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5篇)

时间:2023-09-23 02:21:40 作者:笔尘 工作计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5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篇一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快随计划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积极贯彻“五认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教学工作检查中,总能多多少少发现教学“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备课数量不足,品德与社会填图册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够认真。有的教师甚至在品德课上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完成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应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小学品德、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 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十月份:

1 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2 一、二年级老师看《找长处》,写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规则在哪里》,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不说话的朋友》,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 上交省、市、县学会论文评比

元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有40名学生。大部分都很简单,活泼,积极向上。这个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和道德的形成。因为这门课程是开放的、积极的、实用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很乐意学习这门课程,并且可以积极参与课程内外的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是“珍爱生命”,第二单元是“平安生活”,第三单元是“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是“关心你爱他”。

第一单元重点告诉学生爱护和善待动植物,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危险发生后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同时预防事故发生,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第三单元讲的是消费和理财。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消费。

第四单元讲做人的原则。做人要善于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凡事都要有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强调知识学习而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起探索。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4.丰富教学内容,从课本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将教学内容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关注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贴近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通过理解和感悟接受教育。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篇三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积极贯彻“五认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教学工作检查中,总能多多少少发现教学“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备课数量不足,品德与社会填图册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够认真。有的教师甚至在品德课上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完成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应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小学品德、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九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十月份:

1 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2 一、二年级老师看《找长处》,写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规则在哪里》,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不说话的朋友》,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 上交省、市、县学会论文评比

元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篇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由三个主题构成。

1、家人的爱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3、来自社会的爱

单元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父母长辈在培育自己时的良苦用心及其辛劳。使学生在感受家人的爱同时,学会体谅家人,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2、体会学校对少年儿童的爱,认识自己在老师的培育和爱护下成长的。能够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和感谢之情。

3、了解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有关法律法规。

教学建议:

1、本单元以爱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及蕴含着深深的爱;感受和体验学校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成长所奉献的爱;感受和体验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和保护。

2、让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学会关注和体谅别人。

3、让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并用自己的方式恰当地向父母表达感受和想法。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我们共欢乐》由四个主题构成:

1、不一样的你我他

2、换个角度想一想

3、分享的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从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等方面自己的质点,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并能意识到每个人互不相同,各有质点。

2、知道正是由于每个人各具质点,才使班级生活更另丰富多彩。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作用,并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3、尝试从不现的角度观察、分析同学间的各种现象,懂得在与同学交往中的作用,懂得在与同学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4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能够清楚地自己的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倾听他人的意见,接纳和欣赏他人,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建议:

1、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白点来看,三年级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也正处于从自我中心转向开始了解他人的发展阶段。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对自己参与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易于自我解释,并充满自信。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的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动,但却因不会沟通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时机,帮助儿童逐步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

2、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时代,因此,学会与他人相处就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

3、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由三个主题构成。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谁2、阿姨叔叔辛苦了3、说声“谢谢”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感受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2、观察生活中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增强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之情,懂得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并能把所观察,访问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进行交流。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2、本单元从服务行业的人们的社会工作,生活状况切入,便于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体会从事服务行业劳动者的苦与乐。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寻路和行路》由四个主题构成。

1、学看平面图

2、校外探路

3、出行的学问

4、马路不是游戏场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会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其周边的简单平面图和路线图。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能利用交通图选择比较简单的出行路线。初步知道出行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路线和交通方式。

3、了解乘车和寻路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礼节。

4、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一些有关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建议:

1、本单元从强调地图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出发,将地图知识的学习和利用地图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生活能力紧密相连,力求使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

2、让学生读简单的路线图和平面图,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出简单的路线图和平面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篇五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