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未来的乡村 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03:32:57 作者:琉璃 心得体会 最新未来的乡村 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优秀8篇)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致谢。其次,致辞致谢应该言简意赅,避免过分繁琐和啰嗦,让表达更加清晰和易懂。最后,希望这些范文对大家在写致辞致谢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未来的乡村篇一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让我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未来社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基层工作有了新的想法,下面我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是优化”智慧社区”小程序,提升精细精准服务。未来社区是让居民居住更舒适、出行更便利、生活更智慧。通过学习瓜沥镇七彩社区在公共服务、智慧治理等方面的经验,我们拓展“三位一体”网格化服务功能,优化“智慧社区”小程序,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充分利用“说事墙、回音壁”、“掌上-智慧社区”等载体,及时处理解决好辖区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精准服务。

二是丰富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打造未来社区,是今后社区的大事,而文化是凝聚社区居民的灵魂。塘栖村通过建设文化礼堂、开展民俗活动、打造非遗品牌、选树文明典型等举措以及开展“千家宴”“千福宴”“千寿宴”“千禧宴”等一系列全村性喜宴活动,融洽了邻里关系。我们可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利用好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开展开展“魅力花都公园城市书香临夏阅读悦享”全民阅读活动、“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基层大讲堂”和,绽放青春“小红星”公益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互帮互助、共享共荣的人文关怀氛围,达到多一场活动,少一些矛盾的效果;调动群众积极性,多组织邻里活动,让小区居民熟悉邻居,发挥好居民小组力量,发动群众让群众自治。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引导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社区事务中。

三是以案例说清事实,从道德法律促进和谐。通过学习枫桥镇,借鉴枫桥法律主播的模式,将小程序群众反映的重复案例,群众中热度高的事件,通过新媒体,邀请法律方面专业人士,共同讲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法律层面的归属。达到让群众明白矛盾处理的程序,避免街道社区在处理不在权责范围内问题时导致无法解决,而让群众引起的误会。

未来的乡村篇二

参加xx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专题培训班学习观摩心得体会正值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之际,我有幸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xx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专题培训班,通过短短几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场教学的观摩,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每走一处都有亮点,每看一处都有震撼,每听一课都有触动。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对标先进、解放思想之行,也是一次学习取经、转变思路之行,更是一次感受压力、增强干劲之行。通过此次学习观摩,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更找到了标杆和动力,拓宽了发展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我镇将立足城乡结合部实际,积极借鉴“枫桥经验”,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出适合本镇实际的人民调解方法,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二是抢抓政策机遇,镇上将借七彩社区成功经验,立足幸福社区成立有利时机,找准“未来社区”建设场景,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工作力量,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持续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接地气、受欢迎的优质服务,全力加快全镇未来社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三是持续转变作风,持续教育引导全体镇村干部充分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的甘肃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对照先进找差距,自我比较找不足,乘势而上、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全镇上下掀起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创新进取的新高潮,为全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未来的乡村篇三

非常有幸,能来到美丽的杭州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的xx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专题培训班,通过短短几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场教学的观摩,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很大程度上开拓了眼界,收获了不少知识,并认清了我们与这边存在的差距,也为下一步做好基层党建、打造未来社区、开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指引了发展方向。

现结合实际谈几点感受:

第一,一到杭州市,看到了干净整洁的道路,非常漂亮的城市风景,到处都是绿植与鲜花,布局规划合理,城市管理细致、贴心,特别是杭州塘西村,每家每户感觉都生活在漂亮的公园里,与我市“打造魅丽花都、建设公园城市”非常吻合,对于我们今后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有了一个清晰的参照与概念。

第二,在现场教学过程中,看到了很多道路电子提示牌、车位余位指示牌等,处处体现着智慧城市、处处体现着方便群众,这些我们也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第三,以前对于“未来社区”这一概念还是很模糊,通过聆听徐林教授题为《未来社区理念与建设》的授课,以及在萧山区瓜沥镇七彩社区的所见所闻,我感觉未来社区归根到底还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更便捷、更科学化的服务群众。首先是要广泛收集民意,可以利用召开党员大会、发挥人大“双联系”制度以及选民见面日活动,利用协商在基层等渠道,广泛收集民意,清楚了解百姓需要我们做什么,确定服务目标。

第二是制定服务计划,按照收集的民意,制定未来一年或者三年甚至五年的服务计划,确保计划不断档,并逐步实现。第三发挥好智慧小程序,通过app使群众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办事流程,使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在使用智慧小程序app、三位一体平台过程中,按照群众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与建议,多思考、多谋划,及时与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衔接沟通,更好的发挥智慧小程序的服务功能。第四发挥好居民委员会,提高居民开展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或者利用“”积分超市”等一系列的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切实落实好“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口号,再好的智慧服务系统或软件,最后还是落实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因此只有各单位、各部门、社区干部职工、志愿者以及所有辖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治理,才会有一个环境优美、幸福和谐的美丽社区。

未来的乡村篇四

由于陕北民间艺术的独特性质,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占重要作用。

1.1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在城市景观中融入美学价值

陕北民间艺术是红色艺术的发源地,也是勤劳质朴的陕北人民奋斗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陕北民间艺术是劳动人们积累了千万年的思想和智慧,代表了大众的审美特点,如果应用在城市景观中,就能体现出深刻的美学价值,这也进步一步说明,劳动人们的智慧是伟大的。陕北最具代表特征的窑洞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的窑洞住过老一辈革命者,也是无数百姓幸福的家园,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可以根据窑洞圆弧状窗户等元素,建设陕北风情建筑群,以供商业开发、旅游游览等。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多生活的是蒙族和回族,为了凸显城市特色,当地部门建造了清真寺一条街、大昭寺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景点,城市内部整体的建筑群上绘制蓝白相间的蒙族纹饰,凸显出了蒙族文化的显著特点。

1.2陕北民间艺术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

从广义上说,城市景观设计不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景观形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因素,例如适应当下的环境,满足市民的要求,重视、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时具备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整合能力,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无凭无据,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内容和形式,探索合适的风格,塑造独属于城市个性的文化和内容。

1.3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现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表现这个城市不同与其他城市的韵味。南方城市水墨画般的精致生动,北方城市则如油画般深沉厚重。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而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展示出无穷的创意和想象,让人们感受原生态的建筑美感和艺术热情。在应用中,利用剪纸、农民画、年画等陕北民间艺术,设计创造景观带、绿化区等,都能够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创造性的形式和形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让大家领悟到城市建设发展的真谛,能够使人们坚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1.4陕北民间艺术传承

发展了灿烂的民俗文化陕北民俗文化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珍宝。陕北现在正处于能源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增长使陕北城市建设加快。为了传承民俗文化,塑造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城市,城市景观设计者可以从陕北民间艺术的实质出发,对乡土文化进行概括、提炼,突出陕北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例如,在陕西省神木县解家堡乡木瓜梁村,当地有管部门建设了占地500亩的陕北民俗文化园区,紧紧围绕黄土文化、特色农业风土人情宣扬陕北文化。这也为陕北传统文化特色规划设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上所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使陕北民间艺术有了更多的发展。城市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追求标新立异的形象工程,而是考虑整体风格是否统一,是否符合人们精神文化各方面需求,并且能够低碳环保的建设设计。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如何让陕北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发展,提升城市的地域文化品位,使陕北民间艺术能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增进城市内涵、改善居住环境的目标。

未来的乡村篇五

通过7天的观摩学习,自己收获满满,回去以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未来社区建设,硬件配套是基础,完整高端数字化智慧化的硬件配套,可以更好的搭建未来社区九大场景。但是,较为落后地区的我们不能望而兴叹,要正视不足扬长避短,必须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接地气更丰富多彩的活动补齐硬件短板。

二是党建引领下社会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治是未来社区打造的保障。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枫源村和上羊市街社区成功展现出,“熟人”社会的治理管理优越性,不能让群众成为看客,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义务感、荣誉感。

三是讲好故事、做好宣传是未来社区运行的关键。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讲解、美化、展示、总结上,使用专业团队或专业人员下大功夫,讲好故事。要做到边栽梧桐树,边引凤凰来,利用吸引来的资源,再植更多的梧桐树,再引更多更好的凤凰,不断做大做强。

这些经验和启示,我们将在中天健社区和各社区未来场景打造中不断完善贯穿,把观摩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

未来的乡村篇六

经过此次培训,对杭州市的未来社区建设感触很深。针对“未来教育”,小红星课堂在今后可以加大与周围校区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利用周末校区闲置资源,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未来邻里”,城北街道积分超市可以扩展受众人群类别,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促进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加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积极性。针对“未来健康”,新加坡的一对一家庭医生对于我们而言,想法实现落地的可能性很低,可以转化为一对多,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对应多个高龄老年人统一进行问诊,定期进行集体回访。

《中庸》里讲到,成事之道要“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说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境界,又要尽心于钻研精微之处,“尽精微”的目的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尽精微”。在未来社区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寻找未来社区构建的相关因素,“党建引领”、“以人为本”、“数字赋能”、“老龄化社会”等构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如果给这些未来的趋势一个承载的空间,一个可执行的基本单元,那应当通过社区营造、社区治理、社区更新等维度逐步实现,若每个社区迈出这一小步,那必将是社会发展进程的一大步。

未来的乡村篇七

在近几天的xx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专题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有关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的集中授课,参观了示范村的富民产业,实地体验学习了“枫桥经验”,惊叹于塘栖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就,领略了西湖外桐坞村茶山风情,学习观摩瓜沥七彩未来社区、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之行让我们对社区规划、社区品质提升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次培训计划详实,课程安排合理,理论教学有高度,现场教学接地气,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感谢市委和市委组织部以及浙大继续教育学院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原来我们是从一些文件、一些口号上了解未来社区的概念,但是实地一走,这些概念东西更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这个概念在基层治理上的应用。

通过这次外出培训学习,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一路所学所见所闻,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杭州市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和创新举措,也对未来社区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对基层工作有了新的想法。结合此次学习和街道实际,浅谈一下我的一些认识。一、党建引领是基础,党员带头是核心“枫桥经验”从1963年开始就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典范,贯穿近60年,党组织、党员下沉基层,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对我们做好“三位一体”工作有现实意义。还有塘栖村唐国标书记,既是党委书记又是致富带头人,果断超前有担当,这也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必备的素养。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学习先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借鉴瓜沥镇七彩社区在公共服务、智慧治理等方面的经验,拓展“三位一体”网格化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模式,细化现有的三级网格,明确职责,强化网格员作用,真正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参与到小区治理、社区建设中来,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深化各社区党建品牌内涵,让城市党建有质感、有温度、有色彩。二、以人为本为基石,共利于民为根本我们要转换思维,换位思考,从我要群众干什么,变成群众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各社区都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志愿者队伍,结合群众所需,开展好“基层大讲堂”和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聚焦“一老一小”的切实需求,用心做好老少服务,以风林社区养老幸福驿站、“小红星”公益课堂等场所为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用心保障老人晚年幸福,用爱点亮儿童多彩生活;强化“掌上-智慧社区”“民呼我行”平台作用和“三单联办”机制,线上线下及时处理好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因地制宜做先导,发掘历史做源头在学习杭州塘栖村“握拳式”工作法及其他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统筹内部资源,以“党建+政务”为载体,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老年大学、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协商议事室”“党群连心亭”、“人大代表之家”小南书舍和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社区书屋等阵地,为居民们提供活动和交流的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党组织的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让群众摸得着、看得见、感受深,调动群众共同治理的积极性;立足我街道“胡廷珍烈士故居・红色记忆”场馆这一独特优势,深度挖掘辖区红色资源,以宣传烈士革命故事为主线,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弘扬好红色文化;大力传播新思想、新观念,通过不定期举办“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让群众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群众社区归属感,发挥居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应有的作用。这次学习也让我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不仅仅在表面上,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此行所见的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身上都有一种敢想敢干敢闯、勇立潮头、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强基础、谋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为“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贡献城南力量。

未来的乡村篇八

从传统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城市开放性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传统美学的研究,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关学依据,并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期望从美学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可以端f-.l-4j’l对城市的审美态度,改变人们习惯的审美方式,从而培养人们新的审美观。

城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城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随着城市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城市的需求早就超越了单一的功能需求,而涉及社会、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传统美学就是在城市转变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设计者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人格,视自然为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其审美方式追求心灵体会,强调悟性。支配并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四大主干是儒家、道家、楚风及禅宗。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求乐观奋斗;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脱世俗;屈原“虽就死而毋悔”,执着顽强;禅宗“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形而上学〔}7。四大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更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整个居住区从当地居民用水、生活的需要出发,建筑风格在满足当地人生活需要的同时,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古风。从精神上愉悦居民,让人们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延续、地方美学的展示。并将居民的共同活动中心置于居住区的中心地区,以满足整个区域居民的使用需求(图2)。

当代城市景观应同时考虑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协调发展,从功能、结构与空间上充分调节开放空间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才能真正达到满足城市居民多种协调生活的需求。

道家美学的代表为庄子及其学派,他的美学思想完全建立在“道”的理论基础上。与儒家美学的观点相反,道家美学致力于揭露美与善、美与真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丑对立的相对性、虚幻性和不确定性。该学派认为一切人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都有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就像道家创始人老子名言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就是说最大、最完美动听的音乐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大、最完美的形象则是看不到的形象。那么,从道家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国内大部分的人为景观建设都是不完美的。立足于多元化发展的国际都市,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无不用其极,利用多种手段及设计方法,将城市景观创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的人为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大都是经过大量切分拼贴的高级铺装材质。原有天然的材质因为其美观与经济价值的关系极少使用,这也造成了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发展的生态不和谐。在道家来看,真正的美并不是世俗追求的感官声色,而是人与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的绝对自由境界。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也应该是能够将使用的人与设计的环境合为一体,任意自由使用的景观。开放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向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展[[3)。在设计中尽可能保留自然无为的环境,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环境,并尽量使用源于天然的材料铺装,达到道家自然无为的美学要求。著名建筑师赖特在1911年建造的西塔里埃森,他从城市建筑景观的角度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设了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4]。

这群就像是在沙漠中生长出的植物一样的建筑景观正体现了道家所谓的“道法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即使当地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因为建筑景观的材料均为当地的石材,而顶部则利用帆布板可移动通风,使得在建筑群里办公居住的人悠闲自得。

楚骚美学思想是儒、道两家的特殊结合。对于美的追求,楚风非常重视情感的热烈表现以及想象的自由抒发。从形式上来说,它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惊采绝艳”的官能感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对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也有影响。很多的城市开放空间为了追求所谓的“浓墨重彩”“山水园林”,刻意将开放空间简洁设计。不改变空间的原有资源,只在重点部位大幅度建设绿化、水景,进行断层设计。这种设计手法使空间的范围及使用受到限制,造成部分空间闲置。整体开放空间景观平淡无奇,设计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乃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上都没有充分的体现。结合楚骚的美学观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应该因地制宜,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并进行空间改造,使小空间扩大化。设计思想创新,从人的功能感官出发,创建新型的开放型空间,满足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从儒学、道学、楚骚吸收整体之美、无为之美与热烈之美以外,还应从禅宗吸收内省之美。以中国历史来看,从唐朝中期开始,佛学禅宗的美学观念已深人人心。与道家自然无为的“道”相比,禅宗是以人的+/}`”作为依据,通过心的直觉与顿悟解放精神,从而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把内心的自觉自由放在审美与艺术的最高位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图4)。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从文脉的途径进行设计,强调地域文化的特色〔’〕。设计之前详细了解设计地域的历史文脉及地域特色,充分搜集当地居民生活行为资料后深刻理解设计地域的相关背景,再着手设计。设计本身要能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民情,让使用者居于其中时能够体会历史文脉特色,达到禅宗美学“内省”的目的。

城市形态的构成离不开环境、空间和社会生活。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空间景观设计,而设计又离不开美学的渗透。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儒、道、楚、禅4种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这样我国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环境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