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改革实验区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06:46:24 作者:书香墨 文秘知识 最新教育改革实验区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改革实验区篇一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个体的人的身心发展状态又是教育行为的依据,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联系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具。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不仅重视学校的联系,而且重视每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动物界,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发展主体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价值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回答。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侧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1929-)把“基因复制’’看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1880-1961)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基因决定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系列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机能的发展程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

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3·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序,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实践、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作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根据这样的观点,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自然受到特别的重视。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比平时要迅速得多。

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上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瑞土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特征。当然,不同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的选择,所以,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过程的意义。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尝。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为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出色的人物。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就是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把他击倒。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每个人先天素质中还有与父母不同的独特因素。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个体的发展便无法实现;先天有肢体缺陷,很难成为优秀的竞赛运动员;先天双目失明,也不大可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个体的智力、情感、意志方面具有的先天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他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成功产生很大影响。

但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婴儿一出生,就会不同的表现,有的安静,有的大哭大闹;一两岁的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就有快有慢,有的敏感,有的迟钝。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证明了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在于核糠核酸和脱氧核糠核酸排列结构及其活动的差异。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如果后天得到良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完全可能的;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对他的发展自然是非常不利的。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22.8万名儿童的调查发现,低能儿占同龄儿童的3%∽4%,而低能儿童中有50%以上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不承认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客观存在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关心的是怎样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年龄而发展。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有些早期运动机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在这方面,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他以一对满46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10分钟的爬楼训练,共6周。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同一楼梯所需的时间,结果是,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梯的任务。然后当这对双生子满52周时,再对他们同时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楼训练。测量结果是,他们只用10秒钟就完成了爬楼梯任务。格塞尔据此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在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若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若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在同一国家或地域内,人们的大环境通常相差不大,但小环境却千差万别。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小环境却随个体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教育者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环境上,但由于社会的变化不断加快,社会通讯、交往手段更加丰富和便利,大环境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在同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规范。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内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个性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每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

教育使得人离动物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公的体现,使得人的个体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

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人的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发现和认识的。原始社会的人,经常处于客观力量的威胁下,因而总觉得自己软弱无力,看不到自己已有的和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奴隶社会是一匹马可以换几个奴隶的时代,作为奴隶,毫无人的地位和尊严可说。封建社会作为农奴的人,也只能过着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人身没有自由。直到资本主义早期人本主义思潮出现和抬头以后,才开始听到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唤。但几百年来,人的价值始终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的桎梏。既使到本世纪后期,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仍然受到种种干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尊严又有受到生产流水线、电脑程序、科学管理程序奴役的危险。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要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二,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教育改革实验区篇二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现代科技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寿命,更加深了对生命奥秘的认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则使人类的研究与实践迈向了太空,开始探索在其他星球生存的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时间和空间.

作者:王治东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刊名:创新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newground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教育改革实验区篇三

摘要:

会计教育在学科建设当中的地位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针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也日益凸显。简要论述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对策,为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会计教育的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如何根据会计环境的改变,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是会计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目前,我国对不同层次会计教学缺乏准确以及统一的界定。以本科会计教学而言,政府对其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可以在研究机构、会计事务所、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会计工作、教学工作或者是研究工作的高级型人才,但是从高校会计教学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高校在开展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各有其不同的目标,共同特点则是对本科阶段的会计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换言之,我国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划分不够清楚,从而导致不同教育层次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的差别不大,并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做出精准的定位。第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各门课程间缺乏衔接,部分课程存在明显的重复问题,同时很多课程互相推卸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存在遗漏。其次,是轻理论而重制度的问题突出,因为新会计制度持续颁布,使得会计教学的教材也不断变更,导致教学过程当中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会计实践教学。再次,是部分高校在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过程当中,缺乏一些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课程。第三,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育当中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不过在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当中,往往只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毕业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出现诚信问题。第四,会计考试实用性较差。考试一方面是对会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记性的测试,另一方面也是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测试。不过在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考试当中,学生通常是借助于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而未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第一,确定会计教育目标。在会计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首先确定会计教育目标,也就是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会计人才,一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以及遵纪守法的精神。业务的能力培养环节,中专、大专、本科以及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会计教育需要确定各自的目标。中专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会计工作人员,大专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级会计师,本科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级会计师,研究生阶段会计教育除了要培养高级会计师,还应当确保学生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具备更强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素养。这样一来可以确保会计专业学生熟练完成记账、算账以及报账工作,通过使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的会计问题,并且具备比较宽泛的知识面,而不是局限于特定行业以及特定类型的会计工作,并且通过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持续开拓会计工作的新局面。第二,加强会计教育师资建设。高质量的会计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应当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并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所以高校的会计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从而持续完善自身。教师需要充实自身的会计实践,主动深入企事业的内部做好调查研究,从而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并且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除此之外,会计教师还应当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改进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要密切关注会计行业的发展的动向,主动探索研究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确保自身能够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改进会计教学的水平。高校则应当改进教师的待遇,并且增加会计教师编制,尤其是要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会计教学当中,高效完成会计教学的任务。第三,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强调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其中包括法治教育以及德治教育。应当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击中学习法律法规,从而确保他们履行法律规定的各种义务,承担相应的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引导会计工作人员的自省,这也是提高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关键节。通过自省可以让会计工作人员检查自身工作,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从事会计工作,避免不良意识以及行为的出现,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第四,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借鉴美国的会计课程设计目的,也就是设置会计课程不在于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性会计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以及适应需求的能力。在设置会计课程的过程当中,需要邀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教育专家同高校的教师,从而确保设置的课程能够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其次,是在设置会计课程的过程当中,应当认真审查各门课程的内容,从而避免出现遗漏或者是重复。最后,是将满足需求作为导向。会计教育应当体现出职业界出现的变化,并作为会计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指导。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会计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的管理层面,会计教育应当通过会计实践以及会计理论的结合,来为社会提供应用型的会计人才。这就要求会计教育重视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为我国会计水平的改进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教育改革实验区篇四

(说明:案例真实,出于保密的理由用旺旺代替客户名称)

由于本人的工作性质,长期在外担任公开课的老师(主要是零售方面课程),有一次到长沙讲了三天的公开课,是关于门店营运管理的,晚上休息的时候“旺旺便利”的老板通过主办方邀请我们去看了他们的几个门店。主办方介绍,“旺旺便利”是长沙市场冒出的一匹黑马,引起行业关注的时候已经开出了近20间了,8月还有6间要开,很有必要去看一下。去看了3间,感觉他们的门店选址很好,招牌也很醒目,商品相对丰富,价格也不贵,三四十平方的门店打理的井井有条。据说他们开出的21间店,间间赢利,预计到年底开到50间,真如他们的店号一样一派兴隆昌盛的景象。

而这两点被你们发挥到极致,其它的问题被掩盖了,也不是目前的主要矛盾,所以你们成功了。

其实,靠自身发展起来的中小零售企业与旺旺便利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企业凭借老板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逐步累积起财富,迅速建立起一定的规模优势,成为高速发展的企业。企业发展之初也不可能吸引到专业人士,那么亲戚朋友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的一员,靠亲情和对老板的感恩,成为一支有凝聚力的队伍。旺旺便利店的每间店的店长都或多或少与老板有亲戚关系。但要往下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就是人的问题。

零售业对人员的要求不高,属于“低门槛”的行业,只要人不笨,会个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可以开个“夫妻老婆店”,运气好的话,赚个养家糊口的钱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类似“旺旺便利”这样的企业发展起来的原因。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开分店了,找谁来开,当然是兄弟姐妹,七姑八姨,通过借贷,或干脆以送的形式开出一间又一间分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亲戚朋友是有限的,而且当初一起共打天下的人未必一直与老板的价值观及经营理念一致,也可能当初对老板感恩戴德的“穷亲戚”也有了做大的想法。。。于是老板发现要发展时没人可用了。

接下来经营中的问题也开始突现,首先是商品管理,门店没有使用pos系统,哪些商品好卖,哪些不行,门店数少的时候可以考虑通过老板对商品的敏锐的触觉来决定。但店多了以后,由于商圈变化,门店店长的管理水平等,往往会出现滞销商品一大堆,总的品项数越来越多而好卖的商品进不去,必然造成销售下降,周转下降,最后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这不是耸人听闻,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何避免这种企业从苦心经营到快速发展,到发展失去控制,到全盘皆输的状况反复出现,笔者提出针对中小零售业发展的建议。

教育改革实验区篇五

特别是要创新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突破口,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进程,努力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这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强盛,我们的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9%左右,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实力已经和解放初期不可同日而语了。

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财富的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逐步强盛,就是坚持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的结果。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来说,我们的经济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国民经济还不够强大,我们国家还需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

一、国民经济各产业和行业的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这个范畴,包括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如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第三产业中的商业、交通运输业等。

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内部又分为许多行业,如农业中的饲养业、林业、种植业;工业部门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等;商业中的批发、零售业等。

各个行业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国民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1.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如果国民经济的发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那么它的发展就会遇到波动与障碍。

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上。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大量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既要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又要同时满足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形成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发展的合理结构,以及各产业内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农业的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产品除了农村居民自用部分外,还要提供给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向部分工业企业提供充足的粮食、禽畜等产品作原料。

另外,工业生产的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来满足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再生产和城乡居民对生活消费用品的需要。

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工业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地发展。

除农业、工业之外的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等行业,也在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处于国际前列。

然而,在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尽合理,有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落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只有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战略性调整,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型转变与全面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从根本上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持久性。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这对于我国来说,机遇、挑战并存。

我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这既是我国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国内来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约束日益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

从当前来看,我国部分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使得一些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形成结构性的供过于求。

二、创新发展现代制造业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靠资源投入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将是难以持续的。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又在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日益起着主导作用,我们的工业要想拥有持续的'增长空间,就必须拥有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而先进的机械设备,则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制造生产资料、生产现代劳动工具的企业,它是其它一些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柱。

但我国工业企业使用的各种设备,前面提到有许多是从发达国家购买的,严重地依赖外国,单纯依赖引进只会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并弱化,使我国的企业“空心化、边缘化”问题更为严重,这是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我国自己必须研制具有知识产权的具有先进性能的机械设备,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先进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比起同种类的老式机械设备来,它的运转速度会快得多,从而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时间内,比起使用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来,就能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从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得更多的利润,这就会使采用先进机械设备的企业能不断扩大再生产,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实施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都要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由于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起步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我国各类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远不能适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把经济发展理解为主要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单纯数量上的增长,尤其是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形成一种盲目追求产值与速度的思想和体制冲动,经济增长方式重外延的扩大,不重视发展内涵上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存在技术与体制上的约束。

1.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这里讲的具有高级经济管理能力的人才,是指国家各级机关具有各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才能并从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

由于国民经济管理涉及的面很广,国家机关需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能力的人才,需要他们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因此,管理国民经济的人才,既要能够从全局出发,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同时对国内各地区的企业和全国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也要有所把握,还要尽可能掌握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与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等要有所了解,从而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

管理国民经济的高级管理人才,要通过对全国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情况,从经济与社会角度考虑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产业结构等等问题,进而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2.培育一大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背景下,人才竞争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培养和锻炼出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状况,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家。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管理者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善于任用一些具有新思想、新方法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特别是要有一些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他们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的源泉,他们的水平是高是低决定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创新活动的推进,决定着生产出的产品是否是市场上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因此,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格外重视。

3.培养一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与技能型人才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有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才能不断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因此,对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尤其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以加速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增强,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制造业,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已有的成功经验表明,我们国家不断走向富强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人才建设。

高技能工人也是发展现代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因此在大力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大力培养出在技术应用层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把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主要途径,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进程。

要努力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这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阶段上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

摘要:我国成立的初期在先后经历三大改造之后,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的体制,该经济体制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由于受此经济体制的不断约束,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我国体育经济的地位较低。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从计划经济的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体育经济的发展速度亦不断加快,尤其为近些年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我国体育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

基于此基础上,本文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出一定经验。

关键词:体育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地位分析

一、前言

我国国民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亦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人们亦逐渐重视体育所蕴含的经济功能以及价值,尤其为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亦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国在成功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而体育行业因此被我国民众比喻为朝阳产业,其在我国国民的生产总值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具有的地位分析

我国近三十年来不断改革经济与政治,社会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而国内的生产总值亦逐步提升,直到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据第二位。

而体育产业所贡献的极大经济价值亦包含在里面。

1、在经济的增长中体育极具区域优势,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大力的支持是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与成熟亦可对其他产业不断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朝阳企业之一,尤其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处在低迷的阶段,但同其他行业相较而言,体育产业持久发展潜力更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产业。

此外,体育产业对于其它产业所具有的联动的作用更强,一定条件下其的高速发展对于金融业、信息业、通讯业、服务业、制造业、广告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

且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体育可将较多劳动力有效容纳。

例如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具有较大的出口,在的时候通过海关进行直接出口体育用品高达45.98亿元左右,仅排球、篮球以及足球三大球类出口额亦达到8011万美元左右。

国外的情况亦如此,英国在1990年的时候有差不多50万人从事于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运动行业,将农业从业人口大大超过;而在德国有300万人从事休闲的服务业,4000亿马克是该国年营业额;美国洛杉矶的奥运会为该座城市2.5万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韩国汉城的奥运会将就业机会提供给3.4万人;美国亚特兰大的奥运会将7.7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该州人员;我国20北京的奥运会将差不多10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北京市[1]。

2、我国体育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和谐的促进方面有利。

在体育经济不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可有效缓解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健康,亦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

我国当前经济进入往前发展关键的阶段,不仅为关键发展的阶段,而且为社会矛盾的爆发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期亦更易具有过激行为发生,不断激化社会的矛盾,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

据社会学以及体育的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显示,多参加体育的活动可将压力有效缓解,利于将烦躁、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消除。

而同时,当人们对大型的体育比赛进行观赏,尤其为观赏大型的比赛时,其手舞足蹈、吼叫、欢呼的同时缓解了心理压力,将民众的心理削弱。

而上述这些为体育经济当中社会效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3、体育主要的作用之一为将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参加体育运动可将劳动者的素质有效改善,将其劳动的生产率提升。

据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劳动者经常的参与体育劳动,那么同那些较少参与体育活动者相比较,前者劳动的生产率较后者平均高出1%左右[2]。

生产力中首要的要素为劳动者,而其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提升之后,可提高其劳动的生产率,而这是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可达到的功效。

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占有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研究时均一致表明,当九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整体处于投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均较弱的经济环境当中,然而体育消费亦出现持续火爆现象,体育产业中整个效益、质量、结构以及规模均取得飞速提升。

由此可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首先,国民经济当中极具活力且新的一个增长点为体育经济。

其次,我国体育经济近年来在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带动方面作用显著提升。

再次,在拉动社会的就业、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外资,我国体育经济的作用较大。

最后,我国体育经济亦为将国民生活质量与素质提升、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的社会重要的行业之一。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的国家,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

且在网络的社会化、信息的时代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等各方面均飞速变革的今天,我国在各族人员均得到发展的背景之下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育经济,重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

而体育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之下一定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起更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