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3-09-28 19:09:14 作者:文锋 文秘知识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一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

小学数学倒数知识点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倒数求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很简单,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真、假分数的倒数了。

2、整数的倒数。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即为整数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4、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三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篇四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究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检测: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板书设计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时间)

例45000×(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五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