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优质8篇)

时间:2023-09-09 02:43:43 作者:紫衣梦 工作总结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优质8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一

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 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 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 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 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3、土壤熟化过程: 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 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 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7、土壤肥力: 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18、土壤孔隙度: 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9、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20、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土壤水吸力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力!)

21、土壤容重: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22、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具有肥力,能够为植物提供水肥气热等生长的环境条件。

23、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24、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公婆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层之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土壤圈),也是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的中心环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25、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26、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33、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34、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土壤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二

甘肃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xx年初,农牧厅党组分析研究决定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及其管理理念,加大对全省农业的投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此也高度重视,并经双方共同努力,成立了有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甘肃省农业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作为投资和担保主体的甘肃明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陇塬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并通过了国家开发行组织的信用评级。7月13日正式在宁卧庄宾馆召开座谈会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座谈会之后,我们便着手捕捉、搜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并多次和省厅一些重要处室的领导接触沟通,密切关注此项资金的运作动态。xx年10月10日,省农牧厅在永昌县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会上农牧厅厅长就今后几年全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今后几年,省农牧厅将利用10亿元国家开发行政策性资金扶持全省畜牧业发展及标准化小区建设。

永昌会议后,我们深感到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已到,于是立即着手,多次争取机会找武厅长专题汇报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在我们的多次争取下,武厅长同意10月底来我区现场查看,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马上给区政府领导汇报,并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精心选点,布点,将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一一展示给省领导查看,此行得到了武厅长一行的高度赞同。初步同意倾斜资金对我区畜牧业给以扶持。之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负责,尽快编写了《**区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扶持畜牧产业化的项目申报书》。分别呈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审稿,随后我们再次同区委原书记王立泰、区长王洁岚一同前往省农牧厅争取立项。

在省畜牧兽医总站的大力支持下,11月7日在省农牧厅武厅长主持召开了关于我区发展肉牛产业的专题汇报会议,区上主要领导汇报了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发展畜牧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并就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发展肉牛产业试点项目在我区实施,当场拍板承诺了八项优惠政策,武厅长听完汇报后征求了省厅几位厅长、处长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区地方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很重视,思路清,信心足,决心大,当即宣布:**区肉牛产业化养殖基地开发试点项目启动。并由省畜牧兽医总站全力支持配合做试点规划的编制。

从11月14日起,我局召开了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会议,传达了省上专题会议精神,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同时专门安排布署此项目的启动运行,至目前共做了以下几项基础性前期工作。

一是经请示区委、政府领导同意,成立了**区肉牛产业标准化基地开发项目领导小组。

二是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抽调了工作人员。

三是制定下发了《**区母牛存栏摸底表》,要求挨社逐户统计母牛存栏数,进一步摸清家底。

四是编制初拟的《**市**区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规划》已上交省畜牧总站专家审阅后三易其稿,已基本定稿,待专家评审通过。

该项目规划的制定是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和科技推动力,坚持多元驱动手段,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西门塔尔改良牛为主的优质肉牛生产,以畜牧业增效、农户增收为目的,建成以**区为中心的全省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牛基地,实现特色优质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的安全生产、加工、销售,推动我区乃至全省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着手:

(1)优质肉牛良种服务体系建设;

(2)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3)龙头企业体系建设;

(4)饲草料体系建设;

(5)市场体系建设。

个建成1个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规模的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

十建成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达到年出栏10000头以上;

百建成100个肉牛育肥小区,年出栏12万头以上;

千建成1000个百头肉牛育肥场,年出栏10万头以上;

万发展xx0户饲养5头以上适龄母牛繁育大户,建立起稳定的河西肉牛新类群基础母牛选育群xx头,核心群300头。

该项目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基础建设阶段(xx年20xx年),按照扶优扶强,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发展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建设、加工龙头企业、饲草料建设及市场体系建设、肉牛育肥基地,至20xx年底,完成肉牛育肥基地以外全部建设内容,同时积极培育产业品牌,为肉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规模化发展阶段(20092011年),完成肉牛育肥基地全部建设,规范完善产业运行机制,产业品牌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及产业内部、产业相互之间实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龙头,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使肉牛养殖业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至20xx年达到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三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四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1、 实习时间 :

2、 实习地点:

3、参加人员 : 指导老师

级别

专业组别第组

组员

第一天 实习地点: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xx年12月30日 实习地点:

沿途观察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山地红壤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观察林场建立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及立体养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第三天20xx年12月31日 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和水保园。

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五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0701

学号:0

姓名:李双喜

本组成员:宋瑞宁、郭增江、李飞、李双喜、王占权、高丹、王俊洁

实习区概况

昌黎县东临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挟滦河,是连结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经济走廊”,区位优势明显。全县辖10镇、6乡、1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人口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万亩。昌黎县由山丘、平原、浅海和滩涂构成了多相性资源结构,自然资源丰富。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种丰富,久负盛名,葡萄、苹果、桃、梨等干鲜果品不断得到品种改良优化,大大丰富了果品市场。

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20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20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实习目的

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实习计划

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工作和室内工作三个阶段。

6月21日,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实习地点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6月22日-6月24日上午,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下午,写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与过程

本次实习是以1:1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调查作业面积为2km x 1km,应用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原理与方法完成刘李庄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

6月21日上午,首先把班分成了6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最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区域制定了勘察路线和工作计划。

下午,在吴老师、张老师和常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们的实习地(刘李庄)进行路线勘察工作。刘李庄周围的土地,正好有几条道路穿过整个区域,把我们的区域分割成几部分有利于我们展开分布调查。我们首先进行初步的调查,熟悉调查的技术和技巧,然后在由南向北开始调查,在熟悉的调查技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村庄典型区域的调查。

6月22日,上午7:30到达目的地进行调绘。首先进行gps校准纬度不差,经度差-″,对调查区域南和西的边界以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gps定位。由于定位点较多,没有直接上图,而是画草图标出相应点。后在老师的讲解下,发现我们调查方法不正确,应边调查边绘图。下午又重新对上午调查区域进行调绘。在工作底图上结合实地情况绘制各相应图斑,进行了村边的绘制。由于村的南头,有几所扩建的新建筑,我们进行实地补测,并结合工作底图,进行绘制上图。

6月23日,上午7:00,我们在刘李庄及以北地区进行调绘和补测。吸取昨天的经验,并延长工作时间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7:00就已经抵达刘李庄,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我们对昨天的图面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以确保今天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然后调查刘李庄村内和东西北边廓,在东边廓处。中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没有回学校吃饭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开始了勘查和实测。刘李庄村口有一条饮马河,其周围建设了许多桃树种植大棚。将饮马河周围的大棚进行了gps定点,然后经过计算将其标在图上。

6月24日上午7:00我们于饮马河畔进行补测,完成了所有的野外调查绘制图工作。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检查工作草图上各地类图斑是否完整和正确,老师检查。再进行图面整饰和现状图清绘,清绘图为最终提交的成果图,标上图名、图阔线、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投影、制图成员和时间。

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调查区域主要包括刘李庄及其周围土地和西钱庄南部土地利用情况。经调查,刘李庄村用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的面积变化不大,周围土地利用情况主要种植大棚油桃、草莓、圆白菜,农作物以玉米为主。西钱庄南部土地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

通过本次调查,不仅使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在调查工作过程中还使我们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思想,使我们掌握了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增强了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查工作中我们分工明确,通过集体的努力不但完满完成了实习的工作任务,还提高了我们的集体合作意识以及以集体目标为重的工作理念。

在实习的这几天中,天气都很炎热。指导老师吴素霞老师、张电学老师、常连生老师仍冒着酷暑到实地给我们指导,在此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总体上来说,刘李庄的土地利用很合理。在农业上,多是大棚经济作物油桃、草莓和大白菜等,施肥、打药也很科学,大棚与大棚之间种植大粮,充分利用土地。通过走访当地群众,近年来刘李庄种植油桃面积不断增加,而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原因是蔬菜每年的价格变化很大,而油桃的价格相对稳定。

同时发现在地头有不少成堆的烂圆白菜。通过与老乡交流,才知道这是因为圆白菜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导致的。这反映出刘李庄在寻找相应市场和产品升级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

有的老乡种植先进品种每亩地能收入两万多,而有的每亩地收入才一万左右,收入差距很明显。因此,应加大先进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加大由大队或农村合作社带头寻找相应的市场开发力度。

刘李庄北部的饮马河水臭气熏天,河水乌黑浑浊,对当地的水资源以及其它环境资源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治理饮马河严重污染问题。

西钱庄的农用土地利用品种单一,经济作物种植较少。应加大土地的利用改革措施,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六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09地理科学

罗林

学号:091001010025

第一组

组长:罗林

组员:张可、余瑞、鲍露、罗欢、胡耀、付恒、赵磊、李张波、徐宝

坤、杨文军、王成栋 指导老师:陆晓辉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组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了解野外土壤调查的方法,调查路线的选择,剖面的设置,掌握剖面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土壤样品和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实习时间及阶段、安排:

2011年 7月9号~2011年7月13日

第一天:7月9日从贵阳出发坐火车到达施秉

第二天:7月10日云台山,沿途观察土壤自然剖面,初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形状及测定方法。

第三天:7月11日,施秉县城周边做人工剖面,掌握土壤采集、分析方法。

三、实习步骤

(一)实习的步骤

1、准备工作

黄色

4.0

绿黄

4.5

黄绿

5.0

草绿

5.5

灰绿

6.0

灰蓝

6.5

蓝紫

7.0

8.0 施秉县概况: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辖,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梯级向东丘陵平原第一大梯级过渡的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年均温14~16℃,年降雨量为1060~1200mm,气候温和湿润,水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地层由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等组成,县城附近的盆地中出露分布的是白垩系扎佐组和旧州组的紫色砂页岩、砖红色砂岩、灰色砾岩,厚度0~400m,面积30平方千米。

2、野外工作

土壤剖面的观察,了解各类土壤的分布特点和土壤资源的改良利用方向、填类型图。

四、实习概况

(一)云台山

位于施秉县城北十三公里的云台山,群峰订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管事崛起植被茂密,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土壤母质以白云岩为主,其次是石灰岩,所以形成的土壤大多是非地带性的石灰土,山顶有部分地带性黄壤。

在云台山我们观察了三个自然剖面,分别在山脚、山腰和山顶。

第一个剖面(自然剖面)——山脚

1、土壤发生层的划分

o——a——b——c——r

2、土壤颜色

黄棕色

2、结构

腐殖质层(a):团粒状

淀积层(b):块状

4、质地

表层是轻壤土

5、ph 4~8混合试剂

a层呈灰绿色6.0 近中性或微酸

6、石灰反应

母岩有泡泡产生

判断为:非地带性的黄色石灰土亚类

温热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有明显富铝化作用,呈明显的黄色。

第二个剖面(自然剖面)——山腰(坡面)

1、土壤发生层划分

o——a——c——r

2、结构

腐殖质层是团粒状

3、土壤颜色

灰黑色

4、ph4~8混合试剂

为蓝紫色(7.0)

中性或微碱

地表有茂密的岩溶植被,分布分散,质地较黏重,结构较好,多有石灰反应,生境条件差,不宜农用。

第三个剖面(自然剖面)——山顶

1、地表发现有铁芒萁——酸性土壤指示植物

2、此地海拔:940m

3、土壤发生层划分

a——a(b)——b

4、土壤颜色

土壤剖面呈黄色,心土层更明显

5、质地

腐殖质层到淀积层的过渡层是中壤土

6、ph4~8混合试剂

a~b的过渡层呈黄绿色(4.5)

b层呈黄色(4.0)

呈酸性

7、淀积层(b)出现铁锰结核

由于地形条件,我们只观察到淀积层,底下的母质层没有看到。因为黄棕壤一般出现在1400m以上,其一般有淋溶层(颜色较浅),所以此地土壤属于地带性的黄壤。

成土因素:

气候:年均温14~16℃

年降雨1000~1400mm,云雾多,相对湿度大,干湿季不明显。

植被: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二)施秉县周边

1、土壤剖面点的选择

我们经过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土壤的踏勘,最后是以一个选定的剖面点的记录和分析作为某一类土壤的代表,我们了解到了土壤选择以点代面的方法。

在此地,我们做了一个专门剖面进一步的了解土壤剖面的分析及方法。

2.剖面挖掘与修整

一侧,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上层,土坑挖好后,留出垂直断面,用剖面刀自上而下轻轻剥落表层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铲平的壁面,作为划分层次之用。

第四个剖面(专门剖面)

1、土壤发生层划分

o————a————b————b(c)

5cm

27cm

2、土壤颜色

腐殖质层为灰棕色,淀积层为黄色

3、质地

腐殖质层(a)是轻壤土,淀积层(b)为中壤土

4、结构

a层为粒状,b层为块状

5、松紧度

表层腐殖质层疏松,淀积层(b)稍紧实,b~c的过渡层紧实

6、孔隙状况

表层腐殖质层有一定数量的小孔隙,而下面的淀积层孔隙少,再下面的过渡层孔隙就更少了。

7、土壤湿度

相对含水量高,土壤潮

8、ph值

腐殖质层指示剂呈黄绿色(5.0),淀积层呈绿黄色(4.5),淀积层到母质的过渡层呈黄色(4.0)

土壤呈酸性

判断为地带性的黄壤

3.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

根据土层的发生层的划分(过渡层不采样)在每层中部取2斤土样装在土袋里(布)标明时间、地点、自然条件、在土袋里也放一个标签。

农化样品的采集:

一般用于采耕作土壤的耕作层(约20cm),有对角线采样法,棋盘式采样法,蛇形采样法。

五、实习心得

此次实习,收获很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土壤学新的认识中。本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母岩表面生长着成片的苔藓地衣,是成土过程的开始。由于土层浅薄,高达乔木的树根扎得很深,深入母岩,加快土壤的成土过程,起到加固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种土壤都是黄壤、石灰土。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如:西瓜种植对土壤肥力破坏大,只能使用轮作,而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可以层架或保持土壤肥力。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植被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特别是挖土壤剖面,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出真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生活中,所不同的是,科学需要

一颗严谨的心和广博的知识。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七

低产土壤:是指土壤某些性状的不良,导致耕地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土壤(常以平均的1/2计)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排水指数:

土壤退化: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侵蚀模数:土壤侵蚀强度单位,是衡量土壤侵蚀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每年在单位面积(km2)上平均流失的土壤重量。(t/km2.年)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以农村种植作物为中心,人为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利用生物措施,转化太阳能,固定物质。(是指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干预下,一定区域的农业生物群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建立起固定、转化太阳能,获取一系列农副产品的人工生态系统。

边坡系数:坡度系数是指在一定边坡条件下,单位高程上的水平距离。

土壤次生潜育化: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引起的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体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持续农业:是生态农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是建立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均可持续产展的农业制度的一思想追求和目标。是在不破坏后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

低产土壤改良的主要方式:

坡瘠的主要问题和改良措施: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大,也在发育度浅的山区存在。性状:由于水土流失,形成浅、瘦、薄、粗的土壤。

改良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综合措施。

工程措施:排水沟—湿害、渍水;坡改梯—薄土;抽咸补淡—盐碱地。

2物理改良:客土法—质地(南方丘陵区较为困难);水旱轮作—晒田;城市垃圾利用。3化学改良:施用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改良剂;针对性施肥,补充土壤养分。

4生物改良:以作物布局为主,结合周边植树造林。

5生态改良(综合治理);实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达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相对的生态平衡。以区域治理为主,把土壤作为系统中的一个载体,或子系统。

6国土整治:研究大区域的生态问题,如长防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

我国南北方土壤地力衰退的主要类型怎么治理:

提高土壤肥力的基本途径: 1建立深厚的活土层、创造良好的土体构型

活土层——指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落的土壤表层。(耕作优有助于苗期)

建立活土层的途径:

(1)平整土地

(2)保持水土

(3)增厚耕作层

(4)增加有机质的投入((5)合理耕作。从小三化入手,实现土壤的内三稳。

旱地一般要求土层60 cm,活土层30cm;水田20cm。

一是提供养分;二是改土。

3、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利用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学特点、及对土壤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轮、间、套、作。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光、水等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平衡地力。轮、间、套、换茬,相互利用,相互促进。高——矮;豆——禾本;粮——经搭配。、提高耕地生态肥力 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区域生态平衡。从大三化入手(园林、园田、用—养),实现土壤的外三稳。

与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有关的因素

主要低产问题:由于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化、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成为具旱、瘦、薄、粗的土性特征。

旱:紫色土土层较薄,土壤蓄水量较小,而容易导致夏季土壤干旱。

瘦:紫色土风化程度较浅,有效养分含量较低。

薄:紫色土地处丘陵地带,风化浅以及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而形成土层较为浅薄粗:紫色土大量以石砾为主。

我国南方土壤地力衰退的主要类型如何治理

水田自然的优势及主义的问题

生态环境局土壤科年度工作总结篇八

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紫色土土层浅薄,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质疏松,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云南重要旱作土壤之一。紫色土因母岩的物理风化强烈,其上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成土环境很不稳定。自然植被多为柏木、白杨、女贞等为主的稀树灌木。

(一)石灰性紫色土

石灰性紫色土母质以白垩纪紫色砂岩和紫色砂砾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为主,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其特点是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风化快,易吸收,膨胀剧烈;干旱,含水量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低,磷、钾含量高。

石灰性紫色土通气性好,矿质养分丰富,宜种性广。宜种的作物有:玉米、大麦、小麦、甘薯、棉花、油菜、花生、豆类、烤烟、麻类等;宜种的经济林和果树有:香椿、乌柏、板栗、桃、杏、柑桔、油桐、油橄榄等;也可种非喜酸的药材;还可种柏、恺、刺槐、洋槐、麻栋、榆树、国槐、小叶杨等。但要提高石灰性紫色土的生产能力,必须防旱治薄,增施肥料,合理垦殖。

(二)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母质为非石灰性的红紫色砂页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低丘上。其特点是母岩岩性疏松,易于物理风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成土作用弱,质地多为粘壤一壤粘土,多砾石,松散无结构;呈酸性一—微酸性反应。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红壤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红壤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的中部,北纬24°—26°之间、海拔1500—2400米的残存高原面、湖盆边缘以及丘陵低山。红壤地区自第三纪末期以来,伴随着新构造运动,大面积间歇性均衡抬升隆起,形成高原面。以后,侵蚀、剥蚀作用又较弱,使残存高原面和古红色风化壳较多地保留下来。该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其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高达1米以上。颜色变动于红、红棕、橙色之间,这与母质含铁、锰氧化物及其土壤的发育程度有关。

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红壤—可种植物:种红壤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

(一)红壤

具有红壤土类中心概念及赋予的典型特征,大部分已开垦利用,是红壤地带重要的农林垦殖基地。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一般养分含量不高,有效磷极少,粘重,保水保肥力差,耕性较差,有酸、粘、瘦的特性。

(二)山地红壤

山地红壤分布区气候干湿季分明,矿物质风化强烈,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作用较强,土体干燥,在剖面中,表土有机质含量少。表层呈棕色或红棕色,下层为黄红色或红带紫色。土层较薄。表土为壤土质,团粒结构;底土质地粘重,结构粗糙。呈酸性反应,ph值6、0以下,这类土壤目前多被辟为农田。自然植被除尚有小片云南松外,多为河谷灌丛草坡。在山地红壤种植植被可以改良土壤,引根深生,进而控制雨后径流,保持水土。

(三)棕红壤

上层厚薄不一,棕红壤的富铝化作用强度不如红壤。

石灰土

石灰(岩)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

云南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