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时间:2024-01-07 17:36:34 作者:雨中梧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是对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收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不仅需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需要一批有信仰的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张桂梅老师心中一直有个信仰,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她的有生之年帮助那些大山里没有条件读书的女孩子,让他们通过学习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2008至2020年,十二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深山里女孩子的命运。这些教育的成果,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信仰教育的支持,来自于张桂梅老师心中对女子信仰教育的坚持,来自于深山女孩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前途会成功。

通过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我们要努力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9月1日下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研究生观看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首场报告会。报告会在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同学中反响热烈,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内容如下:

在收看了由张桂梅老师担任主讲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信仰的'力量》后,该堂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张桂梅,原本一名独身无助的女性,却在大山的深处办起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用十几年的时间传递了思政力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可并不是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如此坚持不懈、坚守信念的人。

看完节目,我对张桂梅老师油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更要把坚持和信念融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尽管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在困难面前,我一定要视坚持为信仰。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信念并不是一句空话,我更要立足现实,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服务社会,服务祖国!

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于2008年带头创建起了全国唯一一所专供贫困家庭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12年来培养出了1795名大学生,今年63岁的她没有孩子,却有1000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坚守教育一线40余年,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受教育问题,克服重重困难。

张桂梅老师用一言一行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得淋漓尽致,坚守三尺讲台,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她说道:“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张桂梅老师用生命去教书育人,将爱的教育播种到了每一个学子的心中,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了信仰的力量。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感受到了张老师身上坚韧执着、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的奉献精神,明白了学习生活中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第八讲心得体会

岁月长河不断奔流,冲刷你的内心,洗净你的理想你的锐气,当大河冲刷巨石,可还见得到那上面的青苔,也许它们就和你曾经的梦想一样,流向远方。

我们不断告诉自己,时间还长,不必紧张,我们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我们的梦想,可是当我们真正毕业,走出社会,求职成了你的第一难题,你不得不保证自己可以吃得饱饭,就对自己说:“我还有时间,我可以过几年再去追求我的梦想,现在养活自己最重要。”你当时的确是这么想的,也认为自己必定会这么做。

但现实总是残酷,你日复一日的陷入繁琐的工作,难以将自身拔出来,你的梦想渐渐淡了,你的棱角被磨掉了,你开始认为梦想不过是青春时期的幻想,实现不过是妄想,你开始嘲笑那些有梦想的人,你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有看清社会现实。

但每当你再一次接触你梦想的东西,梦想成为作家的你握上了笔,梦想成为歌唱家的你拿起了话筒,梦想成为诗人的你偶然的一次旅行,感慨万千。你们还是按耐不住内心对梦想的渴望,哪怕洪水冲倒了巨石,冲掉了上面的青苔,但它留下的痕迹总是不可磨灭,最后再一点点复生。

但世界上总有着那么一群人,他们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并热爱着的路上,他们看穿了人生的真谛,追逐着梦想,而他们的晚年,才是没有遗憾的。

收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的信仰给了张桂梅老师一行人坚持的力量,艰苦创业、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誓言成为了女高不忘的初心。

的动力和方向,帮助他们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曾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的。

学生。

深知女性想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偏见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内心的强大和知识的富足才能让我们看到继续前进的道路。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帮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她像一名战士,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奉献,坚守“能帮一个是一个”的信念,让136个孤儿有了“妈妈”;她在备受质疑时,忠诚坚守。

始终把党的。

教育。

事业放在首位,用不服输的精气神创办了第一家面向贫困山区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有学上;她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不计功名。

她就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过后让我备受鼓舞,我们应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观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是高校改进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为了加强对非全日制mba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mba教育中心组织mba学员开展线上思政大讲堂的观摩与学习,着力建设“行走的”思政课、“云端的”思政课、“智慧的”思政课、“走心的”思政课。

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信仰的力量》视频后纷纷表示被张桂梅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和洗礼,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下则摘选各班级学生的观后感:

周末1班邓莹同学在感悟中写到:张桂梅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号召。不仅华坪女高的孩子们将这份信仰薪火相传,每一个听闻她的故事的人都深受激励,平凡的人生,书写伟大的事业!

2020级周末1班郝鸿儒同学则把自己的观后感编成了一首诗:承袭信仰,万事可期。背靠祖国,千难皆过!

2019级集中班张弋在观后感中写到:张桂梅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作为金融工作者,我们要将这份信仰薪火相传,用她的故事激励事业,平凡的人生,书写伟大的不平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吧!

2019级卓越班周炼同学表示在听了张桂梅老师的演讲和她事迹后,深深的被她的大爱、她的赤诚、她的坚持所感动。张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们应该向张桂梅老师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此次“云”思政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这才是完整的研究生教育。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版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__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__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_。

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__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版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人心中的信念。在听了张桂梅老师的演讲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内心的强大信仰。张老师是在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创建华坪女高,她是大山深处孩子走出大山的阶梯,她是照亮大山孩子前行的明灯。

是什么支撑着张老师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答案很简单,是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有人会问,为什么共产党人不选择舒适的生活,那是因为他们的肩上扛着使命和责任。当我们看着党旗冉冉升起,我们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激荡心胸。

成为共产党员,并不容易,我们要经过一次次考察和检验。成为一名好的共产党员,更不容易,我们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准备,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像张桂梅老师学习,学习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她的崇高信仰,学习她对学生的大写之爱!

收看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组织下,我们有幸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课上张桂梅老师及其团队老师的坚持和奉献感染了我,华坪女高的红色校风学风影响着我,张老师的伟大在于她口中的“坚持,再坚持”,这坚持的力量源于对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

因为信仰,张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因为信仰,张老师把每个女高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因为信仰,63岁的她依然为孩子们的未来打足了精神。

见贤思齐,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迫切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素养,坚定不移的跟党走。此外,教师节不久将至,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观后感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xx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张桂梅道德大讲堂心得体会

道德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而张桂梅道德大讲堂正是为此而设立的一个重要平台。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讲堂,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知识,加深了对道德的理解,也激发了我的内在动力与担当意识。以下是我对于这次道德大讲堂的心得体会。

张桂梅道德大讲堂是为了响应时代呼唤,在高校校园内打造的一个优秀人才培养平台。它旨在通过举办道德大讲堂的形式,向青年学生传授和普及道德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底线,其重要性与日俱增。道德大讲堂是激发和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在这次道德大讲堂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道德的知识。其中,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我们理解了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我们了解到道德是社会的基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一些关于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等。通过这些学习,我们认识到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道德大讲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我的思考与行动。首先,我明白到道德需要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准则,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行为规范上。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洁净的灵魂。其次,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我还明白到道德教育是需要系统和全面的,需要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道德大讲堂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然而,道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诱惑,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价值观的摇摆和动摇。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也是重要的,需要加强与道德大讲堂的衔接与配合,形成一体化的道德教育体系。

张桂梅道德大讲堂是我们培养良好品质和培养社会主义成功人才的重要平台。未来,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道德教育活动。并且,我相信,在道德优良的引领下,我们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张桂梅道德大讲堂是一次有益而丰富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和体验,我深刻认识到道德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和担当意识。我相信,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有良好品质的人。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观后感

张桂梅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中共党员,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_代表,2018年9月,荣获最美乡村教师,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2020年1月10日,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真爱无价、希望无边。张桂梅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孤儿的“校园妈妈”、“张妈妈”,她用真爱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之光,她勤俭节约,捐赠困难学生,带学生去看病,给学生添置衣被,将自己30万元奖金捐献给了贫困山区建设教学楼,张桂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的真爱。

初心不改、使命不弃。“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老师们一开始就被张桂梅的话语所感动,纷纷注视着屏幕上这个拥有平凡而伟大人格的女性。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诠释了她的初心与使命。张桂梅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虽身患疾病,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全心投入教育事业,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取得突出的教学成绩。

老师们感动于她的付出和执着,纷纷拿起笔书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也不断思考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和师德风范的传承与发扬。

研讨交流时,老师们纷纷表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惜岗位、提高职业责任感,树立全面育人思想,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帮助万千学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浪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至你于危崖,你愧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全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桂梅的颁奖辞。

在云南的大山里,有许多的女学生因家境贫寒,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读不了书。当时的张桂梅就决定创建一所高中,虽然在这过程中遭到了别人无数次的质疑,但她依旧以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了,甚至到街上乞讨过,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全部捐献出来。终于她的事迹被一位记者报道出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捐款。于是,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建成,她也如愿成为了这所高中的校长。

成立了这所高中后,张桂梅找到了许多没能读上书的孩子,送她们来到学校。这时的张桂梅身体明显已经吃不消了,根根白发,爬上她的双鬓;条条皱纹,刻下岁月的'痕迹。但她依然是那位严厉的校长,每天监督着学生们的锻练、学习……随着年纪的增大,长时间的操劳让她多次晕倒,住院……但她依然拖着病痛的身子来到学校工作,她早将这些女孩儿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为了照顾她们,连自己的命都不顾。

为了这所学校,为了这些学生,她早已呕心沥血,她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患上了各种疾病。身体变得十分虚弱的她,甚至昏倒被送进抢救室……张桂梅因为关节痛,关节伸不开,不能动,为了能够动一点,张桂梅的手上贴满了膏药。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的强大内心,在媒体“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造福,这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感动了你我他。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心得体会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于20xx年带头创建起了全国唯一一所专供贫困家庭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12年来培养出了1795名大学生,今年63岁的她没有孩子,却有1000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她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坚守教育一线40余年,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受教育问题,克服重重困难。

张桂梅老师用一言一行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得淋漓尽致,坚守三尺讲台,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她说道:“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张桂梅老师用生命去教书育人,将爱的教育播种到了每一个学子的心中,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了信仰的力量。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感受到了张老师身上坚韧执着、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的奉献精神,明白了学习生活中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的心得体会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