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 防范老年人养老诈骗新闻稿(大全5篇)

时间:2023-10-06 02:35:00 作者:紫薇儿 活动 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 防范老年人养老诈骗新闻稿(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篇一

为进一步传承“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黄浦区法律援助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反诈防骗,敬老助老”主题积极开展2022年敬老月活动,充分发挥工作优势,优化服务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人防诈骗法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拒骗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中心接待大厅入口显眼处放置养老诈骗防范指引易拉宝,向群众宣传常见的“投资养老项目”“推销以房养老”“提供养老服务”等六大养老诈骗套路,并组织律师开展老年人防诈骗直播课堂,引导老年人遇事多思考、多与子女沟通,宣传防养老诈骗知识,提醒老年人对可疑情况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每周四开设老年人咨询窗口,安排耐心、经验丰富,且擅长赡养、消费维权、继承、房产等老年人较为关心领域的法律援助律师在窗口值班咨询,并在服务中为老年人开展防诈骗普法宣传。“敬老月”活动中,黄浦区法援中心共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278人次。

落实“优先办”服务,为老年人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法律援助案件,并安排擅长老年人维权的法律援助律师办理。

降低老年人法律援助门槛,对有材料证明属于“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

对老年人开展“指尖办”全程帮办,安排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等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人群提供“一网通办”法律援助申请全流程帮办服务,提高老年人服务体验与服务效率。

组织法律援助律师深入基层开展专业便捷的法律志愿服务,为老年人答疑解惑,提高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法治意识,敬老月期间分别在复兴公园、打浦桥街道、小东门街道开展了3次老年人法律咨询服务。

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渠道的广阔,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由其带来的交通、饮食、消防、网络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为了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预防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各种灾难来临时的应对能力,为了灌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同学宣传诈骗的含义类型和手段,更多的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如何预防手机诈骗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讨论法互动法

电本国际1班

20xx.9.25

s1103

(1)校园中常见的诈骗盗窃案例

(2)社会上常见的诈骗盗窃案例

(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可无根据的同情陌生人,或者是昔日的好友,不可泛滥其同情心。详细的阐述如何合理利用和保管银行卡等。

(4)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身边发生的案例以及如何预防此例事件的发生

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篇三

2022年10月是我国第十三个“敬老月”,为进一步宣传普及老年人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县公安局、县医保局、县人民医院、老干部局老年大学、恒辉眼科健康志愿服务队在文明实践中心大厅开展“反诈防骗,敬老助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民警通过讲述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老人讲解电信诈骗常见的套路和手段,提醒老年人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对网上的虚假信息不信、不买、不转账;同时帮助他们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软件,避免出现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被不法分子诱骗转账等问题。

老年朋友们纷纷表示,此次宣传活动提高了自身的防范意识,使自己对电信网络诈骗、“以房养老”诈骗和保健品购买诈骗等犯罪活动的辨别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提高自身防骗“免疫力”,从源头上筑牢反诈“防火墙”。

宣讲结束后,县医保局工作人员向老人们发放医保知识宣传手册,细致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耐心指导协助老年朋友通过手机绑定电子医保卡,解决老年人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了解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参保、医保待遇享受等方面的便利,同时提醒老人们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提升防诈骗意识。

活动的最后,县人民医院藏颖卓主任开展心脑血管知识专题讲座,为老年朋友们耐心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的起因、危害、预防知识,防控措施等,讲座结束后,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联合恒辉眼科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免费为老人测血压,进行眼基础病筛查,逐一问诊,从专业的角度分别为老年朋友提供合理的治疗、用药建议及饮食指导。

通过开展义诊活动,为老年人普及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慢性病管理等老年健康服务政策,打通服务老龄健康的最后“一公里”,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此次活动大力弘扬了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健康晚年。

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篇四

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较差,为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诈骗案件发生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订校园防诈骗安全应急预案如下:

以上级安全有关文件精神和法规为依据,从维护学校及广大师生员工财产和人身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的预防工作。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工作原则,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好我校防诈骗的各项预防工作。学校领导、各部门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

(一)假冒身份进行骗钱

这是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伎俩,作案人常假冒学生或者学生的亲友等,以落难求援或帮助他人的名义行骗。

(二)拾物平分方式进行诈骗

这种诈骗手法比较老土,陈旧,但作案分子利用受害者的贪小便宜、财迷心窍的心理和特点实施行骗。

(三)以假手机掉包真手机的方式进行诈骗

这是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骗术,该手段也渗透进了校园,使师生深受其害,诈骗分子经常利用学生思想单纯和贪图便宜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

(四)假称学生发生车祸或疾病入院治疗需要费用的方式进行诈骗

近年来,针对外地学生家长进行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给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以次充好的方式进行诈骗

诈骗作案分子利用学生对鉴别商品质量能力差,“识货”经验少又图便宜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行骗。

(六)以消灾解难的迷信方式进行诈骗

诈骗是一种高智商的犯罪,作案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施骗对象的心理需要,他们常抓住受害人急功近利、焦虑等心理需求,以帮助消灾解难等为诱饵,设计骗局,达到其行骗目的。

(七)利用网络信息设局方式进行诈骗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真假难以识别,犯罪分子利用这个特点,在网上设置骗局诱人上当。

(八)以手机短信形式进行金融诈骗

1、以短信“中大奖”的方式进行诈骗

这些是十分拙劣的诈骗手法,但作案人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大面积地“播种”,总会有人上当受骗。

2、以套取信用卡、银行卡资金方式进行诈骗

近期出现的诈骗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实施金融诈骗的新方法,由于这类诈骗案手段迷惑性、欺骗性很强,已经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一)组织措施

1、组织机构

组长:严胤红

成员:吴绍彪及各班主任

2、日常管理机构

保教办为我校防诈骗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时启动我校各部门,有效应对诈骗事故的发生,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防范意识,做好预防诈骗案件的宣传。主要以校园报、手抄报、校园之声为窗口进行宣传。

老年人防范诈骗宣传活动篇五

1、了解诈骗的危害和主要手段。

2、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3、掌握防诈骗的基本手段,做一个健康阳光的大学生。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老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上当受骗的经历?你们知道诈骗都有什么手段嘛!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月21日,我校经管学院14工商1班x学生(原13工商2班学生)被骗8000元现金,给学生造成了较大损失。

(三)诈骗主要手段

1、短信诈骗: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假消费提示或中奖提示,诱骗客户交纳手续费或税金,或者诱骗客户拨打假冒的银行服务电话、银联信用卡管理中心、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咨询电话,套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2、盗用qq号诈骗:盗用他人qq号码,用盗用qq登陆与“他”最信任、最亲近的`好友聊天,找各种理由骗取对方通过银行向他付款,进行诈骗。

3、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话银行自动语音提示提供国内各大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和金融服务,客户使用此电话进行查询后,诈骗分子可截取客户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等信息,从而盗取客户账户内的资金;或者以公安或银行名义暗示发生了一个可能威胁你人身安全或者客户账户资金安全的紧急情况,诱使客户提供账号和密码行骗。

4、网络交易诱骗:通过互联网网上交易诱骗,开始让你每次投资几百元(如购买q币),对方返回105%,多次以后,当你汇款上千元甚至更多以后,对方就消失了。

5、利用atm机行骗:通过窃取客户银行卡,骗取密码,盗取客户卡内资金,或者克隆银行卡窃取客户资金;在客户取款时故意扰乱,致使atm机暂停服务,并通过“指导”客户操作的方式骗取客户密码,当客户暂时离开时,取走银行卡到其他atm机上盗取客户资金。

6、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7、签订虚假公司合同: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有些公司借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8、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他人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

10、博取同情心骗:诈骗分子冒充名校大学生或其他人员,借用手机打电话、银行卡汇款,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上关系,述说自己困难,博取同情心,寻机诈骗或行窃。

11、盗取学生信息行骗:骗子搜索到学生个人信息,冒充老师、同学与学生的家人联系,谎称他生病或出车祸,急需用钱,让家长速汇钱来。

(四)诈骗的防范措施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同学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呼机等随意提供给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路之人切不可轻信,更不要将钱款借给不了解的陌生人。

4、切不可轻信马路广告或网上及手机的求职应聘等信息,勤工助学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防止上当受骗。

5、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遇到把握不准的事,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报告,不要盲目从事。

6、切不可贪图小便宜或谋取私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谨防掉进骗子设计的陷阱。

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

9、要守网法,讲网德。要做聪明的“网虫”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人留下你的电子身份资料和个人信用卡资料。

10、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有关老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