纪念馆,观看话剧《红旗渠》、纪录片《巍峨山碑。杨贵篇》完成了本次专题培训,感受到的红旗渠精神真的就是人们总结的那16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说多一点就是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看起来红旗渠精神不过是几句话,可是当这几句话和我们在红旗渠纪念馆里看到的文物、照片联系到一起,和我们在青年洞、分水岭看到的景色联系在一起,和我们看到的纪录片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十万林县人民,用十年的时间,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除了“人工天河”带来的无比震撼,更触动我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我想用以下几点来表达我的体会:

一、坚定理想信念。

人无精神则不立,而国无精神则不强。杨贵等林县领导班子,面对物质资金的极度匮乏、红旗渠修建的技术难题、撤职罢官的风险、百日修整的抉择,更别提十年的动荡和浩劫,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红旗渠就会和千万停工不前的工程一样止步,就没有现如今林县的大好河山,也没有如今林县群众洗的上脸、做的了饭的美好生活。现如今,我们公司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虽然不像林县那样重新安排河山,我们也要坚持打好“四大攻坚战”,要引领先进就要不断向前,我们就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难题、问题。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分子,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信念,才能在各项困难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为人民,依靠人民,坚持同人民在一起。

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群众干事创业。想干事,就要明白怎么干事,一方面是不论做什么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培养感情、激发热情、谋划事业。不管是我们的“”还是平时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深入调査,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根据公司政策,为企业、为员工谋建设、谋发展。红旗渠修建时,修渠民工每日的工作量都是由领导干部做过以后才定。红旗渠投资近亿却未发生一起贪污事件,修渠10年,未曾因为饥饿死过一个修渠民工。林县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不谋私利。我们在工作中,公司领导与我们一同深入一线,亲自到加油站调研走访,指导工作、了解生活所需,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正是心系群众的真实体现,上下一心,我们可以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三、脚踏实地。

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合,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合,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新的可能性,我们石化人应当有所意识,有所准备,有所担当,乘风而上、顺势而为,努力争当新时代的奋进者,披荆斩棘、开山破石。

去年因为岗位变动,我从财务科转换到发展规划部,一切都要重头学起。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让我想到了红旗渠精神,当年修渠时,正处在三年特殊困难时期,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面对临县大地颗粒不收的现状,面对没有外界的任何援助,面对不少人悲观失望的情绪,面对需要穿越崇山峻岭的艰苦条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回避,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激发了全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经过十年苦战,终于建成了红旗渠。我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于是我迅速调整思维方式,突破自我,向同事请教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我利用自身在财务上的专业优势,在短短一月内,对新的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了细致梳理,熟练掌握了本职工作。我调整自己很快地投入工作状态中,忍着胃疼老毛病,坚持将积压的账一笔笔地从手头清掉,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就感与快乐。每天工作结束,勾画工作清单中的事项是否落实,总结提炼工作方法与心得成为了我每天的喜好。成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新时代党员要有的担当。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精神,凝聚了几代人的热血,凝聚了几代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团结一心的付出才能创造出奇迹。在工作中,应该把弘扬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道德建设自律的重要内容,把“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与“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相结合,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在“无私奉献”中。作为一名党员,要甘于奉献,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把岗位当做事业的舞台,当做奉献社会的平台,全心全意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处处走在前,干在前,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尽职尽责、勤勉敬业干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三、“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缩写

红旗渠精神一直引领着我,让我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青春之歌。工作中,平凡是做人的常态,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这样的人生即使平凡,也很精彩。平凡的岗位上有我的追求,平凡的岗位上有我的自豪,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我不平凡的奉献。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就会想起红旗渠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我们要具有敢于担当的品质,对工作带着激情,对生活满怀热情,对事业饱满感情。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干事业就是要充满激情。对组织安排给我的工作,我都积极去干,主动干好。正如红旗渠的修建者对待工作和事业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这种有这饱满激情的工作精神,为我干好本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个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需要一种精神;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通过这次参观学习红旗渠,把学习“红旗渠精神”作为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作为自己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从而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激励自己,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红旗渠精神。

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篇四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5月16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瀍河区“传承红旗渠精神履行新时代使命”党的历史学习教育读书班的学习。红旗渠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的踏上这片土地,站在太行山脉倾听着哗哗流淌的漳河水,林县儿女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红旗渠精神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十年修渠期间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使林县人民能够绝地逢生,成功修建了这条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维系了林县人的命,改变了林县城乡面貌,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要了解红旗渠修建的原因和背景、红旗渠精神的内容以及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红旗渠修建的原因

一是气候地质原因。“咱林县,真苦寒,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得粮不收;雨少旱得籽不见。”这是当年林县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二是长期的水利建设的历史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农村产权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制度和组织支持。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郑州召开会议时和豫北领导座谈时强调:“要把农业搞好,首先要修建水利。”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促成了林县儿女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决心。

二、红旗渠精神

(一)立足本地、依靠自身的自力更生精神

修建红旗渠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林县儿女不伸手向国家要支援,提出“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全县五十三万人,参与修渠人员三十二万人,固定修渠人员将近十万,号称“十万大军”。大家工具自带,没有工具自己造,向太行山要钱,向漳河水要粮。红旗渠工程总投资6865。64万元,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总投资的85。06%。

(二)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

“十万大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涌现出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英雄代表。除险队员任羊成,一次被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不偏不倚正砸在他的嘴上。任羊成感到脑袋“嗡”的一声,就失去了知觉。当他清醒过来,心想:你砸你的,只要砸不死,我就干我的。他仰起头准备向崖上喊话,但是连作张口动作几次,怎么也张不开,觉得嘴是麻木的,似有东西压在舌头上,难以出声。他用手一摸,原来一排门牙竟被落石砸倒,舌头也被砸伤了。情急之下,任羊成从腰间抽出一把手钳,插进嘴里,钳住了被砸倒的门牙,用力往外一拔,就拔掉了两颗然后又坚持工作6个小时,直到下工时,才从悬崖上下来。还有路银等一大批土专家、能工巧匠,苦干加巧干,在实践中发明了“脸盆测量仪”等,克服了仪器缺乏的难题”。

(三)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

修建红旗渠从山西平顺取水,得到了山西省委的大力支持,林平(林县、平顺)一家亲,把修建红旗渠当作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事业,体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也只能在中国实现。

(四)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红旗渠修建成功的庆祝大会上,四十三名英雄被表彰,大家得到的仅有的奖品就是一张奖状,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荣誉和满足。在一次宣讲活动中一个孩子说,修渠十年换一张纸,也太不值了。听了让人心酸。孩子呀!这是你的研究生学历证、博士学历证也换不来的呀!

三、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

学习红旗渠精神给我的启示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为促进全区各项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缺衣少吃,人民群众生活非常艰难。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和指责,甚至面临着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林县县委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县人民最终修成红旗渠,从根本上讲,是以杨贵书记为班长的林县县委牢固树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追求,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统一起来,凝聚起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瀍河已经迎来的发展的腾飞期,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瀍河人,要紧跟区委区政府要求,全身心的多为瀍河做贡献。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经济运行工作中要科学分析,紧盯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尽快形成有效投资量,确保全区经济稳定增长;牢固树立“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的工作思路,当好“店小二”,增强服务意识,想尽一切办法为项目单位“雪中送炭”,真心诚意、千方百计服务企业和项目发展。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千百年来,缺水给林县带来了苦不堪言的灾难,在缺水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始终怀有一个水的梦想。林县县委决策修建红旗渠,不是为了好看,更不是为了谋取政绩,而是为了满足林县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辛苦一代,幸福子孙”的强烈愿望,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是真正为了人民在修渠。正是因为红旗渠是得民心、合民意、为民造福的工程,林县县委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历时十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人工天河。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就会支持你。我们所有工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老百姓满意,为老百姓谋幸福。所以在工作中时刻想着群众真的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我们在准备做一件事情,在实施过程中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多征求群众的意见,取得群众的支持,欢迎群众的参与,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办法多,力量大,就会办一件成一件,办一事成一事。

(三)要有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红旗渠的修建从一开始就面临重重困难,杨贵书记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林县工作,一干就是21年,带领大家10修渠,期间饱受苦难,正是拥有这份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担当精神,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相比之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讲困难讲条件,什么工作能比修红旗渠还难。今后我要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中主动担当,把我该怎么干?变成我要怎么干!做到在政治修养上有提高、思想境界上有提升、工作能力上有突破。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奋斗必将依然是我的人生底色。我将再次出发,为美丽新瀍河建设不懈奋斗,不断贡献个人力量!

弘扬太行精神心得感悟篇五

19的“五四运动”掀起了新青年们轰轰烈烈的为国、为民族,为理想、为信仰奋斗的诗篇,的“五四青年节”,总书记教我们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感召伟大梦想接续奋斗。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102前,一群青年人扛起救国大旗。1后,一群青年人扬起强国之帆。如果时光溯回,当的青年遇上1919年的青年,百年风雨兼程,他们会有怎样的时代合音。

“爱国”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基因”。102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一群青年人奔走呼号,那些热血的声音里透出的是属于他们的拳拳赤子心。总书记曾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爱国,融在了每个青年人的骨血里。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先辈为榜样,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奋斗”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底色”。百年一瞬,中国实现了从家国未定到国富民强,从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们的不懈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当立鸿鹄之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矢志奋斗。

“担当”是永恒不变的青年“态度”。“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面对山河破碎、豆剖瓜分,一群青年人担负起救世济民的重任,这一担,担起的是“民族脊梁”。作为新时代青年,当自觉担负起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不负期待、不负青春。

与历史对话,是铭刻、是接力,更是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