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大学(精选7篇)

时间:2023-10-08 11:10:12 作者:笔尘 口号大全 家读后感大学(精选7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家读后感大学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腾讯推出的“青年大学习”短视频文化教育平台,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青年人传递知识和理念。在我使用该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其带给我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的重要性。

首先,青年大学习为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学习,如历史、文学、科学等等。每个专题下面又有多个具体的话题供我选择,比如历史专题下有古代史、现代史等等。这一点使得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我想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短视频的形式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知识点,还可以通过主讲人的语言和表情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和专业程度。这样一来,我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其次,青年大学习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论是在校园中等待上课,还是在宿舍休息时,我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平台上的短视频一般都不超过十分钟,但却能够传递精华知识,提供我需要的信息,充分利用了时间的碎片,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青年大学习的学习推送功能也非常贴心。我可以设置每天学习的时间和推送的频次,让平台帮我推送新的学习内容。这样一来,我无论是在忙碌的学业中还是在休闲的生活中,都不会漏掉学习的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青年大学习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在这个平台上,我不仅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可以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这对我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我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并为将来的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储备。除此之外,青年大学习还充分利用了互动性强的特点,提供学习讨论和互动问答的平台。通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我可以不仅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从其他学习者中获取新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青年大学习加强了我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通过学习平台上的短视频,我了解到了很多社会问题的背后故事和影响。比如,我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的专题,了解到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和影响;通过学习贫富差距的专题,认识到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和造成原因。这些学习体验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也使我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更加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青年大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学习体验,它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青年人传递知识和理念。在我使用了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它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加强了我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青年大学习将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我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家读后感大学篇二

从整体上来看,这个班的同学是不错的。

从刚入学的“不懂什么是思想品德,不懂怎样上思想品德课,不懂思想品德要考试并且是开卷考试,不懂思想品德答题要写很多内容并回答充分,不懂思想品德也要参加中考考试,不懂开卷考试要认真学习并积极思考……”,到现在有部分同学能认真学习,并开始学习写作业,学习思考,学习认真对待考试,学习补充相关知识等。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班级里有几名同学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踊跃发言,而且表达还非常不错,显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水平,但在考试表现上却不尽如意。这是为什么呢?找过他们沟通,他们也挺郁闷的。沟通后的结果显示,小孩们平时回答问题也都随意而为,尽管回答的不错,但却没有深入思考,没有结合课本知识,没能做到学用统一。所发言的内容只是自己生活中知道的事情,因为课本内容就是贴近生活的。但在考试时却需要用书面语言来作答,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及思考周全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来说,平时的学习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

在这里,有一个做法也许需要改正。对这一学期的学生学习,我没有做太多的指导。我认为要给学生一个自我适应与调整的时期。像有一名学生从第一次考试90分,到第二次89分,到第三次84分,感觉一次不如一次,我没有对其指导什么,只是拍着他的肩说再细致些,多看看书,下次就好了。对于这个在年级排前五名的学生来说,我真的认为不需要多说什么,他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我不想自己告诉他怎样做,这样只会让他的调整时间更长些。让这样的学生自己去摸索,得到的会更有效更长久。当然,对于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来说,就有必要去即时告诉他们怎样做了,哪怕他们只能在老师的思想里学,也比他们自己没有希望做好要好。也许,我的这种方式过于自由,过于不负责任了,或者是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但不管怎么说,对于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就是这样的,让学生去适应,去调整,去思考,去自己提高。而我,只管教学与简单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这个学期里,自己感觉没有做好的地方明显表现在:

第一、作业的完成与评讲上面。作业完成的数量还可以,完成的质量没有细查与追究,对于那种总是投机抄作业的没有严厉打击。同时作业很少讲评,一个是时间上有限,另一个是学生在作业上表现出来情况还可以,尽管有时候考试没考好。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是自己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也有一种只走程序的样子。这是需要纠正的。

第二、在班级的小组互助方面没有做好。学生很多时候只是单独做自己的事情,同学之间缺乏关心与帮助。不知道相互提醒完成作业,不知道请教同学难题,不会相互讨论与交流。这也是平时在课堂上没有要求所致,没有给学生训练不能在用的时候体现出来。这也是需要把它做起来的。

尽管我改变不了思想科目的现状,也很难改变学生及家长及老师对思想品德科目的态度,但我还是可以做很事的。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把这一科目学的不错的。这就是我下一阶段要做事。我不再去要求别人来如何对待这科,不想再为这一科呐喊,我也要让学生学习这一科不成为他们偏科的科目。

已经做好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也想好了要怎样去做的。但真正与他们接触才知道,困难不是一般的。开始做事了:坐端正坐直了,把桌子摆正摆整齐,把桌子上的书摆整齐并尽可能收入抽屉,把地上的书包放整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写字时不要爬在桌子上,自习课不要问题不要借东西不要走来走去交作业不要讲话不要随意发笑,写字时要写的工整些……就这样过了四个月,除了有些向学生严肃地发火,还要找各种很弱小的理由去表扬他们,还好的是他们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很大的长进。也许是他们长大了,也许是老师们都在努力,也许是他们也意识到要改变了。总之是他们在逐渐向好一点的方向走去。

刚开始时,要教学生阅读与利用资料,一个一个地指导,一次一次地要求。要教学生学会书写格式,一次一次指出问题并一个个改正。但还是有同学没有完全领会,还需要注意。在一次月考后,学生一个个叫来对着试卷指出问题所在并告知如何改正。就这样慢慢地,学生终于有了不错的长进。在每一次考试之前都会给他们制定目标分数,考完之后就核实完成情况,以此慢慢激励他们。渐渐地我们班与另一个班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纵观这四个月的努力,有了收获。如果要扩大收获,就要进一步做好下面的事情:

第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从书本摆放、桌椅整齐、正确的坐姿入手,要求书写思考。严肃纪律,严格要求学生。

第二、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集中体现在分数目标上面。根据学生前面几次的分数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分数,促使学生日益进步。还可以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的指导。教导学生学会能够自己利用现有资料进步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学信心。

第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从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拉近与他们的关系,真正与学生在一起,并能切实帮助他们。这个工作主要是在学生自习时,做过一段时间,效果不错,还可以更进一步。

做事就好,认真做事就更好。不管当前的情况如何,埋怨没有用的情况,困难不能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就只好做事吧,只有做起来才能够有突破。不能因为预想的困难而放弃应该做的事情。相信,继续下去就会越来越好!

这个学期,新接手的班级。这个班级在七八年级时的“名声”不是很好,想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与问题,但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班。

从暑假补课开始,初一开始本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但从一进入教室开始就给我一个不敢相信的场面:学生表现的安静与认真让人吃惊,整个班级简直像是“脱胎换骨”一般。当时就想着是不是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没有参加补课的原因,或者是他们长大了,或者是他们升入九年级了,或者是他们换了班主任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变化是所有老师的共识。所以一开始,我们的表扬就没有停止过,对整个班级,对学生个人都不吝啬溢美之词。在整个补课期间,与学生们一起过的都很愉快。

开学之后,竞管班级学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不影响他们的优秀表现。这个班级开始发力了。因为没有带着情绪去课堂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所以学生的表扬很是不错的。竞管学生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有一种势头在,迟早会有可喜的变化。

因为他们的可喜变化,我也充满期待。在他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时,我也愿意慢慢地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一起面对。

刚开始时,学生不会利用资料自学,便慢慢地教与指导,很长一段时间才让学生学会。学生完成作业时很慢且质量不高,慢慢地与他们沟通,告诉他们技巧,提高他们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给学生提出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并指导他们方法,就这样一步步地上来了。

对于这个学期的教学,现在没有特别多的想讲。看到学生们整体上进,班级面貌有了良好变化,就是高兴的事情。期待学生更好的变化,也要求自己提供更好服务给他们。

小结:去适应不同的教学班级,服务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技巧,用心做事,各项事情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家读后感大学篇三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是在小学时学过的高尔基作品《海燕》中的一句话。一直就喜欢豪迈、澎湃的文字,这篇文章中形象的言语、高昂的气势让我爱不释手,对高尔基的文字的喜爱也更加深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穷(在沙皇俄国出生),幼年丧父,16岁时为了生计而在社会上到处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使他写成了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三本著名的书都以主人公阿廖沙为线索,反映高尔基从小到大的艰辛生活。童年的坎坷经历,母亲去世后孤身一人在社会这所大学自谋生计,虽然遭遇了许多挫折与无奈,也在这里,他学到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我的大学》描写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阿廖沙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在书中,作者把他自己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贯彻了其中。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

家读后感大学篇四

个得绝症得女孩——曾梦捷从小得了不治之症,被爸爸妈妈抛弃了,伯父收养了她。她没有将来,可是她为了给伯父、伯母争光学习非常好。后来,她在网上遇见了《丁香花》的作者——唐磊,在唐磊遇到挫折的时候,梦捷用这一首诗来激励他。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听说唐磊为唱片的主打歌的选择而烦恼,她便翻便所有书籍,为他找了“丁香花”这个凄美的故事,给他提供灵感。一个最需要帮助的人却用那短暂的生命帮助别人,她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女孩通过唐磊《丁香花》悟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拌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她教会了世人,如何学会坚强,如何学会感激。在人生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那么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去面对。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不知所措或者干脆大哭以场也许会抱怨,从来不会去想我们该怎样来处理和面对。

《丁香花》歌词“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家读后感大学篇五

5月24日,在书友家,面朝着大海,沐浴着温润的春风,书为美开读了吴军的《大学之路》。

这次分享,从特约嘉宾melissa的发言开始。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牛妈”。之所以称她很“牛”,不仅是因为她家老大bill成功“爬藤”,并即将毕业,在谷歌展开下一段精彩的人生;更因为她与儿子有着一场不寻常的经历——在哥哥的帮助下,妈妈在家中顺利诞下了弟弟。这让他们全家有了无比紧密的联结和羁绊。

对于大家都关心的“从小怎样培养孩子责任心”这个问题,mellisa给出的答案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儿子年幼时,他们夫妇由于工作繁忙、又处在办理移民的关键时期,不得已只能将孩子一人留在国内的寄宿学校,一走就是半年之久。能够痛下这样的决心,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一定是出于对儿子的充分信任,儿子的实力表现也证明了父母的信任是正确而值得的。

melissa提到,儿子在很多方面表现优异,尤其是数学方面的特长很明显。但打动我的不仅是他体现在竞赛上优异的个人成绩,而且还在赛后慷慨地将自己的竞赛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带领校队取得更加傲人的成绩。他还在有限的业余时间,把自己从私教课学到的羽毛球技能传授给其他同学,“经营”着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他的这种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有志于带领一个团队做出更多改变和进取的上进心,让这个孩子变得更加强大、熠熠发光。

结合mellisa儿子的实例,再回头看看吴军在书中所阐述的“大学的意义”(上册第一章),就能理解为什么顶级高校会更青睐bill这样的孩子了。

吴军写到:从传统上看“大学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教授谋生手段”;“作为社会的精英,当时的大学生们不仅需要有学问、有教养,而且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他们需要具备管理社会和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本领”。此外,“大学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良知”。吴军认为,大学里需要培养的“精英”,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而是带动这个社会前进的各种人”。而bill的例子就恰恰印证了这种价值观。

具体到实操性的”如何申请大学“这个问题,作者在第六章详细剖析了大学录取的过程及一些“不公平现象”,特别针对亚裔,提出了几条忠告。经过全面了解英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后,我也能够部分理解作者提出的“亚裔在录取上被歧视”的原因。除了政治因素外,在经济和社会责任上“只利用,不付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大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华裔孩子在中学阶段,除了学习好,更需要放宽眼界,申请专业不局限于当前热门的学科;从孩子的特点、专长入手,拓展活动范围,努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领导力。申请材料的准备方面,也不必追求“高大上”,实实在在地挖掘自身闪光点,讲好“一件小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会有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次参加读书分享和阅读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回归到自身状况,虽然还前路漫漫,但对于“升学”这个问题起码理出了一些思绪,脑中不再混沌一片。低头看看家中的小女儿,我更愿意跟她亲密交谈,努力发现她性格中的闪光点。希望多年以后,她能在世界的某处踏上她的“大学之路”,挥洒她的青春,成为她想要变成的样子,做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家读后感大学篇六

经典就像一道光,照亮现实,也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

——题记

手捧《大学》,感慨于经典的魅力,感动于傅老广博的注解。无论正文,还是注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边读,边不禁用笔将孔、孟、朱、王闪着光的句子勾画出来。读着这些经典,接受着儒学思想的洗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一直喜欢王阳明的故事,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更是听了又听。其中王阳明曾经践行“格物致知”的故事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样样直达做人根本。让人不禁反思自身,自身言行、自身职业、自身志向。

疫情期间,看太多了人情冷暖,时时热血沸腾,为自己的国家、为那些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为那样永远走在前面的子弟兵,还有那些普通的志愿者、出租司机、建筑工人……今天,却被一个留学生气得失去理智。

那是一个名叫许可馨的公派留学生,在祖国新冠病毒横行期间,没有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尽一己之力帮国家献计献策,却在公众平台上,对自己国家出言不逊。不仅如此,她还诋毁生活在疫情中心地区人民、公开支持一些反对势力,活脱脱一个“白眼狼”。

当今,一个词语流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这个词语,用来描述当代大学生们。其实,社会中,这样的人还少吗?不得不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再读《大学》,感受儒学思想的浸染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再做学问。而今,很多老师为了评职评荣誉,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也一味地追求成绩。很多人抨击考试制度,但又无力改变。

作为老师,重读儒家经典,可以时时提醒自己诚意、正心,修养言行、提高思想境界;还可以将儒家思想,用于教学中,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家国情怀,不能只是自私自利。其实,家国情怀和个人利益并不冲突,但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更不能在关键时期,对自己的国家有任何不利的言行。

修身、齐家,作为个人,我们要修炼自己。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

家读后感大学篇七

禅宗的思想特点主要是相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其他宗派的差异性而言,禅宗内部不同派别的思想也有差异,这里是从总体上论述禅宗的思想特点,主要有:

1.直指人心,不立文字。佛教其他各派都重视心性修持和经典教化在由凡转圣中的作用,禅宗却有所不同。它在心性修持上提倡单刀直入,径直指向当下现实的人心,体验清净本性,见性成佛。不重视经典和言教,废除坐禅,排斥繁琐名相辨析,否定绝对权威,反对偶像崇拜。这种简易明快的禅修道路和方法是禅宗思想的根本特点。

2.成就理想,不离现实。其他佛教派别普遍地排斥现实生活,而禅宗却肯定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露,洋溢着禅意,人们要在平平常常的感性生活中去发现清净本性,体验禅境,实现精神超越。这种寓理想于现实中,在现实生活中成就理想的主张使禅修具有最为接近世俗生活的优长,具有十分明显的活用实用价值。

3.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禅宗除继承佛教外,最重视结合中土固有的传统思想,是最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如它继承道家的道、无、自然、无为无不为等范畴、命题和思想,也和道家一样具有鲜明的超越差异、对立、矛盾的意识。同时,禅宗不仅创造了一系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超越方法,而且又否定了道家“游于尘垢之外”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超越道路。如上所说,禅宗主张在现实的感性生活中实现心理、观念、精神的超越。禅宗是继承道家,又超越道家,这也是它的影响作用在唐末以来一时超过道家的原因所在。

综合以上对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和特点的简要评析,我们似可以回答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中国禅宗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一种文化理想,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哲学、生活艺术、心灵超越法。

2.什么是禅宗精神?回答是超越精神。超越是禅宗思想的本质,超越现实矛盾、生命痛苦,追求思想解放,心灵自由,是禅宗追求的理想目标,它如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禅宗思想体系之中。

3.如何评价禅宗?禅宗的修持方法、生活态度、终极关怀、超脱情怀,对于人的心灵世界、精神生活是有不可否认的正面意义的。在历史上,它对破产农民和失意士大夫、知识分子起到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吸引了大批破产农民聚集山林,过着农禅并重的生活,同时,也深受一些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欢迎和赞赏,从而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出现了某种价值取向失衡,道德水准下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倾向,我们若能重视吸取禅宗的超越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有助于端正人们的价值坐标和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

与禅宗的这种积极作用相联系,禅宗对客观环境和客观矛盾的悲凉超越,对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消沉冷漠,则又是和人类的物质需求相悖的。我们认为,人们面对大自然大宇宙,也应当以现实的人文精神为主导,永不满足,不懈求索,依靠智慧与创造、知识与科学的力量,不断战胜苦难,求得人类幸福。如果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变成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进而丧失了进取精神、开拓精神与奋斗精神,是既不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与光华,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