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精神(精选16篇)

时间:2024-01-13 07:05:12 作者:FS文字使者 文秘知识

通过写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最后,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文范例进行参考和学习。

科学家精神作文

――陈云心。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珠海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通三地,三地中国心,汇一腔热血,踏大洋伶仃。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这是科技强国的飞跃,这是富强中国的名片,这是自强不息的骄傲,这也是大国工匠的传奇,这里有一个名字,值得我们去牢记,值得我们去感谢,他就是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

十年磨一剑,出鞘指天涯。

大桥开工建设,时年48岁的林鸣工程师肩负起了大桥建设的重担。面对浩瀚的伶仃洋,前方的路该怎么走,项目该如何实施,如同一页白纸,他也不知道路在何方。当时中国在沉管隧道领域刚刚起步,相比于已经有100多年建设经验的欧洲国家,我们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即便困难重重,中国建设者也毫不畏惧,势必迎难而上。港珠澳大桥需要在保证航线安全、航道通畅、地形结构不被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被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顺利通车,巨大的难度决定了这个项目的高度。外国企业狮子大开口,让林工和他的团队深刻地意识到尊重和平等是建立在实力的条件下,“国家要自强,技术先担当”。于是,林工决定“咱们自己干,走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年,十年里,历经磨难,脸上的皱纹多了,头上的黑发灰了。而今,世界,为你侧目,中国,为你骄傲!

日夜奋战不归家,风餐露宿振中华。

5天4夜,不眠不休,这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深海之吻”的安装过程。虽然我觉得这一点也不浪漫,但是林工在说起这个“初恋”时,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可能这就是“爱情”吧,这是林工对大桥炽热的爱,对国家最无私的奉献。十年里,没日没夜的工作,对于林工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他曾经在四天内接受了两次全麻手术,还没来得及休息,又站上了工作岗位。“我们是不能休息的”,这是林总工程师的原话,听了让人觉得心里酸酸的,这是把自己的生命压在了大桥上。为了港珠澳大桥,万千的建设者奋战在一线,不管多苦多累,只想把自己的青春燃烧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汗水滴进伶仃洋,心酸苦闷心里藏,这可能是对建设者们最真实的写照。谢谢你们,为中国工程正名,向世界发声,铸大国重器,赢祖国芳心。

自强不息促发展,不惧困难搞建设。

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遇上的困难就像伶仃洋里的鱼一样多。在e15沉管铺设时,大家满怀期待,但结果却令人难以接受,“156天,三次浮运,两次拖回”。这时林工铿锵有力地说道,“唯有成功,从困境中走出来,才能重塑信心”。正是这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支撑着所有建设者攻坚克难。记者曾问在大桥建造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有人机智地答道“是林鸣总工程师”,这句话里充满了对林工的赞许和钦佩。“我就想做一个和国家发展相匹配,和国家地位相衬的工程”,林工解释说,“祖国的经济飞跃,告诉了世界,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的国家,在这个成长过程中,需要也必须要留下一些印记,来带领当代青年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科技创新兴中国,产教融合新时代。

世界上第一条深埋沉管隧道的应运而生,是港珠澳大桥万千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结果,但不为人知的是,大桥身负1000多项国家专利,背后是国内几十所一流高校的鼎力相助,其中包括西南交通大学的“桥面抗疲劳关键技术”、“大直径钢管复合桩”、“大桥风洞测试”等关键技术支持。林总工程师认为,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合到大桥建设里面来,这是大桥许多困难得以解决的真正原因。正是有了高校力量的支持,大桥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得以保障,高校的专业技术也得以运用于实际。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高校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方向,高校教育立足于实际,实际项目依靠于教育基础,相辅相成。我们在港珠澳大桥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工匠的超强能力,更彰显了我国教育的强大创造力,正是有了各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才造就了这一令世界称奇的史诗级工程。走科教兴国之路,行创新自强之道,圆民族复兴之梦。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伟大的时代完成了伟大的工程,书写了惊艳世界的“中国名片”。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凝聚了万千建设者的心血,正因为有无数像林鸣总工程师这样的奉献者,国得以强,民得以富。我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实现。

谈谈科学的宽容精神

3)不雅察、实验、阐发是科学工作经常使用的方式。–李四光。

4)该当酷爱科学,由于人类没有甚么气力比科学更壮大,更所向披靡的了。–高尔基。

6)科学是对狂热和大言最好的解毒剂。–亚当?斯密。

11)书本要从命科学,而不是相反。–培根。

14)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贯比力正视对终究成果的展望。–卢嘉锡。

19)科学精力在于追求事实,追求真谛。–胡适。

20)科学需要一小我的全数生命。–朱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技术与科学精神康梁晚年对科学的思考

3)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普朗克。

5)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列宁。

6)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达尔文。

10)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

12)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赫尔岑。

13)科学是对付狂热和狂言的有效的解毒剂。史密斯。

15)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李四光。

17)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华罗庚。

18)科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和最需要的东西。契诃夫。

20)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格罗夫。

科学的精神作文【】

正是因为我的自信,改变了我的作文命运,否则我怎能在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正是因为我的自信,使我在夏令营中锻炼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正是因为我的自信,使我能够遇到问题勇敢面对;正是因为我的自信,使我……是我的自信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是我的自信使我快乐的生活着。我愿永远充满自信,永远快乐生活!

谈谈科学的宽容精神

3)科学就是对常识的不竭冲击、冲破和超出。–俞吾金。

5)中国的科学未能成长成为现代科学便是因为这类植根于当即利用的立场。–李亦园。

6)科学与平易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之两年夜首要动力。–陈独秀。

8)科学永久匹敌沉迷信和一切蒙昧蒙昧的思惟。–竺可桢。

9)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或许对峙科学真谛,或许比发现真谛更艰巨。–远德玉。

10)科学虽不是充分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主要的弧面。–郭沫若。

11)科学同思惟自由是不成分手的。–张岱年。

12)有高度的自由,才有精深的科学。–徐复不雅。

15)科学的任务,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小我。–陶行知。

17)科学不是常识,而是应用常识的本事,也能够说,是已换得功效的活常识。–敦源。

科学精神作文

上周五晚,我们40名小记者齐聚聂耳文化广场,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玉溪市第四届科普展(红塔区)启动仪式”,化身成为小小科普志愿者,在现场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

活动开始,我们大声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虽然唱的不太好,可是小记者们都饱含着满腔的爱国热情高声歌唱,认真地挥舞着国旗。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声宣誓,我们一定积极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科学知识被人们所熟知。

刚成为小小科普志愿者,老师就给我们布置了任务,让我们去采访了解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科普知识。我抽到的题目是地震前的预兆是什么?震源和震中是什么?读书写字的三个“一”是什么?……在和其他小记者积极努力地采访后,我们终于查清楚了所有问题的答案,为此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除了让我们收获满满的采访任务,我们还去到了天文展区,看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技术,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走进机器熊猫展位,通过乐高玩具演示,了解了为什么有些房子在地震中容易倒,而有些房子在地震中不容易倒,并且深入了解了地震背后的知识。我和妈妈还去看了天文望远镜,虽然天气不太好,但是望远镜还是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科学知识。

高三科学精神有关例文2。

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其实天底下有许多事,尤其是自然界的奇景,我们在表面上并不能看出它的奥妙,只有深入其中,也许才有可能有机会去一窥究竟!

观看了两期节目,我的感触很深——大自然的智慧我们是比不上的。这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人类不可以解开的谜题,但是只要我们有毅力,或许,我们也能成功!

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其次要有求知的欲望,我观看的两期——《小河里的“金娃娃”》、《离奇的老龙洞》一开始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事件的一步步推进,真相便水落石出。

科学可以消除人们的迷信与无知,在《小河里的“金娃娃”》中村民丁发平在河边捡到的金光闪闪的石头,由于村民的知识面不广,对金子没有正确的理解,所以才把它当作金子,村子里弥漫着“淘金热”,看到这我也有点心动,但是随着节目的介绍,这不过是“愚人金”也就是黄铁矿,因为黄铁矿的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人误认为黄金,故称愚人金。如果不是专家的及时检测,我想村民一味的拾捡这“黄金”必定会浪费金钱和时间,所以我们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不能迷信,更不能盲目从众。

狭义的自然界。它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大自然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更加想揭开她的面纱,在《离奇的老龙洞》种奇怪的红水,令人想迫不及待得想解除谜团,这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和知识!

自然界是巨大的,富有智慧的,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存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一习一科学文化知识,正确把握好奇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走进科学》丰富了知识,因此在闲暇之余可以观看一下,开拓视野!

科技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科学可以丰富知识!世界无奇不有,只有深入其中,也许才有可能有机会去一窥究竟!

高三科学精神有关例文3。

节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迹。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的是恒山上的悬空寺。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一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一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经历千年依然几近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我们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们在感慨之余,多少也应该有所思考。思考为什么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庙宇在风吹雨打、烈日骄一陽一,甚至山崩地裂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筑却脆弱到经不起一丝考验?不是今天的技术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许是因为面对今天的喧嚣,我们太多地关注背后的东西,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的责任。或许我们在研究古人的建筑方法,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骄傲之余,也应该继承他们朴素、纯净、认真、踏实的心态。

悬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为一体,又将美学、力学和宗教融合为一处,不愧于东方瑰宝的美称。诚若明代诗人王湛初游悬空寺发出的感慨万分的诗句:“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设云中。”

高三科学精神有关例文4。

谁凿高山石?凌虚构梵宫,蜃楼疑海上,鸟道设云中。

今天,我看了一集《走近科学》栏目,节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迹。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的是恒山上的悬空寺。让我作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是在悬崖上凿洞,插一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一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一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才真正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

“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和一般寺庙相比,悬空寺规模很小,但它建在连猴子也上不去的万丈悬崖上,又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一千多年,真是人间奇迹!

高三科学精神有关例文5。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一陽一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第六决: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一浪一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切莫重返险地,自投入火网。如有重要物品在火灾现场,要让消防队员拿,非则是送羊入虎口。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七决: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手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手巾、湿棉被、湿毯子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第八决: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陽台、窗台、天窗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

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相信你如果做到了这几点,像节目中讲述的一样,遇到火灾时,也能顺利逃生。

科学的精神作文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20xx年10月20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了“走进张衡、走进科学”活动。

市科技馆馆长一行数人带着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自动记里鼓车等模型及有关科技图片,在鼓乐声中来到我校,受到我们师生热烈欢迎。

在科技馆领导讲话中,首先介绍了张衡的事迹: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他一生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给人类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张衡不仅是南阳人的骄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领导讲话也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张衡对科学的'态度,让我市出现更多像张衡一样的人才,为人类造福。最后也为我校提出了建议:应在小学生学习科学方面多下功夫,像这种有意义的活动要适当的经常举行,从而达到“让小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拥有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的目的。

活动中学生代表也明确表示:要做一个崇尚科学的新一代,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沿着张衡的足迹,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去梦想将来有朝一日,能登上科学殿堂,摘取科学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梦想能在金碧辉煌的颁奖大厅中,身着漂亮的礼服款款走上主席台,接受诺贝尔奖章。

随后,我校四、五年级的学生有秩序地参观了科技图片展,他们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啧啧称赞,时而静静沉思,时而议论纷纷,完全沉浸在科学殿堂之中了。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拓展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而且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使张衡精神走进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激励我们十五小的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科学的精神作文【】

本学期第五单元课文,是一个科技单元。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什么是科学精神。

居里夫人用毕生的精力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把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她的一生都是光明的!她用自己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忘我献身。她刚毅、坚定、执着,她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令人震撼!正因为她具有这样可贵的科学精神,所以她成功了,成为了世界伟大的女科学家!

从古至今,有多少科技人员都在为同一个梦想奋斗着,那便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明代万户的火箭到第一课人在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五号”飞船的顺利升天,到今天的嫦娥玉兔成功发射,历时几千年,是什么让人们坚持着对百年梦想的探索?正是科学的精神。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几千年的奋斗,我们终于成功了。从一代又一代祖国科技工作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科学精神在熠熠闪光:同舟共济、锲而不舍、默默奉献。

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都能从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最终获得了大成就。他们告诉我们: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要有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怀特森老师还告诉我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勇于探索、忘我献身、同舟共济、坚持不懈、见微知著、独立思考、留心观察、敢于质疑……这就是我认识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名言

1、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2、 真理的伟大朋友是时间,她的最大的敌人是偏见,她永恒的伴侣是谦虚。

3、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4、 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

6、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

7、 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杜威

8、 科学的敌人并不比朋友少。

9、 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10、 科学赐予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11、 科学地探求真理,要求我们的理智永远不要狂热地坚持某种假设。——莫洛亚

12、 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杨振宁

14、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5、 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16、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20、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21、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22、 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23、 科学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贝尔纳

24、 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高尔基

25、 科学还不只在智慧训练上是最好的,在首选训练上也是一样。——斯宾塞

26、 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

27、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

28、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30、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

32、 那些没有受过未知事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发现的快乐。

33、 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

34、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35、 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37、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马克思

38、 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

39、 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

40、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是对真理的热爱。

41、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

42、 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前苏联)

4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44、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邓小平

45、 对于科学,敌人比朋友还多。——日本

46、 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

48、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

49、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英国)

50、 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论科学人与科学精神

(张长坪,长沙汽车客运发展(集团)公司,湖南长沙410007)。

摘要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已成为影响企业兴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认为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应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精神构建企业文化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将理性与感情相结合、逻辑与直觉相并重、推理与热情相协调,形成一种共同认可的求实的、理性的、开放的企业精神和作风。

当今科学家事迹_科学家精神_科学家精神

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科学家学习,通过科学家事迹,你有什么感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当今科学家的事迹,希望你喜欢。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在这些科学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25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因为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女科学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吨水、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都叫她“镭的母亲”。因为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没时间看孩子,她都抱着孩子啃着干面包做实验,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科学家事迹_科学家精神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我们能够从他们的经历中学习到许多对我们有用的事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科学家研究解决问题的事迹,希望你喜欢。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在这些科学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25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因为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女科学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吨水、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都叫她“镭的母亲”。因为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没时间看孩子,她都抱着孩子啃着干面包做实验,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科学家事迹_科学家精神_科学家精神概括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每一个科学家都值得我们敬仰,通过科学家事迹我们能学习到许多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科学家事迹概括600字,希望你喜欢。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在这些科学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25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因为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女科学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吨水、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都叫她“镭的母亲”。因为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没时间看孩子,她都抱着孩子啃着干面包做实验,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注: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次版,第49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古已有之,它们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延续到近代,二者的互动互进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本文将以近代启蒙运动作为分水岭,就启蒙运动之后的发展状况对这两种精神进行相关论述。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是近代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温床。(注:韩文甫,赵红光,成月季:《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河南社会科学》第3期,第73页。)而所谓科学,是指在理性的指导下,用实验与逻辑等手段,不以主观愿望和价值选择为转移,实事求是地探索自然界的本来面貌,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形成系统的知识。(注:李连科:《发动机与制衡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社会作用的不同互补》,《光明日报》,204月23日,第4版。)由于特殊的文化历史渊源以及科学所具有的这些属性使得贯串于其中的科学精神有着三个方面的特点:1、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为前提,以物为尺度,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追求客观世界中的真;2、推崇理性至上的原则,往往借助于逻辑的、数学的和试验的理性手段,以求达到对自然世界的严密把握;3、科学探索无禁区。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可以涉足其中并一直深究下去。从总体上讲,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崇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的强大作用,重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就现实生活而言,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的精神动力。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研究才能不断地获得突破,科学技术才能取得持续的进步。人类摆脱蒙昧状态和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都与科学精神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足以证明,无论是在昨天、今天还是明天,科学精神都将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思维指向。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注:韩文甫,赵红光,成月季:《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河南社会科学》年第3期,第73页。)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探索有禁区等。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该怎样”的问题。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可以说是承载和导引人类社会前进的两条轨道,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条,社会就无法顺利前进。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从历史上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宗教、神话与医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是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一开始呈现出的是相互交错、交相发展的融合态势。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虽然与神话、宗教渐渐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它总难以完全割舍同形而上思辩等人文观念的联系。就科学的现实形态而言,科学知识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包含着人文的意蕴。即使从近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来看,它们也同是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人文精神首先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科学精神紧随其后,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二者的紧密结合为人们推翻宗教神学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指向。实际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有学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发动机与制衡器: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机车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制衡器,动力系统非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是起到了这种制衡器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

但自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以来,随着宗教神学统治的溃灭,自然科学的振兴,西方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以空前的速度在推进。这一时期,作为科学精神外在表现形态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变化越来越使人类感到极大地满足和折服。在巨量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实惠,从而使得人们对科学知识推崇备至。于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分离倾向便开始滋长。19世纪末,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更是把这种对立推向了极端。其结果是自然科学逐渐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而人文科学的阵地则逐步陷落。这种思潮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直到今天,许多国家仍在艰难地进行着人文学科的重建和弘扬工作。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公开对立,进而造成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单向度发展。确切地说,这种对立直接引发了两种极端思潮的产生:一是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一是人本主义。就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而言,它大致包含着以下内容:第一,认为自然科学知识是最精确、最可靠的知识,是其他科学的典范。第二,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唯一正确和有效的方法,是一切认识方法的楷模,应该应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第三,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推广至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包括人生问题。(注:杨寿堪,李建会:《现代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走向》,《学术月刊》,第11期,第9页。)而就人本主义而言,它主要表现为以非理性主义观察问题:在人性问题上,以情感欲望、本能冲动、无意识等规定人的本质,认为“人是神秘的”;在认识上,以直觉、体验、信仰作为把握世界的途径,认为直接体验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在本体论上,以意志、非理性的生命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神秘的“实在”,等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割裂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补性和内在联系。科学主义推崇理性至上和科学的至。

高无上的地位,贬斥关于人的价值、尊严的所谓空洞口号,片面主张知识就是力量;而人本主义则鼓吹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和科学进步,主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个人本位和个人中心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滋生无疑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近代科技革命以来,从科学主义延伸出来的对工具理性(科技理性)极端推崇的态度,使得人类在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隐含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上的每一重大理论突破都导致了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和新产品的问世,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认识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这个由科技打造的世界中,人们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强大因素,并且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与此同时,伴随着伟大的科技成就,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悄然来临。工具理性(科技理性)所倡导的对自然缺少人文价值关怀的征服引发了一系列对人类命运产生不良甚至致命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失衡;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导致了贫富分化的悬殊,社会结构的失调,个人本位的膨胀等;在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导致了拜金主义的盛行和道德滑坡、人性的扭曲等。

而与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相对立,人本主义基于人们对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失望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本主义者将一切危机都归因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理性和科学精神,大肆宣扬非理性主义,极度夸大人文精神的作用,并不加分析地将战争的残酷、机械文明的非人性、核武器的恐怖、环境的恶化等完全归罪于科技的发展。在人本主义的倡导下,甚至出现了一股反科学的极端思潮。人本主义的张扬无疑是片面和肤浅的,它宣扬“以人为本”,却恰恰没有看到隐藏于科学技术后面的真正主导因素是人。就历史的发展趋势而言,人本主义的倾向同样是不正确的,受其影响将会导致人的理性的缺失,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这样的后果也无疑会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分离所带来的人类普遍的价值危机已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实际上,现代科学危机或现代文明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丧失了它的人文意义,是科学对人的存在的忽略,是科学对自己所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的遗忘,是科学观中人文精神的衰微、科学技术非人化应用和发展的结果。(注:辛继湘:《人文价值-科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教育评论》,第2期,第34页。)因此,为了人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发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事实上,正如人类自身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一样,人类文化同时包括着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类精神同时也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它们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由此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方法和力量。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才能获得不断进步,从而也才能在物质上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而科学技术只有在人的调控下,在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导引下,才会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积极正面的效应,缩减负面影响,从而真正造福于人类。因此,在科学精神中充分融入人文精神是决定科学命运和人类自身命运的关键。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人类真正地认识世界,全面、合理地把握世界,并达到求真、向善、审美相统一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建设发展中,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会造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失衡、失序。当前,我们已跨入了21世纪,审视上一世纪的不足之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新世纪相融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这意味着,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当然,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一种精神对另一种精神的消解,而应当是二者的协调互补,共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融合,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把握好影响二者融合的种种因素,从而才能在实践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二者的顺利融合创造条件。就现实情况而言,影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因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因素。

当前,人类社会已普遍意识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重要性。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对话等,正是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具体表现。

现阶段,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融合更有了令人乐观的前景。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时代的主题,这就在客观上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条件。“知识经济”的实质不仅是经济的知识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知识化。知识经济时代所追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更意味着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一个社会只有在拥有无数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并使得劳动者普遍知识化之后,才能实现国家的“知识经济”化。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实践的经验、技艺和能力等。可以这样说,知识经济时代所重视的不仅是“智商”,“情商”也应是这个时代的重点。其次,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进行自由的交流与合作。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各自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促成崇尚科学精神的西方文化与崇尚人文精神的东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拓宽了渠道。不仅如此,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带来了大量的科研课题,这些课题提出了大量人文社会方面的问题,推动着科技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关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文问题,从而在科技活动中接受人文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在了一起。最后,知识经济时代从总体上讲倡导的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佐以合理和必要的人文关怀。可见,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成为可能,还将成为必然。

(二)不利因素。

从历史的渊源来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不是从来就分离的。它们的分离抑或对立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为了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再度融合,我们应当找出影响二者融合的不利因素,以做到有的放矢,为二者的融合扫清障碍。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不利因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2、物质生活条件不够充裕。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尚未达到普遍富足的程度。尽管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但直到20世纪末,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依然在为解决吃、喝、穿、住等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奋斗,许多人甚至远未脱离贫困。瞻前顾后,在科学精神指导下获取物质财富依然是人类首要的追逐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作用的科学精神成为了人们首先推崇的对象。而看似只能带来“精神食粮”的人文知识及其精神则自然地被置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3、社会制度存在弊病。现阶段,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制度呈“单向度”的发展趋势,始终是围绕追逐和保护垄断阶层或资本家的利益来制定的。在这样的制度体系下,人们所做的一切都以最大化实现资本家的利润为目标,一切都以利润的赚取为中心。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下,对物质利益的无限追逐成为了人们工作的唯一目标,能够比较立竿见影地引导科技进步并最终带来物质利益的科学精神无疑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首要对象。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体现得比较含蓄的人文精神则被科学精神的大潮吞噬的了无踪影。现实生活中,社会制度存在着弊病,它导致了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的消解,并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被束之高阁。

4、教育学科设置、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资金投入的偏颇。近代以来,教育在其进程中深受科学主义的影响。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人文学科的领地日渐狭窄,不仅在学科规模方面人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低,而且在教育资金投入方面,对人文学科的扶持力也越来越弱。此外,教学方式上,也多采用“唯理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偏重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义,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较忽视沟通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较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这种“重理轻文”的现状使得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最终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走向了背离。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对上一世纪科学危机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必要性,从而为二者的再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而延续上一世纪的科技成就,人类社会迎来了倡导协调、持续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就更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再度融合成为了可能。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迄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主、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在当前科技发展迈向纵深的时代背景下极有可能发挥越来越大的干扰作用。因此,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冷静分析问题,思考在机遇与挑战中怎样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创造条件就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形势下,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才能将人们从物质匮乏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也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创造前提条件。毫无疑问,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就意味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但必须注意的是,现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力求在更尖端的科技领域获得突破,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从中谋求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人类在加强科技领域的研究的同时,应吸取以往的教训,将人文精神介入到科学研究中,在实践中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为科学研究指引正确的方向。

(二)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发展。只有改革现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将“单向度社会”纳入平衡发展的轨道,人们才有可能在合理社会制度的规范和指引下,充分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在具体措施方面,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将宏观指导与微观调控相结合,对本国的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加以引导,完善监督机构,并以严格的行政执法为强制性保障,严厉打击和控制违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带有强制性的意味,但这至少是较为可行有效的方法。

现有不合理的学科设置、教育方式和教育资金投入,使得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相对立,这是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背离的重要因素。在已经意识到学科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努力调整学科配置,学科设置不仅要适应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还要顺应人的精神完善的需要。教育课程不应仅仅被当作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更应该被当成发展学生对伦理道德、文化精神和美学价值的认识,以及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手段。此外,在加大人文学科的教育份额的同时要加大人文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人文学科缔造较好的学习条件。最后,在教育方式上,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素质教育。针对这个问题,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给世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和谐”,提倡“和谐”之道,这在今天看来,极具时代意义。美国著名科学家a.彭齐亚斯1995年出版的一本书就叫《和谐:信息时代的商业、技术和生活》,他认为目前人类正在由质量时代走向和谐时代,它所指的和谐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和谐”是一致的。在现代社会,素质教育提倡的正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因此,应该尽快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成为连接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从而在人的思想根源上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参考文献】。

[2]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韩文甫,赵红光,成月季.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河南社会科学,2002(3).

[4]孟建伟.新世纪: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前景[j].新视野,2001.1.

科学精神的名言

1) 科学家一旦做出成绩,就应该忘记自己所做的事情,而经常去考虑他应该做的事情。---费希特(德国)

2)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马克恩(德国)

3) 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爱因斯坦(美国)

4)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美国)

5) 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爱因斯坦(美国)

6) 科学决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了的书。每一项重大成就都会带来新的问题。任何一个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出现新的严重的困难。---爱因斯坦(美国)

7)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爱因斯坦(美国)

8)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美国)

9)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布莱希特(德国)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亚里士多德(希腊)

10) 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除非我们热爱真理,我们便不会认识真理。---帕斯卡(法国)

11)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帕斯卡(法国)

12)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13)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美国)

14)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爱因斯坦(美国)

15)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爱因斯坦(美国)

16)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爱因斯坦(美国)

17)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希腊)

18)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希腊)

19)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亚里士多德(希腊)

20) 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希腊)

科学家事迹_科学家精神_科学家精神材料按

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每一个科学家都值得我们敬仰,通过科学家事迹我们能学习到许多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按议论文,希望你喜欢。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在这些科学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曾获得过数次诺贝尔奖,得到很多国家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她刻苦钻研,永不满足,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放射元素镭。镭,是她一生中轰动世界的发现。

虽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过阅读这本书,却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镭,居里夫人要将矿渣一锅一锅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搅拌;一瓶瓶地倒进倒出、一丁点一丁点地结晶。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尘和酸液染渍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熏火燎,眼睛流泪,喉咙刺痒……就这样,她整整奋斗了45个月,1250多天,这是多么繁重的劳动,需要何等坚韧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闻名的学者,又是名副其实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孩子的母亲!

居里夫人辛勤地开垦了一片未曾开发的园地,最后终于取得了近代科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发现放射性元素镭。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

因为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在女科学家里,她是独一无二的。她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700吨水、100吨化学试剂才发现了1克镭,人们都叫她“镭的母亲”。因为居里夫人忙于实验没时间看孩子,她都抱着孩子啃着干面包做实验,她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院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俗话说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一代”。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