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奋斗精神 屠呦呦颁获奖感言(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14:49:40 作者:BW笔侠 口号大全 屠呦呦奋斗精神 屠呦呦颁获奖感言(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屠呦呦奋斗精神篇一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在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以这样的表述,高度评价青蒿素的发现。

让国际同行感到震惊的是,这一“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却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

正如美国《远东经济评论》杂志在《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真正让外国同行们刮目相看的是,中国研究人员在进行高尖端的科学实验时,使用的全都是西方国家早就弃之不用的落后仪器。”

据屠呦呦介绍,当年是“要什么没什么,只能买来7个大缸,在几间平房里用土法做提炼”。

就是在这样异常落后、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等年轻的科研人员怀着“为国家做贡献”的激情与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研制出挽救了数亿疟疾患者的“东方神药”,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他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科学家大多数都太浮躁了,往往不能静下心来挖掘原创的成果。

这话可谓一语中的。

前不久在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上,荣誉组长周光召坦言:我现在特别忧虑的就是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

有的弄虚作假,有的为追求论文数量而不管质量、效果,结果就是只跟着别人走。

由于急于求成、过于浮躁,虽然我国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连年递增,跟踪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就是缺乏能开辟新领域的重大原创成果。

科技界的浮躁现象之所以难以改变,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难辞其咎。

比如,科研项目政出多门、申请程序过于复杂繁琐、评估考核过于频繁,导致科研人员把大量精力耗费在申请项目、应付检查上;在考评机制上过分看重论文数量,许多单位还把论文与奖金、晋升等挂钩,致使科研人员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甚至不惜造假。

难怪许多科研人员呼吁:尽快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给科研腾出一片净土,鼓励年轻人安安心心地做科学!

在期待体制尽快改善、环境及早净化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应自励自省,多向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潜心研究、攻坚克难。

毕竟,现在的科研条件比当年好了许多;而体制的改革、环境的完善尚需时日。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曾就青蒿素的研究历史进行深入调查,他的这段话意味深长: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

发现青蒿素的工作不是天才的工作,而是平凡的人通过认真的工作,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屠呦呦奋斗精神篇二

近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用中文发表演讲,她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并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结束演讲,呼吁全世界人民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中医药再一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国171个国家和地区,给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福利,成为中华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近年来,作为中医药巨头广药集团“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板块之一,王老吉坚持科技创新、优质产品和文化输出,同样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不久前,由中国质量协会解读了《食品行业(茶饮料)用户满意度研究报告》,王老吉占据20茶饮料消费者满意度榜首,实现消费者满意度三连冠。

中医药成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名片”

据了解,中国传统医药目前已经传播到17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华文化活跃于国际上的一张“名片”。今年,国家“一带一路”发布,在其中“民心相通”的部分,提出“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这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纳入国家顶层规划,成为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交流的纽带之一。

此外,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出炉,母婴、医药、保健、健康等行业将受益倍增的大势下,中医药迎来了全面新的契机。作为中医药巨头广药集团“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板块之一,王老吉领衔广药大健康板块显现了全面利好发展态势。受内外多重利好提振,整合优势加速大健康产业链的布局,在科研创新方面继续引领凉茶行业发展,全速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目前,王老吉的销售网点已超过600万个,覆盖全国31个省份;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全球5大洲,出口国达到50个国家和地区。近期,继在南非、安哥拉之后,王老吉成功打开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市场,不断完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国际化布局,加快中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传播。

王老吉三度荣登消费者满意度榜首

中国传统医药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在国内,受国家“十三五”规划带动下,“医疗、保健、健康”等相关产业也迎来全面利好。就在上月30日,中国质量协会发布了《2015年度食品行业(茶饮料)用户满意度研究报告》,广药集团大健康产业核心板块之一的王老吉横揽六项第一,再度登上2015年度茶饮料消费者满意度榜首。

报告数据显示,王老吉在品牌形象、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满意度、消费信心、忠诚度六大方面均拔得头筹,在满意度指标中王老吉以高于茶饮料行业3分,总分为75分雄踞首位。此外,2015年王老吉品牌的忠诚度指标表现优异,领先于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王老吉连续三年获得了消费者满意度第一,关键在于历年来秉承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产品的理念。如今中国饮料行业年均增速由20%以上逐年下滑,饮料企业受到了“新常态”的严峻挑战下,王老吉坚持从原料、科研创新、产能创新、生产管理各方面稳健前行,以逆势增长扩大市场份额,促进了凉茶行业发展的破局,赢得了行业以及消费者的关注。王老吉三度夺冠,实至名归。

有营销专家表示,王老吉连续获得消费满意度的三连冠,在于产品优秀品质铸就了品牌的公信力。再者,王老吉不断地融合各方力量,在渠道、产能、资源等方面形成王老吉大健康产业的“十三五”布局,在凉茶行业市场增长中具有强力优势,全面利好促进“开门红”。

屠呦呦奋斗精神篇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_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_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_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__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追梦人,求索之路无止境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_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_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_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里,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屠呦呦奋斗精神篇四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没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屠呦呦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马上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屠呦呦奋斗精神篇五

尊敬的屠呦呦研究员:

欣闻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宁波市委、市政府并代表全市580万家乡人民,谨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

40多年来,您专注医学研究,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抗疟新药研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而受益,为我国中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始终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严谨治学、孜孜以求,在为人、为师、为学等方面是大家的学习楷模,是家乡人民的杰出代表。当前,宁波正处在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您这样的大师,加强对宁波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培养更多的创新拔尖人才,带动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诚邀您及家人回家乡看看、走走。

衷心祝愿您科学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