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10:06:12 作者:书香墨 材料 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篇一

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近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姬秋梅,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海燕,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陶文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主任陈孝平院士,江西省寻乌中学科技中心主任、高级教师黄才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处理器中心主任陈云霁研究员,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继,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恭义,河南省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祁兴磊10位科技工作者,获得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据了解,这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扎根脱贫攻坚和科学普及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他们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谛,有力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篇二

郭凯明:男,汉族,现年28岁,籍贯:山西省**市郊区西南舁乡北舁村。文化程度:大专。政治面貌:团员。2014年8月参加工作,从2014年11月至今担任掘开工区开拓三队团支部书记与井下安全等工作,有着非常好的工作表现。

人们谈起煤矿总是把苦、累、危险等词附加于它,可他却以苦为荣,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奋斗在井下生产第一线。他做事低调,为人谦逊,深知煤矿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重要性,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锤炼,郭凯明同志在思想和工作上日趋成熟,成为思想、技术全面过硬的青年矿山青安岗员。

该同志在工作期间,表现较为突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认真负责,有一股不干则已,干就干出个样子来的决心和信心,很有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他的带领下,开拓三队迅速成长起一批青年安全监察队伍,这支队伍除了能够保证较好较快的完成平时下达的日常任务外,还肩负着每个掘进头的安全工作等。

打眼工是开拓工种中最艰苦、最危险的一个工种,作为职工子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大多数都不愿意干打眼工,但他与众不同,上班不久就要求干打眼工,跟上师傅在煤头摸爬滚打,很快就掌握了风钻的操作要领,成为一名真正的掘进工。由于他技术较好,又年轻能干,队里多次安排他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打眼工技术比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工作需要,他担任擦钻工,跟原擦钻工郑俊林师傅学习不到三个月,就掌握了全部擦钻的要领,并且能够单独上岗。

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篇三

陈厚群,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享誉中外的水工抗震专家;他,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和主席团成员;他,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模、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

,年逾八旬的陈厚群勇挑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重任,50余次带领专家团队遍访工程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高质量建设,确保一泓清水向北流。,他再次出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数十次带领专家组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保障三峡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建议,就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几亿元。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人谦逊,注重团队”,是大家对陈厚群的一致评价。为实现“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的夙愿,陈厚群矢志不渝,努力全心全意为党的科技事业作奉献,追梦不止,探索不息,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

胸怀强烈爱国热忱

潜心研究水工抗震

1932年5月,陈厚群出生于江苏无锡,国仇家恨激发起他强烈的爱国报国热忱。195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2年,公派至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成为新中国早期留学生;1956年,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留苏学生中第一批党员;1957年,他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更加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初心;1958年,陈厚群以全优成绩毕业,带着“绝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培养”的使命感,婉谢了导师一再挽留,回国投身“一五”建设并主动申请到桓仁水电站锻炼,虽一度身负重伤,但一直心系工作,被誉为电站工区的一面红旗。

1959年,广东新丰江发生水库地震,陈厚群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历经60多年探索,创建国内外唯一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为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他主持研究的“300米级高拱坝抗震技术问题”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水工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领先成果,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为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并行“云计算”大坝抗震分析软件,获水利水电行业唯一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创新优秀奖”。

填补水工抗震设计空白

建成国际先进实验平台

1972年,为填补我国水工抗震设计空白,陈厚群担任主编,用时5年制订出我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被高坝抗震设计者奉为“宝典”。20起,陈厚群再次担纲,历时7年将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成为唯一由科研单位主编的水利水电行业设计规范。,汶川大地震,震区所有大坝经受住了强震考验,紫坪铺等4座高度超过100米的大坝主体巍然屹立,充分验证抗震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研究成果从跟跑、并跑到引领世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水库大坝抗震安全研究和设计。

1980年起,为突破我国地震研究能力的“瓶颈”,陈厚群带领团队建置大型振动台,历时7年建成国内首座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振动台,美国国家科委专著评价其为“世界最佳坝工抗震试验设备”。1990年,结构振动实验室被中科院纳入开放研究实验室,实现跨地区和行业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格,个人和团队分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称号。

牢记地震就是命令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陈厚群始终保持一名抗震老兵的本色,第一时间奔赴震险现场,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舍弃小家主动请缨,直奔陡河水库震害现场,连夜起草报告上报国务院;20,作为国务院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成员,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阐明汶川地震与紫坪铺蓄水、三峡蓄水无关。在20汶川地震十周年“高坝大库抗震国际研讨会”上,他再次受邀作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陈厚群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依托国际大坝委员会等平台,大力推广我国成果,倾情讲好中国水工抗震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他发表多份高水平主旨报告在世界范围引发广泛和持久关注,开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1982年起,他主持中美大坝抗震近的科研合作项目,关于东江拱坝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推荐合作专家克拉夫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年,陈厚群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陈厚群著作《高拱坝抗震安全》被译为英文,由爱思唯尔出版社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篇四

***,2003年毕业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现任***项目部总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于施工技术、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其工作认真、诚实肯干、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爱好学习的工作作风,深得身边同事们的好评和认可。在技术方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勇于实践应用,始终本着技术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坚持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认真钻研技术,积极进行技术改进

1.1****线路工程位于戈壁荒漠,临时用电负荷不足、焊工短缺,导致钢筋加工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果断提出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代替电弧焊。该技术在线路工程尚未大量应用,***从滚丝机设备选型采购、连接套筒采购、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工艺试验、半成品及成品检验,***全程指导,首次应用工人的操作经验缺乏,对质量控制关键点不熟悉,***亲自上阵进行示范,并编写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手册,对工人进行了相关培训,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与电弧焊相比,机械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设备简单、操作简易、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钢筋加工难题,并且保证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项目部创造了经济效益。

先进科技工作者推荐事迹材料

的机械流水式施工方案。通过合理安排吊车进场顺序,控制吊车数量,充分发挥吊车效率,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1.3本工程土质大多数为岩石或坚土,地锚坑开挖需要爆破或采用挖掘机完成,施工成本高、耗时长,***采用钢筋余料,加工了框式摩擦地锚,经过两次试验一次改进,终于获得了成功,解决了地锚开挖难题。摩擦式地锚可重复利用,运输方便,受到了施工操作人员的欢迎,同时,为戈壁荒漠地区摩擦式地锚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4本工程导线部分采用新型扩径导线,为保证施工质量,***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汲取经验,向设计单位、扩径导线生产厂家、金具供货厂家虚心请教,全面掌握相关技术资料,对扩径导线滑车包络角要求、卡线器卡口长度要求、耐张线夹及接续线夹压接、展放张力等,均编制了保证措施,为扩径导线施工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同时,按照工期计划,扩径导线将在冬季进行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效率,***提前进行架线线长计算,通过确定线长,及时与导线厂家沟通改变导线盘长,减少了导线接续压接次数。既减少了接续管采购量,又减少了压接环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勇于创新,探索技术、资料管理新思路

2.1数码照片管理一直是线路工程施工档案管理的一大难题,数码照片的数量和质量,往往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凭借多年施工经验,以及在国网交流公司挂职多次作为专家参加流动红旗、工程创优检查的经验,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合格数码照片,制作了数码照片采集样板口袋书,通过图片示范和文字说明,生动直观的'阐述数码照片采集的要点。在施工前,组织施工队长进行了数码照片采集要点培训、发放口袋书、进行数码相机使用及参数设臵教学。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通过提前策划、过程控制和不断总结提高,使得本工程数码照片采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采集数量和质量均满足要求,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2

先进科技工作者推荐事迹材料

2.2基础隐蔽工程签证记录表格及填写的改进。

基础隐蔽工程签证记录,数量多,填写内容复杂,返工率高。***通过与业主、监理沟通,改进表格形式,提出所有设计值均用电脑打印的做法,既不违反相关规定,符合现场实际,又减轻了记录填写人员的工作量,确保记录版面美观,符合归档要求,获得了质监站及新疆电力公司档案馆人员的认可。

三、热心友善,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从不吝啬传授

3.1***热心友善、乐于助人,对新入厂技术人员,十分热心辅导,定期找技术人员谈话,指点学习内容和方向。自己收集的教材、学习资料,也毫不吝啬分享。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讨、规范规程学习,使技术人员加快成长。

《先进科技工作者汇报材料范本》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煤矿科技先进工作者材料篇五

**x:男,汉族,现年28岁,籍贯:山西省**市郊区西南舁乡北舁村。文化程度:大专。政治面貌:团员。2014年8月参加工作,从2014年11月至今担任掘开工区开拓三队团支部书记与井下安全等工作,有着非常好的工作表现。

人们谈起煤矿总是把苦、累、危险等词附加于它,可他却以苦为荣,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奋斗在井下生产第一线。他做事低调,为人谦逊,深知煤矿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重要性,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锤炼,郭凯明同志在思想和工作上日趋成熟,成为思想、技术全面过硬的青年矿山青安岗员。

该同志在工作期间,表现较为突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认真负责,有一股不干则已,干就干出个样子来的决心和信心,很有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他的带领下,开拓三队迅速成长起一批青年安全监察队伍,这支队伍除了能够保证较好较快的完成平时下达的日常任务外,还肩负着每个掘进头的安全工作等。

打眼工是开拓工种中最艰苦、最危险的一个工种,作为职工子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困难,大多数都不愿意干打眼工,但他与众不同,上班不久就要求干打眼工,跟上师傅在煤头摸爬滚打,很快就掌握了风钻的操作要领,成为一名真正的掘进工。由于他技术较好,又年轻能干,队里多次安排他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打眼工技术比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工作需要,他担任擦钻工,跟原擦钻工郑俊林师傅学习不到三个月,就掌握了全部擦钻的要领,并且能够单独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