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9-30 07:33:29 作者:薇儿 心得体会 最新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优秀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篇一

灌江孽龙年年涌水泛滥,成都坝上百姓不得安生。玉皇大帝派李冰父子到灌县制伏孽龙。孽龙听说二郎来了,先是呼风唤雨,二郎息风住雨;孽龙兴波作浪,二郎踏波平浪;孽龙潜入深海,二郎下水追赶;孽龙腾空上天,二郎驾云凌空;孽龙下到山巅,二郎紧追不放。孽龙斗不过二郎,累得精疲力尽,乃幻化成一条汉子,蒙过二郎的眼睛,囬到岷江岸边。正在又饿又急之时,忽见前面一位老者挑一付担子,在卖热气腾腾、又香又辣的担担面。孽龙赶紧上前去买面吃,正是饥不择食,吃了一碗又一碗。吃饱肚子,才发现卖面的老者是李冰,面条原来是铁链子。铁链子把孽龙的心肝五脏拴锁定了,李冰牵着孽龙,凿开离堆,把孽龙拴锁在离堆崖壁下的深潭里。从此,孽龙年年吐水灌溉田畴,再不能兴风作浪了。

成都平原有了灌溉,没有洪水,平畴绿野,喜庆年丰。

乡人传说:“锁孽龙的铁链要年年更换,在毎年的冬天,要打一条新的铁链,放入伏龙潭里。新的铁链放下去,旧的铁链浮起来。这样,孽龙才锁得住,才不会发生洪水灾害。”

有没有这样的事,到当地一看便知道了。过去,岷江木材扎筏经内江漂运成都。由于宝瓶口前水流回旋汹涌,木筏容易出险,宝瓶口处跨江悬有一条铁索作救生用。

一九五三年木材改用散漂,也就再没有铁链了。

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江西省位于南昌以南的一个小县城,于都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让人流连忘返。我有幸在假期期间前往于都旅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经验体会。

第一天,我们先来到了于都的象山景区。这里的景色十分壮观,仿佛一个仙境。走在山间小路上,清新的空气、浅淡的日光和云雾弥漫,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我们还参观了有千年历史的陶塘古村,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厚重和历史的厚重。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于都的瓷都景区。这里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和文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陶瓷之乡”的称号,瓷器制作技艺可谓炉火纯青。我们兴致勃勃地手工制作了一只小小的茶杯,实在过瘾。

第三天,我们游览了于都历史博物馆,它集中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物馆的户外展区保存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其中有一个约千年历史的乐器唢呐,让我感到了道地的文化和民族传统。

第四天,我们游览了于都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一个生态环保的典范。我们参观了熊猫保护区,看到了可爱的小熊猫和巨熊猫,感受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此时顿时明白了人类文明和自然生态的不可分割,要像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在于都之旅的结束,我有了深刻的体会。人类文明有着积淀的厚度,有的需要保护和传承;自然生态有其普世的价值,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呵护。我们应该明白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追求掠夺式的发展,而要体现生态和人性的和谐共生才是重要的。于都之旅让我领略了这一点,对我人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提升。

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篇三

都江堰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是李冰父子用血汗创造的奇迹。我原来以为它只有水美,却没有想到那儿的'水美,山美,树美,人更美。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路边绿树成荫,花木繁茂,知了的叫声连成一片,加上山下的小溪流水潺潺,山上郁郁葱葱,好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我们先来到半山腰的二王庙。那里还没有正式开放,可炉子里的蜡烛滴下来的蜡油已经有了一水桶,似乎永远都不会结住。

我们又沿着小路来到了安澜索桥,看着摇摇欲坠的桥,桥下急匆匆的内江水,江面上还不时卷起一个又一个旋涡,看着就令人胆寒,使人望而生畏。我扶着摇摇晃晃的桥拦,一步一步前进,不平稳的木桥都令游客像是在跳舞。

在一条小河边,人们都在喂鱼,我也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喂鱼吃饼干.起先只有两三条在吃,后来那几条向同伴望了望,好像在说:"快来吃,这儿食物。"于是,鱼就多了起来。

我放一块饼干,鲤鱼们就争来争去。它们一个趴在一个的背上,努力去争吃饼干,饼干被哪一条幸运鱼吃掉了,鱼儿就会挤到它身边来.这鲤鱼也真怪!我把饼干放下去,它们就围拢起来,里一层,放一层,上一层,下一层,总共有十多层,多像一朵艳丽的鲤鱼花啊!

有一次,我放了一块较大的饼干,有一条鱼把它衔住了,因为太大,不能一口吞下。只好馅着,又一条鱼游过来了,也衔住了饼干,两条鱼争来争去,鱼尾巴甩起的水花把我的手也溅湿了,最后两条鱼没吃到,倒被另一条大鱼一口吞下大饼干。

我喜爱都江堰,爱它的山水美;我敬畏都江堰,畏它的水急桥摇,我崇敬都江堰,敬它的浩大,与建造者的伟大。

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篇四

终于在一个周末,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江西省上饶市的于都县。我们一路走来,尽管旅途劳顿,但看到远处美丽的山景和绿茵茵的草地,心情不禁为之一振。一次美丽的于都之旅从此开始。

第二段:观光游

于都县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县,拥有着景色优美的山峦和清澈见底的河流。迎着微风,我们走过沿路的小桥、流水,身边不时出现着因天气而呈现出不同色彩的花朵。经过斑驳的被风吹蚀的崖壁和复杂的地形,我们到达了龙源岛,这是一个由一个大岛和几个小岛组成的景区,水清粼粼的河流贯穿整个景区,景区四周群山环绕,景色非常迷人,并且有很多水上娱乐设施,让游客可以尽情地享受在水里玩耍的乐趣。

第三段:人文游

于都县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有很多文化景点和庙宇,我们一行人在一个小村庄里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博物馆——于都白杨古村。这是一座古朴的民居博物馆,博物馆内的陈列品非常多,有许多古老的物品展览,也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让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领略了这个小村庄的历史传承。

第四段:美食游

来一趟旅行,当然少不了去品尝当地美食。于都麻辣香锅、糯米饭、汉江金橙、原泉矿泉水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美食,风味独特,口感十分好,吃上一口就不忍离去。美食游,是一个了解当地人文风情和生活习惯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展示当地食材和烹调技巧的绝佳舞台。

第五段:感受与收获

此次于都之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极致的美好。于都的旅游业不断发展,让游客们体验到了一个新颖的旅游观光体验。在于都之旅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休闲、娱乐和知识,体会到了当地文化的魅力和美食的独特特色,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和知识,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更加珍惜每一段美好的旅行时光。

于都红色文化心得体会篇五

在很远很远的古代,灌县城北门外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这家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儿子毎天天不亮就到山上割草,进城换钱买米油盐,供养母亲。

一天又一天,儿子总想多割一点草,多卖一点钱,多买一点好的东西侍奉母亲。

每年春天草发,夏天草茂,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草一天天枯黄,也一天天少了,割草的地方愈来愈远。有一天,他走到一块青青的草地,刚好割满一背篼青草。第二天又到了那个地方,割了的草地又长满了青草,又割了一背篼,就这样熬过了严冬。

春天回来了,大地复苏,一片片青草地,一棵棵繁花树,草绿花红,生机一派。出于孩子的好奇,他想看看青草地下究竟有什么。挖开地面下去,发现有一颗看起来晶莹明亮的珠子,他很喜欢,就将珠子带回了家。但没有地方存放,又怕母亲说他不应该拾取旁人家的东西,只好将珠子放在存有少量盐的盐钵里。第二天早晨煮饭时,他揭开盐钵取盐。一看盐钵的盐盛满了,很奇怪。又把珠子藏到装有很少蚕豆的罐子里,过一天,豆子也罐了。再将珠子放到只有很少米粒的米柜里,不料到第二天,柜子里的米也涨满了,米舀出,随舀米又随满。妈妈发觉儿子几天没有去割草,家里油米柴盐又都满瓶满罐,认为儿子一定是偷了别人家的东西,很生气,再三责问。儿子没有办法,说也说不清,珠子又没有地方藏,只好包在嘴里。那知一不小心,珠子一滑,呑落在肚里。顿时口干舌燥,心头火烧,嚷着要喝水。先用碗喝,碗太小,用大瓢喝,还不解渴。家里水缸盛的水喝干了,还是不行。又到屋外溪沟边伏下身子喝溪水,溪水喝干了,还不够。再跑到大河边,母亲拉着儿子双脚,儿子匍匐埋头到江水中去喝水。喝呀,喝呀,江水也快要干了,儿子还在向江心挣扎。儿子终于挣脱了一支脚,母亲两手紧紧抱着儿子另一条腿。突然,雷电轰鸣,风雨大作,江水翻腾。昏雾中,儿子变成龙形,兴云作雾,向下游奔去。龙首不断回过头来,看望他的母亲,停留之处,顿涌成滩。这便是灌县城边大江上有名的望娘滩。大地养育着龙子,而龙子掀起大水淹没了大地,所以称为孽龙。

灌江孽龙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因它母亲紧紧抱着的那条腿,幻化时来不及伸展变化,所以有一条人腿形的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