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 度抗旱保苗工作情况报告(汇总5篇)

时间:2023-09-04 20:11:57 作者:笔舞 工作报告 最新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 度抗旱保苗工作情况报告(汇总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篇一

为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实现积极应对、沉着应对、科学应对、科学抗灾,限度减轻旱灾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全乡社会稳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自力更生,同心协力,共抗旱灾,努力将灾情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

2、预防为主,防抗结合。

3、坚持因地制宜,乡村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4、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稳定和谐,困难群众饮水、生活保障。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小组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下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二)迅速开展灾情调查。各村迅速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开展旱情调查摸底工作,并将农作物受旱情况、干部群众开展抗旱工作情况及时上报乡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农业、社会事务办等部门要安排专人到各村调查了解旱情,并及时将统计核实情况上报。

(三)认真抓好水源地特别是重点水源的保护管理。做好水质卫生安全检测,管好水源地周边卫生,防治饮水出现问题。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水库、山塘,井地做好水源保护管理、卫生安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四)抓好人畜饮水困难地方饮水输送供应工作。各村、相关工作部门认真组织车辆,抓好运水工具及其设备的完善,对困难饮水地方进行运水供应,确保群众饮水困难。

(五)搞好晚稻及旱粮作物的种子供应。乡农业服务中心要做好晚稻种子和秋玉米、洋芋、红苕等旱粮种子调运供应工作,力争早稻损失晚稻补,水稻损失旱粮补。要求进一步搞好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水改旱面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六)抓好森林安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认真落实责任,实行责任到山头、责任到丘块、责任到坟头,严防森林火灾。

(七)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村与村、组与组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协调,确保水源得到有效利用,协调好因饮水等问题发生的纠纷问题,关注鳏寡孤独、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重点的饮水和生活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八)抓好后勤保障,确保抗旱救灾有序推进。乡预算5万元抗旱救灾经费,重点用于宣传资料、采购运水设备、车辆燃油以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

(九)严格纪律,万众一心抗大灾。在抗旱救灾期间,乡取消节假日和双休日,杜绝特殊情况请假,严禁在刚不在位,出工不处理,凡顶风违纪的,严格按《坪乐乡机关事业干部诫勉教育告诫办法》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予以组织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深化认识,为全面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而努力工作

抗旱救灾工作是全乡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事关全乡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并务实工作,各领导小组务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正确分析旱情形势,从思想、组织、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上制定抗旱预案,打一场抗旱救灾攻坚战。

各村支部、村委会、乡属各部门务必认真贯彻落实乡抗旱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和具体安排部署,成立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制定积极可行的抗旱方案,务实工作,并每周星期二上报一次情况,为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而不懈努力。

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篇二

为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各项措施,确保今年度汛安全,现将《镇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今年防汛工作形势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目前出现的汛期早来,且来的较猛较快,我省近期局部地区已出现24小时内降雨量达100毫米之多。因此,今年汛期降水总量较历年平均值可能偏多,可能出现极端灾害天气。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镇防汛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首先,我镇位于山区,地形复杂,汛期降雨集中,一旦连降大暴雨,山洪爆发,洪水流量大、流量急,易造成洪涝灾害;其次,我镇矿藏丰富,多处山体被采挖后,致使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道淤积严重,行洪水位抬高,排洪能力降低,险情加重,同时可能造成山体滑坡、塌陷等险情;第三,我镇还有一部分群众居住的房屋,质量较差,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第四,镇区和行业防汛体系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五,部分干部群众的防洪意识淡薄,存在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从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抓紧做好今年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防汛抗旱目标和任务

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仍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坚持防洪除涝并重,防汛抗旱两手抓,总的要求是: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水库及淤地坝不垮坝,河道、管道、路涵排洪不阻水,公路、线路、通讯设施不中断,对超标准洪水要有安排、有准备,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防汛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水库防汛

我镇有两座小型水库,其中:洪河水库除险加固后,近几年没有经过大洪水考验,要有专人负责对水情及时监控和上报,确保水库大坝安全。桑树沟水库虽经过除漏加固,但位于洪河水库上游,属梯级水库,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做到安全度汛。南庄、涌泉、三峪河等村的小型骨干坝汛期要有专人负责看护,及时了解汛情。

(二)河道、渠道防洪

3、河东涉段上游、凌沟等村,河道内采矿和堆放矿渣严重,极其危险,从现在起必须关停整改。对洪河灌渠、上游的南坡、刘银坡防水口承担后山段排洪,前山以各分水闸处的支干渠承担灌渠排洪,排洪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

(三)村庄、学校、厂矿及行业防汛

各村、各单位要在汛期到来之前重点要对辖区内的群众住宅、校舍、厂房、仓库、商业房等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危房、危窑要早处理、早安排,并登记造册,必要时强行搬出。对易发生山体滑坡地段的住户,要有专人监控,确保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小煤矿、非煤矿山等要重点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对不合乎防汛要求又没有安全措施的企业、单位,要坚决关停整顿。

(四)水利及公共设施防汛

正在建设工程,涉及度汛工程的要及早完成,其它在建工程要做到安全度汛,安全施工。凡水利及公共设施,如桥、涵、管道、站房、机具、线路、公路等都要认真排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水利设施、交通、电力、通讯等汛期运行正常。

(五)山洪灾害防御

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危险点的观测,结合已经配备的非工程措施进行检查监测,切实做好山洪灾害来临时的预警和群众安全转移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三、认真落实措施,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防汛工作事关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各村、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角度去做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详细安排,在镇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结合本村、本单位实际情况,迅速成立防汛工作领导组,各村主要领导、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村、本单位的防汛工作。要建立以民兵、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青年突击队,人数在30—50人左右,并把领导组及突击队名单于6月5日前报镇防汛指挥部。防汛期间,镇领导实行防汛分工负责制,督促、指挥所包村和单位的防汛工作。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各村、各单位要分工明确,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人。同时还要进行汛前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采取可行的应急措施,保证安全度汛,并把检查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于6月5日前报镇防汛指挥部。

(三)做好防汛物资供应。供销社及有关单位,要早动手、早安排,提前组织货源,安排好防汛物资。如:纺织袋、绳子、铁丝、桩木、汽油、柴油、铁镐、铁铲等做到完备实用,随用随到。

(四)加强汛情联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各村、各单位的防汛组织要尽快进入临战状态,特殊时期、特殊岗位必须保证24小时值班,做到上报汛情不误时,给上级提供准确的防汛信息。

(五)认真抓好抗旱工作。要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保证山区群众饮水安全,确保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生产用水。加强对抗旱设施、水源的管理和保护,搞好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尽可能多拦多蓄,增加抗旱用水,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

(六)严格防汛纪律,做到依法防汛。在防汛工作中,各村、各单位要全力配合,严阵以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脱岗离岗,失职渎职,对盲目行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篇三

2010年4月1日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情,给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抗旱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安排部署,旱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在抗旱减灾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同志主持召开紧急会商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十分及时,非常重要。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当前的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当前旱情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降雨和来水持续偏少,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省(区、市)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旱情十分严重,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3月22日以来,西南地区出现降雨过程。重庆市平均降雨量为26毫米、部分县区达30-40毫米以上;四川省中东部为10-20毫米;贵州省平均雨量为20毫米,其中铜仁、遵义、黔东南为25-50毫米;广西自治区平均雨量为9毫米,东北部降雨量为5-30毫米,局部地区为30-50毫米以上;云南省平均雨量为22毫米,德宏、怒江50-60毫米,临沧、迪庆、保山、普洱、西双版纳25-40毫米,昆明、玉溪、红河、大理10-20毫米。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四川南部基本无雨。

受降雨影响,重庆市耕地受旱面积减少300万亩,人畜饮水困难分别减少32万人、24万头,旱情得到明显缓解;四川省耕地受旱面积减少30万亩,人畜饮水困难分别增加80万人、161万头;贵州省耕地受旱面积减少27万亩,人畜饮水困难分别增加2万人、8万头;广西自治区耕地受旱面积增加328万亩,人畜饮水困难分别增加67万人、27万头。云南省此次降雨对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降水以阵性降雨为主,未能形成有效径流,除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的受旱程度有所缓和外,其他大部地区旱情仍然持续,饮水困难人口仍在增加。

截至3月31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多年同期均值1.0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1144万人、893万头)。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716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250万亩(重旱2539万亩、干枯148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466万亩;有1939万人、1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与降雨前3月21日统计数据相比,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增加186万亩,人畜饮水困难数量分别增加154万人、204万头。

当前旱情具有六个特点:一是降雨严重偏少。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市)与多年同期相比降雨总量偏少5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7成以上,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二是江河来水严重偏枯。去年汛后以来,西南5省(区、市)主要江河来水偏少3-8成,云南省境内金沙江、南盘江、红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来水量创历史最少。三是工程蓄水严重不足。目前西南5省(区、市)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随着旱情发展加剧,中小型库坝有效蓄水锐减,部分塘窖干涸无水可用,抗旱水源十分紧缺。四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从去年汛末开始,迅速波及西南五省区,秋、冬、春连旱,持续受旱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期间虽有些阵性降水,但分布不均,重旱区降雨总量偏少,旱情仍呈发展态势。五是干旱区域集中、影响大。往年春季旱情主要发生在北方,目前北方地区耕地受旱面积仅2000万亩左右,西南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达9716万亩,占全国的84%。持续干旱对旱区群众的生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六是因旱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目前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2425万人,是常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西南5省(区、市)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为1939万人,北方地区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为486万人,西南5省(区、市)因旱饮水困难人数为占全国的80%;云南、贵州两省占全国的58%。

二、抗旱工作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尤其要解决好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温家宝总理先后赴广西、云南重旱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强调要不惜代价尽快缓解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有水喝。回良玉副总理也亲赴云南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变化,及时作出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

一是超前部署抗旱工作。我部自去秋以来,针对西南地区的旱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先后多次发出紧急通知,分阶段对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在旱情发展过程中,多次召开抗旱会商会,及时对旱情进行分析会商。3月24日和29日,又两次召开了抗旱会商会,对近期旱区降雨后的抗旱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进一步落实各项抗旱举措。

二是加强抗旱工作指导。国家防总、水利部今年以来先后派出33个工作组和专家组赴西南重旱区和北方冬麦区指导抗旱工作,其中由部领导带队的工作组4个。国家防总、水利部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偏远山区、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与地方政府一起研究落实抗旱措施,解决抗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三是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组织旱区水利部门摸清抗旱水源现状,倒排雨季来临前人饮解困供用水计划,编制完善人饮解困方案,优先保障城乡居民和旱区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加强饮水解困分类指导,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项应急措施,保证了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四是组织开展对口帮扶。组织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等10个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利厅局无偿对口支援云南、贵州、广西等重旱省区,目前已调集水泵1335套、发电机189套、送水车36辆和600多万元资金送往灾区。

五是组织有关专家支援。组织水利部直属勘测设计单位和科研院所的140多名地下水勘探专家和50多台套勘探及打井设备前往重旱区找水打井。水利部机关干部踊跃捐款近80万元,支援灾区。

六是强化水源调度和管理。国家防总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水利和电力部门,根据抗旱需要合理科学调度所属大中型水库、水电站,优化调度方案,充分挖掘水源潜力,发挥水利水电骨干工程的抗旱作用。

七是加强应急水源建设。组织西南5省(区、市)广辟抗旱水源,千方百计找水打井,开发地下水。积极寻找暗河、地下水库等新水源。通过应急调水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尽可能多引、多拦、多蓄水。

八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商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提前下达今年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改造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资金64亿元,并向重旱区倾斜。商财政部两次向西南受旱省(区、市)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2.15亿元,最近中央财政再次安排综合抗旱资金8亿元,加大对重旱省区的支持。

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急旱区之所急、想旱区之所想,全力应对,共同做好抗旱工作。国家发改委提前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保障抗旱煤电油的运输和供应。财政部及时下达抗旱救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资金。民政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做好旱区救灾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国土资源部派出由部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和专业队伍深入旱区,协助地方找水打井。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及时作出安排部署,保障抗旱物资运输。农业部加强旱区农资供应保障、调剂调运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卫生部加强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和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向旱区派出医疗防疫队伍。林业局及时下拨专项资金,增调灭火设备,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中国气象局加强旱区气象监测预报,及时组织人工降雨作业。中宣部对新闻宣传作出安排,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抗旱救灾行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抗旱氛围。

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及时出动兵力、车辆,支援地方抗旱减灾。据统计,目前已出动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32.3万人次,车辆机械2.2万台次,为群众运水送水14.7万吨,开沟挖渠1300余公里,打井990余眼,实施人工增雨20余架次,为抗旱减灾作出贡献。近日,解放军两个给水团已赶赴旱区找水打井。

受旱省(区、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抗旱减灾,全力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努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云南省进一步加大人饮解困工作力度,针对抗旱水源不断减少的形势,细化雨季到来前的供用水方案,落实人饮解困各项措施,同时组织各地抓住近期出现降雨过程的有利时机,加强雨水集蓄利用,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贵州省防指召开了全省水利抗旱救灾工作视频会议,对抗旱救灾工作再次作出安排部署,水利部门加强抗旱应急调水,共实施和新建应急调水工程865处,累计调水量3000多万立方米,保障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大大减轻了干旱灾害对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影响。广西自治区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防办,下设11个工作组,进一步加大抗旱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力度。四川、重庆等受旱省(市)也全力以赴,奋力抗灾。

截至4月1日统计,今年以来西南受旱五省(区、市)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劳力2526万人、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完成抗旱浇地2583万亩。自抗旱以来,5省(区、市)已新建抗旱应急调水工程4307处,新建“五小”水利工程7万处,铺设输水管线2万多公里,新打抗旱水源井1.8万眼,购置运送水车7615辆,购置抗旱水桶96万个,应急调水6000多万立方米,累计为群众送水941万吨。保障了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其中利用水库供水解决了344万人,通过实施应急调水解决了210万人,通过打井开采地下水解决了94万人,通过拉水送水解决了506万人,通过人背畜驮、寻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决了785万人。

三、抗旱形势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3月22日以来,重庆大部和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两次降雨过程,对改善部分旱区的土壤墒情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有一定作用,重庆大部农业旱情有所缓解。但由于干旱时间长、降水量不大且分布不均,未形成有效径流,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水源紧缺的状况没有改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区旱情仍在持续,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仍很突出。据3月31日统计,西南受旱五省(区、市)水利工程有效蓄水量仅有149.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54.3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28.2%。

目前全国春耕生产正在全面展开,春播春耕用水需求加大,北方冬麦区有的已显旱象,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北、辽宁等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也比较突出,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国家防总、水利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长期抗旱的思想准备,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从最困难处着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统筹春耕生产用水需求,努力把旱灾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指导。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的监测和会商研判,全面、及时、准确地分析旱情发展态势,根据各地旱情发展和抗旱需要及时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组织抗旱,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加强用水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水源,积极开辟新水源,加强拉水、送水、蓄水、找水、打井以及应急输水设施建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尽可能保障春播春灌用水需要。

二是进一步加强协调。目前,有10个省市水利部门在灾区开展对口支援,水利部直属单位上百位勘测设计及水文地质专家在旱区找水打井,有关部委也加大了对旱区打井找水和物资设备的帮扶力度,解放军、武警部队出动了大量兵力和设备,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部门之间、军地之间、对口帮扶省份之间的衔接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抗旱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水源调度。继续强化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统一调度,强化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抗旱减灾作用。在对现有水源和潜在水源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气象预测分析,科学制定用水计划,按照优先保证旱区群众生活用水要求,完善人饮解困预案,做好各类水源的优化调度和合理配置,加大旱区节水力度,实现一水多用,高效用水。

四是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对旱区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建设资金和特大抗旱经费,要尽快落实项目实施计划,确保专款专用。同时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对于有关省市对口支援、捐赠的物资设备,要合理分配,确保物尽其用。

五是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当前,北方部分地区旱象已经显现,要做好相应预案。同时,要抓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对防汛工作提前作出安排。西南地区在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因旱受损水库、塘坝及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复,确保安全度汛和汛后蓄水。要加强加密防汛抗旱会商,及早对今年汛期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搞好国务院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会议筹备工作。

六是全面加强抗旱能力建设。在全力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要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编制全国和地方抗旱规划,启动西南五省水源工程规划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型水库等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提高山区蓄水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强化旱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抗旱减灾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抗旱减灾能力。会后,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对抗旱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坚决打好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篇四

二、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灾情,抗旱救灾取得一定成效

持续的旱情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我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省的要求,积极组织抗旱,采取了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艰苦工作,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和大力支持抗旱救灾,全市上下思想统一、干劲十足、措施得当,一定程度上为农民群众解决了饮水、生活生产中的一些迫切的现实问题,当前抗旱救灾力度增大,广大农民群众思想稳定,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当前,各地采取打井、送水、新建“三小”工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人畜饮水等基本生活问题,春耕生产也在积极备战,向好势头明显。

三、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还需进一步解决人畜饮水基本生活问题。由于我市地处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不易利用,打井成功率较低,仅为10%左右,人畜饮水问题形势不能乐观。

二是农民受灾损失严重,春耕难度加大。由于小麦、油菜基本绝收,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农民经济受损严重;旱情导致春耕备耕难度加大,一些作物种不下去,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是工程性缺水仍然是阻碍我市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我市年降雨量不少,但由于地质结构的原因,我市地表水却相当匮乏且不易收集和续用,此次旱情充分表明解决工程性缺水对我市发展的重要性。四是一些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不到位,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办法不科学,没有得到日常维护和维修,致使干旱来临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四、几点建议

一、下决心保人畜饮水。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调动全市各级干部群众投入抗旱救灾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投入抗旱救灾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结合部门特点和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人畜饮水压力。

二、下决心增加农业投入。树立“小季损失大季补、灾害损失灾后补、粮食损失其他补”的思路,建议市政府认真研究和采纳市农委关于抓好灾后农业生产的方案,下决心增加农业投入,保住2%的粮食增产目标。

三、下决心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管理,人、财、物需提前准备和介入,待旱情缓解后能够及时恢复生产。同时要未雨绸缪,做好病虫害防治、久旱后的防汛工作,严防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下决心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应转变观念,抓住灾后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做好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和项目储备,大力推进小水库、小山塘、小水窖“三小”建设步伐,完善我市水利基础设施,解决工程性缺水的长远问题。

五、加强水资源管理,做到合理用水,科学用水。要教育群众珍惜水资源,珍惜水利基础设施,出台管用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要重视解决受灾农民的吃粮问题,防止贫困户缺粮断粮。

本站()

防旱抗旱工作情况报告篇五

各县(市、区)农业局:

今年我市进入雨季以来降雨明显较往年偏少。7月份以后,我市进入了高温少雨的盛夏时期,由于降雨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一旦发生持续晴热少雨天气,沿海岛屿、半岛和山区高海拔地区将出现旱情。预计夏季可能有1~2个较强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目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期,旱情在一些地方业已出现。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落实7月17日国务院和省政府召开的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防范台风暴雨的同时,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强化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将旱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一、高度重视,早做防范

目前,我市各地正处“双抢”大忙季节,各级农业部门在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旱情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防范措施。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制订工作计划和技术措施,建立责任制,把防旱抗旱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好。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发动广大群众,做好农田、山地茶果园沟渠等排灌设施的清理和修整;水源特别紧张、旱情严重的地区,要采取挖井、人工增雨等办法,积极开发新水源。

二、分类指导,减轻损失7、8月份正是我市夏收夏种的关键季节。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灾情的发生发展态势,强化分类指导,落实防抗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已经成熟的早稻,要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快收获进度,精打细收。双季晚稻秧苗,应注意加强秧田的水肥管理,防止高温烧苗和缺水死苗,并科学安排,及时移栽,力争不插超秋秧。中稻和一季晚稻,要落实好施足穗肥、薄水抽穗、防治病虫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在抽穗至灌浆期,实行根外追肥或喷清水,以减轻高温干热危害。因缺水无法种稻的农田,要抓紧改种甘薯、玉米、大豆等旱粮。

果、茶、菜等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干旱威胁,力保取得好的收成。果茶园要创造条件,积极引水灌溉或挑水浇园;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喷灌、雾灌和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对无灌溉条件的果茶园应进行园地覆盖,或适当轻耕,减少水分蒸发,并注意修整园地后壁竹节沟,以便降水来临时能有效蓄积雨水,保墒抗旱。低海拔地区的蔬菜,可采用遮阳网等保护性措施,减少高温干旱危害;山区反季节蔬菜应注意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力争高产优质。同时,要积极组织和科学指导速生短生育期的蔬菜生产,以保障夏秋季节市场供应。

三、协力配合,强化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防灾减灾预案,加强与气象等涉农部门的协作配合,密切关注旱情发生发展动态,广泛动员,科学安排,周密组织,做到早抓早防。农机部门要集中农用机具,投入抗旱工作;要组织农机修理服务队下田间、到地头,保证农机具特别是抗旱机具的正常运转。旱情可能较重的地区,要提前制订补种改种计划,及时组织调剂脱毒甘薯种苗和大豆、玉米等旱粮种子,以备改种扩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