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总结(优质14篇)

时间:2024-01-06 05:41:29 作者:笔砚 毕业论文

教师总结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开始重视教师总结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教师总结范文。

转变教师角色论文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在过去的师生关系中,老师被认为是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与话语权的,服从被认为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所应该做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被认为是真理,是不容置疑的。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就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由服从变促进,由专制变引导。

关键词:促进者;引导者;赏识者。

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教师应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而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

一、师为生纲变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师严乃道尊”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还存在。它制约新型师生关系。不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那么,教师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教师的角色与以前的不能一样要发生改变。例如:一次上课,我刚步入教室一看,映入眼帘的是:讲台上还有很多粉笔头、塑料袋和纸片,我一下子就生气起来,难道他们不怕处罚吗?我真想用班主任的权威,拿今天的值日生开刀,来个“杀鸡给猴看”。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吗?不是。如果我真的处罚了值日生,那么,扔碎纸片的现象可能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不会持久。于是,我亲自打扫卫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化学生,不再是只有服从,言而必听,让人生畏的老师,这样同学们就能感到老师真实可信,值得爱戴,有什么话都愿意跟老师说,遇事愿意让老师帮着拿主意,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平时其实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喊学生拿东西,也许学生在家不会拿,但是学生却把你的话当做圣旨一样。你的生气往往也会转化为一种集体生气,学生把老师当做了他们一天的“心情晴雨表”。作为教师,功利主义的“权威”。不是因为有了“教师”这个“权”,就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也不是因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威严一些,就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权威的老师。而是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沟通,与他们的平等式的相处来建立起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不是靠单纯的命令或者是打骂。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服从”于老师。把以往的老师威严转变平等式的`关系,促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教育才有促进,才富有实效。

二、授受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对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利。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我第一次教学,面对学生,满腔激情,讲解很多,结果学生不理解的知识也多。我奉献出我所有的真心,去传授知识给他们。学生却抱怨听不懂,我很苦恼,后来请教同事,转变方法,改变自己的角色,无论在课内课外,我努力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表扬、或给予安慰、或给予提醒……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快乐起来,也促使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生也给了我很大的回报,他们亲近我、听从我、关心我、爱戴我。角色的转变,让上课互动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在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而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者。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欣赏者。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许多的新鲜事物,如电脑、互联网、电视、漫画书等,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思维与视野的前卫与新潮,这些因素也带给他们表现自我的胆量与勇气。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当面指出教师的错误,他们可能会为你的教育教学提出许多批判的观点,毫不保留地宣扬他们的观点与建议。这种时候,如果一位语文教师不能摆正心态,以宽容的心去听取甚至是采纳这些建议,就会为学生在课堂的“卤莽”而斤斤计较,既伤害了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也磨灭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形象与威信,到最后也只会导致自己固步自封,不能前进。因此,改变角色,教师积极转变心态,在现代教育中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在课堂上,特别是课上,教师如果能奖赏孩子,孩子们会因此而兴高采烈,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了我们机会,也给我们以挑战,要想当好教师,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具有综合素养的教师。

参考文献:

[2]鞠献刊《教师素质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3]刘琼萧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现代企业教育18期。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盘锦市实验小学辽宁盘锦124000。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而二者的关系构成了学校教育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师生关系反映了人们身份不同的认识,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处于绝对权威地位,为了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的传授需要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上进行客观认识,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意志。把授课当作了教师自己的表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为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为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在各自视界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达成相互理解,构成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交往的关系。

1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

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的。因为师生关系的性质是班级体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课堂中建立起来的情感和关系决定着班级风气,又影响着以后的课堂教学。

首先,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论文范文)比如:“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学生相处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师生关系日积月累,会对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

其次,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即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强调的就是在教学中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同时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每个同学的不同需求,注重个别指导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倡导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式的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此时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所以教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能越位。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此时的任务是更多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探究是需要教师的导航的。学生在探究中对某些问题产生起分歧时,教师不不能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和导向,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学生是感悟者,学生独特的感悟是生命的火花。是教育追求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怀着宽厚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独特的感悟,学生越学越有劲,越说越具体,越概括越简洁。小组之间的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把他放到更大的群体中。在这种师生、生生相互之间的多向交流的状态下,学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就会对原先的的问题产生一种顿悟。这是小组合作探究有了实际的意义。

3在沟通、“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是生计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被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生成与创造。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全方位的沟通。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在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他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角色的改变,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也正是从互为主体的交往对话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对所学的东西达成共识,真正拥有知识,,并且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和体验,也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面实施,它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所以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和地位。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应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课堂教学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对于课程发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来说,要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各种新课题的研究者,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1.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

以往,很多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其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能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关于教师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成长环境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上七年级unit9《howwasyourweekendsectionb》时,我通过用学过的句型“whatdidyoudo?”要学生单独上黑板,用画简图的游戏形式来操练,表达一些动词过去式短语,而另外一些同学则用“didyou...?”这样的句型和动词词组去猜,当时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这个“动”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画了图,写了动词词组;第二是每个学生兴致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我只是坐在台下欣赏学生的活动,在恰当的时候点评、纠错。在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时候,我的教学任务及内容(特殊疑问句“whatdidyoudo?”,一般疑问句“didyou...?”及答语“yes,idid.”“no,ididn&apost.”,否定句“ididn&apost...”)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了,并运用得十分自如,我非常有成就感。

2.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教师讲授得越精细、充分就越好的思想是错误的,那种认为学生要安静,老师讲、学生记的观念也非改不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有教科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各种新的信息,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帮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帮助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是小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况,令自己措手不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合作伙伴与帮助者,在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差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困难时,随时准备伸出帮助之手。要非常注意课堂上持不同意见、看法的同学,非常欣赏有创新精神的同学,当他们在创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有困难时,要是他们友好的帮助者。

4.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新课题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是把专业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大多都是墨守成规的,教师几乎不参与教学研究工作。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教学活动没有创新,得不到提高和深化,教学与教研相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极其不利。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将产生新的课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和解决。教师应该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课题的研究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的课改,推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并运用于实践,做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5.由《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调查表明,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教。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运作上有较多的空间。新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不仅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具备创设校本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校本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应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或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学生专业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

转变教师角色论文

摘要:新课改对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新的学习转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未清除的遗留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能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坚持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原则,适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角色转变打造新型。

新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型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型学习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吹响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号角,《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问世,给我们带来了新课程课堂改革的生机。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能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适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本文针对当前的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了初步的探讨。

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语文教学总是老师以讲读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现成的结论。这让学生被动的死记硬背,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感悟、发展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宰者,具有最高的权威,高高在上,脱离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好多教师认为自己的话学生必须言听计从,一旦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就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培养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语文教学的新原则。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教学原则。

民主教学原则。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

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激励原则。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在学困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主体参与原则。传统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由“学生”决定“教法”,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学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以管理者身份出现,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本来就是不懂事的,本来就需要教师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等等。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培养了一批批平庸的“标准件”。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从而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受益颇多。

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讲了多年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在“主演加导演”式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不可能成为主体,而只能是被动学习的客体。新课程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引导者。所谓引导,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是引导,而不是强制。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

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没有教师的充分参与,没有教师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无法想象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要不断学习、培养、提升自己广泛地、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由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开发者。

总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它呼唤站在改革浪潮前沿的一线教师们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特点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良好品德的促进者、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

转变教师角色论文

摘要: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基础平台,它是典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微观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深化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和研究,科学地规范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的教学基础平台,它是典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微观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深化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和研究,科学地规范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点还存在着误区,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制约着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内涵以及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教师角色指的是在与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变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殊角色。它是具有社会规定性、规范性和示范性的行为特征,教师扮演着的社会角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研究教师角色问题既可以帮助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正确的评估教师,提高他们做教师思想工作的水平,也可以帮助教师增强角色意识,帮助教师认清自己的地位、任务,顺利实现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研究式教学模式下角色的新定位是刻不容缓的问题。1.教师角色代表的是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地位也就是教师权力和责任的集合。这里的教师权力指的主要是作为专职教育者所拥有的自由权,教师责任指作为专职教育者所必须履行的特殊社会责任。2.教师角色蕴含着对教师的期望,某种社会地位一旦被承认,与它联系的角色就会出现,同时逐渐产生了社会或者群体对角色行为的期望即角色期望,作为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师,社会对其期望值较高,甚至过于苛求。3.教师角色行为的产生。教师角色行为是指教师按照教师角色规范所实施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时刻担当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会产生角色意识,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这一角色。4.教师角色是一种心理需要,当教师产生了相应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认同并亲身实践后,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将社会的角色期望要求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形成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外化为符合社会期望的角色行为。5.由于不同的时代里面,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变化发展,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展。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基础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化。语文教师角色从属于教师角色的范畴,语文教师的角色期望以及角色行为不仅要符合教师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规定,更要作为远程开放教育课程的子概念,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必须服从语文学科的特征,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了解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等。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级内实行民主性策略。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方式能够有益的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在充满信任、宽松以及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扬个性。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如果不细细的体察,是无法感受到这种情感的,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中间,走进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最可靠的朋友。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以及活动的产生、班干部的决定要以民主的胸怀,充分尊重学生的集体决定。

2.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行自主性策略。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参与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应该自己去动脑来获取知识,才能发展聪明才智,发挥自主性。

3.关注学生发展,实行激励性策略。

赞赏是一种接纳、认同以及肯定,要求教师看到学生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平常的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进步。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向上的健康心境。要及时表扬由创新意识的学生,来激励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远程开放教育中研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还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都要依靠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该谨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一教学理念,把学生当作独立、鲜活的个体,变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而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对话者、合作者和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向是为了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下,能力得以提高,经验得以积累,学业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

一由知识的灌溉者转向教育的对话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角色。为了完成这个转变,语文教师要确立两种意识。一是确立民主意识。二是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性,即确立人本意识。学生不是被动地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以全面发展其能力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堂目标,即从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传输向“三个维度”目标转变,即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论”的转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到“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去学”的教法与学法融合的转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不应总是居高临下,而应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独特个体。作为教师,践行“人本意识”的重要举措就是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势利导。

这样,个体的精神境界、个性品德和语文水准将得到完整的提升,个体以志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得到可靠的保证,生命就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获得抵达人性深处的灵魂之优化,语文教育才会成为真正的生命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于是,有了各抒己见,讨论辨析,有了发现质疑……从而带着更多的疑问迈向新的台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二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向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代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注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要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育者个体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认同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老师应对学生报以朋友般的热情,而不应以教授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要去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创造能力,放下绝对权威走进学生之中,你才会发现学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帮助学生去抓住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向一个合作者转变。

三由成绩的裁判者转向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首先,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其重视其中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其次,语文学习具有显著的内隐性特征,从对优质言语作品鉴赏和玩味到对语感素质的积淀和过程,其细微的进步需语文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关注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对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和赞美,并以饱满的信心去保护其成长所必备的和谐健康的氛围。再次,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从课程始点、过程和终端多方面地去关注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估每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个体的差异,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给学生提供合脚的鞋!”强调师生角色分工的重新定位,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以及认识自己后做出的自我调节、自我选择,制定自我发展的目标,通过教师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精神,逐步形成认识自我、策划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弱势得以转换。

转变教师角色论文

摘要:从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和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中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角色;学生的引导者;学生的激励者;教学的研究者。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着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先制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然后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这样就造成了信息交流的单向传输,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彻底的“应试教育”,使教师成为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因而,要促进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统向重发展转变,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导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探究方法和步骤。

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给学生抄写生字、词语解释,接着给这篇课文分段,写出段意;然后,逐字、逐句、逐段地讲述整篇课文,再归纳中心思想,最后讲解课后练习题,整篇课文到此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说理互动,共同发展。同样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应让学生先预习课文,解决以下的问题: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课文哪几节是记念刘和珍的,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加深了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作者为什么将写作动机放在前面,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这样,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师成为学生的激励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励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存在霸王作风,动不动就大动肝火,轻则用言语挖苦讽刺学生,重则体罚学生,这些恶劣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激励者。教师要由关注学生学问性知识学习转变为关注学生体验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在与学生课堂的相处中,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称赞学生,用鞭策、激励和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建立自尊与自信。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提高、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课的独到与快乐,让学生在充满激情和新鲜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激励学生:(1)破题激趣,先声夺人,把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变成向往的乐园。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年龄特点。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课程魅力四射,自身乐在其中,受益无穷,学习欲罢不能。(2)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一些看似很枯燥的说明文,学生不愿意看,可引导学生说,学生对说感兴趣,自然就想说,想说就会多说,多说就得到多的练习。练习越多,自然就会说得越好。

三、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实践教学,也要。

为理论发展作出贡献,还要在实践中体现自身的理论反思。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实施新课改的效率。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由凭经验转变为凭科学,这样才能完成由“教书匠”“语文傅师”向“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偶然性的联系,能够在教师那里不断地形成新的专业知识。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在这种情境中能够体验到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的欣喜。语文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加入到研究者的行列中,研究学校职能的变化,研究教师评价的变化,研究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学的这种多样性、变动性,最终让教师成为一个决策者,而不再只是执行者。

今天,整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教师应以更开放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细致的态度来推动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m]。广东教育出版社,.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2]。

浅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论文

摘要:自主创新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以优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做呢?笔者认为:首先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其次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手段。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改变评价模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在的结论,对某一定律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个假设进行肯定或否定……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的掌握,而是去获取,即靠努力获得,因此,知识就变成信念。”所以说,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在探索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老师们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积累不少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困惑。针对这一客观现实,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谈几点体会:

首先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此次课改和以往的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教科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要敢于放下架子,关注自己的学生。过去的历史教学偏重于抓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然而,历史学科的功能决定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我首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打破常规单一的主观备课形式,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采用多方案、多策略、多假设、多收集资料的方法,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案。其次,课堂上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我在上初一新教材《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播放汉武帝的录像,并指导学生自编自演了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短剧。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参内容的直接呈现,现在要转变为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主动探索,从而把握文本,吃透文本;让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发现型。在教学中,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课堂的主体应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设相应的情景十分必要,像松软适宜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芽一样,创新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创新的课堂要求我们采取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创设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新始于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沿着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学生会提出一些无价值的、幼稚的问题,教师要温和、巧妙地将其引到更深的层次,决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是加强学法指导,转变评价模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们教师大多数只重视自己教法的多样性,很少研究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讲的过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效果,看中的只是最后的分数。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学习。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此外,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僵硬的定势,急功近利,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也便成了考试的机器,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几乎不可能。在新的课改中,我们不妨尝试引入些新的评价方法,比如,开学初,我们为学生设计并发放了“历史伴我成长学习记录袋”,学生可将平时的个人代表作品、活动课表现、课堂发言(次数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作详细记录。先学生自评,再小组互评,并如实地将结果填入记录卡,这些都可以算作平时分记入学期总分,学期结束时老师可根据记录卡结合考试的成绩作客观的总评。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既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良好习惯。现代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观点。

当教师给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后,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创造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自主学习风格,把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师角色转变探讨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应该有所更新,转变自身角色,转变师生交往方式,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

作者:李艳华作者单位:扬州科技学院(筹)高邮学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这一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笔者根据从事数学教研工作的实际,结合当前形势,就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转换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教师应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就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在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锻炼并具有开放校本化课程的能力。

如在教学“第几”这一小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学校的小礼堂(或直接在教室进行也可),每个小朋友根据手里的“电影票”来对号入座,教师做查票员,提出问题:“某某小朋友在第几排第几号?”“第几排第几号是那位小朋友呢?”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形式,使学生不仅切实的感受到自然数的序数含义,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如在“分类”这一小节的教学时,课前可以先让孩子们从家里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件,上课伊始,把所有小物件都堆放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然后指导学生们按小组按类别整理,如生活用品类、学习用品类、食品类、玩具类,等等。再提出要求每个小组将自己组中所整理的物件再更仔细雨地清楚的分类放好,操作后小组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出现的情况会是将生活用品类可能是将衣服与用品等分开,学习用品类是将书籍与学具等分开,玩具类将小猫、小狗等分开……。这样的设计,暗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扩大了取材范围,从生活中出发增加了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书籍、衣物、食品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思考空间。

教师通过类似以上形式的课程开发,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使学生从充满操作性、探索性、创造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在信息技太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课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了,“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了。好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怎样去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2][3]。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论文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及全球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新一轮的课改,在这种情形下稳步铺开。我校在晋升为省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注重了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改变。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学生的主动学习下,已初具一定模式。

一、教师是促进者。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在改革中发生了循序渐进的变化和改革。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存在。教师“一言堂”已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尤其在课改下倡导的“高效课堂”。学生是新时代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中初步形成。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强迫他们灌输知识的“奴隶主”。只根据教学实际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前教师为“主宰”,对知识讲解。学生只“看花”,从来也不“绣花”。理论和实践严重地脱节。造成了课堂秩序好,而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远远不够,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例如,当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体育的重要性》的探究中。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找资料,做讨论,写调查,去展示。我作为教师,我的角色不是包办代替,而是促进者。我可以对学生的调查给予支持,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补充,对学生的展示给予指导……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动脑,合作的成果,他们记得牢,而是能够有创新。在展示报告会上,学生自己的组织有序,编排恰当。对于不足之处,教师指出提升空间,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整个过程学生学习积极踊跃,而不是乏味被动。教师是促进者,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听之任之,那就失去了促进者的意义和功能。对学生的指导失误,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误。所以,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是“不教”。如何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才能做到的。

二、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将来的生产者,是未来的各行各业的主力。如今,他们人生的规划,专业的选择,和将来所从事的行业,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引领,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各科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学习的意识”;“合作团结的品质”……所以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这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这样的优良品质和素养。如今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组合已不同以往。独生子越来越多,孩子的个性越来越强,如何在班级与同学与教师进行正确的交流合作是每个学生面临的心挑战,也是教师研究的新课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人生遇到的情形也变化多端,孩子如何以一个平衡的心态对待“不平衡”的问题?教师就是这些问题解决的引导者。例如:在我们班级,一个学生的母亲过早去世了,我就关注他,安慰他,更鼓励他,告诉只有活的人生存得更好才能让去世的人安息,妈妈总是注视着孩子的生长。只有积极阳光地对待生活,生活才会以热情和明媚回报你。这位同学逐渐调整了状态,全身投入学习中来。其他同学得知此事,也以此为例,更加珍惜自己的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孝敬老人。

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时,我也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创设鼓励轻松的情景让学生模仿,先让他们模拟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因为……所以……”,再让他们发挥填充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逐渐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锻炼了他思维组织能力,更使运动技能和智慧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往往能达到“高效”。我校的改革中,推出“20+20”的教学模式;也推出了“三全六学”的教学模式,目的都是让学生有要展示自己。就我教授的体育学科也如此,让学生有语言输出和语言积累,再转化为体能演练。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做主人,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教师是一名“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师是主导者。

曾经在某篇文章上读到这样的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上课时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实质上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学生是跪着的”。()这话体现了教师的权威性和专制性。如今的教学课堂不在是这样的模式了。因为这样的模式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舞台上学生是“演员”,剧情的展现由“演员”来完成。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往往把一部分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播,在课改推行过程中,我校推行了“学案”导学。在学习新课前把重点难点,由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逐一进行展示。教师对于学生扩充的知识给予认可或改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学习的任务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分体现了学生展示自我,充实自我,成就自我的理念。教师是主导者,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撤出来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知识获得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是活跃充实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者是民主自由的学习者。

教师在课改下的角色转变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不仅转变的是“角色”更是“观念”和“意识”。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往往收获到更好的效果,与其紧紧扼住他们的喉咙,不如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必要适时的,不能出现“管得过死”或“完全不管”的两个极端。

尽管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但我也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和科学做法。在我校示范课中马舒怀老师所讲解的“时态练习”给予的指导就十分适当。这节课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她首先以习题为授,让学生讨论完成,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分成类别,学生表述,不精练的地方,由教师点拨指导,在精讲精练总结后,再由学生运用总结的“口诀”处理相对的难题。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我想体育学科的发展空间会更大,因为我教授的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天性好动。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原本很高。如果引入竞技元素,他们会在竞技中获得德育目标。

四、结束语。

是课改的需求,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现实的需求,教师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转变,带来了高效课堂的生成,带来了学习兴趣的提升,带开了学生学习的专注……教师角色的转变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的取得,所以,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确实要把“角色的转变”落到实处。

浅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论文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都要做很大的转变。这就要求体育量要打破旧观念束缚,解放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要求。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实践层面上拉开序幕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这一轮空前的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全面提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真正适应新世纪基础教学改革和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

1、教师应转变成才观和发展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2、树立新型师生关系观。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练”、“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由老师摆布受老师灌输。学生的技术技能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地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因此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由以往的居高临下转向师生平等从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仅能言传也要身教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现在的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而养成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这一点首先要从对体育老师因中小学生亲敬而模仿开始。

3、形成教材创新使用观。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把教科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师只能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旧教科书本身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特点,从而使体育教科书成为学生最不喜欢阅读的课本之一。根据新课程理念体育教材要体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地区特色。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展示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成为具有个人特色的校本教材。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体育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搞一些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广播体操及拔河等比赛让学生把课中学到的技术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发挥出来。通过活动学生们的形态、神态都有明显的好转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创编一些基本的技巧组合。

所以说新型的体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做到用活教材、开发教材。

4、实行科学评价观。

长久以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几项指标定量分析只见分数不见人这样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缺陷.是不科学的。它漠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运动兴趣和上升幅度。因此是不科学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培养体育人文精神,由此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树立正确评价观。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评价的时候既要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定还要有学生对自己进行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最终使评价民主化、科学化。

例如:在50米跑的考核时我们不是简单地看学生能跑多少秒,然后相应给他们的分数,而是根据他们上下学期或上下学年成绩提高的幅度,再加上这次考核的绝对成绩进行综合的评分(学生要建成绩档案)。又如:技巧的考核,一改过去教师单一打分的做法而采用教师50%,学生互评30%,学生自评20%的综合评分或者采用’“我真棒”、“我能更好”、“我要加油“、“我要努力”“四种鼓励性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更能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后进生看到进步的曙光尖子生朝着高峰前进。

5,重点转变观(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的创新就是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把学生的智能发展弓响最高水平,把学生的本质力量激发出来培养出全面发展有个性思维的新型人才。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立志追求,不懈探索实践和倡导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革新了教育的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旧制.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作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基础。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有着特殊的育人优势,更应顺应教育发展的主流,去积极革新创新出具有现代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对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活到老,运动到老。只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给我们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玛雅科夫斯基说:“你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教师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为这样的榜样。”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论文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了让学生能掌握知识,教师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可教育的老慢差费现象却一直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顽疾,对此,教师不满,学生厌倦,却又长期不能纠正。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认识到: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地舒展。这也就要求教师的思想境界和素质同步不断提升和自我完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活动。我认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以人为本,由对学生单纯的传授知识向提高全面素养为目标的转变。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真正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更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二、全方位互动,由单一研究教学方法向开放式引导学法转变。

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应仅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更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

并在教学过程中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我们可以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开展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形式都可以成为教学形式。

例如,七年级下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走进戏曲天地”,我就将这堂学习搬到课外。周五,我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下周日班级活动时要表演。学生顿时沸腾了。到了周日,我让班长列一个表,给学生的表演评判打分。同学多多少少都会了一些,并且剧种多样,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评判打分时,他们讲的头头是道,有依有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比如戏曲的几个剧种;京剧的角色;每个剧种有代表行的人物,这都是他们潜移默化的学到的,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现了新的理念。

三、课程评价的转变。由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察能力为主转变。

课堂教学的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转变了,课程评价的基准也要变。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衡量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有的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方法,不是以点代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的“表扬”、“赞美”学生。而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教育教学形式手段的丰富,随着我们不断的课堂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超越自我,超越过去。让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和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